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14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厚度评价
    Erkan Unsal Kadir Eltutar Ozen Ayranci Osmanbasoglu Sibel Zırtıloglu Osman Kızılay Hulya Gungel
    2014, 14(9):1561-15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01
    [摘要](1736) [HTML](0) [PDF 904.66 K](1124)
    摘要: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RTVue 100-2; V 5.1, Optovue, Fremont, CA, USA)测量比较非新生血管性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 SFCT), 并分析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 CT)对AMD新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以单侧眼患有新生血管性AMD且对侧眼患有非新生血管性AMD的24例患者(48眼)作为研究组,选取年龄与眼轴长度相匹配的40例健康眼作为对照组。非新生血管性AMD亚组研究对象是黄斑区有玻璃疣和/或色素变化眼,而新生血管性AMD亚组研究对象是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而致视网膜下或视网膜内有渗出液和/或脂性渗出眼。运用OCT垂直测量外侧高反射线(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到脉络膜巩膜交界面间的距离。选取7个不同点进行脉络膜厚度测量,测量区域为距黄斑中心凹颞侧和鼻侧1 500μm范围,测量间距为500μm。测量结果在亚组间进行统计学对比研究。

    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为72.4±8.97(60~82)岁,对照组受试者平均年龄为71.2±8.8(58~81)岁。新生血管性AMD组中平均SFCT明显大于非新生血管性AMD组的厚度(P<0.05)。非新生血管性AMD组中,平均SFCT与平均鼻、颞侧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新生血管性AMD组中,平均SFCT与平均鼻、颞侧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OCT对脉络膜厚度进行测量,有助于理解AMD的病理生理机制。然而,仍需要大型前瞻性研究来探求新生血管性AMD中SFCT增厚的原因。

    2  手术模拟教学在眼科学学生培养中的应用
    孙炜 孔珺 李效岩 张劲松
    2014, 14(9):1567-15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02
    [摘要](1531) [HTML](0) [PDF 347.13 K](1082)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模拟教学在眼科学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方法:将2009/2011在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学系就学的学生48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采用手术模拟教学联合传统教学的方法,对照组只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半年后对两组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进行考核。

    结果:不同组别研究生的眼科基本显微镜下操作、缝合技术考核成绩、对手术技术的信心均有显著性差异。实施手术模拟教学后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且对各自的手术技术充满信心。

    结论:手术模拟教学对提高研究生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3  NgR-Rhoa-Rock信号通路在早期糖尿病大鼠RGC凋亡中的作用
    付云杰 刘学政
    2014, 14(9):1570-157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03
    [摘要](2171) [HTML](0) [PDF 2.44 M](1154)
    摘要:
    目的: 研究NgR-Rhoa-Roc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健康SD大鼠,以50mg/kg体质量单次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处理,以血糖值大于16.7mmol/L定为糖尿病模型; 然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健康SD大鼠作对照组。再依次对4组大鼠进行双侧眼球玻璃体腔内注射NgR小干扰病毒10μL(siRNA组)、NgR小干扰病毒稀释液10μL(DM组)、NgR小干扰病毒阴性对照液10μL(siRNA空白组)、NgR小干扰病毒稀释液10μL(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期间对血糖、体质量等一些生命指标进行观查、测量并记录。12wk后,行视网膜Western blot检测NgR、Rhoa的表达,HE染色、TUNEL染色。

    结果:Western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和siRNA空白组中NgR、Rhoa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siRNA组无明显变化(P>0.05); 与DM组和siRNA空白组相比,siRNA组NgR、Rhoa表达明显下调。HE染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模型鼠均有不同程度节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间距不一致; 与DM组和siRNA空白组相比,siRNA组节细胞在排列顺序、外形大小等有一定程度改善。TUNEL染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三组模型鼠均有节细胞凋亡; 与DM组和siRNA空白组相比,siRNA组凋亡细胞数量较少,细胞外形有明显改善。

    结论:DM时大鼠视网膜NgR、Rhoa表达上调,抑制NgR-Rhoa-Rock可以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4  地塞米松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的影响
    石蕊 薛雨顺 杨乐 王济民 王峰 石一宁
    2014, 14(9):1574-15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04
    [摘要](1407) [HTML](0) [PDF 1.16 M](1073)
    摘要: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缝线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的影响,分析地塞米松治疗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成年家兔43只,随机选取40只兔双眼行角膜基质层缝线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造模成功后右眼(A组)未行特殊处理,左眼(B组)给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未造模3只兔双眼为正常对照,造模后裂隙灯动态观察新生血管的形态并计算其生长面积,并分别于造模后1,4,7,14,21d各处死8只兔,取角膜新生血管组织行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特点,并检测角膜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情况。

    结果:缝线后4d可见CNV长入,7~14d生长最为旺盛,HE染色见炎性细胞浸润,浅基质层大量新生血管生长,免疫组化染色提示,随缝线时间延长角膜IL-1β及TNF-α的表达逐渐增加; 而经地塞米松治疗后,CNV较前延迟长入,面积缩小,炎性细胞浸润减轻,且角膜中IL-1β及TNF-α的表达较单纯缝线眼明显降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早期抑制角膜组织中IL-1β及TNF-α表达而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

    5  高糖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钙黏连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毕文娇 李睿姝 侯定善 范妍 张晓梅
    2014, 14(9):1578-15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05
    [摘要](2172) [HTML](0) [PDF 2.86 M](999)
    摘要:
    目的:体外建立高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模型,观察高糖条件下RPE细胞神经钙黏连蛋白(N-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变化,探讨高糖对RPE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hRPE细胞,以60mmol/L的葡萄糖建立高糖模型,实验分对照组(5.5mmol/L的葡萄糖)和高糖24,48,72h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RPE细胞N-cadherin和fibronectin的表达。

    结果:高糖组RPE细胞出现排列紊乱,胞体变长变大,高糖72h组最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PE细胞N-cadherin表达呈下降趋势; 而fibronectin表达出现并呈升高趋势。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PE细胞N-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在24h时出现下降,72h时降低最明显(F=12.252,P=0.000),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及72h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PE细胞fibronectin mRNA表达水平在24h时出现升高,72h时升高最明显(F=50.543,P=0.000),24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h及72h组fibronect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

