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15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活动期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小梁切除术后的炎症反应及眼压情况

      2015, 15(6):939-9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01

      摘要 (2037) HTML (0) PDF 375.04 K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标:分析活动期葡萄膜炎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后的炎症反应及眼压情况。

      方法:我们回顾了2006-10/2011-03期间,接受了小梁切除术的活动期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患者纪录。手术前后的炎症反应、复发频率、类固醇依赖度及眼压均以配对t检验作比较。

      结果:在29例29眼患者中,90%的患眼在手术时正在接受局部类固醇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58.3±14.0a,术前眼压为35.7±8.9mmHg。患者平均复诊时期为35.2±18.7mo。术后3mo前房炎症反应分级平均减少了0.4±0.6(P<0.01)。复发频率在复诊期内每年减少了2.3±2.1次(P<0.01)。术后1a的平均眼压为13.1±4.5mmHg,而其中44.8%患者的眼压无需用药亦能维持在21mmHg或以下。

      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的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患者在炎症反应及眼压方面均有改善,但成功率较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低。小梁切除术可以作为活动期葡萄膜炎性青光眼患者早期控制眼压和炎症反应治疗的一个选择。

    • SERPING1基因rs2511989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

      2015, 15(6):944-9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02

      摘要 (1438) HTML (0) PDF 889.11 K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典通路SERPING1基因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相关性。

      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PubMed、Cochrane、Embase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评价SERPING1 rs2511989 基因多态性与AMD易感性的关联程度,同时对入选文献异质性,敏感性以及发表偏倚等进行评估。

      结果:共纳入15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8 657例AMD患者,对照组5 393例。各个遗传模型中均未发现SERPING1基因多态性与AMD发病具有相关性。(显性模型:OR=0.960,95%CI:0.918~1.003,P=0.009; 隐性模型:OR=0.898,95%CI:0.791~1.019,P=0.035; 共显性纯合模型:OR=0.881,95%CI:0.770~1.008,P=0.003; 共显性杂合模型:OR=0.962,95%CI:0.917~1.010,P=0.050)。但进一步研究发现SERPING1基因多态性与新生血管型AMD显著相关。(显性模型:OR=0.691,95%CI:0.547~0.872; 共显性纯合模型:OR=0.661,95%CI:0.450~0.971; 共显性杂合模型:OR=0.754,95%CI:0.589~0.964)。亚组分析未发现种族与国家对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有影响。

      结论:通常情况下SERPING1 rs2511989基因多态性与AMD无相关性,但在新生血管类型AMD可能与其存在相关性。期待更多研究来证实该假说。

    • 角膜屈光手术中眼球旋转程度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2015, 15(6):950-9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03

      摘要 (1503) HTML (0) PDF 361.76 K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屈光手术中眼球旋转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屈光度等因素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12来我院进行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患者762例1 524眼。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完成虹膜识别并记录眼球旋转的角度。将眼球旋转角度与患者年龄、性别、眼别、屈光度以及是否主视眼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对眼球旋转角度与年龄和屈光度的关系分别进行相关分析,而与性别、眼别和是否主视眼的关系则分别进行t检验。

      结果:患者眼球旋转角度为0~9.7度,平均3.08±2.22度。其中男性444例888眼,平均旋转3.05±2.26度,女性318例636眼,平均旋转3.12±2.15度,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905,P=0.168); 患者平均年龄22.6±5.4a,年龄与眼球旋转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12,P=0.748); 平均球镜度数为-4.76±1.77度, 与眼球旋转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017,P=0.633); 平均柱镜度数为-0.60±0.64度,与眼球旋转无明显相关性(r=-0.004,P=0.910)。所有患者主视眼旋转3.0±2.17,非主视眼为3.11±2.12,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t=-0.521,P=0.603)。

      结论:准分子手术中发生眼球旋转的程度与年龄、性别、眼别、屈光度数及是否主视眼均无明显相关性。

    • 剥脱综合征患者结膜印迹细胞学的检查特征

      2015, 15(6):953-9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04

      摘要 (1176) HTML (0) PDF 1.47 M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剥脱综合征对结膜细胞和泪液功能的影响。

      方法:研究共纳入剥脱综合征患者60例86眼作为试验组,年龄相仿正常人55例89眼作为对照组。所有115例175眼均接受Schirmer泪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试验,并对上方和鼻下方睑裂区球结膜进行印迹细胞学检查。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根据Nelson方法分级。对TBUT,Schirmer泪试验及印迹细胞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剥脱综合征患者的Schirmer试验、TBUT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结膜细胞也有显著改变。剥脱综合征患者的印迹细胞学分级中位数为3级,而正常人组为0级。在试验组中发现45例样本出现了两种以上分级共存的现象,而对照组仅发现3例。此外,实验组中的45例样本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分级出现明显差异,且均表现出杯状细胞的破坏甚于上皮细胞,而对照组未发现此种现象。

      结论:剥脱综合征患者的结膜细胞受到破坏,泪液分泌受到影响,极易造成眼表疾病的出现。

    • >实验论著
    • α-倒捻子素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5, 15(6):959-9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05

      摘要 (1366) HTML (0) PDF 571.29 K (8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α-倒捻子素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α-倒捻子素和H2O2处理ARPE-19,CCK8法检测α-倒捻子素和H2O2对ARPE-19细胞毒性作用。不同浓度的α-倒捻子素预处理ARPE-19,再用200μmol/L H2O2处理24h,观察细胞活性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变化,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当α-倒捻子素浓度在0~12μmol/L时,ARPE-19活性无明显变化; 当浓度达到16μmol/L时,细胞活性开始下降(P<0.05)。H2O2诱导后,当α-倒捻子素浓度在0~16μmol/L之内时,α-倒捻子素预处理均可提高ARPE-19细胞活性。ROS结果表示:H2O2诱导后,ROS表达量增高(P<0.05); 8和12μmol/L α-倒捻子素预处理,均可有效清除H2O2诱导产生的ROS(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2O2诱导后NF-κB蛋白表达增高(P<0.05),12μmol/Lα-倒捻子素预处理可以继续上调H2O2诱导后ARPE-19的NF-κB蛋白表达(P<0.05)。

      结论:H2O2诱导ARPE-19细胞氧化损伤,造成细胞活性下降,ROS表达量增加,经过α-倒捻子素预处理后,可有效提高细胞活性,清除ROS,活化NF-κB。

    • 龟分枝杆菌脂葡聚糖对人角膜上皮细胞IL-8和IL-6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通路

