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16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Original article
    • CSCR中盐皮质激素受体基因-2G/C的多态性及其与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

      2016, 16(7):1203-12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01 CSTR:

      摘要 (1419) HTML (0) PDF 376.95 K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CSCR)病变中盐皮质激素受体基因-2G/C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基因多态性和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关系。

      方法:选取6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和50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皆患有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即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或功能障碍(排除其它可能导致渗出的疾病,比如脉络膜新生血管、炎症或浸润病变)。为避免皮质醇水平的昼夜变化,上午8时到10时之间采集外周血样,检测盐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rs2070951)和血浆皮质醇水平。

      结果:CSCR组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为G/C(46.6% ), G/G(26.7%)和 C/C(26.7%)。两组间基因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96)。研究结果显示,CSCR组的血浆皮质醇水平为401.2±162.1 nmol/L ,对照组为296.8±130.1 nmol/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皮质醇水平在G/C(345.0±137.0 nmol/L), G/G(369.2±165.3 nmol/L)和 C/C(395.3±188.8 nmol/L)基因型之间不存在差异(P=0.50)。

      结论:盐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和血浆皮质醇水平无关。

    • 激素避孕剂对泪腺功能的影响

      2016, 16(7):1207-12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02 CSTR:

      摘要 (1315) HTML (0) PDF 404.54 K (1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类型的激素类避孕剂对于泪腺功能及泪膜的影响。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60位来自马来西亚贝尼苏夫大学与法尤姆大学医学院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10位患者)。第一组:口服复合避孕药; 第二组:每月注射复合避孕剂(Mesocept); 第三组:注射甲羟孕酮(Depo-Provera); 第四组:仅服用黄体酮药片; 第五组:皮下埋植(Implanon); 第六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全面妇科和眼科检查,包括Schirmer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随访至少3mo。

      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03±6.97岁。年龄和孕产次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口服复合避孕药干眼患病率最高,其次是每月注射复合避孕剂、注射甲羟孕酮、仅服用黄体酮药片和皮下埋植。对照组无干眼患者。

      结论:与仅含有孕激素的避孕方法相比,同时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避孕方法导致干眼的可能性更大。

    • 马来西亚西部小儿眼外伤研究

      2016, 16(7):1212-12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03 CSTR:

      摘要 (1260) HTML (0) PDF 449.05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5a期间就诊于马来西亚西部三级转诊中心的小儿眼外伤患者的视力结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对所有2009-01/2013-12就诊于急诊创伤科的连续患者进行筛检,选取年龄在15岁以下的眼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排除随访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既往治疗和眼部病史资料。详细记录眼外伤情况,治疗和疾病发展情况。

      结果:小儿眼外伤的患病率为每年17.6/100 000。其中男性患者占69.5%(296/426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8±2.24岁。家用工具(19.7%)和摔伤(19.7%)是致眼外伤最常见的原因。多数患者(79.9%)救诊时的视力≥6/12。眼前节(93.9%)最容易受伤,22.8%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与闭合性眼球损伤程度(P=0.001)及不良视力预后(P=0.001)相关。大多数患者(92.7%)的最终视力≥6/12。

      结论:须提高对小儿眼外伤的预防意识并及时进行治疗,以确保患者视力的最大程度恢复。

    • >Review
    • 脉络膜转移癌的最新研究进展

      2016, 16(7):1216-12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04 CSTR:

      摘要 (1428) HTML (0) PDF 424.48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脉络膜转移癌是眼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症状表现为眼部疼痛、视力下降等,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可改善患者视力,延长患者寿命,意义重大。因此,脉络膜转移癌的治疗方式迅速发展。靶向药物和基因治疗的玻璃体腔注射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叙述了目前脉络膜转移癌的病因、发展、诊断和治疗方法。

    • >Meta analysis
    • 中国大陆地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Meta分析

      2016, 16(7):1221-12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05 CSTR:

      摘要 (2015) HTML (0) PDF 2.82 M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1980/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中国大陆人群尤其是儿童的近视眼患病率高,近视已然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至今国内仍缺乏基于全国人群的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的研究。

      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3年12月31日; 两名评阅者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信息,Meta分析采用Meta-Analyst 3.13软件。

      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发表于1980/2013年间的文献37篇,总调查人数245 248人。纳入人群的近视眼患病率为26.5%(95%CI:21.8%~31.7%); 近视眼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6~8岁8.4%到12~14岁57.4%)。

      结论:中国大陆地区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和地区,年龄增加近视眼患病率上升。该研究可能对大陆地区小学生近视眼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 >实验论著
    • 雄激素调节小鼠泪膜功能与角膜上皮细胞Mucins表达的体内研究

      2016, 16(7):1228-12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06 CSTR:

      摘要 (1279) HTML (0) PDF 743.49 K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去势小鼠干眼模型中雄激素浓度对小鼠泪膜稳定性以及角膜上皮细胞Mucins表达的影响。

      方法:通过双侧睾丸切除去势手术,改变体内雄激素水平,观察泪膜破裂时间的变化,同时在不同时间点采用RT-PCR法与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角膜上皮细胞中Muc1和Muc4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

      结果:去势1wk后小鼠睾酮质量浓度下降至0ng/μL; 正常对照组、伪手术组及去势术后1、2、4、6、8wk组小鼠BUT分别为68.33±12.86、62.47±3.75、58.67±10.03、47.17±7.64、39.51±3.39、32.67±3.88、31.00±2.36s,其中术后2、4、6、8wk组小鼠泪液BUT值较正常对照与伪手术组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uc1与Muc4的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随雄激素浓度下降,表达下调(P<0.05),Muc1在去势后第2wk表达最低,而Muc4在去势后第1wk表达降至最低。

      结论:在体内,雄激素可调控小鼠角膜上皮Mucins表达,并缩短泪膜破裂时间,参与泪膜稳定性的维持。

    • 羊膜提取液治疗兔干眼症的实验研究

      2016, 16(7):1232-12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07 CSTR:

      摘要 (1512) HTML (0) PDF 1.14 M (1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羊膜提取液对苯扎氯铵诱导的兔干眼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26只(26眼,均为右眼),使用0.2%的苯扎氯铵制作兔干眼症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13眼)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滴眼,实验组(B组,13眼)使用1%羊膜提取液(amniotic extraction)滴眼,4次/d。另选取2只兔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4、8wk行Schirmer I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泪液总蛋白含量、淀粉酶活性、乳铁蛋白、溶菌酶含量检测,并进行结膜印迹细胞检查。

      结果:不同组间、不同时间点间SⅠt、FL、溶菌酶活性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Ⅰt、FL、溶菌酶活性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4、8wk后,B组SⅠt、FL、溶菌酶活性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2、4、8wk后,A组SⅠt、溶菌酶活性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F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各时间点SⅠt、FL、溶菌酶活性及结膜杯状细胞密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泪液中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淀粉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B两组泪液中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淀粉酶的活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4、8wk后两组泪液中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淀粉酶的活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羊膜提取液能有效治疗兔干眼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影响

      2016, 16(7):1237-12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08 CSTR:

      摘要 (1246) HTML (0) PDF 3.02 M (9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培养RF/6A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糖对照组(HG组)、高糖加不同浓度的虫草素组(HG+10μg/mL组、HG+50μg/mL组、HG+100μg/mL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 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 采用Matrigel检测各组管腔形成的情况; 采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与NC组相比,HG组RF/6A的增殖活性增加(P<0.05)。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对RF/6A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虫草素浓度增加,细胞活性下降。HG+10μg/mL组、HG+50μg/mL组、HG+100μg/mL组的增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0.2±0.9)%、(23.4±1.5)%、(31.1±1.2)%,与H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HG组、HG+10μg/mL组、HG+50μg/mL组、HG+100μg/mL组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55.6±2.70、87.4±2.40、65.4±2.7、57.8±2.38、62.4±2.77个。与NC组相比,HG组迁移细胞数量增加(P<0.05); 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迁移数量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H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HG组、HG+10μg/mL组、HG+50μg/mL组、HG+100μg/mL组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分别为18.7±2.08、25.7±1.52、19.9±1.57、16.3±2.51、5.7±1.72个。与NC组相比,HG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增加(P<0.05); 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HG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HG组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增加(P<0.05); 不同浓度虫草素组中细胞内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均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

      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高糖下VEGF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抑制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 >实验研究
    • 银杏内酯B对高糖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6, 16(7):1242-12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09 CSTR:

      摘要 (1139) HTML (0) PDF 1.65 M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HLECs)凋亡的影响。

      方法:建立高糖诱导的HLECs模型,用不同浓度的银杏内酯B干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chest33258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比色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

      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抑制HLECs活性,诱导HLECs发生凋亡,引起细胞内Caspase-3及Caspase-9表达水平升高; 银杏内酯B能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HLECs活力的下降,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高糖所致HLECs细胞内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

      结论:银杏内酯B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及Caspase-9的表达而有效抑制了高糖诱导的HLECs凋亡。

    • >临床论著
    • 智能超声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临床研究

      2016, 16(7):1245-12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0 CSTR:

      摘要 (1294) HTML (0) PDF 439.62 K (1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Infiniti超声乳化系统中智能超声(intelligent phacoemulsification,IP)应用于硬核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随机研究,选择年龄相关性白内障Ⅳ~Ⅴ级核患者92例92眼,随机分为两组,非IP组43例43眼,IP组49例49眼,分别在IP-OFF和IP-ON的模式下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中记录两组超声乳化时间(ultrasound time,UST)和累积释放能量(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术后第1、7d,3mo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观察角膜水肿情况。术后第7d,3mo检查术眼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和六角形细胞比例。

      结果:IP组的UST为48.79±7.13s,非IP组为52.51±9.64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CDE在IP组为(14.29±2.77)%,低于非IP组的(15.78±3.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术后第1d,IP组角膜水肿评分平均为2.61±0.64分,低于非IP组2.98±0.7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IP组79%术眼BCVA>0.1,高于非IP组56%术眼BCVA>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但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术后7d患者角膜水肿减轻,视力迅速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d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IP组为2 586.26±154.71个/mm2,高于非IP组的2 497.95±211.48个/mm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 六角形细胞比例IP组为(48.33±8.69)%,高于非IP组的(44.19±9.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结论: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IP设置有机结合两种超声模式的优势,安全高效地减少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视力。

    • 明睛合剂联合激光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VEGF的影响

      2016, 16(7):1249-12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1 CSTR:

      摘要 (1207) HTML (0) PDF 434.80 K (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明睛合剂联合氩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探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选择Ⅲ~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6例118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62眼和对照组33例56眼,治疗组给予明睛合剂联合氩激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氩激光光凝治疗,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30眼。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定量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VEGF含量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变并同时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的检测。

      结果:治疗前DR患者血浆VEGF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3mo后治疗组血浆VEGF水平显著下降,同时血清HbA1c水平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3mo后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好转。

      结论:明睛合剂联合氩激光治疗DR,可以有效降低DR患者血浆VEGF水平,稳定血糖水平,改善视网膜功能,从而延缓DR病情的发展。

    • OCT对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视功能损伤的评价

      2016, 16(7):1253-12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2 CSTR:

      摘要 (1754) HTML (0) PDF 458.56 K (1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视乳头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和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探讨疾病所致的视神经及轴突损伤情况。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收集2014-08/2016-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RRMS患者60例、NMOSD-AQP4抗体阳性患者48例、NMOSD-AQP4抗体阴性患者35例及正常对照健康人群60例,通过OCT检测pRNFL(包括平均和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四个象限)和GCC(包括平均和上方、下方两个象限)的厚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RRMS、NMOSD-AQP4抗体阳性及NMOSD-AQP4抗体阴性组pRNFL(平均和四个象限)及GCC厚度(平均和上方、下方)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NMOSD-AQP4抗体阳性组的pRNFL及GCC厚度最薄。组间pRNFL厚度比较:NMOSD-AQP4抗体阳性组与RRMS组相比,四个象限pRNFL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NMOSD-AQP4抗体阳性组与NMOSD-AQP4抗体阴性组相比,下方、鼻侧、颞侧象限pRNFL均更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方pRNFL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NMOSD-AQP4抗体阴性组和RRMS组相比,上方pRNFL厚度更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方、鼻侧、颞侧象限pRNFL厚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GCC厚度比较:NMOSD-AQP4抗体阳性组上方、下方象限GCC厚度比RRMS组和NMOSD-AQP4抗体阴性组变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SD-AQP4抗体阴性组和RRMS组相比,上方GCC厚度更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方GCC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NMOSD-AQP4抗体阳性患者的轴突损伤最明显,RRMS患者损伤最轻,而NMOSD-AQP4抗体阴性患者介于二者之间,且与RRMS更为相似。

    • 角膜屈光手术中静态和动态眼球旋转的方向和程度变化分析

      2016, 16(7):1258-12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3 CSTR:

      摘要 (1714) HTML (0) PDF 412.99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角膜屈光手术中静态眼球旋转(static cyclotorsion component, SCC)和动态眼球旋转(dynamic cyclotorsion component, DCC)的方向和程度变化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130例260眼,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S-LASIK)组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参数的差异;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SCC成功率、SCC、DCC、眼球旋转方向的差异; 以及SCC、DCC与患者术后的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T-PRK组术后的高阶像差和球差高于FS-LASIK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PRK组术中SCC成功98眼,成功率为81.7%,FS-LASIK组术后SCC成功82眼,成功率为58.6%,两组患者术中的SCC成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PRK组术中SCC为(3.52°±2.17°),与FS-LASIK组(3.49°±2.2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PRK组术中DCC为(2.86°±1.14°),高于FS-LASIK组(2.17°±1.0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中眼球旋转方向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对象术中SCC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高阶像差呈正相关(P<0.05); 研究对象术中DCC与裸眼视力、高阶像差呈正相关(P<0.05)。

      结论:T-PRK手术中SCC成功率高于LASIK手术,T-PRK手术中的DCC高于LASIK手术,准确的测量静态及动态眼球旋转可有效的对其进行补偿。

    • >Meta分析
    • 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16, 16(7):1261-12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4 CSTR:

      摘要 (1091) HTML (0) PDF 1014.25 K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白内障患者术后眼内炎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Meta分析方法分析国内5篇关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

      结果:年龄(≥70岁)、糖尿病史、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min)、普通手术室及控制麻醉剂时效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1.81(1.43~1.69),3.66(1.64~8.16),2.21(1.46~3.32),3.54(2.47~5.06),2.77(2.07~3.72),2.09(1.53~2.86)。

      结论:年龄(≥70岁)、糖尿病史、玻璃体溢出、手术时间(≥10min)、普通手术室及控制麻醉剂时效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眼内填充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的Meta分析

      2016, 16(7):1265-12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5 CSTR:

      摘要 (1657) HTML (0) PDF 1.58 M (1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临床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常见眼内填充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文献数据库收录的玻璃体切除手术与眼内填充物的随机对照和回顾性对照临床试验。在得到相关文献后,我们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纳入能够用来做分析的数据。最后,采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software version 2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评估针对眼内填充物修复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有36篇,共计5 092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1)玻璃体切除术后修复视网膜脱离所采用的眼内填充物,硅油的视网膜修复效果比C3F8和SF6都好,且有统计学意义(OR=1.76,95% CI:1.19~2.60,P=0.0047; OR=4.68,95% CI:1.48~14.81,P=0.0087)。(2)在填充术后所引起的白内障风险上,硅油填充物明显高于BBS(OR=3.24,95% CI:2.10~4.99,P=1.09E-7)和C3F8(OR=3.03,95% CI:1.50~6.10,P=0.0019)。(3)在填充物增加术后眼压升高风险上,硅油比BBS具有显著升高的风险(OR=6.74,95% CI:3.38~13.41,P=5.67E-08),同时C3F8也比BBS具有显著升高的风险(OR=4.79,95% CI:2.37~9.68,P=1.29E-05)。另外,硅油与重硅油相比风险则显著得小一些(OR=0.16,95% CI:0.08~0.53,P=0.0026)。

      结论: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所采用的眼内填充物,主要分为液体和气体两大类; 其中以硅油为主的液体填充物在修复视网膜脱离的有效率高于以C3F8和SF6为主的气体。但是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症风险高于其他类型的眼内填充物。

    • >文献综述
    • 生长因子在近视发病及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6, 16(7):1273-12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6 CSTR:

      摘要 (1179) HTML (0) PDF 410.84 K (12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视是患病率最高的眼科疾病之一,目前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仍然有限。许多研究发现,生长因子与眼球发育和近视发病密切相关。一些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等分别具有影响巩膜厚度变化和调控近视发生发展等功能,在近视发病过程中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将对此进行综述。

    • 青少年近视危险因素综述

      2016, 16(7):1276-12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7 CSTR:

      摘要 (2620) HTML (0) PDF 444.66 K (14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视是危害青少年视力最主要的病因,其发病原因复杂。近年来,在全球各个地区针对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这些研究中大多数为横断面研究,纵向队列研究相对缺乏。总的来说,近视的发生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暴露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近视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作一综述。

    • 弱视的临床视觉电生理研究进展及其评述

      2016, 16(7):1279-12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8 CSTR:

      摘要 (1187) HTML (0) PDF 469.49 K (1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年来视觉电生理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弱视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结合近年来弱视的临床视觉电生理研究进展,分别对于眼电图、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等视觉电生理指标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在弱视的临床电生理研究中的意义等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研究结论的争议做一评述。

    • 抗青光眼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2016, 16(7):1283-12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19 CSTR:

      摘要 (1392) HTML (0) PDF 459.18 K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的透明性是实现外界光线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重要基本条件之一,而角膜内皮细胞又对角膜的透明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保证角膜内皮细胞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完整,才能拥有正常的视力,然而,眼内手术不可避免地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文就不同青光眼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研究进展

      2016, 16(7):1287-12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0 CSTR:

      摘要 (1261) HTML (0) PDF 449.05 K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是一种进展性视神经疾病,它能够引起视神经结构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性视功能损害。早期诊断是青光眼早期治疗的关键,并减缓或阻止进行性的视功能损害。近年来出现的视神经结构检查及视神经功能检查方法与传统视野检查相比,可提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的早期诊断率。

    • 脉络膜厚度与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6, 16(7):1291-129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1 CSTR:

      摘要 (1101) HTML (0) PDF 430.73 K (1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是一种黄斑中心凹全层解剖缺陷的老年性视网膜疾病,严重影响老龄患者的中心视力与生活质量。最近的研究发现脉络膜局部血流状况和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可能与IMH的发病密切相关。光学相干断层深度增强成像(EDI SD-OCT)是一种精确测量脉络膜厚度的新方法,为阐明黄斑裂孔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针对OCT测量的脉络膜厚度与IMH发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 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和进展

      2016, 16(7):1295-12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2 CSTR:

      摘要 (1379) HTML (0) PDF 413.32 K (10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广角观察系统(wide-angle viewing system)作为玻璃体手术中重要的辅助装置,通过此装置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全眼底视野,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更加快捷、安全和有效,在眼科手术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研究,总结出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临床上的发展优势,并指出其不足之处,以期望非接触广角观察系统在玻璃体手术中的应用得到更好的发展。

    • 儿童近视防控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6, 16(7):1298-13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3 CSTR:

      摘要 (1963) HTML (0) PDF 467.09 K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近视是我国三大学校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而高度近视可造成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相关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已经成为主要的视力障碍和致盲原因,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因此近视防控已成为家庭、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儿童近视防控的干预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2016, 16(7):1302-13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4 CSTR:

      摘要 (1316) HTML (0) PDF 409.69 K (1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4-05/2015-05期间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58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植入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9例36眼; 对照组植入散光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29例36眼。术后随访1、6mo,观察术后患者的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残余散光、暗光下对比敏感度。

      结果:两组术后1、6mo UCDVA、BCNVA、BCDVA以及残余散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1、6mo的UCNVA优于对照组(P<0.05); 术后6mo两组对比敏感度在高空间频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与散光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均可改善患眼视力,且采用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可获得更好的裸眼近视力和对比敏感度。

    • 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注射治疗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观察

      2016, 16(7):1306-13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5 CSTR:

      摘要 (1229) HTML (0) PDF 447.61 K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不同时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安全性。

      方法:对76例83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进行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针刺分离后随访12mo,对随访时患者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用药次数、角膜内皮、滤过泡的形态及并发症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针刺分离前患者的眼压为35.3±5.8mmHg(1kPa=7.5mmHg),随访结束时眼压为17.0±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4.846,P<0.01); 术前平均用药种类为1.7±0.9种,随访结束时平均用药种类为0.4±0.7种,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1.145,P<0.01)。针刺分离12mo后滤过泡成功率为89.2%,其中完全成功率为69.9%,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83眼平均生存时间为11.0mo(95% CI:10.3~11.6)。青光眼的类型、滤过手术是否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患者年龄及滤过手术至针刺分离的间隔时间对针刺分离效果无影响,针刺分离前滤过泡形态对针刺分离效果有影响,包囊型滤过泡较扁平型滤过泡针刺分离效果好,滤过手术后3mo内进行针刺分离的患者比>3mo的患者平均针刺分离的次数明显减少。

      结论: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简单处理方法,小梁切除术后发现功能不良滤过泡应早期处理。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2016, 16(7):1310-13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6 CSTR:

      摘要 (1483) HTML (0) PDF 423.96 K (1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研究。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112例11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56眼,研究组患者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且治疗后6mo提高最明显。研究组患者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减低,且治疗后6mo减低最明显。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能有效提高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视力,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

    • VEGF和bFGF在蒙古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

      2016, 16(7):1313-13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7 CSTR:

      摘要 (1200) HTML (0) PDF 386.21 K (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在蒙古族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中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对2013-02/2015-02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83例蒙古族糖尿病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DR组)25例、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组)31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DR组)27例。36例年龄匹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ELISA法分别对血清中VEGF和bFGF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

      结果:蒙古族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和bFGF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三组蒙古族糖尿病患者中,PDR患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高于NDR和N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患者血清VEGF和bFGF水平又显著高于NDR(P<0.05)。

      结论:高表达的VEGF和bFGF可能是蒙古族DR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

    • 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视觉诱发电位和视网膜电图分析

      2016, 16(7):1316-13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8 CSTR:

      摘要 (1169) HTML (0) PDF 374.80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的视觉电生理变化情况,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与视觉诱发电位和视网膜电图改变的相关性。

      方法:观察组60例1型糖尿病患者,男女比例均等,平均年龄19.42±7.78岁,病程小于5a,矫正视力5.0,平均空腹血糖7.8±3.6mmol/L。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对照组60例正常人,男女比例均等,平均年龄17.2±6.52岁,矫正视力5.0,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 记录两组PVEP参数P100波潜伏期和P100波振幅值,FERG参数a波潜伏值、b波潜伏期、a波振幅值、b波振幅值。

      结果:观察组的参数P100波振幅值、P100波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有振幅值降低,潜伏期延长; 观察组的参数a波潜伏期、a波振幅值、b波潜伏期、b波振幅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平均空腹血糖控制稳定,PVEP P100的振幅值、FERG a、b波的振幅值与糖尿病程无关,而PVEP P100的潜伏值、FERG a、b波的潜伏值与糖尿病程有关。

      结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提示糖尿病患者视神经元损伤较为敏感; 闪光视网膜电图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视网膜Müller细胞和双极细胞损害的理想手段;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参数 P100波振幅值、闪光视网膜电图参数b波振幅值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临床前期最敏感的诊断指标。

