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2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亲水性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高阶像差的研究

      2012, 12(3):381-38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01

      摘要 (1335) HTML (0) PDF 227.30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亲水性球面和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es, IOL)对术后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的影响。 方法:66例7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顺利植入球面Softec或者非球面Ocuva人工晶状体。术前和术后第3mo使用VISX Wavescan像差计进行像差测量与比较。 结果:两组间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的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oot-mean-square, RMS):Softec组0.27±0.11,Ocuva组0.28±0.13,球面像差(spherical aberration, SA):Softec组0.11±0.07,Ocuva组0.11±0.08。 结论:与球面Softec人工晶状体比较,Ocuva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似乎没有减少术后高阶像差的优势。

    • 广西地区壮族和汉族正常成人视盘参数的观察

      2012, 12(3):384-3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02

      摘要 (1407) HTML (0) PDF 241.58 K (1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广西地区壮族和汉族正常成年人(20~60岁)视盘参数正常值及其形态特征,比较其在不同民族间的差异。 方法:将3代居住广西隆林县无血缘关系的240例正常人(壮、汉族各120例480眼)纳入研究。运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Ⅱ,HRT-Ⅱ)分别检测不同年龄段壮族与汉族人群视盘参数,并探讨民族、性别、眼别、年龄与视盘参数的关系。视盘参数包括视盘面积(DA mm2)、视杯面积(CA mm2)、视杯/视盘面积比值(C/DAR)、盘沿/视盘面积(R/DAR)、盘沿面积(RA mm2)、视乳头轮廓线高度变化值(HVC mm)、视杯容积(CV mm3)、盘沿容积(RV mm3)、平均视杯深度(MCD mm)、最大视杯深度(MxCD mm)、视杯形态测量(CSM mm)、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T mm)、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截面面积(RNFLA mm2)。 结果:按年龄分成4组,两民族间比较:CA、C/D,R/D,MCD,MxCD参数在30~39岁组有显著差异(P<0.05),RA参数在50~59岁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参数在各年龄段无显著差异。正常壮、汉族人mRNFLT和RNFLA值与年龄均呈负相关,壮族相关系数分别为-0.213和-0.186,汉族相关系数分别为- 0.233和-0.219,性别间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意义,眼别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壮族C/DAR比值双眼差值范围为0.000~0.162。汉族C/D AR比值双眼差值范围为为0.048~0.112。 结论:两民族视乳头地形图参数无显著差异。年龄对视乳头地形图某些参数有一定影响,而性别间、眼别视盘各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 爆炸引起的眼外伤病例特征分析

      2012, 12(3):388-3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03

      摘要 (1401) HTML (0) PDF 252.13 K (1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爆炸引起的眼外伤病例特征。 方法:收集大坪医院2000-01/2007-03间所有因爆炸引起眼外伤住院患者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患者资料,受伤原因,初始及最终视力,药物治疗及住院时间。 结果:共103例116眼,其中鞭炮炸伤71眼(61.2%),炸药(含雷管)22眼(18.9%),玻璃瓶爆炸10眼(8.6%),其他原因炸伤13眼(11.2%)。2月份鞭炮炸伤是最主要的原因,发病占到40.9%。47.0%的鞭炮炸伤患者至少需要住院2wk治疗。受伤后只有11.2%的患者视力能够达到0.1以上,经过治疗可达33.6%。 结论:爆炸引起的眼外伤,破坏程度大,虽经积极抢救治疗,预后一般较差。做好保护与预防才能真正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 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和远视的相关性研究

      2012, 12(3):391-3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04

      摘要 (1530) HTML (0) PDF 195.18 K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远视、眼正位儿童中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与远视患病率的关系。 方法:选取56例两眼对称远视儿童,平均年龄5.5岁,分为两组,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和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评估两组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患病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在32例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中,4例(13%)患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24例双眼远视>+4.0D等效球镜组中,15例(63%)患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 统计学分析显示 两组双眼屈光不正的儿童中弱视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1)。 结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双眼远视的儿童中并不罕见,尤其是当远视度数大于+4.0D等效球镜时。基于本次调查,双眼远视>+4.0D的儿童有13%~63%发展成两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由此说明远视>+4.0D的儿童患两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几率较大。