      2015, 15(6):963-9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06

      摘要 (1937) HTML (0) PDF 1.15 M (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龟分枝杆菌细菌壁内脂葡聚糖对人角膜上皮细胞IL-6和IL-8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信号转导通路。

      方法:提取龟分枝杆菌细菌壁内脂葡聚糖作用于原代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human corneal epithelia,HCE)。实验分为实验组(脂葡聚糖样品处理组)、阳性对照组(LPS处理组)和空白组。脂葡聚糖处理后的0,6,12h各时间点采用RT-PCR法在mRNA水平检测实验组中IL-6和IL-8的表达水平; 脂葡聚糖处理后的0,6,12,24h各时间点采用ELISA法在蛋白水平检测实验组、阳性对照组和空白组中IL-6和IL-8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空白组与实验组(时间点24h)HCE细胞内NF-κB的表达与定位。

      结果:实验组中,12h内IL-6和IL-8在mRNA水平明显增加,6h时即达到峰值(IL-6是空白组的32.7倍,IL-8是对照组的36.8倍); 在蛋白质水平,培养上清内IL-6和IL-8含量在24h内呈现时间依赖性上升(6,12,24h各时间点与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阳性对照组变化一致。空白组NF-κB定位于细胞浆内,实验组NF-κB被激活,移位至细胞核内。

      结论:龟分枝杆菌来源的脂葡聚糖可以促使人角膜上皮细胞过表达IL-6和IL-8,其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通过核转录因子NF-κB进行的。

    • >实验研究
    • SIRT1基因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的初步研究

      2015, 15(6):968-9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07

      摘要 (1247) HTML (0) PDF 524.38 K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IRT1基因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

      方法:选取2012-01/2014-10来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和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各20例,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SIRT1基因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SIRT1蛋白含量,TUNEL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

      结果:RT-PCR检测结果显示,外伤性白内障患者组SIRT1 mRNA相对含量最高为1.000±0.078,其次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组为0.427±0.067,糖尿病性白内障组为0.389±0.112,与外伤性白内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SIRT1 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SIRT1蛋白的表达量最低; 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外伤性白内障组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患者LECs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5±2.3)%和(8.7±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糖尿病性白内障组LECs凋亡率为(24.3±6.1)%,与外伤性白内障组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体上皮细胞中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下降,提示该基因参与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这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探索调节SIRT1基因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的有效途径,将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钙蛋白酶抑制剂E-64d对高钙诱导的白内障的保护作用

      2015, 15(6):972-9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08

      摘要 (1226) HTML (0) PDF 1.08 M (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钙蛋白酶抑制剂E-64d对高钙诱导的白内障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取健康清洁级兔的16对离体透明晶状体,将一对晶状体的任意一只为实验组,另一只为对照组,实验组为含浓度依次为5,10,15,20,25,30,35,40mmol/L CaCl2的1640培养液,对照组含1 640培养液,观察培养36h后晶状体的混浊情况。取健康清洁级兔的24对离体透明晶状体,将一对晶状体的任意一只为实验组,另一只为对照组,实验组为含有CaCl2(5~30mmmol/L)+E-64d的1 640培养液,对照组为含CaCl2(5~30mmol/L)的1640培养液,检测两组晶状体的透明度及相对灰度值,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两组晶状体的钙离子(Ca2+)含量。采用SPSS 11.9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over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透明晶状体在含有氯化钙的培养液中发生混浊,且随着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晶状体的混浊程度也提高,当培养液中钙离子浓度为30mmol/L以上时,培养液中的晶状体下方的黑色十字线几乎不能透见,晶状体皮质几乎完全混浊; 含有钙蛋白酶抑制剂E-64d的实验组晶状体的混浊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实验组与对照组晶状体灰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820,P=0.001<0.01),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晶状体钙离子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44,P=0.055>0.05)。

      结论:晶状体外的高钙环境可以诱导晶状体混浊; 钙蛋白酶抑制剂E-64d不能抑制晶状体对细胞外钙离子的摄入; 钙蛋白酶抑制剂E-64d对高钙诱导的晶状体混浊有保护作用,它可能是直接抑制了钙蛋白酶的活性,进而通过其他途径抑制晶状体蛋白变性或者上皮细胞凋亡及坏死,延缓白内障的发生。

    • NgR在糖皮质激素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15, 15(6):976-9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09

      摘要 (1186) HTML (0) PDF 1.39 M (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分4组培养RGC,即(1)对照组,(2)激素组(0.1μmol/L可的松),(3)激素-siNgR组(0.1μmol/L可的松+NgR反义核苷酸病毒),(4)激素-scRNA对照组(0.1μmol/L可的松+阴性核苷酸病毒)。3d后四甲基噻唑蓝(Thiazolyl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检测细胞活力变化,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Hoechst 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Nogo受体(Nogo receptor,NgR)表达。

      结果:对照组、激素组、激素-scRNA组及激素-siNgR组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0)%,(76.3±6.8)%,(79.4±9.0)%及(96.7±9.8)%,与对照组相比,激素组及激素-scRNA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密度降低,体积缩小,NgR表达增加(P<0.01),而激素-siNgR组无明显变化(P>0.05)。Hoechst 33342染色显示,对照组及激素-siNgR组细胞淡蓝色,激素组及激素-scRNA组可见大量呈亮蓝色的凋亡细胞。

      结论:糖皮质激素能通过NgR表达增加诱导RGC凋亡。

    • >临床论著
    • 微切口超声乳化加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的临床评价

      2015, 15(6):979-9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0

      摘要 (1220) HTML (0) PDF 400.72 K (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3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33眼和对照组25例30眼,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试验组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 比较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并检查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和像差。

      结果:术后1wk; 1,3mo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眩光和眩光条件下,两组患者在3.0,6.0,12.0,18.0cd频段下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1.5cd频段下,试验组对比敏感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试验组球差、彗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低频段对比敏感度显著优于球面人工晶状体,并能够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总像差,从而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

    • 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2015, 15(6):982-98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1

      摘要 (1310) HTML (0) PDF 400.11 K (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84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观察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和瞳孔大小。

      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3眼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眼视力较术前无明显提高; 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术后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眼压控制、增加前房角宽度方面具有较好疗效。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以及联合改良式房角分离术能有效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更有效的降低眼压及增加前房角宽度。

