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2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辛伐他汀抑制缺氧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HIF-1α和VEGF的表达水平
    李夏 王旖 武炳慧 陈灏元 杜军辉
    2022, 22(3):357-3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01
    [摘要](573) [HTML](0) [PDF 3.49 M](1063)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条件下辛伐他汀(Sim)对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19)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RPE-19细胞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缺氧组(培养基中CoCl2的最终浓度为125μmol/L)和Sim处理组(在含有125μmol/L CoCl2的RPE-19细胞培养基中加入3μmol/L Sim)。24h后,观察RPE-19细胞的形态,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水平和蛋白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蛋白的表达水平,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缺氧条件下RPE-19细胞的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缺氧组RPE-19细胞中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Sim治疗后显著降低。Beclin1和LC3B蛋白在CoCl2+Sim组中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且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CoCl2组。缺氧条件下,Sim抑制了RPE-19细胞增殖,促进了细胞的凋亡。

    结论:Sim可抑制缺氧条件下RPE-19细胞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凋亡,Sim促进RPE-19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自噬有关。

    2  丝裂霉素对经泪小管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的影响
    Alberto Raposo Miguel Ángel Rodríguez Alberto Guillén Jerónimo Lajara Francisco García-Purriños
    2022, 22(3):363-3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02
    [摘要](482) [HTML](0) [PDF 288.08 K](928)
    摘要: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对经泪小管激光泪囊鼻腔造孔术(TL-DCR)的疗效影响,并结合PubMed数据库2011-2021年发表的相关文章来阐明丝裂霉素在TL-DCR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1/2019-07接受TL-DCR手术的120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丝裂霉素将患者分为丝裂霉素组和非丝裂霉素组。

    结果:丝裂霉素组的成功率为71.9%,非丝裂霉素组的成功率为71.0%。

    结论: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2011-2021年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丝裂霉素在TL-DCR手术中的作用的文章仅2篇,且研究结果相反,因此丝裂霉素在TL-DCR手术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3  雷帕霉素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后haze的影响
    于睿 高洪莲 李欣蒙 刘奇奇 张磊
    2022, 22(3):366-3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03
    [摘要](447) [HTML](0) [PDF 4.12 M](1019)
    摘要:
    目的:探究调节自噬活性对兔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影响。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4只行右眼PRK手术后,根据术后局部用药不同,随机分为4组:单纯手术组、14μmol/L二甲基亚砜组(DMSO)、50μmol/L雷帕霉素组、100μmol/L雷帕霉素组,每组16只。根据分组情况,术后2h开始给予上述滴眼液治疗,每天3次,1次1滴,持续7d,另选取16只兔为正常对照组。术后每天用手持裂隙灯显微镜照相系统,观察兔眼术后炎症反应及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裂隙灯显微镜照相系统采集PRK术后1、4wk时各组兔眼haze的形成情况。各组分别于术后1、4wk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8只兔子,摘取角膜组织,冻存备用。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Real Time-PCR技术检测自噬因子-5(ATG5)、自噬因子-12(ATG12)、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PRK术后兔眼角膜上皮均在3~4d完全愈合,各组兔眼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比较无差异(F=0.745,P=0.530)。在观察期间,各组术后haze均于4wk时最明显,单纯手术组和14μmol/L DMSO组haze症状均较严重,其次为50μmol/L雷帕霉素组,100μmol/L雷帕霉素组haze症状较其他组明显减轻,各组兔眼术后不同时间点haze分级比较有差异(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术后1、4wk,单纯手术组和14μmol/L DMSO组TGF-β1、MMP-2和α-SMA的表达均较强,其次为50μmol/L雷帕霉素组,100μmol/L雷帕霉素组较其他组表达明显减弱(均P<0.05)。PCR法检测显示,术后1、4wk,50、100μmol/L雷帕霉素组ATG5、ATG12和Bcl-2 mRNA相对表达量较单纯手术组和14μmol/L DMSO组明显升高(均P<0.05); 50、100μmol/L雷帕霉素组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较单纯手术组和14μmol/L DMSO组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雷帕霉素可以增强自噬水平,抑制凋亡水平,从而减轻兔眼PRK术后haze的形成。

    4  姜黄素纳米粒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示踪研究
    郑海生 蓝育青 李芳 梁晓茜 杨镇朵 钟兴武
    2022, 22(3):373-3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04
    [摘要](555) [HTML](0) [PDF 3.09 M](1225)
    摘要: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基接枝的壳聚糖衍生物负载姜黄素纳米粒的合成方法及该药物纳米粒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的作用。

    方法:合成姜黄素/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并分析其性能。将负载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的壳聚糖-脱氧胆酸及姜黄素/壳聚糖-脱氧胆酸作用于hRPE细胞24h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避光培养1、3、5d后二者与hRPE细胞的相互关系。

    结果:通过将姜黄素与壳聚糖-脱氧胆酸混合制成负载药的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为淡黄色; 药物从纳米粒中的释放在96h后达到平衡,累积释放药物量为31.6%。异硫氰酸/壳聚糖-脱氧胆酸与hRPE细胞作用1d后,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大部分仍位于近细胞膜的部位; 作用3d后,纳米粒逐渐向细胞核会聚,且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周围; 作用5d后,可看到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已进入细胞核,且纳米粒可能在细胞内溶酶体的作用下有部分降解。姜黄素/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和hRPE细胞作用的关系与壳聚糖-脱氧胆酸大致相同。