    结论:高糖条件下RPE细胞上皮标记物N-cadherin表达下调,间质标记物fibronectin表达出现,发生EMT改变,这一现象为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6  玻璃体腔注射大麻素HU-211治疗鼠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研究
    刘慧峰 何媛 贾俊 姬明利 席进伟
    2014, 14(9):1584-15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06
    [摘要](1802) [HTML](0) [PDF 735.37 K](1186)
    摘要: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大麻素HU-211对大鼠青光眼模型视神经的保护作用,为青光眼视神经损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电凝巩膜表面静脉法制作大鼠青光眼模型18眼,随机分为3组:A组分别隔日一次玻璃体腔注射1mg/0.1mL大麻素HU-211,B组隔日一次玻璃体腔注射0.1mL生理盐水,C组为高眼压组。随机选6只对侧眼为空白对照组,每日观察眼压变化情况,用药4wk后处死大鼠,视网膜冰冻切片,HE染色通过视网膜神经元的密度变化评估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视网膜神经元的损伤程度。

    结果: B组的凋亡程度及RGC的损伤程度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大麻素(HU-211)对大鼠青光眼模型视神经视网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DR患者玻璃体中的表达
    利焕廉 周金文 左炜
    2014, 14(9):1587-15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07
    [摘要](1952) [HTML](0) [PDF 902.04 K](1050)
    摘要: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VEGF)及其受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玻璃体中的表达,探讨其在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对13例16眼DR患者和15例15眼健康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玻璃体新生血管膜的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 Flt-1和含激酶插入区受体, KDR)表达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R患者玻璃体中VEGF、Flt-1和KDR的浓度。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DR患者玻璃体血管膜中VEGF、Flt-1和KDR高度表达,玻璃体中VEGF、Flt-1和KDR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VEGF及其受体Flt-1、KDR在DR患者玻璃体中高度表达,与DR患者的微血管生成关系密切,提示VEGF及其受体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8  更昔洛韦对比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系统评价
    李婧媛 李淑琴
    2014, 14(9):1590-15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08
    [摘要](2083) [HTML](0) [PDF 671.52 K](1214)
    摘要: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更昔洛韦对比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合格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工具进行偏倚风险评估,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1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4 82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按以患者人数为观察对象和以患眼数为观察对象分组分析,并对纳入研究根据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更昔洛韦组在有效率、复发率等方面优于阿昔洛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22, 95%CI(1.10~1.36); OR=4.50, 95%CI(2.02~ 10.04); RR=0.23, 95%CI(0.10~0.52)\〗。更昔洛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阿昔洛韦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0.12,95%CI(0.03~ 0.46)\〗。两组的不良反应均可自行缓解。

    结论:目前证据表明,更昔洛韦相比阿昔洛韦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好、安全性高。

    9  Bevacizumab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段直光 贾云琴 莫逆 陈银朝 俞丽云 陶涛 刘敏 蒲世雪
    2014, 14(9):1594-15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09
    [摘要](1990) [HTML](0) [PDF 490.64 K](1230)
    摘要: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对50例56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1.75mg)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常规眼科检查方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等方法,观察治疗后1,2,3,6mo 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晶状体、玻璃体、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变化,与治疗前对比分析。对注射后渗漏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反复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所有病例都完成至少6mo的观察随访。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 1.75mg,每6wk注射一次。

    结果:患者50例56眼平均年龄57±18.56岁。患者48眼视力和黄斑水肿得到改善,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logMAR0.82±0.63,CFT为626.5±178.0μm,注药后1wk虽然平均CFT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经平均10.26±5.87mo的随访,BCVA,CFT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CFT的统计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1,2,3mo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变薄,黄斑水肿明显改善。RVO所致黄斑水肿(ME)患者治疗后1,3,12mo CFT分别为365.11±23.212,333.42±35.526,267.6±116.8μm,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RVO-ME和BRVO-ME在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CFT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CT图像显示治疗后黄斑视网膜厚度明显变薄。FFA显示治疗后黄斑区荧光素渗漏明显减少,即黄斑水肿明显消退。终末随访时患者BCVA提高至少两行者为48眼(86%),稳定者为8眼(14%)。本组患者共接受了11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96次/眼,有50%再注射能在术后1wk使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可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CRVO,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功能(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且重复治疗效果更佳。但长期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本研究中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严重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10  Piggyback技术在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手术的应用
    唐琼燕 彭满强 林丁
    2014, 14(9):1599-16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0
    [摘要](2913) [HTML](0) [PDF 391.03 K](1160)
    摘要:
    目的:观察piggyback(背驮式)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在超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0-01/2013-06因超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角膜散光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行piggyback Toric IOL植入,背驮植入囊袋的两枚IOL分别为一枚正度数Acysoft IQ Toric IOL和一枚负度数折叠三片式IOL,对照组30例植入无散光矫正功能的普通折叠IOL。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视力、IOL位置、术后残留散光及并发症等。

    结果:术后6mo, 观察组裸眼视力从术前的3.52±0.03提高到4.78±0.01,对照组从术前的3.51±0.03上升到4.30±0.13,观察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12, P <0.05)。两组术前角膜散光均较高,观察组1.70~4.27(平均2.97±0.87)D,对照组1.50~4.90(平均2.92±0.97)D,术后6mo观察组残留散光明显降低到0.25~1.00(平均0.48±0.23)D,而对照组仍残留散光1.00~5.20(平均2.87±1.11)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95,P<0.05)。术中及术后未见并发症。

    结论:Piggyback Toric IOL植入术可帮助解决目前超高度近视合并角膜散光眼无匹配Toric IOL度数的难题,有效提高其白内障术后裸眼视力,降低散光。

    11  糖尿病患者干眼的研究进展
    崔乙 徐国兴
    2014, 14(9):1602-16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1
    [摘要](1784) [HTML](0) [PDF 467.26 K](1102)
    摘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代谢性综合征。糖尿病科引起多种眼部并发症,其中眼表异常包括干眼、浅层点状角膜病变、角膜上皮缺损、复发性角膜糜烂等。本文就糖尿病患者干眼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2  PAX6基因与视网膜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刘静雯 秦波
    2014, 14(9):1606-16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2
    [摘要](1765) [HTML](0) [PDF 361.91 K](1201)
    摘要:

    PAX6基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AX6基因突变有可能导致先天性无虹膜、视网膜母细胞瘤、黄斑发育不良、Peters异常等眼病。本文主要就PAX6基因的基本背景知识以及PAX6与视网膜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13  视网膜血管管径测量方法的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李满 杨永升 安娜 庄曾渊
    2014, 14(9):1608-16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3
    [摘要](1537) [HTML](0) [PDF 474.63 K](1309)
    摘要:

    视网膜血管是人体唯一肉眼可见的血管,通过评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程度可提示系统性微血管病变的状况。本文介绍视网膜血管管径测量方法的进展及其影响因素。

