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7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 in English
    •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研究

      2017, 17(2):195-1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01

      摘要 (1763) HTML (0) PDF 427.13 K (7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眼反应分析仪(ORA)评估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变化,并分析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63例飞秒制瓣LASIK手术患者,所有收集对象采用右眼数据进行分析。角膜生物力学测量仪器应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 ST及眼反应分析仪ORA,手术前及手术后1mo进行生物力学数据采集分析。配对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手术前后生物力学对比分析。Pearson 或Spearman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FS-LASIK手术前相比,手术后1st A-time,Vin,2nd A length,Vout以及 Radius 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0, P=0.00, P=0.00, P=0.00, P=0.00)。2nd A-time,DA以及PD手术后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0, P=0.00, P=0.00)。1st A length以及HC time 手术后改变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96,P=0.08)。与FS-LASIK手术前相比,手术后CH,CRF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0, P=0.00)。手术后1st A-time, 2nd A-time, DA and Radius变化量与手术前角膜中央厚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 P=0.04, P=0.03, P=0.01)。

      结论:飞秒激光LASIK手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有较明显改变,可通过Corvis ST 及ORA生物力学参数计算得出相应变化,手术后生物力学参数变化与角膜厚度相关性明显。

    • 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早期轻中度圆锥角膜的研究

      2017, 17(2):200-2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02

      摘要 (1531) HTML (0) PDF 1.37 M (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早期治疗轻度至中度圆锥角膜的预后。

      方法:三级眼科诊疗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共38例47眼轻至中度圆锥角膜接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数据包括参与眼数,视力,眼压,角膜厚度与角膜地形图。术后数据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和术后并发症。

      结果:研究包含年龄16~30岁的患者38例47眼。平均术前视力为0.58±0.40 logMAR,术后随访2a显著提高(0.40±0.27logMAR)(P=0.005)。平均术前角膜曲率为50.5±4.6 D,术后显著降低。随访2a平均角膜曲率为48.2±4.1 D(P=0.011)。术后随访2a眼压(15.1±3.0mmHg)较术前(12.9±2.5 mmHg)显著增加(P=0.035)。术前角膜厚度467.9±38.8 μm,术后随访2a(465.0±39.3 μm)明显降低。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

      结论:早期使用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轻至中度圆锥角膜可获得长期的良好视力,而不必等其发展为进展期。

    • 多点与单点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

      2017, 17(2):205-2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03

      摘要 (1319) HTML (0) PDF 524.25 K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577-nm多点激光用于新近诊断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的疗效。

      方法:该前瞻性对照研究共纳入32例40眼PDR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患者(20眼)。第1组采用多点激光(pattern scan laser, PSL)行PRP治疗,第2组采用单点激光(single spot laser, SSL)治疗。所有患者在PRP治疗前与最后一次PRP治疗后3mo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以判断是否存在无灌注区。激光点数、完成PRP的治疗次数、治疗时长以及患者在治疗时的疼痛程度均作为判断指标。

      结果:PSL组患者需3次治疗以完成PRP,而SSL组需4次完成。第1组每次治疗时间为7.3±2.3min,较第2组的时间(13.2±4.1min)明显缩短(t38=5.596, P<0.01)。第1组的治疗疼痛指数较第2组明显降低(P<0.01)。最后一次PRP治疗3mo后复查FFA,第1组有5眼(25%)出现无灌注区,而第2组有8眼(40%)出现无灌注区,需要进一步治疗。

      结论:多点激光用于PDR行PRP治疗较单点激光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具有效率高,治疗疼痛轻,疗效好的特点。

    • 后囊膜混浊及其治疗对SD-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2017, 17(2):209-2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04

      摘要 (1501) HTML (0) PDF 365.41 K (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ty, PCO)及其治疗对使用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D-OCT)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的影响。

      方法:使用SD-OCT测量50例接受Nd: 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患者术前和术后RNFL厚度。通过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等级,将患者分为组1(SNR 3和4)、组2(SNR 5和6)及组3(SNR 7和8)。对侧眼作为对照组。

      结果:接受了Nd: 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眼BCVA、SNR和RNFL均值显著增加。组1和组2激光治疗前后BCVA、SNR和RNFL均值显著不同。尽管组3中患者治疗前后BCVA和SNR均值显著不同,RNFL厚度在治疗前后没有显著差异。

      结论:PCO对OCT图像质量有影响。所有接受后囊膜切开术的患者,术后SNR较术前有所改善。治疗前SNR7在以下的患者中,RNFL厚度在患者接受Nd: 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显著提高。

    • 视神经周围炎的研究进展

      2017, 17(2):213-2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05

      摘要 (2009) HTML (0) PDF 1.34 M (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神经周围炎(OPN)是指涉及视神经鞘膜的一系列病理性炎症。OPN的经典三联征包括单侧视神经病变伴随疼痛和/或视盘水肿,此病症与其它视神经病变相似,导致诊断延迟和治疗欠佳。2016年1月,我们对发表于Medline和Ovid数据库的关键词为"视神经周围炎"的各种语言的文献进行了检索,共查找到60篇文献,发表于1956-2015年。两位作者(Tai ELM和Tevaraj JMP)分别对论文摘要进行了独立筛选,并筛选出相关文章。本次综述,我们强调OPN的特点,特别是OPN和视神经炎之间的临床差异。虽然大多数OPN的病例是特发性的,但仍需进行调查以排除特异性感染和继发性OPN的炎症原因。MRI是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由于OPN视神经周围炎症的影像学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症状与体征迅速好转,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并慢速递减可以降低复发的风险。

    • >实验论著
    • NgR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在葡萄糖诱导RGC凋亡中的作用

