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24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角膜炎病例观察
    谢孟针,张浩,马可,殷鸿波,王力翔,唐静
    2024, 24(4):495-4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01
    [摘要](256) [HTML](0) [PDF 2.34 M](830)
    摘要:

    目的:报告3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引起的病毒性角膜炎。

    方法:对3例新冠感染确诊患者行裂隙灯、眼压、角膜荧光染色、前段照相、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和常规眼底筛查。治疗包括更昔洛韦眼用凝胶、人工泪液和糖皮质激素滴眼液。

    结果:3例SARS-CoV-2角膜炎(SCK)患者经标准治疗后恢复良好。

    结论:SARS-CoV-2角膜炎通常表现为角膜上皮下浸润,可导致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降低和树突状细胞(DC)增加。抗病毒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2  MyoRing植入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疗效观察
    Masoud Khorrami-Nejad,Rawshan Jumaah,Farshid Karimi,Khosrow Jadidi,Mobina Farahani,Reza Yousefi
    2024, 24(4):500-5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02
    [摘要](118) [HTML](0) [PDF 1.96 M](832)
    摘要:

    目的:比较MyoRing植入前后圆锥角膜(KCN)患者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和全屈光散光。

    方法:历史队列研究。比较植入360度全环植入物(MyoRing)的KCN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全屈光、角膜前后表面散光,术后3、6、9、12 mo连续随访四次。

    结果:共纳入KCN患者79例85眼,其中男43例,女36例,平均年龄29±7.41(17-48)岁。随访期间,全屈光散光、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呈减少趋势。MyoRing植入后12 mo,总屈光散光测量值显著下降2.09 D(4.27±3.15 vs 2.18±1.63 D,P<0.001)。此外,术后测量显示,角膜前表面和后表面散光分别改善约3.20 D和0.59 D\〖6.40±1.90 vs 3.20±1.75 D(P<0.001)和1.30±0.55 vs 0.71±0.35(P<0.001)\〗

    结论:MyoRing植入可显著改善散光参数,包括全屈光散光以及角膜前后表面散光。

    3  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下抑制ARPE-19中CAMKⅡ表达对HUVECs迁移和侵袭及管腔形成的影响
    徐卫星,刘华,张岩
    2024, 24(4):508-5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03
    [摘要](140) [HTML](0) [PDF 3.08 M](862)
    摘要:

    目的:探讨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下抑制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中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迁移、侵袭、管腔形成的影响。

    方法:将过表达CAMKⅡ-δ的ARPE-19样本进行RNA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基因参与的功能。使用transwell小室构建ARPE-19和HUVECs非接触共培养体系,根据实验干预措施分为:空白组:仅接种未共培养的HUVECs,无ARPE-19细胞; 对照组:ARPE-19和HUVECs细胞均使用完全培养基进行共培养; AIP组(CAMKⅡ抑制组):ARPE-19使用含有AIP(160 nmol/L)的完全培养基,HUVECs使用完全培养基,进行共培养。检测HUVECs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AMKⅡ/AMPK/mTOR/VEGFA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生信分析发现差异基因参与细胞生长与死亡和细胞运动等生物学过程。划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均表明AIP组的HUVECs相对迁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侵袭和小管形成实验表明,AIP组的相对侵袭率和相对管腔形成率较对照组无明显改变(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AIP组CAMKⅡ、P-mTOR、VEGF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下调,而P-AMPK蛋白表达较明显上调(均P<0.05)。

    结论:在非接触共培养体系下抑制ARPE-19细胞中CAMKⅡ表达可以显著降低HUVECs迁移能力,但不能改变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这可能是通过AMPK/mTOR/VEGFA信号通路实现的。

    4  高原环境对兔泪液指标及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响
    钱金梅,胡彬,张飞娥,杨奇,朱雯雪,张佳玲,蔡岩
    2024, 24(4):515-5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04
    [摘要](146) [HTML](0) [PDF 2.36 M](982)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低压缺氧环境对兔泪液指标及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取1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高原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18眼。高原组饲养于西北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模拟海拔6 000 m低压缺氧环境; 对照组饲养于常压常氧的清洁动物房。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7 d,2、4 wk采用RHCT-1角膜地形图仪干眼综合分析系统检测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并采用泪液分泌试验测量泪液分泌量,同时利用拉曼光谱分析高原环境干预前后泪液成分的变化。干预4 wk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下睑结膜、角膜、泪腺、哈氏腺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膜组织中黏蛋白5AC(MUC5AC)的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原组兔泪液分泌量、泪河高度、首次及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自干预3 d开始明显下降,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有显著差异(P<0.05); 干预2 wk开始上述各指标增加。干预4 wk,高原组兔泪液成分中蛋白质、脂质含量较干预前增多,核酸含量较干预前减少,且与对照组相比,高原组兔角膜基质水肿增厚,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增多,MUC5AC表达水平升高,泪腺上皮细胞胞浆萎缩扁平,腺腔扩大,哈氏腺无明显破坏性改变。