    14  系统评价Nd:YAG激光泪道成形手术治疗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
    孙一洲 杨凯博 原哲 陈蕾
    2014, 14(9):1612-16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4
    [摘要](1308) [HTML](0) [PDF 594.98 K](1147)
    摘要: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Nd:YAG激光泪道成形手术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疾病的疗效。

    方法:通过计算机和辅以手工检索1995/2012 年相关数据库及其他网络资源的相关资料,应用 MetaAnalyst 软件对其进行 Meta 分析。分析指标:泪道阻塞疾病的男女患病率,各种泪道疾病的患病率及Nd:YAG激光泪道成形手术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疾病的有效率。

    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38个研究对象,纳入患病人数累计4 638例,男性合并患病率23%; 女性合并患病率77%; 泪小点阻塞合并患病率6.0%,合并治疗有效率88.1%; 泪小管阻塞合并患病率17.9%,合并有效率85.6%; 泪总管阻塞合并患病率14.0%,合并有效率92.7%; 鼻泪管阻塞合并患病率43.6%,合并有效率93.3%; 慢性泪囊炎合并患病率18.4%,合并有效率76.6%。所有研究存在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泪道阻塞疾病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泪小管阻塞在泪道阻塞中患病率最低,鼻泪管阻塞是泪道阻塞疾病的主要类型,Nd:YAG激光泪道成形手术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疾病疗效略有差异。

    15  角膜板层清创联合无缝线羊膜移植术治疗表浅真菌性角膜炎
    张皇 艾明
    2014, 14(9):1615-161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5
    [摘要](1784) [HTML](0) [PDF 435.17 K](1237)
    摘要:
    目的:观察角膜板层清创联合无缝线羊膜移植术治疗表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04/2013-10在我院确诊的表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经局部+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22例22眼,采用角膜板层清创联合无缝线羊膜移植手术治疗,术中采用生物纤维蛋白粘合剂粘合固定羊膜植片。术后局部抗真菌治疗坚持1~2mo,随访3mo以上,裂隙灯观察角膜愈合、羊膜黏附等情况,共焦显微镜观察羊膜转归、真菌感染复发等。

    结果:患者21例术后1~2wk角膜水肿、前房反应逐渐消退,未见羊膜植片脱落、溶解,未见羊膜下积液等; 2wk后羊膜植片逐渐与角膜融为一体,创面逐渐增厚,角膜上皮重建、透明度增加; 4wk后病变区逐渐瘢痕化,荧光素染色阴性; 3mo后角膜创面遗留程度不等的角膜云翳或斑翳,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9例术后4wk羊膜基本或完全吸收。术后1例真菌感染复发,经板层角膜移植后治愈。

    结论:角膜板层清创联合无缝线羊膜移植可有效清除炎症病灶,提高局部药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反应,促进角膜愈合,是治疗表浅真菌性角膜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16  AcrySof IQ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疗效
    王骞 朱俊英 肖燕 陈鹏
    2014, 14(9):1618-16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6
    [摘要](1534) [HTML](0) [PDF 353.95 K](1194)
    摘要: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

    方法:对21例26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 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散光、总散光,术后角膜散光及残余散光; 以及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度。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 术后残留散光0.55±0.33D,与术前总散光2.05±0.57D相比明显下降(t=13.574,P<0.05); 与术前预留散光0.47±0.19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05)。术后3mo角膜散光-1.89±0.53D,与术前角膜散光2.01±0.58D相比无差异(t=1.908,P>0.05); 所有26眼的人工晶状体旋转度均<20°,平均旋转为(3.65±2.86)度。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矫正散光手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散光,术后IOL旋转稳定性良好,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17  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去瓣Epi-LASIK治疗外伤性角膜散光的研究
    段素芳 刘静 李秀红 刘振华 宋子宣 刘向玲
    2014, 14(9):1620-16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7
    [摘要](1657) [HTML](0) [PDF 1.79 M](1160)
    摘要:
    目的:评估对外伤性角膜散光患者施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去瓣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Epi-LASIK)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善情况。

    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12-07/2013-12期间不规则角膜散光患者21例21眼,施行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去瓣Epi-LASIK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6mo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记录术后3d角膜上皮愈合面积、患者主观疼痛评分。

    结果:术后1mo,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及最佳眼镜矫正视力(best spectacle-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较术前均显著提高(t=15.703,4.351,P<0.05); 术后6mo,UCVA较术后1mo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67,P<0.05),术后6mo,BSCVA与术后1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7,P=0.140)。平均等效球镜度与平均柱镜度分别由术前的-2.43±3.02,-1.86±2.23D,下降至术后6mo的-0.23±0.49,-0.46±1.03D(P<0.05)。术后1mo,4种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除了3c/d空间频率,其余3种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患者术后3d角膜上皮愈合面积为92.46%±8.24%(80%~100%),术后7d所有患者均100%愈合,平均上皮愈合时间为3.50±1.56d。术后3,7d主观疼痛评分分别为1.54±1.32,0.04±0.64。

    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去瓣Epi-LASIK可以安全、有效地矫正外伤性角膜散光; 改善患者的对比敏感度视力,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18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翟名燕
    2014, 14(9):1624-16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8
    [摘要](1552) [HTML](0) [PDF 377.02 K](1174)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位置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6-06/2013-06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412例456眼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8眼。观察组顺规散光患者选择角膜缘正中上方作切口,逆规散光选在颞侧作切口,斜规散光选在颞上方角膜最大曲率子午线上,无散光者选在颞上方; 对照组全部在角膜缘正中上方作切口。全部患者均采用3mm角巩膜隧道切口,距角膜缘2mm,术后切口不缝合。采用角膜曲率仪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屈光状态,比较不同手术切口位置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术后1,3mo裸眼视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1,3mo的平均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术后3mo角膜散光度与术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显著提高(P<0.05)。

    结论:依据患者角膜散光状态,选择角膜曲率最大的子午线上作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切口,可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散光,并相应提高患者视力。

    19  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超乳术中的应用
    张怡 张帆 吐尔洪江·麦麦提 迪丽努尔·卡斯木 蒋永祥
    2014, 14(9):1627-16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19
    [摘要](1844) [HTML](0) [PDF 424.46 K](1148)
    摘要: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植入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6对连续性收治的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10例1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CTR及IOL植入术,Ⅱ级核1眼,Ⅲ级核4眼,Ⅳ级核5眼,其中Ⅳ级核合并虹膜、晶状体震颤1眼。分析术后裸眼及矫正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前囊撕囊口、IOL位置、术后眼压情况。随访3~14mo。

