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23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家述评
    • 眼底自发荧光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指南(2023)

      2023, 23(8):1235-12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01

      摘要 (3757) HTML (0) PDF 4.07 M (1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眼底自发荧光(FAF)成像是基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中的眼内源性荧光团激发的荧光进行成像的技术,荧光激发物质主要是脂褐质(LF)和黑色素。由于该无创检查技术可通过观察LF和黑色素在眼底的空间分布来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功能状况,在诊断、鉴别和随访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上具有独特优势。本指南即对FAF在ARMD不同阶段和分类上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和解读。

    • >Articles in English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不同分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23, 23(8):1242-12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02

      摘要 (3416) HTML (0) PDF 1.26 M (5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不同分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于2018-01/2020-06期间初次就诊于我院的PDR患者100例100眼,入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并在注药后1mo内进行PRP治疗。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检查结果分为3组:A组早期PDR组34眼; B组高危PDR组43眼,C组纤维增生早期PDR组23眼。观察3组患者基线情况以及联合治疗后1、3、6mo和末次随访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厚度(CMT)、玻切手术率,视网膜脱离率。

      结果:本研究平均随访14.60±11.64mo(6-52mo)。患者平均年龄为54.22±9.32岁。治疗后行玻切手术患者15眼(15.0%),3组玻璃体切除率分别为2.9%(A组)、13.9%(B组)、34.7%(C组)。治疗后无视网膜脱离情况发生。末次随访较基线水平,3组患者治疗后BCVA和CMT值均有改善。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RP治疗不同分期PDR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轻视网膜水肿。

    • >实验论著
    • m6A甲基化转移酶3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2023, 23(8):1250-12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03

      摘要 (3305) HTML (0) PDF 6.50 M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 m6A)甲基化转移酶3(METTL3)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低糖和高糖培养基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24h后,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分化(EMT)指标: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紧密连接蛋白1(ZO-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变化情况; 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METTL3的表达量及定位,m6A dot blot实验检测在低糖和高糖培养基中培养24h细胞的m6A甲基化水平, 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METTL3的RNA和蛋白表达量。加入METTL3抑制剂的培养基中培养24h的细胞,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EMT指标的变化情况; m6A dot blot实验检测细胞m6A甲基化水平; 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中转化生成因子β(TGFβ1)的表达; 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的TGFβ1和SNAIL的表达量。

      结果:与低糖条件相比,高糖条件能够促进细胞EMT的发生,促进METTL3的表达和上调了细胞总RNA的m6A甲基化水平(P<0.05)。高糖能够促进细胞的迁移能力。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囊膜中METTL3表达较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增高。与高糖+DMSO组相比,加入METTL3抑制剂STM2457,能够抑制细胞的EMT发生,抑制TGFβ1和SNAIL的 表达,抑制细胞总RNA 的m6A甲基化水平(均P<0.05)。加入METTL3抑制剂STM2457后细胞迁移能力较高糖+DMSO组降低。

      结论:m6A甲基化转移酶METTL3通过激活TGFβ1/SNAIL通路促进了在高糖条件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EMT发生从而诱导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

    • miR-375表达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2023, 23(8):1260-12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04

      摘要 (591) HTML (0) PDF 1.55 M (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miR-375表达对脉络膜黑色素瘤MUM-2B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

      方法:培养MUM-2B细胞,分别转染miR-375模拟物序列(模拟物组)、miR-375抑制物序列(抑制物组)、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和不做任何处理(空白组),分别采用qRT-PCR实验、CCK-8实验、细胞凋亡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中miR-375、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情况、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

      结果:相比于阴性对照组(1.01±0.10)和空白组(1.03±0.07),模拟物组细胞中miR-375表达量(2.65±0.15)升高,而抑制物组细胞中miR-375表达量(0.28±0.06)降低(P<0.05);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模拟物组细胞24、48、72和96h时OD值均降低(P<0.05),而抑制物组细胞24、48、72和96h时OD值均升高(P<0.05); 与空白组细胞凋亡率(20.54±4.01)%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22.80±4.28)%比较,模拟物组细胞凋亡率(39.11±3.37)%升高(P<0.05),而抑制物组细胞凋亡率(10.13±2.17)%降低(P<0.05);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模拟物组细胞迁移数和细胞侵袭数均降低(P<0.05),而抑制物组细胞迁移数和细胞侵袭数均升高(P<0.05)。