    • 球内注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液中VEGI表达的影响

      2015, 15(6):985-9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2

      摘要 (1882) HTML (0) PDF 438.73 K (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球内注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液中血管内皮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inhibitor, VEGI)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评价VEGI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68眼,按照治疗选择的自然状态分为两组,试验1组34例41眼:球内注射贝伐单抗1.25mg(0.05mL)/次,试验2组16例27眼球内注射曲安奈德4mg(0.1mL)/次,两组分别于球内注药前及注药后1,3,6mo再次注药或行玻璃体切割前抽取玻璃体液0.3mL,并以黄斑裂孔患者20例20眼为空白对照组,注药后根据一定纳入标准,选取各试验组符合条件的患者采集的标本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EGI、IL-1β及VEGF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注药前玻璃体腔中VEGI浓度降低,IL-1β及VEGF浓度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注药后随着时间延长及注药次数增加,IL-1β及VEGF浓度降低,VEGI浓度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观察提示:试验组注药后黄斑水肿程度较前减轻,试验2组远期效果好于试验1组(P<0.05)。

      结论:VEGI可能与VEGF及IL-1β协同作用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 >文献综述
    • 角膜移植的研究进展

      2015, 15(6):989-9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3

      摘要 (2216) HTML (0) PDF 416.10 K (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角膜移植是用透明、健康的供体角膜组织替换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者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达到增进视力或治疗某些角膜疾病的眼科治疗方法。传统角膜移植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近10a,深板层角膜移植和内皮细胞移植手术逐渐崛起。而目前,人工角膜移植手术的发展为不适合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本文综述了目前角膜移植领域手术技术的适应证、术后并发症等。

    • 白内障手术同时矫正散光的方法研究进展

      2015, 15(6):993-9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4

      摘要 (1417) HTML (0) PDF 432.56 K (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目前,散光矫正已成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重要内容,白内障手术同时矫正散光的方法主要包括:利用角膜切口、松解性角膜切开、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和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散光矫正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术后残余散光将会不断减小,白内障术后获得更为完美的屈光状态必将成为现实。本文就以上内容对白内障手术同时矫正术前散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

      2015, 15(6):997-9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5

      摘要 (1483) HTML (0) PDF 396.17 K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一种常见于50岁以上人群的慢性进行性退化的黄斑疾病,是发达国家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该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最新研究表明,眼局部具有独立形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能力,并且多项研究表明RAS在AMD的早期和晚期均直接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在AM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关于RAS在AMD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检查方法进展

      2015, 15(6):1000-10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6

      摘要 (1250) HTML (0) PDF 433.02 K (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现代人饮食结构调整,高热量食品摄入过多与此关系密切。目前糖尿病患病率已从2003年的7%增至2010年的14%\〖1\〗。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出血等。但最常见而且对视力影响较大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两种。目前对于糖尿病视神经病变(diabetic optic neuropathy,DON)的研究不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研究广泛,DON的临床表现虽不特异,但发生广泛,也是造成失明的重要原因。本文收集目前国内外对DON采用的各种检查手段及早期诊断的依据,尽量对该病做到早期发现,介入治疗,争取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各种类型的检查方法做一介绍。

    • 眼眶成纤维细胞与甲状腺相关眼病研究进展

      2015, 15(6):1003-10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7

      摘要 (1779) HTML (0) PDF 404.03 K (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缺乏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眼眶成纤维细胞作为靶细胞和效应细胞参与了自身免疫、炎症反应和组织重塑等多个病理过程。我们就眼眶成纤维细胞在甲状腺相关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讨论该领域治疗研究方向。

    • 视频终端对眼表的损害

      2015, 15(6):1006-10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8

      摘要 (1302) HTML (0) PDF 443.53 K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频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VDT)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但视频终端通过引起泪膜、睑板腺等组织器官的一系列损害,产生了如眼干涩、疲劳、酸胀等眼睛不适症状。本文主要对近年来VDT对眼表损害的机制及其治疗做一综述。

    • 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治方法的概述

      2015, 15(6):1010-10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19

      摘要 (1345) HTML (0) PDF 407.09 K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无晶状体眼的屈光矫治方法包括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矫正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框架眼镜矫正物像放大率高,视野受限,婴幼儿无晶状体眼因眼球尚处在发育阶段致无法植入人工晶状体而多选用框架眼镜矫正。角膜接触镜物像放大率低,分为软性角膜接触镜和硬性角膜接触镜,前者因透氧性差易致眼表病变故应用较少,后者透氧性强,尤适合于眼外伤所致不规则散光者或虹膜缺失者。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还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眼更符合生理解剖结构,可以尽量避免屈光参差、像差等不足。根据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位置共分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又分为房角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为Ⅱ期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睫状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经巩膜缝线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临床研究
    •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切口类型对患者角膜形态的影响

      2015, 15(6):1013-10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0

      摘要 (1413) HTML (0) PDF 382.33 K (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术不同切口类型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影响,为其临床治疗方案优选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白内障患者71例94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以直线形和反眉弓形切口进行手术,将A组和B组进一步随机分为三组,控制切口至角膜缘距离分别为1.5mm,2.0mm,2.5mm; 对比各组手术前后的视力水平和角膜地形图指标ACP,CYL,SAI和SRI。

      结果:切口形态和切口至角膜缘距离对患者的术后视力和角膜地形图均有影响(P<0.05),各检测时间术后视力和角膜地形图不全等(P<0.05),且时间和组别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各组患者术后1wk的视力优于术前,术后3mo优于术后1w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术后1wk的ACP,CYL,SAI和SRI水平高于术前(P<0.05),术后3mo时逐渐降低,与术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各组视力和角膜地形图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2.0mm B组和2.5mm B组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0mm B组和2.5mm B组的ACP,CYL,SAI和SRI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且2.5mm B组低于2.0mm B组(P<0.05)。术后3mo,各组视力、SAI及SRI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但2.0mm B组和2.5mm B组患者的ACP和CYL依然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术采用反眉弓形切口,并适当拉长切口至角膜缘的距离,可降低对白内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影响,控制术后散光。

    • Sirius系统测量角膜塑形术后眼前节参数的临床观察

      2015, 15(6):1016-10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1

      摘要 (1806) HTML (0) PDF 1.84 M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Sirius系统测量角膜塑形术后眼前节参数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选取我院2014-08/10近视患者28例56眼 ,等效球镜-3.83±1.19D。釆用Sirius系统测量戴镜前、戴镜1d; 1wk; 3mo后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er cornea thickness, CCT)、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及角膜前表面曲率(anterior K,a-K)、角膜后表面曲率(posterior K,p-K)。

