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9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稳定型圆锥角膜患者植入新型Phakic角膜接触镜的视觉效果分析

      2019, 19(7):1089-10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01 CSTR:

      摘要 (1195) HTML (0) PDF 4.58 M (1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可植入式Phakic角膜接触镜治疗稳定型圆锥角膜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方法:共14例患者采用植入式Phakic角膜接触镜(IPCL)矫正屈光不正,测量了未矫正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屈光度及可能的副作用。评估结果超过6mo。

      结果:平均等效球镜度(SE)和散光在术后6mo末次检查时由术前-6.94±2.79 DS和-4.24±1.42 DC分别变为术后-0.23±0.43 DS和-1.05±0.49 DC。术前平均Snellen视力为0.18±0.10。6mo内未矫正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值分别为0.13±0.10和0.05±0.15。平均安全指数为1.11。所有眼视力均无降低,其中22眼视力提高超过1行。20眼(71.4%)屈光度在0.50 D以内,27眼(96.42%)在±1.00 D以内。术后1wk至6mo,屈光度变化为-0.23±0.43(范围: -1.00至+0.75)。6mo内角膜内皮细胞(ECL)丢失率小于5%。术后6mo眼压(IOP)为11.32±2.28 mmHg。

      结论:Toric植入式Phakic角膜接触镜在矫正与稳定圆锥角膜相关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方面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高眼压的处理及危险因素探讨

      2019, 19(7):1095-11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02 CSTR:

      摘要 (973) HTML (0) PDF 4.21 M (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短期内眼压的波动情况并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连续收集100例糖尿病合并高度近视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并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分别监测术眼玻璃体切割术术前及术后的眼压情况,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和视盘参数,同时记录对侧眼术前的情况。实验数据采用Graphpad 7.0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有42眼在玻璃体切割术后1wk内出现眼压升高,其中试验组31眼,而对照组11眼。术后5d-1wk及1mo时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随后,39眼经过治疗后眼压下降,3眼接受了青光眼滤过手术。与眼压升高前的视盘各参数相比,眼压升高后,平均及下方RNFL厚度变薄,盘沿面积变小,同时视杯容积和垂直杯盘比增加。眼压升高患者对侧眼的RNFL厚度相比于从未出现高压眼的患者明显变薄。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连续使用激素类药物是糖尿病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并且可疑青光眼患者使用激素后眼压更易升高。

    • 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

      2019, 19(7):1101-11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03 CSTR:

      摘要 (1451) HTML (0) PDF 4.00 M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DM)患者200例, 按眼底检查结果分为眼底正常组(n=100)、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 n=62)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 n=38)。同时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n=100)组; 测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指标。

      结果: PDR组患者NLR值(2.54)高于对照组(1.81)、DM组(1.76)及NPDR组(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患者PLR值(126.18)高于DM组(11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047)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P<0.05),病程(β=0.071)和收缩压(β=0.024)是危险因素(P<0.05),而NLR、PLR在回归分析中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NLR、PLR值在PDR组升高,但并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实验研究
    • 氧浓度可控制小鼠饲养箱的研制

      2019, 19(7):1106-11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04 CSTR:

      摘要 (978) HTML (0) PDF 6.81 M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索制作可以自动控制氧浓度的小鼠饲养箱的可行性,为制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模型提供帮助。

      方法:用粘合剂将有机玻璃粘合成透明密闭玻璃箱,前面设置开口便于放入和取出饲养小鼠的笼子,侧面设通风口,KY-2F型数字显示控氧仪置于玻璃箱顶部,其氧气探头和通过电磁阀的送气管从玻璃箱顶部接入箱内,连接控氧仪和电磁阀,用视网膜铺片和HE染色两种方法验证造模效果。

      结果:氧箱饲养的C57BL/6J新生小鼠第17d视网膜形成无灌注区并有新生血管生成,HE染色示视网膜新生血管突破内界膜。

      结论:本方法制作的可控制氧浓度的小鼠饲养箱简单易做、效果可靠。

    • 芪三酚对糖尿病白内障模型大鼠体质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2019, 19(7):1110-11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05 CSTR:

      摘要 (1032) HTML (0) PDF 5.64 M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芪三酚对糖尿病白内障模型大鼠体质量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各10只。空白组大鼠不做处理,模型组、治疗组大鼠进行建模,使用芪三酚对治疗组大鼠进行干预,并对各组大鼠晶状体混浊情况、体质量、身长及生化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对三组大鼠右眼眼球进行HE染色。