    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囊袋张力环及IOL植入术。其中改良悬吊双钩CTR 1眼,标准CTR 9眼。术眼矫正视力≥0.5者3眼,0.3~者2眼,≤0.1者5眼,所有患者均IOL无偏位,眼底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术前平均眼压16.78±2.48mmHg,术后3mo平均眼压16.01±2.33mmHg(t=1.9955,P<0.05)。术中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瞳孔散不大、皮质残留、悬韧带松弛。

    结论: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选择合适类型和合适时机的CTR植入可提高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性,防止IOL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手术并发症更少。

    20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治疗观察
    王雪燕
    2014, 14(9):1630-16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0
    [摘要](1335) [HTML](0) [PDF 324.65 K](1173)
    摘要:
    目的:对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观察,分析并发症,总结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将我院2012-10/2013-09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45例50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3.2mm隧道式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眼压及视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无明显其他并发症,眼压正常。

    结论:采用3.2mm隧道式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眼压,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

    21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对比
    夏云开 谭荣强 徐黛丽 郑诚
    2014, 14(9):1632-16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1
    [摘要](1382) [HTML](0) [PDF 373.60 K](1086)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比较。

    方法: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成两组:A组34例34眼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白联合手术); B组35例35眼先行小梁切除术,术后6mo后再行白内障手术,即所谓的两阶段手术。监测白内障术后1wk; 3mo的眼压,术后3mo矫正视力、滤过泡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白内障术后随访时间3~6mo。

    结果:A,B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两组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两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选用两阶段手术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均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功能; 联合手术可避免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二次手术,使视功能早日得到恢复。

    22  白内障患者血清、房水及泪液中IL-2,sIL-2,NO,TAC及SOD的变化研究
    沈惠芳 谢欣
    2014, 14(9):1635-16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2
    [摘要](1542) [HTML](0) [PDF 330.31 K](1022)
    摘要:
    目的:研究及观察白内障患者血清、房水及泪液IL-2,sIL-2,NO,TAC及SOD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1-11/2013-09本院收治的60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60例眼外伤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房水及泪液IL-2,sIL-2,NO,TAC及SOD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并比较不同白内障分期者的检测水平。

    结果:观察组的血清、房水及泪液IL-2,TAC及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sIL-2及NO水平则均高于对照组,且不同分期者的血清、房水及泪液检测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房水的IL-2低于血清及泪液,sIL-2则高于血清及泪液,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房水及泪液IL-2,sIL-2,NO,TAC及SOD的变化均较大,并且受分期影响较大,并且房水中的炎性反应状态更为明显。

    23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对比
    王千
    2014, 14(9):1638-16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3
    [摘要](1406) [HTML](0) [PDF 386.84 K](1063)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单用睫状体冷凝技术治疗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2 -02/2013-06间收治的82例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睫状体冷凝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给予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和并发症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mo视力提高率为61.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18); 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眼球疼痛、前房出血和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9.8%,12.2%,9.8%,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的51.2%,60.9%,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4,P=0.007; χ2=9.276,P=0.000; χ2=6.835,P=0.013); 两组球结膜水肿、前房渗出、浅前房和眼球萎缩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单用睫状体冷凝术,睫状体冷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具有降眼压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24  Cirrus HD OCT检测近视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研究
    陈莉莉 陈子林 李泽斌
    2014, 14(9):1641-16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4
    [摘要](1791) [HTML](0) [PDF 432.58 K](1254)
    摘要:
    目的:应用Cirrus HD OCT测量近视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并探讨其与眼轴、等效球镜的关系。

    方法:纳入正常志愿者70例133眼,分为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应用Cirrus HD OCT测量受检者SFCT,并评估其与眼轴、等效球镜的关系。

    结果:(1)正常人SFCT值为(275.91±55.74)μm,正视眼组、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SFCT值分别为(290.03±34.82)μm,(287.64±51.51)μm,(274.95±56.83)μm,(248.37±67.98)μm;(2)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SFCT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SFCT与眼轴呈高度线性负相关(P<0.01),SFCT与等效球镜呈高度线性正相关(P<0.01)。

    结论:SFCT与屈光度有关,且与眼轴呈负相关,与等效球镜呈正相关。

    25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眼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陈炜 张立 张亚
    2014, 14(9):1644-16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5
    [摘要](1585) [HTML](0) [PDF 350.88 K](1165)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眼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0-06/2013-05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眼病患者80例160眼作为研究组,通过眼底照相和直接检眼镜检查将研究组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DNR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组(NPDR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DR组),选取同期眼部正常者60例120眼作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各组间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及眼动脉(OA)的多普勒血流参数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CRA、PCA和OA的血流参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 DNR组、NPDR组和PDR组在CRA、PCA和O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PDR组与DNR组、NPDR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视网膜血流状态并对血流频谱形态进行分析,根据血流变化可以对DR病变程度进行判定,从而为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26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应用贝伐单抗的临床观察
    齐黔方 史要武 郭涛
    2014, 14(9):1646-16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6
    [摘要](1656) [HTML](0) [PDF 373.90 K](1121)
    摘要: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切割(PPV)术前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Bevacizumab)对玻璃体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对74例80眼PDR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74例80眼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切割术组(对照组)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贝伐单抗注射组(观察组),观察组行玻璃体切割术前10d注射贝伐单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108±20.6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29±32.4min。 术后视力:观察组术后平均视力0.32±0.20,对照组为0.21±0.16,两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术后3mo眼压平均为21.3±7.2mmHg,对照组为20.6±6.7mmHg,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Bevacizumab能使活跃的新生血管膜纤维化,剥膜过程中出血减少,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获得更好的视力,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7  改良23G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分析
    梁雪梅 李婧婧 秦斌
    2014, 14(9):1649-16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7
    [摘要](1840) [HTML](0) [PDF 416.91 K](1120)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23G经结膜免缝合微切口玻璃体切除手术(TSV)后早期(7d内)高眼压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选取2013-03/11在我院行改良23G免缝合微切口玻璃体切除手术的98例98眼纳入研究。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在25mmHg以上的术眼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连续监测手术后7d的眼压情况,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眼别、病程及手术前原发疾病、眼内手术史、手术方式、不同眼内填充物、晶状体状态及手术时间对手术后高眼压发生的影响。