      结果:所有患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wk均达到矫正效果。CCT及p-K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a-K除戴镜1wk与戴镜3mo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ACD在戴镜1wk与戴镜前、戴镜3mo与戴镜1d及戴镜1wk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戴镜前CCT(CCTpre)与戴镜3mo后CCT的变化值(CCT-3mo-change,CCTc-3mo)显著相关(P<0.05); ACDpre与ACDc-1d显著相关(P<0.05); a-Kpre与a-Kc-1d,a-Kc-1wk,a-Kc-3mo均显著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Kc-1d(P=0.016)、a-Kc-1wk(P=0.047)与a-Kpre及眼轴显著相关; a-Kc-3mon与a-Kpre显著相关(P=0.024); ACDc-1d与ACDpre显著相关(P=0.036); CCTc-3mo与CCTpre显著相关(P=0.012)。

      结论:sirius测量的角膜塑形术后CCT,ACD及p-K的变化并不明显,而a-K明显改变,它可能是角膜塑形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Sirius 眼前节分析系统用于角膜塑形术术前检查及术后评估,无创、可靠,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儿童前房深度与各屈光参数关系

      2015, 15(6):1020-10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2

      摘要 (1162) HTML (0) PDF 402.92 K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前房深度与年龄、晶状体屈光力、角膜屈光力及眼轴之间的关系。

      方法: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获得44例88眼的屈光不正度数、眼轴、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参数,经计算得到晶状体度数。直线相关与回归比较前房深度和年龄及各屈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44例88眼,平均年龄9.04±2.39岁,等效球镜(SE)-3.50~+8.75D; 三组间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别,男性与女性间前房深度无差别; 前房深度与年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323,ACD/AL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516; 晶状体屈光力与年龄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14; 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屈光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392; 角膜屈光力与年龄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61; 前房深度与角膜屈光力之间呈微弱的正相关,相关系数r=0.295。

      结论:受试儿童眼球的前房随年龄逐渐变浅,在眼轴中所占的比例不断降低; 由角膜、晶状体、房水及前房组成的组合透镜屈光力随年龄下降,同时玻璃体腔变长,正符合儿童眼球正视化的要求。

    • 正常人群暗室激发试验中瞳孔对前房形态变化的影响

      2015, 15(6):1023-10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3

      摘要 (1344) HTML (0) PDF 383.08 K (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正常人群暗室激发试验及联合缩瞳前后眼压、前房形态的变化。

      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研究对象为20~35岁的健康受试者30例60眼。所有受试时间均在10:00~12:00进行。首次试验:受试者位于暗室,反坐于椅子上,头低俯在椅背上1h,受试前后测量眼压,Pentacam测量眼前节参数; 缩瞳后试验:毛果芸香碱缩瞳后进行二次暗室激发试验,收集前后眼压及眼前节参数,将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首次试验:受试后眼压显著升高(P=0.000),瞳孔直径明显缩小(P=0.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前房容积缩小(P=0.008),前房角度增宽(P=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央前房深度无变化(P=0.2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缩瞳后试验:受试后眼压升高、前房容积缩小、前房角度变窄、中央前房深度变浅(P=0.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瞳孔直径无变化(P=0.1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缩瞳前后眼压变化不明显(P=0.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前房容积变小(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前房角度变窄、中央前房深度、瞳孔直径明显缩小(P=0.0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前房容积减少、前房角变窄是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基础; 毛果芸香碱使房角变宽,是其降眼压解剖基础之一; Pentacam测量眼前节参数分析中要考虑瞳孔造成的误差。

    • 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对视功能的影响

      2015, 15(6):1026-10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4

      摘要 (1521) HTML (0) PDF 838.23 K (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对视力、视野损害的相关性。

      方法:此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的、对临床中发现的中间、后部或全葡萄膜炎治疗的特征性对照研究。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患者132例248眼,接受视力、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微视野检测。

      结果: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与视力、视野的损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不同类型的黄斑水肿对应不同的视力损害:不伴有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的囊腔型可产生中等程度的视力损害,平均10个字母; 不伴有囊腔而仅有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型可产生更大程度的视力损害,平均19个字母; 而同时伴有囊腔、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的黄斑囊样水肿型可产生最大程度的视力损害,平均26个字母。入选的所有黄斑水肿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视野损害:与黄斑中心凹的的厚度密切相关,即厚度越大,视野损害的范围越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是否具有囊腔关系不大。

      结论:黄斑水肿对应的视功能损害提示我们在以后的葡萄膜炎治疗过程中,对黄斑水肿的治疗也应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去关注; 对葡萄膜炎性黄斑水肿的视功能损害评估,应该从视力和微视野两方面关注。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因子及视网膜血流变化的意义

      2015, 15(6):1030-10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5

      摘要 (1198) HTML (0) PDF 381.64 K (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VEGF、细胞因子及视网膜血流状态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

      方法:将17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无DR组(NDR,41例)、背景DR(NPDR,68例)及增殖期DR组(PDR,65例)三组,纳入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血清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进行测定,并对其进行眼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TNF-α,sICAM-1,sVCAM-1,bF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DR血清VEGF,TNF-α,sICAM-1,sVCAM-1,bFGF水平显著高于NDR和NPDR组,NPDR组血清VEGF,TNF-α,sICAM-1,sVCAM-1,bFGF水平又显著高于NDR(P<0.05)。糖尿病患者Vmax,Vmin,Vmean和PI显著低于对照组,RI显著高于对照组; PDR组Vmax,Vmin,Vmean和PI显著低于NDR和NPDR组,RI显著高于NDR和NPDR组; NPDR组Vmax,Vmin,Vmean和PI又显著低于NDR,RI则显著低于NDR和NPDR组(P<0.05)。

      结论:VEGF,TNF-α,sICAM-1,sVCAM-1,bFGF以及CRA血流动力学改变与DR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DR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参考意义。

    • 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野缺损

      2015, 15(6):1033-10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6

      摘要 (1147) HTML (0) PDF 392.34 K (7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野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进行联合治疗。治疗5mo后,比较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野、荧光造影及眼底照相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出血斑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视野灰度值、出血斑、血管瘤变化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且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血栓通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减少不良反应,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单纯下斜肌后徙术后原在位水平斜视度的变化分析