    • 加味四物颗粒辅助治疗痰瘀互结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

      2016, 16(7):1319-13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29 CSTR:

      摘要 (1113) HTML (0) PDF 420.37 K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加味四物颗粒在临床中辅助治疗痰瘀互结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

      方法:将60例60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玻璃体腔注药,而治疗组加用加味四物颗粒。分别统计治疗前及治疗后8wk患者视力、眼底改变、眼底血管荧光造影、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血液流变学检查以及安全性评估。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8wk有效率、视力改善、视网膜循环时间、全血低切黏度、中医症候总有效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加味四物颗粒辅助治疗痰瘀互结型视网膜静脉阻塞可改善患者视力,并减少眼部并发症。

    • 改良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016, 16(7):1322-13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0 CSTR:

      摘要 (1095) HTML (0) PDF 788.04 K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改良的超全视网膜光凝术(extra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E-PRP)治疗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 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sPDR)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我院2011-02/2014-12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确定为高危PDR患者88例102眼纳入研究。采用倍频532激光对其中52眼行改良的E-PRP治疗,50眼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激光治疗后每3mo行FFA及彩色眼底照像,对新生血管未消退、大片无灌注区未消失的患者追加光凝,随访6~36mo。

      结果:高危PDR经改良的E-PRP和PRP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改良的E-PRP治疗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35眼(67%),有效率88%; 有6眼因严重玻璃体积血、纤维增殖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占12%。经PRP治疗后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新生血管消退23眼(46%),有效率66%。有17眼出现视网膜前出血或玻璃体积血,需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占34%。两组比较,新生血管消退率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的E-PRP是治疗高危PDR的安全、有效手段,其疗效优于传统PRP。

    • 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治疗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6, 16(7):1325-13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1 CSTR:

      摘要 (1050) HTML (0) PDF 434.72 K (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治疗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分析。

      方法:选择2013-03/2014-04我院收治的眼眶骨折患者57例60眼,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30眼和对照组28例30眼。观察组给予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板的内固定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3mo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视分级、眼球运动障碍分级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脱出、移位、感染)。

      结果:两组患眼均为Ⅰ期愈合,均无瘢痕形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mo的复视分级为0级的比例分别为63%与40%,观察组在术后1,3mo的复视分级,术后1、3mo的眼球运动障碍分级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与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治疗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维生素B12滴眼液缓解视频终端视疲劳的临床观察

      2016, 16(7):1329-13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2 CSTR:

      摘要 (1907) HTML (0) PDF 423.04 K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B12滴眼液缓解视频终端视疲劳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患者50例100眼,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5例50眼。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点眼,治疗组给予维生素B12滴眼液点眼。使用方法均为每日3次,每次1滴,点双眼,连续用药60d。测定各组患者用药前后眼调节参数及泪液分泌量。

      结果: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泪液分泌量增加,调节幅度加大,调节灵敏度增加,调节滞后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维生素B12滴眼液可以改善干眼症状,提高眼调节能力,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

    • 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黄斑区结构的光学相干扫描分析

      2016, 16(7):1332-13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3 CSTR:

      摘要 (1428) HTML (0) PDF 561.71 K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单眼弱视患儿的弱视眼和非弱视眼以及正常儿童测量黄斑部视网膜结构。

      方法:选择单眼远视性弱视儿童56例及正常儿童右眼75例作为研究对象,用OCT检测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容积,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最薄,内环视网膜厚度最厚,而外环视网膜厚度较内环略薄。内环的各个象限中,鼻侧视网膜最厚,为335.58±17.42μm; 上方较鼻侧略薄,为326.42±15.36μm,再次为下方视网膜,颞侧视网膜最薄。外环各象限视网膜厚度变化与内环一致。非弱视眼组及正常对照眼组视网膜各区域变化与弱视眼组相同。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区1mm及内环的鼻侧和上方视网膜均比非弱视眼组、正常对照眼组对应象限的视网膜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组外环的鼻侧和上方视网膜比非弱视眼组、正常对照眼组对应象限的视网膜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象限视网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弱视眼组、非弱视眼组及正常对照眼组黄斑区视网膜容积最小,内环的鼻侧视网膜容积最大,其次为上方视网膜容积,再次为下方视网膜容积,颞侧视网膜容积最小。外环各象限视网膜容积变化与内环一致。弱视眼组黄斑中心区1mm及内环的鼻侧和上方视网膜容积均比非弱视眼组及正常对照眼组对应各象限视网膜容积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各象限视网膜容积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OCT检测可以准确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弱视眼的黄斑区结构与非弱视眼及正常眼存在差异,可能与弱视的外周发病机制有关。

    • 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眼与非弱视眼视盘参数的差异

      2016, 16(7):1336-13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4 CSTR:

      摘要 (1544) HTML (0) PDF 1.94 M (1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OCT检查比较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眼与非弱视眼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地形图参数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盘参数的特征。

      方法:选取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34例34眼,利用Cirrus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及视盘地形图参数,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

      结果:弱视眼视盘周围平均神经纤维层厚度、各区域神经纤维层厚度与健侧眼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视盘地形图各参数中弱视眼的视盘面积较健侧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54,P=0.0263),且弱视眼的视盘面积与视盘鼻侧RNFL厚度及盘沿面积呈正相关(r=0.7592、0.7501,P=0.0289、0.0321)。

      结论: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眼视盘参数与非弱视眼存在一定差异。

    • >教学研究
    • 调查问卷结合PBL教学法在眼科规培生短期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2016, 16(7):1341-13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5 CSTR:

      摘要 (1161) HTML (0) PDF 391.63 K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调查问卷结合PBL教学法在眼科规培生短期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01/08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眼科轮转的非眼科专业规培生9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45名)和对照组(45名),观察组:采用基于专业知识调查问卷方法结合PBL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结果:调查结果表明规培生本专业相关眼科疾病的熟悉度较低。两组在临床操作考试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眼科知识、本专业相关眼科疾病知识和考试总分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观察组在本专业相关的眼科疾病得分更高。两组在缓解学习压力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问题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率更高。

