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20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引起对侧眼免疫反应的研究

      2020, 20(10):1667-16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01

      摘要 (924) HTML (0) PDF 711.42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第一眼白内障手术是否会引起对侧眼炎症反应,并尝试探究该炎症反应的发展规律。

      方法:本课题为配对样本实验,共纳入37例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验样本均来源于患者术眼房水。其中行第一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收集的房水样本纳为A组(共37眼),行第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时收集的房水样本纳为B组(共37眼)。并根据患者双眼白内障手术间隔时间将样本分为五组。最终,待所有样本收集完成,通过Luminex生物检测技术同时检测其中TNF-α,IL-6,IL-8,CCL2/MCP-1,IL-6 Rα,IL-1 ra,MIP-1α,MIP-1d,CCL4,IL-2,CXCL9,TIMP-1,CCL11等13种细胞因子的浓度。

      结果:本研究所检测的13种细胞因子中,IL-6,MIP-1α,CCL2/MCP-1,TNF-α,MIP-1d,IL-2,TIMP-1等7种因子在双眼中的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表现为第二眼高于第一眼,其中第二眼房水中IL-6和 MIP-1α的浓度较第一眼呈显著性升高(P<0.001)。与第一眼相比,CCL4,CCL11,IL-6Rα,CXCL9,IL-1ra等炎症因子在第二眼中的浓度只有轻微升高,IL-8表现为轻微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结果提示,第一眼后3wk,IL-6,MCP-1/CCL2,IL-2,MIP-1d等4种炎症因子在双眼房水中的浓度差异最为显著。

      结论:本研究提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能引起对侧眼的免疫反应,且第二眼的免疫反应高峰期大约出现在第一眼术后3wk左右。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白内障的相关性

      2020, 20(10):1673-16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02

      摘要 (1302) HTML (0) PDF 499.06 K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与合并型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排除创伤、先天性异常,相关药物或白内障手术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定义为至少一只眼睛存在有晶状体混浊。从我科2011-01-01/2017-05-20收治的6 467例50岁及以上眼科患者中,4 316例出院确诊为白内障, 其中的3 343为ARC。同一时期入住我科的379例50岁及以上眼外伤患者,检查确认无白内障的临床证据者作为年龄匹配对照组纳入分析。我们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估计似然比(OR),同时获取年龄、性别、城乡差别和医疗保健的可及性。

      结果:男性白内障患者中, 29.54%(n=1 275)同时患有高血压; ARC男性患者,30.12%(n=1 007)同时患有高血压。眼外伤患者中只有10.82%(n=41)患者合并高血压。研究合并糖尿病患病率:男性白内障患者中,16.64%(n=718)同时患有糖尿病; ARC男性患者中, 16.48%(n=551)同时患有糖尿病, 而同龄的眼外伤患者中只有4.22%(n=16),在女性患者中观察到类似的模式。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与ARC的相关性相对微弱 \〖OR=1.83(95% CI=1.23,2.74)\〗,糖尿病与ARC的相关性较强\〖OR=3.38(95% CI=1.86,6.15)\〗,但合并型高血压和糖尿病与ARC有着极强的相关性,OR=18.20(4.38,75.59)。

      结论:非合并型高血压或糖尿病与ARC轻微或中度相关。合并型高血压和糖尿病与ARC则高度相关。合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应为白内障防治的重点人群。

    • 高效液相色谱法评估左氧氟沙星的眼内通透性

      2020, 20(10):1680-16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03

      摘要 (731) HTML (0) PDF 665.37 K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入眼通透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33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房水中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浓度。

      方法:共33例接受超声乳化术的患者,术前、术后3d均使用左氧氟沙星点眼,每6h滴1滴,术前1h停止给药。采用HPLC和荧光检测器测定左氧氟沙星在房水中的浓度。

      结果:采用HPLC测定房水中左氧氟沙星含量,验证了该方法简便、有效、灵敏。左氧氟沙星浓度在1.95×10-3-1.50 μg/mL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在房水中平均含量为0.3399±0.03405 μg/mL。

      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白内障术前常规剂量(每6h滴1滴)0.5%左氧氟沙星不会引发急性细菌性眼内炎。

    • >实验论著
    • 聚维酮碘对角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2020, 20(10):1684-16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04

      摘要 (813) HTML (0) PDF 930.47 K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对角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聚维酮碘对角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取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角膜上皮细胞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观察不同消毒时间聚维酮碘对角膜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取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角膜上皮细胞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短时间组、中等时间组和长时间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采用倒置显微镜、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聚维酮碘浓度越高,角膜上皮细胞的MDA含量越高,SOD含量越低,细胞活性越低,凋亡率越高。聚维酮碘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呈浓度依赖性,组间有差异(均P<0.01)。聚维酮碘消毒时间越长,角膜上皮细胞的MDA含量越高,SOD含量越低,细胞活性越低,凋亡率越高。聚维酮碘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呈时间依赖性,组间有差异(均P<0.01)。

