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14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关于马来西亚医院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研究:相关因素、类型及预后

      2014, 14(8):1367-13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01

      摘要 (4756) HTML (0) PDF 413.01 K (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手术经验、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和术后视力。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马来西亚地区医院行白内障手术逾2a的患者。查看病人基本信息、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和医生手术经验,记录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结果:在1 007名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其中以后囊破裂最为常见(3.6%)。术中医生的手术经验及麻醉方式对并发症的发生不存在影响。白内障囊内摘除术(ICCE)、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失败后转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均是与白内障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的两种手术方式(P<0.001),并且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术后视力均不理想(P<0.001)。

      结论: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可显著影响术后视力,并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但与医生手术经验和麻醉方式无关。建议今后行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失败后转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时,需格外注意并发症的发生,以期减少术后不良视力发生的可能性。

    • 浙江省中小学学生视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4, 14(8):1373-13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02

      摘要 (1678) HTML (0) PDF 393.89 K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浙江省中小学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为提供保护学生视力指南提出科学依据。

      方法:抽取6 600名7~17岁浙江省中小学学生,对其视力、身体活动态度和时间、看电脑电视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视力测量采用对数视力表。

      结果:浙江省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的比例为71.1%,超过同省2005年的水平,也超过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7~17岁学生视力不良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加,9岁儿童视力不良比例增速最快,女生视力不良比例高于男生。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视力不具有城乡差异,城市高中生视力优于乡镇高中生。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学生的体育运动时间等因素都与学生视力有正面的影响,看电视电脑的时间对视力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结论:年龄、性别、城市化发展因素都会影响学生视力发展,且身体活动因素对学生视力的正面作用值得关注。

    • >实验论著
    • 大豆黄酮玻璃体腔注射对大鼠视神经损伤的影响

      2014, 14(8):1378-13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03

      摘要 (1464) HTML (0) PDF 1.87 M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大豆黄酮(Daidzein)玻璃体腔内注射是否对视神经急性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方法:SD雄性大鼠72只,建立大鼠急性视神经钳夹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PBS阴性对照组、大豆黄酮治疗组(10μmol/L,100μmol/L,1 000μmol/L)、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100ng/mL)阳性对照组; 玻璃体内注射3d后处死各组大鼠,用组织病理(HE)、免疫组化检测以及Western Blot分析来观察和评价视网膜形态变化及进行各组间视网膜Caspase-3蛋白和GAP-43蛋白表达的比较。

      结果: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大豆黄酮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的视网膜形态结构较完整,Caspase-3蛋白的表达相对降低,GAP-43蛋白的表达相对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大豆黄酮玻璃体腔注射对大鼠急性视神经损伤具有修复和保护作用。

    • p42/p44MAPK通路在高糖诱导的hRPE细胞VEGF表达中的作用

      2014, 14(8):1382-138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04

      摘要 (1547) HTML (0) PDF 723.54 K (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42/p44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hRPE细胞株,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5.6mmol/L葡萄糖)、高糖对照组(15,20,30mmol/L葡萄糖)、PD98059处理组(20μmol/L p42/p44MAPK高效选择性抑制剂PD98059处理hRPE细胞)和溶剂二甲基亚砜对照组(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应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VEGF及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mRN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蛋白的表达

      结果:高糖作用下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D98059处理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受到抑制,且VEGF mRNA/PEDF mRNA比值较高糖组显著降低。

      结论:p42/p44MAP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了高糖引起的hRPE细胞VEGF的表达。

    • ELOVL4基因过表达对n3和n6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

      2014, 14(8):1386-13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05

      摘要 (1657) HTML (0) PDF 1.75 M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ELOVL4是常染色体显性Stargardt氏黄斑变性的致病基因,ELOVL4蛋白酶参与n3和n6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very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VLC-PUFA)的合成,比较两者的生物合成效率,对治疗Stargardt氏黄斑变性有指导意义。

      方法:构建携带ELOVL4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腺病毒,转入培养的PC12细胞,将细胞分成三组:PC12、PC12+Ad-GFP和PC12+Ad-ELOVL4,前两组为对照组,通过qRT-PCR定量分析ELOVL4基因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ELOVL4蛋白的表达; 等浓度(1:1)加入EPA(n3 PUFA)和AA(n6 PUFA),孵育48h之后进行脂肪酸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超长链脂肪酸的成分。

      结果:GC-MS检测到分别用EPA和AA处理后的PC12+Ad-ELOVL4的细胞中有n3 VLC-PUFA的表达,34:5n3和 36:5n3是20:5n3/EPA的主要产物,分别为0.71%和1.6%; 34:4n6 和 36:4n6是20:4n6/AA的主要产物,分别为0.46%和0.61%; EPA所产生的n3 VLC-PUFAs总和是AA所产生的n6 VLC-PUFAs总和的2倍。

      结论:在ELOVL4蛋白作用下,EPA合成VLC-PUFAs的效率高于AA,饮食中给予适当比例的n3/n6 PUFAs,可能是治疗STGD3疾病的方式之一。

    • >实验研究
    • PDCD4和B7-H4 在儿童视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4, 14(8):1391-13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06

      摘要 (1622) HTML (0) PDF 705.47 K (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PDCD4和B7-H4 在儿童视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2例儿童视神经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中PDCD4和B7-H4的表达进行检测,评估PDCD4和B7-H4的表达与儿童视神经胶质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结果:PDCD4在胶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降低:52例胶质瘤组织中PDCD4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呈降低趋势(P<0.01); B7-H4在胶质瘤组织的阳性表达增高:B7-H4在52例胶质瘤组织中阳性率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显著增高(P<0.01); 脑胶质瘤中PDCD4与B7-H4表达负相关(P<0.01)。

      结论:PDCD4和B7-H4与儿童视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关,对于儿童视神经胶质瘤的转移防治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低强度白光照射对小鼠视网膜的影响

      2014, 14(8):1394-13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07

      摘要 (1287) HTML (0) PDF 1.21 M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低强度白光照射对小鼠视网膜的影响。

      方法: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每天下午4:00~5:00暗适应,5:00~6:00用LED白灯光照,光照强度为100lux,实验时间为1mo。 实验开始第1,3,7,14,30d测视网膜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厚度,内核层(inner nuclear layer,INL)厚度变化,组织学染色及视觉电生理变化。

      结果:实验后1mo,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Rod-R a波潜伏期延长,Cone-R b波振幅下降,b波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组织学染色上无明显差异,外核层厚度无明显变化,内核层厚度亦无明显变化。

      结论:100lux低强度白光照射可引起暗适应后小鼠视网膜功能发生改变。

    • >临床论著
    • 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激光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观察

