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刘正峰 潘雪梅 郭大东 丁美华 毕宏生
    2020, 20(12):2019-20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1
    [摘要](945) [HTML](0) [PDF 677.57 K](1138)
    摘要: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术(OCTA)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3位患者26眼接受康柏西普治疗pm-CNV 1y的治疗效果。首诊中,所有患者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OCTA确诊为pm-CNV。所有患者均接受“1+PRN”的治疗方案。随访中,记录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A测量中心凹厚度(CFT)和CNV面积。

    结果:1a后,平均BCVA(LogMAR)从基线视力0.66±0.51提升到0.39±0.38(t=3.528,P=0.004)。CFT在治疗前为(275.08±48.74)μm,治疗后1a,CFT为(205.15±43.74)μm(t=4.630,P=0.001)。CNV面积在治疗前的基线为(0.48±0.24)mm2,治疗后1a的面积为(0.15±0.11)mm2,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t=5.329,P=0.000)。有21眼行1次注射,4眼行2次注射,仅有1眼行3次注射。在治疗过程中,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应用“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提高pm-CNV患者视力,OCTA可以观察到CFT减轻和CNV面积的减小,但是长期的随访仍然要观察。

    2  角膜塑形镜的偏心对眼轴及视觉质量的影响
    陈子扬 叶照达 张晔 胡艳红
    2020, 20(12):2023-20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2
    [摘要](968) [HTML](0) [PDF 960.02 K](1126)
    摘要: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OK)镜片的偏心度对眼轴和视力质量的影响。

    方法:根据OK镜片偏心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低偏心度组(偏心度≤0.5 mm),中偏心度组(0.5<偏心度≤1.0 mm)和高偏心度组(1<偏心度≤1.5 mm)。分析配戴OK镜后OK镜偏心程度、球面等效球镜度(SE)、未矫正视力(UCVA)、配戴OK镜前后眼轴长度(AL)、3 mm瞳孔下的总高阶像差(HOA)、彗差和球面像差(SA)。三组间各指标差异使用Kruskal-WallisH Rank分析。

    结果:回顾性分析75例139眼。在低偏心组(53眼)中,平均年龄为(11.4±2.4)a,SE为(-3.24±1.48)D,AL为(24.85±1.01)mm; 中偏心组(53眼),平均年龄(11.4±2.2)a,SE为(-3.22±1.29)D,AL为(25.15±0.92)mm; 在高偏心组(31眼)中,平均年龄为(11.5±1.9)a,SE为(-3.54±1.43)D,AL为(24.95±0.84)mm。2a后,三组间眼轴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89)。高偏心组HOA、SA、彗差明显高于中偏心组、低偏心组(P<0.05)。

    结论:OK镜配戴过程中没有必要严格要求镜片位置的绝对居中。镜片不必要的调整可能会延迟眼轴控制。另外,眼轴控制与视觉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应进一步探讨评估。

    3  高糖环境下内脏脂肪素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作用
    邵义男 路强 杨晓静
    2020, 20(12):2028-20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3
    [摘要](707) [HTML](0) [PDF 1.18 M](1075)
    摘要:

    目的:观察体外高糖诱导环境,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表达影响,以及研究高糖环境下重楼皂苷I(Polyphyllin I)对Visfatin表达情况的影响。

    方法: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培养后分3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加Polyphyllin I药物干预组,干预培养12h后进行检测。正常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浓度常规培养; 高糖组:将25mmol/L的高糖加入培养基建立模型; 高糖加Polyphyllin I药物干预组:高糖25mmol/L和3μg/L Polyphyllin I药物加入培养基。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Visfatin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皮细胞中Visfatin和VEGF mRNA的表达; Western-blot法检测上皮细胞中Visfatin和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发现Visfatin和VEGF在正常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表达呈弱阳性。但在高糖组视网膜色素上皮中可见Visfatin和VEGF呈强阳性表达。药物干预组中Visfatin和VEGF荧光较高糖组明显减弱。RT-PCR显示高糖组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和干预组明显增高(t=4.24、3.89,均P<0.05)。高糖组VEGF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和干预组明显增高(t=3.53、2.57,均P<0.05)。Western-blot结果示Visfatin蛋白水平,高葡萄糖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62,P=0.01),干预组表达低于高糖组(t=3.79,P<0.01)。

    结论:高糖环境可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Visfatin的表达增加,Polyphyllin I可抑制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Visfatin的表达,可能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新的思路。

    4  甘草甜素对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王培红 李凌菡 周永莹 应铭 王玉川 李静 李轩
    2020, 20(12):2034-20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4
    [摘要](763) [HTML](0) [PDF 2.05 M](1285)
    摘要:

    目的:研究甘草甜素(Gly)对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小鼠碱烧伤模型60只,随机平均分为Gly组和PBS组,分别隔天结膜下注射2g/L Gly溶液或PBS溶液,共14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炎症反应和CNV。实验结束后取角膜行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CD34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染色并计算角膜微血管密度(MVD)及中性粒细胞数。

    结果:造模后第7、14d Gly组CNV面积分别是4.16±0.00、7.33±0.13mm2,显著低于PBS组(7.58±0.20、9.24±0.08mm2,均P<0.05)。HE病理染色显示正常小鼠角膜结构完整,未见新生血管形成及炎症细胞浸润; Gly组角膜新生血管数量及炎症细胞浸润较少,胶原排列较规则,而PBS组角膜基质中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CD34染色结果显示Gly组MVD为11.13±1.46条/mm2,显著低于PBS组(34.08±2.46条/mm2P<0.001); 免疫组织化学MPO染色结果显示Gly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为每200倍视野17.50±1.98个,明显少于PBS组(59.56±4.79个,P<0.001)。