    结果:23G玻璃体切除术后7d内共33眼出现高眼压,发生率是33.7%(33/98),其中,发生在术后第1d者8眼,占24.2%(8/33),术后3d者25眼,占75.8%(25/33)。男、女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2.8%(20/61)和35.1%(13/37),右、左眼高眼压发生率分别是36.8%(21/57)和29.3%(12/41)。高眼压眼与无高眼压眼年龄(Z=-0.22),性别(χ2=0.057)、手术眼别(χ2=0.612),病程(Z=-0. 079)及手术时间(Z=-0.55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眼和气体填充眼比较(χ2=1.04)、外伤眼和非外伤眼比较(χ2=0.044),视网膜脱离眼和非视网膜脱离眼比较(χ2=2.282),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手术眼比首次手术眼高眼压发生率高(χ2=5.211),联合手术较单纯玻璃体手术高(χ2=4.57),无晶状体眼较有晶状体眼高(χ2=4.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3G免缝合微切口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主要发生在术后前3d。眼内手术史,联合手术,无晶状体眼是手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

    28  原发性进展型翼状胬肉与泪膜的相关性研究
    成进魁 杨燕宁
    2014, 14(9):1652-16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8
    [摘要](1509) [HTML](0) [PDF 1.34 M](1135)
    摘要:
    目的:研究原发性进展型翼状胬肉与泪膜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我院2012-09/2013-06原发性进展型翼状胬肉患者60例,以患眼为观察组,对侧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主观症状、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staining, FL),泪液蕨样结晶试验(tear ferning test, TFT),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 CIC)上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平均主观症状评分及FL评分较对照组增高、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加重、泪液异常蕨样结晶比例增高, BUT及杯状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具有相似的SⅠt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进展型翼状胬肉可致泪膜功能稳定性下降,进而引起眼部干涩、烧灼感等干眼症状,其机制可能是其对杯状细胞及泪液流体动力学的影响等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29  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rhEGF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杨永利 杨玉洁 李鹏 孙秋萍 李林
    2014, 14(9):1656-16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29
    [摘要](2105) [HTML](0) [PDF 389.19 K](1076)
    摘要:
    目的:探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160例16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80眼和试验组80例80眼。试验组采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rhEGF,对照组采用卡波姆眼用凝胶单药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4wk,记录患者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情况并对眼部安全性进行评价。

    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眼部主观症状及泪膜功能检测(BUT,SⅠt,FL)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wk和4wk后,两组患者眼部主观症状及泪膜功能检测(BUT,SⅠt,FL)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BUT明显延长(P<0.01),SⅠt浸湿滤纸长度明显增加(P<0.01)、FL着色密集度明显减少(P<0.01),所有观察病例中未发现明显不耐受药物的患者。

    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状,恢复泪膜稳定性,与rhEGF联合治疗的疗效可能优于其单药治疗。

    30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陕西省白内障复明工作中的应用
    张娟 赵文军 张永康 郭奕 李静 彭秧生
    2014, 14(9):1659-16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0
    [摘要](1329) [HTML](0) [PDF 442.74 K](1324)
    摘要:
    目的:探讨规模化白内障复明手术的特点以及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

    方法:对我院(陕西省复明一号手术车)2010-03/2011-11期间4 892例4 892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炎症恢复情况等。

    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 521眼(92.42%), 术后3d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 571眼(93.44%),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4 887眼,植入率99.90%。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炎症恢复快。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便、有效、经济、安全, 适合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

    31  严重角膜溃疡患者133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夏明芳 王平宝 王华 夏晓波 谭浅
    2014, 14(9):1663-166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1
    [摘要](1171) [HTML](0) [PDF 923.45 K](1159)
    摘要:
    目的:探讨严重角膜溃疡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方法:选取2010-06/2013-12因严重角膜溃疡就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诱因、人群特征、诊断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中男性91例(68.4%),41~60岁男性82例(44.4%),从事劳力工作者,农民居多,共77例(57.9%),文化程度偏低,初中以下学历共113例(85.0%),既往全身及眼部情况合并其他疾病者共73例(54.9%),每年1月为就诊高峰期(34.6%),平均住院日9.84d,急诊入院患者44例(33.1%),角膜溃疡合并前房积脓或穿孔共92例(69.2%),手术治疗102例(76.7%),其中羊膜移植类31例(39.2%),不同分析中可见男女性别差异。

    结论:我院严重角膜溃疡患者多为居住条件较差的男性农民,其发病及治疗与病情严重程度、外伤史、诊疗意识相关。

    32  狼疮性肾炎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
    叶芬 程莹莹 吴艳 黄振平
    2014, 14(9):1667-16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2
    [摘要](1579) [HTML](0) [PDF 384.35 K](1113)
    摘要: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合并有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40眼 LN合并白内障患者(LN组),以及50例50眼单纯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以及术后1mo通过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检测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ED)、平均内皮细胞面积(average area of endothelial cell,AVE)、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所得数据通过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mo,LN组和对照组的角膜内皮形态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CED均减少,AVE和CV均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LN组的CED减少的更加显著,AVE和CV增加的幅度更大(均P<0.05)。

    结论:LN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产生的损伤更加敏感,所以手术操作中应当格外谨慎。

    33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复明行动中的应用
    孙峰 杨建 杨学龙 吴兵
    2014, 14(9):1670-16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3
    [摘要](1294) [HTML](0) [PDF 387.31 K](1276)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效果在复明行动中的应用。

    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术105例105眼,术后1wk; 1mo分别观察术眼视力、裂隙灯观察眼部情况、检查眼底、眼压。

    结果:术后1mo视力明显提高,视力≥0.3者89例89眼(85%),视力≥0.1者101例101眼(96%),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麻醉效果好。

    结论:该手术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大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视力恢复好,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经济易行,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34  Artisan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周清 岳辉 任秋锦
    2014, 14(9):1673-16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4
    [摘要](1449) [HTML](0) [PDF 689.27 K](1161)
    摘要:
    目的:观察Artisan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Ⅰ期植入术治疗白内障伴晶状体大范围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本院2007-05/2011-12期间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由外伤、Marfan氏综合征引起)的患者24例28眼,其中4例8眼为Marfan氏综合征引起的晶状体大范围脱位,其余均为外伤引起的脱位,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或前段玻璃体切除并Ⅰ期植入Artisan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人工晶状体位置和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mo。

    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1~者20 眼,0.5~1.0者8眼, 随访1~6mo,没有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虹膜炎症、虹膜萎缩及角膜失代偿等并发症。