      2015, 15(6):1036-10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7

      摘要 (1381) HTML (0) PDF 405.10 K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单纯行下斜肌后徙手术后水平斜视度的变化分析,探讨下斜肌后徙手术对原在位水平斜视度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4-01/09在我院眼科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合并小角度水平斜视及小度数V型斜视患者共30例,仅行下斜肌后徙手术,水平方向小度数斜视未行手术矫正。其中,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25例,行单眼下斜肌后徙术; V型斜视5例,行双眼下斜肌后徙术。随访3~6mo,术前、术后行33cm和6m三棱镜交替遮盖斜视度检查,同视机检查,Titmus立体图检查,Worth四点灯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眼底照相检查等,进而比较手术前后远、近水平斜视度变化(双侧者以1/2斜视度计算)。

      结果:(1)外斜组23例(包括5例外斜V征)手术前后看远、看近水平斜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术后分别使原在位外斜减小平均值3.35±2.87,4.37±2.65。(2)内斜组7例看远手术前后水平斜视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使内斜减小平均值2.43±1.99; 看近手术前后水平斜视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89)。

      结论:下斜肌后徙手术后原在位外斜、内斜度数都有减小,这种变化通过手术后逐步完善、建立的融合功能代偿产生。

    • 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 15(6):1040-10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8

      摘要 (1374) HTML (0) PDF 390.14 K (7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2~11岁儿童确诊为外伤性眼内炎24例24眼的治疗方法及结果。所有患儿入院后立即行患眼的玻璃体腔内注药(万古霉素1mg/0.1mL+头孢他啶2.25mg/0.1mL+地塞米松0.4mg/0.1mL),第2d ,23例重症者行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术,充填硅油者10例、无菌空气者8例、C3F8者3例、灌注液者2例。1例轻症者72h后再次注射。

      结果:术后随访6~78mo,所有病例炎症控制,4例眼球萎缩(3例硅油眼)。7例硅油眼已取出硅油并植入IOL。BCVA:<0.02者12例, 0.02~0.1者4例,0.15~0.3者4例,0.5~1.0者4例。16例(70%)较入院视力提高,4例(17%)不变,3例(13%)下降,1例不配合。

      结论:及时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广谱抗生素、玻璃体切除术能改善儿童外伤性眼内炎的预后。

    • 不同术式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2015, 15(6):1043-10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29

      摘要 (1408) HTML (0) PDF 405.17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和白内障超声乳化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干眼的情况。

      方法:随机选取2014-01/05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63例63眼,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1例31眼,B组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32例32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mo的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Sehirmer Ⅰ试验等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1mo干眼症状较术前明显增加、BUT缩短,SⅠt降低,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mo时干眼症状仍然存在,但SⅠt及BUT程度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在短期内影响患者泪膜功能,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术后引起干眼的程度相对较轻,在泪液功能的改变上前者轻于后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性降低。

    • 第五代泪道内窥镜微创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研究

      2015, 15(6):1046-10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0

      摘要 (1475) HTML (0) PDF 1.19 M (8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泪道内窥镜微创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方法,疗效以及安全性,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3-04 /2014-07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120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第五代泪道内窥镜下微钻联合全泪道置管术)62例62眼,对照组(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58例58眼,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1.9%,9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5.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眼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9.4%,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

      结论:第五代泪道内窥镜操作上较传统一体式泪道内窥镜更为灵活,直视病变情况下进行泪道微钻疏通鼻泪管,再联合全泪道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不仅临床疗效好,而且较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更为安全,高效,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视化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DR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围手术期血压和血糖波动性的研究

      2015, 15(6):1050-10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1

      摘要 (1618) HTML (0) PDF 413.60 K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取出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围手术期血压、血糖的波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23G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硅油充填术的271例271眼,行硅油取出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14例14眼,对照组(none neovascular glaucoma,NNVG)为随机抽取同期手术后未继发NVG的同年龄、同手术方式、排除对侧眼做对比,分析发生NVG的时间、围手术期血压、血糖变异性,随访时间为手术后1~12mo,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率、发病时间、围手术期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c%)的变异性。

      结果:患者271例14眼继发NVG,占5.2%; 男10眼(71.4%),女4眼(28.6%); 年龄49~68(平均57.07)岁; 继发NVG的时间为玻璃体切除术后107~135d,硅油取出术后7~45(平均31.78)d; 糖尿病史10~15(平均13.2)a。NVG组:围手术期空腹血糖波动4.0~10.2(平均8.52±3.24)mmol/L,变异系数0.48。NNVG组:围手术期空腹血糖波动5.0~8.2(平均7.22±0.24)mmol/L,变异系数0.43,两组变异系数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Hbc% NVG组:(10.52±0.27)%,NNVG组:(7.60±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G组:围手术期收缩压140~180(平均152.3±15.1)mmHg,变异系数0.099,舒张压50~110(平均92.3±11.1)mmHg,变异系数0.11; NNVG组:围手术期收缩压120~150(平均131.4±0.1)mmHg,变异系数0.061,舒张压80~100(平均87.3±8.1)mmHg,变异系数0.08; 两组相比,变异系数有差异(P<0.05),NVG组围手术期空腹血糖的变异性明显大于NNVG组。而两组之间昼夜血压的变异性相比,NVG组白天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以及夜晚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的变异性均大于NNVG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取油术与玻璃体切除硅油注入手术围手术期血糖的变异性、血压的变异性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DR继发NVG患者围手术期空腹血糖的变异性、白天收缩压、夜间舒张压的变异性大,最早可发生在硅油取出术后1wk。

    • 眼部蠕形螨感染与蔬菜芽胞杆菌蛋白免疫反应的相关关系

      2015, 15(6):1054-105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2

      摘要 (1306) HTML (0) PDF 401.63 K (6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眼蠕形螨感染与其血清免疫反应的关系。

      方法:观察68例住院患者眼部蠕形螨感染情况,收集每例患者双眼上下睑共8条睫毛,进行蠕形螨计数,分别记录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数量。用Western blot分析从蔬菜芽胞杆菌分离出来的两种蛋白62-kDa和83-kDa与患者血清的免疫反应情况。

      结果:所有68例患者无面部红斑痤疮,无眼睑炎,按血清反应分阳性和阴性两组,年龄匹配(P=0.888),性别匹配(P=0.595); 按睫毛蠕形螨感染分阳性和阴性两组,年龄匹配(P=0.590),性别匹配(P=0.329)。血清免疫反应与眼部蠕形螨感染无统计学相关关系(P=0.925),在蠕形螨感染阳性组38例中27例(71%)血清反应阳性,在蠕形螨感染阴性组30例中,血清反应阳性21例(70%)。与蠕形螨计数也无统计学相关关系(P=0.758)。

