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
Tafadzwa Zvandasara , Seemeen Aazem , Divya Mathews , Jim Turner
2014, 14(2):195-2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01
摘要:目的:研究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和超声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治疗眼压失控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在Nd: YAG前房角穿刺后,检测并发症及结果。
方法:评估1a内进行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和超声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时收集预期的数据。除此之外,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LGP)应用于术后任何时期的眼压失控。
结果:符合纳入条件并能获得随访数据者100眼。76%(76眼)完全成功(未经青光眼治疗眼内压≤18mmHg),88%(88眼)合格成功(眼内压≤18mmHg,伴或者不伴永久性青光眼的治疗)。63%(63眼)在未用药的情况下眼内压下降了30%,67%(67眼)伴或者不伴有永久性青光眼的治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建议超声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在未用药的情况下把眼压降到18mmHg,时序检验P=0.005。16眼在不同的时间点需要术后激光房角穿孔,大多数在术后6mo发作。平均眼内压术后减少24.8%(P=0.0002)。激光房角穿孔术后第12mo未经治疗的眼内压小于18mmHg的达到94%(15眼)。所有患者在激光房角穿孔术后至少3mo眼内压保持下降趋势,后期将继续进行随访。
结论:我们的数据显示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和超声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在这随访1a内能成功控制眼内压。Nd: YAG激光房角穿孔术在降低和保持眼内压方面也很有成效。几乎没有并发症。
Evelyn Tai Li Min , Jessica Mani Penny Tevaraj , Zunaina Embong , Raja Azmi Mohd Noor , Wan-Hazabbah Wan Hitam
2014, 14(2):202-2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02
摘要:目的:研究在马来西亚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方法:一系列回顾性的研究分析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校医院眼诊所在2007/2011年间被诊断为非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的患者。至少随访1a。评估这些患者的医疗记录及汇编调查结果。
结果:100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56%的患者双眼都参与研究。主要症状为视力模糊(61%),除了视力模糊外还出现神经方面病症(18%),视野狭窄(9%)。大多数患者(63%)患眼视力下降到3/60以下。主要的病因是颅内占位性病变(26%),先天性疾病(13%),脑积水(12%),创伤(12%)及血管因素(12%)。对大多数患者(67%)采用保守治疗。不管其病因,视神经萎缩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功能障碍。随访1a后,5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
结论:视神经萎缩主要的病因是颅内占位性病变,其次分别是先天性疾病,创伤和血管疾病。在诊断之前常常就出现视觉和神经上的症状,而疾病显著地影响着视力的变化。为了早期诊断视神经萎缩,当视力模糊的主诉为非特异性时,应该高度怀疑本病。
2014, 14(2):207-2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03
摘要:目的:探讨NgR-Rock信号通路在高浓度葡萄糖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中的机制。
方法:实验分4组:对照组、高糖组、SiNgR组(高糖培养基中加入AAV2-siNgR病毒)和SiRNA空白组(高糖培养基中加入阴性核甘酸序列)。在培养的第3d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Western blot检测NgR、Rock及F-actin的表达;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利用F-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形态。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及SiRNA空白组细胞体积缩小,突起较少,细胞折光性增强; NgR及Rock的表达明显上调,F-actin表达减少,细胞活力下降(P<0.05); 而SiNgR组与对照组相比NgR、Rock及F-actin的表达,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P>0.05)。
结论:NgR-Rock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导致高糖环境中RGC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2014, 14(2):210-21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04
摘要:目的:本实验结合液氮深低温冻存技术与地塞米松预处理方法,研究其对猪角膜免疫原性影响情况及可能机制。
方法:选择新鲜猪角膜,以13mm直径环钻制取角膜标本,依次放入四种冷冻保护液中冷平衡,“简化四步法”程序降温后放入液氮中保存,使用前40℃水浴复温。地塞米松作用组以同法制备植片,前三步冷平衡同前,最后分别放入含0.01,0.03,0.05mg/mL地塞米松保护液中4℃孵育18h,再程序降温液氮冻存。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新鲜组)、程序冻存组、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Ⅰ、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Ⅱ和地塞米松程序冻存组Ⅲ,每组10只。各组角膜植入到BALB/c小鼠背部皮下,术后14d取出,做石蜡包埋,HE染色、CD25和FasL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
结果:术后14d剖取角膜植片,见植片与周围组织粘连,植片明显肿胀,半透明,色微黄。HE染色结果:新鲜组角膜植片全层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程序冻存组角膜浸润细胞较新鲜组减少,多位于内皮和上皮层分布; 地塞米松作用各组细胞浸润数最少。免疫组化显示:新鲜组植片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最多,与程序冻存组、各地塞米松作用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程序冻存组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多于各地塞米松作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地塞米松作用组CD25+和FasL+浸润细胞数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地塞米松作用组角膜免疫原性最低。各地塞米松作用组角膜免疫原性在0.01~0.05mg/mL范围内无浓度依赖效应。
2014, 14(2):214-2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05
摘要:目的:研究羟基喜树碱(HCPT)对人眼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 HTFs)的细胞周期、细胞毒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
方法:取本院眼库新鲜眼球(<6h)的Tenon's囊组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 流式细胞仪测定HCPT和丝裂霉素C(MMC)对HTFs细胞周期的影响; 台盼蓝染色法鉴定HCPT和MMC对HTFs的抑制作用是否由药物的细胞毒性引起; RT-PCR检测HCPT、MMC作用24h后HTFs的Smad7 mRNA基因表达。
结果:HTFs 体外生长良好,可用于实验研究。不同浓度HCPT(0,0.25,1,4mg/L)作用后的HTFs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G2期细胞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浓度MMC(0,0.025,0.1,0.4mg/L)作用后的HTFs细胞周期与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百分数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HCPT和MMC作用后的HTFs活细胞率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mg/L HCPT,0.4mg/L MMC作用HTFs 24h后,Smad7 mRNA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HCPT将HTFs阻滞于G2期,MMC将HTFs阻滞于G1期; HCPT,MMC抑制HTFs的作用和药物的细胞毒性无关; HCPT抑制HTFs的增殖可能是通过上调Smad7 mRNA的表达阻断TGF-β信号通路实现的。