    结论:Gly能减轻小鼠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中的角膜炎症反应,并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这为临床上有效防治角膜新生血管类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5  腺病毒构建过表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林雯 徐国兴
    2020, 20(12):2039-20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5
    [摘要](735) [HTML](0) [PDF 1.47 M](1024)
    摘要:

    目的:构建过表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腺病毒,利用腺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在体外持续高效表达CNTF,为视网膜病变的体外研究提供新途径。

    方法:构建空载GFP-腺病毒及CNTF-腺病毒,取第3代BMSCs用于转染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未转染腺病毒组)、阴性对照组(GFP-腺病毒转染组)和实验组(CNTF-腺病毒转染组)。ELISA测转染后1、2、3d各组上清液的CNTF蛋白分泌量。

    结果:成功构建空载GFP-腺病毒及CNTF-腺病毒, 实验组的CNTF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用腺病毒载体可使BMSCs在体外持续高效表达CNTF。

    6  正常幼儿及不同年龄段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常见miRNA的表达
    张建 景瑞花 秦莉 裴澄 吴昌睿
    2020, 20(12):2044-20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6
    [摘要](834) [HTML](0) [PDF 1.45 M](1088)
    摘要:

    目的:检测并分析miRNA在正常幼儿及不同年龄段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其在维持晶状体正常功能和不同年龄段白内障形成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使用stem-loop RT-PCR法检测正常幼儿和幼儿(先天性白内障)、中青年及老年(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miRNA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miRNA表达差异。

    结果:正常幼儿晶状体中miR-184表达量最高。与正常幼儿相比,白内障幼儿晶状体中miR-184、miR-182表达升高,miR-124、miR-204表达降低。与幼儿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晶状体中miR-204、miR-124和let-7d表达升高,miR-184、miR-183和let-7a表达降低,而老年患者晶状体中所有被检测miRNA表达均有改变,其中miR-182、miR-204、miR-124表达均升高,miR-184、miR-181b、miR-183、miR-125b、let-7a/b/d表达均降低。

    结论:正常幼儿及不同年龄段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miRNA表达差异显著,部分miRNA与晶状体的正常形态、功能及某些病理状态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miRNA在维持幼儿晶状体正常功能及不同年龄段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7  实测与理论瞳孔直径下全角膜与前角膜总高阶像差的比较
    赵丽君 黄渝侃 程胜男 吴名锋 李玉芷
    2020, 20(12):2049-20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7
    [摘要](755) [HTML](0) [PDF 1.77 M](1351)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人群在4.0mm与实测瞳孔直径下全角膜和前角膜总高阶像差(HOA)的差异。

    方法:横断面研究。检测2019-03-31/05-31于我院就诊的100例受试者在2.0~7.0mm瞳孔直径下全角膜和前角膜总HOA及拟明环境下瞳孔直径,通过数学拟合曲线计算出该直径下全角膜和前角膜的总HOA值(实测HOA),分别比较实测与4.0mm瞳孔直径下HOA(理论HOA)全角膜与前角膜HOA之间的差异。

    结果:实测瞳孔直径与年龄呈负相关(r=-0.587,P<0.001)。全角膜和前角膜实测HOA与年龄均呈负相关(r=-0.191,P=0.002; r=-0.181,P=0.004),全角膜理论HOA则与年龄呈正相关(r=0.282,P<0.001)。在40~49、60~69、70~79岁组,全角膜和前角膜实测HOA均小于对应理论HOA(P<0.05)。同样在以上年龄段,实测全角膜HOA显著高于实测前角膜HOA(P<0.05); 在20~29岁理论全角膜HOA显著低于理论前角膜HOA(P=0.006),在60~69岁组,结果则相反(P=0.039)。老年人群(60~69,70~79岁组)中实测全角膜HOA≥0.3μm占比显著低于理论全角膜HOA(χ2=4.300,P=0.038)。

    结论:老年人群实测全角膜和前角膜HOA均显著低于对应理论HOA,这与老年人群实际平均瞳孔直径偏小有关。所测前角膜HOA不能完全代替全角膜HOA。以实测全角膜HOA为依据将有更多老年患者在选择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时符合入选条件。

    8  青少年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分析
    关新辉 张明媚
    2020, 20(12):2054-20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8
    [摘要](818) [HTML](0) [PDF 995.93 K](1126)
    摘要:

    目的:观察12~18岁青少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T),并分析其与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SE)的相关性。

    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07/12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汉族青少年145例145眼(均取左眼数据分析),根据SE情况分为对照组(-0.25~+0.25D,52眼)、低度近视组(-0.5~-3.0D,60眼)、中度近视组(-3.25~-6.0D,25眼)及高度近视组(-6.25~-12.0D,8眼)。应用SD-OCT检测RNFLT,并对检测结果行光学放大效应校正,比较各组受检者的RNFLT差异,分析其与AL、SE的相关性。

