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5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角膜缘微环境来源的基质干细胞中表达情况的研究
    王娟 李贵刚 李飞 蔡苏博 魏睿 李新宇
    2015, 15(4):567-5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01
    [摘要](1725) [HTML](0) [PDF 1.77 M](1116)
    摘要: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在人角膜缘微环境来源的基质干细胞(LNC)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对贴壁生长的人角膜缘来源的基质干细胞(LNC)进行分离培养及传代,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BMMSC)进行培养传代。通过将BMMSC作为阳性对照,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技术,real-time PCR技术从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验证Hedgehog信号通路成员SHH,patched,SMO,Gli-1在LNC中的表达情况。最后采用Cell Count Kit-8 检测不同浓度Gli抑制剂GANT61(空白,1,5,10,15,20,25,30μmol/L)处理LNC和BMMSC48h后的增殖抑制效应反向验证Hedgehog信号通路在LNC中的存在。

    结果:Western blot技术,免疫荧光技术,real-time PCR技术均证明LNC细胞表达Hedgehog信号通路中的Gli-1,patched, SMO,且Gli蛋白抑制剂GANT61可以显著抑制LNC细胞增殖(P<0.05)。

    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在LNC细胞的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在轻中度圆锥角膜病例中视觉康复的疗效
    Ibrahim Kocak Ali Aydin Faruk Kaya Hakan Baybora Salih Bozkurt
    2015, 15(4):572-5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02
    [摘要](1368) [HTML](0) [PDF 815.23 K](1154)
    摘要:
    目的: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在轻中度圆锥角膜治疗中光学和视力康复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圆锥角膜的病例22例31眼并进行了至少12mo的随访。测量并分析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自动屈光计值,角膜曲率,角膜不规则指数以及并发症。

    结果:在最后一次随访中,平均裸眼视力(logMAR)由0.86±0.34 显著提升至 0.30±0.29(P<0.0001),平均最佳矫正视力由0.47±0.21提升至0.17±0.23(P<0.0001)。平均角膜曲率由48.69±3.68D降低至 44.33±3.09D(P<0.0001)。自动屈光计测得平均等效球镜值由-5.61±2.85D显著提升至-2.29±1.95D(P<0.0001)。在整个随访过程中,中央角膜厚度和3mm,5mm区域的角膜不规则指数均无变化。术中和术后没有观察到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本组病例中,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是轻中度圆锥角膜视觉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

    3  正常人眼全角膜点扩散函数的分析
    陈妍鹏 郭旭 郭俊红 王芳 仝真真 齐天梅 李毅
    2015, 15(4):577-5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03
    [摘要](1580) [HTML](0) [PDF 576.43 K](117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瞳孔直径下正常人眼全角膜总像差的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 SR)与总高阶像差SR的正常值及其与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的关系。

    方法:应用SIRIUS 3D角膜地形图仪对200例(400眼)进行全角膜总像差的SR和总高阶像差的SR检查,并分析相对应的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 RMS)。

    结果:在不同瞳孔直径组下(3.0, 5.0, 6.0, 7.0mm)全角膜总像差100'SR值为0.45±0.12, 0.25±0.06, 0.17±0.05, 0.13±0.04; 总高阶像差100'SR值为0.69±0.14, 0.34±0.07, 0.24±0.05, 0.16±0.04; 全角膜总像差200'SR值为0.45±0.12, 0.24±0.06, 0.20±0.04, 0.16±0.03; 总高阶像差200'SR值为0.70±0.13, 0.35±0.07, 0.27±0.06, 0.20±0.04,各组均逐渐变小; 全角膜总像差SR值和总高阶像差SR值与对应的RMS值之间均存在负相关性。当瞳孔直径小时,总像差SR值与MTF值的高频区相关性较高,而当瞳孔直径大时,总像差SR值与MTF值的低频区相关性较高。

    结论:正常人全角膜总像差的SR值和总高阶像差的SR值能够很好地反映其视觉质量。

    4  低氧/高糖环境下间充质干细胞对RPE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燕洁静 王海燕 王雨生 高凡 李娜 张鹏
    2015, 15(4):584-5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04
    [摘要](1356) [HTML](0) [PDF 1.30 M](1139)
    摘要:
    目的: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低氧高糖培养的细胞共培养模型,研究在与hMSCs共培养条件下低氧及高糖时RPE细胞增殖、凋亡和移行等生物学特征的影响,对糖尿病刺激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使用Transwell间接共培养模型。将共培养模型按照培养氧浓度及糖浓度培养基类型分为4组:常氧常糖组(21% O2加5.56mmol/L葡萄糖培养液,A组)、常氧高糖组(21% O2加30mmol/L葡萄糖培养液,B组)、低氧常糖组(5% O2加5.56mmol/L葡萄糖培养液,C组)和低氧高糖组(5% O2加30mmol/L葡萄糖培养液,D组)。通过CCK-8检测间接共培养模型在12,24,48h时RPE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间接共培养模型在24h时RPE细胞的移行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间接共培养模型中24h时RPE细胞的凋亡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2,24和48h时,B组(1.61±0.41,1.80±0.34,1.91±0.35)、C组(1.34±0.46,1.94±0.40,2.14±0.41)及D组(1.98±0.47,2.26±0.42,2.55±0.40)中的细胞增殖能力均较对照组(0.92±0.45,1.27±0.32,1.59±0.41)增强(P<0.05),并且低氧高糖联合作用组增殖能力最强。在24h时,B组(149.5±9.19)、C组(140±9.90)、D组(170.5±7.78)较对照组(114.5±7.78)的RPE细胞移行能力增强(P<0.05)。而在24h时各组间的凋亡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与hMSCs共培养条件下,低氧及高糖环境促进RPE细胞的增殖和移行,而对其凋亡并无影响。

    5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TTase表达的影响
    王旭 严宏
    2015, 15(4):588-5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05
    [摘要](1413) [HTML](0) [PDF 630.15 K](1122)
    摘要:
    目的:观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硫醇转移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方法:将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用AGEs-BSA浓度为1.5mg/mL,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10%的DMEM培养液培养,同时设定相同浓度的BSA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0,1,2,3,4d收集细胞,测定晶状体上皮细胞内ROS含量、TTase活性,qRT-PCR检测TTase 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Tase蛋白质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BSA干预后,细胞内ROS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SA干预后ROS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AGEs可诱导TTase的 mRNA表达逐渐增高,2d时达到峰值,约为正常对照组的5.06倍(P<0.01); 而BSA处理组和对照组TTase的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Tase的mRNA表达类似,TTase活性升高,在3d达到峰值,为正常对照组的2.01倍(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Tase蛋白质表达逐渐增加,从3d开始TTase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GEs可能是通过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氧化应激,致使TTase表达上调,活性增强。

