• 2024年第24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何时手术修复视网膜脱离

      2024, 24(5):661-6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01

      摘要 (253) HTML (0) PDF 491.64 K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Articles in English
    • 应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细胞

      2024, 24(5):664-6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02

      摘要 (154) HTML (0) PDF 5.12 M (5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无创、快速且全层面的技术,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角膜组织的所有层面。共聚焦显微镜可以通过直接可视化检查角膜不同层面的形态和细胞密度。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眼部并发症已经变得越发常见,并引起眼科临床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兴趣和逐渐深入的研究。文章旨在通过采用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角膜组织各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纳入血清铁蛋白的列线图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

      2024, 24(5):671-6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03

      摘要 (102) HTML (0) PDF 1.39 M (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建立纳入血清铁蛋白的列线图模型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并评估该模型。

      方法: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包括铁蛋白在内的21个变量,确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评估和校准。

      结果:列线图模型纳入了铁蛋白、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用药规律性以及体重指数等6个变量。纳入血清铁蛋白的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813(95%CI:0.748-0.879)。内外部验证的校准曲线表现良好,决策曲线提示阈值概率范围在10%-90%之间,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净收益值。

      结论:血清铁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一种新的列线图模型,包括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铁蛋白、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用药规律性,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早期预判。

    • >实验研究
    • 眼表外胚层与表面外胚层转录组差异分析

      2024, 24(5):677-6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04

      摘要 (168) HTML (0) PDF 5.55 M (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RNA-seq分析眼表外胚层(OSE)与表面外胚层(SE)转录组表达差异,揭示OSE转录组景观及转录调控网络。

      方法:人类胚胎干细胞(hES)被分化成OSE细胞和SE细胞,利用RNA-seq分析了OSE与SE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基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以及蛋白质-蛋白质交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筛选出了关键的转录因子(TFs)和枢纽基因。使用NetworkAnalyst平台构建了TF-基因和TF-miRNA调控网络。

      结果:OSE与SE共筛选出4 182个差异基因,OSE细胞中上调基因2 771个,下调基因1 411个。GO-BP富集分析显示OSE上调基因主要集中在离子跨膜转运的调节、轴突发育、调节化学突触传递等相关生物学进程,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核分裂、染色体分离、细胞周期相变的调控等生物学进程; KEGG富集分析显示OSE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可卡因成瘾、轴突导向、苯丙胺成瘾等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癌症中的蛋白聚糖、ECM-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与SE相比,OSE细胞中有204个TFs(FOS、EGR1、POU5F1、SOX2和PAX6等)上调,80个TFs(HAND2、HOXB6、HOXB5、HOXA5和HOXB8等)下调。在OSE细胞中发现了6个上调和9个下调枢纽基因,并根据这些枢纽基因构建了TF-基因和TF-miRNA调控网络。

      结论:RNA-seq分析阐明了OSE和SE细胞的转录组特征,这些数据可为OSE及角结膜上皮发育调控及体外定向诱导等研究提供指导。

    • 辐射合成的温敏材料上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培养

      2024, 24(5):686-6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05

      摘要 (97) HTML (0) PDF 2.10 M (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索以电子加速器合成具有温度敏感特性的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PNIPAAm)及接枝有PNIPAAm水凝胶的培养皿的方法,及兔角膜基质细胞在温敏材料PNIPAAm水凝胶上的生长条件及特性,以及利用PNIPAAm水凝胶获得的细胞片。

      方法:55% 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单体和0.5%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异丙醇溶液70 μL,加入到35 mm培养皿上,电子加速器下辐射合成温敏材料(PNIPAAm),后续处理后,接种兔角膜基质细胞体外培养。

      结果:按本实验中的单体配方以及辐射合成方案,能够在培养皿表面合成PNIPAAm,角膜基质细胞能在部分接枝了PNIPAAm的培养皿上生长,并能成片脱离。

      结论:使用辐射合成温敏培养皿能够获得单层及多层无载体的角膜基质细胞片。

    • >临床论著
    • 蒙药明目十一味丸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2024, 24(5):691-6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06