    结论:通过壳聚糖-脱氧胆酸包载的姜黄素纳米粒能持续释放出姜黄素,具有较持久的缓释功能。

    5  达格列净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汪洋 王可 刘宝兰
    2022, 22(3):378-3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05
    [摘要](631) [HTML](0) [PDF 2.77 M](1046)
    摘要: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VECs)凋亡、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对FOXO4的调控作用。

    方法:采用高糖诱导HRVECs建立细胞损伤模型(高糖组),实验分组:高糖+达格列净低剂量组(1ng/L)、高糖+达格列净中剂量组(5ng/L)、高糖+达格列净高剂量组(10ng/L)、高糖+达格列净高剂量+pcDNA组、高糖+达格列净高剂量+pcDNA-FOXO4组、正常糖组(5.5mmol/L D-葡萄糖)、高糖+si-NC组、高糖+si-FOXO4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根据试剂盒检测SOD、MDA的水平;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4蛋白表达量。

    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凋亡率升高,MDA的水平升高,FOXO4蛋白水平升高,SOD的水平降低(均P<0.05); 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达格列净中剂量组、达格列净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降低,MDA的水平降低,FOXO4蛋白水平降低,SOD的水平升高(均P<0.05); 与高糖+达格列净高剂量+pcDNA组比较,高糖+达格列净高剂量+pcDNA-FOXO4组细胞凋亡率升高,MDA的水平升高,SOD的水平降低(均P<0.05)。

    结论:达格列净可通过下调FOXO4而抑制高糖诱导的HRVECs氧化应激及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细胞损伤。

    6  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赵秋朴 李秋明 丁雪菲 方梦园
    2022, 22(3):383-3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06
    [摘要](798) [HTML](0) [PDF 473.50 K](1150)
    摘要:
    目的:探究地塞米松玻璃体腔植入剂(DEX)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效果和安全性,以及不同病程的应答反应。

    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1/2020-12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NAION的患者70例7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5例35眼仅接受常规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治疗,联合治疗组35例35眼接受常规治疗联合DEX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以及不同病程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视野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平均厚度(RNFL)和眼压。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3mo BCVA和MD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PSD无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较治疗前恶化(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mo BCVA和MD及PSD较常规治疗组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mo总有效率较常规治疗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3mo RNFL平均厚度无差异(P>0.05)。在病程≤15d患者中,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mo BCVA和PSD及总有效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在病程>15d患者中,两组BCVA和PSD及总有效率无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3mo较常规治疗组出现轻度可控的眼压升高。

    结论:DEX治疗NAION安全有效,发病≤15d内治疗效果更佳。

    7  0.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低度近视儿童近视进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赵兵新 张傲帆 崔璨 魏丽 李彬彬 庞雪娜 吕勇 王卫群 张俊杰 符爱存
    2022, 22(3):388-3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07
    [摘要](853) [HTML](0) [PDF 515.72 K](1217)
    摘要:
    目的:观察低度近视儿童应用质量分数0.005%阿托品滴眼液控制近视进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116例116眼低度近视儿童根据受试者和监护人意愿分为两组。阿托品(试验)组:58例58眼近视儿童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同时睡前双眼各点1滴质量分数0.005%的阿托品滴眼液。框架镜(对照)组:58例58眼近视儿童仅配戴全矫单焦框架眼镜。用药前及用药后每4mo复查一次,共随访12mo,观察两组近视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瞳孔直径和调节幅度的变化情况及试验组的不适症状。

    结果:随访1a后,两组的近视等效球镜度和眼轴长度治疗前后均有差异(P<0.05); 两组间近视等效球镜屈光度增加量无差异(P>0.05); 两组间眼轴长度增加量有微小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瞳孔直径增加量有差异(P<0.05); 两组的调节幅度下降量有差异(P<0.01)。试验组不适症状:用药初期6眼(10.3%)出现畏光,其中4眼用药2wk后畏光消失,余2眼4wk后消失。无视近模糊、过敏等其它不适症状。

    结论:低度近视儿童规律应用质量分数0.005%阿托品滴眼液1a,与单纯配戴框架镜相比,可以一定程度上延缓儿童近视进展速度,但临床效果不明显。

    8  三种屈光手术方法治疗屈光不正患者的疗效比较
    赵淑娜 丁磊 于世辉
    2022, 22(3):394-3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08
    [摘要](703) [HTML](0) [PDF 623.83 K](958)
    摘要: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WF-LASIK)术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屈光不正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03/2021-03本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患者97例194眼,依据手术方式分为LASIK组28例56眼、WF-LASIK组32例64眼与SMILE组37例74眼,观察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屈光度、角膜高阶像差、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记录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患者术后1、3mo UCVA、球镜、柱镜、等效球镜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 LASIK组术后1、3mo球差大于其余两组(均P<0.05),WF-LASIK组大于SMILE组(均P<0.05); LASIK组、SMILE组术后1、3mo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大于WF-LASIK组(均P<0.05); LASIK组术后1、3mo总高阶像差大于其余两组(均P<0.05); SMILE组术后1、3mo BUT和SⅠt优于其余两组(均P<0.05),WF-LASIK组与LASIK组比较无差异(均P>0.05); 三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LASIK术、WF-LASIK术、SMILE术治疗屈光不正均可获得良好视力效果,WF-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最好,SMILE术后泪膜稳定性更好。