    结论:急性高原环境可破坏兔眼表稳态,使泪液分泌量下降,泪膜稳定性降低,但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对低压缺氧环境的习服,机体发生代偿,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泪液分泌量,恢复泪膜稳定性。

    5  SMILE治疗近视患者效果及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韩宝军,史芳荣,华剑楠
    2024, 24(4):522-5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05
    [摘要](163) [HTML](0) [PDF 480.64 K](892)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患者的效果及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01/2021-12在安阳市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SMILE组64例128眼,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组56例112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7 d,1、3、6 mo,1 a的裸眼视力、角膜生物力学、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角膜后表面高度、角膜表面规则指数、手术并发症。

    结果:SMILE组患者术后1、7 d,1 mo裸眼视力均优于TransPRK组(均P<0.001),但两组术后3、6 mo,1 a均无差异(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角膜补偿眼压、模拟Goldmann眼压、角膜阻力因子、角膜滞后量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SMILE组术后1、7 d,1 mo角膜补偿眼压、模拟Goldmann眼压、角膜阻力因子、角膜滞后量均高于TransPRK组(均P<0.05),但术后3、6 mo,1 a均无差异(均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目、角膜后表面高度均无差异(均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相比TransPRK,SMILE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较小,早期视力恢复效果更好,两种手术的远期视力无差异,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6  不同年龄近视患者长期配戴增加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控制眼轴的疗效
    李亮亮,蔡晶晶,曾胜,朱梓奥
    2024, 24(4):528-5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06
    [摘要](210) [HTML](0) [PDF 735.70 K](1199)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近视患者配戴增加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ICF)和常规压迫系数的角膜塑形镜(CCF)2 a后眼轴长度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性纳入2020-07/ 2021-07在佛山爱尔眼科医院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的8-15岁近视患者141例141眼(均取右眼数据),按照压迫系数不同分为两组:配戴常规压迫系数为0.75 D的角膜塑形镜(CCF)组患者70例70眼和配戴增加压迫系数为1.25 D的角膜塑形镜(ICF)组患者71眼71眼,各组以12岁作为年龄的分界线,分为8-11岁和12-15岁患者。随访观察戴镜1 d,1 wk,1、6 mo,1、2 a的裸眼视力(UCVA)、水平角膜曲率(K1)及角膜染色情况; 戴镜6 mo,1、2 a的眼轴(AL)数据。观察两组患者戴镜期间不良反应及角膜上皮点染情况。

    结果:ICF组患者UCVA提升快于CCF组,在戴镜1 d,1 wk,1 mo均有差异(均P<0.001); 在戴镜6 mo,1、2 a均无差异(均P>0.05); ICF组K1较CCF组下降更快,在戴镜1 d,1 wk,1 mo均有差异(均P<0.05); 在戴镜6 mo,1、2 a均无差异(均P>0.05)。戴镜2 a,8-11岁患者中ICF组和CCF组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35±0.17和0.48±0.26 mm(P=0.010),12-15岁患者中ICF组和CCF组眼轴增长量分别为0.16±0.15和0.31±0.29 mm(P=0.011)。随访期间,ICF组6眼(8.5%)、CCF组7眼(10%)出现角膜点染(P>0.05),均为1级点染。

    结论:配戴ICF角膜塑形镜比配戴CCF镜片更有效地控制近视儿童眼轴增长,且塑形更快,UCVA提升更明显,尤其对12岁以下的儿童避免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意义更大,因此低龄儿童可优先考虑配戴增加压迫系数的镜片,对于12岁以上的儿童可根据配戴者的用眼习惯、眼表的健康状况及视功能等选择性增加镜片的压迫系数。

    7  获得性免疫在干眼的启动与维持
    孙文鑫,郭俞利,刘祖国
    2024, 24(4):534-5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07
    [摘要](130) [HTML](0) [PDF 1.71 M](906)
    摘要:

    干眼(dry eye,DE)是一种由多种因素介导,发病机制复杂的常见慢性眼表疾病。干眼致病因素主要包括免疫炎症,氧化应激,泪膜成分的改变,角膜神经异常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其中,免疫炎症反应是干眼发病机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由眼表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共同调节。多种环境应激引发眼表天然免疫反应导致上皮细胞损伤和炎症,并激活获得性免疫参与眼表免疫炎症反应。目前已发现多种免疫细胞以及炎症因子参与了DE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DE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重点探讨获得性免疫在DE的启动与维持。通过分析最新观点和研究热点,我们对DE发病机制中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为DE的防治提供参考。

    8  角膜淋巴管新生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李梦洁,朱玉莹,张建革
    2024, 24(4):539-5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08
    [摘要](155) [HTML](0) [PDF 825.74 K](868)
    摘要:

    角膜淋巴管新生在眼部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角膜是一种无血管、无淋巴管的组织,这种无血管、无淋巴管的状态对角膜的透明性和功能性至关重要。然而,一些疾病或创伤可能引起角膜血管和淋巴管的新生,从而破坏角膜的结构和功能。尽管已有多种针对角膜血管新生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但尚无特异性针对角膜淋巴管新生的药物。因此,本综述将介绍与角膜淋巴管新生相关的因素,探讨与之相关的眼部疾病,同时对目前的治疗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为淋巴管新生相关的眼部疾病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为基于角膜淋巴管新生的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陈明睿,李建华,陈沁芸,赵原
    2024, 24(4):545-5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09
    [摘要](184) [HTML](0) [PDF 523.83 K](814)
    摘要:

    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有效手段,然而随着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术后眼压的控制不再是唯一的追求,患者对术后的视觉质量期望越来越高。为了使患者术后拥有更好的屈光状态和更高的视觉质量,需减少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个性化选择不同人工晶状体或计算公式等。视觉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视力、对比敏感度、高阶像差、主观感受等。因此,本文就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术后屈光漂移、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做出综述。

    10  急性高眼压发作后眼后节的变化
    晏林伟,程静,王亚峰,韩怡泽,唐稳稳,樊芳
    2024, 24(4):551-5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0
    [摘要](133) [HTML](0) [PDF 492.35 K](755)
    摘要:

    眼压急进性升高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典型表现,也是导致青光眼患者眼部组织损伤,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短时间内眼压急剧地升高,会对视网膜、脉络膜以及视神经的结构和功能造成特征性的损伤。目前对于青光眼的诊断及病程评估,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高眼压的状态,视神经的变化及视野的损伤,但此时青光眼患者的眼底已经发生了不可逆性的损伤。而眼后节的微结构改变,对于高眼压更加敏感,往往出现在视神经和视野损伤之前,可以更早的提示高眼压对眼部的损伤。通过对眼后节影像学特点的评估,可以从中探索出临床上评估影响青光眼预后的形态学特征,对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1  高眼压对眼屈光影响的研究进展
    孙由芹
    2024, 24(4):556-5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1
    [摘要](191) [HTML](0) [PDF 474.27 K](1401)
    摘要:

    高眼压(OH)可致多种眼组织结构及功能损害,其中对眼屈光的影响,临床早有认识。OH对眼屈光的影响,与屈光间质透明性和形态结构,以及眼轴改变有关。因眼压(IOP)升高快慢、程度等不同,眼屈光变化有可逆和不可逆不同特征。眼屈光呈不可逆变化者,也常伴视觉传输损伤,并对后者病情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IOP变化致眼轴改变,与巩膜重塑和脉络膜血流灌注变化有关,对近视发生发展和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有一定影响。本文就OH所致屈光间质和眼轴改变的表现,以及对眼屈光影响的特征等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加深OH对眼屈光影响的认识,并为预防不可逆性眼屈光改变,指导视觉传输损伤的病情评估和轴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防控等提供参考。

