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18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前房注射0.1%莫西沙星联合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预防超声乳化术后感染

      2018, 18(10):1757-17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01

      摘要 (1511) HTML (0) PDF 438.87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前房注射0.1% 莫西沙星联合结膜下注射4 mg曲安奈德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感染和炎症的疗效,并与局部滴药组比较。

      方法:共纳入1000例,平均年龄38~70岁,全部行超声乳化术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在年龄、术前眼压(IOP)和中心黄斑厚度(CMT)方面无显著差异,分别为P=0.6, P=0.9 和P=0.8。对照组患者500例,术后1mo每日4次局部应用0.5%盐酸莫西沙星和0.1%地塞米松滴眼液。研究组在手术结束时,前房注入0.1%莫西沙星0.4 mL联合4 mg曲安奈德结膜下注射。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mo和3mo。检查4次前房反应,测量3次眼压,最后一次测量CMT。

      结果:该临床试验研究中两组人群分别应用不同的预防方法,两组无眼内炎病例发生。通过两样本t检验,术后1d,研究组前房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术后1wk、1mo和3mo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第3mo随访时,两组间眼压和中心黄斑厚度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炎症发生率为9.6%,研究组为4%。对照组在1mo时眼压升高≥10 mmHg患者占2.4%, 显著高于研究(0.8%)。

      结论:白内障术后联合应用前房内莫西沙星和结膜下曲安奈德可有效预防感染和炎症,并且大多数(480例)患者不需其它任何外用药物, 这为患者节省了成本, 并帮助降低无法实施局部用药的病人并发症的几率与依从性差的患者术后不良药物反应。

    • 吊顶灯照明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018, 18(10):1763-17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02

      摘要 (1194) HTML (0) PDF 1.91 M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巩膜扣带术中使用吊顶灯照明系统的优势。

      方法:在这一对照、回顾性研究中,72例72眼于密涅瓦医院接受巩膜扣带术治疗的RRD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吊顶灯照明下行巩膜扣带术,B组进行常规巩膜扣带术。两组均于术前、术后1、3、7、14、30、90和180d进行随访。指标包括其它手术操作、最佳框架眼镜矫正视力(BSVA)、手术时间、视网膜裂孔再次出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结果:术后6mo,两组BS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两组再次出现视网膜裂孔的比例未见明显差异,但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

      结论:通过我们观察得出结果,使用巩膜扣带术治疗RRD时,吊顶灯照明系统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即使这些结果需要在更大人群中进一步研究证明。

    • 全身麻醉下行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的量化研究

      2018, 18(10):1767-17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03

      摘要 (881) HTML (0) PDF 6.40 M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寻一种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时术前量化的方法。

      方法:收集64例102眼儿童上睑下垂患者, 根据上睑下垂的程度将其分为三组:轻度(<2 mm),中度(3~4 mm)及重度(>4 mm)。所有病例均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前采集标准照片, 并通过Image J软件测量患眼上睑缘至角膜下缘的高度,利用公式计算出术中上睑缘需达到的高度,并根据计算结果实施手术。术后评价标准包括上睑缘高度,巩膜暴露度以及暴露性角膜炎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wk,1mo、6mo时进行随访。

      结果:在术后早期阶段,轻、中度组各1眼出现过矫情况,轻度组和中度组所有患者的上睑缘位置均位于正常高度。术后6mo时,中度组的过矫眼有所提高,轻度组的过矫眼仍处于过矫状态,重度组中有7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欠矫。术后眼睑闭合良好,未出现暴露性角膜炎。

      结论:这种术前通过公式计算全身麻醉下上睑下垂患者术中需要达到的上睑缘高度的方法,不仅为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同时也提高了全身麻醉下行提上睑肌缩短术的成功率。

    • >实验研究
    • 锌对半乳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8, 18(10):1774-17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04

      摘要 (842) HTML (0) PDF 2.38 M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研究锌对半乳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凋亡的影响。

      方法:将培养的SRA01/04细胞系分为六组,对照组、半乳糖处理组、补锌组、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缺锌组、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采用MTT法检测半乳糖对HLEC存活率的影响,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实验分组细胞核形态和细胞凋亡率水平的变化。

      结果:不同浓度半乳糖(0、25、50、75、100、125mmol/L)处理HLEC细胞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5.4)%、(97.5±3.2)%、(91.3±5.3)%、(93.4±0.6)%、(86.6±1.4)%和(83.5±0.4)%,与未处理细胞相比,半乳糖浓度为100、125mmol/L时,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显微镜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补锌组的细胞核呈现均一的染色,半乳糖处理组、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缺锌组和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中一些细胞的细胞核收缩,表现出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各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0.1)%、(7.1±0.2)%、(1.4±0.1)%、(4.4±0.2)%、(5.5±0.2)%和(15.8±0.3)%。与对照组相比,半乳糖处理组、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缺锌组和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半乳糖处理组相比,补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锌联合半乳糖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锌可以保护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抵抗由半乳糖引起的细胞凋亡,可能对白内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 吡哆胺对AGEs干预的人RPE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8, 18(10):1778-17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05

      摘要 (942) HTML (0) PDF 1.71 M (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吡哆胺(PM)对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干预的RPE细胞的影响,探讨PM对RPE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取传代至第3代的细胞进行分组:(1)对照组:含100mg/L BSA的DMEM培养基培养48h;(2)AGEs干预组:含200mg/L AGEs的DMEM培养基培养48h;(3)PM组:PM1组:含16mg/L PM+200mg/L AGEs的DMEM培养基培养48h; PM2组:含32mg/L PM+200mg/L AGEs的DMEM培养基培养48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GE蛋白的表达; 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内ROS的生成;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AGEs可明显刺激RPE细胞内RAGE蛋白的表达和ROS的生成,增加细胞凋亡情况,而PM可抑制该过程,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结论:PM能够抑制AGEs干预的RPE细胞内RAGE蛋白的表达和ROS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细胞保护作用。