    •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伴眼外肌肌腱受累1例

      2012, 12(3):394-3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05

      摘要 (1852) HTML (0) PDF 587.16 K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报告1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非典型CT扫描表现。 方法:一位64岁的中国女性出现复视3mo,无视力模糊。14a前她曾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多结节甲状腺肿并行甲状腺切除术。眼科检查发现双眼下斜视并向上注视受限。左眼red desaturation并Ⅰ级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 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正常。 TSH受体、抗体水平高,与Graves病一致。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双下直肌弥漫性增大,肌腱受累。 结果:给予几周期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继之以口服强的松后视力无提高,反之继续下降。行左眼眼眶减压术,术后其左眼视力有所改善。 结论:有肌腱受累的眼外肌增大不能排除甲状腺相关性眼眶病(thyroid assciated orbitopathy, TAO)的可能。

    • >实验论著
    • EDTA与多聚赖氨酸的铰链物抑制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2012, 12(3):397-3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06

      摘要 (1509) HTML (0) PDF 498.88 K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EDTA与多聚赖氨酸的铰链物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作用。 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40眼随机分为A,B,C,D共4组,4组均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A组为对照组,术中灌注液为BSS;B,C,D组为治疗组,术中灌注液分别为浓度为10mg/L的EDTA、多聚赖氨酸、EDTA与多聚赖氨酸的铰链物的BSS溶液。2mo后行晶状体后囊膜切片,HE染色统计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密度;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医学图象分析系统检测PCNA表达平均光密度(灰度值OD)。 结果:经HE染色,后囊膜LECs密度B和D组较A和C组少,且D组的LECs密度小于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和C组的LECs密度相差不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A和C组PCNA表达强阳性,B组呈部分阳性表达,D组阳性表达较B组更少。B和D组与A组、B组与D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C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在活体兔眼中,EDTA、多聚赖氨酸与EDTA的铰链物均有抑制兔LECs增殖的作用,且EDTA与多聚赖氨酸的铰链物组对LECs的抑制作用优于EDTA组,多聚赖氨酸组对LECs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 高血脂对脉络膜VEGF表达的影响

      2012, 12(3):400-4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07

      摘要 (1370) HTML (0) PDF 555.30 K (1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脂动物模型脉络膜组织学改变及VEGF的表达,初步探讨高血脂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喂养普通饲料与高脂饲料。分别于1,2,3mo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对脉络膜VEGF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视网膜和脉络膜各层VEGF弱表达;实验组1mo时脉络膜组织中VEGF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2, P=0.668);2mo时脉络膜组织中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t=2.330, P=0.042);3mo组脉络膜组织中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t=3.542, P=0.005)。RT-PCR示对照组脉络膜组织中可以检测到微弱的VEGFmRNA表达;实验组1mo时脉络膜组织中VEGF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3, P=0.119);2mo组脉络膜组织中VEGF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t=14.138, P<0001);3mo组脉络膜组织中VEGF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t=15.240, P<0.01)。 结论:高血脂通过直接损害脉络膜血管和增强VEGF的表达可能诱导CNV的发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中bFGF的表达

      2012, 12(3):404-40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08

      摘要 (1277) HTML (0) PDF 470.16 K (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bF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水平,以探讨ROP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用高氧诱导建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bFGF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FGFmRNA水平。 结果:SABC法显示正常组中bFGF蛋白微弱阳性染色,而高氧组阳性染色明显增强,前者灰度平均值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显示高氧组bFGFmRNA与GAPDHmRNA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其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bFGF参与了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的形成,与ROP的发病机制有关。

    • N-乙酰半胱氨酸和曲尼司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2012, 12(3):407-4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09

      摘要 (1579) HTML (0) PDF 473.31 K (1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与曲尼司特联合使用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相关检测指标的影响,评估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60只,分为曲尼司特(TNL)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组、联合用药(COM)组、模型(DM)组和空白对照(NOR)组。常规饲养12wk测定大鼠血清GSH-Px与SOD,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视网膜TNF-α和NF-κB的表达,观察视网膜血管消化铺片形态,并行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计数。 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模型各组GSH-Px与SOD均不同程度降低,其中DM与TNL组较NAC组和COM组降低显著。TNF-α与NF-κB在DM组表达均为最高,NOR最低,其余三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以COM组降低为著(P<001)。血管铺片示DM组血管形态以及周细胞与内皮细胞的损害明显,用药后有改善,以COM组为著。 结论:NAC与TNL联合使用对DR血管内皮细胞与周细胞的损害有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自由基、炎症反应以及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有关。