    9  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性角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黄钰清 杨燕宁
    2022, 22(3):399-4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09
    [摘要](540) [HTML](0) [PDF 470.68 K](1142)
    摘要:

    据统计,目前约有46%~64%的糖尿病患者罹患糖尿病性角膜病变。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日益攀升,糖尿病性角膜病变逐渐受到眼科医生的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活性氧和活性氮产生过多,从而损害机体组织细胞的一种病理过程,其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中亦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回顾氧化应激在糖尿病性角膜病变发病机制以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临床诊疗有所助益。

    10  microRN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朱安民 谭薇
    2022, 22(3):403-4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0
    [摘要](504) [HTML](0) [PDF 437.48 K](886)
    摘要:

    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具有调节基因表达功能的非编码小RNA分子,可以在包括血清或血浆在内的许多生物液中由细胞和组织释放。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不同的miRN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表达可特异性增高或减少,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清和血浆中某些miRNAs在DR中存在特异性表达并参与DR的发生发展,并且能够成为诊断DR以及监测DR进展的生物标志物。此外,调节这些miRNAs水平可能能够延缓DR进展,以便对DR患者进行早期干预,miRNAs有望成为DR的新型治疗靶点。本文主要就近年miRNAs诊断DR、监测DR的进展及作为可能的新型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11  近视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韩聪 杨义 张文芳
    2022, 22(3):407-4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1
    [摘要](750) [HTML](0) [PDF 481.60 K](1753)
    摘要:

    近视是引起视力损害的一个全球性公共问题,它的发生发展常常伴随着眼部各个组织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病理性近视,涉及巩膜、脉络膜及视网膜等退行性变化。近年来,随着近视患病率越来越高,近视病理机制的探索及防治已成为全球性无法忽视的重要问题。近视的发生发展涉及多种因素的参与,最终会造成严重的视觉损害。脉络膜作为眼部重要的血管组织,其厚度的变化被证明在近视发生发展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全面有效预防控制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的发生发展,近视性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其相关机制应成为近视病理机制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近视与脉络膜厚度变化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来探讨脉络膜厚度、脉络膜血管系统、脉络膜分子学变化与近视、近视相关并发症及近视性视觉功能损害的关系,为近视的防控及干预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12  高度近视并发后巩膜葡萄肿研究进展
    曲宸颍 毕宏生 宋继科
    2022, 22(3):412-4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2
    [摘要](780) [HTML](0) [PDF 482.25 K](2128)
    摘要:

    高度近视并发的眼底病变是不可逆的致盲眼病之一。在高度近视眼底的一系列并发病中,后巩膜葡萄肿(posterior seleral staphyloma, PSS)是最基础的病变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就高度近视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机制、检查方法、分类及治疗展开综述,为临床上后巩膜葡萄肿的防控提供更好的认识。

    13  眼的生物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周琦 祁玉麟 薛愚愚 叶河江
    2022, 22(3):416-4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3
    [摘要](467) [HTML](0) [PDF 774.63 K](933)
    摘要:

    生物体内存在自主性的近24h为周期的振荡,即昼夜节律。生物钟是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时钟系统,由中央和外周生物钟共同组成。生物钟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组成转录-翻译振荡环路,通过神经传导和体液途径输出信号,进而实现对机体生理生化和行为昼夜节律的调控作用。哺乳动物的眼球包含一个完整的生物钟系统,该系统可调节眼球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多种参数的昼夜节律变化,各种原因引起的生物钟基因异常,将影响眼球的昼夜节律,并可能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具有昼夜变化的特点,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改变不仅参与了眼部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还可能是疾病预防和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介绍了角膜疾病、青光眼、近视的昼夜节律特点及相关生物钟调控机制。深入探究生物钟与眼部疾病的关系可为眼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4  水通道蛋白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刘佳豪 金英姬 魏琴琴 胡晔玮 苗馨月 邢源琛 金玉姬 王程
    2022, 22(3):420-4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4
    [摘要](577) [HTML](0) [PDF 513.67 K](1935)
    摘要: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s)是一类活化能低、选择性高、能迅速转运水分子的跨膜通道蛋白家族,在眼组织中表达广泛。研究发现,AQPs在眼组织中具有维持晶状体内部循环稳态、参与房水循环、介导视网膜信号转导和促进损伤修复等生理功能。AQPs突变或功能异常会导致各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如果能使用一定的药物或技术手段改变AQPs的表达量和功能,有望在未来成为眼科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15  内皮-间质转化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孟志尚 吴文一 罗静
    2022, 22(3):425-4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5
    [摘要](392) [HTML](0) [PDF 1.53 M](1132)
    摘要:

    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是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或分化,并伴随表型和功能的改变,是纤维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胚胎发育、肿瘤侵袭及多种纤维化疾病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EndoMT在眼部疾病中作用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EndoMT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发生机制和其在眼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在理论上揭示其作为相关眼病治疗靶点及再生医学技术关键点的可能性,为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16  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原因和矫正
    杨丽 兰长骏 廖萱
    2022, 22(3):429-4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6
    [摘要](705) [HTML](0) [PDF 502.18 K](906)
    摘要: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要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需要准确的目标屈光度。尽管眼球生物参数测量精准性、人工晶状体屈光力计算公式预测准确性,以及手术技术和设备先进性都在不断提升,但受到白内障术前、术中和术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可能导致术后屈光误差的产生,部分患者还需光学产品甚至手术矫正。本文对导致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可能原因和矫正方式进行简要综述。