      2014, 14(8):1399-14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08

      摘要 (2139) HTML (0) PDF 431.73 K (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的临床疗效。

      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为BRVO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78例78眼,随机选取A组26例26眼,行黄斑部格栅光凝(grid laser photocoagulation,GLP); B组26例26眼,先行黄斑部格栅光凝,1wk后再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 C组26例26眼,先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1wk后再行黄斑部格栅光凝,三组黄斑水肿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分析三组治疗前,治疗后1wk,1及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1wk与治疗前相比:A组BCVA平均值、CMT平均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B、C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6mo与治疗前相比,三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与治疗后1mo相比,A、B组BCVA平均值、CMT平均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组BCVA平均值提高,CMT平均值降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组间比较BCVA变化、CMT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联合激光治疗可有效的减轻BRVO所致黄斑水肿,提升视力; 其作用较单纯GLP治疗起效更迅速、能更好的减轻黄斑水肿; 于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效果更为确切、稳定性更强。

    • 视网膜静脉阻塞激光光凝的时机选择

      2014, 14(8):1403-14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09

      摘要 (2200) HTML (0) PDF 438.12 K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不同病程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疗效,探讨RVO激光光凝治疗的时机,为临床选择RVO光凝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RVO患者103例103眼,按发病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 A组46眼,病程≤1mo,其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28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18眼; 缺血型RVO 30眼,非缺血型RVO 16眼。B组38眼,1mo<病程<3mo,其中BRVO 22眼,CRVO 16眼; 缺血型RVO 26眼,非缺血型RVO 12眼。C组19眼,病程≥3mo,其中BRVO 7眼,CRVO 12眼; 缺血型RVO 15眼,非缺血型RVO 4眼。随访3mo,观察光凝治疗后各组患者的视力变化差异、视网膜出血、眼部新生血管、黄斑中心凹厚度下降值。

      结果:不同病程RVO光凝治疗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吸收情况,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低量,早期组优于晚期组,非缺血型RVO优于缺血型RVO,激光光凝治疗效果BRVO优于CRVO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VO早期激光光凝干预治疗,可以加速视网膜出血、黄斑水肿吸收,有效保护患者现有视力、促进远期视力提高,具有一定临床实用意义。

    • 两种不同手术矫治高度近视的对比研究

      2014, 14(8):1407-14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0

      摘要 (1757) HTML (0) PDF 400.61 K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ntact lens,ICL)植入术与透明晶状体摘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术式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

      方法:选取高度近视患者56例100眼,分为两组:Ⅰ组ICL植入术组患者32例58眼,Ⅱ组透明晶状体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患者24例42眼。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晶状体透明度、手术并发症及视觉不良症状。

      结果:Ⅰ组和Ⅱ组术后3mo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69.0%和71.4%; 术后1a,裸眼视力>0.5分别为72.4%和73.8%。术后1a,Ⅰ组62.1%、Ⅱ组57.1%患者的屈光度在预期屈光度±1.0D之内; ICL光学部后表面与透明晶状体的距离0.35~0.54(平均0.40±0.16)mm; 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发生率:Ⅰ组为12.1%,Ⅱ组为7.1%;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组其他手术并发症:ICL移位1眼,前囊下晶状体局限性混浊2眼,夜间出现眩光4眼。Ⅱ组后囊膜轻度混浊3眼,夜间出现眩光3眼,视近困难12眼。

      结论: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透明晶状体摘除术矫治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但仍需长期随访,注意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 >文献综述
    • 慢性角膜损伤与圆锥角膜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014, 14(8):1410-14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1

      摘要 (1405) HTML (0) PDF 396.39 K (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圆锥角膜是一种双眼进展的,非炎症性的角膜基质变薄的疾病,它以角膜锥形扩张及一系列角膜曲率改变为特征。与它发生相关的可疑因素包括遗传机制、家族相关、过敏性疾病及特异性疾病等,但是环境因素比如非正常性揉眼、角膜接触镜的配戴及紫外线的暴露等却往往易被忽视,虽然对于圆锥角膜的发生、发展普遍认为是一种多因素介导的多种病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这些慢性损伤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即使现在对它的定义仍然是一种非炎症型的角膜扩张性营养不良性病变,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及实验结果表明圆锥角膜的发生是由于角膜表面长期持续存在的慢性损伤,导致角膜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过度释放及角膜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过度表达,从而使角膜基质的酶代谢失调和细胞凋亡程序的启动,最终导致角膜基质细胞的丢失,角膜抗张强度下降和角膜锥形扩张。在此,对目前已知的一些关于角膜慢性损伤与圆锥角膜关系的文章进行综述,并对其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阐述及讨论。

    • 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2014, 14(8):1413-14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2

      摘要 (1593) HTML (0) PDF 444.64 K (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角膜移植成败的首要因素,因此,免疫抑制剂在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应用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许多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为了提高角膜移植成功率,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剂型、用药途径以及联合用药方面都做了卓著的研究; 同时在基因工程方面也有可观的进步。本文就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 mTOR通路在眼科增殖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4, 14(8):1417-14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3

      摘要 (1461) HTML (0) PDF 477.12 K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mTOR通路在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明该通路的传导紊乱与肿瘤、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年龄相关性疾病及其他与增殖性疾病有密切的联系。mTOR通路通过整合来自营养、能量状态、氨基酸及生长因子的信号以调整诸如自嗜、核糖体合成和细胞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使用特异性的mTOR通路抑制剂可减缓并部分逆转疾病的发生。本文就mTOR通路在眼科部分增殖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后的止痛措施

      2014, 14(8):1421-14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4

      摘要 (1792) HTML (0) PDF 506.37 K (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削术因降低角膜膨隆的风险和避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相关的并发症而受到青睐。但术后严重疼痛不适为表层切削的主要缺陷,因此表层切削术后疼痛不适的控制显得尤其重要。我们总结了表层切削术后疼痛的机制以及降低术后疼痛的措施的进展。

    • >临床研究
    • 基于MRI的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影像学改变: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

      2014, 14(8):1426-14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5

      摘要 (1715) HTML (0) PDF 2.08 M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MRI观察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的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的影像特征。

      方法:对11例KIF21A基因R954W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Ⅰ型患者行MRI扫描。眼外肌和眼运动神经的眶内段采用二元-相位线圈,2-mm层厚T1加权像扫描; 眼运动神经的脑池段采用头线圈,0.6-mm层厚3D-FIESTA序列扫描。

      结果: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患者的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滑车神经的眶内段和脑池段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其中8例的眶内段见可疑由动眼神经向外直肌发出的异常神经支配。全部患者双侧六条眼外肌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上直肌和提上睑肌最为严重。