    • FK506对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2012, 12(3):410-4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0

      摘要 (1669) HTML (0) PDF 427.19 K (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FK506对过敏性结膜炎动物模型局部Th1/Th2免疫平衡的调控作用机制。 方法:选取SPF级Balb/c鼠 80只,腹腔注射卵白蛋白磷酸缓冲液(PBS)诱导动物模型。实验动物分设4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20只、地塞米松滴眼组(DM组)20只、FK506滴眼组(FK506组)20只和阴性对照组(正常组)20只。动物模型诱导成功后第15d开始,地塞米松组和FK506组分别给予局部1g/L地塞米松滴眼液和1g/L FK506滴眼液,4次/d。大鼠1眼标本用于组织学检测,对侧眼标本用于细胞因子检测。 结果:模型组嗜酸性粒细胞及CD4+淋巴细胞强阳性率均为85%。DM组CD4+淋巴细胞强阳性率为50%,嗜酸性粒细胞强阳性率为40%。FK506组CD4+淋巴细胞强阳性率为30%,嗜酸性粒细胞强阳性率为40%。模型组IL-4,IL-6,IL-10,IL-2,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F=11.278,P=0.000),而且IL-4/IFN-γ, IL-6/IFN-γ,IL-10/IFN-γ比值也明显高于正常组(F=8.965,P=0.000)。DM组IL-4,IL-6,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3.972, P=0.000),IL-12水平上升(F=6.408, P=0.002),IL-2和 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1.824, P=0.306)。FK506组IL-4,IL-6和IL-10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F=10.582,P=0.000),IL-12水平上升(F=9.643, P=0001),IL-2和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2.529, P=0407)。FK506组IL-4, IL-6和IL-10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F=11.281, P=0.000),IL-12水平上升(F=8634, P=0.003),IL-2和 IFN-γ水平无明显变化(F=0756, P=0.305)。 结论:FK506对嗜酸性粒细胞及CD4+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FK506可促使过敏性结膜炎小鼠局部Th1/Th2淋巴细胞失衡向Th2方向漂移,而且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 >实验研究
    •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IGF-1及IGFBP-3的表达和意义

      2012, 12(3):413-4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1

      摘要 (1339) HTML (0) PDF 564.54 K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后的表达规律及相关性。 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RIRI后视网膜组织IGF-1和IGFBP-3表达的变化规律,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正常视网膜组织IGF-1和IGFBP-3即有轻微表达,IGF-1在缺血再灌注后6h表达明显增高,72h达到高峰,IGFBP-3在缺血再灌注后12h表达明显增高,72h达到高峰,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结论:IGF-1和IGFBP-3表达与RIRI有关,两者呈正相关。

    • >临床论著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2012, 12(3):416-4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2

      摘要 (2525) HTML (0) PDF 450.87 K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5g/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重症细菌性结膜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门诊的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重症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使用5g/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频繁滴眼,严重病例联合治疗。记录治疗前后的视力、眼部表现、溃疡深度、组织坏死和前房积脓情况,同时进行病原学检查。 结果:重症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5例18眼,治疗前的平均视力为0.1±0.13。治疗前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3%(12例15眼),主要为细菌奴卡杆菌、洛菲不动杆菌、伯克霍尔德菌、龟分枝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其中杆菌占73%(11/15)。治疗第3d起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好转(P<0.01)。治疗后细菌清除率为93%,治疗总有效率为94%,平均治疗时间为21±4.82d,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5±0.26。重症细菌性结膜炎患者为21例32眼,治疗前的平均视力为0.6±0.31。治疗前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9%(15例22眼),主要为葡萄球菌、α-溶血性链球菌和假单胞杆菌,其中葡萄球菌占68%(15/22)。治疗第2d起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好转(P<0.01)。治疗后细菌清除率为91%,治疗总有效率97%,平均治疗时间为15±3.23d,治疗后平均视力为0.7±0.29。两组治疗时间与菌属有相关性(P<0.05)。 结论:重症细菌性角膜炎感染以杆菌为主,其次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平均治疗时间为3wk。重症细菌性结膜炎感染以葡萄球菌为主,其次是链球菌、假单胞杆菌,病程平均治疗时间为2wk。两组治疗后视力均有提高,未发现视力降低病例。5g/L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可有效治疗重症细菌性角膜炎和结膜炎,严重病例根据病情适当联合用药,未见毒副作用。