      结论:聚维酮碘对角膜上皮细胞有氧化损伤作用,损伤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 内质网应激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RPE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20, 20(10):1688-16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05

      摘要 (826) HTML (0) PDF 1.60 M (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ERS)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人RPE细胞系ARPE19采用低糖DMEM培养基和10%胎牛血清进行常规培养。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常规培养的ARPE19)、OxLDL组(加入5、10、25、50、100μg/mL OxLDL)和LDL组(加入5、10、25、50、100μg/mL LDL)培养24h。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比例,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ERS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酶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人RPE细胞吞噬红色荧光探针Dil标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Dil-OxLDL)情况。

      结果:CCK8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100±5.637)%,加入5、10、25、50、100μg/mL OxLDL后细胞活力分别为(105.298±9.395)%、(97.106±5.417)%、(77.015±4.055)%、(67.613±3.853)%和(43.872±9.532)%(P<0.05); 加入5、10、25、50、100μg/mL LDL后细胞活力分别为(97.55±6.217)%、(99.640±3.586)%、(90.495±2.786)%、(83.552±9.171)%和(90.910±1.429)%(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浓度为25μg/mL的OxLDL会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对照组、OxLDL组(25μg/mL)和LDL(25μg/mL)组凋亡率分别是(5.271±0.519)%、(41.23±1.686)%和(13.07±2.579)%(P<0.01);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xLDL(25μg/mL)组的ERS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LDL组(Caspase-12:F=50.53, P<0.05; GRP78:F=55.60, P<0.05; CHOP:F=38.22, P<0.05; XBP-1:F=53.94, P<0.05; ATF6:F=20.01, P<0.05),而LDL组(25μg/mL)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

      结论:ERS参与了OxLDL诱导的人RPE细胞凋亡,调控ERS可能抑制人RPE细胞凋亡,从而治疗RPE细胞凋亡相关疾病。

    • 水蛭提取液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2020, 20(10):1693-16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06

      摘要 (752) HTML (0) PDF 2.76 M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水蛭提取液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的抑制作用。

      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水蛭提取液(0.02、0.04、0.08、0.16U/m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WERI-RB-1细胞0、24、48、72h,经CCK-8法筛选最佳药物干预浓度和时间进行后续实验。将体外培养的WERI-RB-1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基培养)和实验组(含水蛭提取液培养基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根据CCK-8法检测结果选择0.04、0.08U/mL水蛭提取液作用48h为最佳干预条件进行实验。水蛭提取液干预的细胞主要阻滞在G2/M期,其中0.04、0.08U/mL实验组处于G2/M期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2.59±5.36)%、(14.79±4.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0±2.32)%,P<0.01\〗。水蛭提取液可诱导细胞凋亡,其中0.04、0.08U/mL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分别(37.91±3.44)%、(33.05±2.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4±2.56)%,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Transwell小室下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水蛭提取液能够抑制细胞侵袭。

      结论:水蛭提取液在体外实验中能够抑制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并诱导细胞凋亡。

    • 高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创伤后Cyclin D1的表达

      2020, 20(10):1699-17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07

      摘要 (767) HTML (0) PDF 1.50 M (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高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创伤刺激后Cyclin D1的表达情况。

      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作用24h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最适葡萄糖作用浓度。将HLEB3细胞分为高糖预处理组(高糖培养基预处理24h后再更换高糖培养基培养)和非高糖预处理组(正常培养基培养24h后再更换高糖培养基培养),根据更换高糖培养基时是否进行划伤处理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划伤组,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创伤后不同时间点Cyclin 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一定浓度范围的葡萄糖能够增强细胞增殖活性,25.5mmol/L葡萄糖处理时细胞活性最强。高糖预处理细胞Cyclin D1表达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呈时间依赖性表达下调; 非高糖预处理细胞Cyclin D1表达呈不规律性,在12h和48h处表达上调; 划伤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细胞Cyclin D1表达上调。

      结论:葡萄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活性及Cyclin D1表达的影响呈现不规律性,创伤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上调细胞Cyclin D1的表达。

    • >实验研究
    • Crybb2基因敲除对小鼠晶状体自噬的影响

      2020, 20(10):1704-17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08

      摘要 (794) HTML (0) PDF 1.09 M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beta-B2晶状体蛋白(CRYBB2)缺失对小鼠晶状体自噬的影响。