      结论:上调MUM-2B细胞中miR-375表达可降低细胞增殖活性,加速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下调miR-375表达则发挥相反的作用,表明miR-375可能在脉胳膜黑色素瘤病程中发挥抑癌功能。

    • 红景天苷对近视豚鼠脉络膜厚度及HIF-1α和多巴胺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2023, 23(8):1264-12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05

      摘要 (1874) HTML (0) PDF 2.13 M (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对透镜诱导型近视(LIM)豚鼠脉络膜厚度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多巴胺及其D1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18只2周龄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LIM组和透镜诱导型近视+红景天苷(LIM+SA)组,每组6只。NC组正常饲养,给予2mL/d生理盐水灌胃; LIM组豚鼠右眼前配戴-5D透镜,建立近视模型,给予2mL/d生理盐水灌胃; LIM+SA组豚鼠右眼前配戴-5D透镜同时给予2mL/d红景天苷(100mg/kg)灌胃。造模4wk后测量各组豚鼠右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及脉络膜厚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各组豚鼠右眼脉络膜视网膜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多巴胺浓度及其D1受体表达量。

      结果:造模4wk后,与NC组比较,LIM组和LIM+SA组豚鼠右眼屈光度均负向增加,眼轴均延长,脉络膜厚度均减小,脉络膜视网膜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多巴胺浓度及其D1受体表达量均降低; 与LIM组比较,LIM+SA组豚鼠右眼近视屈光度明显减小,眼轴长度较短,脉络膜厚度增加,脉络膜视网膜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降低,多巴胺浓度及其D1受体表达量均增加。

      结论:红景天苷干预近视豚鼠可通过影响脉络膜厚度及HIF-1α、多巴胺及其D1受体的表达延缓近视进展。

    • >临床论著
    •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血生化指标与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2023, 23(8):1269-12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06

      摘要 (3758) HTML (0) PDF 495.48 K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初治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中血生化指标与脉络膜厚度(CT)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07/2022-07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就诊且初次治疗的NPDR患者92例92眼。所有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均行深度增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压、裂隙灯、散瞳眼底等眼科检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酸、尿素、SymbolbA@2微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钙及血清钾等血液学检查。根据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CT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轻度异常及中重度异常三组和厚脉络膜及薄脉络膜两组。分析初治NPDR患者的血生化指标、CT的差异以及血生化指标与CT的相关性。

      结果:共92例92眼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1例51眼,女41例41眼,右眼45眼,左眼47眼。三组年龄、眼轴、病程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三组鼻侧0.5、1.5mm、中心凹下、颞侧0.5、1.5mm的CT均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厚脉络膜组与薄脉络膜组年龄、病程及眼轴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两组肌酐、eGFR、尿酸、尿素、钾及β2微球蛋白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钙、葡萄糖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各处CT与血肌酐、尿素、尿酸及β2微球蛋白等指标呈负相关关系,与eGFR呈正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鼻侧0.5mm CT越厚,eGFR越高(B=0.292,P<0.001),各处CT共同影响肌酐、eGFR、尿素、尿酸及β2微球蛋白(B=16.5、64.6、24.1、18.1、20.3,P=0.008、<0.001、<0.001、0.004、0.001),而其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血清钙、HDL及LDL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均P>0.05)。

      结论:初治NPDR患者的CT越厚,肾功能越好。初治NPDR患者的CT降低是关注患者肾功能的一个重要提示。

    • 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ACD和晶状体悬韧带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

      2023, 23(8):1274-12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07

      摘要 (3483) HTML (0) PDF 926.06 K (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ACD)和晶状体悬韧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6-10/2022-12我院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60眼,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植入组和未植组,植入组术中联合囊袋张力环(CTR)植入,未植组术中未植入CTR。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ACD和晶状体悬韧带长度变化,并行相关性分析。观察两组手术前后ACD和晶状体悬韧带长度变化的差异。