    17  V4c型ICL植入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分析
    舒宝 雷晓华 姜黎 陈茜
    2022, 22(3):434-4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7
    [摘要](1069) [HTML](0) [PDF 451.35 K](1413)
    摘要:

    高眼压是V4c型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植入术后最为关注的并发症,其出现时间整体上分为三个时期:术后早期(术后1wk内)、术后中期(术后1~4wk)及术后晚期(术后1~3mo)。术后早期眼压升高主要是由术中黏弹剂残留引起,术后中期主要是激素药物使用引起,术后晚期则可能引起继发性青光眼。正确识别各种眼压升高的机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预防青光眼等长期威胁视力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就术后眼内压升高出现的时间和机制进行综述。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尹玉如 赵博军
    2022, 22(3):438-4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8
    [摘要](507) [HTML](0) [PDF 1.58 M](1439)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高血糖引起的,以视网膜微血管损伤、神经退行性病变等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手持式免散瞳视觉电生理诊断设备(RETeval)、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凭借其无创性、可定量、方便快捷等优势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及DR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就RETeval、OCT及OCTA的原理及其在DR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9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房水中IL-8和IL-12p7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樊芳 李科军 闵思 马清敏 赵智华 王玲 贾志旸
    2022, 22(3):443-4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19
    [摘要](540) [HTML](0) [PDF 692.22 K](1208)
    摘要:
    目的: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房水中IL-8及IL-12p70浓度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9-10/2020-12于我院治疗的原发性AACG急性发作期患者29例29眼作为研究组,同期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ARC患者17例17眼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液相蛋白定量技术检测患者房水中IL-8及IL-12p70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ARC患者相比,AACG患者房水中IL-8浓度显著升高(Z=-5.384,P<0.05),但两组患者房水中IL-12p70水平无差异(Z=-1.587,P=0.112)。AACG患者房水中IL-8水平与急性发作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s=0.387,P=0.038),其中滤过性手术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IL-8、IL-12p70浓度均显著高于非滤过性手术患者(P<0.05)。

    结论:AACG患者房水中炎症相关因子IL-8浓度明显升高,免疫相关因子IL-12p70浓度随着疾病的进展出现差异性表达增加,提示炎症和免疫可能参与AACG的病理过程。

    20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误差分析
    杨静 陈海波 曾明兵 杨军
    2022, 22(3):447-4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0
    [摘要](608) [HTML](0) [PDF 1.78 M](1124)
    摘要:
    目的:分析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检查误差。

    方法:选取2019-01/2020-06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白内障患者116例18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将患者分为两组,单焦组(61例96眼)植入Aspira-aA,多焦组(55例84眼)植入LS-313 MF30。术后3mo检查患者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裸眼中视力(UCIVA)和裸眼近视力(UCNVA),采用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进行客观视觉质量检查,分析指标包括:全眼高阶像差(HOAt)、眼内高阶像差(HOAi)、角膜高阶像差(HOAc)、球差、彗差、三叶草差、斯特列尔比(SR)、调制传递函数平均高度(MTF AvgHeight)和晶状体失调指数(DLI)。

    结果:术后3mo,两组UCDVA及BCDVA比较无差异(t=-0.789、-0.815,均P>0.05); 多焦组的UCIVA和UCNVA明显优于单焦组,比较均有差异(t=1.971、3.215,均P<0.05)。术后3mo,两组HOAc和球差的比较均无差异(t=1.126、-0.995,均P>0.05)。多焦组的HOAt、HOAi、彗差和三叶草差明显高于单焦组,比较均有差异(t=-2.518、-2.926、-2.859、-3.128,均P<0.05)。多焦组的SR、MTF AvgHeight和DLI明显低于单焦组,比较均有差异(t=2.8537、2.014、3.292,均P<0.05)。视网膜E字视标图、MTF和点扩散函数(PSF)曲线均显示,多焦组术后眼内和全眼像差显著增加,视网膜点阵(RSD)图显示,附加+3D球镜后,彗差和三叶草差明显增加。

    结论: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为患者提供优越的远中近视力,Itrace视觉质量分析仪对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像差测量分析可能存在误差,人工晶状体的设计本身可能会导致术后像差的增加和客观视觉质量的降低。

    21  连续视程IOL植入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及阅读能力的临床观察
    朱晶 鲁铭 肖泽锋
    2022, 22(3):452-4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1
    [摘要](612) [HTML](0) [PDF 451.55 K](1128)
    摘要:
    目的:比较双眼及单眼植入Tecnis Symfony连续视程人工晶状体(IOL)术后患者主观视觉质量、阅读流畅性及术后满意度的差异。

    方法:对我院48例71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植入IOL类型不同分为2组,其中23例46眼双眼植入Symfony IOL为双眼组,25例25眼一眼植入Symfony IOL,另一眼植入非球面单焦点IOL为单眼组。收集两组患者术后3、6mo远、中、近距离视力数据、对比敏感度、术后阅读流畅性、阅读速度及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3mo,单眼组植入Symfony IOL眼的裸眼远距离视力(UD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植入单焦点IOL眼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mo时单眼及双眼植入Symfony IOL患者UDVA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平均视力达到0.1以下(LogMAR视力),两组间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UDVA、BCVA、裸眼中距离视力(UIVA)、裸眼近距离视力(UNVA)均无差异(P>0.05)。术后6mo两组患者在明视、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mo远中近距离视物满意度较高; 双眼组中近距离流畅阅读满意度高于单眼组(P<0.05); 双眼组阅读速度略高于单眼组,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双眼及单眼植入Symfony连续视程IOL均可为患者提供兼顾远、中、近的全程视力,术后脱镜率均在90%以上,包容性及可预测性好,术后中距离流畅阅读及满意度较高,更适合中距离工作的患者。