    结果:本研究纳入受检者年龄越大,眼轴越长,近视度数越高。低度、中度近视组校正后鼻侧和平均RNFLT均较对照组增厚; 中度、高度近视组校正后颞侧RNFLT均较对照组、低度近视组增厚; 中度、高度近视组校正后上方1:00位及颞侧2:00~4:00位RNFLT均较对照组和/或低度近视组增厚,下方6:00~7:00位均较对照组和/或低度近视组变薄; 中度近视组校正后鼻侧9:00位RNFLT较对照组增厚(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本研究纳入受检者校正后颞侧及1:00~4:00位RNFLT与AL呈正相关(r=0.220、0.259、0.356、0.237、0.335,均P<0.01),与SE呈负相关(r=-0.386、-0.276、-0.307、-0.254、-0.260,均P<0.01); 6:00~7:00位RNFLT与AL呈负相关(r=-0.296、-0.327,均P<0.01),与SE呈正相关(r=0.245、0.295,均P<0.05)。

    结论:青少年眼球处于塑形期,RNFLT判别有特殊性,需考虑光学放大效应、AL及SE对RNFLT的影响。当颞侧1:00~4:00位校正后RNFLT较正常变薄,应考虑青光眼可能。

    9  赖氨酰氧化酶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杨曼 谭薇 朱晓燕 周海伦 杭帆
    2020, 20(12):2060-20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09
    [摘要](761) [HTML](0) [PDF 465.98 K](1700)
    摘要:

    赖氨酰氧化酶(LOX)是细胞外具有铜结合部位的氨基氧化酶,大量研究已经证实LOX可能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发生过程。目前LOX导致疾病发展的常见变异的潜在机制仍然未知,但潜在的作用可能在于通过组织特异性的可变剪接或表达调控来影响LOX的生物学活性。但无论是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关于眼组织中LOX的信息很少。近年有相关研究发现LOX可能参与许多眼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现就以近年来LOX参与的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0  角膜缘干细胞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徐丽娜 何宇茜 张妍 王淑荣
    2020, 20(12):2064-20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0
    [摘要](1002) [HTML](0) [PDF 497.88 K](1550)
    摘要:

    角膜缘干细胞(LSCs)通过不断地增殖分化维持着角膜上皮的完整性和内稳态,对保护角膜和维持角膜透明性起着重要的作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是目前角膜疾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LSCs移植是治疗的热点。移植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LSCs占移植细胞总数的比例,因此明确识别LSCs至关重要。虽然LSCs标志物有很多,但它们的特异性备受争议,故LSCs移植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缺乏明确的细胞标记物。本文将对LSCs标志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1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在微生物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吕健 曾思明 蒋莉 李兰建 徐帆
    2020, 20(12):2070-20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1
    [摘要](909) [HTML](0) [PDF 490.53 K](1006)
    摘要:

    微生物性角膜炎(MK)是由细菌、病毒、真菌、棘阿米巴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角膜组织炎症病变,是导致角膜盲的重要原因之一。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可通过IVCM快速、实时地获取角膜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在角膜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研究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学科交叉与融合,人工智能在辅助识别微生物性角膜炎IVCM图像的特征结构中崭露头角,对准确、快速地诊断MK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因此,本文将从IVCM在诊断MK中的特征性表现以及人工智能在辅助医生诊断MK应用的进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辅助共聚焦显微镜诊断角膜炎的诊疗做基础。

    12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研究现状
    李燕玲 苏旺铭 何小辉
    2020, 20(12):2074-20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2
    [摘要](823) [HTML](0) [PDF 529.91 K](1401)
    摘要:

    病毒性角膜内皮炎诱因多样,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目前无统一分类,辅助诊断技术不断提高,环媒恒温扩增法、各种PCR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在临床上还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病史来诊断,其治疗临床上主要以抗病毒联合糖皮质激素为主,耐药病毒株越来越多,复发率高,迫切需要研究新药及新的治疗方法,基因工程药物比如疫苗、解旋-引物酶抑制剂、趋化因子受体等实验研究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治疗带来希望。本文旨在对目前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3  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
    张格 朱涵 张婧雯 徐雨迪 段铭煊
    2020, 20(12):2079-20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3
    [摘要](788) [HTML](0) [PDF 469.52 K](1379)
    摘要:

    视网膜变性疾病导致视力下降,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或感光细胞引起不可逆性损害或凋亡所造成的功能异常,从而导致的致盲性眼病,常引起视觉障碍甚至失明。人胚胎干细胞(hESCs)是一种能够多向分化的细胞。凭借适当的方法,hESCs可分化为各种视网膜细胞。由于人体RPE细胞无法再生,研究表明运用干细胞源性RPE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方法具有实用前景,且近年来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多因素的限制、方法的选择以及诱导条件的复杂等使诱导分化RPE的效率和移植后存活率存在较大差异且不稳定,所以现阶段研究重点在于如何综合不同培养方法,取其利去其弊,提高hESCs定向分化效率以及细胞数量与质量,降低培养污染以及免疫排斥反应等。本文将对目前存在多种培养方法进行举例归纳总结,针对不同角度作出综述。

    14  线粒体铁蛋白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许致玉 董晶 张璐
    2020, 20(12):2083-20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4
    [摘要](765) [HTML](0) [PDF 442.14 K](1081)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近几年研究发现,线粒体铁蛋白(FTMT)被认为通过铁调节起到抗氧化作用。因此,本文通过论述FTMT影响HIF-1α、FTMT基因突变、FTMT保护ARMD免受氧化应激等方面对ARMD进展过程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预防或者评价疾病做出贡献。

    15  糖尿病相关干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韩佳欣 王贺 郭建新
    2020, 20(12):2087-20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5
    [摘要](854) [HTML](0) [PDF 1011.44 K](1356)
    摘要:

    糖尿病(DM)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糖尿病在眼部会引起角膜神经损伤、泪液成分改变、泪膜稳定性差、泪液渗透压升高、免疫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这增加了眼表疾病的风险。其中,眼表疾病又以干眼发病率高为著。本文就糖尿病相关干眼的患病相关因素、患病率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16  慢性泪囊炎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白亚亚 贺经 杜青卫
    2020, 20(12):2092-20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6
    [摘要](627) [HTML](0) [PDF 425.68 K](939)
    摘要:

    慢性泪囊炎是鼻泪管狭窄或阻塞继发的微生物感染,其病理改变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慢性泪囊炎的文献, 总结归纳出泪道引流系统及周围组织病理改变特征,旨在增进临床医生对该病的了解,更好地进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也为该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17  眼外肌术后眼前段缺血的研究进展
    张晓慧 王宁 李恒
    2020, 20(12):2096-20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7
    [摘要](616) [HTML](0) [PDF 457.08 K](826)
    摘要:

    眼前段缺血(anterior segment ischemia,ASI)是眼外肌手术后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复杂,易被误诊,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等致盲性后果。本文主要对眼外肌术后ASI的概念、临床表现、发生机制、高危因素、诊断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提高大家对ASI的认识,并在临床工作中尽量减少或避免ASI的发生。

    18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评估的Meta分析
    刘梦 代诚 李宾中
    2020, 20(12):2100-21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8
    [摘要](668) [HTML](0) [PDF 2.65 M](986)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情况。

    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Sinomed、迈特思创、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12-31。对研究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视觉质量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其中客观视觉质量的评价基于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 Ⅱ),包括以下指标: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模拟100%对比度视力(OV100%)、模拟20%对比度视力(OV20%)、模拟9%对比度视力(OV9%)。

    结果:共有8篇文献纳入研究,共432例567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单焦点对照组O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MD=0.66,95%CI(0.42~0.90),P<0.05\〗,而MTF cut off \〖MD=-1.94,95%CI(-5.58~1.70),P=0.30\〗,SR \〖MD=0.00,95%CI(-0.02~0.02),P=0.87\〗,OV100% \〖MD=-0.02,95%CI(-0.14~0.11),P=0.76\〗,OV20% \〖MD=-0.03,95%CI(-0.14~0.08),P=0.60\〗,OV9% \〖MD=-0.01,95%CI(-0.09~0.07),P=0.8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客观散射增加可能导致视觉质量下降,其余客观视觉质量参数与单焦点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纳入研究均未报道后期随访的情况,由于术后的变化及适应性,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客观视觉质量的远期评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19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余满 刘秋越 邹勤 陈彦君 杨小丽
    2020, 20(12):2106-21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19
    [摘要](892) [HTML](0) [PDF 7.94 M](1482)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安全性、经济性。

    方法:分别在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20-02-20关于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RVO继发ME的对照研究,提取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注射次数等主要结局指标进行系统评价,比较二者的效果。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

    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合计患者1 337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在采用1+PRN注射方案和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ME患者时,对黄斑水肿的消退效果更明显,但二者注射次数无明显差异; 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在采用3+PRN注射方案和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ME患者时,注射次数更少;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在视力改善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方面无明显差异。

    结论:与雷珠单抗相比,康柏西普在不同的注射方案和不同的静脉阻塞类型治疗中体现出更优的效果,即更少的注射次数或更好的黄斑水肿消退效果。

    20  超声乳化联合衍射型多焦点IOL与单焦点IOL植入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班景飞 李景珂
    2020, 20(12):2113-21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0
    [摘要](718) [HTML](0) [PDF 449.58 K](883)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联合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与单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将2015-01/2019-02在本院接受超声乳化术联合IOL植入术的99例145眼白内障患者按非随机临床试验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51例75眼)、对照组(48例70眼)。两组均行超声乳化术,观察组联合衍射型多焦点IOL植入术、对照组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 比较两组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及昼、昼眩光及夜、夜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CS); 并统计并发症及脱镜率。

    结果:两组术后1wk,1、3mo时的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均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1wk,1mo时的裸眼远视力(UCDVA),术后1wk,1、3mo时的裸眼近视力(UCNVA)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DCNV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散光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但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及散光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 观察组昼状态下1.5c/d频段及昼眩光状态下1.5、3、6c/d频段CS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昼状态下12c/d频段的CS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夜状态下3、18c/d频段的CS及夜眩光状态下3、6、18c/d频段的CS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但观察组脱镜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滤过衍射型多焦点IOL植入术可获得良好的全程视力,脱镜率高,但术后CS相对更低。

    21  剥脱性青光眼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青白联合手术疗效观察
    马丽华 李凡 唐广贤 张恒丽 闫晓伟 耿玉磊
    2020, 20(12):2118-21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1
    [摘要](639) [HTML](0) [PDF 928.50 K](999)
    摘要:

    目的:比较剥脱性青光眼(PXG)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01/2018-01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XG患者38例40眼作为PXG组,另选取基线资料相匹配的POAG患者36例46眼作为POAG组。观察两组患者行小梁切除+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眼压、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根据标准A(IOP≤21mmHg)、B(IOP≤18mmHg)评定手术疗效,手术完全成功定义为满足上述标准且不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条件成功定义为满足上述标准但需进行药物治疗(≤3种)。