    • ICare回弹式眼压计与NCT测量结果的比较

      2012, 12(3):421-4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3

      摘要 (1566) HTML (0) PDF 431.36 K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ICare回弹式眼压计(ICare RBT)和非接触眼压计(NCT)测量值的一致性,评价ICare RBT的测量精确性。 方法:对113例222眼(右眼111眼,左眼111眼)随机使用NCT和ICare回弹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对两种眼压计所测眼压值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法,对ICare所测眼压值随NCT所测值变化的关系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ICare与NCT眼压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 结果:使用ICare RBT和NCT测得的眼压均值分别为1846±8.50mmHg和17.09±8.32mmHg,二者差值为 1.36±1.52mmHg,两种测量方法Pearson相关因子r为0.984。Bland-Altman分析证实ICare RBT与NCT眼压测量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所有受试者对ICare RBT的测量无不适反应。 结论:ICare RBT与NCT测量值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可靠的筛查工具,并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 无晶状体眼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后角膜散光的临床分析

      2012, 12(3):424-4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4

      摘要 (1503) HTML (0) PDF 327.51 K (1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 方法:对20例21眼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后无囊膜支撑或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无晶状体眼患者行折叠晶状体悬吊术,在术前、术后1wk;1,3mo行自动角膜曲率计检查,记录角膜平均屈光力及散光度,用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性散光(SIA)度数,比较角膜散光的变化。 结果:患者术后1wk;1,3mo均与术前角膜的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角膜散光度术后1wk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性角膜散光度术后1,3mo与术后1wk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mo与1mo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散光轴位有向逆规性散光方向转变的趋势。 结论:无晶状体眼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悬吊术后角膜平均屈光度变化小、术后3mo内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散光度及轴向术后1mo内变化明显,术后3mo内基本趋于稳定。

    • 共同性外斜视弱侧眼外肌的病理改变及TGF-β1的表达

      2012, 12(3):427-4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5

      摘要 (1450) HTML (0) PDF 568.61 K (10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共同性外斜视弱侧肌的病理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探讨共同性外斜视的发病机制。 方法:收集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弱侧肌(作用力与眼位偏斜方向相反的眼外肌)30例,分成3组,每组10例,正常人眼外肌6例,分别行光镜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弱侧眼外肌中TGF-β1定量研究。 结果:共同性外斜视弱侧肌不同程度地显示肌组织萎缩,肌纤维体积减小、数量减少, 纤维化、玻璃样变及肌纤维变性,正常人眼外肌和共同性外斜视患者弱侧眼外肌中均有TGF-β1阳性表达,先天性外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的TGF-β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共同性外斜视眼外肌发生病理改变的过程中,TGF-β1起到了促进作用。

    • 屈光参差与主导眼的相关性研究

      2012, 12(3):430-43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6

      摘要 (1413) HTML (0) PDF 306.21 K (9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主导眼与屈光参差的关系,探讨屈光参差的成因。 方法:屈光参差患者486例972眼,按照其屈光参差的性质不同,将其分成远视性、近视性和混合性三组。运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行电脑验光测双眼屈光度,应用简化的卡洞法测定双眼中的主导眼眼别。分析各组数据中屈光度大的眼别与主导眼眼别的相关性。 结果:远视性屈光参差组99例198眼,主导眼别与屈光程度小的眼别有显著相关性(Z=-4.116,P<0.01),即非主导眼的屈光度大于主导眼。近视性屈光参差组312例624眼,主导眼眼别与屈光程度小的眼别无相关性(Z=-0.304,P>0.05)。混合性屈光参差组75例150眼,主导眼眼别与近视眼眼别显著相关(Z=-3.645,P<0.01)。即主导眼屈光状态多为近视眼别。 结论:远视性和混合性屈光参差的形成与主导眼所致的双眼发育不平衡有关。