    6  单眼慢性阿托品化对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大鼠视觉发育的影响
    武雅贞 邢咏新 严宏
    2015, 15(4):592-5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06
    [摘要](1524) [HTML](0) [PDF 734.57 K](1130)
    摘要:
    目的:探讨单眼阿托品化对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大鼠视觉发育的影响。

    方法:将20只出生14d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均选取左眼为干预眼,右眼作为对照眼。实验组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点左眼,每日3次,右眼生理盐水点眼,每日3次。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点双眼,每日3次。在点眼前及点眼后的7,14,21,28d分别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及带状检影法测量屈光度。在点药后28d,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各随机选取3只大鼠,检测c-fos mRNA的表达; 后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再各随机选取3只大鼠,放入暗室2d后给予2h正常饲养环境光线刺激,再次检测c-fos mRNA的表达。

    结果:实验组点药后14d产生屈光参差,两眼相差3.9D(P<0.05),实验组大鼠左眼F-VEP的P1波在点药后21d峰时值延长为88.9±1.889ms,与右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药后28d,实验组大鼠左侧视皮层中c-fos mRNA表达较右侧视皮层高,但无显著差异; 但在放入暗室2d后再给予2h光线刺激,实验组大鼠左侧视皮层中c-fos mRNA表达为右侧视皮层的5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大鼠的单眼慢性阿托品化可形成屈光参差,使视传导发生延迟,阻碍了视皮层的正常发育。大鼠的单眼慢性阿托品化可作为制作屈光参差的研究模型。

    7  高脂联合高糖饲养小鼠糖尿病性角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博文 孙光华 孙凤侠 崔文
    2015, 15(4):596-6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07
    [摘要](1662) [HTML](0) [PDF 2.26 M](1144)
    摘要:
    目的:研究利用高脂联合高糖饲养C57BL/6小鼠建立糖尿病小鼠角膜病变模型。

    方法:建立利用高脂联合高糖饲养C57BL/6小鼠的糖尿病模型,在成模2~12mo分别行1%虎红染色检查角膜上皮完整性; 角膜上皮刮除后,荧光素钠染色观察比较角膜上皮的愈合速度; 病理检测角膜的组织形态和结构的变化。

    结果:高脂联合高糖饲养C57BL/6小鼠2mo左右逐渐表现出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下降等典型症状,其血糖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18mmol/L),体质量较正常小鼠明显偏低。虎红染色发现,成模2mo的小鼠角膜即已出现点状着色,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染色面积和程度逐渐加重,到成模12mo几乎呈全角膜着色。在上皮愈合速度方面,刮除角膜上皮后,成模2mo的小鼠角膜上皮在40h即完全愈合(与正常小鼠相似),成模3mo小鼠上皮愈合时间为120h,成模4,6,12mo上皮完全愈合的时间为144h左右,其中成模12mo的小鼠在96~120h上皮缺损的范围再次扩大,后逐渐缩小愈合,呈现反复现象。

    结论:高脂联合高糖饲养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角膜,表现出角膜上皮损害,角膜上皮损伤后延迟愈合等症状,说明其可以作为研究糖尿病角膜病变的动物模型。

    8  苏拉明在兔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
    要博 辛志坤
    2015, 15(4):601-6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08
    [摘要](1462) [HTML](0) [PDF 1.49 M](1080)
    摘要:
    目的:研究苏拉明的浓度改变对其在兔小梁切除术中作用效果的影响,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四组:标准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双眼均行标准小梁切除术。术中标准组于巩膜瓣下一次性应用0.3mg/mL丝裂霉素C棉片2min,其它3组术中分别于巩膜瓣下一次性应用0.3,0.4,0.5mg/mL苏拉明棉片2min。分别在术后第3,7,15,30d检查眼压、滤过泡情况,取滤过道附近组织分别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术后第7,15,30d,四组眼压、功能性滤过泡、PCNA 染色阳性细胞核数比较,实验Ⅱ组和Ⅲ组与实验Ⅰ组和标准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Ⅰ组与标准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Ⅲ组的眼压和PCNA 染色阳性细胞核数与实验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Ⅲ组的功能性滤过泡与实验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组和实验Ⅲ组的滤过道均清晰可见,滤过道开放程度均高于标准组和实验I组。

    结论:苏拉明的浓度对其在兔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效果有显著影响。0.3mg/mL苏拉明的作用效果与MMC相当; 0.4,0.5mg/mL苏拉明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MMC; 0.5mg/mL苏拉明的降眼压和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效果优于0.4mg/mL苏拉明。

    9  阻断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
    黄文志 李倩庆 王露 张伟
    2015, 15(4):605-6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09
    [摘要](1505) [HTML](0) [PDF 924.66 K](1098)
    摘要: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氧致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oxygen induced retinopathy, OIR),探讨阻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取鼠龄7d(P7)的健康C57BL/6小鼠置于75%±2%氧气浓度的密闭氧舱中5d,鼠龄12d(P12)时返回正常空气环境以建立氧诱导鼠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 新生小鼠于P12~P16隔日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0.5μL含有25ng(A组),50ng(B组),250ng(C组)可溶性EPO受体的PBS液以及不含EPO受体的PBS液(D组)。于P17时分批处死各组小鼠,小鼠眼球以4%多聚甲醛固定,制成病理切片,进行视网膜组织形态病理学观察计数突破内界膜新生血管细胞核数,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程度。

    结果:计数病理切片突破内界膜新生血管细胞核数目,各组玻璃体内EPO受体注射组较PBS注射组新生血管细胞核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各不同浓度EPO受体组间新生血管细胞核计数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EPO受体浓度增高,突破内界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减少。

    结论:可溶性EPO受体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够阻断EPO的促新生血管生成作用,有望成为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新方法。

    10  HD-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厚度对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意义
    许小兰 郭竞敏 陆朵朵 李木 张虹 王军明
    2015, 15(4):608-6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0
    [摘要](2206) [HTML](0) [PDF 726.20 K](1242)
    摘要:
    目的:评估利用高分辨率相干光断层扫描(Cirrus-HD OCT)测量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IPL)厚度参数对早期和中晚期青光眼的诊断意义。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例健康个体,26例早期青光眼患者,29例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对所有纳入个体均测量黄斑区GCIPL厚度参数,视盘(ONH)区参数以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参数。最后将所有数据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各参数诊断早期和中晚期青光眼的AUC值,以比较和评价各参数的诊断意义。