    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改善,眼压均明显降低,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均减少。术后1、3mo两组手术完全成功率及条件成功率均无差异(P>0.05)。术后6mo,1、2a,根据标准A,PXG组手术条件成功率(90%、80%、74%)均略低于POAG组(91%、86%、82%,均P>0.05),手术完全成功率(50%、40%、29%)均明显低于POAG组(85%、64%、61%,均P<0.05); 根据标准B,PXG组手术条件成功率(70%、70%、59%)略均低于POAG组(80%、80%、75%,均P>0.05),手术完全成功率(45%、30%、18%)均明显低于POAG组(78%、61%、54%,均P<0.05)。

    结论:PXG及POAG患者实施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能够显著提高视力、降低眼压,两者短期手术成功率相似,但PXG患者远期手术成功率明显偏低,且无法达到低标准眼压控制。

    22  抗VEGF药物对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彭红 彭梅 张艳芳
    2020, 20(12):2124-21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2
    [摘要](768) [HTML](0) [PDF 903.63 K](971)
    摘要:

    目的:分析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不同年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CRVO-ME)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02/2019-03我院眼科收治的CRVO-ME患者102例102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依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CM1组(年龄<50岁,50例50眼)、CM2组(年龄≥50岁,52例52眼)。治疗后连续随访12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眼压、平均注射次数、第1次注射间期,记录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改善,CMT均较治疗前变薄,且治疗后9、12mo CM1组BCVA、CMT均优于CM2组(P<0.001)。治疗后1、2、3mo两组患者眼压均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6、9mo两组眼压均较治疗后3mo下降(P<0.05),至12mo时两组眼压均与治疗前持平(P>0.05),且CM1组治疗后1、2、3mo眼压均低于CM2组(P<0.01)。CM1组平均注射次数(3.24±0.35次)较CM2组(2.38±0.26次)多,且CM1组第1次注射间期(1.75±0.19mo)较CM2组(4.13±0.42mo)短(均P<0.01))。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白内障加重、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治疗CRVO-ME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降低CMT,注射后1mo即显著改善,且不会对眼压造成明显影响。相比于50岁以上患者,50岁以下患者应用雷珠单抗后1a内效果更好,视力提高及CMT变薄更明显,早期眼压波动小,第1次注射间期缩短。

    23  MR高清扩散加权成像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诊断中的应用
    王斐斐 程敬亮 张焱 张晓楠 王琳琳 文宝红
    2020, 20(12):2129-21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3
    [摘要](736) [HTML](0) [PDF 2.02 M](1127)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MR)高清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在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TAO活动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17-01/2019-12在本院收治的TAO患者82例155眼,为TAO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无TAO的初诊Graves病患者50例100眼,为对照组。TAO组患者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分为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纳入研究者均实施MR检查,对比TAO组与对照组的RESOLVE-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差异。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RESOLVE-DWI的ADC测量值对TAO的诊断价值。统计可能影响TAO活动性的相关因素,以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ADC值对TAO活动性的预测价值。

    结果:TAO组的ADC值大于对照组(P<0.001)。ROC曲线显示,RESOLVE-DWI的ADC值诊断TAO的最佳截断点为1.302×10-3mm2/s,其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7.10%、81.94%、0.895。TAO活动期的年龄、美国甲状腺学会颁布的分级标准(NOSPECS)、ADC值均大于非活动期(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OSPECS分级、ADC值是影响TAO活动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RESOLVE-DWI的ADC值预测TAO活动性的最佳截断点1.522×10-3mm2/s,其灵敏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2.58%、76.77%、0.801。

    结论:RESOLVE-DWI的ADC测量值诊断TAO和预测活动性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302×10-3、1.522×10-3mm2/s,以最佳截断点进行TAO诊断和活动性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4  RGPCL矫正DALK术后角膜前表面规则性的临床研究
    马晶 高明宏 陈颖欣
    2020, 20(12):2134-21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4
    [摘要](715) [HTML](0) [PDF 454.57 K](1069)
    摘要:

    目的:观察高透氧性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深板层角膜移植(DALK)术后角膜前表面规则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07/2019-01期间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戴镜治疗的DALK术后的患者28例28眼,按照非随机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术后配戴RGPCL镜治疗组18例18眼; 术后戴框架眼镜治疗组10例10眼。分别记录患者戴镜前、戴镜后3、6mo和1a的裸眼视力(UCVA)、矫正远视力(CDVA)和屈光度的变化,并应用Oculus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行角膜形态检查,记录患者各时间点的的角膜前表面平坦曲率(K1)、陡峭曲率(K2)、最大曲率(Kmax)、前表面散光、表面变异系数(ISV)、高度非对称指数(IHA)、垂直非对称指数(IVA)和高度轴偏心指数(IHD)的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UCVA、SE、K2、Kmax、前表面散光、IVA和IH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VA、K1、ISV和IHA配戴RGPCL组患者戴镜后 3mo为0.38±0.16、45.40±3.19D、35.48±18.46、27.91±17.19, 6mo为0.37±0.16、43.73±3.39D、30.48±16.28、25.18±16.66,1a为0.34±0.21、43.64±3.30D、25.97±15.23、23.46±15.24,配戴框架眼镜组患者戴镜后 3mo为0.65±0.16、45.82±3.52D、49.39±15.73、28.45±16.96, 6mo为0.60±0.15、45.11±3.06D、48.18±15.13,25.95±15.93,1a为0.58±0.16、45.61±3.30D、46.67±15.45、25.48±15.51,有差异(P<0.05)。

    结论:RGPCL在提高DALK术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改善角膜不规则性方面安全有效,比框架眼镜有明显优势。