      结论:高分辨MRI显示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患者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及‘Pulley'结构发育不良,提示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的原发病变是运动神经发育缺陷。

    • 吲哚菁绿运用于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研究

      2014, 14(8):1430-14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6

      摘要 (2215) HTML (0) PDF 412.30 K (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5g/L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白色白内障患者98例98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50眼,对照组48例48眼。对照组不做前囊膜染色。观察组采用黏弹剂下5g/L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前囊膜染色针抽取5g/L吲哚菁绿溶液0.1mL,自辅助切口注入到前囊膜中央表面,留置30s,平衡盐液置换出多余染料。两组均应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

      结果:观察组前囊膜呈现均匀的淡绿色,能见度显著提高,有48眼撕囊成功,成功率96%; 对照组有29眼撕囊成功,成功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前房未见染料颗粒残存及虹膜炎及眼压升高等并发症。前房炎症反应、角膜透明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吲哚菁绿前囊膜染色使前囊清晰可辨,可提高对白色白内障患者术中撕囊的成功率,从而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使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初学者较快掌握连续环形撕囊术,改善初学者的学习曲线。

    • 不同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比较

      2014, 14(8):1433-14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7

      摘要 (1379) HTML (0) PDF 353.98 K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2.2mm微小切口与3.0mm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选择2012-01/2013-06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两组:2.2mm切口组45例45眼,3.0mm切口组45例45眼,分别行2.2mm或3.0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1d; 1wk; 1,3mo随访,观察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手术源性散光。

      结果:术后1d,2.2mm切口组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 1,3mo,两组比较无统计差异。两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角膜厚度在术后1d; 1wk; 1,3mo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源性散光在术后1d; 1wk; 1,3mo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2mm切口组手术源性散光明显减小。

      结论:2.2mm微小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早期提高视力更明显,能明显减少手术源性散光,安全性更高。

    • 应用角膜地形图设计个性化白内障手术方案

      2014, 14(8):1436-14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8

      摘要 (1773) HTML (0) PDF 394.61 K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在角膜地形图的指导下,设计个性化白内障手术方案,实现利用手术性散光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降低治疗费用的目的。

      方法:将202例226眼白内障患者分成随机治疗组和个性化治疗组,在随机治疗组再按手术切口的类型和位置的不同分成8组,观察术前、术后角膜散光,通过矢量分析法计算出不同手术切口的手术性散光值。个性化治疗组的手术设计以随机治疗组的各手术性散光值为参考,并以术前角膜散光与手术性散光最接近的原则选择手术切口类型,切口位置在最陡子午线上,并观察个性化治疗组术后角膜散光。

      结果:个性化治疗组术后角膜散光低于随机治疗组中3.0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3.0mm巩膜隧道组无统计学差异,利用个性化手术方案55.8%患者可采用费用较为低廉的白内障囊外摘除加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降低人均治疗费用。

      结论:应用角膜地形图设计个性化白内障手术方案可以矫正术前角膜散光,提高视觉质量,降低治疗费用。

    • Lenstar 900与A型超声和角膜曲率计在白内障患者眼生物学测量的比较

      2014, 14(8):1440-144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19

      摘要 (2564) HTML (0) PDF 534.33 K (8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Lenstar 900与A型超声和角膜曲率计在白内障患者眼生物学测量中测量眼轴长度(AL)、前房深度(ACD)及角膜曲率(K1,K2,Km)上的差异,并分析其一致性,为Lenstar 900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36例50眼,晶状体核均在Ⅳ级以下,术前分别采用Lenstar 900、A超和角膜曲率计完成AL,ACD和K1 ,K2,Km的测量,比较测量结果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测量结果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Bland—Ahamn统计分析。

      结果:Lenstar 900与A型超声测量AL和ACD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nstar 900与角膜曲率计测量Kl,K2和Km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enstar 900与A型超声和角膜曲率计测量的所有参数均具有密切的线性相关(r>0.9,P<0.05),Bland—Ahamn统计分析一致性良好。

      结论:Lenstar 900与A型超声和角膜曲率计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生物学测量结果准备可靠,可以相互替代, 但是Lenstar 900不仅可以一次完成对AL、ACD和角膜曲率的测量,而且同时可以获得角膜厚度、晶状体厚度、角膜缘白到白距离、瞳孔大小、光轴的偏心率及视网膜厚度等参数,具有测量过程非接触、方便快捷、节约时间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曲伏前列素对已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POAG患者的眼压控制

      2014, 14(8):1444-144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0

      摘要 (1478) HTML (0) PDF 395.75 K (7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治疗组入选43例43眼滴用曲伏前列素每日1次,对照组入选43例43眼滴用布林佐胺滴眼液早晚各1次,共观察12wk。观察的指标主要包括眼压、眼部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治疗组眼压从(24.20±3.01)mmHg降至(16.77±2.89)mmHg; 对照组从(23.87±3.47)mmHg降至(18.81±3.07)mmHg,两组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各时间点两组间眼压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后治疗组结膜充血及眼痒明显重于对照组,但不妨碍继续用药。未发现其他眼部改变和全身副作用。

      结论:曲伏前列素对控制已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是高效和安全的。

    • 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NVG

      2014, 14(8):1447-14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1

      摘要 (1596) HTML (0) PDF 378.92 K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贝伐珠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

      方法:对22例22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先进行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 0.1mL(2.5mg),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36(平均24)mo。

      结果:玻璃体腔注药后1wk内22眼虹膜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消退,Ahmed引流阀植入术后随访22眼中仅有3眼联合使用1~3种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21mmHg之内,1眼因眼压失控而行睫状体光凝术(810激光),其余18眼均无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最后一次随访,平均眼压15.59±3.21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45.36±8.13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提高者9眼(41%),保持术前视力者13眼。全部病例在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及Ahmed引流阀植入术中术后均未观察到严重手术并发症。

      结论: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NVG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保护残留视功能。

    • 应用3D OCT对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的研究

      2014, 14(8):1450-14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2

      摘要 (3183) HTML (0) PDF 1.04 M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3D 1 000 OCT测量正常青年人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就测量的可重复性,黄斑厚度与性别的关系等进行研究。同时将检测结果与其他类型OCT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了解不同OCT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检测的一致性。

      方法:青年人111例 222眼。用Topcon 3D 1 000 OCT(ver 2.4)的3D扫描模式对受试者双眼黄斑区进行检测。其中12例24眼进行可重复性检查。并将我们测定的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横向比较。