      摘要 (136) HTML (0) PDF 2.71 M (4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蒙药明目十一味丸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20-11/2021-12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wARMD患者72例72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眼每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连续3 mo; 联合治疗组36眼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明目十一味丸(2次/日,15粒/次,3 wk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区视网膜中央厚度变化(CMT)及N1、P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3、5 mo两组患者BCVA(字母数)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CM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BCVA(字母数)治疗后3 mo(17.42±3.29 vs 14.61±3.14,P<0.001)、治疗后5 mo(19.75±3.25 vs 16.81±2.77,P<0.001)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联合治疗组CMT治疗后3 mo(304.58±53.34 vs 351.94±52.99 μm,P<0.001)、治疗后5 mo(274.17±62.26 vs 321.78±63.22 μm,P<0.05)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 mo N1、P1波r1-r3振幅密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P1波 r1-r3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0.05),N1波r1-r3潜伏期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 mo N1、P1波振幅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P1波r1-r3潜伏期较对照组均缩短(P<0.05), N1波r1-r3潜伏期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

      结论:明目十一味丸联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ARMD在改善视力和降低黄斑水肿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康柏西普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2024, 24(5):697-7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07

      摘要 (168) HTML (0) PDF 1014.33 K (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与康柏西普(IVC)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我院2015-01/2023-06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ROP患眼1 100眼。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儿分为IVR组和IVC组。根据ROP的病变程度分为急进型ROP(A-ROP)、Ⅰ区1型ROP和Ⅱ区1型ROP。通过倾向性匹配分析(PSM)匹配后对两组复活与再次治疗情况进行比较。随访时间至少至术后3 mo。

      结果:在Ⅱ区1型ROP中,IVR组和IVC组的病变复活率及再次治疗率均有差异(P<0.05); A-ROP和Ⅰ区1型ROP中两组病变复活率及再次治疗率均无差异(P>0.05)。Ⅰ区1型ROP复活风险及再次治疗风险高于Ⅱ区1型ROP,药物的选择和首次治疗矫正胎龄是术后病变复活及再次治疗的影响因素。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IVR或IVC对Ⅱ区1型ROP的首次治愈效果有明显差异,且IVC组的复活率和再次治疗率远低于IVR组。

    • >文献计量学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024, 24(5):704-7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08

      摘要 (127) HTML (0) PDF 3.88 M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对近30 a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该领域的发文情况、研究趋势及研究前沿和热点。

      方法:检索1993-09-01/2023-09-01在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已发表的关于POAG发病机制的相关文献986篇,运用CiteSpace(6.2.R.4)和VOSviewer(1.6.18)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及关键词。

      结果:美国发文量最多(243篇),其次是中国(121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外研究机构是哈佛大学(37篇),国内研究机构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眼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发文量并列第一。Louis R. Pasquale(21篇)是最高产的英文作者,王宁利是该领域最活跃的中国研究者。该领域研究的关键词包括小梁网、眼压、房水、糖皮质激素、血液流变学等。

      结论:POAG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美国在该领域发文量最大,哈佛大学为该领域的领先研究机构。POAG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结构方面转移到了基因层面,基因研究与中医治疗在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全球葡萄膜炎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024, 24(5):712-7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09

      摘要 (165) HTML (0) PDF 2.26 M (5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索全球针对葡萄膜炎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趋势,以期为葡萄膜炎领域相关研究者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促进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08-24已发表的关于葡萄膜炎的相关文献,并通过GraphPad Prism 9、CiteSpace 6.2.R2与VOSviewer等软件对国家/发文机构、研究作者、高频关键词及爆点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目前全球关于葡萄膜炎的相关研究已形成各个国家相应的科研团体,发文量位于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7 585篇)、英国(2 412篇)及德国(1 679篇); 国外发文量位于前3位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哈佛大学、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及摩菲眼科医院,国内发文量位于前3位的研究机构分别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英文高频关键词和爆点关键词的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针对葡萄膜炎发病机制和治疗方式的探讨等内容,针对葡萄膜炎治疗的相关研究热点向分子生物水平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过渡,如分子生物信号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强度值为22.89)、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强度值为32.21)及肿瘤坏死因子(强度值为48.44)等,相关研究也多向相关大鼠的基础实验进行扩展。

