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Relationship of MMP-2 or TGF-β2 levels in human vitreous with axial length

      2017, 17(4):587-5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01

      摘要 (1385) HTML (0) PDF 463.25 K (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高度近视患者眼轴与玻璃体中MMP-2和TGF-β2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研究患者玻璃体切除术中获取玻璃体样本55份。依据角膜表面曲率大小及眼轴长度,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高度近视组(25例):SE>-6.00D, AL≥26.00mm和对照组或非高度近视组(30例):SE≤-6.00D, AL<26.00mm。利用ELISA的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玻璃体MMP-2和TGF-β2浓度。

      结果:高度近视组玻璃体MMP-2浓度(96.87±55.9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77.24±41.81ng/mL, P<0.05),但与眼轴没有相关性(r=0.088, P=0.544)。高度近视组(3729.08±1890.88pg/mL)与对照组(3926.00±1333.88pg/mL, P<0.05)TGF-β2浓度具有显著差异性,且TGF-β2浓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344, P=0.014)。

      结论:人玻璃体中MMP-2和TGF-β2两种分子浓度在高度近视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TGF-β2浓度与眼轴长度具有相关性。

    • Assessment of stromal interface quality after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mellar cuts in cat cornea

      2017, 17(4):592-5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02

      摘要 (1268) HTML (0) PDF 2.95 M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飞秒激光FS200在不同模式下切割猫角膜基质板层界面的光滑度。

      方法:新鲜的猫眼球20只,随机平均分为4组(A、B、C、D组),分别在不同的模式下进行飞秒激光角膜基质板层切割:A组为常规切割组:负压吸引环吸引、角膜完全压平,压平直径约为13mm; B组不使用负压吸引环、角膜完全压平,压平直径约13mm; C组负压吸引环吸引、角膜压平直径约为8mm; D组不使用负压吸引环、角膜压平直径约为8mm。采用5分制的评分标准,对切割后的猫角膜基质界面的电子显微镜扫描照片进行评分,以评估切割后的角膜基质界面的光滑度。

      结果:裂隙灯显微镜图片显示出四组角膜基质界面光滑度的结果,D组最光滑,A组最粗糙。30倍扫描电镜照片的评分结果显示D组光滑度明显优于A组(P=0.007),D组光滑度明显优于B组(P =0.007), D组光滑度明显优于C组(P =0.016)。100倍电镜照片评分结果显示D组光滑度明显优于A组(P =0.01),D组光滑度明显优于B组(P =0.016)。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无负压环吸引且压平面积小的模式-对角膜组织的压缩变形较小的切割状态下,飞秒激光辅助的猫角膜基质后板层切割界面的光滑度可得以部分改善。

    • Corneal parameter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refractive error, axial length,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nd lens thickness in black South Africans

      2017, 17(4):597-6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03

      摘要 (1168) HTML (0) PDF 676.94 K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收集南非健康黑人的角膜直径(CD)、曲率(ACC)和角膜中央厚度(CCT)的数据并探讨其与屈光不正等效球镜(SE)、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的相关性,及三个角膜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600例受试者,包括305例男性和295例女性(平均年龄:28.15±13.1y,年龄范围:10~66y)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验光,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Oculus Keratograph 4检测CD和ACC,ivue-1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CCT。Nidek AR-310A自动验光仪和主观验光检测屈光不正。Nidek US-500 A超检测AL,ACD和LT。

      结果:由于左右眼参数评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处只显示右眼的结果。角膜各项参数平均值如下:CD=11.77±0.32 mm(10.30-13.70 mm),ACC=7.88±0.29 mm(7.13~8.88 mm),CCT=493.05±33.2 μm(412~590 μm)。CD与SE无相关性(r=0.05,P=0.24)。CD与AL(r=0.58,P=0.00)、ACD(r=0.63,P=0.00)显著相关,但与LT(r=-0.40,P=0.00)呈负相关。ACC与SE(r=-0.03,P=0.48)无显著相关性。ACC与AL(r=0.40, P=0.00)呈正相关。ACC与ACD(r=0.04,P=0.56)、LT(r=-0.03,P=0.88)无显著相关性。CCT与角膜以外其他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角膜各项参数的相关性表明,CD与ACC(r=0.71,P=0.00)、CCT(r=-0.68,P=0.00)相关。

      结论:CD与AL、ACD、LT相关,ACC与AL相关。CCT与角膜以外其它参数无相关性,是一个独立的因素。在角膜各项参数中,CD与ACC、CCT相关。

    • Response of choroidal thickness to aerobic exercise in subjects with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2017, 17(4):604-6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04

      摘要 (1752) HTML (0) PDF 968.69 K (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氧运动前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方法:研究选取17例正常受试者(对照组)及1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试验组)进行有氧运动(慢跑),运动前后依次记录脉络膜厚度(ChT),眼压(IOP)及平均动脉压数值(MAP)。

      结果:1)运动后对照组及试验组ChT及IOP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其中,试验组运动后ChT及IOP降低幅度更为显著。2)运动后对照组及试验组MAP均出现显著性升高,而对照组MAP升高幅度更为明显。3)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提示:对照组与试验组运动前后ChT变化量及IOP变化量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及0.281。

      结论:有氧运动所诱导的交感神经活性升高可能是运动后ChT及IOP降低,MAP升高的主要原因。而POAG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导致运动后ChT,IOP及MAP与正常人存在不同反应性的主要因素。

    • Effects of persistent viewing of 3D TV on human visual function

      2017, 17(4):610-6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05

      摘要 (1260) HTML (0) PDF 448.53 K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持续观看3D电视对视功能的影响,以及探索不同视功能参数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录入19位受试者,每位受试者观看90分钟的2D电视或90分钟的3D电视,两部电视观看间隔时间为一周,顺序随机。每次观看电视前及观看后15min内都做相关视功能检查,检查包括以下四种视功能参数:调节功能(调节反应、调节微波动、调节灵敏度、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AC/A),融像性聚散功能(远距负融像性聚散功能、远距正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负融像性聚散功能、近距正融像性聚散功能),隐斜量(远距隐斜量、近距隐斜量),立体视。

      结果:无论是与观看前的基础值比较,还是与观看2D电视后的数据比较,观看3D电视后近距离调节反应增加,汇聚减少,远距隐斜量向外隐斜改变(P <0.05)。

      结论:持续观看3D电视会对人们的视功能有一定影响,主要是打破了调节和聚散系统的平衡。厂家和公众应该引起重视,将调节功能、融像性聚散功能、隐斜量等参数作为评估3D电视安全性的指标。

    • Outcome of vision screening of eye health workers at a tertiary eye hospital in north-western Nigeria

      2017, 17(4):615-6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06

      摘要 (1418) HTML (0) PDF 931.34 K (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标:评估尼日利亚三级公共眼科医院中眼部保健工作者的眼部健康状况。

      方法:基于医院的横断面研究,这项研究中使用自填问卷收集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基本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每一位受试者都进行了眼部综合检查,包括裸眼或矫正视力、详细的眼前节和眼后节检查,以及使用Goldman眼压计测量眼压。有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征象的,或周围前房深度小于角膜厚度25%的受试者接受了房角镜检查。可能患有青光眼的人进行了中央视野分析(24-2, SITA Standard)。视力使用WHO视力受损分类标准镜像分类。