2014, 14(2):225-2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07
摘要:目的:构建表达小鼠CD4+T细胞钙支架蛋白AHNAK1的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慢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对小鼠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的抑制效应。
方法:设计并筛选对AHNAK1具有良好干扰效力的shRNA序列,慢病毒载体包装干扰序列,感染小鼠CD4+T细胞,检测AHNAK1静默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采用实验动物模型观察AHNAK1体内抑制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效果。
结果:成功筛选出具有良好干扰效力的shRNA,并包装入慢病毒。病毒滴度为1.0×106TU/mL,转染慢病毒的CD4+T细胞展现出失能倾向,抑制炎症免疫反应; 在动物模型中抑制T细胞中AHNAK1表达可以有效控制甲状腺眼病的发生发展, 显著降低治疗组T细胞中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
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小鼠AHNAK1 shRNA的慢病毒,具有抑制T细胞分泌IL-2、IL-1β和IFN-γ的表达效应,能够有效抑制甲状腺眼病的发生发展。
2014, 14(2):229-2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08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因子的影响。
方法:取第8代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葛根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无生长因子及血清的培养液。培养48h后用Western blotting 法测各组细胞eNOS及ET-1的表达。
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葛根素组eNOS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NOS的表达也增加。葛根素组ET-1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T-1表达下降。
结论:葛根素通过上调 eNOS的表达,下调ET-1的表达,调节血管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的比值,从而发挥松弛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欧阳艳艳 , 姜涛 , 高萌 , 肖利华 , 周杨 , 顿月丽 , 赵桂秋 , 刘世海 , 梁晔
2014, 14(2):232-2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09
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膜电位(△ψm)、Caspase 3在As2O3诱导ACC-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进行ACC-2细胞培养,将As2O3建立不同药物浓度梯度(0,1.0,2.0,4.0,8.0μmol/L)分别作用于ACC-2细胞,用Rh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8.0μmol/L As2O3作用前、后(24h),AC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 用多功能酶标仪进行Caspase 3活性检测。
结果:空白对照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最强,8.0μmol/L As2O3处理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减弱,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 随着As2O3药物浓度的增高(0, 1, 2, 4, 8μmol/L),ACC-2细胞的Caspase 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
结论:As2O3作用于ACC-2细胞,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引起细胞凋亡。随着As2O3药物浓度的增高,ACC-2细胞的Caspase 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Caspase 3被激活,细胞可发生不可逆转的凋亡过程。
2014, 14(2):236-23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0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衰老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方法:取3月龄及12月龄大鼠视网膜,制成半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12月龄大鼠视网膜中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凋亡和RPE-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
结论: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器细胞复合体的退行性改变是视网膜衰老的早期表现。
2014, 14(2):239-2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1
摘要: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Ⅲ~Ⅳ级的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wk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CDE)以及最佳矫正视力的情况。
结果: 术后2wk,Ⅲ级核和Ⅳ级核常规爆破组的CDE均明显少于扭动爆破组和扭动持续组(P<0.05); 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常规爆破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三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常规爆破模式、扭动爆破模式及扭动持续模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视力提高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而言,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效率更高,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也更好。
2014, 14(2):243-2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2
摘要: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28例2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 1wk; 1,3,6mo及之后的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结果: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3,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12±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56±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2,P>0.05)。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
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张玮 , 史春 , 张靖华 , 应坚 , 蔡季平 , 徐惠娣 , 丁蕙
2014, 14(2):246-25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3
摘要: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比较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黄斑容积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网膜黄斑参数的特征。
方法:选取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31例,利用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并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分析黄斑厚度、黄斑容积与眼轴的关系。
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mm区域及鼻侧内圈厚度比正常眼厚(P=0.0358,0.0003),而黄斑部位其它分区厚度及黄斑总容积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间黄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及非弱视眼黄斑参数与眼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胡裕坤 , 李文静 , 高晓唯 , 郭云林 , 董晶 , 李晓红
2014, 14(2):251-2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4