      结论:全球葡萄膜炎的研究热点及趋势以精准诊断、发病机制及更佳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主,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学者致力于葡萄膜炎的研究,并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证据。

    • >文献综述
    • B细胞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的研究进展

      2024, 24(5):718-7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0

      摘要 (111) HTML (0) PDF 509.92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是一种严重威胁视力,治疗棘手的自身免疫性眼病。目前主流观点认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是主要由CD4+T细胞介导的免疫失衡。但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B细胞也发挥关键作用,通过产生抗体、抗原提呈、分泌细胞因子、形成异位淋巴结构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模型及人类葡萄膜炎中。针对B细胞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利妥昔单抗,一种B细胞抑制剂,在对传统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发挥不错疗效。本文总结了B细胞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中的作用及细胞疗法,旨在为更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开发精准有效的防治策略开辟新视角。

    • 邦纳综合征研究进展

      2024, 24(5):723-7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1

      摘要 (134) HTML (0) PDF 467.47 K (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邦纳综合征(CBS)描述了在没有神经精神障碍的人群中,由于视觉通路损害而出现的幻视。CBS患者通常能洞察到幻觉不是真实的,该病可能是偶发性的、周期性的或者慢性的。由于CBS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加上部分患者对承认幻视存在顾虑,该病的患病率存在差异,从0.4%到30%不等。大量研究表明CBS可能与许多眼部疾病有关,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等。除此之外,也有继发于眼科手术或药物治疗的CBS相关报道,因此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及时诊断并缓解患者情绪。目前有关CBS的眼科学文献资料较少,有必要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以探讨其发病机制和诊疗方案。本文就以近年来一些与CBS有关的研究做一综述。

    • 预测模型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应用进展

      2024, 24(5):727-7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2

      摘要 (220) HTML (0) PDF 442.83 K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医学研究中,预测模型已被广泛用于预测疾病进展和提前确定高危人群,特别是在慢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方面。在眼科,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的预测及诊断模型已经证明了专家水平的准确性。但在近视防控领域,预测模型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其建立有助于提前发现近视高危人群,以便及时采取足够的户外活动、减少近距离工作等预防措施,对预防或减缓近视发生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近视发生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预测模型应用对象、预测因子及预测结局的选择尚存在挑战和限制。本文将就不同类型近视预测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完善提供参考。

    • 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中的作用

      2024, 24(5):731-7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3

      摘要 (175) HTML (0) PDF 514.23 K (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主要致盲眼病,血-视网膜屏障破坏是关键环节。近年研究显示,DR不再是单纯微血管病变,而是视网膜胶质细胞与神经退行性变、微血管病变的共同发展结果。DR病程早期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RNVU)中神经元的损伤可能早于血管内皮的变化,胶质细胞的激活加重血管屏障功能障碍。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是常驻视网膜的局部免疫细胞,参与长期高糖诱导的慢性炎症反应、高糖诱导其分泌多种炎症因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结构、增加神经元凋亡、改变Müller细胞胶质化等,影响视网膜局部稳态平衡。RNVU作为一个单元结构研究,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针对小胶质细胞在RNVU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OCT和OCTA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2024, 24(5):737-7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4

      摘要 (198) HTML (0) PDF 2.18 M (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指一类没有任何已知其他眼病的黄斑前膜,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IERM的进展,会引起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目前关于IER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手术时机尚未标准化,术后的视力恢复结局也存在差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作为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测手段,可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和血流变化,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利用OCT和OCTA各参数去预测术后视力已经成为IERM的研究热点。本文就OCT与OCTA各参数和IERM术后视力预测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确定手术时机,权衡手术收益和风险时提供依据。

    • OCT和OCTA生物学标志物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预后和监测中的应用

      2024, 24(5):743-7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5

      摘要 (275) HTML (0) PDF 518.06 K (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并发症,也是DR患者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作为无创、非侵入性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的主要检查手段,是检测和评估DME的常用方法。随着OCT和OCTA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参数被赋予生物标志物的作用,例如中央凹厚度(CST)、黄斑部平均厚度(CAT)和黄斑部容积(CV)、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高反射灶(HRF)和中央凹下神经视网膜脱落(SND)等,广泛运用于临床。OCT可以直观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层次变化和细微结构,而OCTA更常运用于微血管改变。本文就OCT及OCTA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在DME中预后和监测的作用进行阐述,同时检测结果中可见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为DME的监测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并为DR和DME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 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2024, 24(5):749-7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6