    22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李何欢 赵美玲 高雪 杨云鹏 刘文霞 姜霄晖
    2022, 22(3):457-4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2
    [摘要](486) [HTML](0) [PDF 485.03 K](901)
    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6-04/08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82例203眼,根据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DM组,98眼)和非糖尿病组(非DM组,105眼),DM组患者按照白内障术后30mo是否发生PCO分为PCO组(26眼)和非PCO组(72眼)。比较DM组和非DM组术后PCO的发生及分级情况,分析术前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否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等因素对DM组患者白内障术后PCO发生影响。

    结果:术后12、18、24、30mo,DM组患者PCO发生率分别为10.2%、14.3%、22.4%、26.5%,非DM组患者分别为2.8%、4.8%、10.5%、14.3%,两组患者PCO程度均逐渐加重,且DM组患者各时间点PCO程度均重于非DM组,(均P<0.05)。PCO组和非PCO组患者术前糖尿病病程、存在DR情况均有差异(P<0.05),术前HbA1c水平无差异(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PCO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混浊程度较重,糖尿病患者术前糖尿病病程、存在DR是影响PCO发生的危险因素。

    23  PPV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或填塞术治疗大底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熊勇群 黄进渠 吴涵夫 李东洁 张贵华
    2022, 22(3):462-4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3
    [摘要](614) [HTML](0) [PDF 2.30 M](993)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内界膜(ILM)翻转覆盖术或填塞术治疗底径大于1 0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18-01/2020-12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IMH底径大于1 000μm的56例患者57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PPV联合ILM翻转覆盖组30例30眼(组1),PPV联合ILM填塞组26例27眼(组2)。分析两组患者术后1wk,1mo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孔闭合情况、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及并发症,并探讨术后BCVA与术前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眼别、病程、术前BCVA、裂孔分期、术前裂孔底径及眼轴长度均无差异(P>0.05)。组1患者裂孔闭合率为97%,其中1型闭合为80%; 组2患者裂孔闭合率为100%,其中1型闭合为78%,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的比较无差异(P=0.99),1型闭合率也无差异(χ2=0.04,P=0.84)。两组患者术后1wk,1mo BCVA均优于术前(均P<0.01),术后1mo组1的BCVA优于组2(t=-2.20,P=0.03)。术后1mo两组中心凹神经上皮层厚度比较无差异(t=0.407,P=0.69)。术后1mo患者的BCVA与裂孔底径及术前BCVA呈正相关(r=0.435,P=0.004; r=0.440,P=0.001)。两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裂孔等并发症。

    结论:PPV联合ILM翻转覆盖术及ILM填塞术治疗大底径IMH裂孔闭合率高,PPV联合ILM翻转覆盖术后BCVA可能优于ILM填塞组; 术后BCVA与术前裂孔底径及术前BCVA呈正相关,术前裂孔底径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依据之一。

    24  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钱进 钱榕榕 赖玲茜 鲍晖
    2022, 22(3):467-4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4
    [摘要](671) [HTML](0) [PDF 429.46 K](962)
    摘要:
    目的:探究表面麻醉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8-01/2019-09期间我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26例126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组,64例64眼)及对照组(缝线手术组,62例62眼)。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及眼部刺激症状、泪膜破裂时间和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6.19,P<0.01); 观察组患者术后结膜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12.82,P<0.01),刺激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χ2=6.46,P=0.01)。除了术前两组患者泪膜破裂的比较无差异(t=-0.033,P>0.05)外,不同时间点的比较和术后两组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12mo均无复发,对照组6、12mo分别有1眼及2眼复发,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无缝线自体结膜移植术对翼状胬肉具有明确疗效,降低了术后刺激症状的发生率,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并有助于促进术后结膜愈合,具有良好的可及性。

    25  围手术期同视机训练对恒定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视功能重建的影响
    李桥
    2022, 22(3):470-4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5
    [摘要](365) [HTML](0) [PDF 416.01 K](758)
    摘要: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同视机闪烁训练对恒定性外斜视患者术后视功能重建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01/2021-03于我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136眼手术成功的恒定性外斜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给予围手术期同视机闪烁训练,将其分为A组(同视机闪烁训练)35例70眼,B组(无同视机闪烁训练)33例66眼。A组患者年龄为13~62(平均29.34±12.72)岁,男19例38眼,女16例32眼; B组患者年龄为17~56(平均30.12±8.75)岁,男13例26眼,女20例40眼。术后1mo对患者进行同视机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功能的恢复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远近斜视度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mo的同视机检查显示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以及立体视三级功能恢复率,A组分别为54%、54%、43%,B组分别为27%、27%、15%,两组比较均有差异(χ2=5.117、5.117、6.280,均P<0.05)。

    结论:对无双眼视功能的恒定性外斜视成人和大龄儿童(>12岁)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同视机闪烁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双眼视功能,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