      方法:取6月龄野生型(WT)和Crybb2基因敲除型(Crybb2 KO)小鼠各6只,取晶状体组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鼠晶状体组织自噬的改变,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小鼠自噬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与WT小鼠相比,Crybb2KO小鼠晶状体核区线粒体累积明显,皮质区自噬小体数量增多。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rybb2KO小鼠晶状体组织LC3B表达显著低于WT小鼠(0.09±0.01 vs 0.26±0.05),P62及p-mTOR表达(0.64±0.09和0.41±0.03)显著高于WT小鼠(0.43±0.07和0.27±0.02)。

      结论:CRYBB2晶状体蛋白缺失会影响晶状体自噬,其机制可能与mTOR信号通路的自噬相关,最终导致白内障产生。

    • >临床论著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11778位点Leber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功能预后的关系

      2020, 20(10):1708-17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09

      摘要 (751) HTML (0) PDF 495.51 K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变化与11778位点突变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远期视功能的相关性,以及早期RNFL厚度对远期视功能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tDNA检查确诊为11778 G>A/ND4位点突变的LHON患者23例44眼,以病程30mo远视力0.5(LogMAR)为标准将患者分为两组,先得到两组患者各预定时间点(病程)的RNFL厚度均值并对比获得备选的RNFL预测界值,再以备选界值为标准,将不同RNFL厚度的患眼分为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判断该界值能否用于预测远期视力和视野,最终选定能同时评估远期视力和视野的最早界值为目标界值。

      结果:根据RNFL厚度均值的分布获得备选界值为:病程2mo 130μm,病程4mo 100μm,病程8mo 80μm,病程12mo 65μm,分析发现病程8mo时RNFL厚度是否超过80μm对远期视力的区分更佳,且对远期视野平均缺损(MD)及平均敏感度(MS)值均有很好的区分(P<0.05)。病程8mo时RNFL≤80μm的患眼远期(病程30mo)视力均低于LogMAR 0.5(WHO低视力标准),100%患眼远期为低视力; 而病程8mo时RNFL>80μm的患眼中,31%患眼远期视力优于LogMAR 0.1(相当于小数视力0.8),仅34%患眼为远期低视力,且RNFL>80μm的患眼视力和视野均显著优于RNFL≤80μm。

      结论:病程8mo时RNFL厚度是否超过80μm可作为判断远期视力和视野的最佳预测界值,该界值对11778位点突变的LHON患者的远期视力、视野均有良好的预判性。

    •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与非球面单焦点IOL植入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分析

      2020, 20(10):1714-17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0

      摘要 (699) HTML (0) PDF 460.53 K (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和非球面单焦点IOL植入术后患者的全程视力及视觉质量。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01/2019-08于我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2例96眼,根据术中植入的IOL类型分为观察组(46例53眼,植入Oculentis MF30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和对照组(36例43眼,植入ADAPT AO非球面单焦点IO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mo的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

      结果:术后3mo,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近、中视力显著改善,对比敏感度显著提高,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客观调节幅度以及模拟视力显著增加,VF-12-CN评分显著降低(38.16±4.05分 vs 45.72±4.69分),脱镜率评分(11.38±1.04分 vs 9.23±0.87分)和手术满意度评分(3.57±0.36分 vs 3.32±0.31分)显著升高(P<0.05)。年龄>65岁、文盲、好眼裸眼远视力≥0.1(LogMAR)、植入非球面单焦点IOL是导致白内障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影响因素。

      结论:与非球面单焦点IOL相比,区域折射型多焦点IOL术后短期可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对比敏感度、视觉质量、生活质量、脱镜率以及满意度均显著提高。

    • >文献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

      2020, 20(10):1719-17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1

      摘要 (749) HTML (0) PDF 419.03 K (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指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随着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对全基因组分析表明,LncRNAs可以调节免疫应答、表观遗传、基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从而参与维持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组织内稳态等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s与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主要就LncRNAs在眼科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相关眼科疾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 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途径探讨

      2020, 20(10):1722-17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2

      摘要 (646) HTML (0) PDF 420.37 K (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干细胞在眼科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受到高度关注,胚胎干细胞(ES)、成体干细胞能够被定向诱导分化成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由此可获得转分化的大量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源,通过体内干细胞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有望应用于各种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细胞替代治疗。本文就各种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途径及应用进行探讨。

    •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治疗进展

      2020, 20(10):1726-17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3

      摘要 (1093) HTML (0) PDF 495.47 K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PED/PCEDs)是指角膜损伤后10~14d内,在接受了相应治疗后,角膜也未能迅速重新形成上皮并闭合而导致的一种角膜疾病。角膜上皮的破坏和基质层的损伤容易使眼部受到感染、发生基质溃疡、穿孔、瘢痕,甚至丧失视力。就目前而言,临床医生对PED的治疗仍然面临相当大的挑战。标准的治疗方法包括配戴绷带隐形眼镜和使用人工泪液治疗,而新开发的药物则可以通过促进各类生长因子的生成使角膜重新形成上皮,进一步配合相应外科手术为角膜提供神经支配,以此达到治疗的效果。此外,确诊PED后应尽早接受治疗,以避免继发性并发症。本文就PED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与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综述。