      2017, 17(2):217-2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06

      摘要 (1272) HTML (0) PDF 1.52 M (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NgR介导的氧化应激在葡萄糖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RGC-5细胞株分3组培养:正常对照组(DMEM高糖培养基+100mL/L胎牛血清),高糖组(DMEM高糖培养基+100mL/L胎牛血清+30mmol/L葡萄糖)、NEP1-40组(DMEM高糖培养基+100mL/L胎牛血清+30mmol/L葡萄糖+1μmol/L NEP1-40)。各组RGC-5细胞培养3d后检测各指标: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cell counting KIT-8(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RGC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线粒体内ROS含量的变化、胞内MDA水平及SOD活力,Western-blot检测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生长状态差、活力下降、凋亡率显著增加,ROS及MDA水平显著升高,SOD活力下降,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Bcl-2/Bax蛋白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糖组相比,NEP1-40组细胞抑制NgR表达后,氧化应激反应减弱,Bcl-2/Bax提高,细胞状态改善、细胞活力提高、凋亡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浓度葡萄糖能通过NgR介导氧化应激反应诱导RGC-5细胞凋亡。

    • >实验研究
    • P16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2017, 17(2):221-2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07

      摘要 (1492) HTML (0) PDF 3.77 M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 OIR)中p16表达的变化对新生血管增殖的影响。

      方法:鼠龄7d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和NS对照组共4组。正常组置于正常空气中饲养; 模型组置于75mL/L高氧环境5d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 干预组给予抗p16甲基化药物5-aza-CdR(0.25mg/kg)腹腔注射; NS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取双侧眼球,左眼做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观察p16蛋白的表达。右眼视网膜行real time-PCR分析p16 mRNA的表达。

      结果:正常组幼鼠的视网膜未发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管腔。模型组和NS对照组视网膜组织明显增厚,可见大量新生血管管腔。干预组视网膜偶见新生血管管腔。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显示,模型组视网膜p16呈低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9.52±2.67个; 而干预组阳性细胞数为36.38±3.1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eal time-PCR显示,模型组p16 mRNA的表达降低(2-△△ct=0.14±0.01),p16 mRNA在干预组大鼠的视网膜表达明显高于NS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ct=0.68±0.08,P<0.001)。

      结论:P16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密切相关,抑制p16甲基化可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殖。

    • MTDH与β-catenin在眼附属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 17(2):226-2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08

      摘要 (1117) HTML (0) PDF 2.48 M (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中MTDH与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1995-06/2015-12手术切除并确诊为眼附属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的病理标本40例,以同期手术切除的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淋巴瘤组与对照组中MTDH与β-catenin的mRNA表达情况;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中MTDH与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眼附属器淋巴瘤临床特征的关系。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眼附属器淋巴瘤中MTDH与β-catenin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MTDH与 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瘤的病理类型有关,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其表达增加(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及部位无关(P>0.05)。在眼附属器淋巴瘤中,MTDH与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89,P<0.05)。

      结论:MTDH与β-catenin的高表达可能与眼附属器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且两者表现为正相关。

    • >临床论著
    • 角膜颞侧切口对白内障患者眼压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2017, 17(2):231-2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09

      摘要 (1317) HTML (0) PDF 408.94 K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颞侧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及对眼压、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5-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其手术切口位置分为角膜颞侧切口组和上方透明角膜切口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屈光度和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疼痛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前眼压和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两组患者的眼压均较术前降低、视力较术前增高,且角膜颞侧切口组变化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前屈光度、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患者的屈光度较手术前增高,泪膜破裂时间较手术前降低,且角膜颞侧切口组变化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房积血、角膜水肿和前房渗出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结论:角膜颞侧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眼压与泪膜稳定性,促进术后机体康复。

    • 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后的影响

      2017, 17(2):234-2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0

      摘要 (1390) HTML (0) PDF 442.88 K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09/2015-12期间我院确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129眼,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抑制激光组(60例65眼)和激光组(60例64眼),激光组患者给予常规激光疗法治疗,抑制激光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VEGF抑制剂治疗,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水平,随访6mo,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病变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RNV)、血浆VEGF水平和不良反应及治疗前、治疗后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

      结果:抑制激光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激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抑制激光组患者治疗后CMT、RNV、血浆VEGF水平明显低于激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抑制激光组患者治疗后1、3、6mo的BCVA水平明显高于激光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抑制激光组和激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VEGF抑制剂联合激光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疗效,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厚度和新生血管渗漏,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Meta分析
    • 应用奥洛他定滴眼液等药物联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疗效分析

      2017, 17(2):238-2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1

      摘要 (3038) HTML (0) PDF 1.89 M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应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应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治疗比较单独奥洛他定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 2016-08。国外未查到相关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可分析的数据,采用 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 28 个 RCT,共计3 56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 1 799例,对照组1 769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应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均优于奥洛他定滴眼液单独治疗,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3.54,95%CI(2.71~4.61),P<0.001]。

      结论:应用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使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所限,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严格设计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 >文献综述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防治药物的相关研究进展

      2017, 17(2):243-2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2

      摘要 (1374) HTML (0) PDF 482.96 K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人眼晶状体是一个由上皮细胞以及其分化而来的纤维细胞共同组成的无血管透明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混浊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称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其公认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但一部分初发白内障也可通过药物控制其发生发展。本文就ARC相关防治药物及其重要成分进行介绍,并概括总结了近年来药物在白内障防治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二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时疼痛增加的炎性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2017, 17(2):247-2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3

      摘要 (1324) HTML (0) PDF 489.27 K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在白内障领域,有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多数患者都抱怨第二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时比第一只眼要疼一些。对该现象的新近研究发现,第一只眼睛行白内障手术后,在第二只眼房水中存在高表达的一种细胞因子即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从分子水平分析第二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时疼痛增加的机制,是现今研究的热点,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被认为是疼痛家族的一个新成员,是一个重要的导致疼痛发生的因子,与其特异性受体CCR2结合发挥其生物学活性。本文就第二只眼行白内障手术时疼痛增加的炎性细胞因子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微创青光眼手术进展