      结果:空白组大鼠晶状体透明,无混浊现象; 治疗组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和白内障整体评分均优于模型组(P<0.05); 第3、5wk时,治疗组大鼠体质量、身长高于模型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 5wk后,相比模型组大鼠,治疗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

      结论:芪三酚能够改善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减轻疾病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调控大鼠血糖、生化指标水平,缓解白内障进展。

    • >临床论著
    • Notch信号通路调控CD4+T细胞分泌IL-22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中的作用

      2019, 19(7):1114-11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06 CSTR:

      摘要 (1145) HTML (0) PDF 7.25 M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Notch受体和IL-22在Vogt-小柳原田(VKH)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变化,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VKH综合征患者CD4+T细胞分泌IL-22的调控作用。

      方法:选取VKH综合征患者35例(活动期15例和静止期20例)和健康对照者12例,分选血浆和CD4+T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受体,ELISA法检测血浆IL-22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h22的比例。观察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VKH综合征患者CD4+T细胞转录因子相对表达量和IL-22分泌水平的变化。

      结果:活动期VKH综合征患者CD4+T细胞中Notch1~3较静止期和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活动期VKH综合征患者血浆IL-22及Th17、Th22水平高于静止期和健康对照者。抑制Notch信号通路可导致活动性VKH综合征患者CD4+T细胞中AhR mRNA降低,分泌IL-22水平降低。

      结论:Notch-AhR-IL-2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VKH综合征的发病。

    • 两种白内障手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在长眼轴患者中的应用

      2019, 19(7):1119-11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07 CSTR:

      摘要 (1217) HTML (0) PDF 4.00 M (1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FLACS)与传统白内障手术(Phaco)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在眼轴大于24mm的患者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01/2018-03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49例49眼,飞秒组行FLACS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传统组行Phaco术联合Toric IOL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散光度、斯特列尔比(strchl)、高阶像差情况。

      结果:术后3mo,飞秒组和传统组患者视力(0.092±0.089和0.131±0.096)均较术前(0.855±0.213和0.948±0.135)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视力、总残余散光、strchl值、角膜和全眼高阶像差均无差异(P>0.05)。飞秒组全眼4mm瞳孔直径下4s3、4s4、4Total和6mm瞳孔直径下6s5与strchl值均呈负相关,传统组全眼4mm瞳孔直径下4s3、4Total和6mm瞳孔直径下6s3、6s3+s5、6Total与strchl值均呈负相关。

      结论:眼轴大于24mm的白内障患者植入Toric IOL能有效矫正角膜规则散光,FLACS术和传统超声乳化手术均能使其保持眼内旋转稳定性,显著改善术后视觉质量。

    • NLRP3炎症复合体与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程度相关性

      2019, 19(7):1123-11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08 CSTR:

      摘要 (1152) HTML (0) PDF 3.97 M (12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复合体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神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05/2017-05我院收治并确诊的POAG患者65例98眼,纳入同期30例49眼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根据视野平均缺损(MD)分为轻(A组)、中(B组)及重度损伤(C组)3组。ELISA检测血清IL-1β、IL-18浓度; 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胱冬肽酶-1(Caspase-1)阳性巨噬细胞比例。

      结果:POAG组IL-1β、IL-18浓度及NLRP3、ASC、Caspase-1阳性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C组IL-1β、IL-18浓度及NLRP3、ASC、Caspase-1阳性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B组(P<0.05)。POAG患者血清中IL-1β、IL-18浓度与视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432、0.765); NLRP3、ASC、Caspase-1的阳性细胞比例与视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517、0.481、0.340)。

      结论:血清IL-1β、IL-18浓度及NLRP3、ASC、Caspase-1阳性巨噬细胞比例与POAG患者视神经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 >文献综述
    • 水通道蛋白与先天性白内障研究进展

      2019, 19(7):1126-11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09 CSTR:

      摘要 (887) HTML (0) PDF 4.05 M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主要介导自由水沿渗透压梯度被动跨生物膜转运,水通道蛋白在保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态平衡,完成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晶状体纤维细胞中只表达三种水通道蛋白:AQP1、AQP0和AQP5,三种AQPs的不同功能及空间差异表达促进产生和调节微循环系统。AQPs相关基因的改变可导致白内障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AQP1、AQP0和AQP5研究,并讨论了其与先天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

    • 葡萄膜巩膜途径降眼压机制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2019, 19(7):1131-11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0 CSTR:

      摘要 (1148) HTML (0) PDF 3.96 M (1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房水排出障碍导致的眼压升高是引起青光眼发病的主要原因,而降眼压仍是目前青光眼治疗的主要方法。房水外流主要通过传统的小梁网途径和非传统的葡萄膜巩膜途径,通过非压力依赖性的葡萄膜巩膜途径降低眼压以治疗青光眼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应用药物和手术从葡萄膜巩膜途径降眼压机制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遗传学特征及临床筛查与治疗