    25  高海拔地区ARM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诺莫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关瑞娟 李凌 晏鑫 汪亚萍
    2020, 20(12):2139-21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5
    [摘要](693) [HTML](0) [PDF 1.57 M](1200)
    摘要: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诺莫图预测模型。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西宁市部分社区选择研究对象,平均海拔2 100m,调查对象均为≥40岁人群,调查方式为现场调查。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ARMD的相关危险因素,运用R软件绘制诺莫图。

    结果:本次调查实际受检人数为2 595人。高海拔地区居住时长、每天手机使用时长、白内障、高龄、吸烟、饮酒及高血压是ARMD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高龄是ARMD最危险的因素(OR:53.078,95% CI:28.405~77.183,P<0.01),其次是每天长时间使用手机(OR:9.142,95% CI:1.906~43.846,P<0.01)。决策曲线(DCA)表明,当应用诺莫评分体系时,预测发生ARMD的几率和实际发生ARMD的几率完全吻合。

    结论:高海拔地区居住时长、每天手机使用时长、高龄、白内障、吸烟、饮酒及高血压是ARMD的相关危险因素,尤其要注意高龄并且长期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人群。诺莫评分体系预测模型可对ARMD进行准确预测,为高海拔地区临床医师早期干预ARMD提供理论依据。

    26  眼调节对正视眼和不同类型近视眼眼压的影响
    江文捷 曲超
    2020, 20(12):2146-21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6
    [摘要](829) [HTML](0) [PDF 577.22 K](1046)
    摘要:

    目的:探讨眼调节对正视眼和不同类型近视眼眼压的影响。

    方法:描述性研究。纳入2018-01/04志愿者共88人,其中正视眼组28人28眼,近视眼组60人60眼,近视眼组根据屈光稳定情况分为稳定性近视组(近2a每年近视进展≤0.5D)34人34眼和进展性近视组(近2a每年近视进展>0.5D)26人26眼,根据近视程度分为低度近视组(-0.5D≤SE<-3D)17人17眼、中度近视组(-3D≤SE<-6D),28人28眼和高度近视组(SE≥-6D)15人15眼,采用回弹式眼压计对所有受试者分别在调节放松(0D)和诱导3D调节两种状态下进行眼压测量,并对各组调节前后的眼压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非调节状态下,正视组(16.54±2.12mmHg)、稳定性近视组(17.15±2.23mmHg)、进展性近视组(16.88±2.37mmHg)间眼压无差异(P>0.05); 正视组、低度近视组(16.41±2.21mmHg)、中度近视组(17.11±2.27mmHg)、高度近视组(17.60±2.35mmHg)间眼压无差异(P>0.05); 诱导3D调节后,进展性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眼压变化量明显上升(P<0.05),正视组、稳定性近视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眼压变化量下降不明显(P>0.05)。

    结论:眼调节可引起进展性近视眼或高度近视眼患者眼压升高; 眼调节诱导的眼压升高可能和成年人近视持续性发展有关。

    27  NVG患者房水和血清中VEGF-A和PDGF及PEDF的临床意义
    李钰洁 侯旭 张茜
    2020, 20(12):2151-21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7
    [摘要](870) [HTML](0) [PDF 653.84 K](946)
    摘要:

    目的:检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房水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含量,并分析其意义。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15-12/2016-12在西京医院眼科住院的NVG患者23例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3例房水及血清中VEGF-A、PDGF、PEDF的含量并定量分析。

    结果:NVG患者房水中VEGF-A、PDGF的含量分别为1130.56±69.32、221.95±56.08ng/L,均显著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组(226.45±37.46、36.25±7.12ng/L)(均P<0.01); NVG患者房水中PEDF的含量为195.69±42.00ng/L,低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组(497.89±12.52ng/L)(P<0.01); NVG组血清中VEGF-A、PDGF及PEDF的含量分别为226.45±37.46、29.57±6.31及13.24±1.76ng/L,均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组(219±34.89、28.28±7.24、12.96±2.08ng/L)无差异(均P>0.05)。NVG患者房水中VEGF-A和PDGF含量呈正相关(r=0.502,P=0.015),而VEGF-A与PEDF含量呈负相关(r=-0.480,P=0.020)。

    结论:NVG患者房水中VEGF-A、PDGF的含量显著升高,而PEDF的含量显著降低,且VEGF-A的含量与PDGF含量呈正相关、与PEDF含量呈负相关。联合使用VEGF-A、PDGF抑制剂及PEDF可能为NVG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28  巩膜瓣下应用黏弹剂对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前房的影响
    张庆华
    2020, 20(12):2155-21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8
    [摘要](735) [HTML](0) [PDF 434.24 K](883)
    摘要:

    目的:研究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白内障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中巩膜瓣下应用黏弹剂对术后前房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我院2016-08/2018-08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治疗青光眼急性发作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应用黏弹剂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于术后1、3、7d应用眼前节OCT测量前房深度(ACD)、巩膜突前500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虹膜小梁网夹角(TIA)和眼压。

    结果:术后1、3、7d,前房结构参数应用黏弹剂组为:ACD:3.82±0.51,3.71±0.63,3.78±0.33mm; AOD500:0.25±0.04,0.24±0.04,0.25±0.05mm; TIA:32.01°±7.71°,31.36°±5.61°,31.82°±7.53°; 常规手术组为:ACD:2.71±0.29,3.21±0.43,3.60±0.57mm; AOD500:0.20±0.08,0.21±0.05,0.24±0.07; TIA:25.13°±8.06°,26.18°±8.06°,29.25°±6.22°。其中术后1、3d ACD、AOD500、TIA,两组患者有差异(P<0.05); 而术后7d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显著降低至20mmHg以下,术后1d应用黏弹剂组眼压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 术后7d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