      2017, 17(2):251-2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4

      摘要 (1573) HTML (0) PDF 413.69 K (8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是继白内障之后致盲的第二个主要原因。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和分流器植入术仍然是治疗青光眼最常见的手术方式。然而,这些治疗的局限性在于安全性和失败率。微创青光眼手术(micro 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MIGS)是新兴出现的一类青光眼手术,相对于传统的青光眼手术而言,具有五个特点:(1)一个内部的微小切口;(2)创伤小;(3)疗效确切;(4)安全性高;(5)恢复快,此外,还可以减少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该类手术可以在3个不同的空间进行:Schlemm管、脉络膜上腔、结膜下腔。现将微创青光眼手术做一综述。

    •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新进展

      2017, 17(2):254-2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5

      摘要 (1291) HTML (0) PDF 1.08 M (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虽然目前治疗手段多种多样,眼球摘除术仍是本病的传统治疗,但手术摘除眼球并不能完全控制肿瘤的远处转移。对于伴全身转移的患者,据30a来的统计,生存率仍很低。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射治疗,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本文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7, 17(2):259-2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6

      摘要 (1161) HTML (0) PDF 445.70 K (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主要是指无明确诱因引起的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全层缺损,是比较重要的眼底黄斑病变之一。根据不同的原因及其病变的解剖部位则有不同的分类,其病因较多且病机复杂,但随着眼科检查仪器的不断更新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IMH的治疗手段也随之多样化并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如此,对于IHM的预防性治疗在临床也逐渐得到运用。现本文将从IMH的发病机制、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围绝经期女性干眼发病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17, 17(2):263-2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7

      摘要 (1354) HTML (0) PDF 447.62 K (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围绝经期女性是干眼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关于围绝经期妇女干眼发病的研究多从炎症等局部因素或雌激素缺乏等因素论述。然而我们认为与临床其他类型干眼相比,影响该特殊类型干眼发病的相关因素颇多。本文就泪腺和结膜异常、性激素缺乏、心理障碍、全身慢性疾病、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方面对围绝经期干眼发病的影响进行综述。

    • NF-κB在眼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2017, 17(2):266-2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8

      摘要 (1321) HTML (0) PDF 456.04 K (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一种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具有多向、多效调控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它可参与调控细胞的增生、分化、黏附、凋亡、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等生理病理过程,在机体的生长发育、炎症反应、免疫应答和肿瘤生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近些年的研究表明,NF-κB在眼科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眼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葡萄膜炎、眼底疾病等,针对NF-κB活化的抑制可能成为眼科疾病治疗的新型靶点。本文将对NF-κB在眼科领域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

    • 散射对人眼视觉质量影响的研究现状

      2017, 17(2):270-2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19

      摘要 (1129) HTML (0) PDF 454.03 K (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对视觉健康提出新要求,以往通过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来评估人眼视觉功能存在主观性和局限性,不能真实反映人眼视觉功能。为了追求更敏感准确的客观评价方法,国内外专家对视觉质量进行一些探讨性研究。研究证实散射作为影响人眼视觉质量的一个独立因素,可以对视觉功能做出更科学的评价。关于散射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就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017, 17(2):274-2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0

      摘要 (1284) HTML (0) PDF 431.10 K (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08/2015-07在我院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并行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的患者28例37眼,术后随访至少6(平均15.0±5.5)mo。手术成功评判标准:为术后在不用或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控制在6~21mmHg之间同时无严重并发症。根据上述手术成功判断标准,采用寿命表法统计不同时间点的累积成功率,以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种预测变量对不同时间点失败的影响。

      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8 例37眼纳入研究,术后随访6~24(平均15.0±5.5)mo。术前视力与术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16<0.05)。术前、术后1d,1wk,1、3、6mo,1、1.5、2a的眼压分别为37.4±12.7、11.9±7.0、9.4±3.9、12.2±9.2、11.5±6.4、10.9±3.6、11.5±5.8、10.7±2.9、9.6±2.3mmHg; 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45,P<0.05)。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目分别为2.24±1.21、0.05±0.2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02,P<0.05)。术后1d,1wk,1、3、6mo,1、1.5、2a的累积完全成功率分别为86.5%、78.4%、64.9%、62.2%、59.5%、56.8%、56.8%、56.8%。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术前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种类是影响手术失败的危险因素(P=0.02)。

      结论:采用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比较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效果理想,术后并发症较少。

    • 抗VEGF联合视网膜光凝在治疗PDR中的相互影响和协同作用

      2017, 17(2):278-2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1

      摘要 (1273) HTML (0) PDF 418.46 K (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在治疗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过程中的相互影响作用。

      方法:2014-12/2015-08同期收治的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患者分为两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组30例48眼,单纯激光组28例45眼。联合治疗组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1wk,复查FFA,随后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单纯激光组仅行全视网膜光凝。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4、8wk时的最佳矫正视力,OCT测量黄斑厚度。

      结果:治疗后1、4、8wk时,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激光组治疗后1wk后,视力有所下降,黄斑中心厚度增加。治疗后4、8wk时,视力逐渐改善,黄斑厚度降低。注药后1wk,FFA显示联合治疗组所有眼视网膜渗漏改善,新生血管膜不同程度退缩。未见眼内注射和眼底激光导致的相关并发症等情况。

      结论: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早期即可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和激光光凝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协同作用。前者拮抗已经高表达的VEGF,改善黄斑水肿和微血管功能,增强激光疗效。有效的光凝又可进一步改善视网膜缺血缺氧状态,抑制VEGF的过多表达。

    • 不同方法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2017, 17(2):281-2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2

      摘要 (1350) HTML (0) PDF 374.85 K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4-01/2016-01本院收治PDR合并白内障患者261例266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130例133眼,研究组131例133眼。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光激光凝治疗及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研究组先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及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均比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7眼进行了补光凝,无1眼发生虹膜新生血管; 对照组76眼进行了补光凝,有17眼发生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比研究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贝伐单抗后再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合并白内障临床效果良好。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2017, 17(2):284-2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3