      结论:当眼部感染蠕形螨但不发病时,血清检查不必要,但当眼部出现眼睑炎时,建议查睫毛螨虫和血清免疫反应,一旦两者均阳性,全力除虫实属必要。

    • IOLMaster与接触性A超测量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比较

      2015, 15(6):1057-10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3

      摘要 (1473) HTML (0) PDF 422.90 K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IOLMaster与接触式A超对眼前节参数的生物学测量结果,以评价两者在眼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方法: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121例137眼,分别用IOLMaster与接触式A超于术前测量眼前节相关参数,术后测量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实际屈光度。

      结果:IOLMaster与接触式A超测量前房深度(ACD)值分别为2.94±0.49,2.69±0.51mm,配对t检验,两者的差值为0.25±0.22mm(P<0.01),差异有显著性,相关系数r=0.823(P<0.01)。测量眼轴长度(AL)值分别为24.17±1.64, 23.81±1.83mm,配对t检验,两者差值为0.36±0.24mm(P<0.01),差异有显著性,相关系数r=0.996(P<0.01)。同一测量者应用IOLMaster进行AL、ACD、角膜曲率的连续测量获得的标准差分别为±25.6,±33.4,±12.9μm,变异系数分别为0.11%,0.52%,0.17%; 两位不同测量者间测量标准差分别为±21.5,±29.8,±15.9μm,变异系数分别为0.09%,0.62%,0.21%。两者测量ACD和AL的95%一致率(LoA)分别为-0.08~+0.48mm,-0.09~+0.69mm。IOLMaster生物测量平均预期屈光误差(MPFE)为-0.15±0.38D,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FE)为0.29±0.27D,而优化后的接触式A超测量与IOLMaster相比,MAFE明显增大为0.41±0.38D。

      结论:IOLMaster与接触式A超均可用于眼前节参数的生物测量,两者的相关性好。但基于光学原理的IOLMaster与接触式A超相比,具有良好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并可同时测量出其他相关参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AS-OCT在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中的应用评价

      2015, 15(6):1061-10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4

      摘要 (1435) HTML (0) PDF 1.82 M (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在白内障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7例32眼白内障术后出现角膜水肿的患者采用眼科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明确诊断后,采取相应处理方法,并对角膜后弹力层脱离(descemet's membrane detachment,DMD)较重的1眼进行手术复位。

      结果:所有角膜水肿情况都得到及时的判断和处理,严重DMD患者的角膜恢复透明。

      结论:使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是判断DMD的有效手段。

    • >调查研究
    • 维吾尔族大学生屈光状态与屈光要素的研究

      2015, 15(6):1064-10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5

      摘要 (986) HTML (0) PDF 373.90 K (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维吾尔族大学生不同屈光状态与屈光要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共计475例950眼,进行眼科视力、裂隙灯及眼底镜等专科检查,排除有影响屈光状态眼部疾病的9眼,余941眼,使用IOL-Master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维吾尔族大学生941眼随着眼屈光状态的分布为-13.5~+8.00D,眼轴长度由长变短,前房深度由深变浅,角膜平均曲率由陡变平。根据屈光状态不同共分为7组,各组间比较中眼轴长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前房深度与角膜平均曲率存在相近屈光状态间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P>0.05)。等效球镜与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平均曲率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34,-0.547,-0.208(P<0.01)。等效球镜(D)与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与角膜平均曲率(K)的多元回归方程为D=83.229-2.150AL+2.171ACD-0.939K。

      结论:维吾尔族大学生屈光要素间的变化配合决定了眼的屈光状态,为研究维吾尔族屈光状态的发生发展提供依据。

    • 东莞市40岁及以上居民视力损害者的屈光不正分析

      2015, 15(6):1068-10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6

      摘要 (1337) HTML (0) PDF 413.37 K (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40岁及以上居民因屈光不正导致视力损害的患病率,以及影响视力矫正的因素。

      方法:我们于2011/2012年对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WHO标准,根据日常生活视力0.05≤好眼视力<0.3,筛查出视力损害者共707例。分析因屈光不正导致视力损害的患病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及不同文化程度间可矫正的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率,分析影响视力矫正的因素。

      结果:视力损害者的患病率为7.90%(707/8 952)。因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者患病率为5.57%(499/8 952),占视力损害者的70.58%(499/707)。其中,可矫正的视力损害者患病率为5.36%(480/8 952),占视力损害者的67.89%(480/707)。不可矫正的视力损害者的患病率为0.21%(19/8 952),占视力损害者的2.69%(19/707)。经χ2检验,随着年龄的增加,因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率显著下降(P<0.01)。屈光不正导致的视力损害在文化程度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但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力损害者中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由92.1%降至49.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较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可矫正的视力损害率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开展积极的屈光不正矫治,可使约2/3的日常生活视力损害的患者有效改善视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 >临床报告
    • 绷带镜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观察

      2015, 15(6):1072-10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7

      摘要 (2061) HTML (0) PDF 376.44 K (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博士伦PureVision纯视角膜接触镜在眼科的应用,观察绷带镜在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估绷带镜在眼表疾病中的治疗价值及意义。

      方法:非随机选取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患者30例38眼, 配戴绷带镜3d~3mo,观察配戴前后各时段角膜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情况、视力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所选患者30例38眼中完全缓解23眼(61%),部分缓解11眼(29%),有效率 89%。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完全愈合11眼(29%),部分愈合 21眼(55%),有效率 84.2%; 视力提高22眼,有效率58%。

      结论:绷带镜能有效缓解角膜上皮缺损引起的疼痛,保护角膜,维持局部湿润度,加速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的愈合,缩短病程,安全、有效,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基层医院推广。

    • 角巩膜缘切口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转型中的应用

      2015, 15(6):1075-10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8

      摘要 (1351) HTML (0) PDF 418.41 K (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巩膜缘切口在小切口向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转型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02/2013-02接受手术的200例200眼白内障患者,行角巩膜缘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术中如遇不安全因素即改为SICS+IOL术,手术均顺利完成。

      结果:顺利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者共172眼(86%),28眼(14%)改为角巩膜缘切口SICS+IOL术,术后视力≥0.5者176眼(88%),0.1~0.4者22眼(11%),0.1以下者2眼(1%)。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小切口转型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初期时,运用角巩膜缘切口能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是具有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经验眼科医生很好的选择方式。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术式选择