      结果: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1、3mo ACD均高于术前(均P<0.05)。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1、3mo 3:00位、6:00位、9:00位、12:00位及平均晶状体悬韧带长度均低于术前(均P<0.05); 术后3mo 3:00位、6:00位、9:00位、12:00位及平均晶状体悬韧带长度与术后1mo比较无差异(均P>0.05)。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术前平均晶状体悬韧带长度与眼轴和术前ACD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植入组和未植组术前,术后1、3mo ACD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植入组和未植组术前,术后1mo 6:00晶状体悬韧带长度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3mo 6:00晶状体悬韧带长度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植入组和未植组术前,术后1、3mo 3:00位、9:00位、12:00位和平均晶状体悬韧带长度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前房加深,晶状体悬韧带缩短; 联用CTR会影响晶状体悬韧带长度的变化。

    • 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

      2023, 23(8):1279-12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08

      摘要 (1777) HTML (0) PDF 528.52 K (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在控制青少年近视过程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9-01/2022-01在衡水市人民医院眼科诊治的100例100眼(均取右眼数据)青少年近视患者,根据患者意愿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角膜塑形镜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3、6、9、12mo后的治疗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AL)、中央角膜厚度(CCT)、瞳孔直径(PD)、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总高阶像差(RMSh)、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D)和六边形细胞比例(HEX)等参数。随访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2mo,试验组患者屈光度、角膜曲率、AL分别为-2.42±0.17D、38.89±1.18D、25.44±0.23m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56±0.19D、40.12±1.65D、25.54±0.19mm,均P<0.05); 试验组患者CCT(538±33μm)低于对照组(545±41μm),而试验组患者PD高于对照组(6.38±0.38mm vs 6.12±0.37mm,P<0.05); 试验组患者LLT和BUT分别为61.14±8.41nm、9.24±2.05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6.14±7.22nm、7.27±1.99s,均P<0.05); 试验组患者RMSh低于对照组(0.73±0.21μm vs 0.85±0.12μm,P<0.05),而试验组患者SFCT显著高于对照组(289±55μm vs 282±59μm,P<0.05)。此外,治疗后12mo,试验组患者CD和HEX相比较对照组均无差异(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畏光、过敏反应、结膜炎和角膜炎,但两组比较无差异(均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0.01%阿托品滴眼液相比较单用角膜塑形镜能更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文献综述
    • 抗VEGF时代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进展

      2023, 23(8):1285-12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09

      摘要 (3461) HTML (0) PDF 495.74 K (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已成为DR的一线疗法,但不能逆转视网膜无灌注区、微动脉瘤和毛细血管异常扩张,不能按时接受治疗者有病情进展风险。激光疗法的广泛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可通过消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有效降低致盲率,其中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PRP)一直是DR的主要治疗方法。激光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实现了视网膜损害与副作用最小化的目标。通过联合抗VEGF制剂,可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更佳疗效。加深对激光及激光联合抗VEGF制剂治疗DR的临床研究,有助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本文就抗VEGF时代激光在DR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 昼夜节律和生物钟基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3, 23(8):1290-12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0

      摘要 (3417) HTML (0) PDF 511.62 K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已成为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生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昼夜节律及生物钟基因与DR的发病密切相关。昼夜节律是受生物钟基因调控,以24h为周期,与外界明暗变化相一致的生理过程,生物钟调控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昼夜节律紊乱通过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眼部的生理稳态等诱导DR的发生,生物钟基因可能通过调控DR的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视网膜自噬节律、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内皮祖细胞功能等各方面参与DR的发病。本文介绍了昼夜节律的产生及调控机制,以及视网膜内在昼夜节律生物钟,深入探讨了昼夜节律系统以及生物钟基因在DR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旨在为DR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 葛根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3, 23(8):1295-12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1

      摘要 (3364) HTML (0) PDF 480.76 K (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DM)是最常见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且患病率和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可引起的视力下降甚至丧失,使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因此研究DR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迫在眉睫。葛根是一种多年生豆科植物野葛或干葛藤的干燥根,也叫葛根黄酮,为临床常用中药,其根中主要含有异黄酮类、葛根苷 ABC、三萜类、生物碱等,具有舒张心脑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目前,葛根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骨质坏死、DM及其并发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肿瘤疾病的治疗。目前的研究表明,葛根素(Pue)可通过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改善缺血缺氧、降低糖尿病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提高胰岛素生长因子(IGF)表达及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减少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通路及抑制铁死亡等途径对视网膜进行保护。本文就葛根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为葛根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优化ICL V4c植入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2023, 23(8):1299-13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2