      摘要 (1416) HTML (0) PDF 1.24 M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0.5mg的康柏西普注射联合532激光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2015-05/2016-03住院治疗的RVO病例122例12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58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4例24眼,分支静脉阻塞患者34例34眼)和对照组64例64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患者26例26眼,分支静脉阻塞患者38例38眼)。两组患者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术。研究组注射药物前行532激光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3、6mo复查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隆起的面积。

      结果:治疗后1、3、6mo两组的BCVA均较术前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6mo研究组BCVA提高均大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mo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直径3mm2圆内RPE隆起的厚度均较术前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直径3mm2圆内RPE隆起的厚度,研究组下降水平均大于对照组,治疗后3、6mo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1mo两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康柏西普注射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RPE隆起的面积,与532激光合用对RVO效果较单纯药物注射更好。

    • 眼底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7, 17(2):288-2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4

      摘要 (1159) HTML (0) PDF 408.75 K (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01/2015-12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204眼Ⅲ~Ⅳ期DR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6例116眼,加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和对照组(54例88眼,未用羟苯磺酸钙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术后6mo,研究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测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mo,研究组的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mo,研究组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有4眼出现术后并发症(3.4%),与对照组(5眼,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Ⅲ~Ⅳ期DR患者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较单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减轻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及CMT。

    •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瞳孔散大的因素

      2017, 17(2):291-2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5

      摘要 (1338) HTML (0) PDF 389.40 K (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瞳孔散大的因素。

      方法:收集2016-04/08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85眼,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共3次,30min后测量瞳孔直径,根据糖尿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眼底病变程度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分组,比较各组中瞳孔散大水平。

      结果:糖尿病病程5a以下组、5~10a组和10a以上组瞳孔散大水平分别是6.98±0.78、6.18±0.67、6.00±0.73mm,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瞳孔散大水平(6.05±0.92mm)明显低于临床前期组(6.75±0.76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踝-膝传导速度正常组瞳孔散大水平(6.70±0.84mm)明显大于传导速度异常组(6.23±0.81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4%组、8.4%~13.4%组和>13.4%组瞳孔散大水平分别是6.60±0.82、6.53±0.86、6.73±0.73mm,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

      结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瞳孔散大因素有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周围神经的病变。要改善糖尿病对瞳孔的影响,必须尽早发现糖尿病并及时治疗。对瞳孔不易散大的糖尿病患者,需更加注重对眼底的检查,以免糖尿病视网病变的漏诊。

    •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压与前房相关参数的关系

      2017, 17(2):294-2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6

      摘要 (1425) HTML (0) PDF 871.50 K (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眼压的变化与前房相关参数的关系,探讨眼压变化的相关机制。

      方法:选取2015-01/12在我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2例52眼(均取右眼为观察眼),根据Shaffer分级法并结合超声生物显微镜将52眼分为四组:宽房角组、窄房角组、极窄房角组及闭角组。分别在血液透析前和透析后60s内采取静脉血以计算血浆渗透压。采用回弹式眼压计分别在血液透析开始前30min内、透析2h后和透析结束后30min内测量眼压。在血液透析前和透析后30min内,分别采用角膜内皮细胞仪、眼部A超和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中央角膜厚度、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角、虹膜根部厚度和睫状体厚度的测定。

      结果:血液透析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5)。血液透析不同时间点患者眼压的均数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9,P<0.01),透析前眼压与透析2h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析后眼压与透析2h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不同分组患者眼压的均数不全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4, P<0.01),宽角组眼压与极窄房角组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窄房角组眼压和极窄房角组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后各组睫状体厚度均变薄,但只有宽房角组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1,P<0.05)。血液透析后中央角膜厚度、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角距离、小梁虹膜角和虹膜根部厚度均降低,而晶状体厚度增加,但这些改变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液透析对眼压的影响与前房角功能状态相关,其中极窄房角是透析过程中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窄房角可能是危险因素,宽房角患者则相对安全。应及早对透析患者进行眼部筛查,关注窄房角结构的患者。

    • 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比较

      2017, 17(2):298-3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7

      摘要 (1516) HTML (0) PDF 464.59 K (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4-06/2016-06 间我院接诊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共60例120眼,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20例40眼,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组20例40眼;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杞菊地黄丸组20例40眼。所有患者均治疗1mo,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wk,1、3mo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 BUT),泪液分泌试验(Shimmer Ⅰ test, S Ⅰ 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corneal staining, FL)。

      结果:三组治疗后1mo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BUT:三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各组治疗后1,3m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三组间治疗后1、2wk,1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3mo三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杞菊地黄丸组(12.14±1.97s)明显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10.54±1.88s)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组(12.05±1.63s)。SⅠt:三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1,3m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1、2wk,1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mo三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杞菊地黄丸组(14.24±1.89mm/5min)明显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组(12.22±2.54mm/5min)和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组(12.27±2.31mm/5min)。FL :三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后1、3m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1、2wk,1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mo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杞菊地黄丸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效果优于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组及单纯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并且能够更好改善视觉功能,提高泪膜稳定性,得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 两种屈光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调节反应的影响

      2017, 17(2):302-3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8

      摘要 (1636) HTML (0) PDF 429.63 K (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青少年近视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和配戴框架眼镜后调节反应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10~16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屈光矫正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和对照组(配戴单光框架眼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120眼,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后1、3、6、12mo的调节反应。