      2015, 15(6):1078-10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39

      摘要 (1227) HTML (0) PDF 395.43 K (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选择。

      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0例96眼,根据房角粘连程度及病程长短,非随机选择施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IOL)、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切手术(Phaco+IOL+PLI)、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Phacotrab+IOL),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前房轴深、滤过泡,随访时间为1mo。

      结果: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P<0.05)、眼压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 1mo三组之间眼压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微切口透明角膜超声乳化及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手术是安全的。房角粘连<90°可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 90°<房角粘连为<180°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 如果病程长且房角粘连>180°,考虑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

    • 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临床观察

      2015, 15(6):1081-10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0

      摘要 (1653) HTML (0) PDF 361.67 K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在无囊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先天悬韧带断裂致晶状体完全脱位、外伤性白内障及后囊破裂后无囊膜支撑等需行人工晶状体悬吊术中的临床观察。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5/2014-05期间我院采用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患者31例32眼,对其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6mo~1a,矫正视力>0.5者12眼(38%); 0.1≤矫正视力≤0.5者18 眼(56%); <0.1者2眼(6%); 角膜散光度平均为0.97±0.35D; 术中及术后出现睫状体穿刺口出血、人工晶状体偏位、倾斜、角膜水肿、悬吊线松弛断裂等的几率降低。

      结论:该术式为无囊膜支撑的人工晶状体植入而设计,其理念改变了以往悬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存在偏位、倾斜及缝线割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它符合人眼的生理特点,是目前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手术方式中稳定性最好、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最少、术后视力恢复最佳及术后角膜散光度最小的手术方式,且四点固定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设计已获得了中国实用转型专利。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发浅前房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屈光状况分析

      2015, 15(6):1083-10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1

      摘要 (1267) HTML (0) PDF 429.97 K (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发浅前房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屈光状况。

      方法:选择2012-01/2014-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106眼。将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在2.20~2.90mm之间的患者归为对照组,ACD<2.20mm者为浅前房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眼部资料、术后屈光度数误差和术后ACD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和眼压、晶状体混浊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数误差、ACD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1mo和3mo屈光度数误差、ACD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发浅前房患者的眼压、晶状体混浊值较高,术后屈光度数误差和ACD变化较大。

    • 高度近视植入Bigbag人工晶状体远期的囊袋稳定性研究

      2015, 15(6):1086-10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2

      摘要 (1462) HTML (0) PDF 372.06 K (7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高度近视专用的人工晶状体Bigbag远期的囊袋稳定性。

      方法:前瞻对照试验。选择2012-05/2014-02入院的眼轴≥28mm的高度近视合并或不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分为两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分别植入Bigbag人工晶状体和Sensar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6mo的并发症、晶状体后囊的状况,比较术前术后晶状体后囊到视网膜距离的差值。

      结果:共有52例63眼纳入研究,Bigbag组24例30眼,其中男9例11眼,女15例19眼; Sensar组28例33眼,其中男12例14眼,女16例19眼。术后6mo时,Bigbag组术前术后晶状体后囊到视网膜距离的差值为1.49±0.06mm,与Sensar组(1.67±0.09m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mo时Bigbag组有2眼出现后囊膜皱缩(6.7%),Sensar组有9眼出现后囊皱缩(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

      结论:Big bag人工晶状体由于囊袋内的稳定性高,后囊膜皱缩的发生率也较低,更适合高度近视患者使用。

    • 不同血压段晚期青光眼眼压控制稳定后1年内视野分析

      2015, 15(6):1089-10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3

      摘要 (1204) HTML (0) PDF 349.61 K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眼压控制稳定的晚期青光眼术后1a内在不同血压段时视野进展情况。

      方法:记录晚期青光眼眼压正常患者的舒张期血压及眼压值,并分别做视野检查,通过AGIS评分法判断病程的进展。

      结果:随访1a,各试验组平均随访眼压值比较无差异; 各组视野受损进展率有差异,血压偏低组视野受损进展比较快。

      结论:低血压是晚期青光眼病程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晚期青光眼患者如舒张期血压过低,视野有恶化趋势。

    • 青光眼行相关检查对视功能评估的有效性探索

      2015, 15(6):1091-10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4

      摘要 (1320) HTML (0) PDF 1000.54 K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 P-VEP)、眼底照相、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青光眼患者检查的可靠性。

      方法:对83例95眼青光眼患者应用眼科电生理仪、眼底照相、视野和OCT,根据P-VEP、眼底照相、OCT、视野检查结果的阳性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患者83例95眼中,视野检查成功获取阳性病例图像73眼(76.8%),无法获取图像22眼(23.2%); 眼底照像成功获取阳性病例图像75眼(78.9%),无法获取图像20眼(21.1%); 获得P-VEP阳性病例47眼(49.5%),未见明显异常26眼(27.3%),无法采集图像22眼(23.2%); 成功获取OCT阳性病例图像81眼(85.3%),无法获取OCT图像14眼(14.7%)。

      结论:视觉诱发电位、眼底照相、视野和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结果对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视功能变化分析

      2015, 15(6):1094-10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5

      摘要 (1175) HTML (0) PDF 381.44 K (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患者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网膜振荡电位以及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视功能的变化。

      方法:收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以及健康志愿者80例。均采用罗兰电生理检查系统检测图形诱发电位(P-VEP)的P100潜伏期和振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振幅和各子波振幅,以及RTVue OCT检测视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33,P=0.000)。糖尿病组患者的P100振幅比正常对照组的P100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10,P=0.000)。糖尿病组患者OPS 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均比正常对照组OPS 总振幅及各子波振幅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320,P=0.000; t=3.239,P=0.000; t=4.144,P=0.000; t=7.666,P=0.000; t=5.319,P=0.0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的平均RNFL厚度及鼻侧、下方及颞侧RNFL厚度均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0,P=0.085; t=0.664,P=0.547; t=1.923,P=0.063; t=1.814,P=0.072)。而上方RNFL厚度明显变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t=7.989,P=0.000)。

      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的患者,视乳头及黄斑区均出现了视功能改变。

    • 不同近视程度儿童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改变

      2015, 15(6):1097-10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6

      摘要 (1602) HTML (0) PDF 371.89 K (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4~10岁不同近视程度儿童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改变。