    12  microRNA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田珍,张甜甜,李静
    2024, 24(4):561-5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2
    [摘要](110) [HTML](0) [PDF 1.31 M](692)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一种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进行性死亡,是导致65岁以上人群不可逆中心视力丧失最常见的原因之一。microRNA(miRNA)是一类调节性短链非编码RNA,能够结合并抑制同一生物途径中的多个基因,这种独特的性质使其成为用于探索非渗出性ARMD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理想靶点。既往研究发现非渗出性ARMD的发病机制涉及年龄、遗传、环境、氧化应激、脂质代谢、自噬和免疫等多方面,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miRNA作为非渗出性ARMD的生物标志物在氧化应激和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多种miRNA通过靶向Nrf2、HIF-1α抑制缺氧相关的血管生成信号影响氧化应激; miRNA通过调节脂蛋白的摄取、RPE和巨噬细胞中ABCA1的表达影响脂质代谢,加深了对miRNA在非渗出性ARMD氧化应激、脂质代谢方面的认识,为完善非渗出性ARMD发病机制和进一步预防提供了帮助。

    13  影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应答不良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潘海涛,李瑞庄,张秋丽,陈旭然
    2024, 24(4):567-5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3
    [摘要](131) [HTML](0) [PDF 480.61 K](753)
    摘要: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是引起中老年人群视力不可逆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一线使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治疗wARMD上效果显著。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对抗VEGF药物治疗的预后表现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治疗表现出应答不良现象,究其原因可能与黄斑区视网膜各层结构的形态学差异、遗传基因学、全身情况等因素相关。提前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判断其预后,将有助于制定更加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减少过度治疗,从而降低对视网膜损伤的风险。近年来关于治疗应答的研究多集中在眼底形态学、遗传基因学等方面。本文将对影响wARMD不良应答反应的相关因素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及预后监测方案提供参考。

    14  NLRP3炎症小体在葡萄膜炎中的研究进展
    周敏,胡秋明
    2024, 24(4):572-5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4
    [摘要](99) [HTML](0) [PDF 489.22 K](782)
    摘要:

    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聚体蛋白复合物,它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NLRP3炎症小体由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细胞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以及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三个主要成分构成。葡萄膜炎是一组累及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为主的炎症疾病总称,是世界范围内致盲眼病之一。许多研究显示,NLRP3炎症小体能参与葡萄膜炎的发生、发展,未来有望成为葡萄膜炎重要的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的结构、生物学功能、激活通路以及其与不同类型的葡萄膜炎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15  先天性睑内翻的手术治疗进展
    伯青云,张艳艳,郁琪华,王一名,易全勇
    2024, 24(4):577-5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5
    [摘要](173) [HTML](0) [PDF 413.17 K](823)
    摘要:

    先天性睑内翻常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见于下睑及内眦部,表现为眼睑内翻内卷,伴随睫毛失去正常的角度而倒向眼球的一种不正常状态。先天性睑内翻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角膜上皮擦伤、炎症、溃疡等进而影响眼部功能,早期及时的手术干预有助于患儿的眼部健康。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改变眼睑的结构,减弱内翻的力量,从而改善症状及角膜散光等。目前,先天性睑内翻的手术治疗方式有多种,本文着重针对先天性睑内翻各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和适应证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6  视网膜周边离焦与近视防控的研究进展
    姚璐,刘勇,齐林嵩
    2024, 24(4):580-5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6
    [摘要](395) [HTML](0) [PDF 505.41 K](6403)
    摘要:

    近视患病率在全球范围逐年增高,随之导致诸多眼健康问题和社会学影响。近年来,视网膜周边离焦被证实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改变视网膜的周边离焦状态能够显著影响近视发展和正视化进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前临床中尚无能够完全控制近视的方法,现有的主要方法包括硬性角膜塑形镜、周边离焦镜、多焦软镜等均被证实与视网膜周边离焦紧密相关,本文将总结归纳周边离焦相关的控制手段的发展、控制效果。并对国内外视网膜周边离焦与近视防控的相关机制研究进行回顾,提出周边离焦防控近视的潜在机制,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各种防控手段的效果或研发新的防控措施以及降低近视的发病率和发展速度提供思路。

    17  蛋白组学在干眼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杨颖,张嘉之,姬慧杰,高卫萍
    2024, 24(4):585-5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7
    [摘要](120) [HTML](0) [PDF 445.89 K](654)
    摘要:

    干眼的病理机制复杂,涉及免疫、炎症等多种通路,需要整体研究方案从全局进行把控。各类组学技术可以从整体和全局的高度阐明生物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状态,提供更加全面的生物信息。质谱技术可以灵敏检测出泪液样本中的蛋白含量变化,为干眼的蛋白组学研究提供了便捷条件。目前蛋白组学在干眼类型鉴别、严重程度分级、疗效评价等方面都显示出应用价值,并且与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联用可以更加全面地阐释干眼发病机制。未来蛋白组学有望为干眼的精准诊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并在靶向治疗中发挥优势。