      结果:共有275例保健工作人员进行了筛查,其中176(64%)为非临床工作人员。166人(60.4%)受调查者是男性,13.1%有眼部疾病家族史。大部分受访者(86.2%)视力正常(6/18-6/6)。然而1.5%的有严重的视力障碍。女性有严重视力障碍的比例更大(3.7% vs 0%,P=0.018)。然而,我们观察到临床工作人员和非临床工作人员的视力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41)。右眼和左眼的平均杯盘比分别为0.42、0.45,两者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t=-0.882, P=0.37)。右眼和左眼的眼压平均为14.1、14.0mmHg。右眼眼压和右眼杯盘比之间、左眼眼压和左眼杯盘比之间存在弱相关。老花和屈光不正是受筛查人群中最常见的眼部疾病。有14位受访者(5.1%)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而47人疑患有青光眼。

      结论:未矫正的屈光不正、白内障和青光眼是眼部保健工作者中最常见的导致视力障碍的眼部疾病。这项研究强调了定期进行工作人员体检以保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病人员的必要性。

    • >实验论著
    • 外加直流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和增殖活力的影响

      2017, 17(4):619-6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07

      摘要 (1037) HTML (0) PDF 2.07 M (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外加直流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移行和增殖活力的影响。

      方法:将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暴露于电场强度为100、200、400mV/mm的直流电场中,未受电场暴露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电场暴露前及暴露后的细胞图像,并计数细胞数目; 流式细胞仪检测电场暴露前及暴露24h后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

      结果:强度为400mV/mm的电场暴露3h后,HLE-B3细胞呈现朝向电场阴极一侧的定向移行。电场持续暴露后,HLE-B3细胞数逐渐减少,在电场作用6h和12h时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减少 12.6%和1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200、400mV/mm电场暴露24h后,HLE-B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2±1.9)%、(23.9±2.6)%、(54±2.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 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HLE-B3细胞进入G2/M期的比例随电场强度增加逐渐上升,其中200mV/mm 和400mV/mm电场中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3.8±2.2)%和(15.6±2.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加直流电场可诱导HLE-B3细胞的定向移行,随电场作用时间的延长和电场强度增加,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同时伴随细胞凋亡增加和细胞周期G2/M期阻滞。

    • 高海拔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的损伤机制

      2017, 17(4):623-6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08

      摘要 (1170) HTML (0) PDF 4.38 M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细胞早期凋亡率、caspase-3和p53的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模拟高海拔缺氧条件下大鼠视网膜损伤机制的作用。

      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10只,饲养于海拔高度为1 500m的室内环境; 实验组为60只,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饲养于模拟的海拔高度为5 000m的高原环境模拟实验舱中2、6、12、24、48、72h。各组大鼠处死后,每组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病理形态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caspase-3和p53表达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

      结果:模拟的高海拔缺氧条件可造成大鼠视网膜的组织损伤,且缺氧时间越长视网膜病理损伤越明显。caspase-3和p53的表达于2h检测到,随着缺氧时间增加,两者表达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细胞早期凋亡率随缺氧时间逐渐上升,48h升高明显。

      结论:细胞凋亡可能参与模拟高海拔缺氧的大鼠视网膜损伤机制,并通过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通路发挥作用。

    • >实验研究
    • 合成冰片对地塞米松角膜渗透性的影响

      2017, 17(4):628-6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09

      摘要 (1217) HTML (0) PDF 427.28 K (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合成冰片对地塞米松的角膜通透作用的影响,并评估其眼部刺激性。

      方法:采用完整及去上皮离体角膜进行兔体外扩散实验,供给池中分别加入不含冰片和含合成冰片的地塞米松滴眼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接受池中不同时间点样品中地塞米松的含量,计算表观渗透系数。测定完整角膜的角膜水化值。观察合成冰片点眼对角膜的刺激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合成冰片使地塞米松在完整角膜的表观渗透系数增加2.4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成冰片不能显著增加地塞米松在去上皮角膜的表观渗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水化值及刺激性试验表明,合成冰片不会明显增加角膜水化值及白兔眨眼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合成冰片能够提高脂溶性药物地塞米松的角膜通透性,无明显角膜刺激性。

    • miR-146在湿性ARMD中抑制IL-6表达的研究

      2017, 17(4):631-6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0

      摘要 (1093) HTML (0) PDF 783.98 K (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146表达与眼球衰老的相关性,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发生过程中miR-146与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分离鼠龄为2~24mo的小鼠RPE,采用qRT-PCR的方法检测RPE中miR-146a/b和IL-6 mRNA的表达水平。检测来自于ARMD患者眼球中miR-146a及IL-6 mRNA的表达水平。在ARPE-19细胞系中检测miR-146a过表达对IL-6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miR-146的表达在自然衰老的小鼠RPE中与年龄呈现正相关,而IL-6无变化。在ARMD患者中,miR-146a mRNA表达水平下降,IL-6 mRNA表达水平上升。在人ARPE-19细胞中的实验表明,miR-146a过表达抑制了由TNF-α所诱导的IL-6的表达。

      结论:在湿性ARMD中,miR-146a与IL-6 mRNA表达水平有可能与ARMD的发生呈相关性,暗示IL-6和miR46a有可能作为生物分子标志物在未来的ARMD诊断中发挥作用。

    • 玻璃体腔注射塞来昔布抑制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

      2017, 17(4):635-6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1

      摘要 (1096) HTML (0) PDF 1.83 M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模型进行玻璃体腔注射塞来昔布,探讨塞来昔布在OIR中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选取7天龄SD乳鼠96只随机分为6组:Z组:正常组; O组:OIR组; A组:OIR+溶媒对照组; B组:OIR+塞来昔布5μg组; C组:OIR+塞来昔布20μg组; D组:OIR+塞来昔布80μg组。除Z组在正常环境饲养外,其余各组乳鼠均建立OIR模型。乳鼠于生后第 12d出氧箱后给予玻璃体内注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 DMSO)及相应剂量的塞来昔布,于生后第 17d处死,做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并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HE染色显示,Z组、O组、A组、B组、C组、D组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44± 0.18、30.60±5.36、28.05±4.68、19.58±4.58、10.13±1.93、7.58±2.68个; 除O组与A组外,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塞来昔布治疗后,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明显减少,且与剂量正相关;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Z组VEGF蛋白表达呈阴性,表达率为10%,其余各组可见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O、A组阳性表达较高,阳性率分别为90%、86%,表现为棕褐色颗粒或团块,均高于B、C、D组,且三组的阳性表达依次减低为68%、42%、30%。

      结论:塞来昔布能够有效抑制大鼠OIR模型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且抑制效果与剂量正相关,其作用可能通过抑制VEGF表达实现。

    • >临床论著
    • SRK-Ⅱ法和SRK-T法在计算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中的应用