      结果:共有113例患者226眼完成该研究,其中试验组54例108眼,对照组59例118眼。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后的调节反应均表现为调节滞后,且调节滞后量随着配戴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戴镜前和戴镜后1、3、6、12mo的调节滞后量分别为(1.22±0.47、0.91±0.39、0.77±0.40、0.65±0.32、0.51±0.22)D、(1.23±0.48、1.05±0.41、0.90±0.49、0.83±0.46、0.69±0.33)D; 测量时间对各组调节滞后量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F=195.229、142.361、 323.484,P<0.05),组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调节滞后量的影响也有统计学意义(F=11.222,P<0.05),但眼别与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调节滞后量的影响均没有统计学意义(F=0.025、0.023,P>0.05); 试验组和对照组戴镜前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05),试验组戴镜后1、3、6、12mo的调节滞后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7、 -2.241、 -3.522、-4.587,P<0.05)。

      结论: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和配戴框架眼镜都能改善调节反应,减少调节滞后量,但配戴角膜塑形镜的效果要优于配戴框架眼镜。

    •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的疗效

      2017, 17(2):306-3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29

      摘要 (1418) HTML (0) PDF 406.44 K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下斜肌前转位(anterior transposition of inferior oblique muscle)对伴有下斜肌亢进(inferior oblique overaction,IOOA)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的疗效,为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随机选取2014-01/2015-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12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均采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进行回访,回访时间为1~30mo,将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对80例患者中采用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手术前后远(5m)、近(33cm)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及IOOA程度进行比较,并观察所有患者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抑制上转综合征(antielevation syndrome,AES)的发病情况。

      结果:患者术前5m平均三棱镜度(prism diopters,PD)为19.5±0.15PD,术后平均PD为3.5±0.18PD,5m原在位平均矫正16±0.21PD; 术前33cm平均PD为18.6±0.20PD,术后平均PD为4.5±0.26PD,33cm原在位平均矫正14.1±0.16P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前下斜肌功能亢进+2和+3者各50眼,+1者20眼,术后有12眼仍表现为下斜肌功能亢进,但是亢进程度为+1。IOOA程度与原在位垂直斜度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3cm:r=0.554,P<0.01; 5m:r=0.454,P<0.01)。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原在位DVD垂直斜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OOA程度明显降低。行下斜肌前转位术的患者术后18例24眼出现不同程度的AES,与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20例30眼伴有IOOA的双眼不对称DVD患者发生AE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术后AES发生率较高,而行双眼不等量下斜肌转位术进行治疗的患者术后AES发生率能够保持在较低水平。

    • >调查研究
    •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相关因素分析

      2017, 17(2):311-3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0

      摘要 (1772) HTML (0) PDF 799.53 K (6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研我国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与生活质量下降相关的因素,为该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对2015-01/2016-01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并确诊为甲状腺相关眼病的125例患者进行甲状腺相关眼病-生活质量量表(TAO-QOL)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视功能和外观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包含8个相关问题,最终指标为各维度评分。同时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眼睑、结膜充血水肿情况、球后疼痛情况、泪阜肿大程度、眼球突出度、眼睑退缩量、视力、复视程度。根据临床活动性评分(clinical activity score,CAS)将患者分为两组:活动期组、静止期组; 根据EUGOGO标准将患者分为三组:轻度组、中重度组、极重度组。根据复视情况分为无复视组,水平或垂直方向复视组; 正前方间歇复视组,正前方持续复视组。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组间评分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LSD-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共纳入88份有效问卷,视功能评分为72.6±28.3分,外观评分为66.8±26.0分; 其中活动期组(28/88)视功能和外观评分为59.4±28.8、56.1±26.0分; 低于静止期组(60/88)为78.8±26.1、71.8±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8); 轻度组(26/88)86.2±17.1、82.1±17.8分,中重度组(55/88)70.3±28.3、63.3±25.5分,极重度组(7/88)41.1±34.6、37.6±22.7分; 极重度组较中重度组视功能和外观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7),中重度组视功能和外观评分较轻度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01); 持续复视组(17/88)视功能评分低于无复视组、水平或垂直复视组和间歇复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2);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视功能与视力、复视程度线性相关(R2=0.470); 外观评分与突眼度、眼睑退缩量、复视程度相关(R2=0.375)。

      结论:TAO-QOL是可用于评估TAO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简单有效的工具;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与疾病临床分期和分级相关。因此,在TAO的治疗方面,缩短活动期病程,改善复视、提高视力和回退眼球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 >调查报告
    • 成都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状况调查报告

      2017, 17(2):317-3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1

      摘要 (1320) HTML (0) PDF 381.37 K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市学龄前儿童弱视进行眼部检查,了解目前我市学龄前儿童的弱视状况,为指导儿童视力保护、弱视预防工作等提供依据。

      方法:我院2010/2015年期间共计对成都市236 203名学龄儿童进行眼部常规视力检查,由我院专业眼科医师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执行本次研究调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受检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和弱视状况。

      结果:受检儿童中有18.85%(44516/236203)显示为屈光异常,弱视率为6.12%(14453/236203); 弱视类型中屈光参差性68.19%(9856/1445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轻度弱视、中度弱视构成比分别为53.69%(7760/14453)、41.38%(5980/14453),均明显高于重度弱视构成比4.93%(713/14453); 中心性注视弱视比重80.09%(11575/14453)明显高于非中心性、游走性弱视比重; 受检儿童根据年龄分组,<5岁儿童弱视率5.48%(6254/114213)较≥5岁组弱视率5.33%(6499/121990)高,但二者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类型以屈光参差性为主,轻中度弱视和中心性弱视患儿比重较大; 应加强我市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检查,做好弱视预防和早期治疗工作。

    • >临床报告
    • 内眼手术并发脉络膜上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7, 17(2):320-3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2

      摘要 (1240) HTML (0) PDF 422.63 K (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眼手术术中和术后并发脉络膜上腔出血(suprachoroidal hemorrhage, SCH)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生的危险因素,观察其视力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6/2015-06共10a间本科收治的手术相关的SCH患者13例13眼,年龄22~76岁。13例13眼患者中,合并高度近视者6眼(46%),有高眼压病史者6眼(46%),合并高血压病者4眼(31%)。术中发生的驱逐性出血8眼,术后发生者迟发性出血5眼; 7眼为硅油取出术并发,4眼为白内障囊外取出术并发,1眼为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发,1眼为晶状体脱位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发。5眼药物治疗,4眼行巩膜外放液引流联合玻璃体注气术,4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重水和硅油注入。