      摘要 (118) HTML (0) PDF 453.21 K (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发生在中青年患者中常见的黄斑病变,该病具有一定自限性,但治疗不及时也可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进展为慢性CSC、继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最终导致中心视力不可逆性损害。阈值下微脉冲激光(SMLP)是一种短促重复的脉冲激光,它不同于具有损伤性治疗作用的传统激光,在达到有效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不会对RPE细胞和光感受器造成损伤和热损伤。在光动力治疗(PDT)缺乏维替泊芬的情况下,因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SMLP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CSC的治疗。本综述旨在阐述SMLP治疗CSC过程中涉及的效应细胞、细胞因子及作用机制,以期为SMLP在临床的推广和合理化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4, 24(5):753-7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7

      摘要 (171) HTML (0) PDF 531.71 K (1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激光光凝是视网膜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时至今日,视网膜激光仍在不断发展。以往数十年,研究者试图发现一种既可以减少组织损伤,同时又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激光治疗。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 SML)因其光毒性低、散射小、穿透力较强,与传统激光相比损伤小、反应轻、无疼痛等特点,让这一目标不再是梦想,使激光治疗眼底疾病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本文就577 nm SML的概念、作用机制、相关参数及在多种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予临床治疗以参考。

    • 人工智能技术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应用现状

      2024, 24(5):758-7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8

      摘要 (139) HTML (0) PDF 446.70 K (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眼部恶性肿瘤,是威胁儿童视力和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评估一直是临床的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年,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如利用AI算法分析海量临床数据,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此外,AI技术还在医学图像分析、基因组学研究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助力新药开发、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结合近年研究情况,综述AI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应用进展。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

      2024, 24(5):762-7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19

      摘要 (147) HTML (0) PDF 498.29 K (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对疾病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基础性疾病之一,糖尿病人群中常伴随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生。糖尿病还存在诸多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丢失的主要原因,视力丢失不可避免地会加重患者的焦虑和/或抑郁,而焦虑和/或抑郁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DR的治疗或病情进展。本文综述了如何判断DR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相关测评工具和方法,同时讨论了焦虑、抑郁状态与DR治疗的相互作用,旨在提高对DR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视,增强医患沟通,建立医患信任,以期为提高DR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帮助。

    • 铁死亡在眼底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 24(5):767-7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0

      摘要 (170) HTML (0) PDF 486.23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铁死亡是一种独特的细胞死亡方式,是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以细胞内胞质和脂质的活性氧堆积为主要特征。铁死亡在很多眼底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使用铁死亡相关抑制剂或激活剂可调节疾病进程,为眼科疾病的研究、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生物制剂在甲状腺相关眼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 24(5):772-7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1

      摘要 (144) HTML (0) PDF 531.92 K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罕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治疗仍主要依赖糖皮质激素和传统免疫抑制剂,部分患者对这些药物反应不佳,同时存在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因此迫切需要治疗TAO的新型药物。近年来,随着对TAO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特定靶点研发的生物制剂层出不穷,其中靶向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的替妥木单抗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TAO,还有多种生物制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通过总结针对IGF-IR、新生儿Fc受体(FcRn)、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B细胞、细胞因子等的生物制剂在TAO中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其对临床治疗及未来研究趋势的影响,为TAO临床防治和研究提供最新参考。

    • 儿童近视进展与视功能相关性的研究

      2024, 24(5):778-7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2

      摘要 (323) HTML (0) PDF 511.60 K (2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呈现逐渐低龄化的趋势。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各个视功能对近视及其进展的影响,聚焦调节功能、集合功能以及眼位这三个因素。通过对调节功能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正相对调节和负相对调节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探讨了调节功能对近视进展的影响; 同时,从单纯性内、外隐斜,集合不足和集合过度,融像性功能聚散障碍,散开不足和过度几个方面,详细剖析了集合功能对近视进展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知觉性眼位和间歇性外隐斜两个方面介绍了眼位对近视进展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对其的影响。文章旨在揭示影响近视及其进展的多方面视功能因素,明确调节功能、集合功能和眼位在其中的重要性。