    结果:对于早期青光眼组,AUC值最高的为RNFL平均值(0.871)和7:00位值(0.896),GCIPL各参数也表现出较高的AUC值,其中GCIPL平均值和最小值相应的AUC值分别为0.847和0.812。对于中晚期青光眼组,AUC值最高为盘沿面积(0.992),其次为RNFL平均值(0.991),而GCIPL各参数中平均值与最小值的AUC值分别为0.967和0.983。对于早期青光眼诊断,灵敏度最高的指标为RNFL平均值(76.9%),而特异度最高的指标为GCIPL平均值(93.5%)。

    结论:GCIPL作为诊断青光眼的新指标在诊断早期和中晚期青光眼时,具有与RNFL相似的诊断意义。对于早期青光眼,诊断时应重点观察RNFL平均值,而在筛查时应重点观察GCIPL的平均值。

    11  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析
    万娟 田彧 谢燕文
    2015, 15(4):614-6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1
    [摘要](2129) [HTML](0) [PDF 415.58 K](1185)
    摘要: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特点,并探讨与眼轴、年龄的关系。

    方法:选择收集2014-01/07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儿童35例59眼,平均年龄9.59±2.90岁,所有受检眼排除眼底的疾病和眼前节的病变。根据扩瞳验光的结果,分成高度近视性弱视组(22眼)、高度近视组(15眼)、正视眼组(22眼),运用频域OCT对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检测,通过A超测量出所有受检者眼轴长度。对各组视盘周围各方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视盘周围各方位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与眼轴、年龄的关系。

    结果:高度近视性弱视组视盘颞侧RNFL厚度薄于高度近视组,厚于正视眼组; 视盘鼻侧、上方、下方、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高度近视组、正视眼组相比均最薄,其中视盘下方及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高度近视组相比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视盘鼻侧、上方、下方、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正视眼组相比明显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度近视组视盘颞侧RNFL厚度与正视眼组相比明显增厚,视盘鼻侧、上方、下方、周围平均RNFL厚度与正视眼组相比均明显变薄,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近视性弱视组视盘下方RNF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性(R=0.474, R2=0.225, F=4.933, P=0.040)。高度近视组视盘上方RNFL厚度与眼轴呈负相关性(R=0.642, R2=0.412,F=9.104,P=0.010)。高度近视性弱视组、高度近视组、正视眼组各方位RNFL厚度与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高度近视性弱视儿童视网膜结构存在异常。

    12  Sirtuins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的相关作用研究进展
    孙荧 吴树斌 徐可 李志坚
    2015, 15(4):618-6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2
    [摘要](1613) [HTML](0) [PDF 397.00 K](1212)
    摘要:

    sirtuins家族(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作为表观遗传学的分支之一,近年来备受瞩目。SIRT1作为sirtuins家族中最知名的的成员已被验证参与了多种年龄相关性疾病。而SIRT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形成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就将SIRT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概述。

    13  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临床特点及BEST1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刘婧姝 张勇进
    2015, 15(4):621-6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3
    [摘要](2645) [HTML](0) [PDF 469.05 K](3012)
    摘要:

    Best卵黄样黄斑营养不良(Best vitelliform macular dystrophy,BVM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绝大多数由BEST1基因突变引起。突变基因导致其编码的bestrophin-1蛋白功能异常,患者表现出以视力下降为主的临床症状。本文从BEST1基因结构及功能、基因突变特点、BVMD临床表现及其与BEST1突变的关系、可能的治疗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在此基础上对疾病及致病基因进行进一步研究。

    14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微结构SD-OCT改变研究进展
    韩月圣 魏文斌
    2015, 15(4):625-6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4
    [摘要](1640) [HTML](0) [PDF 1.02 M](1313)
    摘要: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糖尿病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与DME患者视功能损害及治疗前后视功能变化密切相关,而黄斑部视网膜微结构改变与CRT变化有关。频域OCT(spectral-domain OCT,SD-OCT)可以定性、定量的分析黄斑各组织层次的细微结构。我们对DME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微结构SD-OCT改变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进一步探讨DME的发病机制、观察病情进展、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情况有重要意义。

    15  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孙颖健 郑雅娟
    2015, 15(4):630-6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5
    [摘要](2357) [HTML](0) [PDF 398.39 K](2165)
    摘要: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是视觉形成的重要参与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或死亡往往会导致视功能不可逆转的损害。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压、视网膜变性等致盲性疾病,均会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或进行性大量凋亡。目前此类疾病在临床上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为了恢复患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功能,国内外学者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干细胞移植上。干细胞移植主要指两大类,一类是基于干细胞的替代治疗,另一类则是通过干细胞移植促进某些因子分泌来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我们旨在对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疾病的潜力进行综述,并着重讨论不同种干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研究进展。

    16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治疗作用的Meta分析
    刘静雯 秦波
    2015, 15(4):633-6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6
    [摘要](1790) [HTML](0) [PDF 495.78 K](1227)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数字医院图书馆(www.chkd.cnki.net)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4-01,并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有关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对照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对照试验文献7篇,合计399眼,鼠神经生长因子参与治疗后,优势比OR=3.78,95%CI为\〖2.35,6.06\〗,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鼠神经生长因子参与治疗能提高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有效率。但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和支持。

    17  功能核磁共振对弱视神经机制及治疗评价的研究进展
    李阳 燕振国
    2015, 15(4):636-6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7
    [摘要](1521) [HTML](0) [PDF 394.55 K](1199)
    摘要:

    以往弱视神经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以视觉电生理为代表的二维表现形式,这些方式主要研究外侧膝状体之前的功能状态,对于视中枢的研究多处于动物模型阶段,无法准确探知人类弱视神经机制。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完成对弱视治疗效果的评价。功能核磁共振(functional MRI, fMRI)可无创、准确、以三维形式呈现视皮层神经元的功能活动状态,为弱视神经机制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本文就弱视神经机制及治疗后效果评价的fMRI研究进行综述。

    18  儿童异常瞬目症的病因及治疗
    杜芬 陶利娟
    2015, 15(4):639-6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8
    [摘要](2439) [HTML](0) [PDF 461.90 K](1350)
    摘要:

    儿童频繁眨眼,每分钟达15次以上,不伴有面肌痉挛和其他全身症状,具有相对独立的临床症状,无神经系统疾病,称为儿童多瞬症或儿童异常瞬目症; 若合并眼部器质性病变或神经系统疾病者称为儿童瞬目综合征。该病为小儿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儿童频繁瞬目的发病原因有眼部屈光不正、眼表及眼附属器疾患、不良生活及用眼习惯、铅污染、抽动障碍等全身疾患及心理因素。我们可认为大多数儿童的频繁瞬目首先由眼部疾患引起,神经、心理因素异常是加重或使其反复发生的重要原因。认识和鉴别儿童异常瞬目的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可避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19  血小板分布宽度及纤维蛋白原与DR严重程度的关系
    王欣荣 于敬妮 李辉
    2015, 15(4):643-6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19
    [摘要](1399) [HTML](0) [PDF 403.39 K](1234)
    摘要:
    目的:明确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2-06/2014-05在我院眼科及内分泌科住院的DR患者99例(非增殖期48例,增殖期51例),同时选取50例无DR糖尿病患者和50例无糖尿病健康人进行对照。采集基本资料,抽空腹血行PDW、FIB、血小板计数、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检查。

    结果:糖尿病各组人群PDW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6.6%±1.2%)(P<0.05),且随DR病变分级的增加,PDW水平显著增加,分别为17.6%±1.8%,19.1%±2.1%,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各组FIB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因素后,随着PDW及FIB水平升高,非增殖期(OR:1.464,PDW)(OR:2.199,FIB)和增殖期DR(OR:1.652,PDW)(OR:2.691,FIB)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均为P<0.05)。

    结论:PDW和FIB水平随DR严重程度升高而增加,非增殖期和增殖期DR患病风险随PDW及FIB水平升高而增加。

    20  长期配戴软性接触镜后角膜组织的病理改变
    韩治华
    2015, 15(4):646-6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0
    [摘要](1316) [HTML](0) [PDF 2.27 M](992)
    摘要:
    目的:探讨配戴不同时间软性接触镜(SCL)后对患者角膜组织的病理变化。

    方法:应用共焦显微镜分别检查中低度近视SCL组(150 例)和对照组(150例)戴镜1,3,5,8,10a以上的中央角膜和周边角膜的变化。

    结果:戴镜5a后SCL组中央角膜基底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上皮层可见微小囊泡及类似角膜营养不良的角膜小滴, 上皮下Langerhans细胞密度及神经纤维曲折度大于对照组(P<0.05)。 SCL组中央角膜浅基质层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基质层中白色点状物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SCL组内皮细胞形态变化明显, 但两组内皮细胞密度无差异(P>0.05)。SCL组中央角膜上皮层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SCL引起角膜组织的改变随戴镜时间的延长逐渐明显,且这种改变不容忽视。

    21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眼与可疑原发房角关闭眼的前节参数比较
    郭竞敏 许小兰 张虹 王军明
    2015, 15(4):650-6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1
    [摘要](2246) [HTML](0) [PDF 407.46 K](1220)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闭角型青光眼单侧急性发作(acute angle closure glaucoma,AACG)的对侧眼、可疑原发房角关闭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s,PACS)和正常眼的前节生物学参数差异。

    方法: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 scheimpflug system,Pentacam)完成26例26眼AACG对侧眼及与之年龄、性别匹配的28例28眼PACS和34例34眼正常眼的前节扫描。采用Pentacam获得以下参数: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容积(CV)、瞳孔直径(PD)、中央前房深度(CACD)、周边前房深度(PACD)、前房容积(CV)和房角度数(ACA)。应用图像处理软件和OCT测量虹膜厚度(IT750,IT2 000),面积(IS)、体积(IV)和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进行。

    结果:角膜参数(CCT,CV),PD、虹膜参数(IT750,IT2 000,IS,I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ACG对侧眼和PACS比较,正常人CACD和PACD更深,ACV更大,ACA和AOD500更宽敞(P<0.05)。AACG对侧眼和PACS相比,各项前节解剖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AACG对侧眼作为房角关闭好发的诊断标准,上述前房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小于0.7。

    结论:AACG对侧眼和PACS的前节生物学参数无显著差异,以此作为房角关闭好发的诊断精准度较低。

    22  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小瞳孔下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研究
    范峰 潘绍新
    2015, 15(4):654-6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2
    [摘要](1182) [HTML](0) [PDF 369.86 K](1006)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

    方法: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青光眼术后白内障36例36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观察比较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3mo。

    结果:术前裸眼视力或最佳矫正视力均≤0.3,术后1wk最佳矫正视力≥0.3者23眼(63.89%),术后3mo随访视力≥0.3者34眼(94.44%),视力<0.3者2眼(5.56%),其中1眼为青光眼术后视神经萎缩,1眼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压控制正常,滤过泡完整,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在小瞳孔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复杂,手术技巧合理应用仍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原先存在的视网膜视神经病变。

    23  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观察
    刘修铎 史春 应坚 徐惠娣 张玮
    2015, 15(4):656-6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3
    [摘要](1269) [HTML](0) [PDF 3.22 M](1090)
    摘要:
    目的:观察Nd:YAG532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plasty,LPIP)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2011-09/2012-10内诊断为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65眼,行LPIP。术前术后观察眼压、前房角、视力、视野、眼底、并发症等情况。随访12~24(平均18.2±6.7)mo。

    结果:术前眼压23.8±5.6mmHg,LPIP术后1wk; 术后1,3,6,12mo眼压分别为18.7±3.8,17.9±3.2,17.6±3.5,18.4±3.7,18.6±3.7mmHg,与术前比较差异全部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末次随访眼压为18.6±7.8mmHg,与术前比较平均下降6.5±3.1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2,P<0.05)。术后1wk; 术后1,3,6mo相比术前的前房角角度(TIA500)与500μm前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增大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术后1a与末次相比术前TIA500与 AOD500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内视力无变化,杯盘比无增大,视野损害无进展。

    结论:激光虹膜周边成形术治疗早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安全,短期内有效,中长期效果有回退,可以重复治疗。