    •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2020, 20(10):1730-17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4

      摘要 (814) HTML (0) PDF 524.38 K (6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是视网膜电图(ERG)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它能够客观、准确、定量地检测视网膜各个细小部位的功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视网膜疾病中,它不仅在视网膜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评价中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最近的研究发现它在疾病的随访和预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价值,甚至其应用范围可向基础研究推广。因此本文对mfERG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对比敏感度检查在眼科科研及诊疗中的应用

      2020, 20(10):1736-17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5

      摘要 (744) HTML (0) PDF 451.51 K (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对比敏感度(CS)被视为是衡量人类空间视觉最全面的指标之一,可全面准确地揭示患者的视功能状态,为临床眼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发现不同眼病对CS的损害机制不同,从而对各空间频率区的影响程度也略有差异,故本文就针对CS检测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长链非编码RNA在眼部疾病的研究进展

      2020, 20(10):1740-17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6

      摘要 (924) HTML (0) PDF 456.16 K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被定义为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并从人类基因组转录而未翻译(非编码)的RNA。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及图谱绘制的顺利完成,在随后启动的ENCODE研究中发现,约75%的基因组序列可以被转录成RNA,而其中大部分转录产物为非编码RNA。近年研究发现,lncRNA广泛参与生物个体的发育、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等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及病理过程,如细胞周期调控、细胞代谢、细胞凋亡、诱导多能干细胞的重编程及表观遗传调控等生物学功能,而差异性表达对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恶性肿瘤、炎症及免疫性疾病等。研究表明lncRNA与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也密切相关,本文对近年来关于lncRNA的异常表达与眼部疾病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0, 20(10):1744-17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7

      摘要 (723) HTML (0) PDF 448.71 K (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气候性滴状角膜变性(CDK)是一种以角膜前弹力层和基质层的油滴状沉积物及带状混浊为特征的获得性角膜退行性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目前研究认为CDK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但该病的发病特点及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故本文通过对CDK的流行病学特点、角膜病变的组织形态、角膜沉积物的构成及CDK形成的微环境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眼科医生认识及探究CDK提供参考依据。

    • 中药单体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2020, 20(10):1748-17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8

      摘要 (886) HTML (0) PDF 493.64 K (6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glaucoma)是一组进行性视神经损害,导致视力损伤的疾病,是人类首要不可逆致盲性眼病,病理性眼压升高是其危险因素。临床上常用降眼压类与保护视神经类药物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理想。中药单体兼有中药与化药双重优势,我国传统中药与中药单体在青光眼治疗,特别是视神经保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供研发的空间很大。本文综述了代表性组方与单味中药,尤其是代表性中药单体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与机制,以期为青光眼临床治疗与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 眼球生物学测量参数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2020, 20(10):1752-17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19

      摘要 (662) HTML (0) PDF 434.72 K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临床上常见的威胁视力的青光眼类型。PACG与正常人相比往往具有异常的眼部解剖结构。随着眼科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眼部生物学测量参数与PACG的发生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周边前房深度、前房面积和体积、前房宽度、前房角参数、虹膜参数、晶状体厚度和位置、晶状体拱高、睫状体位置和厚度、脉络膜厚度等参数与PACG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和角膜直径与PACG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眼部生物学测量参数的研究对于防治PACG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2020, 20(10):1756-17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0

      摘要 (827) HTML (0) PDF 462.88 K (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两大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致盲和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视网膜血管是糖尿病早期常见的损害靶点,也是人体血管系统中唯一可直视的活体血管,其形态结构或功能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特别是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这一新型、无创技术的发展,在血管成像分辨率、血管深度以及血管形态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并能提供客观的定量数据,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因此,本文旨在对OCTA及其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抗VEGF药物在眼科学与肿瘤学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0, 20(10):1760-17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1

      摘要 (943) HTML (0) PDF 488.64 K (1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很多重要眼部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也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基础。本文旨在介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科学及肿瘤学领域的联系、应用及相关研究,提出了新的给药途径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挑战,以及抗VEGF药物在眼科应用中出现的益处与副作用,强调应该加强眼科医师与肿瘤科医师在基础、临床等方面的密切交流与合作。

    • >Meta分析
    • 两种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方式治疗后囊膜混浊的Meta分析

      2020, 20(10):1764-17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2

      摘要 (765) HTML (0) PDF 828.17 K (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两种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方式治疗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实践中后囊膜切开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文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搜集不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方式治疗后囊膜混浊的相关文章,检索时限定义为2000-01-01/2019-12-31,2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检索、筛选、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均值差(MD)与95%置信区间(CI)衡量计量资料的效应量,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眼压、激光使用能量进行合并分析。以比值比(OR)衡量计数资料的效应量,对出现人工晶状体受损以及眼前黑影飘动的比例进行合并分析。