      方法:收集2012-01/2014-05于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儿童12例(屈光度≥-6.00D),中度近视儿童14例(-3.00D≤屈光度<-6.00D),轻度近视儿童14例(0D≤屈光度<-3.00D),对所有患儿完善RNFL厚度测量,并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高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2.36±10.33μm,中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06.52±9.46μm,轻度近视组平均RNFL厚度为112.66±9.79μm。高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儿童平均RNFL厚度变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相比,RN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与轻度近视组RNFL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各象限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高度近视患者平均R较轻度近视组明显变薄,且在下方象限高度近视与中度近视组较轻度近视组均明显变薄。在对近视儿童的诊疗过程中,我们应当完善近视RNFL厚度检查辅助诊断,可为近视儿童的观察及随访提供客观指标。

    • 病理性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不同玻璃体填充物探讨

      2015, 15(6):1100-11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7

      摘要 (1307) HTML (0) PDF 488.15 K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病理性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手术中硅油与C3F8填充后视网膜复位率和高眼压发生率,为此类手术的填充物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设计。在不同时间段连续观察病理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分别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硅油和气体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观察,从手术后1wk; 1,3,6,12mo,视网膜复位率和眼压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视网膜复位及眼压的情况,得出最佳的填充方式。

      结果:初次手术后,硅油组视网膜复位率高于气体组,但两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患者眼压:硅油组高眼压发生率高于气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病理性高度近视MHRD患者玻璃体手术后使用哪种填充物,应采取个体化方案。

    • A型肉毒素抑制内眦赘皮术后瘢痕的观察

      2015, 15(6):1103-11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8

      摘要 (1717) HTML (0) PDF 884.03 K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内眦赘皮术中应用抑制瘢痕形成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眼部整形美容科接受内眦赘皮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术毕即刻进行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39例患者作为治疗组; 另选取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国际推荐的OSAS瘢痕评价量表,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整形医师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mo的瘢痕情况进行评估,分别从瘢痕颜色、平整度、弹性程度及瘢痕宽度4个方面对瘢痕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估打分,对两组术后1,6mo的瘢痕情况评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4例、对照组6例失访,其余患者按期回访评估。术后1mo瘢痕的颜色、弹性、平整性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mo瘢痕的颜色、弹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而瘢痕的平整度及宽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在不同的时间分别比较均发现,1mo时瘢痕的颜色、隆起度、宽度及硬度达到峰值,与6mo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随诊期间无1例诉伤口牵扯痛及痒感,对照组于术后3mo内有5例患者伤口有轻微痒感; 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结论:A型肉毒毒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内眦赘皮矫正术后短期的瘢痕形成,及术后炎症反应性痒感及牵扯痛,可达到远期切口平整的外观,降低瘢痕增生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和TNO对白内障术后立体视检查的比较

      2015, 15(6):1107-11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49

      摘要 (1855) HTML (0) PDF 725.14 K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白内障患者术后进行的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和TNO立体视觉检查图的检查结果,评价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的实用性及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1-01/06于我院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双眼间隔1d,并且联合行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受试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均由同一熟练的超声乳化手术医师完成。患者术后定期随访,于术后3mo由同一医师分别使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图和TNO立体视检查图检查立体视觉并比较其结果差异。

      结果:所有受试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立体视,由计算机随机点立体图测得黄斑部位立体视患者14例,黄斑中心凹部位立体视患者26例,眼底周边部位立体视38例; TNO立体视觉检查图分别为11例,24例和43例,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随机点检出率较TNO图高,但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使用计算机随机点立体图测得的正常与异常立体视结果为32例、46例,使用TNO立体视检查图测得的正常与异常立体视结果为35例、4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型计算机随机点立体视图对白内障术后立体视检查的结果与TNO立体图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是一种可靠的测量立体视功能的方法,可以用于白内障患者术后立体视觉功能的检测。

    • 儿童散瞳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对比

      2015, 15(6):1110-11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50

      摘要 (2297) HTML (0) PDF 340.58 K (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在儿童散瞳前后验光效果,了解电脑验光仪是否能在儿童中应用。

      方法:对我院进行验光的500例1 000眼屈光不正儿童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儿首先进行电脑验光,然后使用10g/L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3d后分别进行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比较两种验光效果。

      结果:近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70±2.75DS、柱镜度数为1.54±1.10DC,均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 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 远视性屈光不正电脑验光组球镜度数为-2.35±2.18DS、柱镜度数为-1.50±1.15DC,低于检影验光组(P<0.05); 两组轴位差异不显著(P>0.05); 散瞳前散光度为1.54±1.10D、散光轴为14.38±11.11度; 散瞳后电脑验光散光度为1.45±1.21D、散光轴为12.78±10.31度,显著高于检影验光(P<0.05); 两种验光方法所测球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75%(350/500),≤1.00D的占77.4%(387/500),409例柱镜绝对值的差值≤0.50D,占81.8%。

      结论:儿童验光配镜关乎儿童视觉发育,电脑验光和检影验光均有利弊,且电脑验光不能取代检影验光可将其作为快速验光的辅助工具。

    • 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儿童散光及轴向变化的临床研究

      2015, 15(6):1112-11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51

      摘要 (1785) HTML (0) PDF 343.28 K (8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散光及轴向变化的检测结果情况。

      方法:选取经主观验光法发现存在屈光参差儿童患者60例12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6岁组14例28眼、7~9岁组29例58眼、10~12岁组17例34眼,三组患者均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散瞳,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三组儿童睫状肌麻痹前后患者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散光轴向,并进行自身对照分析。

      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各年龄段儿童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散光轴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睫状肌麻痹后全自动电脑综合验光仪验光结果与检影验光结果符合率中,3~6岁组患者球镜、柱镜屈光度符合率低于7~9岁组和10~12岁组。

      结论: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在儿童睫状肌麻痹后可较为准确地获取屈光度,操作简便,与检影验光比较符合率较高,可作为3~12岁儿童配镜处方依据。

    • 儿童弱视综合疗法临床分析

      2015, 15(6):1114-11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6.52

      摘要 (1347) HTML (0) PDF 380.50 K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从2011-01/2013-12我院斜视弱视治疗中心共治疗儿童弱视234例332眼,诊断标准:年龄4~12岁、视力低于正常同龄儿童、矫正远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眼部无器质性病变并确诊为弱视的患儿。其中随机选择200例322眼弱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原因引起的弱视,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其弱视儿童疗效与儿童的年龄、治疗时间、弱视类型、弱视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观察并定期检查视力恢复情况。

      结果:通过对200例322眼儿童弱视综合治疗,随访2a,其中基本治愈265眼,进步53眼,无效4眼。

      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不同类型弱视疗效显著。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