    • 活体观察不同月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视网膜Aβ斑

      2018, 18(10):1782-17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06

      摘要 (1159) HTML (0) PDF 3.25 M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视网膜Aβ斑阳性率与AD病程的相关性。

      方法:6、12月龄APP/PS1模型小鼠各6只,同月龄同背景非转基因C57小鼠各6只为正常对照。各组小鼠均进行水迷宫实验,检测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姜黄素溶液连续灌胃3d,对24只48眼小鼠行眼底自发荧光照相检查,观察视网膜Aβ斑。

      结果:水迷宫试验:与6月龄对照组(C6)相比,6月龄AD模型小鼠(AD6)游行时间显著增加(P<0.05),游行路径长度及穿越站台次数也显著增加(P>0.05); 与12月龄对照组(C12)相比,12月龄AD模型小鼠(AD12)游行持续时间、路径长度均显著增加(P<0.05),穿越站台次数也显著增加(P>0.05); 12月龄AD小鼠(AD12)与6月龄AD模型(AD6)小鼠相比,12月龄AD小鼠(AD12)游行持续时间、路径长度及穿越站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姜黄素标记联合眼底自发荧光照相结果:AD6、AD12的视网膜后极部检测到了Aβ斑:6月龄AD模型小鼠中有2只小鼠出现了视网膜Aβ斑,视网膜Aβ斑阳性率为33%; 12月龄AD模型小鼠中有6只小鼠出现了视网膜Aβ斑,视网膜Aβ斑阳性率为100%; C6、C12均未检测出视网膜Aβ斑; 12月龄AD模型小鼠眼底Aβ斑阳性率明显高于6月龄AD模型小鼠(P<0.05)。

      结论:6月龄AD模型小鼠已有认知功能障碍,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逐渐加重,视网膜Aβ斑的阳性率也逐渐增加。

    • >临床论著
    • 超声乳化术对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

      2018, 18(10):1786-17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07

      摘要 (993) HTML (0) PDF 1.90 M (1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与单纯白内障患者在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6-10/2017-06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白内障(cataract)患者78例92眼,按照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其中糖尿病组40例44眼,非糖尿病组38例48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眼科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4、8wk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density,CED)、六角形细胞比例(hexagonal cell percentage,HCR)、变异系数(variation coefficients,CV)、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利用共焦显微镜记录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分别观察两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比较,角膜内皮六角形细胞比例降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六边形细胞比例减低,变异系数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相较于术前均明显降低,变异系数相较于术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的中央角膜厚度相较于术前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4、8wk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4、8wk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比较,术前糖尿病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异型性较大,胞体大小不一,术后4wk糖尿病组的内皮细胞多形性增多,胞体大小各异,可见较大细胞核,术后8wk糖尿病组恢复较慢,仍可见不规则的内皮细胞及尚大的细胞核。糖尿病组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率为14%,非糖尿病组发生率为0。

      结论:糖尿病及超声乳化术都会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同时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影响较大且恢复较慢。糖尿病可能与虹膜松弛综合征的发生有关。

    • 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及其与pRNFL和视野的相关性

      2018, 18(10):1792-17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08

      摘要 (970) HTML (0) PDF 663.04 K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黄斑区节细胞复合体(macular ganglion cell complex,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探讨mGCC与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pRNFL)及视野的相关性,以期为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治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7例80眼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例80眼为对照组。采用光学断层扫描仪(OCT)测量并比较两组受检者mGCC、pRNFL厚度,分析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探讨mGCC与pRNFL及视野平均缺损(MD)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患者上方、下方及平均mGCC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方、下方及平均p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D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mGCC与pRNF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8,P<0.01),与M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6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以86.39μm为截点值,mGCC诊断原发性青光眼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76.25%。

      结论:mGCC对原发性青光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与pRNFL呈正相关关系,与MD呈负相关关系。

    • >Meta分析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DR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18, 18(10):1796-18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09

      摘要 (1034) HTML (0) PDF 1.58 M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图书馆、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医学网,收集康柏西普与常规治疗对DR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相关资料并按照修改后的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22项随机对照研究,合计1 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康柏西普显著降低随访1、3mo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手术时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N1波潜伏期; 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能力4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方面,康柏西普显著降低前房炎症、角膜水肿、高眼压、术中出血、医源性视裂孔、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根据对照组处理方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全组分析一致。

      结论:对于DR患者,玻璃体腔内单纯注射康柏西普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文献综述
    • 白细胞介素-6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2018, 18(10):1803-18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0

      摘要 (939) HTML (0) PDF 398.90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第二位致盲性眼病,其发病原理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治疗方面多从对症治疗、降低眼压方面进行,以降低青光眼对视神经的不可逆损伤。房水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因子,包括促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生长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在青光眼发病及预后过程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最常见的促炎性因子之一,近年来成为众多国内外临床试验监测的对象。本文旨在综述IL-6在青光眼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以期为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开发新思路。

    • 肌成纤维细胞在青光眼滤过术后伤口愈合中的研究进展

      2018, 18(10):1806-18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1

      摘要 (908) HTML (0) PDF 458.25 K (1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滤过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即为手术部位过度愈合、滤过道瘢痕化产生。滤过道瘢痕化的主要特点即为细胞通过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形成的肌成纤维细胞迅速产生过量的细胞外基质,并通过细胞外基质产生收缩力,造成组织结构的异常,妨碍滤过道引流。本文主要就肌成纤维细胞在青光眼滤过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病理作用进行综述。