      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包括行Nd:YAG激光圆形后囊膜切开和十字形后囊膜切开共计432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圆形后囊膜切开组和十字形后囊膜切开组患者术后BCVA无差异(MD=-0.01,95%CI:-0.03~0.01,P=0.32); 术后眼压无差异(MD=-0.60,95%CI:-1.31~0.11,P=0.10); 使用激光能量无差异(MD=18.82,95%CI:-11.88~49.51,P=0.23); 晶状体受损率无差异(OR=0.97,95%CI:0.50~1.87,P=0.93); 眼前黑影飘动发生率无差异(OR=2.88,95%CI:0.28~29.26, P=0.37)。

      结论:在白内障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的患者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中,圆形后囊膜切开与十字形后囊膜切开在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 利非斯特治疗干眼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0, 20(10):1769-17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3

      摘要 (1029) HTML (0) PDF 1.89 M (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利非斯特治疗干眼症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干眼症的药物治疗提供选择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利非斯特相关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03。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收集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5.3软件对疗效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合计样本量2 46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在84d的治疗后,角膜染色评分(CSS)变化\〖MD=-0.17,95%CI(-0.29,-0.05),P=0.006\〗,眼干燥评分(EDS)变化\〖MD=-7.95,95%CI(-11.96,-3.93),P=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利非斯特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优于安慰剂。安全性方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5,95%CI(0.50,1.81),P=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常见不良反应方面,在滴眼部位不适、滴眼部位反应及味觉障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利非斯特组高于安慰剂组(P<0.05)。

      结论:利非斯特治疗干眼症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 >临床研究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的屈光状态分析

      2020, 20(10):1775-17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4

      摘要 (624) HTML (0) PDF 837.09 K (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屈光变化特点。

      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018-03/2019-06我院收治的96例11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按前房深度(ACD)分为浅前房组(ACD≤2.20mm,52例62眼)和对照组(ACD 2.21~2.90mm,44例50眼),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于术前,术后1d,3mo测定屈光度、ACD、前房容积(ACV)的变化,Pearson线性相关法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屈光状态与前房参数的关系。

      结果:浅前房组术后3mo屈光误差较对照组高(P<0.001); 浅前房组术前,术后1d,3mo较术前ACD、ACV变化值均高于对照组(P<0.001); 对照组术后1d,3mo屈光误差与术前ACD、术前ACV及术后不同时间ACD、ACV较术前变化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浅前房组术后3mo屈光误差与术前ACD呈负相关(P<0.05),术后3mo 屈光误差与术后1d,3mo较术前ACD变化值均呈正相关(P<0.05),但与术后1d,3mo较术前ACV变化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浅前房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后存在远视漂移现象,且远视漂移程度与术前ACD呈负相关,与术后ACD呈正相关,即术前ACD越浅,术后ACD增加越高,远视漂移程度越高。

    • 采用OCTA分析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

      2020, 20(10):1780-17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5

      摘要 (695) HTML (0) PDF 3.11 M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黄斑区血流各项指标,分析NPDR各期黄斑区微循环的特点。

      方法:采用OCTA分别对正常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NDR)、轻度NPDR、中度NPDR、重度NPDR患者行OCTA检查,测定黄斑3mm×3mm范围内血流密度(VD),旁中心凹VD、中心凹VD。

      结果:深层3mm×3mm VD、深层旁中心凹VD、深层中心凹VD分别在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均P<0.01); 中度NPDR、重度NPDR的3mm×3mm VD、旁中心凹VD与正常组、NDR组、轻度NPDR组均有差异(P<0.05); 重度NPDR深层中心凹VD与正常组有差异(P=0.006)。浅层3mm×3mm VD、浅层旁中心凹VD在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均P<0.01); 中度NPDR组的浅层3mm×3mm VD、浅层旁中心凹VD与正常组均有差异(均P<0.01); 重度NPDR组的浅层3mm×3mm VD、浅层旁中心凹VD与正常组、NDR组、轻度NPDR组均有差异(均P<0.01)。深浅层3mm×3mm VD、深浅层旁中心凹VD、深层中线凹VD均与视力呈线性关系。

      结论:通过OCTA发现,中度、重度NPDR黄斑区血流密度下降明显,深层旁中心凹血流密度更能反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

    • 参麦润目组方超声雾化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疗效

      2020, 20(10):1786-17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6

      摘要 (785) HTML (0) PDF 1.11 M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参麦润目组方超声雾化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相关性干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120例MGD相关性干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参麦润目组方超声雾化)与对照组(OPT强脉冲光疗)各60例,两组均联合睑板腺按摩。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各项指标: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TBUTav)、下泪河高度(LTMH)、睑板腺评分等,对患者眼部的主观症状以问卷调查进行评分,将所得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开始至结束后6mo的各项检测指标无差异(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96.6%(P>0.05)。