    结论:白内障伴晶状体大范围脱位手术难度大,但只要术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娴熟的技能,仍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或前段玻璃体切除并Ⅰ期Artisan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35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
    吴宇峰 穆云霞 权联姣
    2014, 14(9):1675-167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5
    [摘要](1911) [HTML](0) [PDF 357.69 K](1084)
    摘要: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选取44例52眼PACG合并白内障病例,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与术前相比,术后视力显著改善,眼压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眼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出现前房炎症细胞反应6眼,前房纤维素样渗出物3眼,经过散瞳、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眼药水滴眼治疗后吸收,浅前房2眼,经散瞳、加压包扎后恢复,未出现恶性青光眼、睫状体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可靠性高,治疗效果好,手术方法简单易学,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36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用黏弹剂行房角分离的原理及优势
    张俊霞 王颖 陈琳 郝利娟
    2014, 14(9):1677-16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6
    [摘要](2148) [HTML](0) [PDF 382.80 K](1058)
    摘要:
    目的:本文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比较黏弹剂和灌注液做房角分离的区别,从而探讨黏弹剂行房角分离的优势。

    方法:收集2012-09/2013-02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科,同时具有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103例103眼,在1~2种抗青光眼作用下,眼压能够控制正常的初发或复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50眼和对照组53例53眼,两组患者均由相同手术者统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试验组术中用黏弹剂进行房角分离,对照组术中用灌注液进行房角分离,观察两组术后1mo眼压,前房轴深及房角宽度变化。

    结果: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取单侧检验水平α=0.05,采用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得出试验组眼压降低12.42±0.04mmHg,前房加深1.276±0.201mm,对照组眼压降低6.56±0.08mmHg,前房加深0.852±0.132mm,同时试验组房角开放程度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中用黏弹剂行房角分离,因其黏滞性高,能够有效的分离房角,从而更有效的控制眼压。

    37  在防盲治盲中应用反眉弓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王登珍
    2014, 14(9):1680-16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7
    [摘要](1467) [HTML](0) [PDF 394.26 K](1084)
    摘要:
    目的:观察反眉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防盲治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2010-05/2013-08期间对残联复明工程中526例白内障患者实施反眉弓形小切口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3者345例(65.6%),0.1~0.3者152例(28.9%),<0.1者29例(5.5%); 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395例(75.1%),裸眼视力0.3~0.4者101例(19.2%),<0.3者30例(5.7%)。脱盲率100%,脱残率92.5%; 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16例,虹膜根部离断3例,角膜后弹力层部分撕脱2例,术后发生角膜水肿56例,角膜中央基质层水肿10例,继发性高眼压22例,均通过相应处理后恢复至正常。

    结论:反眉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可以在大规模的复明工程中推广应用。

    38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眼前节毒性综合征
    郭娟
    2014, 14(9):1683-16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8
    [摘要](1400) [HTML](0) [PDF 366.18 K](1158)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toxic anterior segment syndrome, TASS)患者的临床表现, 寻找TASS的患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

    方法:通过前房及玻璃体穿刺培养的方法排除感染性细菌性眼内炎,考虑为TASS患者6例7眼,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眼液及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1mg及头孢他啶2mg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

    结果:所有TASS患者前房液及玻璃体液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TASS患者1例2眼经局部类固醇激素眼液治疗,5例5眼经前房冲洗、玻璃体腔注药后,前房炎症明显好转,视力提高,随访6mo,未再出现眼部异常表现。查找致病因素时根据排除法考虑为消毒锅的原因,及时清洗和更换滤网后发生率明显降低。

    结论:尽管TASS是眼前段手术的罕见并发症,及时查找致病原因,早期正确诊断及积极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

    39  欧堡全景200Tx激光扫描检眼镜在白内障术后患者眼底检查中的应用
    彭婕 张琦 蔡璇 陆吴懿 赵培泉
    2014, 14(9):1686-168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39
    [摘要](2627) [HTML](0) [PDF 1.25 M](1220)
    摘要:
    目的:研究欧堡全景200Tx激光扫描检眼镜(简称Optomap 200Tx)在白内障术后患者早期眼底筛查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013-11-18/12-31来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146例161眼,均为连续病例,于术后1wk行非散瞳下直接检眼镜检查、非散瞳下Optomap 200Tx检查、散瞳后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并对三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

    结果:患者146例161眼行非散瞳下直接检眼镜检查、非散瞳下Optomap 200Tx检查、散瞳后前置镜检查分别发现眼底病变40眼(24.8%),59眼(36.7%),61眼(37.9%),需要及时治疗病例9眼(5.6%)。非散瞳下Optomap 200Tx检查结果与散瞳后前置镜检查结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于非散瞳下直接检眼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患者术前屈光间质混浊,无法详查眼底,故应常规对白内障术后患者行全面眼底筛查。Optomap 200Tx是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底筛查的一项有效、便捷的检查手段,与散瞳后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有相似检出率。

    40  保留周边部前囊膜的玻璃体晶状体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
    曾云 杨安怀
    2014, 14(9):1689-16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0
    [摘要](1501) [HTML](0) [PDF 328.85 K](1095)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保留周边部前囊膜治疗需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眼外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诊断为眼外伤并需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33例33眼,采用保留周边部前囊膜的晶状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术后Ⅱ期植入人工晶状体,随访6mo,观察视力、眼内压(IOP),人工晶状体位置,术中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未发生明显的晶状体偏位和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术保留周边部前囊膜治疗需行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的眼外伤,减少了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视力恢复良好。

    41  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分析
    李亚楠 杨云东 梁四妥 周文宗 徐深
    2014, 14(9):1691-16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1
    [摘要](1221) [HTML](0) [PDF 382.65 K](1186)
    摘要:
    目的:分析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mo内发生高眼压(>21mmHg)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03/2013-03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1mo内高眼压的病例34例38眼,分析其原因,总结处理方法。

    结果:导致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因素有:恶性青光眼8例9眼,巩膜瓣下血凝块及结缔组织阻塞13例15眼,术后前房积血5例5眼,巩膜瓣内切口被虹膜组织嵌顿3例3眼,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长4例5眼,原因不明1例1眼。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下。

    结论:闭角型青光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早期高眼压是由多因素造成的,早期预防、及时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42  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再次手术分析
    刘静 韩泉洪
    2014, 14(9):1694-16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2
    [摘要](2034) [HTML](0) [PDF 395.82 K](1151)
    摘要: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影响因素及再次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0/2012-12因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NVG行再次玻璃体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的7例7眼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7例首次术前眼压11.21±4.22mmHg。术中激光622~1 124点,患者均联合白内障摘除术,5例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2mo内眼压10.11±3.62mmHg。随访中7例术眼炎症加重,2例玻璃体积血未完全吸收,5例复发玻璃体积血,5例血糖控制欠佳、2例血压控制欠佳。7例均发生NVG。再次手术前眼压41.13±7.76mmHg,术后眼压5例正常,1例睫状体光凝术后正常,1例失访,眼压未控制。