    • 孟德尔随机化在常见眼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 24(5):784-7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3

      摘要 (184) HTML (0) PDF 501.10 K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病因学研究是正确认识疾病发生和流行规律的必要条件,也是临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的前提。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作为遗传学和流行病学结合的方法,可以在遗传学层面上探究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同时可以避免混杂因素、反向因果的干扰,因此被广泛用于疾病的病因学研究。本文对眼科疾病研究中孟德尔随机化的应用进行综述,并为相关眼病机制研究、干预方法的设计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 >临床研究
    • 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24, 24(5):790-7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4

      摘要 (123) HTML (0) PDF 459.05 K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05/07于北京同仁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就诊的重度NPDR患者120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纳入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60眼,对照组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60眼。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方法(OCT)对眼底视网膜结构及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1、2 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VD)、脉络膜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

      结果:治疗后2 mo观察组患者自觉视力改善率及BCVA明显优于对照组,黄斑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2 mo BCVA较治疗前均增高(P<0.05)。治疗后1 d,1、2 mo观察组SVD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DVD及脉络膜血流密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CMT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复方樟柳碱可以有效改善全视网膜激光术后的眼底微循环情况,减少视网膜光凝导致黄斑水肿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视功能。

    • 西安市不同区域同年龄段儿童视力现况及差异性分析

      2024, 24(5):795-7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5

      摘要 (148) HTML (0) PDF 819.29 K (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了解西安市不同区域同年龄段儿童视力现况及差异,为预防儿童近视采取有效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选取2022-12西安市中心医院筛查的6所城区,10所城乡,112所农村学校中6-12岁儿童41 285人的裸眼远视力和电脑屈光检测数据。

      结果:西安市不同区域近视检出率分别为城区47.16%、城乡38.59%、农村32.29%,总近视率为37.50%。6-12岁近视率城区较城乡高,城乡较农村高; 近视率女生均高于男生; 近视率随年龄升高而升高; 低度近视:城区近视率明显高于城乡及农村; 高度近视:农村近视率明显高于城区及城乡。西安市不同区域远视储备不足率分别为城区92.08%、城乡93.67%、农村90.92%,总远视储备不足率为92.09%。6-12岁远视储备不足率城乡较城区高,城区较农村高; 总远视储备不足率女生高于男生; 8岁前为远视储备不足率的发展高峰期。

      结论:西安市不同区域6-12岁总近视率及总视力储备不足率均具有差异性,8-9岁为近视发展加速期,8岁前为远视储备不足率高峰; 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率呈一定增长趋势,而远视储备不足率达高峰后呈现递减趋势; 女生总近视率及总视力储备不足率均高于男生。

    • 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024, 24(5):800-8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6

      摘要 (135) HTML (0) PDF 488.05 K (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06/2022-06在我院住院手术治疗的晚期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53例53眼,其中26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A组),27眼行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使用降眼压药水数量。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wk,1、3、6 mo眼压均低于术前(均P<0.017)。两组前房出血并发症比较有差异(P<0.05),浅前房和脉络膜脱离比较无差异(均P>0.05)。术后6 mo两组患者BCVA(LogMAR)比较无差异(A组:1.29±1.19,B组:0.78±1.01, P=0.098),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比较无差异\〖A组:0(0, 2.75)种,B组:0(0, 1)种,P=0.209\〗。术后6 mo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无差异(Z=0.448,P=0.654)。

      结论:缝线引导下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与小梁切除术相当。

    •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术后C3F8与硅油填充的疗效比较

      2024, 24(5):805-8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7

      摘要 (103) HTML (0) PDF 1.05 M (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3F8填充治疗的疗效观察。