    • >调研论著
    • 中老年人高血压和糖尿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

      2012, 12(3):432-4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7

      摘要 (1423) HTML (0) PDF 386.23 K (1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 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45~85岁的360例因患ARC施行白内障手术摘除的患者组成,对照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360例非白内障患者组成,采取1∶1匹配。采用标准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既往史等,同时对血压、血糖进行测量。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高血压及糖尿病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 结果: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血压与ARC呈显著正相关(OR=1.573,P=0.005)。与收缩压正常者相比较,收缩压≥180mmHg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OR=2.812,95%CI:1.450~5.455,P=0.002)。高血压病程10a~的研究对象发病的危险性显著地高于病程 <10a者(OR=1867,95%CI:1.053~3.307,P=0.033)。同样,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显著升高(OR=2.151,95%CI:1.470~3.149,P<0.001)。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病程 <10a和10~19a者发生ARC的OR分别为2.374(95%CI:1.502~3.752,P<0.001)和2.683(95%CI:1.267~5.683,P=0.010)。 结论:ARC患病率增高与高血压、糖尿病及其病程增加有关。对这些可变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性措施,尤其是对高危人群,可能意味着对ARC导致的视觉障碍必须采取控制性措施,因为此症是全球致盲的首要原因。

    • >文献综述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研究进展

      2012, 12(3):436-4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8

      摘要 (1340) HTML (0) PDF 714.33 K (1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一种致盲率高的严重眼病。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相比于其它治疗方法能更有效地封闭黄斑下CNV,并稳定视力。我们对PDT特别是光敏剂的发展和研究进行综述。

    • 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2012, 12(3):440-4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19

      摘要 (1300) HTML (0) PDF 518.14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与动物胚胎发育及细胞增殖分化密切相关。我们主要综述Shh信号通路在眼球的发育、眼球多种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眼科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研究及应用。

    • 家兔常见角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

      2012, 12(3):444-44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0

      摘要 (1457) HTML (0) PDF 555.31 K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家兔在研究人类角膜疾病方面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因此家兔CNV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CNV动物模型。我们就几种常用的家兔CNV模型的制作方法、机制和优缺点作逐一介绍。

    • 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2012, 12(3):447-45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1

      摘要 (1682) HTML (0) PDF 537.52 K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其成熟和向心迁移与角膜移植免疫及各种类型角膜炎关系密切。我们就DC在眼部各组织的分布及其在相关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角膜厚度测量的研究进展

      2012, 12(3):451-4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2

      摘要 (1245) HTML (0) PDF 451.21 K (1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是重要的眼球结构参数,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伴随着角膜屈光手术在临床的广泛开展,角膜厚度的测量受到普遍重视,许多新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开始在研究及临床中应用,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使得角膜厚度的测量越来越安全、精准、舒适。我们就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测量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 屈光手术对角膜神经的影响

      2012, 12(3):454-4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3

      摘要 (1278) HTML (0) PDF 593.89 K (1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准分子激光矫正屈光不正主要是在角膜上进行,在制作角膜瓣和进行激光切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造成角膜神经的损伤,手术方式、切削深度和角膜瓣的厚度不同对角膜神经造成的影响也有差异。神经损伤后角膜感觉下降或消失,影响创口愈合和手术质量。我们主要就当前主流屈光手术方式对角膜神经损伤的机制以及屈光手术后促进角膜神经再生的因素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手术质量提供依据。

    • 闭角型青光眼相关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2, 12(3):458-4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4

      摘要 (1151) HTML (0) PDF 455.70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白内障都是年龄相关性眼病,且是相互影响的两种眼病。临床上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越来越多,由于晶状体因素所导致的瞳孔阻滞在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和房角分离已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抗青光眼手术方式。我们就闭角型青光眼相关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

    • 胰岛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2012, 12(3):461-4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5

      摘要 (1169) HTML (0) PDF 447.11 K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也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近期研究发现大剂量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已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研究显示胰岛素通过促进细胞增殖、破坏血-视网膜屏障、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影响谷氨酸代谢及诱导氧自由基的产生等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 干眼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2, 12(3):464-4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6