摘要: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 556眼(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 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 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 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 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
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2014, 14(2):255-25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5
摘要:
晶状体蛋白是晶状体内重要的结构蛋白,多种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post 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可引起晶状体蛋白结构、溶解度的改变并最终导致白内障形成,而另一些翻译后修饰则可能与晶状体蛋白的保护作用相关。特别是α晶状体蛋白分子伴侣活性的下降可导致其他晶状体蛋白的凝聚和酶的失活,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的发生密切相关。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多因素疾病,目前确切病因不明,手术仍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主要手段,尚无有效可以延缓或预防该疾病的药物。本文就目前主要的晶状体蛋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4, 14(2):259-2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6
摘要: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是指无明确原因发生于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全层缺损。随着玻璃体切割技术的进步和对联合内界膜剥除的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疗技术进一步成熟。本文从IMH的发病机制、术前预后评估及手术治疗相关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2014, 14(2):263-26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7
摘要: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描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等疾病后玻璃体和/或视网膜表面特异细胞增殖形成纤维膜继而收缩、牵拉引起相关疾病的过程。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PVR的标准方法。基于对各种细胞和生长因子在PVR致病过程中作用的逐渐了解,涌现出很多新兴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炎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长因子药物等。
2014, 14(2):266-2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8
摘要: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传统治疗方式包括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这些治疗对操作医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在病变早期应用,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我们就目前治疗ROP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2014, 14(2):270-2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19
摘要: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它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改变为特征,睑板腺阻塞是MGD最常见的原因,而MGD是蒸发过强性干眼最主要的病因,近年来随着MGD所致及干眼症的发病率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虽然国际上对MGD的治疗等尚无统一标准,但现比较认可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去除病因、局部和全身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人工泪液替代疗法、营养支持治疗、激素治疗、中医治疗等,本文主要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MGD所致干眼症的治疗做一综述。
2014, 14(2):273-2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0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52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31例33眼,应用角膜内皮检测仪于术前及术后1d; 1wk; 1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
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1d; 1wk; 1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和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d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按年龄分三组,分别为50~60岁、61~70岁、71~80岁,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受损,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与年龄无关。
2014, 14(2):276-2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1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1-04/2012-10在荆门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50例50眼上皮型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两组均予以1.5g/L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每日6次; 试验组在此基础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用药疗程均为4wk。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疼痛减轻时间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临床治愈率为69%;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42%;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及疼痛减轻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
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HSK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是目前治疗上皮型HSK较理想的方法。
2014, 14(2):279-28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2
摘要:目的:评价并比较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0例78眼。31例40眼行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29例 38眼行双切口手术。术后2wk; 1mo观察视力、眼压、术后滤过泡、散光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全部患者都感到视力较术前提高,不同切口组间视力在术后2wk; 1mo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术后2wk; 1mo两组患者的眼压较术前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单切口组及双切口组功能滤过泡的眼数在术后2wk; 1mo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 术后2wk时,单切口组散光较术前增大,与同期的双切口组相比散光大,均有显著差异(P<0.05); 术后1mo时,两组与术前相比、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 3眼术后出现少量前房积血,12眼术后早期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后弹力层皱褶,6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操作简便、疗效佳,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2014, 14(2):282-2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3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对我院62例62眼,男26例26眼,女36例36眼,符合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前房深度浅Ⅰ-浅Ⅱa级,经最大剂量药物治疗48~72h后眼压仍>40mmHg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视力分为两组,其中33例33眼实施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试验组),29例29眼实施前房穿刺放液+复合式小梁切除两联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通过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高眼压均得到控制,术后1wk四联手术组眼压明显低于两联手术组(P<0.05)。