      2017, 17(4):639-6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2

      摘要 (1474) HTML (0) PDF 422.15 K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SRK-Ⅱ法和SRK-T法在计算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影响的临床研究,为临床不同眼轴的白内障患者术前选择IOL测量公式及预测合适的IOL屈光度数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选择2013-04/2015-11本院收治的不同眼轴的白内障患者160例200眼。男92例120眼,女68例80眼,平均年龄66.2±4.36岁。术前使用A型超声仪测量研究对象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根据长度划分成四组,短眼轴为A组,正常眼轴为B组,长眼轴为C组,超长眼轴为D组,然后分别用SRK-Ⅱ和SRK-T计算A、B、C和D组的预测术后IOL屈光度数,植入相应的IOL(美国AMO人工晶状体),术后1wk,1、3mo分别通过验光、检影相结合的方法测量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实际屈光度数。计算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mean absolute refractive error,MAE)。

      结果:SRK-Ⅱ和SRK-T两种方法术后1wk和术后1mo、术后1wk和术后3mo的M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和术后3mo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SRK-Ⅱ和SRK-T在A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C和D组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mo比术后1wk更趋于近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 B组和C组中,患者在术后1mo和术后1wk两个时间段均出现了近视漂移现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0.88); D组患者术后1mo比术后1wk更趋于远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结论:本研究表明,术后1mo屈光状态基本稳定,为配镜提高依据; 两种方法在A、B组中预测准确性接近,在C、D组预测IOL屈光度数误差对比中,SRK-Ⅱ高于SRK-T,SRK-T方法在计算不同眼轴的白内障患者IOL优于SRK-Ⅱ。

    • 雷珠单抗对房水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017, 17(4):643-6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3

      摘要 (1400) HTML (0) PDF 539.72 K (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浓度,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前后房水中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变化。

      方法:纳入21例21眼NVG患者以及20例2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NVG患者先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再行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以及2~7d后行青光眼房水引流阀植入术术前抽取NVG患者房水,同时在白内障手术时抽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房水。用Multiplex微珠免疫分析系统检测房水中细胞因子浓度。

      结果:NVG组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前房水中IL-1β,IL-6,IL-8,MCP-1以及VEGF浓度明显高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后,NVG患者房水中IL-6,IL-8,MCP-1以及VEGF浓度较注射雷珠单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患者房水中检测的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浓度与患者年龄、术前眼压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NVG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前房水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表达明显上调。 NVG患者行雷珠单抗治疗后,房水中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明显下调。

    • 不同方法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

      2017, 17(4):648-6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4

      摘要 (1255) HTML (0) PDF 442.71 K (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联合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的疗效。

      方法:按照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将BRVO继发ME患者120例120眼分为3组,各40例40眼,A组:单纯行MLG; B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1wk后给予MLG治疗; C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1wk后给予MLG治疗。三组治疗后1mo根据复查FFA、OCT结果对效果不佳患者可重复注射药物。随访6mo,对比B组和C组重复注射率。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3、6mo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结果,统计各组并发症。

      结果:B组患者连续注射雷珠单抗2次者4眼,连续注射3次者7眼,重复注射率27.5%,C组均注射1次,B组重复注射率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患者治疗后BCVA较治疗前均得到提高,CMT均较治疗前变薄,但B组和C组治疗后BCVA均高于A组,且CMT低于A组。另外,治疗后C组BCVA高于B组,CMT低于B组,但B组和C组BCVA和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直至随访结束,三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B组与C组患者均未复发,A组复发率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ME疗效均佳,但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注射次数相对较少。

    • >文献综述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与氧化应激相关性研究进展

      2017, 17(4):652-6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5

      摘要 (1397) HTML (0) PDF 417.73 K (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RMD)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的首要疾病。ARM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发病受遗传、环境、饮食、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氧化应激在ARM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与ARMD的发病明显相关。这篇综述概括总结了ARMD的病理学特点、氧化应激与视网膜的关系以及氧化应激在ARMD形成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 视动反应检测在啮齿类动物视网膜病变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2017, 17(4):655-6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6

      摘要 (1071) HTML (0) PDF 578.71 K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前,视网膜病变的研究中如何解释、评估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死亡与视功能的对应关系是一个难题。近年来,视动头部跟踪被用于啮齿类动物,这对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死亡与视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可能。行为学评估在动物视功能的连续性评估中有很大的优势,其相关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针对目前啮齿类动物视网膜病变视动力测试的研究状况,对视动应答所研究的设备原理,革新及应用等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为啮齿类动物视网膜病变实验研究中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

    •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新进展

      2017, 17(4):658-6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7

      摘要 (1058) HTML (0) PDF 435.02 K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体外分离与选择性培养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新报道的组织块培养结合胶原酶消化法因操作简便、经济,获得的内皮细胞纯度较高、活性良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受人眼球供体的限制,研究者通常会选用分离与人高度同源的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MVEC)进行体外实验。本文就目前常用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从不同动物种属、添加因子、细胞纯化、体外鉴定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简要说明众多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为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提供参考。

    • 干细胞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新进展

      2017, 17(4):661-6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8

      摘要 (1188) HTML (0) PDF 467.85 K (1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是以视神经细胞、感光细胞及视网膜色素细胞等退行性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是目前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一直以来都认为成熟哺乳动物视网膜细胞缺乏有效的自我修复及再生能力,因此视网膜细胞凋亡具有不可逆性,目前还缺乏有效的促进视网膜再生方法,而干细胞以其独有的具有向目的细胞分化增殖,以取代变性、凋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一种替代疗法,为视网膜细胞的再生、恢复视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视网膜干细胞的来源及其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应用进行综述。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在青光眼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017, 17(4):665-6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19

      摘要 (1927) HTML (0) PDF 804.44 K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是全球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但其具体的病理生理学仍不太清楚。目前认为血液动力学改变是青光眼病理生理学的关键因素之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使视网膜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可视化,并使用新颖的算法生成高分辨率图像、量化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密度和血流。本文对OCTA测量视网膜血管密度的变化在青光眼诊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使用OCTA诊断青光眼、评价病情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 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17, 17(4):669-6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0

      摘要 (1370) HTML (0) PDF 481.70 K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眼前节毒性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TASS)是一种眼前节急性非感染性的炎症反应。临床相对少见,但近年来,随着眼前节手术的发展,TASS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手术中进入前房的各种非感染性物质均可能导致TASS的发生。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有效治疗后预后良好,但少数可遗留永久性眼内组织损伤,以至于影响视力。现从TASS 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病因、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对其予以综述。

    • 二甲双胍在眼科的应用前景

      2017, 17(4):673-6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1

      摘要 (1341) HTML (0) PDF 497.55 K (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因其具有延长寿命的特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其延长寿命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是很清楚。本文主要就二甲双胍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做一简要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二甲双胍延缓衰老的作用在眼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临床研究
    • 干眼与A型性格的相关性研究

      2017, 17(4):677-6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2

      摘要 (1130) HTML (0) PDF 443.89 K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A型性格与干眼的相关性,为干眼的预防和诊治提供新思路。