    •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进展

      2018, 18(10):1810-18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2

      摘要 (1204) HTML (0) PDF 488.05 K (1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是一组以脉络膜异常分支血管网及末端息肉样血管扩张病灶为特征的眼底疾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大面积视网膜黄斑下出血(submacular hemorrhage,SMH)甚至玻璃体腔出血是PCV的严重并发症,往往需要手术干预。其手术治疗包括气体填充和/或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注射、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切开或外路引流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PCV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手术治疗新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2018, 18(10):1815-18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3

      摘要 (1384) HTML (0) PDF 472.90 K (13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AION)是一种急性的视神经病变,多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中,常导致急性无痛性视力丧失。其中,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s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导致中老年人失明或严重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目前,由于对本病发生机制认识不充分,临床上尚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因此,寻找规范、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以期达到控制病情发展进而减少致盲的临床效果。

    • 斜视手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

      2018, 18(10):1819-18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4

      摘要 (955) HTML (0) PDF 386.57 K (1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斜视是指任何一眼视轴偏离的临床现象,可因双眼单视异常或控制眼球运动的神经肌肉异常或各类机械性限制引起。手术治疗是斜视矫正的重要方法,最初人们的关注点只在眼位,但随着对手术患者逐渐深入地观察及随访,有研究发现斜视手术可能改变眼球原本的屈光状态。本文从斜视手术后受术者屈光状态、眼球参数的改变、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作一综述,希望能对斜视手术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为确定术后验光配镜的理想时间提供依据。

    • 视觉可塑性相关因子和环境对弱视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2018, 18(10):1822-18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5

      摘要 (1012) HTML (0) PDF 441.38 K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弱视是引起儿童单眼视力低下最常见的原因,世界人口患病率为1%~5%,我国儿童弱视患病率约为2%~4%,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弱视主要发生在儿童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因为该时期视觉发育具有可塑性,而这种可塑性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视觉系统不同的发育轨迹。随着年龄的增长,视觉可塑性即消失,此时弱视的治疗效果甚微,故当视觉系统仍保持可塑性时是弱视治疗的黄金时期。近些年有大量针对视觉可塑性的研究,希望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来逆转弱视的发生发展。目前已知视觉可塑性受到神经因子、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将从兴奋性神经因子、脑源性生长因子、抑制性神经因子、环境影响方面入手,对目前针对视觉可塑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眼部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的ITS测序研究

      2018, 18(10):1826-18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6

      摘要 (1193) HTML (0) PDF 758.77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真核生物核糖体RNA基因(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测序技术对不产孢子菌进行菌属鉴定,揭示海南岛眼部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的生物多样性。

      方法:选取海南眼科医院检验科分离培养并镜检确定为不产孢子菌的真菌菌株19株,所有菌株均分离自感染性眼病患者眼部感染组织,接种于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沙氏培养基37℃温箱孵育7~21d后,镜检未发现生殖结构。采用玻璃研磨器研磨联合化学法提取真菌DNA,PCR扩增核糖体ITS保守序列,通过GenBank基因数据库对扩增出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致病菌种属。

      结果:经PCR扩增后19株样本菌均得到清晰的目的条带。基因测序比对结果显示,19株不产孢子菌分属12个种属,包括可可毛色二孢子菌6株,月状弯孢霉1株,节菱孢霉菌2株,neodeightonia subglabosa 2株,红贝菌1株,肉座菌1株,多喙茎点霉1株,红色毛藓菌1株,深海曲霉菌1株,roussoella siamensis 1株,撕裂蜡孔菌1株、茄病镰刀菌1株。

      结论:ITS基因测序技术可较准确地鉴定不产孢子菌的种属,是对传统真菌鉴定方法的有益补充。我国海南岛这一热带地区致病性不产孢子菌种属多样,且与多种感染性眼病的发生相关。

    •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的疗效观察

      2018, 18(10):1830-18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7

      摘要 (1136) HTML (0) PDF 826.97 K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30眼,按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不同分为2组:植入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的患者42例65眼作为观察组,植入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3例65眼作为对照组。术后3mo,观察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CIVA)、裸眼近视力(UCNVA)、等效球镜度数(SE)、裸眼离焦曲线情况,并对患者主观视觉质量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视近脱镜率、视觉干扰症状及满意度。

      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UCD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UCIVA、UCNV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两组患者电脑验光等效球镜度(S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mo,观察组患者裸眼离焦曲线在+0.50~-3.00D范围内平稳,LogMAR视力均在0.301以下,-3.50D后开始缓慢上升; 对照组在±0.5D之间出现波谷,两端均快速上升。术后3mo,观察组患者出现视觉干扰症状者的比例(4/42)与对照组(2/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3); 观察组患者视近脱镜率达97.6%(41/42),对照组为18.6%(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38); 观察组患者单眼视远满意度为92.3%,对照组为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 观察组患者单眼视近满意度为98.5%(64/65),对照组为16.9%(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26,P<0.01)。

      结论:区域折射型MIOL可提供良好的远中近全程裸眼视力,能够满足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远、中、近距离用眼需求,术后不良视觉症状少,患者满意度高。

    • 等长度巩膜隧道与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

      2018, 18(10):1834-18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8

      摘要 (1046) HTML (0) PDF 467.27 K (1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3.0mm巩膜隧道切口与3.0mm透明角膜切口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我科收治的114例114眼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Phaco治疗,作3.0mm巩膜隧道切口者纳入对照组(30例30眼),作3.0mm透明角膜切口者纳入观察组(84例84眼)。比较术前和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CEC)密度、角膜散光度(corneal astigmatism,CA)、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泪液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变化,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和术后3mo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wk,1、3mo时,两组患者CEC密度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CA、TMH、EGF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两组患者UCVA水平(LogMAR值)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超声时间、累计释放能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mo内,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3.0mm透明角膜切口行Phaco较3.0mm巩膜隧道切口更为适宜,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和SIA值的影响