    24  PDT联合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合并CNV
    杨雪艳 何锦贤 梁先军 曾胜
    2015, 15(4):659-66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4
    [摘要](1231) [HTML](0) [PDF 403.93 K](978)
    摘要:
    目的:观察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雷珠单抗)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经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确诊为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27例27眼,经PDT治疗后3~7d内行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治疗后1,3,6mo、末次随访时行最佳矫正视力、FFA、ICGA、OCT检查及有无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7眼(63%),最佳矫正视力稳定6眼(22%),最佳矫正视力下降4眼(15%)。27例27眼治疗前平均渗漏面积为1 005.69±105.47μm,治疗后1,3mo后平均875.54±103.27,423.37±79.68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视网膜黄斑中央厚度27例27眼治疗前平均厚度为485.58±122.59μm,治疗后1,3mo后平均398.84±105.32,297.74±89.18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PDT封闭CNV后,联合玻璃体内腔内注射ranibizumab,有效阻断新生血管复发,减少PDT再次治疗次数和并发症,可提高治疗效果。

    25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程道安 陈姚若 赖静怡 黎嘉丽
    2015, 15(4):662-6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5
    [摘要](1455) [HTML](0) [PDF 412.09 K](1137)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sclerosis,AS)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4-10收治的CRVO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AS患者(未发生CRVO)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AS轻度狭窄22例,中度狭窄24例,重度狭窄4例(3例植入血管支架),根据病情轻重,按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治疗、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治疗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颈部颈动脉彩超检查,检测项目包括斑块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狭窄程度以及颈内动脉收缩峰值血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EDV)、阻力指数(RI)值等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各项指标,评价CRVO与AS的相关性。

    结果:观察组检出15例患眼同侧颈总动脉轻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50%,28例患眼同侧颈总动脉中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50%~69%,6例患眼同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动脉内径缩小70%~99%,1例患者患眼同侧颈总动脉接近闭塞。对照组中,AS患者颈总动脉轻度狭窄22例,中度狭窄24例,重度狭窄4例(3例植入血管支架)。观察组中CRVO患者患眼同侧颈动脉IMT升高,PSV及EDV降低,RI值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随访2a期间均无CRVO新发病例。

    结论:CRVO与AS具有高度相关性,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明确反映视网膜中央静脉血供情况,对AS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可降低CRVO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26  显微外路和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比较
    陈玄之 黄文婕 苗晓晴
    2015, 15(4):666-6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6
    [摘要](1256) [HTML](0) [PDF 520.30 K](1206)
    摘要:
    目的:观察显微外路和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6例46眼,其中26例行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显微组),20例行传统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传统组),由同一手术者完成。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临床情况及疗效。

    结果:显微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冷凝反应、裂孔封闭情况和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术后1mo的最佳矫正视力情况较术前改善,其术后视力提高率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与传统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相近,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在改善患者视力方面略有优势。

    27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李晓鹏 李彦 焦军杰 王爽 刘静
    2015, 15(4):669-6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7
    [摘要](1211) [HTML](0) [PDF 401.54 K](1096)
    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于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患者106例140眼,观察患者术前; 术后1d; 1,2,3wk; 1mo这六个时间节点的主观干燥异物感,通过角膜荧光素试验(FSC)、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这三个指标测定患者的泪膜功能变化,并分析泪膜稳定性和角膜知觉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患眼术后1d; 1,2wk干眼症状累计得分高于术前(t=8.53, P=0.000; t=6.27, P=0.000; t=9.02, P=0.000),患眼术后3wk和1mo干眼症状累计得分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1.91,P=0.824; t=1.27,P=0.069)。患眼术后1d; 1,2wk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点与术前相比增多(t=11.64, P=0.000; t=9.61,P=0.000; t=8.87,P=0.001),患眼术后3wk和1mo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点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2.52, P=0.746; t=1.16,P=0.094)。患眼术后1d; 1,2wk角膜知觉检测数值明显大于术前(t=9.61,P=0.000; t=9.27,P=0.000; t=11.39,P=0.024),术后3wk和1mo角膜知觉检测结果数值与术前相比无差异(t=1.19,P=0.562; t=2.17,P=0.501)。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会在短期内降低术眼泪膜的稳定性,但是在长期休养之后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28  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疗效
    荀红
    2015, 15(4):672-6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8
    [摘要](1277) [HTML](0) [PDF 355.23 K](1040)
    摘要:
    目的:对高度近视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74例7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39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治疗后裸眼视力为0.5及以上者比例与矫正视力为0.5及以上者比例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眼压均显著降低且两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状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29  飞行员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对比敏感度的研究
    徐静 彭鹏 武思宇
    2015, 15(4):675-6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29
    [摘要](1693) [HTML](0) [PDF 387.20 K](1194)
    摘要:
    目的:通过将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的飞行员与正视眼和戴镜飞行员的对比敏感度(CS)进行比较,为手术后的体检鉴定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正视眼飞行员13例26眼、中低度近视飞行员12例24眼、LASIK术后6mo以上飞行员10例20眼,分别进行明视、暗视、暗视+眩光3种环境下4种空间频率(3,6,12,18cpd)的对比敏感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明视下除在低频(3cpd)下,三组CS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中高频下对照组均高于戴镜组和手术组(P<0.05),戴镜组与手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暗视低频(3cpd)下,三组CS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频率下对照组和手术组CS值高于戴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S值高于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暗视+眩光环境下各个空间频率时对照组明显高于戴镜组和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组高于手术组,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后飞行员的对比敏感度较正视眼有所降低,在暗视+眩光环境下更为明显,需建立更为完善的术后鉴定和放飞标准。

    30  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散光的疗效
    万美玲 刘丹
    2015, 15(4):678-6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0
    [摘要](1664) [HTML](0) [PDF 394.85 K](1181)
    摘要: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不同位置巩膜隧道切口对术前不同角膜散光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3-03/2014-10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90例94眼,将患者分为2组,A组于10:00~11:00位行3.2mm巩膜隧道切口,B组在角膜最陡子午线方位行3.2mm巩膜隧道切口,切口均不缝合。用角膜地形图测量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散光状态,比较不同手术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1.00D,1.00~2.00D及>2.00D组变化,以及术后1wk; 1,3mo时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改变。

    结果:B组术前角膜散光<1.00D和1.00~2.00D组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好于A组。B组术前角膜散光<1.00D组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小于A组。

    结论:依据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状态,对于术前角膜散光<1.00D的患者选择在角膜最陡子午线方位上行3.2mm巩膜隧道切口,可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并相应提高裸眼视力。

    31  双眼视觉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后变化及手术效果相关研究
    华文娟 顾永辉 徐丹丹
    2015, 15(4):681-6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1
    [摘要](1431) [HTML](0) [PDF 376.31 K](1195)
    摘要: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术前双眼视功能状态和术后双眼视功能的重建与恢复,分析双眼视功能对术后眼位正位的影响。