    18  m6A甲基化修饰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薛愚愚,刘春梦,陈婕,叶河江
    2024, 24(4):589-5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8
    [摘要](90) [HTML](0) [PDF 544.37 K](810)
    摘要:

    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细胞中最普遍、最丰富和最保守的RNA内部修饰方式。m6A修饰主要通过m6A甲基转移酶、m6A去甲基化酶和m6A甲基化识别蛋白调节RNA的剪接、稳定性、输出、降解和翻译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6A甲基化异常可能介导眼部的多种病理过程,参与代谢性、炎症性、退行性眼病和眼部肿瘤的发生发展,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等。本文就m6A甲基化修饰在眼部组织细胞和眼科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阐明m6A甲基化在眼病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可能为某些眼科疾病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19  外泌体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丽娜,孙丰源
    2024, 24(4):596-6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19
    [摘要](156) [HTML](0) [PDF 499.35 K](1098)
    摘要:

    外泌体普遍存在于血、尿液、唾液、腹水、羊水等体液中,参与细胞间交流、信号转导、遗传物质运输、维持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外泌体将蛋白质、脂质和核酸运输到靶细胞,促进细胞间的通讯。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们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在许多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脑部疾病的免疫调节、炎症反应、新生血管生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也在眼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这篇综述中,我们讨论了外泌体的研究历史和生物学功能,在眼科疾病(包括角膜疾病、青光眼、眼外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葡萄膜炎和眼内肿瘤)中的发病机制和应用前景。

    20  重型β地中海贫血眼部变化的研究现状
    魏永灿,陈丹娜,李雯文,仝娅妮,赵桂玲
    2024, 24(4):601-6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0
    [摘要](101) [HTML](0) [PDF 1016.66 K](623)
    摘要:

    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是一种由珠蛋白合成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该病需要长期输血和服用祛铁剂药物治疗,可引起眼部组织的各种继发性变化。与正常同龄人相比,β-TM患者的眼部表现为角膜曲率更为陡峭、前房更浅、晶状体厚度增加、眼轴更短和泪液分泌减少等改变; 同时,营养缺乏和使用铁螯合剂药物治疗会增加罹患并发性白内障及视网膜变性的风险,从而影响β-TM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β-TM患者眼部相关变化进行探讨和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21  角膜基质透镜联合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重度圆锥角膜
    杨崇超,徐英男,蒋沁,薛劲松
    2024, 24(4):607-6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1
    [摘要](152) [HTML](0) [PDF 785.35 K](753)
    摘要:

    目的:评估角膜基质透镜联合跨上皮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SC-A-TE-CXL)治疗重度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19-03/2022-07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确诊为重度圆锥角膜且最薄点角膜厚度(含上皮)<400 μm的患者10例14眼,其中男8例12眼,女2例2眼,予以SC-A-TE-CXL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和术后1、3、6、12 mo的角膜曲率、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最薄点厚度(TCT)、角膜中心厚度(CCT)、非接触式眼压、内皮细胞密度(ECD)和前后表面最薄点高度以及术后1 mo角膜交联深度。

    结果:患者行SC-A-TE-CXL术后1、3、6、12 mo UCVA和BCVA较术前提高,但总体无差异(F=0.793,P=0.535; F=0.783,P=0.542)。术后各时间点K1、K2、Km和Kmax较术前下降,但总体无差异(F=0.627,P=0.574; F=1.264,P=0.296; F=0.727,P=0.520; F=1.115,P=0.359)。术后各时间点前后表面最薄点高度较术前均下降,但总体无差异(F=1.046,P=0.359; F=1.164,P=0.337)。术后各时间点非接触式眼压较术前提高,但总体无差异(F=0.814,P=0.522)。术后各时间点CCT、TCT和术前相比总体无差异(F=0.931,P=0.453; F=0.782,P=0.542)。术后12 mo ECD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1.266,P=0.228)。术后1 mo,前节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术(AS-OCT)显示角膜浅层基质密度增高,前后基质间存在“分界线”,平均深度为124.07±25.13 μm。

    结论:SC-A-TE-CXL能延缓重度圆锥角膜患者的病情进展,安全性高,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重度圆锥角膜的手术方式。

    22  IOL Master 700与Lenstar LS900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生物测量及人工晶状体计算的比较
    陶露莎,高铃,喻娟,冯英,陈爽,吴敏
    2024, 24(4):612-6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2
    [摘要](168) [HTML](0) [PDF 721.80 K](539)
    摘要:

    目的:比较IOL Master 700与Lenstar LS900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眼生物测量的差异性、相关性、一致性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03/2023-03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36例136眼,平均年龄57.38±8.08岁。根据眼轴长度(AL)将患者分为3组:A组(26 mm≤AL≤28 mm)41眼,B组(28 mm30 mm)52眼。术前分别使用两种仪器测量AL、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白到白距离(WTW)。所有患者均采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度数,个性化选择适宜的预留屈光度,比较两种仪器的预测屈光误差(PE)和绝对屈光误差(AE)。

    结果:三组患者中Lenstar LS900测量的AL和ACD均大于IOL Master 700测量值(均P<0.05),且两种仪器测量AL的平均差值C组>B组>A组。两种仪器测量LT、Km与WTW值均无差异(均P>0.05)。两种仪器所得各组生物参数均具有正相关性(均r>0.9,P<0.05)且一致性较好(95%LoA范围较窄)。两种仪器计算的AE无差异(P>0.05),但IOL Master 700计算的PE小于Lenstar LS900(P<0.05),且前者远视偏移百分比更低。

    结论: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Lenstar LS900测量AL值大于IOL Master 700,且该差异随着AL的增加而增大,两种仪器对IOL的计算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IOL Master 700术后屈光误差更小,远视偏移百分比更低。

    23  高能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唐玉容,李富华,贺翔鸽,周晓虹,周毅,王薇
    2024, 24(4):618-6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3
    [摘要](135) [HTML](0) [PDF 752.28 K](693)
    摘要:

    目的:评估高能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天津爱尔眼科医院、重庆爱尔眼科医院、重庆南坪爱尔眼科医院2019-01/2022-01实施UCP治疗患者110例134眼,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三组患者,记录术后6、12 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以及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等的情况。

    结果:术后6 mo,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继发性青光眼组的眼压与术前相比有差异(均P<0.05)。术后12 mo,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组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的眼压与术前相比有差异(均P<0.05)。术后6、12 mo,各组视力与术前相比无差异(均P>0.05)。术后6 mo,眼压变化与年龄、既往青光眼手术史、基线白对白(角膜横径)和UCP治疗扇区有相关性(均P<0.05)。

    结论:UCP能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其疗效可能受到年龄、既往青光眼手术史、基线白对白(角膜横径)和UCP治疗扇区的影响。UCP对视力没有影响,安全性好。

    24  OCTA定量分析新疆不同民族健康人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差异
    杨超,易湘龙,张娟,张荣
    2024, 24(4):623-6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4
    [摘要](125) [HTML](0) [PDF 511.03 K](697)
    摘要:

    目的: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健康人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VD)、深层毛细血管丛(DCP)VD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圆度指数等参数,探讨国内不同民族间健康人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差异性。

    方法:选取2022-12/2023-03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眼科中心就诊且符合纳排标准的四族健康受试者各80例80眼共32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族别分组编号,使用自动验光仪及IOL生物测量仪获取等效球镜及眼轴,使用DRI Triton OCT检测仪获取黄斑区3 mm×3 mm范围的血流图像并通过内置的IMAGENET6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各项血流参数,对比不同民族间各项血流参数的差异以及性别、年龄、眼轴对不同民族人群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影响。

    结果:四组性别、年龄、眼轴、屈光度、图像质量(IQ)无差异(均P>0.05)。族别差异:SCP中,维吾尔族下方VD大于哈萨克族,回族下方VD大于汉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鼻侧VD大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中央凹VD大于汉族、回族,哈萨克族FAZ面积小于其它3个民族,汉族、回族FAZ周长大于哈萨克族,回族FAZ圆度指数小于其它3个民族; DCP中,维吾尔族中央凹VD大于汉族、回族,哈萨克族中央凹VD大于汉族、回族,哈萨克族FAZ面积、周长小于其它3个民族,哈萨克族FAZ圆度指数大于其它3个民族(均P<0.05)。性别差异:SCP中,汉族女性FAZ面积、周长大于男性,回族女性FAZ圆度指数大于男性(均P<0.05); DCP中,四族女性旁中央凹VD及整体VD均大于男性(均P<0.05)。年龄相关性分析:SCP中,年龄与哈萨克族FAZ圆度指数呈负相关; DCP中,年龄与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旁中央凹、整体VD呈负相关(均P<0.05)。眼轴相关性分析:SCP中,眼轴与哈萨克族、回族中央凹VD,回族旁中央凹VD,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整体VD呈负相关,与哈萨克族FAZ面积、周长呈正相关; DCP中,眼轴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中央凹VD、回族整体VD呈负相关,与哈萨克族、回族FAZ面积、周长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健康人群间黄斑区血流参数存在差异,其中哈萨克族FAZ面积、周长明显小于其它三族。黄斑区血流参数与性别、年龄、眼轴相关。