      2018, 18(10):1838-18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19

      摘要 (1337) HTML (0) PDF 467.55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FLACS)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角膜散光和手术源性散光(SIA)值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2例233眼,按照经济条件和自愿原则分为行FLACS的研究组(70例107眼)和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TS)的对照组(82例126眼),比较两组角膜散光度、SIA值等指标。

      结果:研究组有效超声时间、平均超声能量和总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间术前和术后1、3mo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眼压均呈下降趋势(P<0.05); 两组Ⅱ级核、Ⅲ级核术中超声乳化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D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Ⅲ级核术中CDE值均高于Ⅱ级核(P<0.05); 两组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呈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术后1mo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mo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组间和不同时间点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1、3mo手术源性散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手术源性散光均低于术后1mo(P<0.05); 两组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和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低于术前(P<0.05); 两组术前和术后1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术后3mo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术后1、3mo角膜内皮丢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FLACS可有效改善ARC患者术后视力,并未增加术后角膜散光和SIA。

    • 晶状体混浊程度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2018, 18(10):1843-18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0

      摘要 (1211) HTML (0) PDF 435.83 K (1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混浊程度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视网膜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择2017-06/12于我院入院就诊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68例68眼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视网膜血氧饱和度测量仪测定视网膜动、静脉及其颞上、鼻上、鼻下、颞下分支血氧饱和度,通过视觉质量分析系统Ⅱ测量眼部客观散射指数(OSI),并根据OSI对晶状体混浊程度进行分级。

      结果:本组患者视网膜动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分别为101.39%±10.84%、106.19%±11.40%、103.22%±10.91%、102.36%±20.31%、101.29%±13.88%,视网膜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分别为62.51%±8.95%、66.37%±10.74%、64.81%±8.97%、58.37%±13.85%、58.66%±19.94%,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为40.72%±12.08%。本组患者68例68眼OSI值为4.21±3.14,其中晶状体1级混浊15眼,2级混浊14眼,3级混浊23眼,4级混浊16眼。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与OSI呈负相关(均P<0.01),而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与OSI呈正相关(P<0.01)。不同晶状体混浊程度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晶状体4级混浊的患者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晶状体1、2、3级混浊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晶状体1、2、3级混浊的患者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晶状体混浊程度患者视网膜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混浊程度为1~3级时,视网膜血氧代谢异常程度不明显,晶状体混浊程度达到4级则会导致患眼视网膜动、静脉及其分支血氧饱和度下降。

    • 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后囊切开尺寸对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2018, 18(10):1847-18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1

      摘要 (985) HTML (0) PDF 431.93 K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评估不同切口尺寸的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对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等眼部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06/2017-12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眼科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的PCO患者41例4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后囊切开尺寸将患者分成2组,囊膜切口≤3.5mm为组1(20例20眼),囊膜切口>3.5mm为组2(21例21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mo行BCVA、屈光度、IOP、ACD、黄斑厚度(MT)等检查。

      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屈光度(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组2患者IOP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9,P=0.013)。术后1wk,两组患者ACD均较术前明显变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1、3mo两组患者AC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MT均较术前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后囊切开尺寸对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IOP影响显著,对BCVA、ACD、SE、MT无明显影响。

    •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对青光眼视野和RNFLT的影响

      2018, 18(10):1851-18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2

      摘要 (998) HTML (0) PDF 470.63 K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手术对青光眼患者的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12/2017-05我院行抗青光眼手术患者69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EP组(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和XQ组(小梁切除术)。于术前和术后1、3mo观察眼压、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容量(anterior chamber volume,ACV)、前房角宽度(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视力、视野光敏感度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视野指数矫正模式标准差(correct 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CPSD)、周边视野的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并对比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EP组住院时间(3.08±0.42d)明显低于XQ组(4.53±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4,P<0.05)。EP组视力恢复时间(3.26±0.30d)明显低于XQ组(4.96±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0,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ACA、ACD、ACV均明显高于术前,PD低于术前,且两组患者间术后ACA、ACD、ACV、P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RNFLT、MD、CPSD均降低,M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XQ组对比,EP组术后的CPS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XQ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4,P=0.004)。

      结论:与小梁切除术对比,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更有效地减缓视野进展,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安全性更高,而其在RNFLT改善程度与小梁切除术效果一致。

    • 抗VEGF药物联合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

      2018, 18(10):1855-18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3

      摘要 (1590) HTML (0) PDF 444.50 K (11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效果,以及对房水中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C,PDGF-C)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11/2017-11在我院接受检查和治疗的NVG患者90例93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PRP治疗,观察组使用PRP联合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mo的临床疗效、虹膜新生血管和视力恢复情况。并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1mo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眼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视野缺损值、房水中VEGF和PDGF-C水平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1mo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虹膜新生血管消失情况和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mo观察组的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眼压、视野缺损值、房水VEGF和PDGF-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RNFL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NVG患者使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药物治疗可更有效抑制血管生成,恢复视网膜功能,具有更好的疗效,这可能与联合治疗具有更佳的下调VEGF与PDGF-C的作用有关。

    • 汉族人群MM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PACG的相关性

      2018, 18(10):1859-18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4

      摘要 (972) HTML (0) PDF 967.26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ase 9,MM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汉族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易感性的关联。

      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6-12收治的200例汉族PACG患者作为PACG组,同时招募200例汉族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外周静脉采集,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两组受检者MMP-9基因rs2250889、rs2274755及rs2664538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PACG易感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两组受检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基因rs2250889、rs2274755及rs2664538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两组受检者rs2250889和rs2664538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2274755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50889位点中携带CC基因型人群为PACG的易感人群。同样,rs2664538位点中携带GG基因型人群为PACG的易感人群。

      结论:汉族人群中,MMP-9基因rs2250889和rs2664538位点多态性与 PACG 的发病存在一定关联,而rs2274755位点多态性与PACG的易感性无关。

    • 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留存对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2018, 18(10):1863-18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5