      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9-01/2022-08就诊于我院的45例45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硅油组(23例)及C3F8组(22例),两组患者均常规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内界膜剥离后行内界膜填塞、自体血覆盖,硅油填充组行硅油填充,C3F8组行15% C3F8气体填充。两组患者分别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裂孔的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C3F8组、硅油组患者裂孔闭合率为77%、83%(P>0.05),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5%、96%(P>0.05)。C3F8组、硅油组术后视力分别为0.99±0.34、1.22±0.37,C3F8组视力优于硅油组(t=-2.156,P=0.037),两组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2 mo,两组患者mfERG一阶函数1环(C3F8组114.27±26.37 nV/deg2,硅油组98.08±24.36 nV/deg2)及2环(C3F8组80.45±14.94 nV/deg2,硅油组67.73±15.33 nV/deg2)P1波反应密度较术前(1环P1波反应密度:C3F8组58.13±13.96 nV/deg2、硅油组55.30±10.48 nV/deg2; 2环P1波反应密度:C3F8组51.18±8.19 nV/deg2、硅油组47.43±11.97 nV/deg2)明显增加(均P<0.05),C3F8组较硅油组增加明显(P<0.05)。硅油组与C3F8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后玻璃体腔内分别行硅油或C3F8填充均可促进高度近视MHRD患者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而且在视功能恢复C3F8填充优于硅油填充。

    • 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器测量波前像差的重复性及与OPD-Scan Ⅲ的一致性研究

      2024, 24(5):810-8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8

      摘要 (140) HTML (0) PDF 1.85 M (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自适应光学视觉模拟器(VAO)测量全眼高阶像差的重复性及与OPD-Scan Ⅲ测量全眼高阶像差的一致性。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3-08/09在成都东区爱尔眼科医院屈光科就诊的近视患者204例204眼(均取右眼数据)。由同一位操作熟练的检查者分别使用两种设备进行检查,使用VAO测量4.5 mm瞳孔直径下3-6阶的高阶像差,VAO和OPD-Scan Ⅲ测量3-6 mm瞳孔直径下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球差(SA)、彗差(Coma)和三叶草像差(Trefoil),评估VAO测量全眼像差的重复性及两种设备的一致性。

      结果:VAO测量全眼的高阶像差均显示较高的重复性(0.767≤ICC≤0.941、Sw<0.01 μm、TRT<0.1 μm)。4-6 mm瞳孔直径下VAO与OPD-Scan Ⅲ的Coma测量值无差异(P>0.05),其余瞳孔直径下全眼总高阶像差的测量值均有差异(均P<0.05)。VAO与OPD-Scan Ⅲ的3 mm瞳孔直径下各阶像差以及4、5 mm瞳孔直径下的SA、4 mm瞳孔直径下的Coma测量值的95%LoA<0.1,显示一致性较好,其余瞳孔直径下的像差测量值的95%LoA>0.1,显示一致性较差,两种设备3 mm(r=0.218-0.317,P<0.01)、4 mm(r=0.406-0.672,P<0.01)、5 mm(r=0.538-0.839,P<0.01; r=0.030-0.109,P>0.01)以及6 mm(r=0.369-0.766,P<0.01)瞳孔直径下高阶像差测量值差异较大。

      结论:VAO测量3-6 mm瞳孔直径下全眼高阶像差结果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但VAO与OPD-Scan Ⅲ的3-6 mm瞳孔直径下的全眼高阶像差测量值存在差异性,一致性较差,临床应用不可互换。

    • >临床报告
    • 藏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特征分析

      2024, 24(5):816-8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29

      摘要 (101) HTML (0) PDF 434.78 K (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藏族与汉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差异,分析藏族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分布特征。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01/2020-12就诊于我院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61例1 030眼,其中藏族患者483例739眼,汉族患者178例291眼。术前所有患者均采用IOL Master 500测量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散光及散光轴向。

      结果:藏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为23.33(22.81,23.86)mm,前房深度为3.04(2.79,3.30)mm,散光度为0.73(0.47,1.07)D,平均角膜曲率为43.89±1.35 D,较汉族患者眼轴短,角膜曲率小(均P<0.05)。藏族患者的年龄与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均呈负相关,而与平均角膜曲率呈正相关(均P<0.05)。藏族患者中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眼轴更长、前房更深、角膜更平坦(均P<0.05)。

      结论:藏族与汉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眼球生物学参数存在差异,不同年龄和性别藏族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分布有所变化。