      2019, 19(7):1134-11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1 CSTR:

      摘要 (1114) HTML (0) PDF 4.01 M (1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发于婴幼儿,可损害患儿视力、眼球,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生和发展与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有很大关系,遗传性RB占所有病例的45%。RB的治疗和预后取决于疾病的初始阶段,当疾病被早期诊断和治疗时,存活率超过95%,当RB在晚期发生眼外播散时,存活率低于50%。因此RB的治疗重点是通过早期肿瘤的监测和预防挽救患儿生命,其次要目标是保存眼球,并最大水平地保留视力。对RB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通过基因筛查、监测查找特异性靶点,对提高患儿的生存率、研究RB靶向治疗十分必要。

    • 系统性疾病患者角膜神经丛和郎格汉斯细胞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2019, 19(7):1138-11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2 CSTR:

      摘要 (1013) HTML (0) PDF 4.03 M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e,CCM)是一种非侵入性、用于研究活体角膜的方法,其越来越多地被用以评估角膜神经丛和郎格汉斯细胞病变。本文对应用CCM研究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纤维肌痛、慢性偏头痛、帕金森病等系统性疾病中的角膜神经丛和郎格汉斯细胞病变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眼减压性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2019, 19(7):1142-11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3 CSTR:

      摘要 (1000) HTML (0) PDF 4.01 M (14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眼减压性视网膜病变(ocular decompression retinopathy,ODR)是一种由眼压降低引起的眼底多灶性出血性视网膜病变,且无法用其他机制解释。临床上多见于青光眼术后,也可发生在造成眼压下降的其他眼科手术。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容易漏诊。本文综述了国内外ODR的研究进展,从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鉴别诊断以及治疗与预防来论述。

    •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方法及其进展

      2019, 19(7):1146-11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4 CSTR:

      摘要 (1160) HTML (0) PDF 4.04 M (1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 MGD)是蒸发过强型干眼症的常见类型之一。MGD患者常常出现眼部干涩不适等眼表刺激症状,主要因为睑板腺分泌的睑脂成分发生质和(或)量的变化,导致泪膜欠稳定,蒸发速度增快,泪液渗透压增加。目前,治疗MGD的方法分为:物理治疗、局部滴眼液治疗及口服抗生素治疗。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为各位临床医师提供合适的物理治疗方案选择,并为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近视的人格因素研究现状

      2019, 19(7):1150-11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5 CSTR:

      摘要 (1452) HTML (0) PDF 4.03 M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视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在我国学生近视呈现出高发、低龄化趋势。近视影响着人们心理的发展。人格作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特性,与近视也存在联系。近视患者多以内向型人格、情绪型人格为主,但也有研究表示近视患者尚未出现与正常人有显著差异的人格特质。本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近视与人格因素的关系、二者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近视的人格因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弱视解剖生理变化及治疗进展

      2019, 19(7):1154-11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6 CSTR:

      摘要 (1089) HTML (0) PDF 4.00 M (1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弱视是常见的严重损害儿童视力的眼部疾病之一,既往观念认为弱视患者少有与视力减退相对应的器质性改变。近年来,随着检查方法的发展,在弱视患者的脉络膜、视网膜以及脑部结构层次均发现了解剖学上的异常,为阐明弱视发病机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此外对于弱视患者的治疗,除了传统的遮盖疗法外,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本文就弱视的解剖生理变化以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观察

      2019, 19(7):1158-11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7 CSTR:

      摘要 (1118) HTML (0) PDF 3.98 M (1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06/2018-09期间我院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房角粘连<180°患者40例40眼,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术后3、6mo,观察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房角粘连<180°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 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2019, 19(7):1162-11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8 CSTR:

      摘要 (1263) HTML (0) PDF 3.98 M (1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抗VEGF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03/09在我院眼科确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患者62例62眼,随机进行分组,A组行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B组和C组先分别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再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随访6mo,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B组和C组患者CMT均低于A组(P<0.05),但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6mo,三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44%、86%、86%(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P<0.0167)。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或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疗效相似。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不同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2019, 19(7):1166-11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19 CSTR:

      摘要 (1147) HTML (0) PDF 4.48 M (1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不同OCT分型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疗效差异。

      方法:DME患者96例96眼根据OCT形态特征将DME分为弥漫性黄斑水肿(DRT,35眼)、囊性黄斑水肿(CME,33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28眼),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治疗。治疗后1、3、6mo,比较三组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注射次数及视力提高眼数的差异。