      摘要 (1036) HTML (0) PDF 383.90 K (1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中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留存对患者术后眼压和视网膜厚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分析2016-10/2017-10在我科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83例83眼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术中均使用TA作为玻璃体染色剂且未行硅油或气体填充,手术结束时其中32眼患者玻璃体腔内可见TA白色粉末残留(残留组),51眼患者未见TA白色粉末残留(无残留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wk,3mo时的眼压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间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P>0.05); 术后1wk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5.48±3.8mmHg,残留组为20.09±6.14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P<0.05); 术后3mo平均眼压无残留组为13.75±2.35mmHg,残留组为16.26±2.52mmHg,残留组高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术后1wk无残留组平均CMT为240.57±42.69μm,残留组平均CMT为215.03±18.38μm,残留组低于无残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 无残留组与残留组术后3mo平均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作为染色剂的TA颗粒留存可使术后眼压短期内有升高风险,随访至术后3mo时未发现对视网膜CMT有意义的影响。

    • SMILE和FS-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对角膜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2018, 18(10):1866-18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6

      摘要 (1044) HTML (0) PDF 435.13 K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对角膜、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8/2017-02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患者120例24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SMILE组(67例134眼)和FS-LASIK组(53例106眼)。SMILE组患者行SMILE术治疗,FS-LASIK组患者行FS-LASIK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和屈光度情况,分析手术对角膜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术后1、3mo,两组患者UCVA、BCVA和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mo,两组患者BUT和SⅠ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两组患者BUT和SⅠ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SMILE组明显优于FS-LASIK组。术前和术后 1、3mo,两组患者角膜最薄点高度和角膜后表面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MILE和FS-LASIK术治疗高度近视均安全有效,有很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但SMILE术后泪膜稳定性优于FS-LASIK术,两种术式在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无明显差异。

    • >调查报告
    • 保定地区青光眼患病率现状调查分析

      2018, 18(10):1870-18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7

      摘要 (1093) HTML (0) PDF 1.14 M (1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保定地区青光眼患病率现状。

      方法:于2017-05/12采取整群抽样法选择保定地区市民4 960名进行青光眼排查,分析各类青光眼发病率以及发病年龄、性别分布情况,比较已诊断和新诊断青光眼患者眼部病变情况。

      结果:青光眼患病率为2.72%(135/4960),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先天性青光眼(congenital glaucoma,CG)、继发性青光眼(secondary glaucoma,SG)患病率依次为51.85%、20.00%、17.04%、11.11%,男、女构成比例依次为1:1.92、3.50:1、2.83:1、1:1.14,青光眼患者的男女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0岁以上PACG、POAG、SG、CG构成比例依次为95.71%、51.85%、52.17%、0,≤49岁、50~69岁、≥70岁各年龄段的PACG、POAG、SG、CG构成比依次为1:5.63:2.13、4.5:1.25:1、4.67:2:1、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已诊断、新诊断青光眼患者视野改变、眼压>21mmHg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新诊断青光眼患者单眼低视力、单眼盲发生率比已诊断青光眼患者低,视神经改变发生率比已诊断青光眼患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保定地区青光眼患病率为2.72%,其中以PACG患病率最高,其他依次为POAG、SG、CG,其发病率与性别无关,除CG发生于特定人群外,50~69岁为PACG高发阶段,POAG、SG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青光眼新诊断患者的眼盲率较低,但病情进展程度较为严重。

    • >临床报告
    • FLACS术中PI操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 18(10):1874-18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8

      摘要 (863) HTML (0) PDF 407.43 K (1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gery,FLACS)过程中浸润式患者接口(patient interface,PI)操作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2016-03/2017-10于我院行FLACS手术中PI操作过程中发生不良个案的患者44例44眼,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FLACS术中影响PI操作进程及安全性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情绪、舒适度、环境等因素,其中患者的情绪为主要影响因素。本组患者状态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为73%,以轻、中度状态焦虑为主,且无性别差异; PI操作过程中患者的舒适率为89%,满意率为96%。

      结论:FLACS术中患者的情绪、舒适度、环境因素等均可能影响PI操作的进程和安全性,可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和管理措施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和舒适度、减少术中并发症。

    • 巩膜扣带术对眼球部分结构参数的影响

      2018, 18(10):1877-18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29

      摘要 (894) HTML (0) PDF 395.26 K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眼球结构参数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病例研究。收集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23例46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分析手术眼和对侧非手术眼术后3mo后复查时的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眼球突出度等参数。

      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行巩膜扣带术均一次性达到视网膜完全复位,无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至末次随访,与非手术眼相比,术眼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球突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巩膜扣带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有效,其对眼球前房深度、眼球突出度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 Usher综合征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

      2018, 18(10):1880-18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0

      摘要 (1178) HTML (0) PDF 1023.20 K (1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一Ush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索该家系的致病基因。

      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一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临床检查,诊断为Usher综合征,抽取家系成员静脉血4mL,提取全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获得突变位点,对于筛选出的可疑突变扩展至家系全体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在100名正常对照者中验证。

      结果:患者除视网膜色素变性表现外,还存在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测序结果发现家系患者USH2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2310_2311insA(p.E771Rfs*8)和c.8559-2A>G(IVS42),而在与患者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亲属中发现仅存在其中1个突变,其他家属成员和正常人中未发现该两种突变。

      结论:USH2A基因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c.8559-2A>G(IVS42)突变为已报道的热点突变,而c.2310_2311insA(p.E771Rfs*8)突变则为首次报道,本研究扩展了USH2A基因导致Usher综合征的突变谱。