      结论:参麦润目组方超声雾化联合睑板腺按摩可改善MGD相关性干眼患者的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该治疗方法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疗效基本等同,安全并且有效,但更为便捷、经济。

    • 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疗效

      2020, 20(10):1791-17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7

      摘要 (898) HTML (0) PDF 1.48 M (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眼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8-11/2019-05就诊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的蠕形螨睑缘炎患者32例64眼,男14例,女18例,年龄12~65(平均37±14)岁。采用随机法将受试者的一只眼纳入研究组,另一只眼纳入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茶树油眼贴治疗(1次/d)联合睑缘深度清洁(1次/mo),对照组仅使用茶树油眼贴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3mo后受试者的主观症状、蠕形螨计数、睑缘清洁程度、睑缘异常、首次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irst)、泪河高度(TMH)、眼红指数(Redness)、睑板腺红外线照相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染色(FL)结果。

      结果:治疗3mo后,两组蠕形螨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蠕形螨计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睑缘清洁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受试者主观症状评分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3mo后,研究组NITBUT-first、眼红指数、FL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眼红指数、FL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NITBUT-first中位数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眼表泪液指标的改善程度、TMH、SⅠt均无明显变化。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MGS)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受试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反应、角结膜损伤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茶树油眼贴贴敷双眼,可明显降低睫毛毛囊蠕形螨数量、减少鳞屑,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泪膜稳定性、减轻眼表炎症; 睑缘深度清洁可进一步清除睑缘袖套状鳞屑,维持睑缘清洁程度,改善睑缘异常,从而加强茶树油眼贴的除螨效果。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治疗蠕形螨睑缘炎,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斜视术后泪膜变化及干眼症发生情况

      2020, 20(10):1797-18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8

      摘要 (818) HTML (0) PDF 475.35 K (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斜视手术对泪膜的影响和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

      方法:选取2018-09/2019-09我院就诊并行手术治疗的共同性斜视患者58例66眼,按手术方式分组,1组(25例33眼)手术方式为单眼一条水平直肌切断; 2组(33例33眼)手术方式为单眼两条水平直肌切断。分别在术前1d,术后3d,1、2、3wk先采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进行泪膜检查, 测量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再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检查。根据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分别诊断两组患者干眼症发生率。

      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Ⅰt无差异(P>0.05)。术后3d,1、2wk时1组BUT值高于2组(P<0.05),但术后3wk时两组之间BUT无差异(P>0.05); 1组术后2wk时BUT值恢复至术前水平,2组术后3wk时BUT值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采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NIBUT值与传统方法测量的BUT值均无差异(P>0.05)。1组患者术后2、3wk时干眼症发生率最低(24%、18%),2组患者术后3wk时干眼症发生率最低(15%),且术后2wk时,2组患者干眼症发生率明显高于1组(52% vs 24%,P<0.05)。

      结论:斜视术后SⅠt无明显变化,手术对泪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BUT方面,累及肌肉条数少者泪膜受影响相对小,恢复快,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干眼症发生率逐渐下降。

    • >临床报告
    • 象限分类法在1型阈值前期和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2020, 20(10):1802-18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29

      摘要 (730) HTML (0) PDF 427.42 K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象限分类法在1型阈值前期、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方法:收集2017-04/2018-01来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治疗的1型阈值前期、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32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以象限法将这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例中的主要病变位置及范围分为三类:仅分布在一个象限(鼻上、鼻下、颞上、颞下)记录为“1个象限”; 分布在两个象限者(颞上+颞下、鼻上+鼻下、鼻上+颞上、鼻下+颞下、鼻上+颞下、鼻下+颞上)记录为“2个象限”,分布超过两个象限者记录为“>2个象限”。通过象限法来观察这些病例的临床特点以及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的治愈及复发情况。

      结果:纳入研究的32例62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中,仅分布在1个象限的有2眼(3%),单次玻璃体腔注药治愈构成比100%; 分布在2个象限的共25眼(40%),单次玻璃体腔注药治愈构成比100%; 分布>2个象限的共35眼(56%),单次玻璃体腔注药治愈构成比74%,复发构成比26%。

      结论:1型阈值前期、阈值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主要病变部位大多数分布在颞侧上下象限,而且分布的象限数越多,病情越严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复发可能性越高。

    • 精细化囊膜处理对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的影响

      2020, 20(10):1806-18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30

      摘要 (628) HTML (0) PDF 413.13 K (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精细化囊膜处理对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03/2018-04于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植入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98例120眼,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眼。A组患者术中行前后囊膜抛光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B组未行囊膜抛光及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比较术后6mo时远、中、近视力,视觉质量、人工晶状体居中性及后发性白内障(PCO)发生率。