两组观察6mo,四联术后视力及手术完全成功率明显优于两联手术,在术后并发症及有效滤过泡形成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极浅前房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下,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四联手术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视力。
2014, 14(2):287-2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4
摘要:目的:探讨无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inner limiting mem brane peeling,ILMP)对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IMH患者83例8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剥离内界膜及剥离内界膜方式分为两组,采用亮蓝(BBG)染色内界膜剥除术42例作为A组,采用无染色内界膜剥除术41例作为B组,并选取同期不剥除内界膜组40例作为对照组。
结果:术后随访6mo,A、B两组黄斑裂孔愈合例数(41例,4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两组视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术后A、B组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函数的1环和2环的P1波反应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A组内界膜剥除手术时间为(234.7±9.2)s,B组(168.4±7.2)s,A组长于B组(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无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视功能恢复程度更好,手术用时更少,同时避免了染色剂所致的视网膜毒性,适宜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2014, 14(2):290-2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5
摘要:目的:研究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伴发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5就诊于我院眼科确诊的缺血型CRVO 24例24眼患者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wk; 1,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病变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1,3,6mo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表现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
结果:随诊时间大于6mo。20例(83%)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7例(71%)患者黄斑水肿明显减轻或消失; 4例患者视力维持于就诊时水平。1例治疗前有虹膜新生血管,治疗后1mo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无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
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缺血型CRVO可有效提高视力,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及水肿的吸收,同时可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对预防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2014, 14(2):293-29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6
摘要:目的:探讨23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0/2013-10在我院行23G 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46例48眼。其中,特发性黄斑裂孔8眼(16.7%),特发性黄斑前膜5眼(10.4%),玻璃体积血19眼(39.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VI期8眼(16.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8眼(16.7%)。观察手术前和手术后眼压变化情况、手术效果、时间、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后随访1~12mo。
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巩膜切口缝合组和未缝合组间术后1,7d; 1mo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手术时间70.12±7.86min; 术后眼部刺激症状轻微,术后并发症少见。术中2眼套管滑脱,5眼结膜下出血,3眼结膜下气泡; 所有病例在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将其应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马平 , 朱英 , 刘雪清 , 格尔勒 , 樱峰 , 阿克来
2014, 14(2):297-29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7
摘要:目的:比较Goldmann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对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眼压测量值结果。
方法:横断面研究。分别采用Goldmann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眼压。比较两族整体间、同族不同性别间、不同眼别间三种眼压计测得的眼压值。
结果:相同眼压计对维吾尔族及汉族大学生眼压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同眼压计对同族不同性别间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同眼压计对不同眼别间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学生比维吾尔族学生眼压测量值高(P<0.05),非接触式眼压计比Goldmann眼压计眼压测量值偏高(P<0.05),非接触式眼压计比Schiotz眼压计眼压测量值要小(P<0.05)。
结论:同一眼压测量仪对同族不同性别间及不同眼别间无差异,汉族学生比维吾尔族学生眼压测量值高,Schiotz眼压计眼压值测量结果显著高于非接触式眼压计,而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测量值高于Goldmann眼压计。
2014, 14(2):300-30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8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不同切口对泪膜长期的影响。
方法:选取64例76眼的非干眼患者,对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38眼,行2.5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组34例38眼,行1.8mm以下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MICS)。分别于术前,术后1wk; 1,3,6mo; 1a对患者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和泪膜渗透压检查。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配对t检验分析。