    • 难治性化脓性角膜溃疡的姑息性手术治疗

      2018, 18(10):1883-18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1

      摘要 (982) HTML (0) PDF 2.68 M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难治性化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择2015-06/2017-06因化脓性角膜溃疡入院患者20例20眼,药物治疗无效,无法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而行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观察此种姑息手术的术中并发症、术后巩膜和结膜瓣生长、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20例20眼患者中,18眼异体巩膜和结膜瓣生长良好,治愈率90%,1眼结膜瓣愈合不良行羊膜移植手术修复,1眼因玻璃体腔感染较重、感染复发行眼内容物剜除术; 术中晶状体脱出2眼(10%),均予以摘除; 3眼(15%)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性青光眼,行睫状体冷冻术治愈。

      结论:异体巩膜移植联合自体结膜瓣遮盖术是一种姑息性手术方法,是控制药物治疗无效而又无法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严重化脓性角膜溃疡患者眼部感染并保持其眼球外形的有效方式,可替代以往的眼内容物剜除术以控制感染,既可避免患者失去眼球带来的眼部病痛和心理创伤,又为后期改善外观节省费用。

    • 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眼部烧伤

      2018, 18(10):1886-18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2

      摘要 (1068) HTML (0) PDF 458.79 K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眼部烧伤患者眼表修复时间、修复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对照组)和行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观察组)的各61例61眼眼部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两组术后眼表修复率、修复时间、术后12wk视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睑球粘连、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溶解溃疡),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wk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差异。

      结果:观察组术后眼表修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修复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wk时,观察组视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wk时,两组血清VEGF、TGF-β1、IGF-1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

      结论: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眼部烧伤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眼表修复,改善术后视力,调节患者角膜血管新生情况,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 三种眼压计测量高眼压儿童眼压及其与中央角膜厚度的关系

      2018, 18(10):1890-18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3

      摘要 (1233) HTML (0) PDF 385.26 K (1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Topcon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ry,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分布,以及NCT、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GAT)与OCULUS 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ST)所测眼压值的差异,并分析眼压和CCT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经NCT测量单眼或双眼眼压高于21mmHg的非青光眼屈光不正儿童39例78眼,用CST和GAT再次进行眼压测量,两种仪器的测量顺序随机,同时用CST测量CCT并根据CCT进行眼压校正。根据CCT分成正常组和较厚组,分析经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总体CCT分布情况,探讨三种仪器所测眼压值的不同及其与CCT的相关性。

      结果:正常CCT组,CST低于GAT和NCT的眼压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P=0.01); 较厚组,三种眼压测量方式的眼压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72,P<0.001)。NCT和GAT眼压值与CCT呈明显正相关(rNCT=0.298,PNCT=0.04; rGAT=0.408,PGAT= 0.01); CST校正眼压值与CCT无明显相关性(rCST=0.062,PCST=0.593)。

      结论: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CCT偏厚,CST校正眼压低于NCT和Goldmann眼压,NCT和GAT所测眼压与CCT呈正相关; 对于CCT偏厚的儿童患者,CST校正眼压比NCT和GAT更接近于真实眼压值。

    • 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的回顾性研究

      2018, 18(10):1893-18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4

      摘要 (972) HTML (0) PDF 2.66 M (1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地方三甲医院)2009/2016年门诊处方中局部降眼压药物,分析过去8a该院青光眼药物使用频度和变化趋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01/2016-12-31于我院门诊就诊的所有青光眼患者局部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情况。分年度比较各类药物处方频次百分比,单药与联合用药的构成比及用药频度。

      结果: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处方频次构成比由2009年的81.51%下降为2016年的69.37%; 拟胆碱能类药物由2009年的12.04%下降为2016年的3.78%; 前列腺素类衍生物由2009年的8.40%上升为2016年的31.40%;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由2009年的0上升为2016年的29.44%; 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变化不大。单用一种药物的比例由2009年的65.83%,降为2016年的46.22%,两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比例由2009年的32.49%增加为2016年的38.77%; 三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比例在2009年时为1.68%,到2016年时为12.96%; 四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比例在2009年时为0,到2016年时增为1.97%; 而五种药物联合使用属个别情况。

      结论:局部青光眼药物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拟胆碱能类药物的使用频度逐年下降,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的使用频度逐年上升。单用一种药物的比例在逐年降低,联合用药的比例则在逐年增加。

    • EX-PRESS引流器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2018, 18(10):1898-19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5

      摘要 (964) HTML (0) PDF 460.98 K (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01/2016-01在我院眼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60例6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研究组29例29眼,对照组31例31眼。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d,1、3、6mo的视力、眼压、手术成功率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本组60例60眼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成功率为93%,对照组成功率为81%; 研究组手术成功率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在术后6mo时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所提高,组内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眼压方面,两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点对眼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1、3mo,研究组患者的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术后第6mo时,两组患者的眼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与术后6mo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他两两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有较高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的治疗方案。

    •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影响

      2018, 18(10):1902-19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6

      摘要 (1154) HTML (0) PDF 467.80 K (1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及小梁消融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ACD)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7-01我院64例64眼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4例34眼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A组),30例30眼行小梁消融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mo时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ACD、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

      结果:术后5mo时,两组BCVA、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A=39.359、21.045,tB=23.126、16.863,均P<0.01),且A组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52、2.761,均P<0.01)。两组手术前后ACD水平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5mo时,A组黄斑区GCC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黄斑区GCC厚度则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1,P<0.05),且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9,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B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883,P<0.05)。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及小梁消融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POAG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但前者降眼压与提高视力效果优于后者,且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害,对患者病情转归有利。

    • MMC与5-FU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2018, 18(10):1906-19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7

      摘要 (1209) HTML (0) PDF 418.36 K (1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青光眼患者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临床预后及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本院2016-06/2017-10的71例71眼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其中MMC组36例,5-FU组35例,均给予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分别使用MMC、5-FU抗瘢痕治疗,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眼压控制疗效、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MMC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总手术成功率与5-F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5-FU组,MMC组非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C组与5-FU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MC及5-FU作为抗瘢痕药均能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的成功率,MMC能将眼压降到更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方面MMC优于5-FU,根据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MMC与5-FU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使用5-FU时需术后多次分离滤过泡及结膜下再次注射5-FU。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因素分析