      摘要 (1484) HTML (0) PDF 540.57 K (1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干眼症是泪液和眼表的一种多因素疾病,它可引起不适、视力障碍和泪膜不稳定。引起干眼症的起始病因很多,这些因素均可造成眼表面的病理生理改变。虽然干眼症的临床表现不同,但其病理生理改变是相似的。炎症是干眼症发病机制中最关键的因素,而细胞凋亡、性激素等也共同参与了干眼症的发病过程。干眼症治疗的常规方法是提供润滑的眼药水或泪液替代品,而新的治疗方法则是针对干眼症潜在的病因而不是单纯的缓解症状。尽管最近在阐述干眼症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们旨在对干眼症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治疗作一综述。

    • HIF-1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2, 12(3):468-4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7

      摘要 (1301) HTML (0) PDF 504.89 K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眼科多种病变均可导致相关部位的缺血缺氧甚至新生血管的形成,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在新生血管形成的相关因素的研究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l,HIF-1)的研究成为其中的一个新兴热点,其在相关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及机制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现将HIF-1在眼科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临床研究
    • 两种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

      2012, 12(3):472-47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8

      摘要 (1335) HTML (0) PDF 418.58 K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眼科2008-02/2011-10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43例164眼,按术式分A组(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2例80眼,B组(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1例84眼,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1wk裸眼视力、散光、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A组和B组术后1wk裸眼视力、散光、手术时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并玻璃体脱出、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悬韧带断离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透明角膜切口比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临床效果方面优势明显,且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更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

    • 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疗效观察

      2012, 12(3):475-4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29

      摘要 (1210) HTML (0) PDF 347.65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对32例32眼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取硅油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8(平均9)mo。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光感~数指/眼前者3眼, 0.02~0.1者10眼,>0.1~0.2者12眼,≥0.3者7眼。所有患者均无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人工晶状体移位或硅油残留等。 结论: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硅油取出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并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 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

      2012, 12(3):477-4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30

      摘要 (1200) HTML (0) PDF 351.71 K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行小切口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疗效。 方法: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对50例50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角膜曲率、滤过泡等情况。 结果:随访3~12mo,所有患者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相同,滤过泡形态无改变。术后1wk角膜曲率为0.75~1.25D,在术后3mo恢复到术前状态。未见明显并发症。 结论:经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不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位置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2012, 12(3):479-4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31

      摘要 (1140) HTML (0) PDF 386.35 K (1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价两种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稳定性。 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两种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偏心量、倾斜度、前房深度、观察人工晶状体襻的确切位置和人工晶状体襻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结果:术后各组1wk与1mo的偏心量、倾斜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时,比较两组的偏心量、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比较两组的偏心量、倾斜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1wk与1mo的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时,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时,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一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较三片式折叠人工晶状体在眼内具有更好的稳定性。UBM能对人工晶状体襻的位置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进行很好的观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2012, 12(3):482-48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32

      摘要 (1366) HTML (0) PDF 389.98 K (1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87例104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Phaco)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眼内出血、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角膜水肿较重者6眼,用药后恢复透明。 结论:Phaco和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使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复明的主要手段,手术疗效确切。

    •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2012, 12(3):484-48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33

      摘要 (1165) HTML (0) PDF 359.64 K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42例4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及48例48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术后视力较差,但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纤维素性渗出和虹膜后粘连显著增多。 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的恢复与眼底病变程度、病程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有关。

    •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

      2012, 12(3):487-4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34

      摘要 (1511) HTML (0) PDF 319.43 K (1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 HSK)继发青光眼的诊治方法和疗效。 方法:继发青光眼诊断标准为HSK患者眼压≥24mmHg。以角膜病变静止及停用降眼压药物1wk后眼压≤21mmHg为临床治愈。30例HSK继发青光眼患者给予综合抗病毒、抗炎及降眼压治疗。 结果: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继发青光眼患者30例经过抗病毒、抗炎及降眼压治疗均获临床治愈。 结论:通过综合抗病毒与抗炎治疗HSK继发青光眼能迅速控制炎症与眼压。个体化的眼压测量对HSK继发青光眼的诊断是必要的。