      结果:随访10mo,所有SCH全部吸收,最终视力除1眼放弃治疗无光感之外,其余12眼视力光感~0.4。

      结论:内眼手术并发的SCH后果严重,高龄、高血压、高度近视和高眼压可能为其危险因素,手术切口导致术中眼压波动大可能与其发生有关,积极治疗后可以维持一定视力。

    • 援非医疗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观察

      2017, 17(2):324-3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3

      摘要 (1490) HTML (0) PDF 463.58 K (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援非医疗队工作期间对苏丹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9/2015-08在苏丹援外医疗期间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462例536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第1d,1wk,1mo的视力和眼压。

      结果:术中并发症: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者18眼(3.4%),虹膜脱出者10眼(1.9%),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者7眼(1.3%),人工晶状体未植入者5眼(0.9%),局限性后弹力层撕脱者3眼(0.6%),虹膜根部离断者1眼(0.2%)。术后并发症: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者47眼(8.8%),前房炎性反应者32眼(6.0%),瞳孔欠圆或轻度上移者12眼(2.2%),上方虹膜嵌顿于隧道切口者3眼(0.6%),前房积血者2眼(0.4%),感染性眼内炎者1眼(0.2%)。术后裸眼视力:术后第1d,≤0.1者52眼(9.7%),>0.1~<0.3者97眼(18.1%),0.3~<0.5者129眼(24.1%),≥0.5者258眼(48.1%); 术后1wk,≤0.1者28眼(5.2%); >0.1~<0.3者66眼(12.3%); 0.3~<0.5者150眼(28.0%); ≥0.5者292眼(54.5%); 术后1mo,部分患者未按时随访,记录随访复查的患者≥0.5者321眼。眼压:术后第1d,眼压≥20mmHg者26眼(4.9%); 术后1wk,眼压≥20mmHg者2眼(0.4%); 术后1mo,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患者眼压仍控制不佳,行术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恢复正常。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相对安全,易于掌握,无需缝线,术后视功能恢复快,手术费用低的优点; 同时手术器械要求简单,不需昂贵的医疗设备、耗材和专业人员的配合,适合于眼科援外医疗、复明工程及边远地区防盲工作中应用。

    • FVEP和PVEP检查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视力预测的意义

      2017, 17(2):328-3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4

      摘要 (1599) HTML (0) PDF 440.57 K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FVEP)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VEP)的变化及探讨其在评估术后视力中的意义。

      方法:选取 2015-06/2016-05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8例79眼, 分析手术前后FVEP及PVEP检测结果差异情况。对术前FVEP、PVEP 、FVEP 联合 PVEP检测结果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

      结果:FVEP检查术前、术后P2波潜时和N2-P2振幅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8、-0.492,P>0.05),PVEP检查术前、术后P100波潜时和N75-P100振幅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5、-5.462,P<0.05)。术前FVEP的P2潜时及PVEP的P100潜时与术后BCVA呈负相关关系(r=-0.694,-0.402,P<0.05),术前FVEP的N2-P2振幅与术后BCVA呈正相关关系(r=0.607,P<0.01),术前PVEP的N75-P100振幅与术后BCVA无显著相关性(r=0.237,P>0.05)。FVEP检测一致率达到 83.54%, PVEP检测一致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5)。FVEP 联合 PVEP检测一致率达到 90.74%, PVEP检测一致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P<0.01)。

      结论:FVEP相比于PVEP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评估的稳定性更好,对术眼术前矫正视力≥0.1的患者FVEP 联合 PVEP检查能有效、客观地评估患者术后患眼视力恢复情况。

    • 康柏西普联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2017, 17(2):332-3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5

      摘要 (1386) HTML (0) PDF 423.92 K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1例1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均在合适的时机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平均随防6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眼压与术前比较,术后1wk,1、3、6mo眼压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mo,2眼(18%)矫正视力提高,8眼(73%)视力无明显变化,1眼(9%)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玻璃体积血等。

      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2017, 17(2):335-3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6

      摘要 (1145) HTML (0) PDF 386.72 K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05/2012-02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入住我院的患者82例82眼,筛选条件为术前眼压控制后观察晶状体明显混浊,房角关闭≤1/2周,视力≤0.3者,随机平均分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组(A组)和单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B组),观察两组术后1mo房角开放情况、眼压、前房深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等指标。

      结果: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mo房角全部开放的为32例(78%),B组术后1mo房角全部开放的为23例(5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视力,而且可以有效开放房角,控制术后眼压。

    • 经23G微创巩膜切口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2017, 17(2):338-3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7

      摘要 (1179) HTML (0) PDF 515.54 K (6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经23G微创巩膜切口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对23例23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经23G微创巩膜切口睫状体光凝,观察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降眼压药物数量、并发症情况。

      结果:手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降眼压药物数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并发症少。

      结论:经23G微创巩膜切口睫状体光凝术是一种新型且安全有效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方法。

    • 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2017, 17(2):341-3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8

      摘要 (1304) HTML (0) PDF 1.68 M (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光动力(photodynamic therapy, PDT)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ircumscribed choroidal hemangioma, CCH)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确诊为CCH患者6例6眼纳入研究。治疗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显示均有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和黄斑水肿。所有患者行PDT 48h后再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分别在治疗后1、3、6mo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底照相、视网膜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眼部B超、OCT检查。