      2018, 18(10):1909-19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8

      摘要 (989) HTML (0) PDF 403.98 K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在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7-12于我院就诊因PDR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233例237眼)的临床资料,分为NVG组和非NVG组,分析患者术后发生NVG的相关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中,未发生NVG组217眼。发生NVG者共20例20眼,12眼联合白内障手术,其中6眼晶状体后囊膜缺失或不完整; 14眼合并有高血压; 16眼合并有高血脂症; 6眼再次行PPV术; 2眼为硅油填充眼或者已行硅油移除眼。玻璃体切除术中联合白内障手术合并晶状体后囊膜不完整与PDR手术后发生 NVG有相关性; 玻璃体腔硅油填充一定程度上可能对发生NVG起到抑制作用。高血压、高血脂、再次PPV术与PDR术后发生 NVG无相关性。

      结论:正确把握晶状体手术时机、恰当选择玻璃体腔填充物对预防PDR术后发生 NVG具有积极意义。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2018, 18(10):1912-19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39

      摘要 (1092) HTML (0) PDF 393.81 K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3-07/2017-11在我院就诊,屈光度数≥-6.00D,眼轴长度≥26mm,经眼底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MHRD的患者27例27眼,其中男9例9眼,女18例18眼,年龄41~70(平均53.69±7.23)岁,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1.41±0.28(LogMAR)。所有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23G玻璃体切割术,伴有晶状体混浊影响手术者同时行晶状体咬切术。术中彻底切除玻璃体后皮质,亮蓝G染色黄斑区ILM,环形剥除黄斑中心凹周围血管弓内ILM,残留黄斑裂孔(MH)边缘少量ILM,将其反转覆盖于MH上,并行C3F8或硅油填充。平均随访时间6mo以上。观察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BCVA、MH闭合、视网膜复位和眼部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BCVA提高21眼(78%),视力不变4眼(15%),视力下降2眼(7%)。平均BCVA为0.84±0.40(LogMA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P<0.05)。术后MH闭合24眼(89%),视网膜解剖复位25眼(93%),所有患者无严重眼部和全身并发症。

      结论:PPV联合ILM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可改善视力,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高。

    • 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眼轴的初步研究

      2018, 18(10):1915-19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0

      摘要 (961) HTML (0) PDF 387.55 K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分析AL与性别、胎龄、矫正胎龄、出生体质量及其它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6-03/10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眼科筛查的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400例800眼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生后4~6wk内首次检查所获得的AL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本研究纳入早产儿400例800眼,右眼和左眼AL分别为16.11±0.58、16.13±0.5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双眼AL的平均值作为该组受检者的AL即16.12±0.55mm。本研究中,不同性别早产儿A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L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矫正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均呈正相关(r=0.427、0.401、0.635、0.691、0.878,均P<0.01),与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r=-0.153,P<0.01)。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AL与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得出回归方程Y=4.109+0.029X1+0.481X2+0.978X3(Y=AL,X1=胎龄,X2=前房深度,X3=玻璃体腔长度)。

      结论: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产儿早期平均AL为16.12±0.55mm,且其与性别无关,与胎龄、出生体质量、矫正胎龄、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均呈正相关,与晶状体厚度呈负相关。

    • 磁共振泪道水成像在溢泪诊治中的应用

      2018, 18(10):1918-19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1

      摘要 (922) HTML (0) PDF 6.26 M (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泪道水成像(MRH)技术在溢泪诊治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招募溢泪患者40例52眼,于治疗前对所有病变泪道行MRH检查,结合泪道冲洗探查明确溢泪病因及病变局部解剖、功能异常,制定相应治疗方式,并于治疗后再次行MRH检查对疗效进行评估。

      结果:本组中有10例14眼为功能性溢泪,余30例38眼均为泪道梗阻; 经MRH检查显示梗阻水平分别位于泪小管(9例9眼)、鼻泪管(18例26眼)、泪小管+鼻泪管(3例3眼)且部分病变侧泪囊呈不同程度扩张、变形; 经冲洗探查及眼科查体可知,部分遇硬性阻抗(3例3眼)、泪小点表面红肿(3例3眼); 冲洗可见脓性、浆液性、粘液性分泌物; 综合所有检查信息制定3种手术方案; 术后复查MRH表现为泪道通畅、泪囊不同程度缩小。

      结论:本研究将MRH检查信息与泪道冲洗探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制定多种差异性手术方案并以MRH评估其疗效,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准确、实用的泪道病变诊疗、评估方法。

    • 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成人泪道阻塞

      2018, 18(10):1922-19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2

      摘要 (1090) HTML (0) PDF 400.34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成人泪道阻塞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05/2016-11我院收治的成人泪道阻塞患者34例46眼,均接受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术后随访6~18mo,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泪道置管,术后2~3mo拔管。至末次随访,治愈39眼(85%),好转5眼(11%),无效2眼(4%),后行经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 39眼(85%)治疗中鼻腔少量出血,15眼(33%)眼睑水肿,11眼(24%)内眦部瘙痒不适,1眼(2%)义管滑脱。

      结论:泪道逆行置管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是治疗成人泪道阻塞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手术前后眼散光量的变化

      2018, 18(10):1925-19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3

      摘要 (986) HTML (0) PDF 429.51 K (1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不同程度、不同年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手术前后角膜形态和散光的变化,为上睑下垂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屈光矫正时间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

      方法:选取2015-09/2016-08在我院确诊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并接受额肌腱膜悬吊术患者83例114眼(单眼52例,双眼31例),收集其术前及术后1、3、6mo的角膜地形图和视网膜检影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角膜地形图和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扩瞳后视网膜检影检查,对比分析不同程度、不同年龄段、不同随访时间患者手术前后眼散光量的变化。