结果:(1)SⅠt试验:A组和B组在术后1wk时明显增加,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BUT:A组和B组在术后1wk; 1,3mo时明显缩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FS评分:A组和B组在术后1wk; 1,3mo时增加,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泪液渗透压:A组和B组术后1wk和1mo时明显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早期,行1.8mm以下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MICS)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但干眼症状重于行2.5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晚期,两种切口对泪膜的长期影响无明显差异。
2014, 14(2):304-3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29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玻璃酸钠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术后患者泪膜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选择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A组为常规用药,B组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C组加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D组联合加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7,14,30d,观察四组的泪膜破裂时间的检查(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结果(SⅠt),并同时对患者进行不适症状的评价。
结果:(1)术后1,3,7,14d,SⅠt和BUT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0d泪膜检查指标基本恢复之前水平。(2)四组治疗方法均可使泪膜功能恢复,但D组的检查指标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三组。
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早期联合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加速泪膜功能的恢复。
2014, 14(2):307-30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0
摘要:目的:筛选引起机械微角膜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后角膜混浊的相关因素,为优化SBK术后效果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法国Moria公司OUP90刀头制瓣的SBK术后896眼,术后3mo复查,记录有无角膜混浊。根据角膜混浊与否分为两组,对两组性别、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角膜中央厚度、K1、K2、平均角膜曲率、术前等效球镜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角膜混浊组男52眼,女48眼,年龄(24.5±6.1)岁,眼压(14.26±2.24)mmHg,角膜中央厚度(487.27±18.52)μm,K1 (44.24±1.23)D,K2(43.33±1.13)D,平均曲率(43.79±1.15)D,等效球镜度(-4.65±1.44)D; 角膜无混浊组男412眼,女384眼,年龄(24.3±5.8)岁,眼压(16.72±7.01)mmHg,角膜中央厚度(533.11±28.74)μm,K1(43.90±1.47)D,K2(42.88±1.35)D,平均曲率(43.39±1.37)D,等效球镜度(-5.04±1.96)D; 两组中性别(χ2=0.002,P=0.964)、年龄(t=0.404,P=0.686)、等效球镜度(t =1.949,P=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术前眼压(t=-3.486,P=0.001)、术前角膜中央厚度(t=-15.543,P=0.000)、K1(t =2.249,P=0.025)、K2(t =3.172,P=0.002)及平均角膜曲率(t =2.763,P =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术前中央角膜薄、眼压低、角膜曲率高者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发生率高,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与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无关。
2014, 14(2):310-3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直径角膜上皮环锯对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影响。
方法:对264例528眼近视患者施行LASEK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7mm,8mm直径上皮环锯制作角膜上皮瓣。术后1,3,5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术后5d比较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术后1mo比较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mo比较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
结果:术后1,3,5d观察两组角膜刺激症状、5d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两组裸眼视力、术后3mo两组haz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较小直径上皮环锯的LASEK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轻、上皮愈合和视力恢复较快,总体临床疗效优于使用较大直径上皮环锯。
刘彦江 , 张月 , 亢泽峰 , 田楠楠 , 张庆 , 李满 , 侯静梅 , 高娜 , 沈志华
2014, 14(2):313-3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2
摘要: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患者42例42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加减驻景方组25例25眼,用加减驻景方治疗; 加减驻景方联合雷珠单抗组(联合组)17例17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同时给予加减驻景方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OCT检测中心视网膜厚度,随访3mo,观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联合组在治疗3mo后总有效率达到82%,加减驻景方组总有效率达到60%; 联合组在治疗3mo后眼底出血吸收总有效率达88%,加减驻景方组的有效率达64%; 在降低中心视网膜厚度方面,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加减驻景方能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病变的反复次数及提高患者的视力。
2014, 14(2):317-3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3
摘要:目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对儿童难治性弱视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厚度进行测量,以了解难治性弱视视网膜形态学及其变化的规律,从而推断难治性弱视患儿外周发病机制。
方法:选择难治性弱视眼(A组)、非难治性弱视眼(B组)以及正常儿童眼(C组)各30眼,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中心区(直径范围≤1mm)及旁中心区(1mm<直径范围≤3mm环形区域)鼻、下、颞、上方的视网膜平均厚度值; 同时以视盘为中心,对直径在3.4mm内的RNFL进行环形断层扫描,测量鼻、下、颞、上方的RNFL平均厚度值,比较不同组不同区域视网膜厚度之间的差别。
结果:三组均发现:旁中心凹上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最厚,下方与鼻侧次之,而颞侧最薄; 黄斑中心凹以及黄斑中心区(1mm)处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比B组厚、A组比C组厚,以及B组比C组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黄斑旁中心区鼻、上、颞、下方各象限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发现:A组与B组、A组与C组,以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上方的RNFL最厚,其次为下方,再者为颞侧,鼻侧为最薄,但A组以及B组的上方和下方的RNFL厚度相差不大,而鼻侧和颞侧的RNFL厚度也相差不大但均要薄于上方和下方。而A组鼻侧和下方的RNFL比C组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侧和上方的RNFL厚度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虽然其平均RNFL厚度比C组厚,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A组和B组的上、下、鼻、颞侧以及平均厚度均相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黄斑中心凹以及中心区的发育异常,可能是难治性弱视的发病原因之一,而黄斑旁中心凹及以外的视网膜以及视盘周围RNFL并未受累,这说明这些区域可能没有参与弱视的发生。