      摘要 (357) HTML (0) PDF 504.16 K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发展及可植入式接触镜(ICL)的不断改进,ICL V4c植入术目前已经成为矫正中高度近视的主流术式之一。术后拱高是评价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常规ICL V4c植入手术的基础上,如何优化手术以获得更理想的拱高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术前检查、术中手术设计以及术后随访为中心,总结分析优化ICL V4c植入手术的方案,为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帮助。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尺寸选择的研究进展

      2023, 23(8):1305-13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3

      摘要 (396) HTML (0) PDF 688.72 K (1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在治疗屈光不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前房型ICL到后房型,再到中心孔型的ICL,给视界带来全新的改变。虽然目前IC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但是在ICL的尺寸选择中仍会因为设备测量差异及ICL尺寸算法不同等导致植入不当的ICL,引发相关并发症。随着对ICL植入术认识地不断深入,以及眼科设备及技术地不断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指标如:睫状沟直径(STS)、晶状体矢高(CLR)、前房角直径(ATA)、虹膜色素端到虹膜色素端(PTP)、前房宽度(ACW)、前房角度数(ACA)等指标在ICL尺寸的选择中提供参考,本文就ICL尺寸选择进行综述。

    • 线粒体自噬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2023, 23(8):1312-13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4

      摘要 (3298) HTML (0) PDF 3.53 M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线粒体功能对于需氧真核细胞的生存至关重要,因为线粒体通过产生三磷酸腺苷(ATP)提供能量、调节细胞代谢、提供氧化还原平衡、参与免疫信号传导并启动细胞凋亡。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细胞内针对功能障碍线粒体的选择性降解机制,参与线粒体的质量控制及细胞稳态的维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异常的线粒体自噬参与多种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青光眼等。因此,本文总结已知的线粒体自噬定义,整理各种使用细胞培养、动物和人体组织模型进行研究的结果,并就线粒体自噬的分子生物学过程及其在DR中的作用展开综述,以期为DR的治疗手段提供新思路。

    • NLRP3炎症小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血管单元损伤中的机制研究

      2023, 23(8):1317-13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5

      摘要 (3284) HTML (0) PDF 524.55 K (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导致的神经血管性疾病,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是影响NVU正常功能,并导致DR进展的关键因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是一种参与疾病炎症反应的蛋白复合体,其可识别内源性危险信号,激活caspase-1,诱发一系列炎症因子的活化和细胞焦亡。炎症小体的适度激活可以维持和激发固有免疫,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 炎症小体过度激活则导致炎症因子的过量表达和持续作用,引发免疫紊乱和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对机体产生严重损伤。本文就近年来NLRP3炎症小体在DR神经血管损伤中的机制及相关药物的调控研究进行综述。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2023, 23(8):1323-13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6

      摘要 (3393) HTML (0) PDF 512.75 K (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全球职业活跃个体实质性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已经成为导致工作人群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最常见眼病之一。DR早期病变的准确识别及精准干预,对阻断或延缓其病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的研究表明,DR神经损伤要先于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发生,具有暗适应延迟、对比敏感度及色调辨别力下降等一系列特征性临床表现,是DR早期的关键事件,与细胞凋亡、胶质细胞增生、氧化应激、炎症、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及神经营养因子失衡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DR神经损伤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DR防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抗VEGF治疗进展

      2023, 23(8):1328-13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7

      摘要 (3328) HTML (0) PDF 484.84 K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眼病,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ROP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但凝固治疗可导致视网膜永久性破坏,存在发生视野缺损、高度近视等并发症风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ROP后视网膜功能的发育比凝固治疗更趋向正常,再加上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逐渐成为ROP的重要治疗方式; 在Ⅰ区ROP、Ⅱ区后部ROP和急进型ROP治疗中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是抗VEGF药物治疗ROP所致的严重系统并发症、最低有效剂量及后期复发情况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ROP抗VEGF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高糖饮食与近视发生发展关系研究进展