      结论:基于专业知识调查问卷法结合PBL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眼科规培生学习效果。

    • >临床报告
    • 离子导入辅助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2a随访分析

      2016, 16(7):1344-13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6 CSTR:

      摘要 (1497) HTML (0) PDF 421.36 K (1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报道离子导入辅助跨上皮角膜胶原交联(iontophoresis-assited transepithelial 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 I-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的2a观察结果。

      方法:选取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24例34眼,应用1g/L核黄素蒸馏水溶液,离子导入(1mA电流)辅助跨上皮给药5min后,紫外线A(370nm,3mW/cm2)照射30min。观察术前和术后2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BCVA)、角膜散光度数、K1、K2、Kmean、Kmax、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顶点厚度、角膜最薄厚度变化。

      结果:术后2a,BCVA(LogMAR)从0.32±0.25提高到0.25±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49,P=0.015),K1从47.12±4.33下降到46.06±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2,P=0.015),K2从51.36±5.59下降到50.40±6.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1,P=0.047),Kmean从49.12±4.76下降到48.10±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63,P=0.015),Kmax从57.57±8.30下降到55.91±8.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98,P=0.026),角膜顶点厚度从476.90±38.71下降到454.43±40.86μm(t=2.853,P=0.010),角膜最薄厚度从464.38±39.92下降到433.86±50.78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85,P=0.002)。角膜散光度数、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无明显变化。

      结论:I-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安全、有效,2a内能够阻止进展期圆锥角膜病情恶化,但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IOL植入术中运用飞秒激光的临床研究

      2016, 16(7):1347-13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7 CSTR:

      摘要 (1150) HTML (0) PDF 395.47 K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应用飞秒激光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3-10-31/2015-10-31在我院就诊需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IOL植入术的患者100例102眼,分为两组:常规手术组50例52眼和飞秒激光组50例50眼。比较两组患者总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眼压升高、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比较术后6mo的眼压、近视力、远视力、裸眼视力、矫正视力。

      结果:两组患者总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升高、葡萄膜炎、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mo眼压、近视力、远视力、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IOL植入术同常规手术一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疗效,且具有精确、高效等优点。

    • 影响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因素

      2016, 16(7):1350-13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8 CSTR:

      摘要 (1277) HTML (0) PDF 398.53 K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3-01/2015-08我院眼科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0例50眼,单因素变量和多因素变量分析影响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术后效果的因素。

      结果:单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50岁、术前眼压≥45mmHg及术后发生前房出血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而性别、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既往白内障手术史及术前全视网膜光凝史不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变量分析,患者年龄<50岁及术后发生前房出血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而术前眼压≥45mmHg不是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对于年龄<50岁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方法,对于高危患者,应该加强监护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与开角型青光眼的对比研究

      2016, 16(7):1353-13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39 CSTR:

      摘要 (1242) HTML (0) PDF 406.26 K (1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ACG)及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OAG)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4-07/2015-07的136例136眼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光眼类型分为ACG组72例72眼与OAG组64例64眼,均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浅前房、功能性滤泡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1、3mo,两组眼压均明显下降,ACG 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OAG组(t=11.037、12.660, P<0.05); 术后3mo时,ACG组患者眼压控制率98.6%明显高于OAG组89.1%(χ2=5.580, P<0.05); ACG组浅前房总发生率11.1%明显低于OAG组25.0%(χ2=4.497,P<0.05); ACG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62.5%明显高于OAG组43.5%(χ2=4.035,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6% vs 7.8%,P=0.475>0.05)。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助于降低ACG、OAG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安全性高,且ACG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优于OAG型青光眼。

    • Ahmed引流阀植入治疗多次小梁切除术失败后的难治性青光眼

      2016, 16(7):1356-13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0 CSTR:

      摘要 (1389) HTML (0) PDF 871.26 K (1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经多次(≥2次)小梁切除术失败后的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36例36眼经多次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仍失控的患者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至少随访12mo。

      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35.20±7.28mmHg,术后1、2wk,1、3、6、12mo平均眼压分别降至10.15±3.34、11.23±3.56、15.63±5.72、17.17±5.47、17.73±6.23、19.76±5.43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43、11.837、10.324、8.839、8.462、8.046,均P<0.05)。术后1a的视力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420,P>0.05)。术后1a时完全成功率为78%,条件成功率为92%。术后早期并发症主要为浅前房、低眼压以及前房积血,经过治疗均自行恢复,晚期并发症为引流管暴露和滤过泡包裹,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角膜内皮失代偿。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多次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应充分认识并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巩膜瓣下Ex-press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2016, 16(7):1360-13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1 CSTR:

      摘要 (1546) HTML (0) PDF 427.37 K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巩膜瓣下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2-12/2013-05我院眼科19例19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巩膜瓣下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手术,观察记录术后视力、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其它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均成功植入。术后第1d有2眼发生暂时性浅前房,3眼少量前房出血。术后3mo矫正视力提高9眼(47%),18眼(95%)为功能性滤过泡,平均眼压为12.1±6.1mmHg。术后6mo矫正视力提高11眼(58%),18眼(95%)为功能性滤过泡,平均眼压为13.3±6.9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29.8±6.7mm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巩膜瓣下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改善、目标眼压稳定,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 玻璃体注射Bevacizumab治疗26例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2016, 16(7):1363-13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2 CSTR:

      摘要 (1380) HTML (0) PDF 1.17 M (9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注射bevacizumab治疗26例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治疗效果。

      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2013-09/2014-10确诊为Ⅰ区阈值期ROP并行玻璃体注射bevacizumab治疗的26例患儿分三组(阈值前期Ⅰ型ROP、阈值期ROP、急进型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进行术后效果分析比较。