2014, 14(2):321-3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4
摘要: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研究单眼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视放射的变化及其神经机制。
方法:选择18例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经过为期9mo的弱视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视放射进行DTI检查,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侧视放射的FA 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ADC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右侧视放射治疗前后FA 值和ADC值的变化均大于左侧视放射(P<0.05)。
结论:单眼弱视儿童经过有效的弱视治疗后,两侧视放射的神经纤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博文 , 孙光华 , 张美玲 , 彭志理 , 姜丽 , 刘艳珣
2014, 14(2):324-32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5
摘要:目的:通过对山东枣庄地区人群低视力筛查,明确低视力人群眼病的发病率和疾病的构成,明确可治眼病导致的低视力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眼病健康教育和适合本地区眼病防治的重点对象。
方法:通过对近年在山东枣庄地区开展学龄儿童入学筛查、白内障复明工程和下乡义诊筛查资料汇总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筛查人数12 685人,男性7 962人,女性4 723人。按照年龄分组:低年龄组2.5~15岁(含15岁)2 262人; 青中年龄组15~50岁(含50岁)4 684人; 高年龄组50岁以上5 739人。主要进行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电脑验光、前节裂隙灯、眼压、眼底检查(一般为小瞳,必要时散瞳),同时记录的治疗包括有无家族史、眼部外伤史、眼部手术史、眼部疾病治疗的情况。
结果:低年龄组盲和低视力人数423人,患病率为3.33%,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弱视、屈光不正、眼外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青中年龄组盲和低视力人数239人,患病率为1.88%,主要原因为眼外伤、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等。高年龄组盲和低视力人数为597人,患病率为4.71%,主要原因为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盲和低视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升高,在性别上女性患病率稍高于男性。
结论:山东枣庄地区不同年龄组盲和低视力大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患病率0.5%,且不同年龄组致盲和低视力的眼病表现出显著地差异。针对低年龄组要做到及早进行视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提高视力; 青中年龄组要做好眼部防护以及眼病的早期健康教育; 高年龄组要做好早期眼病宣教,及早行白内障手术和眼底疾病的干预。
2014, 14(2):328-32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6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高中毕业生视力和近视情况,对近视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2011/2013年长沙天心区8所高中的应届毕业学生10 593人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检查,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结果:天心区应届高中毕业生近视眼患病率高达88.76%。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88.40%,88.91%和88.95%,无明显差异(P>0.05)。重点中学毕业生近视患病率较普通中学高, 女生近视患病率较男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高中毕业生近视患病率高,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制定有效措施防治近视的发生和进展。
2014, 14(2):330-3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7
摘要:目的:探索加强眼科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方法:通过临床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提炼方法要点,并加以应用印证。
结果:倡导形象化的理论知识学习,熟练掌握眼科检查基本功,将亚专科知识体系化,启发纵向贯通式和横向发散式思维,并从临床实践回归理论,实现眼科专业知识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遵循这些教学思路,住院医师临床教学成效显著。
结论:眼科学专科性较强,初步进入眼科临床的住院医师专业基础较差,需结合专科特点实施临床教学。
2014, 14(2):332-3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8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滤过术后发生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8例4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3~12mo,观察患者视力、眼压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85%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0.3~0.8,所有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显著提高视力,对眼压及滤过泡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2014, 14(2):335-3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39
摘要:目的:探讨针头抽吸方法在白色膨胀白内障撕囊术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针头抽吸方法后连续环形撕囊(CCC)治疗白色膨胀白内障166眼。15°穿刺刀在3:00位作辅助切口,注入带有灭菌空气的台盼蓝染色剂约0.1mL进行前囊膜染色,向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再用3.2mm穿刺刀作上方角膜缘切口,保持主切口偏小,然后用一个1mL带27G针头,斜面朝上,穿刺前囊膜抽吸液化皮质,斜面侧向旋转不扩大前部的穿刺口,轻轻压迫晶状体核,继续将前移的核后部的液化皮质吸走,用足够的黏弹剂填充前房,随后用3.2mm穿刺刀扩大角膜切口,完成CCC。
结果:白色膨胀白内障166眼应用此方法,155眼成功完成了环形撕囊,成功率93.4%。
结论:白色膨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撕囊过程中,应用针头抽吸方法,通过吸走足够的液化皮质,清除部分膨胀晶状体,不但减轻了晶状体和囊袋的压力,从而可达到环形撕囊的目的,而且减少了因前囊膜不完整带来的手术操作不便和并发症,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操作方法,便于掌握和应用。
2014, 14(2):338-3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0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效果。
方法:选择2011-06/2013-01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60例,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6mo,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60例患者术后视力≥0.5者占总数的51%, 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和虹膜炎症等,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均有所改善。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可以保存完好的原有的青光眼滤过泡,眼压维持较好,术后视力恢复明显,手术安全可靠。
2014, 14(2):340-3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1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应用表面麻醉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于2010-09/12采用40g/L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对92例96眼老年性白内障眼,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疗效。