      2023, 23(8):1333-13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8

      摘要 (1530) HTML (0) PDF 509.82 K (1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被列为世界三大疾病之一。近视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相关。饮食因素较少被关注,但已有文献报道,高糖饮食与近视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发现,高糖饮食可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从而介导视网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IGF-2)表达水平升高,巩膜成纤维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降低,从而激活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信号通路,再作用于巩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因子,导致巩膜细胞外基质(ECM)减少,最终导致巩膜重塑眼轴增长而发生近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流行病学及生物学机制方面探讨高糖饮食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近视防控提供研究方向。

    • >临床研究
    • 基于SS-OCT分析眼轴长度与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

      2023, 23(8):1338-13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19

      摘要 (374) HTML (0) PDF 1.18 M (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利用扫频源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观察与探讨眼轴长度(AL)与眼前节相关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纳入2022-01-01/03-3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招募的不同程度近视的成人志愿者109例,依据AL将受检者分为4组:A组(AL≤24.0mm)、B组(24.0mm26.0mm)。SS-OCT(视微影像)进行眼前节检查,对中央角膜厚度(CCT)、晶状体厚度(LT),前房参数: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宽度(ACW)、房角开放距离(AOD500)、房角隐窝面积(ARA500)、小梁网-虹膜间面积(TISA500)、小梁虹膜夹角(TIA500),晶状体矢高(CLR)进行记录,并分析其与AL、等效球镜度数(SE)的关系。

      结果:四组CCT比较无差异(P>0.05)。四组SE、LT、ACD、ACW、AOD500、ARA500、TISA500、TIA500、CLR比较有差异(均P<0.01)。SE、LT与AL呈负相关(r=-0.75、-0.41,均P<0.01); ACD、ACW、CLR与AL呈正相关(r=0.58、0.45、0.54,均P<0.01); AOD500、ARA500、TISA500、TIA500(颞侧及鼻侧)与AL呈正相关(均P<0.01)。ACD、CLR与SE呈负相关(r=-0.21、-0.25,均P<0.01),LT与SE呈正相关(r=0.21,P<0.05)。

      结论:随着AL的增加CCT无明显改变,ACD、ACW及房角开放程度则增加,晶状体位置后移,LT变薄。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免疫相关的关键基因

      2023, 23(8):1343-13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0

      摘要 (3283) HTML (0) PDF 7.48 M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免疫相关的关键基因以及免疫细胞的浸润情况。

      方法:2022-09/10从GEO数据库获取基因芯片数据集,采用“limma”R包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 CIBERSORT算法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筛选与免疫相关基因模块中的DEGs,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利用MCODE以及cytoHubba插件进一步并筛选出关键基因。

      结果:共筛选出上调差异基因1 426个,下调差异基因206个。原始B细胞、血浆细胞、记忆型CD4+T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s)、M0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7种免疫细胞显著高表达(P<0.05); NK cells activated这种免疫细胞低表达(P<0.05)。WGCNA分析后,与免疫最相关模块中差异基因820个,构建PPI网络后利用插件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利用各差异基因在PPI中的相关性程度进一步筛选出2个关键基因为DLGAP5与AURKB。

      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式筛选出DR患者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以及与免疫相关的关键基因,可为DR的进一步研究与诊疗提供依据。

    • 地夸磷索钠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

      2023, 23(8):1352-13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1

      摘要 (2033) HTML (0) PDF 472.33 K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09/2021-01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57例65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32眼,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治疗)和观察组(29例33眼,使用3%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wk(治疗前),1mo(治疗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等指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5%,两组患者OSDI评分、NIBUT、SⅠ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BUT、SⅠt、CF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联合清润养目口服液可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主观症状及客观临床指标,为白内障围手术期干眼的眼表管理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 不同屈光状态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

      2023, 23(8):1357-13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2

      摘要 (1034) HTML (0) PDF 464.39 K (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屈光状态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2020-01/2022-01我院收治的非Ⅰ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10例,根据治疗前屈光状态分为非近视组(30例,等效球镜>-0.5D)和近视组(80例,等效球镜≤-0.5D),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斜视度、AC/A值、视功能情况及手术方式和术后复发情况等。