      结果:中重度上睑下垂术后角膜地形图测得角膜散光方向较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5岁年龄组,中重度上睑下垂术后6mo时Cyl和C值较术前减小。5~<12岁年龄组,中度上睑下垂Cyl术后1mo较术前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术后6mo较术前低,但C值较术前增加; 重度上睑下垂术后1mo时Cyl值显著增加后逐渐下降,术后6mo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但C值较术前增加。

      结论:3~<5岁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散光下降比例较大,是较适宜的手术年龄。上睑下垂术后早期散光变化较大,建议增加随访频率,及时进行屈光矫正。

    •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手术的疗效及满意度

      2018, 18(10):1929-19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4

      摘要 (1184) HTML (0) PDF 1.39 M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手术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的分析,为临床治疗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进修学习时处置的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手术的患者23例46眼,其中患者6例12眼有家族遗传史,2例4眼斜视,1例2眼眼球震颤。平均在5±1.9岁行Ⅰ期手术,6±2.7岁行Ⅱ期手术,手术分为Ⅰ期“Y-V”成形术、Von-Ammon外眦成形术和Ⅱ期额肌瓣悬吊手术,术后随访观察12mo,评价与分析其疗效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睑裂长度(PFL)从术前右眼17.83±3.1mm,左眼17.87±2.9mm延长至术后右眼23.59±1.7mm,左眼23.59±1.8mm; 睑裂高度(PFH)从术前右眼2.91±1.4mm,左眼2.91±1.2mm提高至术后右眼7.89±0.9mm,左眼7.89±0.7mm; 内眦赘皮的长度从术前18.7±2.1mm减少至术后7.8±1.8mm ; 内眦赘皮的宽度从术前3.9±0.8mm减少至术后1.3±0.8mm; 内眦间距(IICD)从术前37.70±3.3mm缩短至术后30.70±2.6mm; 角膜反射光点至上睑缘的距离(MRD1)从术前右眼-1.67±1.6mm,左眼-1.80±1.6mm均上升至术后右眼+3.35±0.7mm,左眼+3.35±0.6mm; IICD/PFL从术前2.1±0.2下降至术后1.3±0.4。满意度评分47±2.1(满分60)分,患者对手术疗效及术后美容表现出较高满意度。

      结论: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患者通过分期手术即Ⅰ期“Y-V”成形术、Ammon外眦成形术和Ⅱ期额肌瓣悬吊手术,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儿童近视的矫正效果及对角膜形态和屈光度的影响

      2018, 18(10):1934-19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5

      摘要 (1258) HTML (0) PDF 408.29 K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的矫正效果和对患者角膜形态以及屈光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1/2017-01在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儿童近视患者150例282眼,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角膜塑形镜组和框架镜组。框架镜组进行常规配镜治疗,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给予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在治疗前和治疗1a后对所有患者的视力情况进行检测统计,记录矫正前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曲率、角膜中央厚度和屈光度并进行比较,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角膜塑形镜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显著优于框架镜组患者治疗后的裸眼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角膜曲率角膜塑形镜组显著低于框架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的屈光度角膜塑形镜组明显低于框架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塑形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显著高于框架镜组的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患者效果显著,但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临床应用过程中应针对可能会引发并发症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地防范,使治疗过程更加安全。

    • 多媒体训练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

      2018, 18(10):1937-19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6

      摘要 (938) HTML (0) PDF 410.55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的:探讨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5-03/2016-03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0例161眼作为研究对象,按其年龄划分为3组,即4~6岁学龄前期组患儿40例54眼,7~9岁学龄期A组患儿40例52眼,10~12岁学龄期B组患儿40例55眼,三组患儿均采用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

      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学龄前组、学龄期A组、学龄期B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2.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5,P<0.05),其中学龄前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学龄期A组和学龄期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与治疗效果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χ2=7.875,P=0.017),Pearson列联系数r=0.216。学龄前组、学龄期A组、学龄期B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分别为85.0%、87.5%、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2,P>0.05)。

      结论: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较好,其中4~6岁患儿效果更为显著。

    • 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围血液透析期眼部相关参数变化

      2018, 18(10):1940-19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8.10.47

      摘要 (1045) HTML (0) PDF 403.99 K (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终末期糖尿病肾病(end-stage diabetic nephropathy,ESDN)患者围血液透析期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眼灌注压(ocular perfusion pressure,OPP)、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的特点,评估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对ESDN患者眼部血供的可能影响。

      方法:病例前后对照研究。观察我院肾病科HD治疗的ESDN患者42例84眼,在HD开始前30min、开始后2h、结束后30min内,分别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手持式回弹式眼压计测量眼压,经换算得出OPP(OPP=4/9舒张压+2/9收缩压-眼压)。HD开始前30min和结束后30min内,分别采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测量CACD,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SFCT。对HD前后各测量参数采用方差齐性检验、ANOVA分析、LSD-t组间比较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ESDN患者84眼中,HD开始前30min、开始后2h与结束后30min相比,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4,P=0.783); 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4,P=0.896); I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27,P=0.001); O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92,P=0.027)。HD开始前30min与开始后2h相比,I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6,P=0.001),IOP较HD前升高; OP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1,P=0.022),OPP较HD前降低。HD开始前30min与结束后30min相比,I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7,P=0.003),IOP较HD前升高; O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9,P=0.872); CA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1,P<0.05),CACD较HD前变浅; SF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36,P<0.05),SFCT较HD前变薄。

      结论:HD后可致ESDN患者IOP不同程度升高,OPP一过性降低,前房变浅,脉络膜血供减少。HD前应评估ESDN患者的眼部状况,采取有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降低HD引起眼部血供状态变化对视功能的可能影响。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