      结果:青年人111例,年龄18~27岁,裸眼或矫正视力全部≥1.0,眼压全部<21mmHg。视网膜平均厚度是273.32±17.08μm,黄斑区视网膜体积为7.73±0.37mm3。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61~264(平均200.13±18.81)μm,黄斑中心区厚度在188~273(平均229.00±18.20)μm。男性黄斑中心区厚度大于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12例24眼行重复检查,结果黄斑区各项指标前后两次对比除外环鼻侧外均无统计学差异,黄斑中心区厚度的可重复性好于黄斑中心凹厚度。

      结论:黄斑检查的可重复性好,黄斑中心区厚度可重复性好于黄斑中心凹厚度。3D 1000 OCT测量的青年人黄斑中心区厚度是229.00±18.20μm。不同性别黄斑中心区厚度存在差异。

    • 玻璃体腔内注射TA与雷珠单抗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2014, 14(8):1454-14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3

      摘要 (1648) HTML (0) PDF 406.84 K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A)与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继发黄斑水肿的CRVO患者40例40眼。其中20例20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TA(1mg,0.1mL)治疗,其余20例20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mg,0.05mL)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wk; 1,2,3,6mo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眼压的改变。

      结果:TA组及雷珠单抗组于玻璃体腔注药1,2wk; 1,2,3,6mo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 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于玻璃体注药后1,2wk; 1,2,3,6mo,CMT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TA组玻璃体腔注药后2wk及4wk眼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雷珠单抗组玻璃体腔注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无明显升高(P>0.05)。注药后第1,2wk; 2,3,6mo,TA组眼压改变与雷珠单抗组无明显差异(P>0.05),注药后1mo,TA组眼压改变要明显高于雷珠单抗组(P<0.05)。

      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是目前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而且安全的治疗手段。与TA相比其在提高最佳矫正视力及降低CMT的同时几乎不会发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后泪膜稳定性研究

      2014, 14(8):1458-14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4

      摘要 (1545) HTML (0) PDF 377.93 K (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后泪膜功能的改变。

      方法:该研究共纳入126例单眼翼状胬肉患者,就诊时间2011-01/2013-11,所有患者均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术。分别于术前1d; 术后1wk; 1,2mo行双眼泪膜功能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羊齿状物试验(tear ferning test,TFT)。手术眼为研究组,对侧眼为对照组。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前BUT,TFT均显著异常(P<0.05),SⅠt试验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研究组术后1mo时BUT,TFT均明显优于术后1wk(P<0.05),与术后2mo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wk泪膜稳定性仍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mo时两组差距不明显(P均>0.05)。SⅠt试验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各个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

      结论:翼状胬肉术前存在明显的泪膜稳定性异常;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可以显著改善术后泪膜功能,术后1mo时达到稳态。

    •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性别泪膜的变化与分析

      2014, 14(8):1461-14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5

      摘要 (1633) HTML (0) PDF 407.35 K (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性别泪膜的变化。

      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将其按性别分为两组,A组:男55例110眼,B组:女65例13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2,3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ear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FL)评分的变化。

      结果:主观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3, 0.030),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 BUT: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7, 0.026, 0.032)。 SⅠt: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4, 0.018),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 FL评分: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5, 0.036, 0.041)。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男性小于女性。

    • 羟糖苷与玻璃酸钠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疗效比较

      2014, 14(8):1464-146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6

      摘要 (1913) HTML (0) PDF 920.19 K (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的变化,比较羟糖苷滴眼液与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术前无干眼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干眼的患者49例70眼,完全随机分为治疗1组(A组)、治疗2组(B组)、对照组(C组)。A组23眼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并于术后第7d联合应用羟糖苷滴眼液,B组22眼术后给予常规抗炎治疗,并于术后第7d联合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C组25眼术后只给予常规抗炎治疗,不加用任何人工泪液,分别于术前2d; 术后 7,14,30,90d对三组行干眼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mer I test, 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评分。

      结果:手术前2d三组间干眼症状评分、SⅠt,BUT,CFS检查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d及术后90d三组组间比较主观症状评分、SⅠt,BUT,CFS等检查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组内术前与术后7,14,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30d A组及B组与C组两两比较主观症状、SⅠt,BUT,CFS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 B组SⅠt,BUT较A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明显下降,并出现干眼症状,加用羟糖苷滴眼液或玻璃酸钠滴眼液对恢复泪膜结构及稳定性有一定作用,从而改善干眼症状,而玻璃酸钠滴眼液效果更明显。

    • 玻璃体切割治疗48眼金属球内异物的临床分析

      2014, 14(8):1469-14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7

      摘要 (1434) HTML (0) PDF 418.25 K (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金属球内异物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10-01/2013-06收治的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的球内异物患者47例48眼进行回顾性病例分析,包括视力的变化以及异物大小、术前并发症及就诊时间与视力的关系。

      结果:所有患者中有46眼成功完整取出异物,2眼为眶内异物未予取出。术后6mo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球内异物大小、合并视网膜脱离是影响视力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治疗金属球内异物伤有明显的优越性,及时恰当的玻璃体手术对视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

    • 儿童屈光不正与各屈光参数关系

      2014, 14(8):1473-14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8

      摘要 (1763) HTML (0) PDF 428.69 K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眼轴、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与儿童屈光不正的关系。

      方法: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44例88眼的屈光不正度数、眼轴、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参数,经计算得到晶状体度数。按屈光不正度数分为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直线相关与回归比较年龄和屈光不正与各屈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44例88眼,平均年龄9.04±2.39岁,等效球镜(SE)-3.50~+8.75D; 远视组眼轴比近视正视组短(P<0.05),远视组晶状体屈光力明显低于近视正视组(P<0.05),三组间角膜屈光力和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发现年龄与等效球镜(SE)之间成负相关; 眼轴与年龄成正相关; 年龄与晶状体屈光力成正相关; SE与眼轴成负相关; SE与晶状体屈光力有负相关关系。

      结论:儿童随年龄增长,SE向近视发展,眼轴变长,晶状体屈光力增强; SE越偏远视,眼轴越短、晶状体屈光力越弱。

    • 用卡洞法和Worth 四点法检测优势眼与屈光参差的相关性

      2014, 14(8):1476-14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29

      摘要 (2334) HTML (0) PDF 348.21 K (8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优势眼眼别与其两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大眼的眼别关系,并分别研究Worth四点法测量优势眼与卡洞法测量优势眼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125例受试者,按照双眼屈光参差的程度分为生理性屈光参差组与病理性屈光参差组。在医学验光基础上分别运用Worth四点法及卡洞法判别双眼中优势眼的眼别。