      结果:非近视组患者裸眼视近斜视度\〖(47.13±23.54)\〗与视远斜视度\〖(48.90±22.59)\〗无差异(P>0.05); 近视组患者裸眼视近斜视度\〖(40.49±26.09)\〗小于视远斜视度\〖(50.09±25.41)\〗(P<0.001); 两组患者相同距离斜视度无差异(P>0.05)。非近视组患者AC/A值(5.40±2.23)大于近视组(3.14±3.10)(P<0.05)。近视组患者近立体视优于非近视组(P<0.05)。非近视组手术方式多样,近视组多采用外直肌缩短和/或内直肌后退术。

      结论:不同屈光状态均可发生急性共同性内斜视,非近视者远、近斜视度无明显差异,AC/A值高,手术方式多样; 近视者视近斜视度小于视远斜视度,AC/A值正常,近立体视更佳,多采用外直肌缩短和/或内直肌后退术。

    • >康弘医药研究
    • 益肾养肝明目方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2023, 23(8):1362-13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3

      摘要 (3255) HTML (0) PDF 1.87 M (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益肾养肝明目方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09/2022-11宁波市眼科医院收治的wARMD患者58例5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29例29眼)和联合用药组(在注射组的基础上口服益肾养肝明目方,29例29眼)。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mo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凹厚度(CMT)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3mo后,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76%)高于注射组(66%),两组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CM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用药组治疗前后CMT改善情况优于注射组(-155.93±143.79μm vs -95.36±56.81μm,P<0.05)。治疗3mo后,联合用药组各项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P<0.001),注射组仅视物昏蒙较治疗前好转(P<0.05),且联合用药组头晕失眠、腰膝酸软、倦怠乏力、目睛干涩、面白肢冷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注射组(P<0.001)。

      结论:益肾养肝明目方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wARMD疗效确切。

    • 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2023, 23(8):1367-13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4

      摘要 (3245) HTML (0) PDF 471.93 K (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PPV)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疗效及其对房水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设计。收集2019-03/2022-01就诊于本院的PDR患者100例100眼(双眼发病时取程度较重眼入组,如双眼程度一致则取右眼入组)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48眼仅行PPV,联合组52例52眼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术后随访12mo。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房水炎症因子IL-6、IL-10、IFN-γ及TNF-α水平。

      结果:联合组患者PPV术前房水炎症因子IL-6、IL-10、IFN-γ及TNF-α水平、手术时间、术中电凝止血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数及硅油填充眼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BCVA和CRT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6、12mo BCVA和CRT均较术前改善,联合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术后12mo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5% vs 35.4%,P<0.05)。两组的PDR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PPV治疗PDR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抑制炎症效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更有助于患者视力提高。

    • >临床报告
    • 不同眼轴长度白内障患者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

      2023, 23(8):1372-13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5

      摘要 (2608) HTML (0) PDF 476.45 K (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眼轴长度白内障患者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IOL)植入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及TIOL旋转稳定性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1-02/2022-09于我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132例132眼,依据眼轴长度分为眼轴≤24mm组(79例79眼)和眼轴>24mm组(53例53眼)。术后3mo,对比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角膜散光及TIOL旋转情况。

      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BCDVA均较术前改善,角膜散光度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1),但两组间BCDVA、角膜散光度数均无差异(P>0.05),且两组间TIOL旋转度数也无明显差异\〖(5.24±3.72)° vs(6.36±4.21)°,P=0.110]。

      结论:不同眼轴长度白内障患者TIOL植入术后视力恢复、角膜散光及TIOL旋转稳定性无明显差异。

    • LENTIS Comfort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分析

      2023, 23(8):1376-13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6

      摘要 (341) HTML (0) PDF 1.19 M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LENTIS Comfort Toric人工晶状体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回顾性对照临床研究,收集数字化导航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40例40眼,植入LENTIS Comfort Toric(MF15T)人工晶状体为A组(24眼),植入单焦点Toric人工晶状体为B组(16眼); 观察术后3mo不同距离视力、术后散光质心值、脱镜率、离焦曲线变化以及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等。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术后3mo远视力无差异(P>0.05); A组中视力、近视力明显优于B组(P<0.01); A组术后脱镜率为99%,B组为45%(P<0.05); 两组术后3mo散光质心值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无差异(P>0.05); 术后3mo A组离焦曲线于+0.50、-1.75D分别出现峰值,形成平台并平缓下降,B组于+0.25、-0.25D出现峰值后呈陡峭趋势下降。术后1d A组出现1眼(4%)人工晶状体轴位旋转大于10°; B组出现6眼(38%)人工晶状体轴位旋转大于10°,2眼(33%)顺时针旋转,4眼(67%)逆时针旋转; 两组均无人工晶状体移位发生。