    26  康柏西普对DME患者黄斑部微循环的影响
    符树宇 黄雄高 胡卫文 唐吉森 陈又珍 刘亮
    2022, 22(3):474-4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6
    [摘要](515) [HTML](0) [PDF 6.67 M](907)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注射康柏西普前后黄斑部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密度及房水因子的变化,初步探讨康柏西普对DME患者黄斑部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12/2020-12就诊于我院眼科的DME患者10例11眼作为DME组,收集15例无全身系统疾病和眼底疾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白内障组以及2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视力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DME组均行每月1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总计6次治疗方案。对比对照组与DME患者术前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灌注密度(PSCP)、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长度密度(VSCP)、中心凹无血管灌注区(FAZ)面积、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使用液相悬浮芯片技术检测白内障组与DME组患者术前房水因子,对比两组房水因子的差异以及DME组总计6次注射康柏西普后VSCP、PSCP、FAZ、CMT、BCVA和房水因子变化。

    结果:术前DME组与对照组之间PSCP、VSCP、FAZ面积、BCVA、CMT均有差异(P<0.01); 术前DME组与白内障组房水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均有差异(P<0.001); 注射康柏西普5mo DME组PCSP、BCVA均较术前提升,CMT较术前减小(均P<0.05); DME组房水中ANGPTL4、VEGF、IL-6浓度较基线明显下降(均P<0.05)。DME组患者于注射康柏西普1mo时PSCP改善、BCVA提升以及CMT下降最明显; 注射康柏西普1mo时房水中ANGPTL4、VEGF及IL-6浓度下降最明显。房水中VEGF与CMT变化的绝对值呈正相关。

    结论:DME患者注射康柏西普能改善视网膜缺血,降低房水中VEGF及相关因子浓度,有效改善BCVA,减轻黄斑水肿。

    27  Yamane技术在晶状体半脱位引起的继发性急性房角关闭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曦 宋清露 王子衿 陈雪娟 陈琴
    2022, 22(3):480-4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7
    [摘要](613) [HTML](0) [PDF 2.47 M](859)
    摘要:
    目的: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Yamane巩膜层间人工晶状体(IOL)固定术(Yamane技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引起的继发性急性房角关闭(ASAC)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0-12在我院就诊的晶状体半脱位引起的ASAC患者15例15眼,对患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Yamane巩膜层间IOL固定术治疗。随访3mo,观察患者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IOL位置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眼压较术前下降,术前和术后1d,1wk,1、3mo的眼压比较总体有差异(F=165.57,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术后1d,1wk,1、3mo的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有差异(均P<0.001),术后1wk,1、3mo的眼压均在正常范围; 术后3mo的BCVA优于术前(t=10.717,P<0.001); 所有IOL未见明显偏位,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通过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联合Yamane技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引起的ASAC可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且术后IOL位置稳定并减少并发症。

    28  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
    谭群吾 蔡茂欢 徐梅
    2022, 22(3):485-4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8
    [摘要](487) [HTML](0) [PDF 2.76 M](997)
    摘要: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初步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8-12/2020-03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病原学检查为阳性、溃疡及浸润深度≤1/2角膜厚度的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30例30眼,经常规抗感染治疗3~7d,溃疡无明显好转或者浸润继续加重,采用局部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滴眼液治疗,术后随访3~6mo,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细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2例12眼经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眼液治疗后,其中11例11眼感染控制,溃疡逐渐愈合; 1例1眼因浸润加重行角膜移植术。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8例18眼经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局部抗真菌治疗后,其中13例13眼逐渐愈合,2例2眼在第1次消融后又出现苔被样改变,但病灶面积较前明显收缩,予再次消融治疗后逐渐好转; 3例3眼无效,最终行角膜移植术。治愈患者26例26眼,术后随访3~6mo,感染无复发,角膜遗留斑翳或白斑,真菌感染患者复查共聚焦显微镜未查见菌丝。

    结论:对浸润深度≤1/2角膜厚度的感染性角膜溃疡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愈合、改善视力,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29  三种仪器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Kappa角和Alpha角的对比
    刘帅帅 丁蕾 张霜 丁晓晨 程梦雅
    2022, 22(3):490-4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29
    [摘要](594) [HTML](0) [PDF 3.38 M](1641)
    摘要: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原理的测量仪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Kappa角和Alpha角测量的一致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我院2020-12-01/12-30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60眼。术前暗室中适应10min后,分别应用iTrace、Lenstar 900和IOL Master 700生物测量仪测量Kappa角和Alpha角。分析三种仪器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iTrace、Lenstar 900和IOL Master 700的Kappa角测量结果分别为0.25±0.13、0.19±0.11、0.21±0.11mm(F=1.903,P=0.155),Alpha角测量结果分别为0.31±0.11、0.36±0.16、0.36±0.14mm(F=2.999,P=0.052)。三种仪器Kappa角大于0.5mm的比例分别为3%、2%、2%,Alpha角大于0.5mm的比例分别为5%、15%、22%。Kappa角和Alpha角分布主要是在双眼的颞侧,相对于双眼的Kappa角分布,Alpha角颞侧分布比率更高,且iTrace测量的Alpha角分布较Lenstar 900和IOL Master 700沿水平线分布也更加紧密。每种仪器测量得到的Kappa角和Alpha角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r=0.2941、0.4082、0.5137,P=0.0226、0.0012,P<0.0001),三种仪器Kappa角测量结果两两间一致性好,Alpha角测量结果两两间一致性较差。