      结果:随访6mo,三组患眼BCVA呈明显下降趋势(F时间=205.880,P时间<0.01),三组间比较有差异(F组间=3.472,P组间=0.042),其中DRT组治疗后BCVA改善最佳; 三组患眼CFT呈明显降低趋势(F时间=392.994,P时间<0.01),三组间比较有差异(F组间=5.046,P组间=0.012),DRT组和CME组的CFT降低程度优于SRD组。随访6mo DRT组的注射次数最少,视力提高眼数比例最高。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显著改善不同OCT分型DME患眼的视力,降低CFT,其中DRT疗效最佳,注射次数最少。

    • 两种内界膜剥离方式治疗MHCI<0.7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2019, 19(7):1170-11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0 CSTR:

      摘要 (1008) HTML (0) PDF 6.53 M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中不同内界膜剥离方式治疗黄斑裂孔闭合指数(MHCI)<0.7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4-05/2017-05收治的MHCI<0.7 IMH患者88例88眼随机分为A组(44眼,行扩大内界膜剥离术)和B组(44眼,行标准内界膜剥离术),观察两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心暗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6mo,A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B组(91% vs 75%,P<0.05),BCVA优于B组(0.47±0.05 vs 0.74±0.14,P<0.05),中心暗点眼数占比低于B组(4% vs 23%,P<0.05),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11% vs 9%,P>0.05)。

      结论:临床治疗MHCI<0.7的IMH采用扩大内界膜剥离术较标准内界膜剥离术疗效更突出,前者视网膜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患者的角膜内皮形态学参数

      2019, 19(7):1174-11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1 CSTR:

      摘要 (1017) HTML (0) PDF 3.97 M (1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RRD-CHD)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参数变化。

      方法:连续收集RRD-CHD患者70例70眼,分为无高度近视组(A组)38眼38眼、高度近视组(B组)32例32眼,另收集正常组(C组)36例36眼。使用角膜内皮镜检测各组角膜内皮细胞最小面积(Smin)、最大面积(Smax)、平均面积、平均密度(CD)、细胞面积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及六角形细胞比例(HG)。

      结果:RRD-CHD患者和正常组的角膜内皮细胞CD、HG均有差异(P<0.001)。A组的CD与B组、C组均有差异(P<0.05),B组与C组有差异(P<0.001)。在A组中,SD、CV与眼轴(rs=-0.426、0.494, 均P<0.01),CD与眼压、眼轴(rs=-0.025、0.368, 均P<0.05),HG与病程(rs=0.552, P<0.05)均相关。在RRD-CHD患者中,SD、CV与眼轴(rs=0.236、0.159, 均P<0.05),HG与病程(rs=0.142, P<0.05),Smax与眼压(rs=-0.314, P<0.01)均相关。

      结论:RRD-CHD患者持续低眼压状态下角膜内皮细胞的HG和CD均明显降低,眼轴、病程和眼压可影响角膜内皮的形态学参数。

    • 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对DR患者房水VEGF、SDF-1的影响

      2019, 19(7):1178-11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2 CSTR:

      摘要 (1321) HTML (0) PDF 4.22 M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对DR患者房水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9/2018-09本院DR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光凝组,每组60例,光凝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房水VEGF、SDF-1及BCVA、CMT、并发症。

      结果:联合组和光凝组术后1d房水VEGF(151.46±18.52、186.74±20.17pg/mL)、SDF-1(466.72±50.21、534.46±56.24mg/L)明显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光凝组(P<0.05)。两组术后1、3mo CMT、BCVA值明显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光凝组(P<0.05)。联合组和光凝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6.7% vs 5.0%,P>0.05)。

      结论: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可有效降低DR患者房水VEGF、SDF-1,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

    • 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与眼部动脉血流状态及视网膜血管形态的相关性

      2019, 19(7):1182-11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3 CSTR:

      摘要 (936) HTML (0) PDF 6.17 M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与眼部动脉血流状态及视网膜血管形态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7-01/2018-06因疑似脑缺血来我院就诊的患者251例,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39例)、轻度狭窄组(80例)、中度狭窄组(83例)、重度狭窄组(49例)。比较四组患者眼部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视网膜血管管径,分析眼部血流参数与颅内段重度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

      结果:重度狭窄组患者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的血管血流参数收缩峰流速(PSV)和舒张峰流速(EDV)均低于其他三组,且PSV、EDV与重度狭窄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率呈显著负相关,其中PCA PSV、PCA EDV对颅内段重度颈内动脉狭窄诊断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26、5.21cm/s。