      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年龄、性别1:1匹配,选取100例干眼新发患者为干眼组,1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使用“A型性格问卷调查表”统一调查获取临床资料,先用χ2检验对干眼组与健康对照组的性格类型分布进行比较,再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数据。

      结果:干眼组与对照组性格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4,P=0.01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A型性格者患干眼的OR值为2.296(95%CI:1.202~4.384,P=0.012); 每天面对视频终端时间≥6h患干眼的OR值为2.992(95%CI:1.668~5.369,P<0.01); 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患干眼的OR值为2.631(95%CI:1.472~4.702,P=0.00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A型性格者患干眼的OR值为2.659(95%CI:1.335~5.295,P=0.005); 每天面对视频终端时间≥6h患干眼的OR值为2.264(95%CI:1.166~4.396,P=0.016); 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患干眼的OR值为2.053(95%CI:1.048~4.020,P=0.036)。

      结论:A型性格、每天面对视频终端时间≥6h、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可能是干眼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对应用于自适应光学的角膜像差重建算法的效能分析

      2017, 17(4):680-6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3

      摘要 (1283) HTML (0) PDF 3.69 M (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别使用构造正则方程、奇异值分解、Householder变换三种解法解决自适应光学中角膜像差重建中线性模型的最小二乘解问题,比较重建精度、耗时以及可靠性,为应用于实时矫正眼球像差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波前重建最优算法的选择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方法:使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仪获取20眼正常眼的角膜地形图前表面高度数据。数据范围为中央6mm直径的瞳孔区,根据Pentacam提供的参数生成最佳拟合球面(best fit sphere,BFS),二者之差即为模拟的角膜前表面的像差数据。数据采样率为100μm(仪器设置),编制采样程序对其分别使用100、300、500μm的分辨率进行采样,对每个波前像差数据矩阵计算梯度,求得x方向及y方向的一阶偏导,此即为波前像差的斜率数据(即为模拟夏克-哈特曼传感器采样)。获得波前斜率数据后使用zernike多项式(分别使用1~130个模式项数)重建波前数据,对于上述三种采样率,都分别使用构造正则方程法、奇异值分解与Householder变换三种算法获得重建波面的模式系数。根据获得的模式系数获得重建波面,使用其与原始波面的差值的残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RMS)考察重建精度,同时使用MATLAB函数tic、tio考察重建耗时,并计算线性模型的条件数、观察模式系数矩阵解的合理性以考察算法的可靠性。

      结果:重建精度:三种采样率时,Householder变换与奇异值分解的表现是一致的,而构造正则方程法则在分辨率为500μm时表现较差,主要为高阶(zernike模式数K>88)时RMS值明显的不稳定(表现为无规律的大幅度的波动)。重建耗时:三种采样率时,随着阶数的增加,奇异值分解的耗时增加明显高于Householder变换与构造正则方程法,而另二者的差异性表现得并不直观。算法可靠性:采样率越高,使用的zernike多项式的阶数越低,结果越可靠。同时构造正则方程法在采样率较低时相比较于另二者的计算稳定性明显较差。

      结论:Householder变换在精确以及高效两方面优于另两者,且当采样率较高时,三种解法的可靠性几乎相同。而当采样率较低时,Householder变换仍有相对较稳定的表现,此结果为应用于眼科医学的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波前重建最优算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及理论依据。

    •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厚度不对称参数在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2017, 17(4):687-6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4

      摘要 (1302) HTML (0) PDF 426.22 K (7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厚度不对称参数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临床研究对象包括正常受试者50例100眼和单侧早期POAG的患者50例100眼,使用Humphrey视野计记录视野平均缺损(MD)和模式标准差(PSD)、Cirrus HD-OCT扫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厚度,并进行后极部不对称参数分析,后者主要为双眼RNFL厚度及黄斑厚度的比较、眼内上/下方RNFL厚度的比较,眼内上/下方黄斑厚度的比较,并计算所有OCT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除眼内上/下方视盘RNFL厚度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65),两组研究对象视盘RNFL厚度、黄斑厚度、双眼上方/下方/总体RNFL厚度或黄斑厚度的不对称性差异、眼内上/下方黄斑厚度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RNFL总体厚度的AUC值为0.827。视盘RNFL总体厚度差值的敏感性最高,95%特异性的敏感度为67%。黄斑总体厚度平均值的AUC值为0.822。黄斑厚度差值的AUC值为0.777。

      结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不对称参数分析对早期POAG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断效能,且与RNFL厚度的诊断精度相似。然而,眼内不对称分析参数表现不佳,需要在其用于早期单侧青光眼诊断之前进一步细化。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2017, 17(4):691-6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5

      摘要 (1153) HTML (0) PDF 624.06 K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23G TSV)治疗复杂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3-01/2015-06期间眼科收治的80例80眼黄斑裂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20G玻璃体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23G结膜无缝合玻璃体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力变化、黄斑裂孔闭合及黄斑厚度、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mo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8%(39/40),对照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5%(3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553)。两组患者术后3、6、12mo黄斑厚度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3G TSV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具有效果显著,并发症率低,有利于促进术后视力恢复和改善预后。

    • 雷珠单抗联合577nm激光黄斑格栅光凝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

      2017, 17(4):694-6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6

      摘要 (1490) HTML (0) PDF 468.54 K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577nm激光黄斑格栅光凝(MGP)治疗重度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8例53眼重度DME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0例28眼)和单纯注药组(18例25眼)。所有病例均接受每月1次,连续3次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初始治疗),此后每月复查,根据病情需要可给予再次玻璃体腔注射(PRN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第3次注射后1mo内给予577nm激光MGP治疗。随访12mo,观察两组患者ETDRS视力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并比较初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注射次数及重复治疗率。

      结果:治疗后3、6、9、12mo平均BCVA与基线相比,联合治疗组分别提高7.6±7.9、7.2±6.1、8.3±6.6、7.9±7.1,单纯注药组分别提高8.5±5.8、7.5±6.4、8.4±8.1、6.5±6.3; 平均CMT与基线比较,联合治疗组分别降低131±162、108±131、115±129、126±157μm,单纯注药组分别降低129±117、96±117、104±135、101±112μm,两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始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再注药0.87±1.35次,单纯注药组平均再注药2.96±2.07次,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714,P<0.01); 联合治疗组中43%患者需进行重复注射,而单纯注药组患者重复注射率为84%,两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385,P<0.01)。

      结论:577nm激光MGP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可有效改善DME,提高患者视力,与单纯雷珠单抗注射相比,可明显减少注射次数及重复治疗率。

    •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检测和监测指标相关性研究

      2017, 17(4):698-7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7

      摘要 (1318) HTML (0) PDF 469.46 K (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眼底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特点及全身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明确DR早期监控的敏感临床指标。