      结果:术后6mo时A组UCDVA(0.096±0.032)、UCIVA(0.225±0.038)、UCNVA(0.093±0.022)均优于B组(UCDVA 0.259±0.056、UCIVA 0.426±0.040、UCNVA 0.155±0.059)(均P<0.05)。视觉质量A组优于B组(P<0.05)。术后6mo时A组患者人工晶状体偏中心量(0.025±0.005mm)小于B组(0.665±0.244mm)(P<0.05)。PCO发生率:A组:0眼; B组:Ⅰ级5眼(8.3%),Ⅱ级3眼(5.0%),Ⅲ级2眼(3.3%)。

      结论:通过对植入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行前后囊膜精细抛光联合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增强了IOL稳定性,保持视轴区长期的透明,对提高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和满意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 康柏西普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对NVG患者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 20(10):1809-18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31

      摘要 (648) HTML (0) PDF 465.33 K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视力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2/2018-10我院眼科收治的NVG患者128例,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法分为EX-PRESS组(n=66)和小梁切除术组(n=62),两组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EX-PRESS组患者加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小梁切除术组患者则加行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眼压变化、视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2mo时,EX-PRESS组、小梁切除术组手术治疗总成功率分别为81.8%(54/66)、72.6%(45/62)(P>0.05); 术后1、7d,1、3、6、12mo,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 术后6mo,EX-PRESS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小梁切除术组患者(P<0.05); EX-PRESS组、小梁切除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7.3%(18/66)、37.1%(23/62)(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与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的有效性、安全性相似,而前者在改善视力方面更具优势。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损害进展相关因素的随访研究

      2020, 20(10):1814-18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32

      摘要 (665) HTML (0) PDF 699.25 K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视野损害进展的相关因素,为临床POAG患者更准确高效的随访提供思路。

      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将POAG患者39例77眼纳入随访研究,详细询问病史后,进行眼内压(IOP)测量,视野检查及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每3mo 1次,共连续随访7次。对患者的家族史、吸烟及饮酒史、年龄、性别、是否手术、IOP波动、基线视野缺损程度、随访期间RNFL厚度变化与视野损害进展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随访期间RNFL厚度变化程度与视野损害进展呈正相关(P<0.05)。基线视野缺损程度与视野损害进展有关,中度基线视野缺损与视野损害进展相关性最大,轻度次之,重度最小。

      结论:RNFL的厚度变化可能为POAG患者进展性随访提供有用信息; 轻度和重度视野缺损患者进展性的判断应结合视野外信息。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睑板腺囊肿患儿的疗效比较

      2020, 20(10):1819-18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33

      摘要 (710) HTML (0) PDF 727.48 K (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睑板腺囊肿患儿的疗效。

      方法:选择150例需要进行睑板腺囊肿手术的儿童,分为传统组和烧灼组,传统组采用传统手术剪除术,烧灼组采取囊肿摘除聚维酮碘棉片烧灼法,观察两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长、发生血肿的概率、治愈率、复发率及家属满意程度。

      结果:传统组和烧灼组患儿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传统组和烧灼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5±2.58、12.29±1.53min(P<0.05); 发生血肿的概率为21.3%、9.3%,烧灼组少于传统组(P<0.05); 烧灼组和传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3%、89.3%(P>0.05),复发率烧灼组患儿较少,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 烧灼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3%,好于传统组86.7%(χ2=4.832,P<0.05)。

      结论:囊肿摘除加聚维酮碘棉片烧灼可降低睑板腺囊肿患儿手术时间和血肿率,治愈率较高。

    • 人纤维蛋白胶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中的应用

      2020, 20(10):1823-18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34

      摘要 (639) HTML (0) PDF 1.19 M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翼状胬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中应用人纤维蛋白胶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病例研究,观察2018-03/10在我院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53例153眼(双眼患者只选择胬肉较大眼手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人纤维蛋白胶组)78例78眼,对照组(缝线组)75例75眼。在切除胬肉组织后,试验组用人纤维蛋白胶固定羊膜植片,对照组用10-0尼龙缝线间断缝合固定羊膜植片,10d后拆线。记录患者具体手术时间,比较各组患者术后2h,1、3、5及10d(拆线前)的疼痛情况,并观察术后1a时复发率情况。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14.5±3.6min)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18.3±4.2min)(P<0.05); 两组患者术后2h,1、3、5及10d(拆线前)疼痛水平评分组间、时间、时间及组间有差异(F=39.939、419.026、28.410,均P<0.01)。各时间点试验组患者疼痛水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差异显著(P<0.01)。术后1a时两组患者复发率相近(P>0.05)。