      结论: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与眼部动脉PSV、EDV呈显著负相关,其中PCA PSV、PCA EDV对于颅内段颈内动脉狭窄最敏感。

    •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

      2019, 19(7):1187-11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4 CSTR:

      摘要 (1139) HTML (0) PDF 4.02 M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1/2018-01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52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试验组,术后不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wk,1mo试验组患者BUT延长,OSDI、CFS分值降低(均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wk两组患者BUT均缩短,OSDI、CFS分值均增高(P<0.05); 术后1mo试验组患者BUT、OSDI和CFS分值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BUT较术前仍缩短,OSDI、CFS分值仍增高(均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加戴角膜绷带镜在术后早期是一种促进角膜愈合、提高泪膜稳定性、减少术后不适的安全方法,利于眼表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RTVue XR和Keratograph测量下泪河高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比较

      2019, 19(7):1191-11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5 CSTR:

      摘要 (1145) HTML (0) PDF 5.37 M (13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比较RTVue XR和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下泪河高度(LTMH)的差异,评估两种设备在初始眼以及FS-LASIK术后眼中测量LTMH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方法:选择2019-01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初始眼以及FS-LASIK术后眼各52只。分别使用RTVue XR和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LTMH测量。比较两种设备测量值的差异。采用组内标准偏差(Sw),重复测量重复度(2.77Sw),变异系数(CoV)和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两种设备测量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结果:初始眼组中,RTVue XR和Keratograph测量的LTMH分别为261.12±80.29、235.05±78.40μm; 平均CoV为5.55%、14.90%; 平均ICC为0.98、0.87。FS-LASIK眼组中,RTVue XR和Keratograph测量的LTMH分别为234.55±68.38、208.22±73.85μm; 平均CoV为5.29%、16.16%; 平均ICC为0.97、0.87。

      结论:在初始眼及FS-LASIK术后眼中,RTVue XR测量的LTMH值较Keratograph测量值偏大约25μm,测量的信度更高。RTVue XR可以用于临床上初始眼以及FS-LASIK术后眼的LTMH的评估。

    • 成都和绵阳地区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 19(7):1196-12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6 CSTR:

      摘要 (1501) HTML (0) PDF 4.23 M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四川省成都市和绵阳市6~18岁青少年近视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于2017-10/2018-05采用横断面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成都市和绵阳市6~18岁在校学生4 071名,进行眼部检查和相关问卷调查。

      结果:本研究实际受检学生3 857名(94.74%),平均年龄11.86±3.43岁,近视和高度近视患病率分别为61.21%和3.89%; 6岁和18岁受检者中近视发病率分别为12.05%和86.15%。裸眼视力和日常生活视力较好眼视力≤4.7者分别占42.88%和12.37%; 戴镜率为4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而年龄、父母近视、近距离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是近视的危险因素。

      结论:成都和绵阳地区青少年视力低下主要原因是近视,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患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其与年龄、父母近视、近距离用眼、使用电子设备、户外活动相关。

    • 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观察

      2019, 19(7):1201-12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7 CSTR:

      摘要 (980) HTML (0) PDF 4.34 M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17-06/09在我院行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2例81眼,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度(SE)、角膜形态参数、矫正眼压及手术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6mo,本组患者UCVA(LogMAR)从术前1.44±0.18提高到-0.03±0.04,SE从-8.01±1.23D减少到-0.06±0.54D,角膜最陡峭曲率由44.23±0.80D下降到37.39±1.17D,角膜最平坦曲率由42.87±0.61D下降到36.84±0.99D,角膜最薄点厚度由525.33±30.42μm下降到402.12±28.04μm,矫正眼压由17.77±2.16mmHg下降至16.69±0.41mmHg,而角膜最薄点后表面高度和内皮细胞密度无显著变化。术后随访未见角膜感染、严重的非感染性炎症及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结论:FS-LASIK联合快速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术后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相对稳定。

    • >临床报告
    • 透明角膜3.2mm切口Phaco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

      2019, 19(7):1205-12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8 CSTR:

      摘要 (1018) HTML (0) PDF 3.97 M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3.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2016-10我院眼科接诊的白内障患者95例107眼,均行3.2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联合IOL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前房深度等情况。

      结果:术后3d,1wk,1mo本组患者裸眼视力(0.16±0.06、0.15±0.05、0.14±0.04)明显优于术前(0.48±0.15),前房深度(3.86±1.09、3.69±1.04、3.84±1.07mm)明显高于术前(2.71±0.88mm)(均P<0.05),但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度与术前无明显差异,且术后各时间点手术源性散光度无差异(均P>0.05)。