      方法:观察正常对照组20例40眼; 糖尿病患者105例210眼,将其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组(no diabetic retinopathy,NDR)24例48眼,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81例162眼,其中NPDR组又分为三组,轻度30例60眼、中度26例52眼和重度25例50眼。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患者组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四项和凝血六项; 观察糖尿病未正规治疗时间,DR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 检测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仪(Heidelberg retinal flowmeter,HRF)鼻、颞侧视乳头旁视网膜的血流量(retinal blood flow,RBF),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OS2幅值,OCT扫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对各组检查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HRF:NDR组,轻、中、重度NPDR三组RBF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NPDR三组中,颞侧RBF均高于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NPDR组RBF均高于NDR组和轻、重度N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s:NDR组和NPDR组OS2幅值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重度NPDR组和中度NPDR组与轻度NPDR组、NDR组OS2幅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SFCT随着DR程度的进展逐渐变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未经过正规降糖治疗的时间、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与DR的进展呈正相关关系(rs=0.722、0.791、0.864、0.473、0.611、0.735、0.591、0.554,P<0.05)。糖尿病其他微血管并发症与DR具有高度一致性。

      结论:HRF、OPs和OCT的检测可以作为DR早期诊断较为敏感的指标,能客观、较早、准确地反映眼底微循环机能的变化。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凝血状态和是否存在其他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DR的进展有正相关性。这些指标的监控,适时的健康教育,对DR在基层的早期防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017, 17(4):702-7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8

      摘要 (1461) HTML (0) PDF 713.79 K (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芪明颗粒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4-01/2016-05确诊收治的94例Ⅰ~Ⅲ期NPDR患者,均为单眼,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47眼。两组均给予控制血糖、饮食运动疗法等常规治疗处理,对照组口服常规西药羟苯磺酸钙治疗,0.5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明颗粒联合治疗,均持续治疗3mo。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敏感度和相关血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G)\〗变化,综合评估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野平均敏感度较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VEGF、IGF-1、PEDG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较对照组(7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芪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NPDR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功能和缓解病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2017, 17(4):706-7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29

      摘要 (1165) HTML (0) PDF 2.60 M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09/2015-05在我院就诊的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连续治疗患者98例9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同时给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连续治疗3mo; 对照组仅给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所用剂量及疗程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每月按时复查,随访时间为6mo。测量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渗漏面积。

      结果:LogMAR视力:两组患者术前、术后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视力提高较对照组术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比较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试验组CMT降低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较为明显。FFA:经χ2检验,渗漏减轻程度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以减少血管渗漏,有效减轻黄斑水肿,缩短病程,提高视力,是目前治疗CEC安全、有效的方法。多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使CEC患者提高的视力得到稳定。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外伤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7, 17(4):710-7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0

      摘要 (1137) HTML (0) PDF 414.94 K (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眼后段外伤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规律,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术后视觉效果,并比较术前和术后变量对术后视觉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03/2015-06我院收取的90例90眼行玻璃体切除术的眼后段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视力、创伤发生地点、解剖学位置、损伤属性、伤口长度、传入性瞳孔障碍的发生、手术时间等信息。使用眼外伤评分(OTS)对患者的视力进行评价。所有患者均随访6mo以上。

      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182~240(中位数198)d随访。所有患者中男77例77眼,女13例13眼,平均年龄32.7±15.8岁。47例47眼(52%)患者的创伤发生在工作场所,14例14眼(16%)发生在家庭。患者平均视力(LogMAR)从术前(2.36±0.72)到术后(1.50±1.14)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患者23例23眼的视力好于2.0,这些患者的术后视力改善显著优于术前视力较2.0差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手术组(<7d)与延迟手术组(>7d)相比视力改善值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发生在Ⅰ区和Ⅱ区的患者术后视力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Ⅲ区损伤患者的术后视力显著差于Ⅰ区和Ⅱ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传入性瞳孔障碍的患者术后视力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OTS评分患者相比,术前、术后视力及术前术后视力差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眼后段损伤更易发生于40岁以下的男性,且发生地点多为工作地。患者的术后视力与传入性瞳孔障碍、OTS评分、视力损伤区域相关,与手术时机无关。

    • 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2017, 17(4):713-7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1

      摘要 (1284) HTML (0) PDF 411.93 K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100%浓度自体血清滴眼液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5-03/2016-03在钟祥市人民医院眼科住院确诊的120例120眼翼状胬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全部患者术后结膜囊内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加压包扎患眼,次日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6次/d,2滴/次; 对照组加用聚乙烯醇滴眼液,6次/d,2滴/次; 试验组加用100%浓度的自体血清滴眼液滴眼,6次/d,2滴/次。两组滴眼液每周递减2次,均治疗3wk。术后3mo进行手术疗效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一般情况、眼部症状体征评分和泪液分泌试验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眼部症状体征评分、角膜上皮和/或基质缺损面积及修复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mo的复发率是6.7%; 试验组是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移植术后辅助应用100%浓度的自体血清滴眼治疗胬肉术后创面的愈合、眼表的重建,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 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2017, 17(4):716-7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2

      摘要 (1042) HTML (0) PDF 422.29 K (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02/2016-01收治的168例16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而设立两组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87例87眼,行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 对照组81例81眼,采取传统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术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指标,评估患者泪道通畅改善效果,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程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效手术方法。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远期视觉质量的观察

      2017, 17(4):719-7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3

      摘要 (1205) HTML (0) PDF 510.19 K (7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接受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的视觉质量在术后数年内是否稳定,应用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 OQASⅡ)对LASIK术后远期视觉质量进行评价。

      方法:从第四军医大学学员中招募志愿者作为受试者,从中选择曾行LASIK手术者35例70眼作为观察组,未行LASIK手术者70例140眼作为对照组,应用OQASⅡ比较近期观察组(LASIK术后2~4a)和远期观察组(LASIK术后5~11a)的视觉质量,通过设立近期对照组(≤22岁)和远期对照组(≥23岁)探讨年龄、用眼习惯等混杂因素对视觉质量的影响,并分别与近期观察组和远期观察组相比较。观察指标为客观散射指数(OSI)、MTF截止空间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值(SR)、100%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100%)、20%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20%)和9%对比敏感度的OQAS分值(OV9%)。

      结果:在术后数年内,观察组的OSI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TF cutoff、SR以及OV100%、OV20%和OV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随术后时间延长,视觉质量基本保持稳定,OSI有一定降低的趋势,而MTF cutoff、SR、OV100%、OV20%、OV9%有一定升高的趋势,但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LASIK是矫正近视的常用手术方法,随术后时间延长,因手术一定程度降低的视觉质量有恢复的趋势,但在数年内不能完全恢复,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OQAS能够对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有助于近视矫正术后视觉质量的分析和手术方案的改进。

    •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2017, 17(4):724-7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4

      摘要 (1305) HTML (0) PDF 403.74 K (7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选取2014-08/2015-10在我院眼科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204例408眼,均给予角膜塑形镜矫正,随访检查患者配戴后1、3、6、12mo裸眼视力、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

      结果:患者配戴后裸眼视力较配戴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配戴后1、3、6、12mo裸眼视力为0.52±0.12、0.64±0.20、0.95±0.15、0.97±0.12; 配戴后屈光度较配戴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配戴后1、3、6、12mo屈光度为1.82±0.40、0.96±0.20、0.40±0.09、0.25±0.06D; 患者配戴前后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配戴后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较配戴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配戴后1、3、6、12mo角膜前表面曲率半径为7.90±0.21、8.20±0.22、8.24±0.23、8.30±0.26mm; 患者配戴前后角膜后表面曲率半径和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对角膜内皮细胞、前房深度等无明显影响,但矫正近视度有一定适用范围要求。