      结果:(1)生理性屈光参差组(卡洞法)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大眼眼别显著相关(Z=-4.057,P<0.01); Worth四点法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大眼眼别显著相关(Z=-3.558, P<0.01); 而病理性屈光参差组,两种方法所测均无显著相关(P>0.05)。(2)Worth四点法和卡洞法测得的优势眼眼别差异无显著性(n=125, P>0.05)。

      结论: 优势眼由基因决定或幼年时期形成并持续维持,而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影响优势眼的选择。优势眼的测量中Worth四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Q值引导LASEK治疗正性Q值近视及散光的视觉质量研究

      2014, 14(8):1478-14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0

      摘要 (1845) HTML (0) PDF 420.06 K (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正性Q值的近视散光患者中非球面因子Q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 laser epithelial keratomleusis , LASEK)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择要求LASEK手术的检测Q值为正的近视和散光患者158眼随机分为两组,接受Q值引导LASEK患者 86眼作为观察组, 接受常规LASEK的患者72眼为常规组。检测手术前后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 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值K值(keratometry)、 非球面因子Q值(aspherical factor Q)、高阶像差(HOA)、超声角膜测厚、对比敏感度(CS)并且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出现情况。术前所检测的各项指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d; 1,3,6,12mo随访。

      结果:术后12mo时两组的UCVA及BCVA无统计学差异,但安全性指数观察组为1.10,常规组为1.07; 有效性指数观察组为1.06 ,常规组为0.99; 观察组总HOA为0.45±0.17μm,常规组为0.72±0.25μm,统计学差异显著(t=-8.193,P=0.000); 观察组 Q值平均为0.41±0.17, 常规组为0.77±0.22 ,存在统计学差异(t=11.377,P=0.028); 术后3mo观察组CS基本可以达到术前状态,而常规组术后 6mo恢复至术前水平。

      结论:在治疗正性Q值患者的近视及散光方面Q值引导的LASEK较常规LASEK更好地保持了角膜的非球面性且安全有效,视觉质量更好。

    •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疗效

      2014, 14(8):1481-14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1

      摘要 (1523) HTML (0) PDF 391.18 K (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矫正伴有规则性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及IOL的旋转稳定性。

      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12-06/2013-12的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源性散光患者23例2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者,观察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统计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与术后实际残余散光,Toric IOL在囊袋内的旋转度。

      结果:术后3mo UCVA为0.75±0.16, BCVA为0.84±0.15,BVCA与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6,P>0.05)。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为0.28±0.12D ,术后3mo实际残余散光为0.42±0.17D,预期散光值与实际残余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259,P>0.05); Toric IOL术后1d IOL平均旋转3.02°±1.56°(0°~7°),术后3mo平均旋转3.28°±1.85°(0°~7°),其中 25眼(89%)旋转<5°,3眼(11%)旋转5°~7°。

      结论:Toric IOL植入能够稳定并且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并有较精准的散光矫正预测性。

    •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色觉中枢激活范围的BOLD-fMRI初步研究

      2014, 14(8):1484-14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2

      摘要 (1656) HTML (0) PDF 707.65 K (8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ce-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及SPM8软件研究分析经过系统治疗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色觉中枢激活区域的恢复情况。

      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利用3.0T超导磁共振采集1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色觉中枢激活区域的试验数据,采用组块设计方案,以三原色作为刺激源获取色觉皮层激活区功能核磁共振数据,应用基于MATLAB软件下的运行的SPM8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分析,对比初诊、治疗1,2,4wk后色觉中枢激活区域的变化。

      结果:弱视初诊患儿接受三原色刺激后,BA17,BA18,BA19,BA37均有不同范围的激活(P<0.01)。经过4wk治疗后,弱视患儿接受红色刺激后,视觉皮层激活范围无扩大; 接受绿色刺激后,视觉皮层左侧BA37、左侧BA19、左侧BA20激活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扩大,平均t值分别为3.5210,3.2716,3.1534(P<0.01); 接受蓝色刺激后,视觉皮层右侧BA19、右侧BA18激活范围有不同程度扩大,平均t值分别为3.7345,3.2701(P<0.01)。

      结论:经过4wk的系统治疗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色觉中枢激活范围较初诊时增大但幅度较低,经短期治疗弱视患儿色觉中枢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明显。

    • P-VEP游戏辅助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

      2014, 14(8):1488-149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3

      摘要 (1588) HTML (0) PDF 378.42 K (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游戏辅助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

      方法:采取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立试验组(个性化P-VEP电脑游戏辅助综合疗法)52例72眼和对照组(综合疗法组)49例66眼。对照组采用戴镜,遮盖+精细用目作业疗法,以及弱视红光治疗等生理刺激综合疗法,后期再加入立体视觉训练。试验组在综合治疗上辅助个性化P-VEP电脑游戏弱视训练。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周期6mo。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有效率达94.4%,对照组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VEP电脑游戏辅助综合疗法是一种个性化的有效治疗儿童弱视的新方案。

    • >调查研究
    • 汕头地区中学生近视的横断面研究

      2014, 14(8):1491-14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4

      摘要 (1894) HTML (0) PDF 385.55 K (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汕头地区城乡不同类型学校中学生近视现状。

      方法: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在汕头地区随机整群抽样调查4所城乡中学,共2 418人。对其实施眼科医学体检并用自动验光仪(佳能 RK-F1自动验光仪)进行验光。

      结果:总体检人数2 394人,汕头地区初中生近视率为48.07%,高中生则有68.28%。其中,农村普通初中学生近视率低于城市普通初中学生近视率(χ2=13.879,P<0.01),农村重点高中学生近视率低于城市重点高中学生近视率(χ2=175.231,P<0.01)。

      结论:汕头地区城市初、高中的近视率均高于农村同级别中学。青少年近视率的上升与学习压力关系密切,因此改善学习环境、加强中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从而降低其近视率及近视发展已刻不容缓。

    • >专题报告
    • 基于超高分辨率OCT图像的视网膜层状结构研究

      2014, 14(8):1494-149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5

      摘要 (3575) HTML (0) PDF 2.32 M (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基于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提出了视网膜层次自动分割的方法。利用图论和基于动态规划的最短路算法,自动寻找出准确的视网膜八层结构,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自动和手动探测视网膜各层边界的结果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同时此算法适用于青光眼、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层状结构的分割。视网膜层状结构自动分割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定量分析的工具。

    • >调查报告
    • 四川省乐山市白内障手术情况调研

      2014, 14(8):1498-15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6

      摘要 (1996) HTML (0) PDF 409.74 K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四川省乐山地区白内障手术治疗现状,分析调查结果,查找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白内障防治工作。