      结果:治疗Ⅰ区高危性阈值期ROP患儿26例52眼。其中阈值前期Ⅰ型ROP 3例6眼,阈值期ROP 15例30眼,APROP 8例16眼。治疗阈值期Ⅰ型ROP、阈值期ROP和APROP的一次手术治愈率分别为100%(6/6)、60%(18/30)和75%(12/16),三组之间手术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Ⅰ区ROP的临床疗效明确,比传统光凝术治疗具有一定优越性,可作为I区ROP的一线治疗方法。

    • 对比两种给药方案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的效果

      2016, 16(7):1366-13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3 CSTR:

      摘要 (1892) HTML (0) PDF 704.93 K (1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阿昔洛韦+醋酸泼尼松片、丙氧鸟苷+醋酸泼尼松片+阿司匹林两种给药方案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30例40眼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采用阿昔洛韦+醋酸泼尼松片的给药方案,B组采用丙氧鸟苷+醋酸泼尼松片+阿司匹林的给药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经过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A组(70%),两种给药方案均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视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后,A组视力≥0.5者9眼,视力0.1~<0.5者3眼,视力0.02~<0.1者6眼,无感光者2眼,B组视力≥0.5者12眼,视力0.1~<0.5者4眼,视力0.02~<0.1者3眼,无感光者1眼, B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视网膜裂孔、疱疹、口腔溃疡、水痘、病毒性脑炎及中枢神经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10%)明显低于A组(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昔洛韦+醋酸泼尼松片、丙氧鸟苷+醋酸泼尼松片+阿司匹林两种给药方案都具有较为肯定的治疗效果,但后者对患者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具有更好的优势。

    • Ultra Q-YAG玻璃体消融术治疗飞蚊症的临床初步观察

      2016, 16(7):1369-13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4 CSTR:

      摘要 (3123) HTML (0) PDF 432.09 K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Ultra Q-YAG玻璃体消融术治疗不同年龄段临床有症状飞蚊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对2014-09/2015-05在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临床确诊为玻璃体混浊的患者263例340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散瞳查眼底、B超检查,并记录玻璃体混浊物的形态,排除眼底病变。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A组(<30岁)78例82眼,玻璃体混浊的形态多为细点、丝状、网状; B组(>45岁)185例258眼,玻璃体混浊的形态多为Weiss环,半透明絮状或致密纤维膜状。均排除外伤与眼内病变所致混浊,30~45岁患者由于混浊因素不典型被剔除。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有经验医师行YAG玻璃体消融术(Ellex Medical Lasers),对比分析治疗后1mo飞蚊症状缓解情况。

      结果:行问卷调查,根据患者问卷得分将术后症状改善程度分为基本无改善(1~2分)、部分改善(3~5分)、显著改善(6~10分)。1mo后A组无改善9眼(11.0%),部分改善57眼(69.5%),显著改善16眼(19.5%); B组无改善0眼,部分改善23眼(8.9%),显著改善235眼(91.1%); 所有患者无1例并发症发生。

      结论:YAG玻璃体消融术治疗飞蚊症安全有效。对于年龄<30岁年龄组的飞蚊症患者,有改善但显著改善的几率不高。而对于年龄>45岁年龄组,因玻璃体后脱离导致的玻璃体混浊,患者效果更佳。

    • 两种方法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2016, 16(7):1372-13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5 CSTR:

      摘要 (1268) HTML (0) PDF 1.52 M (1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自体结膜瓣移植术(conjunctival autograft transplant, CAT)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imbal conjunctival autograft transplant, LCAT)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病例研究。收集2014-01/2015-01在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诊断为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共120例120眼,依次纳入本研究,奇数者行CAT,偶数者行LCAT。

      结果:术后随访1a,完成随访107例107眼,CAT组患者54例54眼,术后复发4眼,复发率7.4%; LCAT组患者53例53眼,术后复发2眼,复发率3.8%。两组间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678)。

      结论:CAT组和LCAT组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降低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但LCAT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最优术式。

    • 超声乳化术不同切口对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2016, 16(7):1375-13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6 CSTR:

      摘要 (1115) HTML (0) PDF 370.04 K (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手术不同切口对白内障患者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2014-01/2015-09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108例144眼,分成两组:A组行透明角膜切口(52例74眼); B组行巩膜隧道切口(56例70眼)。两组患者保持相同的切口宽度。观察手术前1d,手术后1d,1、3wk,1、3mo眼部情况,记录患者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

      结果:白内障患者在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后1d、1wk,A组干眼症状评分要小于B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199、-2.871,P<0.01),而在术后其它时间则无统计学差异(t=-1.639、-0.829、-0.301,P>0.05); 术后1d、术后1wk、术后3wk B组的BUT较A组长,对比有统计学差异(t=-3.718、-2.342、-2.506,P<0.05),术后其他时间则无统计学差异(t=-0.882、1.225,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两种不同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仅在术后短期内存在差异; 而术后1mo后无明显差异。另外行透明角膜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要大于行巩膜隧道切口,但干眼症状评分要明显小于行巩膜隧道切口。

    • 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和支架治疗复杂性泪道阻塞的疗效

      2016, 16(7):1378-13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7 CSTR:

      摘要 (1283) HTML (0) PDF 367.65 K (10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及泪囊支架植入术治疗复杂性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65例82眼复合性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泪道激光后植入泪道引流管和泪囊支架植入术,1mo后鼻腔拔出泪囊支架,3~6mo后鼻腔拔出泪道引流管。术后随访6mo~1a。

      结果:65例82眼患者中,治愈71眼,好转5眼,有效率93%; 仍然溢泪6眼(7%)。

      结论: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及泪囊支架植入术能有效地治疗复杂性泪道阻塞。

    • 甲泼尼龙冲击联合曲安奈德眶周注射治疗弥漫型眼眶炎性假瘤

      2016, 16(7):1380-13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8 CSTR:

      摘要 (1746) HTML (0) PDF 1.26 M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冲击联合曲安奈德眶周注射治疗弥漫型眼眶假瘤的疗效。