    25  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行Ⅱ期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时机选择
    马春霞,杨霞霞,田超伟,李曼红,胡丹,王雨生,张自峰
    2024, 24(4):630-6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5
    [摘要](117) [HTML](0) [PDF 441.08 K](1065)
    摘要:

    目的: 观察开放性眼外伤不同时间点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以探讨Ⅱ期玻璃体手术的时机选择。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22-06/2023-0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开放性眼外伤患者60例60眼,按Ⅰ期规范化急诊救治手术时间与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不同间隔时间分为治疗组A(间隔时间≤14 d,32例32眼)和治疗组B(间隔时间>14 d,28例28眼)。治疗组A中眼球破裂伤16眼(50%),穿通伤13眼(41%),贯通伤3眼(9%); 治疗组B中眼球破裂伤15眼(54%),穿通伤12眼(43%),贯通伤1眼(4%)。术后随访6 mo,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玻璃体切除手术前两组患者间视力无差异(P>0.05)。术后6 mo,治疗组A中10眼(31%)视力显著提高,21眼(66%)视力有效提高,1眼(3%)视力无改善; 治疗组B中,5眼(18%)视力显著提高,16眼(57%)视力有效提高,7眼(25%)视力无变化,两组比较有差异(U=322.5,P=0.032)。治疗组A中继发性青光眼、硅油依赖、玻璃体再积血、眼球萎缩与治疗组B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 治疗组A术后随访未见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PVR),显著低于治疗组B(P<0.05)。

    结论:开放性眼外伤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Ⅰ期救治手术后2 wk内完成预后相对较好。

    26  高度近视患者ICL V4c植入术后早期双眼视觉功能评估
    唐凯莉,王静,赵振波,韩冬,丁雨溪,张劲松,马立威
    2024, 24(4):634-6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6
    [摘要](141) [HTML](0) [PDF 979.91 K](693)
    摘要: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患者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后早期双眼视觉功能。

    方法:前瞻性研究。观察2019-05/2021-05在我院行双眼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35例70眼。术前和术后1 mo评估双眼全程视力、双眼对比度敏感度、双眼立体视、双眼中间视觉及眩光敏感度、单眼波前像差及视觉质量调查问卷。

    结果:术后1 mo双眼裸眼远视力(UDVA)≤0.00(LogMAR)者35例(100%),双眼UDVA≥术前最佳矫正视力(CDVA)者16例(46%)。术后双眼裸眼远视力(UDVA)、中视力(UIVA, 80 cm)较术前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下中视力(DCIVA,80 cm)均有所提升(均P<0.05); 双眼术后UIVA(60 cm)与术前DCIVA(60 cm)、双眼术后裸眼近视力(UNVA,40 cm)较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40 cm),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双眼对比度敏感度较术前好转(P=0.001)。术后双眼中间视觉及眩光敏感度(无眩光)、中间视觉及眩光敏感度(眩光),较术前均无差异(均P>0.05)。手术前后双眼5 m和40 cm立体视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除在瞳孔直径3.0 mm下右眼全眼彗差术后较术前中位数减小,余全眼总高阶像差、三叶草像差、彗差及球面像差术后较术前中位数均有所增加。患者术前及术后的主观视觉质量量表评分总分均值由54.87分显著提升至80.92分(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高、无明确视觉干扰症状。

    结论; 高度近视患者双眼植入ICL V4c术后早期单眼全眼高阶像差虽有所增加,但双眼视觉功能得到改善。

    27  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预测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
    邱威,危清泉,龚莹莹,蒋炎云
    2024, 24(4):641-6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7
    [摘要](138) [HTML](0) [PDF 1014.13 K](536)
    摘要:

    目的:评估Haigis、SRK/T、Holladay 1和Holladay 2公式预测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拟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08/2021-11于我院就诊的眼轴长度(AL)≥26 mm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68例168眼,根据术前IOL Master 700测得眼轴长度将纳入患者分为5组,其中A组患者37例37眼,26mm≤AL<27 mm; B组患者34例34眼,27 mm≤AL<28 mm; C组患者42例42眼,28 mm≤AL<29 mm; D组患者28例28眼,29 mm≤AL<30 mm; E组患者27例27眼,AL≥30 mm。术后3 mo进行主觉验光,计算各公式预测屈光度的平均算术误差(MN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

    结果:各组中Haigis与Holladay 2公式的MNE与MAE相对较小,且随着眼轴的增长MNE与MAE并未明显增加,而SRK/T、Holladay 1公式随着眼轴的增长MAE与MNE则明显增大,其中C、D、E组中Holladay 1公式的MNE与MAE增大更为明显。

    结论:对于眼轴长度≥26 mm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采用Haigis和Holladay 2公式预测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更高。

    28  Pentacam TNP在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臧馨怡,毛世兰,谢晋,刘晓敏,李德卫,元静,代云海
    2024, 24(4):646-6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8
    [摘要](116) [HTML](0) [PDF 1.16 M](726)
    摘要:

    目的:评估Pentacam系统角膜净屈光力(TNP)模式3 mm环的角膜曲率值联合SRK/T公式\〖简写为TNP 3 mm(SRK/T)\〗预测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IOL)度数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07/2021-12 LASIK或PRK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患者35例50眼。术前使用TNP 3 mm(SRK/T)计算IOL度数50眼,使用Barrett True-K公式计算IOL度数34眼,使用Olsen 2公式计算IOL度数41眼,每例患者术前至少使用2种公式计算IOL度数,记录患者术后3 mo实际屈光度。比较三种测算方法下IOL度数的预测误差(PE),分析PE在±0.5、±1.0 D以内的患眼比例。

    结果:术后3 mo,TNP 3 mm(SRK/T)、Barrett True-K、Olsen 2 PE分别为-0.02±0.63、-0.54±0.80、0.25±0.80 D(P<0.001),PE在±0.5 D内患眼分别为66%(33/50)、44%(15/34)、37%(15/41)(P<0.05); PE在±1.0 D内患眼分别为88%(44/50)、71%(24/34)、80%(33/41)(P>0.05)。

    结论:Pentacam TNP 3 mm(SRK/T)法操作简便,预测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IOL度数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29  5 307例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及眼底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马平,麦尔阿巴·买买提哈德尔,迪丽达勒
    2024, 24(4):651-6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29
    [摘要](109) [HTML](0) [PDF 417.46 K](1124)
    摘要:

    目的:探讨5 307例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及眼底疾病的相关因素。

    方法:选取2022-01/12在我院眼科进行眼底筛查的新生儿5 307例,采用RetCam Ⅲ系统进行眼底检查,记录眼底异常情况,分析足月儿发生视网膜出血和早产儿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影响因素。

    结果:纳入新生儿眼部异常发生率为27.17%,其中视网膜出血发生率最高(61.23%),其次为视网膜渗出(22.95%)、ROP和ROP样视网膜病变(10.68%),牵牛花综合征(0.21%)、白化病性眼底(0.21%)和永存胚胎血管(PFV)(0.28%)发生率较低。足月儿眼部异常发生率低于早产儿(26.30% vs 30.08%,P<0.05),足月儿视网膜出血、视网膜渗出发生率均高于早产儿(P<0.05),早产儿ROP和ROP样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于足月儿(P<0.05)。顺产是足月儿发生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32-34、30-31周)、出生体质量(1 500-2 499、<1 500 g)、奶粉喂养、吸氧是早产儿发生ROP的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本院新生儿眼部异常发生率较高,通过眼底筛查可及早发现新生儿眼部异常。

    30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
    李青,岳钟,郭敬云
    2024, 24(4):656-6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4.4.30
    [摘要](165) [HTML](0) [PDF 456.23 K](551)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2-12于本院行SMILE或FS-LASIK治疗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76例146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39例77眼)和FS-LASIK组(37例69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wk,1、3 mo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屈光参差度、角膜像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UCVA均较术前改善,彗差、三叶草、球差、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且FS-LASIK组患者彗差、三叶草、球差、总高阶像差显著高于SMILE组(P<0.05)。随访至术后3mo,SMILE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FS-LASIK组(5.2% vs 15.9%,P<0.05)。

    结论:SMILE与FS-LASIK均可有效提高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UCVA,改善视觉质量,但SMILE术后角膜高阶像差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小,整体效果更好。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