      结论:两种人工晶状体均可矫正散光,其中LENTIS Comfort Toric人工晶状体能为白内障合并散光人群提供个性化的选择,可同时解决散光和获得全程视力,术后光学干扰发生率低,稳定性更好,视觉质量及满意度高。

    • 小梁切除术治疗色素性青光眼的中远期疗效

      2023, 23(8):1380-13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7

      摘要 (1955) HTML (0) PDF 450.81 K (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治疗色素性青光眼的中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22-09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色素性青光眼患者38例51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144mo,分析纳入患者的眼压、视力及屈光状态,记录并发症情况,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纳入患者术前平均使用降眼压药物种类2.90±0.12种,平均眼压18.89±7.40mmHg,术后3d,1、3、6mo,1a、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分别为14.68±5.08、13.99±2.95、14.25±2.50、14.36±2.83、14.33±2.66、14.94±1.95mmHg,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间,纳入患者视力基本保持稳定,均无眼内炎、恶性青光眼发生。末次随访时,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0%,部分成功率为8%,失败率为2%。

      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色素性青光眼可以解除反向瞳孔阻滞,有效控制眼压、稳定视力,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引流管结扎技术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中的应用

      2023, 23(8):1384-13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8

      摘要 (1904) HTML (0) PDF 1.09 M (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引流管结扎技术在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5/2022-01 本院眼科中心进行AGV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8例78眼, 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AGV植入术组(43眼,使用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对引流管进行结扎)和传统AGV植入组(35眼,不使用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对引流管进行结扎)。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1、2wk,1、6mo眼压,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1、2wk,1、6mo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 两组组间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wk,改良AGV植入术组和传统AGV植入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5%和23%(P<0.05)。术后6mo,改良AGV植入术组总体成功率为98%,传统AGV植入组为89%(P>0.05)。

      结论:AGV植入术中采用四环单结调整缝线结扎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手术安全有效。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评估

      2023, 23(8):1390-13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29

      摘要 (2241) HTML (0) PDF 2.08 M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检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形态及功能变化来评估视神经的损害情况。

      方法:对28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眼底照像、视野、视神经OCT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结果阳性率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28例28眼中,能获取视神经图像25眼(89%),25眼中视盘颜色:正常9眼,充血水肿16眼,未出现苍白; C/D:<0.6者5眼,>0.6者1眼,不能分辨的有19眼; 盘沿情况:正常6眼,不能分辨的有19眼; 无法获取视神经图像3眼(11%)。视野检查:正常9眼(32%),出现视野损害的2眼(7%),因白内障视野检测无参考意义8眼(29%),假阳性率≥15%的2眼(7%),不能配合检查7眼(25%)。OCT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能测量的26眼(93%),其中神经纤维层厚度正常24眼,神经纤维层厚度局部变薄2眼。屈光间质严重混浊不能测量2眼(7%); P-VEP检查中P100波峰时正常的18眼(64%),峰时延长的10眼(36%)。P100波振幅正常的11眼(39%),振幅降低的17眼(61%)。

      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后视神经并不出现典型的青光眼损害,部分表现视盘充血水肿,对于视神经评估需要主观和客观检查进行综合评估,目前还没有更精确的一种评估方法。

    • 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

      2023, 23(8):1395-13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30

      摘要 (2000) HTML (0) PDF 434.25 K (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20-06/2021-09于我院确诊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DME的患者35例60眼,均采用3+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其中17例30眼接受阿柏西普治疗(阿柏西普组),18例30眼接受雷珠单抗治疗(雷珠单抗组)。随访12mo,观察两组患者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记录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1、3、6、12mo,阿柏西普组CMT和BCVA均明显优于雷珠单抗组(均P<0.001)。随访期间,阿柏西普组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少于雷珠单抗组(4.23±0.86次 vs 6.40±0.97次,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眼内感染、血管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阿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DME均具有明确的疗效和安全性,相较于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可能是DME患者更有效和方便的治疗选择。