      方法:调查统计2012-01/12乐山市6县1市4个区的17家综合性医院眼科开展白内障手术情况。调查内容:各医院开展白内障手术的相关设备、手术医师、白内障手术情况。根据患者手术经费来源、术式和手术切口不同分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1组和2组、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1组和2组,分别从患者术前检查、手术医师、手术方式、手术设备、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手术量、手术效果、术中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分析。

      结果:全市拥有相关设备:手术显微镜16台,裂隙灯显微镜43台,非接触式眼压计12台,IOL-Master 1台,眼A/B超8台,YAG激光4台,超声乳化仪12台。能独立完成白内障手术医生15人,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医生5人。完成白内障总手术量6 211眼,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3 564眼,占总量57%(其中超乳1组为术前视力≥0.3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 520眼,占总量24%),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2 647眼,占总量43%(囊外1组为防盲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 533眼,占总量25%)。白内障手术脱盲率94.80%~100%,脱残率90.41%~100%,人工晶状体植入率94.96%~100%,术中并发症率1.00%~15.10%。

      结论:全市开展白内障手术医师和设备分布不平衡,超乳设备使用率较低,不同级别医院白内障手术技术、手术量和手术效果参差不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主流手术方式,已部分性实现屈光性个性化白内障手术转变。全市白内障手术总体情况较好,但防盲白内障手术比率偏低,手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 角膜穿孔临床研究分析

      2014, 14(8):1502-15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7

      摘要 (1360) HTML (0) PDF 370.64 K (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角膜穿孔(corneal perforation,CP)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07/2010-07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的CP患者72例72眼,分析其患者临床特点。

      结果:福建地区角膜溃疡穿孔发病率逐年上升,男女发病率比为 17:7 , 48岁为发病集中年龄,产业工人 23例(32%),23例有明确外伤史,菌属鉴定结果:前两位为:真菌感染和棘阿米巴原虫感染。 其中10例有糖皮质激素用药史。

      结论:外伤、真菌性、棘阿米巴角膜炎、蚕食性角膜炎等所致CP的原发病因多种多样,福建地区CP多发于中老年的男性,多数外伤为诱因,致病菌属以真菌感染为主。

    • 甘肃省农村小学生沙眼快速评估的初步调查报告

      2014, 14(8):1504-15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8

      摘要 (1359) HTML (0) PDF 363.70 K (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甘肃省沙眼患病情况,为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根据相关文献、访谈确定调查地点。于2013-10-14/11-23由甘肃省防盲办公室组织在武山县滩歌镇、民勤县西渠镇及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胡林家乡3个调查县抽取小学生共计150人,其中男72人,女78人,年龄5~10(平均7.5)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沙眼简化分级系统,对小学生进行沙眼快速评估调查。

      结果:受检小学生150人中,未检出活动性沙眼,无沙眼性倒睫和角膜混浊病例发生。

      结论:甘肃省沙眼患病率低,但尚不能得出甘肃省无沙眼流行的结论,需要扩大调查范围,为正确估计甘肃省沙眼患病情况及沙眼的预防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 >临床报告
    •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观察

      2014, 14(8):1506-150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39

      摘要 (1541) HTML (0) PDF 758.60 K (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05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2~36mo,观察角膜移植片的透明度、视力及病毒性角膜炎复发情况。

      结果:患者24例剥离角膜基质至接近后弹力层,81例中央区约6mm×6mm区域达到后弹力层。101例植床透明。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5者67例,0.3~0.5者35例,<0.3者3例。观察期内无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及排斥反应病例。

      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对于视力较差发作频繁的病毒性角膜炎病例应早行手术治疗。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研究

      2014, 14(8):1508-15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0

      摘要 (1617) HTML (0) PDF 372.50 K (8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1/2013-10间收治的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90眼,分为观察组(青白联合手术组,45眼)和对照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45眼)。术后对所有患者随访6mo,观察术后眼压、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比术前眼压均明显的降低,而观察组眼压降低更明显(P=0.003)。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术后视力与术前上升不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对照组术后发生低眼压性浅前房、黄斑水肿、前房炎症的患眼均较观察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3,P=0.001)。

      结论:对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青白联合手术治疗能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少。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2014, 14(8):1511-15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1

      摘要 (1692) HTML (0) PDF 326.77 K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以及术中能够采取的有效治疗措施。

      方法:对2007-01/2012-12在我院东区分院实施的997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其中的21例发生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不同程度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患者21例经过相应治疗,视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无发生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患者,效果满意。

      结论:及早发现,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角膜后弹力层脱离患者的视力预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采用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的疗效观察

      2014, 14(8):1513-151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2

      摘要 (1806) HTML (0) PDF 405.42 K (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的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青光眼171例220眼,根据结膜瓣切口不同及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三组,A组采用传统的角巩缘切口33例44眼,B组采用角巩缘后界1mm结膜切口76例94眼,C组采用B组结膜切口基础上连续缝合结膜瓣62例82眼,随访1a。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结膜切口有无渗漏,并进行组间比较三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术后切口漏水、浅前房发生A组>B组>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94.5%,术后眼压控制和滤过泡形态无明显区别。

      结论:角巩膜缘后界1mm结膜切口制作结膜瓣,同时采用结膜切口连续缝合,愈合快,发生结膜切口漏水明显减少,显著能提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成功率。

    • 口服药物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4, 14(8):1516-15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3

      摘要 (1419) HTML (0) PDF 394.89 K (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羟苯磺酸钙片联合依帕司他片,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在PDR玻璃体切割手术后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术后药物干预组及对照组,术后2d; 3,6,9,12mo随访视力及眼底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药物干预组视力恢复及保持较好,且黄斑水肿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积极口服保护视网膜的药物进行干预有利于视力的提高和眼底的康复。

    • 玻璃体切割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治疗特殊视网膜脱离

      2014, 14(8):1519-15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4

      摘要 (1306) HTML (0) PDF 370.78 K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治疗一类特殊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对具有以下特点:(1)病程大于6mo;(2)裂孔位于5:00~7:00的视网膜周边部或者在多发视网膜裂孔中有开放裂孔位于5:00~7:00的视网膜周边部;(3)视网膜脱离范围超过270度、并且伴有脱离区视网膜条索样增殖的19眼特殊类型视网膜脱离,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治疗,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位和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视网膜解剖复位19眼; 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01~0.1有5眼; 0.12~0.3有9眼; ≥0.4有5眼。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下方巩膜外垫压是治疗病程大于6mo、视网膜裂孔位于5:00~7:00的视网膜周边部或者在多发视网膜裂孔中有开放裂孔位于5:00~7:00的视网膜周边部、视网膜脱离范围超过270度、并且伴有脱离区视网膜条索样增殖这类特殊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 OCT对光动力疗法治疗CNV的疗效评估