    结论:首次术中联合行晶状体手术、激光斑不足、术后出血不吸收及再次出血、眼内炎症及全身因素均可能是PDR术后NVG形成危险因素。再次玻璃体手术联合充分视网膜光凝可有效控制PDR术后NVG的眼压。

    43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与血清E-选择素的相关性分析
    张志红 张坤丽
    2014, 14(9):1697-16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3
    [摘要](1292) [HTML](0) [PDF 360.99 K](1062)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与血清E-选择素的关系。

    方法:观察2009-10/2013-10本院90例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黄斑水肿程度与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sel)水平相关性。按是否发生糖尿病黄斑水肿将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黄斑水肿组和非糖尿病黄斑水肿组,比较两组血清sE-sel、尿微量蛋白(MA)水平。

    结果:组间比较MA,sE-se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患者sE-sel水平与MA、空腹血糖(FBG)成正相关(r=0.728,P<0.05; r=0.651,P<0.05)。

    结论: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升高是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危险因素,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

    44  Ⅲ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105例临床分析
    邱晓云 郭建玲 余凤慈 梁淑贞 李振安 何清泉
    2014, 14(9):1699-17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4
    [摘要](1475) [HTML](0) [PDF 1.65 M](1159)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并发Ⅲ期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发病因素及结局。

    方法:收集我院2012-01/2013-12Ⅲ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Ⅲ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程、血压、蛋白尿呈正相关,在冬春寒冷季节发病率高,及时终止妊娠及适当用激素治疗可促进孕妇视力恢复,改善孕产妇及围产儿预后。

    结论:Ⅲ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网膜病变与冬春季节、妊高征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及时治疗可恢复正常视力,改善母子预后,眼底检查应作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常规检查。

    45  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变化分析
    郝晓琳 叶秀玲 张仲臣
    2014, 14(9):1702-170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5
    [摘要](1460) [HTML](0) [PDF 356.13 K](1129)
    摘要:
    目的:观察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变化情况。

    方法: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糖尿病患者58例116眼经直接或间接检眼镜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定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18眼,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轻度NPDR)41眼,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度NPDR)51眼,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度NPDR)6眼,随访6~12mo,观察视网膜病变变化情况。

    结果:患者视力、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4%、76.7%,其中重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视力及视网膜病变治疗的有效率均显著低于轻、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及无视网膜病变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稳定的血糖水平及胰岛功能的改善可能有助于稳定或延缓视网膜病变进展,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46  抗结核药物性视神经炎的临床分析
    简奕娈 古卓云 魏琳 张言斌
    2014, 14(9):1705-17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6
    [摘要](1326) [HTML](0) [PDF 362.16 K](1796)
    摘要:
    目的:总结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视神经炎临床特点,探讨防治对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胸科医院2003-01/2013-01门诊和病房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视神经炎的临床特点。

    结果:抗结核药物治疗引起的药物性视神经炎不多见(17/60000),以球后视神经炎多见,引起视神经炎的抗结核药物主要是乙胺丁醇,其次是异烟肼、链霉素。明确诊断后及时停用与视神经炎相关的结核药,并根据病情给予补充维生素,扩张血管,激素等治疗,患者的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论:在使用抗结核药期间要注意患者视力变化情况出现突发视力下降应作眼科检查,并及时给予干预,防止失明的严重后果。

    47  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性眼病的疗效及耐药性
    肖素华
    2014, 14(9):1707-17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7
    [摘要](2113) [HTML](0) [PDF 364.29 K](1271)
    摘要: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疗效以及耐药性。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95例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给予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氯霉素进行治疗,统计治疗数据,评价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和耐药性。

    结果: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A组患者痊愈54例(83.1%),显效7例(10.8%),有效3例(4.6%),无效1例(1.5%); 采用氧氟沙星治疗的B组患者痊愈25例(38.5%),显效6例(9.2%),有效23例(35.4%),无效11例(16.9%); 采用氯霉素治疗的C组患者痊愈4例(6.2%),显效3例(4.6%),有效36例(55.4%),无效22例(33.8%),组间治疗效果和耐药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起效快,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值得推广借鉴。

    48  和血明目片治疗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
    张海芳 康洁 马清敏 赵智华 贾志旸
    2014, 14(9):1710-17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8
    [摘要](1519) [HTML](0) [PDF 395.34 K](1202)
    摘要:
    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对眼球钝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眼球钝挫伤前房积血患者150例根据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按合并的眼前节解剖异常分为7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和血明目片治疗,对照组用注射用血凝酶治疗。

    结果:和血明目片治疗前房积血较对照组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血明目片对眼球钝挫伤引起的前房积血治疗效果较好,可广泛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作为前房积血的常规检查项目。

    49  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徐志蓉 严浩 冯梅
    2014, 14(9):1712-17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49
    [摘要](1554) [HTML](0) [PDF 411.43 K](1194)
    摘要: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提供更安全的防治翼状胬肉复发的药物方案。

    方法:以2011-11/2013-09因翼状胬肉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4例134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对照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术后每周随访1次,历时3mo,对两组角膜状况、眼压和翼状胬肉复发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和统计学分析。

    结果:随访3mo,按计划完成随访的试验组有43例45眼,对照组有38例39眼,其中出现复发迹象的试验组有14例15眼,最终复发2例3眼,与对照组12例13眼出现复发迹象,最终复发2例2眼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有6例9眼因修正眼压高于正常上限值退出试验,与试验组(0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间角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控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是有效且安全的。

    50  翼状胬肉上结膜反向移植联合生物羊膜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李婷 陈淑娴 夏旭光 尹峥 黄幕贞 郭平英
    2014, 14(9):1715-17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50
    [摘要](1284) [HTML](0) [PDF 358.52 K](1100)
    摘要:
    目的:探讨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的有效方法。

    方法:将126例126眼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6例,采取翼状胬肉上结膜反向移植联合生物羊膜遮盖术; B组70例,采取生物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24mo。