      结论:3.2mm透明角膜切口Phaco联合IOL植入术可有效改善视力,减小角膜散光,是治疗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中央孔型ICL植入术中的改良技巧及2a临床应用观察

      2019, 19(7):1208-12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29 CSTR:

      摘要 (1104) HTML (0) PDF 4.20 M (1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技巧在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5-09/2016-08在我院行ICL V4c植入术的近视患者72例141眼采用改良手术技巧,包括2.8mm透明角膜单切口、ICL植入前免前房黏弹剂等。监测术后6h内眼内压,术后随访2a观察视力、屈光度、眼内压、角膜内皮细胞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通过透明角膜2.8mm单切口植入中央孔型ICL V4c,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术后6h内有一定的高眼压发生率,尤其是术后2h眼内压最高,95.7%的术眼眼内压能够在术后6h恢复到正常范围,且术后2a内眼内压平稳。术后6mo,1、2a本组患者累积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4.70%、7.59%、9.63%。术后2a随访期间无晶状体混浊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中央孔型ICL V4c植入术中采用的改良方法安全可行。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机械性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2019, 19(7):1212-12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0 CSTR:

      摘要 (851) HTML (0) PDF 3.96 M (1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和IOL植入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取45例52眼房角镜下粘连性房角关闭≥180°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前房角镜辅助下的机械性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随访6mo,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2、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房角粘连范围,以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前眼压为33.92±5.45mmHg,术后1、2、3、6mo眼压分别为15.40±2.67、15.65±2.65、15.57±2.50、16.17±2.65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房角镜辅助下房角分离术对于PACG疗效确切。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硅油填充眼继发性青光眼

      2019, 19(7):1215-12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1 CSTR:

      摘要 (991) HTML (0) PDF 3.97 M (1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在硅油乳化相关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SO-OAG)中的降眼压作用。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硅油乳化取出后未达安全眼压的SO-OAG患者120例120眼,应用360° SLT治疗。评估患者治疗1wk, 1、3mo后平均眼压、用药种类和成功率。

      结果:SLT治疗1wk, 1、3mo时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7.64±4.52、18.96±3.33、18.03±5.69mmHg,较治疗前眼压(25.02±5.93mmHg)明显降低(P=0.002、0.04、0.03); 治疗1wk, 1、3mo后的平均用药种类分别为1.78±0.14、1.95±0.56、1.87±0.53种,较治疗前(3.11±0.62种)明显降低(P=0.006、0.04、0.02); 治疗1wk后,显效82眼(68.3%),有效24眼(20.0%); 治疗1mo后,显效74眼(61.7%),有效21眼(17.5%); 治疗3mo后,显效77眼(64.2%),有效15眼(12.5%)。

      结论:SLT能有效降低最大耐受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眼压的SO-OAG患者的眼压。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NVG

      2019, 19(7):1218-12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2 CSTR:

      摘要 (971) HTML (0) PDF 4.01 M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应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5-01/2018-01在我院眼科就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7例37眼,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术前均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择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术后成功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

      结果:术后12mo, 两组手术成功率、BCVA及滤过泡率均无差异(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有差异(F组间=10.0,P组间=0.003; F时间=496.27,P时间<0.0001)。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改善。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外环扎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

      2019, 19(7):1222-12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3 CSTR:

      摘要 (919) HTML (0) PDF 3.97 M (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术合巩膜外环扎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2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外环扎治疗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术后3~12mo行玻璃体腔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视网膜复位率、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术后3mo患眼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状态下眼压(16.09±3.58mmHg)、硅油取出术后6mo眼压(14.69±3.10mmHg)均高于术前(6.78±1.90mmHg)(均P<0.05)。硅油取出术后6mo,15眼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无低眼压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巩膜外环扎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相对安全有效的,视网膜复位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率低。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RP术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

      2019, 19(7):1225-12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4 CSTR:

      摘要 (912) HTML (0) PDF 3.96 M (10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术后预后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5-09/2017-09来我院就诊的DR患者182例301眼,根据病变分期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增殖前期患者进行次全视网膜光凝治疗,DR增殖早期患者进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高危患者进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对患者随访6mo,记录患者的预后情况,筛选对视力变化有影响的相关因素。

      结果: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年龄、初诊视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黄斑水肿严重程度、血压与预后具有相关性(P<0.05)。

      结论:高血压、年龄大、高血脂、初诊视力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黄斑水肿严重对DR患者激光光凝术后的预后造成一定影响。

    • 蠕形螨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影响

      2019, 19(7):1228-12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5 CSTR:

      摘要 (1182) HTML (0) PDF 4.01 M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蠕形螨感染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选取2018-04/09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94例94眼,入组患者检查以下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Schirmer I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河高度、上睑板腺缺失评分、下睑板腺缺失评分、睑板腺缺失总评分、蠕形螨计数,对比蠕形螨检出阳性组和阴性组以上指标有无差异并分析蠕形螨检出阳性组蠕形螨计数与以上指标相关性。

      结果: MGD患者94眼中54眼蠕形螨阳性,检出阳性率57%,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男性中检出率高于女性。蠕形螨检出阳性组上睑板腺缺失评分及睑板腺缺失总评分高于蠕形螨检出阴性组\〖2.00(1.00, 2.00)vs 1.00(1.00, 1.50)分,P=0.02; 3.00(2.00, 4.00)vs 2.00(1.00, 3.00)分,P=0.04\〗,OSDI、S I t、BUT、FL、下睑板腺缺失评分无差异(P>0.05)。蠕形螨检出阳性的MGD患者中蠕形螨计数与上睑板腺缺失分级评分(rs=0.37,P=0.03)、睑板腺缺失总评分(rs=0.44,P=0.01)呈正相关,与其他检查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蠕形螨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有一定影响作用,与睑板腺缺失呈正相关,蠕形螨感染数量增加,睑板腺缺失加重,进而加重眼部不适症状。

    • 原发性双眼翼状胬肉与高脂血症的关系研究

      2019, 19(7):1232-12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6 CSTR:

      摘要 (943) HTML (0) PDF 3.96 M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眼翼状胬肉与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双眼翼状胬肉患者(胬肉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40例,胬肉组按翼状胬肉分级分为1级(Group1)、2级(Group2)和3级(Group3)。所有研究对象空腹抽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比较胬肉组与对照组、翼状胬肉分级组间的血脂水平。

      结果:胬肉组TC、LDL-C和APOB高于对照组(P=0.024、0.012、0.009); 胬肉组TG高于对照组,HDL-C和APOA1低于对照组,但均无差异(P>0.05)。三组翼状胬肉分级组间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6±0.57、3.40±0.96、3.85±1.16mmol/L,P=0.036),而其余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 Group3组LDL-C高于Group1(P=0.012)。

      结论:原发性双眼翼状胬肉与高脂血症之间关系密切,可能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 南阳地区学龄前儿童感染性眼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9, 19(7):1235-12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7 CSTR:

      摘要 (843) HTML (0) PDF 3.99 M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南阳地区学龄前儿童感染性眼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阳地区拟诊为学龄前儿童感染性眼病480例480眼,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

      结果:480份样本共培养出阳性144份,细菌培养阳性122份; 122份细菌样本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45.9%(56/122),以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46.4%,26/56); 革兰氏阳性杆菌占18.9%(23/122),以棒状杆菌所占比例最高(82.6%,19/23)。药敏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多数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 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完全耐药。

      结论:南阳地区学龄前儿童感染性眼病的致病原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耐药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 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流行病学研究

      2019, 19(7):1239-12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8 CSTR:

      摘要 (1520) HTML (0) PDF 4.06 M (1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成都市新都区小学生近视现状,分析本地区小学生近视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成都市新都区4所小学的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每个年级3个班,分别进行眼科检查和问卷调查,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有3 324名学生参与本次调查,近视的学生1 124人,近视率33.8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吃水果蔬菜和喝牛奶频次、父母监督和提醒学生用眼习惯频次、在家看书写字光线情况、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睡眠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课间休息时去户外活动或做眼保健操频次、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频次、看书写字姿势以及父母双方患有近视情况的学生近视患病情况存在不同(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级、性别、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在家看书写字的光线、每天连续家庭作业及看书时间、每天课外活动时间、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看书写字姿势是否正确、父母近视情况均为近视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父母监督和提醒用眼习惯为影响近视的保护因素,其余各指标均为危险因素。

      结论:青少年近视与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延缓其发生发展。

    • 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的临床观察

      2019, 19(7):1245-12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39 CSTR:

      摘要 (1090) HTML (0) PDF 3.98 M (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2/2015-12于我院行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V4c-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1.00~-2.00D)的患者31例44眼,随访14.52±2.40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术后拱高、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结果:末次随访时,本组患者有效指数为1.38±0.35,安全指数为1.42±0.30,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LogMAR)均优于术前(0.05±0.15 vs 1.48±0.29; 0.03±0.12 vs 0.18±0.15; 均P<0.05),前房深度低于术前(2.22±0.28mm vs 3.19±0.20mm,P<0.05),而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与术前无差异(P>0.05)。至末次随访,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眼部并发症,总满意度为94%。