    方法:收集我院2011-01/2014-01收治的47例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前术后近立体视、双眼同时视、融合功能及远立体视功能的变化,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双眼视功能的缺陷和术后的恢复重建,并对两者进行对比,观察双眼视功能的存在、恢复和重建对术后维护眼位正位的作用。

    结果: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双眼视功能不同程度受到破坏,远立体视破坏最早、最多; 术后各项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恢复和重建,与术前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存在或部分存在双眼视功能的患者相比其丧失者术后正位率明显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和重建对维持眼位正位很重要。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对远立体视功能破坏发生最早,术后双眼视功能均有明显的恢复和重建,术前相对好的双眼视功能可使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增加术后眼位正位率,甚至达到功能性治愈。选择以远立体视破坏为手术时机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32  三亚市河西区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近视危险因素分析
    温新富 张娇 赵影
    2015, 15(4):684-6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2
    [摘要](1642) [HTML](0) [PDF 346.10 K](1158)
    摘要:
    目的:了解三亚市河西区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对引起近视的原因进行分析。

    方法:对三亚市2所小学1 218名1~6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及屈光度检查。对近视原因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9.55%; 近视随年级增高呈增高趋势; 女生近视发生率较男生为高; 患近视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为7.25±5.35h/wk,而非近视小学生户外活动时间则为11.86±6.65h/wk,两者差异显著(P<0.05); 患近视小学生看电视、电脑、手机时间为13.36±8.35h/wk,而非近视小学生看电视、电脑、手机时间为7.75±5.83h/wk,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学生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小学生近视的发生与户外活动时间减少及看电视、电脑和手机时间增多有关。

    33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第一小学小儿斜弱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胡卜丹 杜慧斌 税丹 李雪 曾莉 郝更生
    2015, 15(4):687-6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3
    [摘要](1337) [HTML](0) [PDF 374.23 K](1054)
    摘要:
    目的:了解小学生斜弱视的流行病学及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指导。

    方法:对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第一小学600例学生进行视力、屈光及眼位等进行筛查,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阶段的斜视患病率、弱视患病率,并统计不同弱视或斜视种类患儿的弱视程度及有无立体视。

    结果:弱视患病率与斜视患病率分别为4.0%,2.5%; 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学生斜视患病率、弱视患病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屈光不正性是主要的弱视类型,占55.6%,且主要的弱视程度为轻、中度; 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及外斜视大多数有立体视,而大部分的斜视性弱视及全部的内斜视均无立体视。

    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小学生主要的弱视类型,其斜弱视的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不明显,但斜弱视的治疗效果、立体视的建立等与年龄、眼位存在密切的关系,应早发现、早治疗。

    34  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周远香 罗诗蓓 段友国
    2015, 15(4):690-6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4
    [摘要](1321) [HTML](0) [PDF 376.45 K](1172)
    摘要:
    目的:研究成人斜视患者生存质量的现状及治疗对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

    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研究。征集2013-10/2014-05就诊于我院的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斜视患者共45例作为试验组,另外选择最佳矫正视力及眼位正常的成人4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中文版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斜视患者与正常成人以及斜视患者术前与术后6mo的生存质量差异。

    结果:对照组正常成人的CAS-20社会心理评分及视功能评分都明显高于试验组斜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斜视患者在术后6mo时较术前相比CAS-20社会心理评分及视功能评分都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斜视患者在术后6mo时社会心理评分及视功能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成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斜视在社会心理和视功能方面均影响了成人患者的生存质量,而斜视矫正手术有助于改善斜视患者的生存质量。

    35  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仇胜 赵桂秋 李坚恩 王雪 徐强 王谦 胡丽婷 朱铖铖
    2015, 15(4):693-6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5
    [摘要](1447) [HTML](0) [PDF 396.32 K](1163)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真菌性角膜炎病因、人群特征及临床特点。

    方法:搜集2008-01/2013-11就诊于我院眼科的233例233眼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病因、人群特征、临床特点等情况。

    结果:重症真菌性角膜炎233例患者中,男153例(65.7%),男女比例约为1.9:1; 年龄分布中,中老年龄段人数居多,平均年龄52.7±11.3岁; 居住地多为农村(78.1%); 并且其职业以农民为主(66.1%),发病患者文化程度普遍较低(59.7%); 重症患者中,188例(80.7%)患者具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以植物性外伤为主(60.9%)。主要致病菌属为镰刀菌属,为90例(57.3%),其次为曲霉菌属47例(29.9%); 治疗中手术率为87.9%。其中多数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为83例(52.9%),在镰刀菌及曲霉菌感染的重症角膜炎患者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者比例较高,为58.4%(80/137); 行眼内容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的重症患者中,68.4%(13/19)的患者为镰刀菌属感染。

    结论:我院重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为农村居住的中老年男性农民,可能与其经济条件及诊疗意识差有关。其主要致病菌为镰刀菌及曲霉菌属,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且预后差的重症患者多为镰刀菌感染。

    36  手术治疗粥样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黄鹤 何伟 姚涛
    2015, 15(4):696-6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6
    [摘要](1380) [HTML](0) [PDF 1.54 M](1155)
    摘要: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粥样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2/2014-05临床确诊为“粥样角膜溃疡”患者13例13眼,对其中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羊膜移植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访4mo~2a,平均8mo,观察视力、溃疡愈合、复发等情况。

    结果:患者3例经保守治疗角膜溃疡缓慢愈合,愈合时间为14~35(21±12.1)d,7例行羊膜移植术、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角膜溃疡穿孔并光感丧失行眼球摘除术。羊膜移植术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溃疡均得到治愈。所有患者随访期内未见复发。

    结论:粥样角膜溃疡保守治疗难以奏效,大部分需手术干预。羊膜移植术和角膜移植术均可用于治疗粥样角膜溃疡,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羊膜移植术相对简单、易行,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37  外伤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微小切口手法碎核乳化术的临床应用
    曾先国 钟守国 冯静平 邓强兵 高立
    2015, 15(4):699-6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7
    [摘要](1581) [HTML](0) [PDF 337.54 K](1067)
    摘要:
    目的:探讨并观察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的3.0mm小切口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

    方法:对26例26眼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悬韧带断裂范围≤120°)合并白内障(晶状体核硬度I~Ⅲ级)的患者于晶状体悬韧带正常处中部作3.0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将核劈开、挤压或搅碎乳化后摘除并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人工晶状体襻顶置入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处中间以复位囊袋,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变化。