      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中使用人纤维蛋白胶,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但不能明显降低胬肉术后的复发率。

    •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次探通失败再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0, 20(10):1827-18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35

      摘要 (602) HTML (0) PDF 422.90 K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就诊的28例首次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病例资料,总结再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3-02-01/2017-12-31在我院就诊的591例患儿中的28例,均为首次泪道探通失败的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不包括外伤性和先天性泪道畸形),收集病史、鼻腔情况、首次探通年龄,治疗前后情况等病例资料。

      结果:患儿28例中,15例经再次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取管后已治愈; 10例患儿经下鼻甲处理后,再次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取管后已治愈; 2例患儿经常发作急性泪囊炎,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1例骨性鼻泪管狭窄和阻塞患儿,有溢泪不伴溢脓,建议定期随访,13岁后鼻窦发育完全后行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

      结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首次泪道探通失败再治疗需采取个性化的阶梯治疗方案,合理治疗该疾病。

    • 昌都市14岁以下儿童干眼症患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0, 20(10):1830-18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36

      摘要 (784) HTML (0) PDF 447.38 K (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昌都市14岁以下儿童干眼症患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

      方法:横断面研究,于2019-08对昌都市14岁以下中小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分析该地区14岁以下儿童干眼症患病情况调查及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理论受检儿童2 648例,调查过程中共2 389例儿童接受调查,总体受调查率为90.22%,实际受检者中有干眼症状413例(17.29%),确诊干眼症331例,干眼症患病率为13.86%。单因素分析显示,干眼症儿童和非干眼症儿童的年龄、性别、眼部手术史、眼部外伤史、喜食蔬菜水果、过敏性结膜炎、倒睫、屈光不正、沙眼、睑缘炎、阅读书写姿势、隐形眼镜、看电脑或手机时间、被动吸烟、抗生素滴眼液的资料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过敏性结膜炎、睑腺炎、屈光不正、被动吸烟是昌都市儿童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昌都市14岁以下儿童干眼症发病率较高,年龄、过敏性结膜炎、睑腺炎、屈光不正、被动吸烟是昌都市儿童干眼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 温州地区近视儿童骨龄的研究

      2020, 20(10):1834-18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37

      摘要 (681) HTML (0) PDF 411.21 K (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近视儿童的骨龄、年龄、身高、体质量、眼生物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温州地区近视儿童410例820眼,年龄5~11岁,测量每位儿童身高、体质量、骨龄、眼轴长度(AL)、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快速散瞳后医学验光测得屈光度数,并将其换算为等效球镜度数(SE)。对每个年龄段的儿童按骨龄差(生物年龄-生活年龄)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各个组别的近视占比,并比较不同骨龄差组间近视占比。将近视儿童按骨龄差进行分组,统计每个组别内男、女性别的占比,并比较男童、女童间的近视占比。

      结果:5~11岁近视儿童的年龄与身高、体质量、BMI、SE、眼轴有一定相关性(rs=0.853、0.776、0.291、-0.274、0.312,均P<0.05),与骨龄差无相关性(rs =0.045,P>0.05)。在5~11岁的近视儿童中,40.5%儿童骨龄超前,40.2%儿童骨龄差在正常范围,19.3%儿童骨龄落后(χ2=21.576,P<0.05)。在5~11岁的近视儿童中,男童占46.3%,女童占53.7%(χ2=17.322,P<0.01),其中在骨龄超前的儿童中,女童的比例高于男童。

      结论:温州地区5~11岁近视儿童的年龄与身高、体质量、BMI、SE、眼轴有一定相关性。低龄近视儿童中有较多儿童骨龄超前,尤其是女童。

    • >短篇报道
    •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12例临床影像学分析

      2020, 20(10):1837-18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20.10.38

      摘要 (815) HTML (0) PDF 1.30 M (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点。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3-04/2018-08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收治的12例眼眶SF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平扫、增强及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

      结果:纳入的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病程3mo~20a(平均3.2±5.2a),6例为首次发病,6例为复发病例; 均为单眼发病,其中左眶8例,右眶4例。肿瘤位于眼球后肌锥间隙内5例,肌锥间隙外3例,跨肌锥间隙内、外4例; 肿瘤形状呈卵形9例,不规则形3例,边界均清晰。超声表现为低回声10例,不均匀回声2例; 12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均可见血流信号,阻力指数(RI)平均值0.70,PW均测得动脉频谱。MRI表现在T1WI均呈等信号; T2WI呈低信号 5例,等信号3例,中高信号4例,内部信号均匀9例,不均匀3例; 增强后12例均呈显著强化,10例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7例为速升平台型,5例为速升速降型。

      结论:眼眶SFT在彩超显示低回声、富血供的实体瘤,MRI提示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混杂,增强后显著强化,动态增强TIC曲线以速升型为主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