    结果:A组术后5~7(平均5.62±1.38)d角膜上皮修复; B组角膜创面7~10(平均7.38±1.12)d愈合,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4.307,P<0.05)。A组56例患者中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5.4%; B组70例患者中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17.1%。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翼状胬肉上结膜反向移植联合生物羊膜遮盖术能有效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51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双层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寇列玲 杨立平 刘伟 张海波 李明
    2014, 14(9):1717-171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51
    [摘要](1701) [HTML](0) [PDF 379.91 K](1071)
    摘要: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双层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2010-06/2013-12我院手术的翼状胬肉患者,根据翼状胬肉分型分级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A组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双层生物羊膜移植术,术后随访6~36mo,观察术后复发率。

    结果:共有149例155眼纳入本研究。其中A组75眼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单薄型2级10眼中1眼复发,3级14眼中2眼复发; 肥厚型17眼中2眼复发; 复发型21眼中3眼复发。痊愈68眼,复发8眼,总复发率10.67%。B组80眼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双层生物羊膜移植,单薄型3级及4级以上无复发; 肥厚型21眼中1眼复发; 复发型37眼中2眼复发。痊愈77眼,复发3眼,总复发率3.75%。两组在肥厚型和复发型降低复发率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提示不同类型的胬肉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手术复发率不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适合于无根型、单薄型2级以下的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双层生物羊膜移植适合于单薄型2级以上、肥厚型、复发型的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52  新鲜羊膜移植联合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应用
    叶汉元 曹恒
    2014, 14(9):1720-172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52
    [摘要](1433) [HTML](0) [PDF 412.82 K](1044)
    摘要: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联合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翼状胬肉中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1-06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患者200例220眼,其中100例110眼联合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试验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100例110眼),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2~7(平均3.8)d,术后随访观察6~18mo,有9眼复发,复发率为8.2%; 试验组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1~5(平均2.5)d,随访观察6~18mo,其中有5眼复发,复发率为4.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我们也发现配戴角膜接触镜后术后早期刺激症状明显减轻。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并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的术后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术。配戴治疗性软性角膜接触镜可缩短术后角膜上皮的修复时间,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术后因角膜上皮缺损而导致的畏光、流泪、异物感及眼痛等术后刺激症状。

    53  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55例临床观察
    黄海
    2014, 14(9):1723-17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53
    [摘要](1427) [HTML](0) [PDF 799.45 K](1083)
    摘要:
    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伤术中泪小管鼻侧断端的简单有效的寻找方法及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的疗效评价。

    方法:下泪小管断裂伤患者55例55眼采用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或自上泪小点注入生理盐水必要时注射玻璃酸钠的方法寻找断裂的下泪小管的鼻侧断端。以0.8mm外径空心硅胶软管作为支撑物吻合泪小管周围组织2~3针,硅胶软管留置2~3mo。术后随访6~24mo。

    结果:下泪小管断裂患者55例55眼均吻合成功。其中治愈49例(89.1%),好转5例(9.1%),无效1例(1.8%)。

    结论:该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泪小管断裂吻合方法,适合在有显微手术条件的医院采用。

    54  环形双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疗效
    李桂萍 邵燕 李潇 岳予焕 夏改秀
    2014, 14(9):1726-17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54
    [摘要](1797) [HTML](0) [PDF 359.04 K](1152)
    摘要:
    目的:探讨环形双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在治疗泪小管断裂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研究Ⅰ期泪小管断裂患者36例,全部患者在显微镜下寻找到泪小管两断端后经上、下泪点直接插入远、近两侧断端泪小管,再经泪囊插入鼻泪管至下鼻道,形成环形支撑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36例术中全部成功吻合,无感染,术中插管顺利,留置6mo,观察10~18mo,留置的引流管无意外脱落。拔管后,32例(88.9%)治愈,无溢泪,泪道通畅,4例(11.1%)好转,轻度溢泪,泪道通而不畅,均无下睑外翻。

    结论:利用环形双泪道硅胶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小管断裂具有治愈率高、刺激性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55  眼轮匝肌缩短改良术治疗老年性下眼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张小战 李鹏
    2014, 14(9):1728-17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55
    [摘要](1622) [HTML](0) [PDF 364.80 K](1247)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眼轮匝肌缩短改良术和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6-01-01 /2012-12-31收治的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眼轮匝肌缩短改良术,20例38眼; B组采用眼睑皮肤轮匝肌切除术,21 例36眼。术后坚持随访,观察术后效果。

    结果:术后随访 1~2a,A组20例38眼均治愈,未见复发; B组治愈16例29眼,治愈率81%,未愈5例7眼,未愈率19%,复发7 眼,复发率 19%,两组手术后治愈率、未愈率、复发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行眼轮匝肌缩短改良矫治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稳定。

    56  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
    张媛 贾冰冰 张岩 高冬梅 庞玉珍
    2014, 14(9):1730-17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56
    [摘要](1801) [HTML](0) [PDF 410.64 K](1119)
    摘要: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300眼近视患者,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KHz)制作角膜瓣,95例190眼; 组2为Moria M2 90号板层刀制瓣,55例11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3,6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

    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rmerⅠ试验: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57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近视疗效观察
    李乐义 徐长华 周婧
    2014, 14(9):1733-17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57
    [摘要](1619) [HTML](0) [PDF 384.28 K](1148)
    摘要:
    目的:评价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设定角膜瓣厚度110μm。EC5000-CXIII准分子激光仪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143例283眼。术前检查包括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ObscanⅡ等。术中测量其中35眼的角膜床厚度,推算其角膜瓣的厚度。观察术中及术后角膜瓣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平均随访3mo。

    结果:术中出现过小瓣(直径<5mm)3眼,角膜边缘切开不完全5眼,切口出血8眼,术后球结膜下出血6眼。35眼角膜瓣厚度108.75±8.52(98~117)μm,误差(实测值与预设值之差)6.49±8.62(3~12)μm,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预先设计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平均等效球镜-0.29±0.47(-1.50~+1.00)DS,251眼(88.7%)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近视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

    58  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变化
    秦红英 宋峰伟 孙朝晖 陈彬彬
    2014, 14(9):1736-17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9.58
    [摘要](1372) [HTML](0) [PDF 376.75 K](1167)
    摘要:
    目的:评估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斜视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变化。

    方法:通过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随访18~30岁的恒定性的共同性外斜视患者65例。采用成人斜视生活质量评估量表AS-20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前和术后3mo时的生存质量状态。

    结果:共同性外斜视患者术后3mo的AS-20社会心理评分及视功能评分都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同性外斜视术后3mo的SF-36评分中生理功能评分、生理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评分、健康总体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评分、精神健康评分及总体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躯体疼痛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斜视手术有助于改善共同性外斜视的生存质量。临床上,应重视运用生存质量评估指导斜视的治疗。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