    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mo视力0.2~0.4者5眼(19%),0.5~0.8者21眼(81%); 晶状体位置不偏心者22眼(85%),轻度偏心(1~2mm)者4眼(15%)。术后24h内眼压升高12眼(46%),2~7d后恢复正常。无其他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论:对轻中度外伤性晶状体半脱位合并白内障采用3.0mm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的白内障手法碎核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较为简便有效、安全的手术方式。

    38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的疗效及对视力的影响
    阳光 廖凯 赵旭丽
    2015, 15(4):701-7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8
    [摘要](1423) [HTML](0) [PDF 378.13 K](1099)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白内障治疗提供更优选择。

    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次收治的98例单纯性老年白内障患者分组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各时间段视力和角膜平均散光值、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mo角膜散光值与术前比较,P>0.05; 其他时段视力和角膜散光值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不同时间段平均视力及角膜散光值、并发症比较,P>0.05。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Ⅰ~Ⅲ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P>0.05; 当晶状体核硬度为Ⅳ~Ⅴ级时,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较,P<0.05。

    结论:相比超声乳化手术来说,临床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效果与其相当,但临床需根据白内障患者核硬度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手术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39  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李军 祝莹 徐少凯
    2015, 15(4):704-7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39
    [摘要](1151) [HTML](0) [PDF 381.06 K](1118)
    摘要: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处于青光眼期患者34例34眼,根据患者发病时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眼内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组11例11眼(A组),810nm激光睫状体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组10例10眼(B组),三种方法联合应用组6例6眼(C组)以及810nm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青光眼,并配合配戴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治疗角膜大疱7例7眼(D组)等多种方法,观察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的变化。分别于治疗后1,4wk; 6,12mo进行随诊,记录最佳矫正视力、眼内压检查结果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多种联合治疗方案对处于青光眼期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均可将眼压控制在23mmHg左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4wk后各时间段眼压未见明显变化(P>0.1),个别患者需配合一种降眼压药物局部点眼。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眼内注射及全视网膜光凝组治疗后1,4wk; 6mo的最佳矫正视力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P>0.1),2例患者出现了睫状体光凝术后的前房出血。

    结论:经过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810nm激光睫状体光凝以及全视网膜光凝的联合应用,大部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疾病患者均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眼压,并保有部分视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联合治疗操作相对程式化、易于推广、患者痛苦小,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策略。

    40  基层眼科小梁切除术405例并发症分析
    晏兴云 贺平 刘静
    2015, 15(4):707-7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0
    [摘要](1282) [HTML](0) [PDF 357.89 K](1143)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眼科开展的效果。

    方法:对青光眼患者316例405眼行小梁切除术,对术后的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12mo,其中76.5%眼压控制正常; 滤过泡Ⅰ型42.5%,Ⅱ型33.1%,Ⅲ型14.6%,Ⅳ型9.9%; 术中并发症发生率2.5%,术后早期(出院前)并发症发生率31.4%,术后远期(出院6mo后)并发症发生率6.7%。

    结论:小梁切除术能较好解决青光眼高眼压问题,在基层医院开展较成熟,但术中术后仍有多种并发症发生。

    41  开放性眼外伤后玻璃体手术时机与预后的相关关系
    吴晓云
    2015, 15(4):709-7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1
    [摘要](1331) [HTML](0) [PDF 367.75 K](1215)
    摘要:
    目的:探究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在不同时机行玻璃体手术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1-06/2013-06我院眼科收治的58例58 眼开放性眼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和常规时间Ⅱ期玻璃体手术治疗,整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30 眼,于伤后3d内行玻璃体手术; 对照组28例28 眼,于伤后1~2wk内行玻璃体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眼部损伤、手术后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晶状体破裂、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角膜裂伤等眼部损伤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术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9,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的时机与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相关性,提示早期对开放性眼外伤患者行玻璃体手术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2  RVO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张祺 冯劼 李培凤 金翼 陈思敏
    2015, 15(4):712-7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2
    [摘要](1842) [HTML](0) [PDF 1.15 M](1159)
    摘要:
    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方法:RVO黄斑水肿患者36例36眼行雷珠单抗3+prn次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随访1a,观察患眼及对侧眼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6,12mo时患眼平均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分别为246.7±115.0,220.5±102.0,198.3±114.0,212.6±96.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眼平均SFCT分别为229.4±108.0,226.3±107.0,228.6±127.0,223.6±101.0μm,对侧眼治疗前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无差异。

    结论:RVO黄斑水肿患者雷珠单抗治疗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明显降低。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可能影响脉络膜血流状态。

    43  脉络膜厚度测量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林为华 卢敏 唐浩英 明国英
    2015, 15(4):714-7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3
    [摘要](1503) [HTML](0) [PDF 1.25 M](1167)
    摘要:
    目的:评价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测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纳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2例32眼,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的黄斑水肿,且首次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观察时间为治疗后3mo。

    结果:治疗后3mo,患者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显著优于治疗前,且黄斑水肿程度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降低; 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提示,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黄斑区下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rs =0.544,P=0.036)。

    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水肿的治疗中,治疗前黄斑区下脉络膜厚度较厚的患者似乎对治疗更敏感,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也更好,因此黄斑区下脉络膜厚度可能可以作为评估其预后的新指标。

    44  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Ahmed阀植入治疗NVG
    陈海英 项晓丽 黄正如
    2015, 15(4):717-7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4
    [摘要](1184) [HTML](0) [PDF 1.08 M](1082)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玻璃体切割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Ahmed阀植入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例15眼,行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光凝术、Ahmed阀植入,合并的白内障同时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随访12~36mo,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变、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和并发症等。

    结果:术后15眼中10眼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6,12mo眼压与术前眼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切割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Ahmed阀植入能有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45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何华 朱琦 王乾
    2015, 15(4):720-7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5
    [摘要](1204) [HTML](0) [PDF 386.01 K](1237)
    摘要: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术后发生高眼压(>21mmHg)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07/2014-09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高眼压的病例24眼,分析其常见原因、处理方法。

    结果: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因素有:发生滤过泡瘢痕11眼(46%)、滤过内口阻塞4眼(17%)、恶性青光眼3眼(12%)、虹膜切除不合理2眼(8%)、前房积血2眼(8%)、包裹性囊状滤过泡2眼(8%)。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下。

    结论: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高眼压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术前、术中尽量避免,术后及早发现给予对症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46  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临床初步观察
    陈晓莉 张世华 廖润斌
    2015, 15(4):723-7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6
    [摘要](2178) [HTML](0) [PDF 381.86 K](1438)
    摘要:
    目的:探讨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05/2013-04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 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eein staining,FL)变化。