      结果:治疗后随访4~10mo, 治疗眼视力均提高,平均视力提高7行,最佳矫正视力达到0.5~1.0, ICGA检查:轻微点状弱荧光或荧光消失。超声波检查:瘤体面积明显缩小或消失。OCT检查显示黄斑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平复,黄斑水肿消失,视网膜结构清晰。平均随访6mo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PDT治疗使脉络膜血管瘤明显萎缩,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促进网膜下积液的吸收,可短期内提高患眼视力。二者联合治疗,各发挥其优点,缩短病程,降低了多次治疗费用。

    • 应用EDI-OCT 检测NAION患者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2017, 17(2):344-3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39

      摘要 (1317) HTML (0) PDF 1020.14 K (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测量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NAION)脉络膜厚度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4-12/2016-10门诊就诊的NAION患者(对侧眼未受累)共30例30眼,选取与病例组性别、年龄、屈光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60例60眼,应用EDI-OCT分别测量患病眼、对侧眼及对照组右眼的脉络膜厚度。

      结果:患病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统计学检验,患病眼、对侧眼中心凹附近及视盘盘周各部位脉络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患病眼与对侧眼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AION患者患病眼、对侧眼脉络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提示睫状后短动脉小血管的阻塞可能影响脉络膜的血供,进而影响脉络膜厚度。

    • 糖尿病黄斑水肿对抗VEGF药物治疗的不同反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2017, 17(2):348-3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0

      摘要 (1315) HTML (0) PDF 410.11 K (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对于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的不同反应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不同程度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阐释糖尿病黄伴水肿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

      方法:选择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发DME的患者27例33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伴发DME的患者32例34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雷珠单抗,观察两组患者对该药的不同反应,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分别把患者治疗3、6mo时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和治疗前的BCVA、CMT作比较,NPDR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PDR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NPDR组和PDR组比较,3、6mo时的BCVR和CM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同程度影响着糖尿病黄斑水肿对抗VEGF治疗的反应。

    • FFA与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诊断中的作用

      2017, 17(2):351-3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1

      摘要 (1422) HTML (0) PDF 1.14 M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01/2016-01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62例101眼,分别行FFA和OCT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技术效果。

      结果:FFA检查DME检出率为84.2%,OCT检查DME检出率为77.2%,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01眼中OCT和FFA均显示黄斑水肿76眼,未显示黄斑水肿14眼,OCT和FFA诊断符合率为89.1%,Kappa值为0.653,一致性较高( P<0.05); 不同FFA特征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弥漫水肿型视网膜厚度为301.43±62.44μm,明显厚于其他患者。

      结论:OCT能常规检测高血糖者黄斑区构造改变,但不能替代FFA在黄斑水肿诊断中的影响,两者联合应用利于DME的诊断。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7, 17(2):354-3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2

      摘要 (1191) HTML (0) PDF 384.96 K (6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NAION患者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本院2015-06/2016-06收治的68例81眼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a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对照组36例39眼(平均年龄50岁以下),观察组32例42眼(平均年龄50岁以上)。对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中,发病时有遮挡感、对侧眼受累比例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空间频率和15'空间频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初始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最终视力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患有NAION的患者,其临床病症受年龄较大、发病时有遮挡感、对侧眼受累等因素影响,1°空间频率和15'空间频率延迟相对较严重,且最终视力并不十分良好。由此可见,对NAION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有助于进行病情的诊断,临床亦应该加强对NAION患者的随访,减少其患眼对侧眼的发病几率。

    • 盐酸赛洛唑啉喷鼻联合泪道激光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

      2017, 17(2):357-3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3

      摘要 (1319) HTML (0) PDF 377.89 K (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鼻腔炎症对鼻泪管阻塞的影响,探讨赛洛唑啉鼻喷雾剂在鼻泪管阻塞治疗中的作用,为泪道病治疗及病因分析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鼻泪管阻塞患者279例,所有研究对象术前行泪道冲洗、泪道CT造影、鼻内镜检查。279例患者均行泪道激光成型+置管术,A组137例患者术后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点眼,B组142例患者术后抗生素及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点眼联合赛洛唑啉鼻喷雾剂喷鼻治疗。

      结果:参与研究的279例患者中,有217例(77.8%)患者鼻腔有炎症表现,其中A组105例(76.6%),B组112例(78.9%),主要为鼻腔黏膜充血、下鼻甲肥大、中鼻甲肥大等。拔管3mo后,A组137例患者有效率为86.1%,B组142例患者有效率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鼻腔炎症是鼻泪管阻塞发病的重要因素,在泪道阻塞的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需重视鼻腔炎症的治疗,泪道激光成型+人工鼻泪管置入术联合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喷鼻治疗鼻泪管阻塞可明显提高鼻泪管阻塞的治愈率。

    • 改良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2017, 17(2):359-3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4

      摘要 (1208) HTML (0) PDF 457.71 K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该手术的远期疗效寻找有效的辅助措施。

      方法:对136例158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眼)施行改良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硅胶管双路环形植入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 对照组(78眼)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随访3~12mo。

      结果:术后6mo时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8.8%,对照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75.6%、93.6%。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P<0.05)。

      结论:改良式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有利于预防吻合口瘢痕粘连及提高远期疗效,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此外它还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复发率低等优点。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泪囊炎

      2017, 17(2):362-3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5

      摘要 (1354) HTML (0) PDF 740.79 K (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辅助下鼻腔泪囊造口(endoscopic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联合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2014-04/2015-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急性泪囊炎患者31例32眼。31例32眼患者术前24h全身及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在此种情况下对急性泪囊炎患者行EN-DCR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3~12mo随访。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出现炎症扩散等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48h内泪囊区的皮肤红肿消退,且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日在2~8(平均3.8±1.6)d。术后3mo取出支架后,31眼泪道冲洗无阻力,鼻内窥镜下观察造口处宽敞,无溢泪、流脓等症状; 1眼泪道冲洗有阻力,造口处相对狭窄,偶有溢泪。本组患者治疗痊愈31眼,好转1眼,治愈率为97%。