    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巩膜瓣下应用黏弹剂,能有效加深术后早期前房,术后眼压稳定,具有避免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维持房角开放的作用。

    29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
    张聪 许贺 徐丽
    2020, 20(12):2159-21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29
    [摘要](799) [HTML](0) [PDF 790.42 K](1011)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治疗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并行PPV联合ILM剥除术患者56例56眼,根据有无后极部玻璃体后脱离分为A组(无玻璃体后脱离,35例35眼)和B组(有玻璃体后脱离,21例21眼)。对比分析手术前及手术后1、3、6mo时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情况。

    结果:A组手术后1、3、6mo平均CMT和BCVA与手术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B组手术后1、3、6mo平均BCVA与手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 手术后1mo平均CMT与手术前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3、6mo平均CMT与手术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1、3、6mo,两组CMT、BCVA比较均有差异(P<0.05)。

    结论:PPV联合ILM剥除术能有效治疗无玻璃体后脱离的顽固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 但当患者玻璃体已经后脱离且没有牵拉时,PPV联合ILM剥除术治疗效果不佳。

    30  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盘区量化OCTA的临床研究
    王良艳 刘超群 刘建亮 林琳 杨凯莉 牟亚男 张兆光 贾凡 王淑娜 孙刚
    2020, 20(12):2163-21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30
    [摘要](906) [HTML](0) [PDF 1.15 M](1116)
    摘要:

    目的:探讨量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病例资料研究。选取2018-01/2019-12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RVO患者40例40眼,选取年龄、性别与RVO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0例42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OCTA测量两组受检者视盘区血流密度,并评估各参数的差异。

    结果:RVO患者患眼整个图像血管(t=-2.953,P<0.001)、视盘周血管(t=-3.533,P=0.001)、整个图像毛细血管(t=-3.192,P=0.003)、视盘周毛细血管(t=-3.930,P<0.001)、下方鼻侧(t=-2.854,P=0.007)、下方颞侧(t=-3.696,P=0.001)、颞下(t=-3.418,P=0.002)、颞上(t=-3.170,P=0.003)、上方颞侧(t=-3.082,P=0.004)、上方鼻侧(t=-2.912,P=0.006)区域内的血流密度均较对侧眼明显下降。RVO患者患眼各个区域内的血流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RVO患者对侧眼整个图像血管(t=-2.213,P=0.032)、视盘内血管(t=-2.270,P=0.028)、整个图像毛细血管(t=-2.192,P=0.033)、视盘内毛细血管(t=-2.449,P=0.018)、颞上(t=-2.147,P=0.037)区域内的血流密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结论:量化OCTA揭示了RVO患者视盘区血流密度下降,提示视盘区量化OCTA对于RVO病情的评估及对侧眼的预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31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马萍萍 梁丽银 刘清洋 郑锦标
    2020, 20(12):2167-21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31
    [摘要](842) [HTML](0) [PDF 425.49 K](983)
    摘要: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 前瞻性研究。纳入2016-10/2018-12在我院就诊的DME患者78例101眼,随机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单纯注药组)38例49眼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组(联合治疗组)40例52眼,随访12mo,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中心凹厚度(CRT)的变化,以及患者眼内注药次数。

    结果:随访12mo末,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注药组BCVA(LogMAR)(0.44±0.22 vs 0.55±0.23)与CRT(335.3±65.9 vs 370.4±84.4μm)有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的平均注药次数少于单纯注药组(4.04±1.08 vs 5.83±1.92次,t=-5.722,P<0.05)。两组患者眼压(13.87±2.55 vs 14.04±2.69mmHg)无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可以有效治疗DME,减少眼内注药频次,是DME的一种优化治疗策略。

    32  OCTA观察早期ARM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及形态结构的变化
    赵芹 代艳
    2020, 20(12):2170-21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32
    [摘要](685) [HTML](0) [PDF 853.25 K](1358)
    摘要:

    目的: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早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和形态学结构的改变。

    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02于我院眼科被初次明确诊断为单眼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且另一眼为早期ARMD患者的35例35眼,并纳入与试验组年龄相匹配的健康眼35例。所有患者早期ARMD眼于初诊时及2a后均行OCTA检查,观察黄斑区3mm×3mm范围内浅层、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面积、周长及非圆指数,及黄斑区全层、内层、外层视网膜和光感受器与Bruch膜之间(ISOS-BRM)厚度变化。

    结果:与正常人相比,早期ARMD患者黄斑区3mm×3mm范围内浅层、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降低(P<0.05),黄斑区全层及内层视网膜厚度降低(P<0.05),而ISOS-BRM厚度有增加的趋势(P=0.37),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周长及非圆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 初次诊断2a后早期ARMD患者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较前进一步降低(P<0.05),外层视网膜厚度较前增加(P=0.02),ISOS-BRM厚度较前进一步有增加的表现(P=0.18),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周长及非圆指数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此外初次诊断及2a后早期ARMD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与黄斑区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均呈正相关(初次诊断组:r浅层=0.407,r深层=0.56,均P<0.05; 2a后组:r浅层=0.57,r深层=0.628,均P<0.05)。

    结论:早期ARMD患者黄斑区浅层、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和内层视网膜厚度较正常人均降低,这对ARMD的早期发现和及早干预具有临床参考意义。

    3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眼表相关指标的临床分析
    胡利 李蓓 陈亚桃 刘贞 李东豪 王泳
    2020, 20(12):2175-21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33
    [摘要](601) [HTML](0) [PDF 435.72 K](964)
    摘要:

    目的:应用Keratogragh 5M眼表分析仪对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眼表相关指标。

    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5例45眼及正常孕妇48例48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完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对眼表进行评分,应用Keratogragh 5M测量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眼红指数、睑板腺缺失评分。得出结果后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及正常孕妇组的OSDI、TMH、NIKBUTav、眼红指数及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无差异(P>0.05)。其中OSDI分别为8.02±4.25、7.50±4.28分(P=0.557),TMH值分别为0.22±0.05、0.20±0.04mm(P=0.158),NIKBUTav值分别为8.01±2.15、8.02±1.53s(P=0.971)。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组与正常孕妇组眼表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糖尿病对眼表相关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能与血糖控制良好有关。

    34  HE和Giemsa染色在儿童细菌性和过敏性结膜炎诊断中的比较
    高娜 侯磊 郝雪莲 亢泽峰
    2020, 20(12):2178-21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34
    [摘要](727) [HTML](0) [PDF 796.77 K](970)
    摘要:

    目的:探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吉姆萨(Giemsa)染色法在儿童细菌性和过敏性结膜炎中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2016-10/2019-10期间于我院眼科经结膜刮片检查诊断为结膜炎儿童患者42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HE与Giemsa染色法进行结膜刮片染色,并根据染色结果诊断细菌性/过敏性结膜炎。观察两种染色结果对细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阳性检出率及染色情况。

    结果:HE染色诊断细菌性结膜炎阳性率(33.0%)和符合率(63.6%)显著低于Giemsa染色(90.7%和88.8%,均P<0.001),而过敏性结膜炎阳性率无明显差异(90.8% vs 87.2%,P>0.05)。

    结论:Giemsa染色法检查可准确诊断儿童细菌性结膜炎且方法简便,HE与Giemsa染色法均对过敏性结膜炎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可为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及早期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5  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
    袁玮 张健
    2020, 20(12):2181-21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35
    [摘要](724) [HTML](0) [PDF 426.09 K](875)
    摘要:

    目的:探讨并比较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及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1/2018-02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79例9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46眼,行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和对照组(38例45眼,行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3mo随访,两组患者治愈率无差异(100% vs 98%,P=0.495)。术后24mo随访,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8% vs 84%,P=0.030)。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11%,P=0.026)。

    结论: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较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远期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少。

    36  分期治疗眼部碱烧伤的临床观察
    惠玲 程燕 宋金鑫 吴洁 朱海峰
    2020, 20(12):2185-21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36
    [摘要](961) [HTML](0) [PDF 431.60 K](93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眼部碱烧伤综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9-01/12我院收治的眼部碱烧伤患者124例166眼,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多项综合治疗措施,分别应用药物及手术联合治疗,随访6~12mo,观察眼部碱烧伤愈合情况及疾病转归。

    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缓解,患眼角膜结膜愈合,无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13d,其中治愈118眼(71.1%),好转43眼(25.9%),无效5眼(3.0%)。眼部碱烧伤Ⅰ度、Ⅱ度患者治疗后无并发症发生; Ⅲ度患者眼表修复及视力恢复情况好于Ⅳ度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Ⅳ度患者。

    结论:根据角膜结膜及眼睑损伤评估眼部碱烧伤程度,选择恰当的时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给予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结合眼表冲洗、前房穿刺、羊膜移植、结膜瓣遮盖、角膜移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综合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37  COVID-19爆发期武汉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叶倩 宋艳萍 郭化芳 张文强
    2020, 20(12):2188-21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37
    [摘要](706) [HTML](0) [PDF 473.28 K](889)
    摘要: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特点和救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3-02/20疫情期间我院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例9眼的病历资料,慢性进展期8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临床前期1眼施行激光虹膜周切术。分析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总结患者特点及诊治体会。

    结果: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例中3例为双眼发病,发病时间12~40(25.2±11.82)d;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后眼压(12.63±1.68mmHg)较术前(48.38±3.22mmHg)明显下降(t=12.192,P<0.01); 住院天数2~6(平均3.8±1.48)d。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在COVID-19疫情期间,疫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进展期患者发作时间长、病情重,双眼发作比例高;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疫情期间规范的防控措施可有效保障医患安全,但加大手术难度。

    38  泪点成形联合泪小管阻芯置入术治疗泪点狭窄的临床观察
    王超庆 李琦 史沛艳 高文晓 李娜
    2020, 20(12):2192-21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2.38
    [摘要](861) [HTML](0) [PDF 1.05 M](999)
    摘要:

    目的:探讨泪点成形术联合泪小管阻芯置入术治疗泪点狭窄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8-03/2019-07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由于泪点狭窄或者闭锁导致溢泪的患者56例88眼,使用小梁咬切器行下泪点成形术,然后置入硅胶泪小管阻芯,术后2wk取出阻芯,随诊3mo,通过术前术后溢泪评分、泪点形态分级、荧光素染色消失试验来评价该联合手术的疗效。

    结果:术后随访3mo,溢泪评分均低于术前,泪点形态较术前显著改观,荧光素染色消失试验明显改善。患者1例2眼取出阻芯后由于瘢痕增生,再次发生泪点闭锁。本组患者治愈率92%,好转6%,无效2%,总有效率98%。术中无明显并发症,术后轻微并发症率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泪点成形联合泪小管阻芯置入术治疗泪点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该手术安全,损伤小,操作简单,可以提高泪点成形手术效果。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