    结果:本组48例患者,显效31例(65%),有效14例(29%),无效3例(6%),总有效率为94%。治疗前,患者SⅠt,BUT,FL分别为3.49±1.24mm/5min,3.15±1.07s,2.52±0.11分。治疗后,患者SⅠt,BUT,FL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术后有异物感,8h后栓子脱落; 1例患者于术后8mo出现肉芽组织,泪小管塞脱落。其余病例无下泪小管感染或肉芽肿。

    结论:Smart Plug泪小管塞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47  记忆钢丝引导下硅胶管置入治疗泪小管断裂的观察
    王春芳 陈立新
    2015, 15(4):725-7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7
    [摘要](1447) [HTML](0) [PDF 454.60 K](1022)
    摘要:
    目的:探讨记忆钢丝引导下双环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9/2014-06收治的115例115眼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的资料。显微镜下找到泪小管断端,泪道探通后,在记忆钢丝引导下置入硅胶管作为支撑物,行泪小管断端吻合术,并将双环硅胶管在鼻腔内打结。

    结果:患者115例115眼均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mo~1a,其中泪小管通畅96例96眼(83.5%),泪小管狭窄13例13眼(11.3%),泪小管阻塞6例6眼(5.2%)。

    结论:记忆钢丝引导下双环硅胶管治疗泪小管断裂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

    48  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分析
    袁静静 张虹
    2015, 15(4):727-7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8
    [摘要](1217) [HTML](0) [PDF 368.52 K](1095)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发病情况,为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998-01/2012-12收治并经病理学证实的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290例病例资料。

    结果:选取的290例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中以静脉性血管瘤最为常见,共58例(20.0%),其它常见病变依次为血管淋巴管瘤、皮样囊肿、神经纤维瘤、视神经胶质瘤、横纹肌肉瘤等。毛细血管瘤、静脉性血管瘤、视神经胶质瘤等有明显年龄倾向; 视神经胶质瘤、静脉性血管瘤、横纹肌肉瘤等有明显性别倾向。

    结论:儿童眼眶占位性病变以先天性和胚胎性为主,其中以静脉性血管瘤最为多见,某些病变具有明显的年龄及性别倾向。

    49  术前PVEP联合PERG检查对评价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意义
    陈再洪
    2015, 15(4):730-7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49
    [摘要](1321) [HTML](0) [PDF 372.75 K](1037)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综合视觉电生理检测在评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功能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2例126眼,对术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图形视网膜电流图(PERG)和PVEP联合PERG的检测结果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进行比较。

    结果:PVEP联合PERG检测一致率达到91.3%,PVEP检测为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73,P=0.000); 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PVEP检查结果与术后BCVA无显著相关性(r=0.241,P>0.05),而PERG联合 PVEP的检测结果与术后BCVA呈正相关(r=0.773,P<0.05)。术前PVEP检测正常者占51.6%,而术后占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PVEP和PERG联合检测正常者占80.9%,术后占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VEP和PERG联合检测评估术后视功能的稳定性好。

    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PVEP联合PERG检查能有效、客观的评估患者术后患眼视功能恢复情况。

    50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方法的选择
    刘毅
    2015, 15(4):732-7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50
    [摘要](2310) [HTML](0) [PDF 350.84 K](1076)
    摘要: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对不同IOL屈光度准确性进行比较。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160眼接受白内障手术并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治疗近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病史法对可获得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角膜曲率数据K值进行计算,采用矫正角膜曲率数值法以及角膜地形图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资料记录不完整者K值,将K值代入公式,通过比较白内障术后实际屈光状态和预期屈光状态(-0.50D),比较三种计算方法IOL屈光度准确性。

    结果: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5±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80±0.05; 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值(spherical equivalent,SE)为-1.98±1.75,患者手术后SE为+0.85±3.38(P<0.05); 48眼临床病史调查法(CHM)计算K值; 73例采用校正角膜曲率数值法(AKM)计算K值; 39例采用角膜地形图法(CTM)计算K值。

    结论:对具有角膜屈光手术史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患者IOL,对于资料完整者采用CHM提供角膜K值; 对于资料不完整者采用AKM和CHM计算K值。

    51  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儿童屈光状态检查中的应用
    戴鸿斌 蔡春艳 覃银燕 黄华林 许菲 周靖晶
    2015, 15(4):735-7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51
    [摘要](3111) [HTML](0) [PDF 353.88 K](1168)
    摘要:
    目的:探讨10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在小儿屈光状态检查中的应用。比较其与阿托品在散瞳验光中麻痹睫状肌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方法,对年龄3~12岁118例236眼(其中近视40例80眼,远视78例156眼,合并有散光73例146眼)先采用10g/L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滴眼3次散瞳(每次间隔5min),末次点眼1h后进行检影验光。间隔3d后重新点10g/L阿托品眼膏1wk(每晚1次)重新进行散瞳检影验光。按屈光度分成近视组、远视组、散光组,其中散光度数是将柱镜度数独立分离出来统计。将两种散瞳药的验光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近视组使用两种方法散瞳验光后屈光度值分别为-2.25±1.31D,-2.23±1.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9); 远视组应用两种药物散瞳验光后屈光度分别为3.76±2.4D, 4.39±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散光组应用两种药物散瞳验光后屈光度值分别为1.35±1.19D,1.38±2.0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4)。

    结论:盐酸环喷托酯滴眼液可用于临床上3~12岁近视、散光儿童的散瞳验光。但在远视儿童初次就诊仍需点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

    52  双眼视觉训练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建立的影响
    陈果
    2015, 15(4):737-7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5.4.52
    [摘要](1177) [HTML](0) [PDF 355.51 K](1090)
    摘要: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对儿童共同性斜视术后立体视建立和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共同性斜视患儿93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n=46)给予常规手术和护理; 观察组(n=47)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给予双眼视觉训练。分别采用同视机和Titmus立体视图对患者的立体视功能进行检查。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具有同时视、视融合以及立体视者分别占77%,62%和40%,对照组分别占48%,35%和18%,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具有中心凹立体视、黄斑立体视者分别占32%和26%,对照组分别占18%和11%,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观察组无立体视者占23%,对照组占54%,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眼视觉训练可以有效帮助共同性斜视患儿术后建立立体视,对于斜视患儿术后应给予常规视觉训练,以改善患儿视功能,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