    • SLC52A2基因表达与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关联

      2023, 23(8):1399-14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31

      摘要 (263) HTML (0) PDF 1.63 M (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SLC52A2与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相关性,初步探讨SLC52A2对UM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收集80例UM患者的临床信息资料和SLC52A2的mRNA表达数据,根据SLC52A2表达量采用中位数法将80例患者分为SLC52A2高、低表达组,分析SLC52A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期、SLC52A2的mRNA表达进行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UM预后因子。GSEA富集分析预测SLC52A2在UM中可能的调控通路。

      结果:SLC52A2低表达患者生存预后优于SLC52A2高表达患者(P<0.05)。SLC52A2高、低表达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期均无差异(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SLC52A2高表达是U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合SLC52A2表达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开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测UM患者的生存概率。SLC52A2高、低表达组Th2细胞、Treg细胞的浸润丰度分别比较有差异(均P<0.001)。GSEA分析表明,SLC52A2高表达的组织中存在JAK-STAT信号通路(FDR=0.028,P=0.004)和PI3K/AKT信号通路(FDR=0.017,P=0.002)相关基因富集。

      结论:SLC52A2高表达是U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LC52A2可作为UM预后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望成为UM治疗的新靶点。

    • 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参数的变化

      2023, 23(8):1405-14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32

      摘要 (1787) HTML (0) PDF 1020.57 K (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非青光眼受试者通过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SD-OCT)测量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参数的变化。

      方法:选择2019-12/2022-11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近视受试者400例400眼参与本研究,根据受试者近视程度分为:低度近视组(142例142眼,35.5%)、中度近视组(139例139眼,34.8%)和高度近视组(119例119眼,29.8%)。测量RNFL厚度,包括均值、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测量GCC参数,包括均值、上方、颞上方、下方、颞下方、鼻上方、鼻下方。评估OCT测量的RNFL厚度、GCC参数均值与眼轴长度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的上方、下方、鼻侧、平均RNFL厚度明显高于高度近视组,颞侧RNFL厚度明显低于高度近视组(均P<0.05); 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的上方、颞上方、下方、颞下方、鼻上方、鼻下方、平均GCC厚度明显高于高度近视组(均P<0.05); 在中度近视组中,RNFL和GCC厚度均值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r=-0.387、-0.309,均P<0.05)。在高度近视组中,RNFL和GCC厚度均值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r=-0.499、-0.503,均P<0.01)。

      结论:高度近视受试者的RNFL和GCC厚度往往比低度和中度近视受试者更薄。

    • 中心孔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2023, 23(8):1409-14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33

      摘要 (1758) HTML (0) PDF 443.06 K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中心孔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CL V4c)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及对眼前节形态的改变。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2/2021-03本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200眼,均行ICL V4c植入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12mo最佳矫正视力(BCVA)、裸眼视力(UCVA)、眼压、高阶像差、眼前节形态\〖前房角(ICA)、中央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K)\〗、明视与暗视下对比敏感度。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6、12mo UCVA、BCVA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 手术前后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12mo球差、ICA、ACD、AC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 明视状态下,术后6、12mo 3.0、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 暗视状态下,术后6、12mo 6.0c/d对比敏感度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 手术前后CCT、K、眼压比较均无差异(P>0.05)。

      结论:ICL V4c植入术虽然减小了高度近视患者ICA、ACD、ACV,但能有效提高其视力与视觉质量。

    • 睑板腺功能障碍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2023, 23(8):1413-14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3.8.34

      摘要 (309) HTML (0) PDF 457.59 K (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01/2022-10我院收治的MGD患者150例,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75例,PSQI>10分)和对照组(75例,PSQI≤10分),均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评分和睑板腺相关检查(睑缘形态、睑板腺分泌能力、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检测泪膜破裂时间(BUT),评估睡眠指标(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OSDI评分、FL评分、SⅠt、BUT、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均有差异(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与OSDI评分、FL评分、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 PSQI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睡眠时间评分与睑缘形态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 PSQI评分、睡眠潜伏期评分、主观睡眠质量评分与BUT、SⅠt均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 睡眠时间评分与BUT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 睡眠潜伏期评分与睑缘形态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 睡眠时间评分与SⅠt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MGD患者眼表情况与多项睡眠质量指标均具有相关性,睡眠质量下降可能增加MGD的患病风险。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