    • >调查研究
    • 广州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干眼发生情况调查

      2017, 17(4):727-7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5

      摘要 (1350) HTML (0) PDF 423.91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干眼症发生与视力不良的关系。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城乡结合部小学和初中,自制问卷调查学生3 572名,同时现场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和角结膜荧光素染色三项检查,采用SPSS19.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本次调查中3 572名7 144眼对象中,视力不良总体人数为764名1 447眼,按眼数计算总体视力不良率为20.25%,其中小学视力不良率为14.08%,初中视力不良率为29.51%,初中视力不良率明显高于小学(P<0.05); 干眼症总体人数为424例848眼,总体干眼症发生率为11.87%,其中小学干眼症发生率为5.14%,初中干眼症发生率为21.96%,初中干眼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学(P<0.05);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每天做作业时间1~3h及>3h、眼与书本距离<30cm,躺着看书、每天看电视玩电脑手机时间1~3h及>3h、干眼症和营养状况(肥胖和消瘦)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OR=3.862、1.164、1.210、1.212、1.315、1.319、3.040、1.110、1.057、1.141)。

      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多,其中干眼症是广州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 >调查报告
    • 清远市4家医院眼外伤情况分析

      2017, 17(4):731-7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6

      摘要 (910) HTML (0) PDF 391.25 K (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眼外伤受伤原因和分布情况,为眼外伤的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统计2012-09/2016-09清远市4家综合性医院眼外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眼别、工作性质、文化程度等。

      结果:眼外伤患者953例959眼中,男832眼,女127眼,年龄4~67(平均34.6±10.3)岁; 多发年龄段在20~50岁; 左眼和右眼单眼受伤比例为0.92:1; 学历分布以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为主,占66.3%; 职业分布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分别占31.9%和37.9%; 眼外伤类型以眼球穿通伤为主,占51.2%; 致伤原因以钝器伤为主,占31.9%,其次为车祸伤及高速异物伤和锐器伤; 眼外伤患者治疗方式以单纯手术治疗为主; 并发症以并发外伤性白内障为主,占31.8%; 经过积极治疗后,眼外伤患者的视力均有所改善。

      结论:高发人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预防眼外伤,在眼外伤手术后要高度注意白内障的发生。

    • 陕西省活动性沙眼快速评估调查研究

      2017, 17(4):734-7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7

      摘要 (1127) HTML (0) PDF 438.69 K (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陕西省沙眼高发流行疑似区活动性沙眼流行情况进行基线评估,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沙眼简化分级系统,于2013-10-12/2014-01-26由陕西省防盲办公室组织流调队在榆林佳县坑镇、延安延长、汉中南郑县及商洛市商州区4 个沙眼高发流行疑似区,抽取年龄6~8岁小学生共计200人,进行沙眼快速评估调查。

      结果:受检小学生200人中,未检出活动性沙眼病例。

      结论:在调查区域,未发现活动性沙眼流行区; 活动性沙眼在陕西省内不再属于公共卫生问题。

    • 西安市雁塔区残疾人致盲和低视力原因分析

      2017, 17(4):737-7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8

      摘要 (1107) HTML (0) PDF 380.95 K (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15-01/12西安市雁塔区残疾人致盲和低视力原因。

      方法:对2015-01/12来我院鉴定的340例视力残疾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致盲和低视力原因。

      结果:共鉴定出340例视力残疾患者,病因依次为高度近视(24.7%)、青光眼(13.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8%)、黄斑病变(9.7%)、角膜病(5.3%)。

      结论:西安市雁塔区视力残疾原因主要为高度近视、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均为可避免盲。

    • >临床报告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手术疗效

      2017, 17(4):740-7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39

      摘要 (1202) HTML (0) PDF 402.70 K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5-03因玻璃体积血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3例83眼,根据术中所见,其中有28眼玻璃体积血由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引起,术后随访9~36(平均22.4)mo。检查记录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为33.7%;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3.3~4.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4眼(86%),视力不变4眼(14%),无视力下降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发生黄斑水肿5眼,发生率18%; 所有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复发玻璃体积血。

      结论:手术治疗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玻璃体积血疗效好,可减少并发症,提高视力。

    • 羊膜移植治疗暴露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 17(4):743-7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0

      摘要 (1065) HTML (0) PDF 404.67 K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暴露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9/2016-09在我院就诊的经外院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暴露性角膜炎患者14例19眼,采用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观察羊膜溶解时间、角膜透明度、角膜荧光染色、视力、并发症及复发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3~5d出现羊膜溶解,7~14d出现羊膜脱落。裂隙灯检查示11例16眼患者角膜透明度基本恢复透明,治疗前和治疗28d后角膜透明度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且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羊膜移植治疗暴露性角膜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的应用

      2017, 17(4):746-7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1

      摘要 (1165) HTML (0) PDF 388.51 K (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46例46眼,随机分成戴镜组和对照组各23例23眼,两组均实施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7d的眼部疼痛程度及术后7d角膜上皮愈合情况。

      结果:术后1、3、7d两组患者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戴镜组分别为0.44±0.26、0.26±0.14、0.12±0.08分,对照组分别为1.26 ±0.44、1.02±0.38、0.68±0.26分,两组同一时段的眼部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7d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情况:戴镜组角膜上皮完全修复21眼(91%),对照组上皮完全修复14眼(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有效缓解角膜深层异物取出术后患者的眼部刺激症状,能加速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

    •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2017, 17(4):749-7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2

      摘要 (1221) HTML (0) PDF 413.95 K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术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于2014-08/2016-01来我院就诊的行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180例190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85眼和对照组100例105眼。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吸除法进行治疗。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和术前、术后3mo每平方毫米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中累积释放能量值(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等。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Ⅱ级核组和Ⅲ级核组CD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6、-3.053,P=0.016、0.003)。Ⅱ级核组的CDE降低率为29.37%,Ⅲ级核组的CDE降低率为22.69%,明显低于Ⅱ级核组的CDE降低率。术前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6,P=0.416); 术后3mo,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4、6.043,P=0.038、<0.001)。术后3mo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5,P=0.011)。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7.68±4.23)%明显低于对照组(10.36±4.08)%。

      结论:对于Ⅲ级核以下白内障患者,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比传统微切口超声乳化手术能够更有效减少术中CDE水平,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安全性高。

    • 曲安奈德前房内注射在外伤性白内障术中的应用

      2017, 17(4):752-7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3

      摘要 (1150) HTML (0) PDF 381.37 K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房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在外伤性白内障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收集2013-01/2016-05的31例31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术中联合前房内注入TA,以帮助辨识是否有玻璃体脱出以及玻璃体所在位置。13例13眼被证实后囊膜完整,无玻璃体脱入前房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18例18眼被证实伴有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随访6~12mo。