      方法:选择弥漫型眼眶炎性假瘤15例19眼,应用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0.5g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1次/d×3d,再以0.5g 1次/wk×3wk,随后以0.25g 1次/wk×6wk,总疗程10wk,甲泼尼龙总剂量4.5g。同时,从第1次静脉滴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开始,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mL行第1次患眼眶周注射,每3wk 1次,共2~4次。

      结果:完全治愈7例8眼,部分治愈8例11眼,无效0例。在治疗观察中无复发加重表现。

      结论:甲泼尼龙冲击联合曲安奈德眶周注射治疗弥漫型眼眶假瘤方法可行、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 眼睑痉挛临床综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6, 16(7):1383-13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49 CSTR:

      摘要 (1361) HTML (0) PDF 401.65 K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联合益气通络针刺、热敷及按摩综合治疗眼睑痉挛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眼睑痉挛病例60例78眼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39眼,治疗组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联合益气通络针刺治疗,并辅以热敷及按摩,对照组仅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 38眼,无效1眼,愈显35眼,总有效率分别为97%,愈显率90%; 对照组临床有效32眼,无效7眼,愈显23眼,总有效率82%,愈显率59%;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复发率分别为5%、34%,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联合益气通络针刺、热敷及按摩综合治疗眼睑痉挛,较复方樟柳碱单独治疗效果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愈显率,并降低复发率。

    • 超声造影在眼球内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2016, 16(7):1386-13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50 CSTR:

      摘要 (1044) HTML (0) PDF 797.58 K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造影定量分析软件在眼球内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球内肿瘤90例90眼的超声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手术病理或综合诊断及随访证实。

      结果: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黑色素瘤与脉络膜转移癌有明显不同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它们在造影分析软件定量分析指标上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对眼球内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两种角膜绷带镜在LASEK术后配戴的临床观察

      2016, 16(7):1389-13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51 CSTR:

      摘要 (1971) HTML (0) PDF 383.25 K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两种角膜绷带镜Senofilcon A和Balafilcon A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应用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行LASEK患者38例76眼,术后38眼配戴senofilcon A角膜绷带镜,38眼配戴Balafilcon A,连续配戴7d。术后第3、7d由患者对两眼主观症状(眼痛、异物感、流泪)进行评分。7d摘镜后检查视力和角膜染色情况。

      结果:配戴两种镜片术后主观症状中眼痛感和流泪两眼存在差异,Senofilcon A眼症状更轻,眼痛感在术后3、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46,P=0.000; Z=-2.814,P=0.005)。流泪在术后3、7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Z=-2.309,P=0.021; Z=-3.276,P=0.001)。而干涩感在术后3、7d时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Z=-0.447,P=0.655; Z=-0.966,P=0.334)。术后7d摘除镜片后,Senofilcon A眼视力优于Balafilcon A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0,P=0.001)。两组摘镜后,角膜染色大多为1~2个象限的少量点染,对比有统计学差异(Z=-2.384,P=0.017)。

      结论:Senofilcon A以及Balafilcon A角膜绷带镜在LASEK术后应用是安全有效的,Senofilcon A对角膜上皮瓣的恢复更优些。

    • Helveston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2016, 16(7):1392-13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52 CSTR:

      摘要 (1277) HTML (0) PDF 344.60 K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Helveston 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5例30眼Helveston 综合征病例,根据患者上斜肌亢进及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结果:患者8例16眼行双眼上斜肌鞘内断腱术,术后随访1~3a,A征均消失,其中3例6眼DVD消失, 5例10眼DVD减轻,均未再次行DVD矫正手术; 患者4例8眼行双眼上直肌后徙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并垂直移位术,术后随访1~3a,眼位正位,A征消失,1例2眼DVD消失,3例6眼DVD减轻,未再行二次手术; 患者3例6眼行双眼水平直肌后徙联合垂直移位术,术后随访6mo,眼位正位,A征消失,DVD减轻,未再次行二次手术。

      结论:Helveston 综合征可根据患者上斜肌亢进及DVD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 共同性斜视再次手术的术式和手术矫正量

      2016, 16(7):1394-13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6.7.53 CSTR:

      摘要 (1251) HTML (0) PDF 365.74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共同性斜视过矫或欠矫后,再次手术的术式和手术矫正量。

      方法:共同性斜视术后过矫或欠矫计96例,男41例,女55例; 平均年龄21.90±14.70岁。术前行斜视常规检查,共同性内斜视过矫者23例,欠矫者15例; 共同性外斜视过矫者28例,欠矫者30例。术式选择主要依据斜视角的大小、远近斜视角的不同、原来的术式及双眼视力等情况而定。

      结果:共同性内斜视过矫者:后徙的内直肌行前徙9例,矫正量(5.51±2.63)/mm; 内直肌前徙+外直肌后徙9例,矫正量(6.25±1.59)/mm; 内直肌截除+外直肌后徙3例,矫正量(4.26±1.04)/mm; 仅行外直肌后徙2例,矫正量(4.21±1.91)/mm。共同性内斜视欠矫者:行外直肌截除6例,矫正量(4.03±0.98)/mm; 外直肌截除+内直肌后徙6例,矫正量(6.86±1.32)/mm; 内直肌后徙3例,矫正量(4.33±0.29)/mm。共同性外斜视过矫者,行外直肌前徙16例,矫正量(5.37±1.56)/mm; 内直肌后徙6例,矫正量(6.29±3.68)/mm; 外直肌前徙+内直肌后徙5例,矫正量(5.46±1.78)/mm; 外直肌截除1例,矫正量5.00/mm。共同性外斜视欠矫者,行内直肌截除12例,矫正量(4.47±0.54)/mm; 行外直肌后徙+内直肌截除16例,矫正量(5.11±0.75)/mm; 外直肌后徙2例,矫正量(2.65±0.42)/mm。

      结论:共同性内外斜视过矫者,通常对做过手术的水平肌行加强或/和减弱术,其手术矫正量偏大、且不甚稳定。欠矫者,通常对未行手术的水平肌行加强或/和减弱术,其手术矫正量同常规量。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