结果:在表面麻醉下,92例94眼能顺利完成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疼痛指数和术中眼球运动和眼睑痉挛的情况均在可耐受范围。95%患者表示满意。结膜下注射(50眼,52%)和固定上直肌(31眼,32%)是疼痛比较明显的两个环节,其次是烧灼巩膜血管(16眼,17%),转核及娩核(13眼,14%),巩膜隧道切口(12眼,12%),注吸黏弹剂(9眼,9%),植入人工晶状体(1眼,1%)。它们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农村地区进行白内障防盲时,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安全可行,可有效的提高白内障防盲的工作效率。
2014, 14(2):343-3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2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对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实施价值。
方法:以我院2012-01/12因患白内障在我院行手术治疗进入临床路径的200例200眼为临床路径组,以2010-12/2011-12因同样疾病治疗未采用临床路径的200例200眼为对照组。以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不包括人工晶状体费用)、药费、检查费、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再住院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日6.01±0.13d,术前平均住院日1.02±0.15d,平均住院费用(除人工晶状体之外)4 401.23±129.07元,药费720.35±23.21元,检查费700.37±46.25元,患者满意度96.4%; 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0.21±0.05d,术前平均住院日2.20±0.07d,平均住院费用4 827.43±132.13元,药费1 206.21±53.64元,检查费850.35±24.26元,患者满意度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治愈率为97.2%,对照组治愈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8.2%; 对照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6.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再住院率为1%; 对照组患者再住院率为0.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实施白内障临床路径不会降低医疗质量,相反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成本,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为实现医疗预付费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4, 14(2):346-3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3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取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0~77)mmHg患者39例39眼作为观察组和眼压小于40mm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随访12mo的远视力、周围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
结果:两组手术治疗有效率(89.7% vs 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远视力、周围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持续性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4, 14(2):349-3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4
摘要:目的:探讨了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引流阀植入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05/2010-05收治的22例2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3~5d后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组(A组,13眼)和小梁切除术组(B组,10眼)。术后随访12~26mo,分别对两组术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经Bevacizumab治疗3~5d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或大部分消退,有效率为100%。A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中B组1例患者视力下降。A组和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而远期随访A组术后平均眼压明显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改善患者视力,较小梁切除术更有效控制眼压,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014, 14(2):352-35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5
摘要:目的:观察577nm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01/06来我院就诊的DR患者104例180眼做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药物治疗组(32例56眼)和激光治疗组(50例86眼)及联合治疗组(22例38眼),分别给予药物治疗、577nm激光治疗、药物治疗联合577nm激光治疗,随访6mo后,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底的改善程度。
结果:激光治疗组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 眼底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及新生血管消退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联合治疗组效果好于单因素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577nm激光联合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2014, 14(2):354-3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6
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122例124眼RV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缺血型患者中分支静脉阻塞12眼(9.7%)、中央静脉阻塞6眼(4.8%),非缺血型分支静脉阻塞59眼(47.6%),中央静脉阻塞47眼(37.9%)。平均年龄60.6±11.8岁。高血压病史48例(39.3%),糖尿病10例(8.2%); 伴有一种以上相关疾病20例(16.4%); 无相关病史的有37例(30.3%)。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68例,联合激光治疗49例,行玻璃体切割术1例。
结果:愈后显效72眼(58.1%); 有效22眼(17.7%); 无效的15眼(12.1%); 愈后退步15眼(12.1%)。
结论:CRVO是全身与局部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治疗需辩证对待,对眼底出血的时间、受累部位及范围结合眼底血管造影进行全面评估,进行个性化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疗效。
2014, 14(2):358-35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7
摘要: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12-03/2013-06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法舒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5例,治疗周期均为4wk,观察比较两组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视野。
结果: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总有效率为8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野好转率为83%,对照组视野好转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优于传统药物。
田敏 , 欧阳科 , 何跃 , 李友谊 , 吕红彬 , 董敏
2014, 14(2):360-36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8
摘要: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硅油乳化的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2012-11/2013-04在我院行硅油取出术的患者63例63眼,观察硅油取出手术前1d,手术后1,2,3d; 1mo眼压; 术前1d和术后1mo视力; 分析硅油取出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硅油乳化的危险因素。