      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Ⅱ期角膜穿通伤患者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18例前房内注入TA证实伴有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者,在TA辅助下,明显改善了术中玻璃体皮质的辨识度,均彻底切除了前房的玻璃体。术后随访28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大于4.5。所有患者术后眼内炎症反应轻微,均未出现持续1wk以上的高眼压及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瞳孔位置居中。

      结论:曲安奈德前房内注射使得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更安全,术中后囊破裂及玻璃体脱出的处理更容易,同时可以抑制术后炎症反应。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的疗效

      2017, 17(4):755-7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4

      摘要 (1052) HTML (0) PDF 411.02 K (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 2014-04/2015-10我院收治的73例80 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眼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分级和并发症,分析该术式的临床效果。

      结果:视力:术后1wk,1、2、6mo,1a平均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术后1wk,1、2、6mo,1a平均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术后1wk,1、2、6mo,1a前房深度平均值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分级:术后1wk,1、2、6mo,1a分级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伴青光眼安全有效,可增加前房深度,改善前房角开放程度,并能提高视力和降低眼压。

    • 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2017, 17(4):758-7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5

      摘要 (1026) HTML (0) PDF 426.37 K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联合丝裂霉素C对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5-05在荆州市中心医院确诊为难治性青光眼并行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手术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患者18例18眼的资料。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mo,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手术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等。

      结果:治疗前平均眼压43.83±7.99mmHg,术后1d,1、2wk,1、6、12mo时平均眼压分别为8.72±3.29、11.56±1.86、13.33±2.30、13.67±2.03、14.78±3.64、16.61±7.19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75、15.324、14.761、14.172、12.140、11.412,P均<0.01); 术后12mo时手术成功率为89%,18例患者中有3例视力提高,12例无明显改变,3例视力下降; 术后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为前房出血及术后浅前房,晚期为滤过泡功能不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Ex-press青光眼微型引流钉植入术联合丝裂霉素C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且有效的方法,手术并发症少,对视力损伤小,且能稳定控制术后眼压。

    • 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

      2017, 17(4):761-7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6

      摘要 (1052) HTML (0) PDF 423.72 K (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02/2016-02在我院治疗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62眼,其中对照组34例34眼(术前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眼压≤21mmHg),观察组28例28眼(术前眼压28~50mmHg; 高眼压持续3d以上)。两组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等变化。

      结果:观察组术后3mo视力较术前提高、不变和下降的比例分别为68%、21%和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眼压分别为11.10±2.20、11.73±2.71mmHg,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前及术后前房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眼轴长度均较术前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有效的,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 通窍明目汤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2017, 17(4):764-7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7

      摘要 (1149) HTML (0) PDF 428.80 K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通窍明目汤辅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05/2016-01我院眼科中心收治的220例386眼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中药组、常规组各110例,两组均予以小梁切除术等常规方法治疗,中药组同时给予通窍明目汤连续治疗3个疗程(15d为一个疗程)。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的视野平均光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缺损值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药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PSA、EDV测定值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测定值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77.8%,常规组为6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通窍明目汤辅助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有利于改善血流循环、扩大视野、提高治疗效果。

    • 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在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2017, 17(4):767-7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8

      摘要 (1120) HTML (0) PDF 405.85 K (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在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4例106眼临床资料,根据其术中是否应用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的情况分为研究组54例60眼(术中应用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和对照组40例46眼(术中未应用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wk内早期浅前房、持续性浅前房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其术后3mo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1mo眼压改善情况。

      结果:术后2wk内,研究组早期浅前房及持续性浅前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手术前后眼压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研究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巩膜瓣顶角可调节缝线用于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植入术中,可有效降低浅前房发生风险,对改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等具有积极意义。

    • 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中的应用

      2017, 17(4):770-7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49

      摘要 (1175) HTML (0) PDF 385.97 K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激光治疗后临床观察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01/2016-06在秦皇岛市海港医院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的DME患者188例376眼,治疗1mo后利用OCT检测黄斑区6mm范围内视网膜厚度,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格栅样光凝1mo后,患者黄斑中心凹至1mm、黄斑1~3mm、黄斑3~6mm平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别为332.02±18.07、393.40±19.71、372.00±20.01μm,与治疗前(404.70±16.37、445.17±18.25、410.87±18.14μm)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厚度变化分别为72.68±14.74、51.77±9.48、38.87±17.94μm,组间及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ME经格栅样光凝治疗1mo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降低,并且越接近黄斑中心凹处,降低作用越明显。

    • DR早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角膜神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2017, 17(4):772-7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50

      摘要 (1561) HTML (0) PDF 1.31 M (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无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和角膜神经纤维(CNF)变化,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40例40眼2型糖尿病患者,经散瞳眼底检查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和活体角膜共聚焦显微镜(IVCM)检查。另收集年龄匹配的80例80眼健康正常眼为对照,分为40例40眼只行OCT检查的RNFL对照组和40例40眼只行IVCM检查的CNF对照组。利用OCT观察视乳头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和平均RNFL厚度,用IVCM观察角膜上皮下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角膜神经密度。

      结果:糖尿病组的视乳头上方、颞侧、鼻侧及平均RN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乳头下方RNFL糖尿病组比RNFL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糖尿病组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角膜神经密度均比CNF对照组减少(P<0.01)。糖尿病组中,平均RNFL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角膜神经密度呈正相关(r=0.518,P<0.01; r=0.484,P=0.002),下方RNFL与角膜神经纤维长度和角膜神经密度呈正相关(r=0.607,P<0.01; r=0.573,P<0.01)。

      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未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前同时存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和角膜神经的丢失,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主要表现在下方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变薄与角膜神经的减少呈正相关。

    • 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的临床分类及胶原测定

      2017, 17(4):775-7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51

      摘要 (1248) HTML (0) PDF 2.24 M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的两种胶原测定决定前膜类型。

      方法:对25例25眼特发性视网膜前膜依据眼底表现进行分类,包括玻璃体纸样黄斑反射膜(cellophane macular reflex membrane,CMRM)型和视网膜前黄斑纤维膜(preretinal macular fibrosis membrane,PMFM)型,并对手术获取的该25例25眼特发性视网膜前膜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组织中Ⅵ型及Ⅰ、Ⅱ型胶原,比较眼底检查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

      结果:依据眼底表现将特发性视网膜前膜分CMRM型共10例10眼,PMFM型共15例15眼; 对手术获取的标本行免疫组化结果:Ⅵ型胶原纤维为主者16例16眼,Ⅰ、Ⅱ型胶原为主者9例9眼。

      结论: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类型应以病理特征为主。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嵴前无血管区的临床观察

      2017, 17(4):778-7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52

      摘要 (1101) HTML (0) PDF 733.36 K (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激光光凝术后嵴前部分无血管化区的临床转归,为ROP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前瞻性随访观察2014-06/2016-06由我院ROP筛查协作组在门诊以及NICU床旁筛查发现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患儿186例372眼,激光光凝术后嵴前存在部分无血管区的患儿26例32眼,其中男17例18眼,女9例14眼,平均出生胎龄(29.4 ± 0.4)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222.8 ± 70.3g,阈值前1型10例12眼,阈值期12例14眼、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4例6眼,分别于激光术后1、3、8、12wk行Retcam眼底照相复查,观察病变嵴、嵴前无血管区以及附加病变的消退情况。随访中如发现病变嵴或附加病变加重,则给予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或行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直至病变嵴和附加病变完全消退,病情稳定。