    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决策时,Lenstar 900、IOL Master 700和iTrace之间测量的Alpha角结果一致性较差,临床应用时需参考对比多种仪器测量结果。如白内障患者术前无法得到Alpha角的数据时,三种仪器测量得到的Kappa角均可以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30  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比较
    索龙 张舒 马严 蒋沁 曹国凡
    2022, 22(3):495-4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30
    [摘要](498) [HTML](0) [PDF 3.24 M](874)
    摘要:
    目的:比较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PPF)和小梁切除术(TRA)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4/2021-04在我院治疗的NVG患者27例27眼,将行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的患者12例12眼纳入PPF组,行小梁切除手术的患者15例15眼纳入TRA组。随访至术后3mo,观察患者的眼压、手术完全成功率、周边前房深度、术后前房形态改变、视力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1、3d,1wk,1、3mo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眼压无差异(P>0.05)。术后3mo,PPF组手术完全成功率显著高于TRA组(92% vs 53%,P<0.05)。术后1wk,PPF组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P<0.05),TRA组周边前房深度较术前无显著改变(P>0.05),但PPF组周边前房深度较TRA组显著加深(P<0.05)。PPF组术后房角开放、前房加深。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mo视力均无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3mo视力较术前均无显著改变(P>0.05)。PPF组术后前房出血发生率低于TRA组(8% vs 47%,P<0.05)。

    结论:PPF和TRA手术均能有效降低和稳定NVG患者的眼压,但PPF术显示更高的手术完全成功率,并能加深周边前房,术后严重并发症较少。

    31  抗VEGF或抗炎治疗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不同类型黄斑水肿的短期疗效比较
    丁雪菲 李秋明 赵秋朴 李长龙 董淑倩
    2022, 22(3):500-5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31
    [摘要](565) [HTML](0) [PDF 1.20 M](966)
    摘要: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对不同种类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的效果差异。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06/2020-12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RVO-ME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08例108眼,其中黄斑囊样水肿(CME)52例52眼、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SRD)38例38眼、弥漫性视网膜增厚(DRT)18例18眼。再将各类型ME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抗VEGF组与抗炎组,抗VEGF组注射雷珠单抗或阿柏西普,抗炎组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收集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央凹厚度(CMT)等观察指标并进行比较。

    结果:各类型ME患者抗VEGF组与抗炎组术前基线资料均无差异(均P>0.05)。CME型患者抗VEGF组患者术后BCVA、CMT、CME囊腔直径总和与术前比较有差异(Z=-4.463、-4.541、-4.541,均P<0.001),抗炎组患者术后BCVA、CMT、CME囊腔直径总和与术前比较有差异(Z=-3.743、-4.345、-4.372,均P<0.001); 抗VEGF组患者与抗炎组患者术后CMT、CME囊腔直径总和比较无差异(Z=-1.017、-0.968,均P>0.05),BCVA比较有差异(Z=-1.978,P<0.05)。SRD型患者抗VEGF组患者术后BCVA、CMT、SRD高度和术前比较有差异(Z=-4.111、-4.198、-4.198,均P<0.01),抗炎组患者注射后BCVA、CMT、SRD高度较术前比较有差异(Z=-3.410、-3.408、-3.408,均P<0.05); 两组患者术后BCVA和CMT比较无差异(Z=-0.857、-1.030,均P>0.05),但抗炎组患者术后SRD高度明显低于抗VEGF组(Z=-2.117,P<0.05)。DRT型患者抗VEGF组患者术后BCVA和CMT较术前比较有差异(Z=-2.207、-2.521,均P<0.05),抗炎组患者注射后BCVA和CMT较术前比较有差异(Z=-2.207、-2.803,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BCVA和CMT比较无差异(Z=-0.359、-0.845,均P>0.05)。

    结论:抗炎治疗及抗VEGF治疗对各种类型ME患者视力以及解剖学改善均有效果,且抗VEGF治疗对CME型患者BCVA提高优于抗炎治疗,对SRD型患者改善效果劣于抗炎治疗。

    32  不同黄斑内界膜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张英 韩方媛 金长辉 谭薇
    2022, 22(3):505-5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32
    [摘要](425) [HTML](0) [PDF 1.19 M](959)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与传统内界膜剥离术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对裂孔愈合形态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6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2例2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内界膜剥除组8例8眼和内界膜翻转覆盖组14例14眼,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治疗后1wk,1、3mo的非接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OCT检查等指标。

    结果:内界膜剥除组黄斑裂孔愈合率为75%,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组裂孔愈合率为93%,两组之间无差异(P=0.527)。两组患者术后BCVA的变化趋势相似,在时间上有差异(F时间=18.426,P时间<0.001),但组间及交互无差异(F组间=1.319,P组间=0.289; F组间×时间=1.658,P组间×时间=0.211)。两组患者术后1wk BCVA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0、-3.092,均P<0.05); 内界膜翻转覆盖组术后3mo BCVA较术前视力提高(t=2.503,P=0.019)。两组患者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总体比较无差异(F时间=1.054,P时间=0.346; F组间=0.110,P组间=0.750; F组间×时间=2.391,P组间×时间=0.152)。

    结论:两种黄斑内界膜剥除方式均能有效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良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后黄斑结构愈合形态较好,术后视功能提升较为满意。

    33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分析
    宋华 李景波
    2022, 22(3):509-5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33
    [摘要](543) [HTML](0) [PDF 435.97 K](799)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RVO-ME)的效果,分析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1/2019-06在我院眼科门诊接受治疗的RVO-ME患者106例106眼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0.05mL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患眼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根据治疗3mo后患者的视力恢复程度将其分为良好组和不良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因素。