      结论:非散光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伴中度散光安全有效。

    • 近10a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眼轴长度特征分析

      2019, 19(7):1248-12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40 CSTR:

      摘要 (1109) HTML (0) PDF 6.45 M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多维度对近10a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中52 226条眼轴长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为防治屈光不正工作者提供资料参考。

      方法:大样本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2018年在东莞光明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4~22岁屈光不正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眼轴长度,共26 113人52 226眼。将眼轴长度数据置于性别、眼别、年龄3个维度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中:女性眼轴长度短于男性(t=34.297,P<0.001); 左眼眼轴长度在10~22岁人群中短于右眼(t=5.362,P<0.001); 眼轴长度增长速率存在两个峰值,分别为7~8岁和18岁; 得出回归方程:男性(4~22岁)眼轴长度(mm)=21.97+0.224×年龄(F=14352.9,P<0.001,调整R2=0.332)、女性(4~22岁)眼轴长度(mm)=21.40+0.234×年龄(F=12491.9,P<0.001,调整R2=0.349)。

      结论:东莞地区4~22岁人群中:女性平均眼轴长度短于男性; 随着年龄增长,10岁开始右眼轴增长速度快过左眼; 7~8岁及18岁阶段眼轴增长速度较快。

    • 单眼一退一缩术式矫正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短期效果分析

      2019, 19(7):1252-12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41 CSTR:

      摘要 (909) HTML (0) PDF 3.97 M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一退一缩术式对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和术后回退程度。

      方法:对45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由同一术者进行单眼一退一缩术式后,检查术后1d,2wk的斜视度,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5例进行单眼一退一缩术式后,术后1d,视远平均过矫8.27±7.17PD,视近平均过矫2.40±8.86PD,术后2wk视远平均欠矫1.18±6.98PD,视近平均欠矫4.36±7.83PD。术后2wk内,视远平均回退9.45±6.40PD,视近平均回退6.77±7.92PD。视远及视近回退呈正相关。术后2wk视远视近斜视度差异(3.18±5.60PD)较术前(7.65±6.55PD)明显减小,两者呈正相关。

      结论: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适合一退一缩术式,适当加大内直肌手术量可减少术后远近斜视度的差异,且不改变患者内外直肌的张力状态。术后视远视近回退呈同步状态,视远约回退10PD,术后近期过矫10PD可有利于远期正位。

    •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

      2019, 19(7):1256-12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42 CSTR:

      摘要 (1132) HTML (0) PDF 3.97 M (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例,女12例,年龄3~28(平均12.32±6.81)岁,从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DVD疗效、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眼位及代偿头位、并发症等方面观察,术后随访6~18(平均10.05±3.87)mo。

      结果: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无双眼视功能者11例(50%); 恢复Ⅰ级视功能者6例(27%); 恢复Ⅱ级视功能者3例(14%); 恢复Ⅲ级视功能者2例(9%)。DVD疗效:满意17例(77%),好转5例(23%),无效0例。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治愈13例(59%),好转9例(41%),无效0例。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1)水平眼位:外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内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过矫0例,正位20例;(2)垂直眼位:垂直斜视度≤5者13例,5<垂直斜视度<10者9例,平均5.55±2.35,垂直眼位无过矫;(3)代偿头位:术后6例代偿头位消失,1例代偿头位明显改善。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轻微抗上转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轻微睑裂缩窄,睑裂缩窄量<1mm。

      结论: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疗效满意,规范的术前检查、个性化手术设计以及手术技巧至关重要。

    • Pentacam和Keratron Scout测量Kappa角的一致性分析

      2019, 19(7):1260-12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9.7.43 CSTR:

      摘要 (1439) HTML (0) PDF 4.51 M (1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Kappa角的一致性,评价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8-01-01/30在我院眼视光中心行近视术前检查的患者69例,所有受试者由同一检查者分别采用Pentacam和Keratron Scout重复测量3次,以(XY)坐标形式记录Kappa角的大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Cronbach's Alpha系数评价两种仪器测量Kappa角的重复性; t检验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 Bland-Altman图评估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3次重复测量时,两种仪器均表现出很好的重复性,两种仪器测得Kappa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值:P=0.17; Y值:P=0.6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Kappa角大小具有相关性(X值:r=0.90,P<0.01; Y值:r=0.91,P<0.01)。Bland-Altman图显示X值和Y值95%一致性区间分别为-0.11~0.14mm和-0.10~0.11mm。

      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和Keratron Scout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屈光手术患者Kappa角重复性好,两种仪器测量的Kappa角结果一致性好,可以相互验证。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