      结果:患儿26例均在激光术后1wk复查时发现病变嵴前无血管区,但附加病变减轻,病变嵴由3期向2期、1期消退,阈值前1型消退最明显; 3wk复查时27眼(84%)病变嵴为1期或不明显、无血管区逐渐缩小,视网膜血管向周边发育; 5眼(16%)无血管区缩小不显著,附加病变(+~++),病变嵴3~4期、或伴有出血,其中3眼(9%)为阈值期病变患儿,2眼(6%)为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患儿,遂及时给予补充视网膜光凝; 8wk复查,未补充视网膜光凝的27眼嵴前无血管区已血管化,嵴及附加病变消退; 补充光凝中3眼(9%)病情得到控制、稳定,其中阈值期2眼、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1眼,2眼(6%)嵴上新生血管消退不明显、附加病变依然存在,其中阈值期1眼、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1眼,故给予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12wk复查时见附加病变、病变嵴消退,视网膜血管向颞侧走形稍僵直。

      结论:视网膜激光光凝是ROP治疗的有效方法,光凝术后嵴前部分无血管区多可自行发育完善。对于少数激光术后病情活动的阈值期及急性进展性后极部型嵴前部分无血管区需及时补充激光光凝治疗,必要时可联合玻璃体腔抗VEGF治疗。

    • 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15例的临床观察

      2017, 17(4):781-7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53

      摘要 (1176) HTML (0) PDF 435.72 K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巩膜外垫压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的疗效。

      方法:选取2008-05/2014-05在我院接受巩膜外垫压术治疗RRD的215例21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和分析。所有纳入研究的患眼必须达到确诊RRD的标准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评级均在B级及以下。所有患眼术中均在双目检眼镜直视下行裂孔定位及巩膜外冷凝。随访至少2mo,术后观察视网膜的解剖复位、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中行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RF)引流者107眼(49.8%),82眼(38.1%)在手术结束时向其玻璃体腔注入无菌空气。接受单次巩膜外垫压术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并随访2mo以上无复发者196眼(91.2%),视网膜未能Ⅰ期复位者19眼(8.8%)。与术前相比较,术后视力提高192眼(89.3%),视力不变14眼(6.5%),视力下降9眼(4.2%)。没有因SRF引流和玻璃体腔注入无菌空气而产生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患眼共有11眼(5.1%)。

      结论:巩膜外垫压术治疗RRD安全有效,准确的裂孔定位及裂孔与垫压嵴的关系是手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 翼状胬肉切除术中锁边缝合联合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的疗效

      2017, 17(4):785-7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54

      摘要 (1121) HTML (0) PDF 426.34 K (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锁边缝合联合配戴角膜绷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和特点。

      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患者140例140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68例68眼)行连续锁边缝合,B组患者(72例72眼)行连续锁边缝合联合配戴角膜绷带镜。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部疼痛程度评分、术后效果及并发症。

      结果:A组患者术后1、3d,1wk眼部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1.62±0.71、0.83±0.52、0.31±0.36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0,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B组分别为0.98±0.47、0.27±0.14、0.12±0.21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0,P<0.0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8.56、7.03,P<0.05); 术后1a时A组患者复发4眼,复发率为5.9%,B组患者复发4眼,复发率为5.6%,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随访1a,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10眼,发生率为14.7%,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3眼,发生率为4.2%,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61,P<0.05)。

      结论:采用连续锁边缝合联合配戴角膜绷带镜治疗翼状胬肉可以促进角膜创面的修复,极大地减轻患者的术后刺激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

    • 压抑膜与传统遮盖治疗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的疗效

      2017, 17(4):788-7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55

      摘要 (1766) HTML (0) PDF 388.33 K (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压抑膜与传统遮盖对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视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6-05-01/08-30在我院视光中心确诊并配合治疗的6~8岁30例双眼屈光不正性轻中度屈光性弱视患儿,试验组患儿15例30眼采用Bangerter压抑膜压抑患儿相对好眼,使好眼视力压抑后比差眼视力差半行至一行,对照组患儿15例30眼的相对好眼定量遮盖。两组均每周2次来我院视光中心进行系统视功能康复训练,持续3mo。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立体视、弱视眼的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AMP)、调节灵敏度(accommodating facility,AF)、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双眼集合近点(convergence near points,NP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立体视、AMP、AF、PRA、NP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轻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使用压抑膜与传统遮盖治疗在双眼视功能的对比中,Bangerter压抑膜组双眼立体视、AMP、AF、PRA、NPC等各项视功能数据明显优于传统遮盖组,NRA与传统遮盖治疗无差异。

    • 球后麻醉及阿托品预处理对小儿斜视手术眼心反射的影响

      2017, 17(4):791-7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56

      摘要 (1248) HTML (0) PDF 375.79 K (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球后麻醉或阿托品三种麻醉方法对小儿斜视手术眼心反射(oculocardiac reflex,OCR)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将2015-03/2016-03在我院行斜视矫正手术并采用全身麻醉的5~13岁患者92例166眼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29例55眼、全身麻醉+球后麻醉组31例54眼、全身麻醉+阿托品组32例57眼; 全身麻醉组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芬太尼1mg/kg和阿曲库铵0.5mg/kg。全身麻醉+球后麻醉组于全身麻醉基础上球后注射20g/L利多卡因2mL。全身麻醉+阿托品组于全身麻醉基础上于术前加用静脉注射阿托品0.15mg/kg。手术期间牵拉眼外肌所造成的最低心率低于心率基线值的10%以上或出现心律失常即为OCR阳性。记录术前心率基线值,术中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中OCR发生的肌肉数,术后随访6mo并记录眼球正位例数。

      结果:全身麻醉+球后麻醉组的OCR发生率最低(20%),其次为全身麻醉+阿托品组(22%),两种麻醉方法OCR发生率均低于全身麻醉组(58%)。三种麻醉方法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心率基线值以及手术后眼位正位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儿斜视全身麻醉手术联合球后麻醉或阿托品预处理,可有效地降低术中OCR的发生率,能够为斜视患儿提供更安全的手术保障。

    • 低浓度阿托品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疗效对比

      2017, 17(4):794-7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4.57

      摘要 (3072) HTML (0) PDF 395.19 K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低浓度阿托品与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控制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青少年近视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50例为应用低浓度阿托品组,B组50例为验配角膜塑形镜组,C组50例为验配框架眼镜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a后通过统计学分析三组屈光度、眼轴长度变化。

      结果:随访1a后各组屈光度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间屈光度比较结果如下:低浓度阿托品组与角膜塑形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低浓度阿托品组与框架眼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眼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a后各组眼轴变化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1a后各组间眼轴变化比较结果如下:低浓度阿托品组与角膜塑形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低浓度阿托品组与框架眼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角膜塑形镜组与框架眼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眼轴增长方面无明显差异,且两者控制青少年近视疗效均优于框架眼镜。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