      2014, 14(8):1522-152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5

      摘要 (2214) HTML (0) PDF 1.31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al myopia, PM)和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视网膜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2-12经视力、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和OCT检查,临床确诊为有CNV形成的临床患者资料,共53例53眼符合条件纳入观察。患者经PDT治疗后,每3mo进行随访复查,复发的患者再次进行PDT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1a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改变。

      结果:截止随访结束时,患者经PDT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比治疗前提高35例,视力稳定无明显变化15例,视力下降3例; 所有患者眼底渗漏均减轻,经FFA检查42例患者CNV闭合且渗漏完全停止,11例患者CNV大部分闭合。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CMT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整个治疗及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见与接受PDT治疗相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PDT治疗AMD患者CNV能够在1a内保持视力的稳定,且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是AMD 患者CNV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

    • 两种方法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

      2014, 14(8):1525-15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6

      摘要 (1755) HTML (0) PDF 345.86 K (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记录我院2008/2013年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积血原因、病情程度、治疗手段、最终效果,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选取22例24眼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6眼(25%)视力程度不同的提高,5眼(21%)发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未行治疗,3眼(12.5%)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行冷冻或减压阀植入,眼球状态稳定但视力完全消失,手术组26例31眼中视力提高17眼(55%),第二次手术2眼(6.5%),第3次手术2眼(6.5%),眼球萎缩3眼(10%)。保守治疗的最终视力提高例数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的患者(P<0.05)。

      结论:手术治疗仍是玻璃体积血治疗的积极手段,但会出现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治疗对象及治疗时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 表面麻醉下翼状胬肉手术中应用纤维蛋白胶的效果

      2014, 14(8):1527-15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7

      摘要 (1468) HTML (0) PDF 378.25 K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及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下应用纤维蛋白胶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中的效果。

      方法:对55例60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表面麻醉组)27例30眼和对照组(局部麻醉组)28例30眼。试验组给予常规奥布卡因表面麻醉后进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对照组给予20g/L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试验后进行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试验组及对照组均采用黏合剂将植片与植床进行粘贴(黏合剂为凝血酶溶液及含有因子Ⅷ和抑肽酶的纤维蛋白溶液)。术后随访6mo,主要观察手术时间,植床与植片的匹配程度及术中与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

      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试验组植床与植片匹配度(93%)优于对照组(83%),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奥布卡因表面麻醉下使用纤维蛋白胶黏合剂完全能满足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要求,且能使植床与植片更好匹配,缩短了手术时间。

    • 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在严重眼外伤Ⅰ期眼前段重建的应用

      2014, 14(8):1529-15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8

      摘要 (1303) HTML (0) PDF 342.40 K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在严重眼外伤Ⅰ期眼前段重建的应用。

      方法:对本院15例严重眼外伤患者在Ⅰ期眼前段重建成中应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包括眼球角巩膜破裂伤合并前房积血、前房玻璃体疝、外伤性晶状体破裂、晶状体半脱位。

      结果:所有手术后早期眼前段屈光介质透明性恢复快,眼部反应轻,无纤维炎性渗出膜形成,未发现与穿刺口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23G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可在眼外伤Ⅰ期眼前段重建中得到应用,可减少伤眼医源性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眼修复,缩短治疗时间。

    • 鼻内窥镜下联合Nd:YAG激光治疗复发性泪囊炎

      2014, 14(8):1531-15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49

      摘要 (1349) HTML (0) PDF 356.77 K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下联合Nd:YAG(钇铝石榴石晶体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激光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患者48例在内窥镜下行泪道探通、Nd:YAG泪道激光、植入硬麻管道,于术后3~6mo拔管,随访3~18mo。

      结果:本组48例48眼患者,46眼溢泪症状消失,治愈46眼,有效2眼,治愈率为100%,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Nd:YAG激光联合泪道置管治疗复发性泪囊炎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无瘢痕,不影响外观,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中青年下睑内翻患者的手术方法探讨

      2014, 14(8):1533-15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0

      摘要 (1434) HTML (0) PDF 762.00 K (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先天性下睑内翻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效果。

      方法:对27例45眼中青年先天性下睑内翻患者行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随访6mo,42眼治愈,3眼未愈,治愈率93%,5眼术后下睑有轻度皮肤皱褶,无下睑退缩,无睑外翻。

      结论:采用改良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中青年先天性下睑内翻患者,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且外形美观,是一种理想的美容手术方法。

    • 眼睑肿瘤手术切除与Ⅰ期修复的疗效观察

      2014, 14(8):1535-153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1

      摘要 (1410) HTML (0) PDF 345.54 K (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眼睑肿瘤局部切除术+病理检查或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同时Ⅰ期行眼睑修复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眼睑肿瘤患者92例92眼均行局部切除+Ⅰ期行眼睑修复手术+常规病理检查(37例疑似恶性肿瘤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如为恶性行按Mohs法切除),并同时Ⅰ期采用自体游离硬腭黏膜移植或Hughes法修复联合眼周皮瓣重建眼睑。

      结果: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肿瘤52例,恶性肿瘤40例。全部病例皮瓣及硬腭黏膜植片等全部成活。随访均6mo以上,无1例肿瘤复发。眼睑外观和活动闭合功能满意,获得良好效果。

      结论:本组病例中近一半的眼睑肿瘤病例为恶性,故更应及早手术治疗。对疑似恶性的应在术中行冰冻切片明确性质,以利于Ⅰ期切除干净,减少复发、转移。切除后根据眼睑缺损情况行Ⅰ期行修复手术,缺损较大的内层采用硬腭黏膜移植或Hughes法修复,外层皮瓣采用眼周皮瓣滑行、游离皮瓣 、风筝皮瓣、单纯对位缝合等修复。硬腭黏膜移植在上睑修复时应慎重。

    • Medpor下睑插片修复中重度下睑缺损的疗效观察

      2014, 14(8):1537-15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2

      摘要 (1627) HTML (0) PDF 1.06 M (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下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采用Medpor下睑插片植入在修复中重度下睑缺损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下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19例19眼,采用Medpor下睑插片植入替代睑板联合滑行结膜瓣和带蒂皮瓣移植,修复下睑全层缺损行眼睑再造术。

      结果:眼睑外观修复及功能恢复满意,对眼球无刺激,对视功能无影响,术后随访6~36mo,植入物无吸收、移位、排斥及感染,肿瘤无复发。

      结论:Medpor下睑插片替代睑板植入修复中重度下睑缺损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睑板替代物。