    结果:治疗后1d,1wk,1、3mo时的患眼BCVA(LogMAR)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小(均P<0.05),治疗前后患眼平均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眼内炎、眼压升高、晶状体混浊、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区毛细血管无灌注、黄斑中心凹区外界膜不完整、内丛状层结构不完整是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RVO-ME能有效减轻患眼ME,改善视力,治疗后眼压正常,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可重复进行、对组织损伤小、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黄斑中心凹区毛细血管无灌注、黄斑中心凹区外界膜不完整、内丛状层结构不完整是影响视力恢复的因素。

    34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景尚 王进达 曹凯 王开杰 李猛 熊瑛 李婧 陈淑莹 万修华
    2022, 22(3):513-5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34
    [摘要](412) [HTML](0) [PDF 1.95 M](851)
    摘要:
    目的:对伴发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高度近视患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16-01/2019-07我院40岁以上的高度近视患者232例461眼。根据患者的眼底像及OCT检查结果分为无脉络膜病变组99例255眼和脉络膜病变组133例206眼,脉络膜病变包括脉络膜萎缩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对各类病变患病率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纳入研究的高度近视患者中黄斑部脉络膜病变166眼(36.0%),其中脉络膜萎缩90眼(19.5%),脉络膜新生血管76眼(1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眼轴长度是影响脉络膜萎缩患病的因素(P<0.01),年龄、眼轴长度是影响脉络膜新生血管患病的因素(均P<0.01),性别、年龄和眼轴长度是影响脉络膜病变患病的因素(均P<0.01)。

    结论:高度近视患者易发生脉络膜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女性患病率较高,并且随着高度近视患者年龄的增长及高度近视程度的加深,患病率不断增加。

    35  改良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范可顺 邵新香 司明宇 张莹
    2022, 22(3):517-5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35
    [摘要](391) [HTML](0) [PDF 445.90 K](842)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将我院2017-03/2021-03收治的60例60眼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30眼,对照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改良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治疗,治疗周期均为21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角膜创面修复时间,术前和术后1、3mo的干眼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值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963,P=0.01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2.643,P<0.05),角膜创面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t=2.182,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3mo,干眼评分与术前比较均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2.082、3.956,均P<0.05)。术后1、3mo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比较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4.245、2.070,均P<0.05); 术后1、3mo基础泪液分泌试验值与术前比较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t=2.076、2.223,均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

    结论:改良带角膜缘干细胞的游离结膜瓣移植术可有效改善翼状胬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泪膜功能,利于术后角膜创面修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36  儿童眼外伤2 298例的回顾性分析
    李冬嫦 付婧 王滔 王曦琅 罗瑜琳
    2022, 22(3):521-5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36
    [摘要](468) [HTML](0) [PDF 1.35 M](1118)
    摘要:
    目的:对2016~2020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眼外伤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儿童眼外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20-12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门急诊及住院治疗的眼外伤患儿2 298例2 332眼的临床资料,对患儿性别、年龄、受伤眼别、就诊时间、致伤月份、致伤原因、受伤部位、眼外伤类型、并发症、治疗方法和视力进行分析。

    结果:眼外伤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3~6岁,占患儿总数的44.26%,其中男1 718例1 745眼,女580例587眼,男女比例为2.96:1.00。2月份和11月份是儿童眼外伤的高发期。撞伤和摔伤是其主要的致病原因,占40.95%; 其次为钝物击伤及锐器伤,共占40.82%。眼外伤患儿受伤部位主要在眼睑等眼附属器,占65.40%。患儿受伤后采取清创、包眼或局部点眼药等保守治疗方式占58.62%,行清创缝合术患儿占38.38%,复杂性眼内手术占3.00%。大多数患儿难以配合检查视力,在完成视力检查的患儿中,眼外伤影响患儿视力者占60.60%,治疗后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严重影响视力主要集中在角膜挫裂伤、外伤性白内障、玻璃体积血、球内异物及眼球破裂等患儿。

    结论:儿童眼外伤较常见,多为意外伤害,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眼外伤患儿以男性、学龄前儿童为主,绝大多数患儿病情相对较轻,视力预后良好。儿童眼外伤重在预防,受伤后及时就诊能有效降低外伤对视力的损害。

    37  早产儿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李进容 张琦 郑艳华 毛晓春 李晶晶
    2022, 22(3):525-5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2.3.37
    [摘要](534) [HTML](0) [PDF 5.19 M](1042)
    摘要:
    目的:探讨6例早产儿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的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2018-08/2019-01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就诊的FEVR早产儿6例,均于全身麻醉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例资料及病情特点。

    结果:患儿6例均有明确的早产病史,初始诊断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曾接受过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其中2例患儿接受过2次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随访中眼底检查和FFA检查结果显示符合FEVR的特征。全身麻醉下2例患儿FFA检查后行激光光凝治疗; 1例行眼底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 1例给予玻璃体腔药物注射治疗; 2例患儿FFA检查显示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不伴渗漏,随访观察。

    结论:临床上早产儿FEVR初始诊断容易误诊为ROP,随访观察视网膜周边持续存在无血管区或病情加重,需行FFA检查明确诊断。FEVR是终身疾病,在婴幼儿期病变迅速发展,早期正确的诊断可使患儿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及遗传咨询建议。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