      结论:患者术后无感染扩散、眼眶脓肿、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发生。EN-DCR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泪囊炎不仅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急性炎症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及整个治疗周期,节约治疗成本,维持液泵系统功能,还避免了颜面部瘢痕形成。因此,在急性炎症期行EN-DCR联合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泪囊炎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泪道阻塞患者的影响

      2017, 17(2):366-3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6

      摘要 (1275) HTML (0) PDF 395.52 K (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泪道阻塞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的影响,以便提高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01/2015-12在我院进行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200例200眼,分别在治疗前、术后1mo、拔管后进行眼表评估。检测内容包括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及干眼症状问卷等。

      结果:患者治疗前、术后1mo、拔管后泪膜破裂时间,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mo泪液分泌量增加,拔管后泪液分泌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术后1mo、拔管后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无明显变化,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干眼症状问卷显示行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后流泪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无明显影响,此种手术方式可以使患者术后流泪症状明显改善,在治疗泪道阻塞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 回顾191例泪腺占位性病变临床分析及术后随访观察

      2017, 17(2):369-3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7

      摘要 (1335) HTML (0) PDF 1.16 M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91例泪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术后随访情况。

      方法:选取2011-01/2015-08我科收治的191例221眼泪腺占位患者,总结其临床特征,并结合病史、影像、病理资料、地域特色进行分析。所有患者行泪腺肿瘤摘除,术后随访1a。

      结果:患者191例221眼中,男44例49眼,女147例172眼。炎症性病变171眼,依次是IgG4硬化性泪腺炎66眼、慢性泪腺炎27眼、泪腺脱垂伴炎性肿大54眼、Grave's病24眼。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6眼,依次是恶性淋巴瘤6眼、良性淋巴组织增生10眼。上皮性病变34眼,依次是多形性腺瘤26眼、多形性腺癌2眼、腺样囊性癌3眼、腺癌3眼。泪腺占位性病变以IgG4硬化性泪腺炎、泪腺脱垂伴炎性肿大多见,其中汉族159眼、维族36眼、哈萨克族16眼、蒙古族10眼。手术后主要表现为眼部干涩,哭时无泪,以双侧泪腺摘除者明显,但局部使用人工泪液可以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病史及影像特点对泪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的帮助,新疆地区泪腺占位,以非上皮性病变最为常见,其次是上皮性病变,多发生于汉族、维族患者,而其它民族少有发生,手术后眼部干涩及哭时无泪为主要症状。对病程短且有干眼倾向的患者需延迟摘除。

    • 异体巩膜移植治疗眼睑恶性肿瘤术后睑板缺损的临床观察

      2017, 17(2):373-3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8

      摘要 (1257) HTML (0) PDF 1.16 M (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异体巩膜移植在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睑板缺损重建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4例24眼眼睑恶性肿瘤术后睑板缺损长度大于1/2睑板的患者实施眼睑重建, 利用异体巩膜替代睑板,异体巩膜材料取自眼库。

      结果:术后3~12mo随访,眼睑重建术后形态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异体巩膜溶解或排斥反应; 巩膜脉络膜面均被结膜细胞移行覆盖,异体巩膜与皮肤粘连紧密,缺损区修复完整。4眼出现睑缘轻、中度内翻后行眼睑内翻矫正。2眼出现不同程度睑球粘连,行睑球粘连分离手术。

      结论:异体巩膜具有材质稳定性好、组织相容性佳、取材保存方便、手术操作简单易行等优点。术后眼睑功能良好、外观满意,是理想的睑板替代材料。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应用价值

      2017, 17(2):376-3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49

      摘要 (1179) HTML (0) PDF 405.61 K (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6/2016-01本院300例318眼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0例77眼)采用单纯手术切除,观察组(230例241眼)采用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复发率、角膜上皮切口愈合时间、角膜上皮愈合分级、疼痛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角膜上皮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5.2±1.9、6.4±1.7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部痊愈,无复发; 对照组痊愈70眼,复发7眼,复发率9.1%; 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角膜上皮愈合分级和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2wk,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分级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2wk,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能够有效地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且其术后组织修复效果优于单纯手术者。

    • 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

      2017, 17(2):379-3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50

      摘要 (1253) HTML (0) PDF 423.29 K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影响因素,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与预后情况。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08/2016-02在我院眼科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的患者160例160眼,记录患者术后视力情况,调查高眼压发病情况与影响因素,记录高眼压的治疗方法与预后。

      结果:所有患者术中上皮瓣完整,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畏光,19眼出现结膜充血、异物感明显。LASEK术后3mo的平均眼压为18.40±4.98mmHg,高于术前的16.27±2.24mmH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视力为1.33±0.56,明显高于术前的1.09±0.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9眼发生术后激素性高眼压,发病率为5.6%;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切削深度(OR=3.209)、最大径线曲率(OR=3.071)、眼底C/D值(OR=9.224)为导致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

      结论:LASEK术后激素性高眼压比较常见,但是对视力无明显影响,切削深度、最大径线曲率、眼底C/D值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治疗与预防中需要谨慎使用激素类药物,定期复查和检测眼压的变化。

    • 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眼位控制能力的对比研究

      2017, 17(2):382-3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7.2.51

      摘要 (1258) HTML (0) PDF 354.70 K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分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后眼位控制能力。

      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09/2015-04期间收治的14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不同分型分为三组。分开过强型患者54例作为分开过强组; 基本型患者48例作为基本组; 集合不足型患者44例为集合不足组。分析三组患者视功能情况以及术后眼位矫正情况。

      结果:术前三组患者视功能无差异,术后三组患者视功能均有所好转并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开过强组、基本组以及集合不足组正位率分别为83.3%、81.2%以及54.6%。分开过强组与基本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分开过强组、基本组与集合不足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根据分型不同手术类型不同,其中以分开过强型和基本型预后较好,集合不足型预后较差。但由于三种类型的斜视对应手术方式不同,如何进一步排除手术因素的影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内容。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