    • 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术中行玻璃体内BSS注入与术毕空气充填效果比较

      2024, 24(5):821-8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30

      摘要 (101) HTML (0) PDF 544.40 K (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巩膜外放液后术中行玻璃体内平衡盐溶液(BSS)注入适当升高眼压,再行巩膜外垫压(SB)治疗原发性上方球形视网膜脱离(SBRD)的效果,并与常规术式(无任何玻璃体内填充)及术毕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的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01/2022-12因SBRD在西京医院眼科行SB治疗的72例73眼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中均行巩膜外放液。根据放液后是否行玻璃体注射升高眼压和注射物不同,患者被分为三组:常规手术组不做任何玻璃体内注射24例24眼、术毕注入消毒空气组(空气组)23例23眼,以及术中注入BSS组(BSS组)25例26眼。所有患者至少随访至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比较各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早期眼压、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视力(LogMAR)和主要并发症等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常规手术组、空气组和BSS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3.17±13.22、61.65±15.55、57.30±11.70 min,三组间无差别(F=0.825,P=0.443)。术后1 d,常规手术组、空气组和BSS组平均眼压分别为13.69±2.69、16.40±2.86、18.35±2.88 mmHg,空气组和BSS组平均眼压高于常规手术组(F=17.18,P<0.001)。三组中单次手术的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88%、96%和100%。术后1 d,常规手术组、空气组和BSS组平均BCVA分别为0.71±0.42、0.59±0.44、0.91±0.50,均较术前提高(均P<0.05),而三组间无差别(F=3.046,P>0.05)。手术后,常规手术组和空气组分别有1眼出现视网膜下出血,空气组1眼出现新裂孔而导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

      结论:针对SBRD患者SB术中放液后出现的低眼压,采取BSS玻璃体内注射适当升高眼压再完成手术,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这种方法对经选择的SBRD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 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脱离

      2024, 24(5):826-8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31

      摘要 (105) HTML (0) PDF 1001.95 K (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3-02于我院治疗的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14例14眼,采用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进行治疗。硅油取出方法采用自制的23 G抽吸器,即将一次性输血器的针管取出,靠近乳头端剪至2.5-3.0 mm,另一端连接已去除推注手柄的10 mL注射器,注射器另一端连接玻璃体切割器的负压系统,进行硅油取出; 巩膜扣带术中外加压块采用外加压复合体; 术后未重新注入硅油。随访6 mo,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6 mo,视网膜完全复位13眼,视网膜复位率达93%,BCVA(LogMAR)较术前改善(0.95±0.18 vs 1.15±0.21,P=0.002)。术后1 d出现一过性高眼压6眼,药物控制后恢复正常。术中未见视网膜出血、嵌顿、医源性裂孔等并发症,术后未出现眼内炎、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改良硅油取出联合巩膜扣带术可以有效治疗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促使视网膜再复位。

    •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与脐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相关性研究

      2024, 24(5):831-8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5.32

      摘要 (90) HTML (0) PDF 514.40 K (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新生儿视网膜出血(RH)与脐动脉血气分析变化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01/2021-12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儿312例,根据RetCam Ⅲ眼底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发生RH的新生儿245例,RH组发生RH新生儿67例,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及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根据RH程度分为Ⅰ度组20例,Ⅱ度组29例和Ⅲ度组18例。分析不同RH程度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pH值与RH程度间的关系,影响新生儿发生RH因素。

      结果:RH组与对照组产妇年龄、平均孕周、胎儿性别、胎次、妊娠糖尿病、胎儿出生体质量、羊水情况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分娩方式、妊娠高血压、产钳助产、新生儿窒息及脐带绕颈均有差异(均P<0.05)。RH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剩余碱(BE)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程度RH患儿脐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有差异(P<0.05),且随着RH程度的增加,pH值、PaO2及BE值逐渐下降(P<0.05),PaCO2逐渐增加(P<0.05)。RH程度与脐动脉血气分析pH值呈负相关(rs=-0.59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妊娠高血压、产钳助产、新生儿窒息、脐带绕颈、pH、PaO2、PaCO2及BE均是影响新生儿发生RH的因素。

      结论:新生儿发生RH与脐动脉血气分析变化密切相关,脐动脉血气分析可用于新生儿RH的诊断。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