结果:行硅油取出术63眼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57眼(90%); 硅油取出手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眼压较手术前降低; 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37眼(59%)(P=0.002),不变18眼(29%),下降8眼(13%); 硅油乳化23眼(37%),与硅油乳化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P<0.05)。
结论: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满意,术后眼压、视力改善明显,控制血脂水平可能减缓硅油乳化的发生。
2014, 14(2):363-3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49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PPV)中应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识别玻璃体后皮质(PVC)且辅助有效清除残余玻璃体后皮质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09-03/2013-03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35例35眼,术中分次各注射TA 0.1mL。以帮助辨认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增殖膜、黄斑前膜,并有效清除。16例硅油填充,9例C2F6填充。术后随访6~12mo。
结果:所有病例经玻璃体腔TA注射后,明显改善玻璃体后皮质、视网膜前膜、内界膜的辨认情况。其中,13例为玻璃体后皮质残留,19例为玻璃体后脱离(posterior detachment of vitreous,PVD)。经过有效的清除后,黄斑裂孔闭合率100%。视网膜复位率84.6%。
结论:利用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良好可视性能有效识别玻璃体后皮质的残留、减少视网膜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没有发现与TA有关的副作用。
2014, 14(2):365-3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50
摘要:目的:研究Bcl-2和Bax在结膜松弛症患者的结膜组织中的表达状况。
方法:HE染色观察松弛结膜组织的组织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结膜松弛症患者松弛结膜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状况,并与10例正常结膜组织进行比较。
结果:松弛结膜组织鳞状上皮增生间质中有淋巴、浆细胞浸润,Bcl-2在松弛结膜组织中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Bax在松弛结膜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r=0.432,P>0.05),Bcl-2与Bax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
结论:Bcl-2和Bax表达失衡可能在结膜松弛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4, 14(2):368-36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51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间断缝合与连续加锁缝合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中的效果。
方法:将435例482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间断缝合组(A组)和连续加锁缝合组(B组)。其中A组239例263眼,B组196例219眼。术后观察随访6~12mo,统计患者手术之后第几天能自然睁开术眼(睁眼时间),术后并发结膜肉芽肿情况,术后复发情况。
结果:A组平均睁眼时间为4.8±1.8d,B组平均自然睁眼时间为2.6±1.1d,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932,P<0.05)。A组中有9眼并发结膜肉芽肿,B组中无1眼并发结膜肉芽肿,两组有统计学差异(χ2=7.637,P<0.05)。A组中有15眼复发,复发率为5.7%,B组中有11眼复发,复发率为5.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χ2=0.108,P>0.05)。
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术中,采用连续加锁缝合法,不能降低术后复发率,但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结膜肉芽肿的概率,并明显减轻患者术眼刺激症状。
2014, 14(2):370-3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52
摘要:目的:探讨吸入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1年经门诊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住院患儿116例129眼,分为两组: 6~12月龄组75例86眼,>1岁组41例43眼,术前全身检查无手术禁忌,使用七氟烷作为吸入麻醉药物,在麻醉充分后常规行泪道探通术,术中泪道冲洗通畅后无需术后频繁泪道冲洗。治愈标准:无泪溢及溢脓,泪道冲洗通畅; 无效:溢泪或溢脓,泪道冲洗不通。
结果:6~12月龄组治愈率100%,>1岁组治愈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苏醒快、手术操作损伤小、探通成功率极高等优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2014, 14(2):373-37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53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养阴散瘀方对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2009-01/2012-12我院眼科收治78例96眼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局部人工泪液,观察组增加中药益气养阴散瘀方治疗,比较两组泪液分泌量(Schirmer 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SⅠt,BUT均高于治疗前,FL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Ⅰt,BUT高于对照组,F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3%,对照组为71%,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24.382,P=0.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药益气养阴散瘀方无明显毒副作用,能够改善干眼症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4, 14(2):375-37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54
摘要:目的:观察中高度近视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中应用0.1g/L丝裂霉素(mitomycin-C,MMC)抑制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疗效。
方法:对78例156眼患者行LASEK,随机分成MMC组(86眼)及对照组(70眼),术中两组分别采用含0.1g/L MMC与平衡盐溶液(BSS)的吸水棉签点蘸激光切削后的基质床。观察患者术后1,3,5,7d; 2wk; 1,3,6mo的症状,裸眼视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haze形成情况。
结果:术后MMC组haz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haze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及裸眼视力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LASEK术中点蘸法应用0.1g/L MMC可抑制haze的形成。
罗俊 , 漆争艳 , 何容 , 王平 , 唐璟 , 向剑波 , 杨俊芳
2014, 14(2):378-3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4.02.55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238例屈光矫正后的屈光参差者和30例正常者进行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检查,并记录其结果。
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远、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高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远视性屈光参差组有正常立体视者少,低度屈光参差组以亚正常立体视者为主,而高、重度屈光参差组多无立体视; 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多有正常立体视或亚正常立体视。
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双眼视功能总体优于远视性屈光参差,但屈光参差与立体视的关系应按性质分别进行分析。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