    •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2014, 14(8):1540-15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3

      摘要 (1422) HTML (0) PDF 513.99 K (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S)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VKHS患者16例30眼进行眼部详细检查,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FFA等检查。

      结果: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的眼底表现为3种类型,脉络膜炎性渗出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而视盘水肿充血对视力损害较轻,且恢复较好。

      结论:FFA的特征性表现对该病早期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 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一家系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

      2014, 14(8):1542-154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4

      摘要 (1655) HTML (0) PDF 829.66 K (9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家族性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成员进行眼部的各项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眼外肌功能、眼眶CT、双眼B超等检查,并对部分患者行斜视矫正术及额肌悬吊术。

      结果:该家系眼外肌纤维化发病率为31%。该家系各患者均双眼受累,自幼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上睑下垂,眼球位于下转位,向正前方注视时伴有异常辐辏,向前注视抬下颌。随年龄增长病情加重不明显。其他全身系统器官未见异常。经手术治疗,下颌上抬及外观可获得明显改善,眼球运动改善不明显。

      结论:该家系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通过手术治疗可改善头位及外观。眼球运动无明显改善。

    • 环戊通与阿托品用于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的比较研究

      2014, 14(8):1545-154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5

      摘要 (2034) HTML (0) PDF 358.15 K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屈光不正儿童使用10g/L环戊通眼液和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后检影验光结果的差异情况。

      方法:对40例80眼、年龄4~12周岁的屈光不正儿童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先用10g/L环戊通滴眼液点眼,每5min 1次,共3次,45min后行验光检查; 3d后再使用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每天点眼3次,连续3d,于第4d复查验光。比较两种药物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值差异。

      结果:在4~8周岁组和9~12周岁组的近视眼组中,使用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平均值与使用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0.924)。在4~8周岁低度、中度和高度远视组中,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平均值明显低于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平均值,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7,0.009)。9~12周岁低度远视眼组使用环戊通散瞳后检影验光屈光度平均值与使用阿托品散瞳后屈光度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2),但在中度和高度远视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12)。

      结论:10g/L环戊通眼液和10g/L阿托品眼用凝胶对低龄儿童都能起到使睫状肌调节放松的作用,但在远视儿童,两种药物的睫状肌麻痹效果仍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合适的睫状肌麻痹药物。

    • 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在社康中心婴幼儿屈光筛查中的作用

      2014, 14(8):1548-154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6

      摘要 (1456) HTML (0) PDF 324.54 K (7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婴幼儿屈光筛查中的使用情况。

      方法:采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我院下属社区健康服务中心2013-06/12的836例1 672眼儿童保健婴幼儿进行屈光筛查。

      结果:婴幼儿836例1 672眼中屈光异常202眼,可疑38眼,共转诊240眼,转诊率14.35%; 经眼科确诊屈光异常172眼,转诊者屈光异常阳性率71.67%,其中,予以配镜矫正46眼,占筛查人数2.75%,重点监测126眼,占筛查人数7.54%。

      结论:在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展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对婴幼儿进行屈光筛查,方便有效,与上属医院眼科配合双向转诊,能够更早监测和干预婴幼儿的视力发育。

    • 单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疗效分析

      2014, 14(8):1550-15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7

      摘要 (1665) HTML (0) PDF 354.72 K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眼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因单眼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而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眼眼轴≥27mm,对侧非手术眼眼轴≤25mm,术后1,7d; 1,3mo随访视力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单眼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3例纳入此次研究,男7例,女26例,平均年龄68.8±9.26(41~87)岁,手术眼平均眼轴29.44±1.80(27.1~32.71)mm,对侧非手术眼平均眼轴23.39±0.92(21.72~24.90)mm,双眼平均眼轴差值6.06±1.97(2.78~9.92)mm。术前33眼平均矫正视力为0.02±0.02(光感~0.12); 术后3mo,矫正视力显著提高,平均为0.20±0.20(0.02~0.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278,P<0.05)。双眼眼轴差为2.01~5.00mm者10例,60%术后3mo矫正视力>0.3; 双眼眼轴差为5.01~7.00mm者13例,术后3mo矫正视力46.2%>0.3,46.2%位于0.05~0.25; 另有10例双眼眼轴差为7.01~9.99mm,90%术后3mo矫正视力<0.3,其中40%<0.05。术中术后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

      结论:单眼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提高术后视力,手术安全,其视力恢复程度与双眼眼轴差值相关。

    • 青少年近视足矫与欠矫配镜的临床观察

      2014, 14(8):1553-15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8

      摘要 (1753) HTML (0) PDF 333.20 K (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足矫或欠矫配镜的近视发展程度。

      方法:选取2008-01/2012-09在我科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32例264眼。分为足矫与欠矫两组,足矫组给予完全矫正并要求配镜后常戴,欠矫组给予低矫-0.25~-0.50D。每隔6mo复查,随访12mo对比两组患者近视屈光度。

      结果:足矫组与欠矫组相比,6mo时两组间平均近视度无明显差异(P=0.0693); 12mo时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3)。

      结论:足矫并且常戴镜患者的近视发展相对较慢。

    •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动态和静态立体视觉的对比分析

      2014, 14(8):1555-15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59

      摘要 (1802) HTML (0) PDF 381.07 K (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在动态与静态刺激背景下的立体视功能。

      方法:选取5~12岁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56例,其中男26例,女30例,采用多维空间感知觉训练软件分别进行动态与静态刺激背景下的立体视功能检查,比较不同刺激下的立体视功能。

      结果:动态与静态立体视均存在的患者17例(30%),动态或/和静态立体视功能有缺损者39例(70%),在39例有立体视缺损的患儿中,仅存在静态立体视的患者10例(26%),仅存在动态立体视者25例(64%),立体视缺失者4例(10%)。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动态立体视的检出率高于静态立体视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外斜视儿童动态背景下的立体视功能优于静态背景下的立体视功能。

    • LASIK术后即刻对角膜瓣的观察

      2014, 14(8):1558-16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8.60

      摘要 (1283) HTML (0) PDF 394.36 K (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LASIK术后即刻检测角膜瓣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0-01/2012-10就诊于我院行LASIK手术的2 040例4 080眼患者, LASIK术后30min之内,在裂隙灯下对角膜瓣进行常规检查,记录患者术后角膜瓣对位不良、角膜瓣皱褶、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情况,针对上述并发症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措施。

      结果: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角膜瓣对位不良102眼(2.5%),角膜瓣皱褶95眼(2.33%),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105眼(2.57%)等。无失败病例,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结论:仔细的术后即刻检查对这些并发症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从而促进LASIK术后并发症的诊治。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