    • 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87例临床分析

      2012, 12(3):489-4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35

      摘要 (1446) HTML (0) PDF 333.21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病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6/2010-06收治的87例87眼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结果: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原因包括眼内出血40眼(46%)、晶状体源性27眼(31%)、前房角挫伤14眼(16%)、眼内炎症6眼(7%),根据不同的眼外伤原因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经药物和手术治疗后随访3~12mo,79眼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控制率为91%;视力提高91%。 结论:眼外伤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原因及机制比较复杂,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时治疗,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 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对眼压的影响

      2012, 12(3):492-4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36

      摘要 (1817) HTML (0) PDF 348.48 K (1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后Tenon囊下注射20mg曲安奈德(TA)治疗黄斑水肿后的眼压变化及眼压升高的影响因素。 方法:黄斑水肿患者46例46眼,病因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6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13例,视网膜静脉栓塞11例,后葡萄膜炎6例,均行后Tenon囊下注射20mg TA。注射前测量眼压,并于注射后2wk;1,2,3,4,5,6mo随访观察眼压变化。 结果:患者46例术后2wk;1,2,3,4,5,6mo平均眼压较术前均有升高。术后3mo时,平均眼压达最高值(19.22±6.86)mmHg,有17例(37%)患者IOP>21mmHg。术后2wk;1,2,3,4,5mo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47,5.836,5.982,5.866,4.202,3.246,均P<0.05),术后6mo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446,P>0.05)。年轻、基础眼压高是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后继发性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χ2值分别为5599,10.323,均P<0.05),而性别、病因与后Tenon囊下注射曲安奈德后继发性眼压升高没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022,0.050,均P>0.05)。 结论:后Tenon囊下注射20mg曲安奈德,引起眼压升高较为常见,在注射后3mo时眼压升高最为明显,注射后6mo时回落至基础眼压水平。年轻、基础眼压高是继发性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注射后进行最短为期6mo的眼压随访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对于年轻患者及基础眼压高的患者。

    • 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时机及疗效分析

      2012, 12(3):499-5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38

      摘要 (1354) HTML (0) PDF 364.04 K (1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及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光凝治疗效果,进一步探讨光凝治疗的时机及影响光凝的因素。 方法:对60例108 眼行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根据DR分期,早期予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光凝或标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结果:术后随诊1a,所有患者视力提高30眼(27.8%),视力不变71眼(65.7%),视力下降7眼(6.5%),光凝术后FFA随访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消退,新生血管大部分萎缩,出血、渗出部分吸收,18例合并有黄斑水肿眼光凝术后完全消退。 结论:白内障术后合理及时的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功能,稳定视力有重要作用。

    • 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45例临床分析

      2012, 12(3):502-5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39

      摘要 (1332) HTML (0) PDF 326.52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对45例45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眼行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术毕玻璃体腔行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 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15眼,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13眼(87%);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术30眼,1次手术完全复位27眼(90%)。统计学检验两组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视力:数指/眼前者2眼,0.02~0.05者3眼,0.06~0.1者10眼,0.12~0.25者19眼,≥0.3者11眼。术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后并发症最多见是继发性青光眼和白内障。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能有效地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大部分患者视力能得到改善。

    • 早期PRP与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RR的疗效

      2012, 12(3):504-50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0

      摘要 (1453) HTML (0) PDF 456.36 K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视网膜激光光凝(PRP)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放射性视网膜病变(RR)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我院确诊为因鼻咽癌外照射后发生RR的患者21例41眼,早期行双眼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后3mo最佳矫正视力(BCVA)、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变化、视网膜新生血管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3mo,视力提高6眼(14.6%),视力不变31眼(75.7%),下降4眼(9.7%)。2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1眼行睫状体光凝术;9眼(75%)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22眼(68.7%)原视网膜无灌注区消失, 7眼(21.8%)原视网膜无灌注区(NPA)缩小>5个DA,总有效率905%。1眼发生玻璃体出血,未见视盘及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结论:早期PRP与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治疗是有效的、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 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及病理研究

      2012, 12(3):507-5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1

      摘要 (1457) HTML (0) PDF 420.12 K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及组织病理学基础。 方法:选取2009-12/2011-11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32例32眼,角膜病变未累及内皮层,行角膜板层切除联合那他霉素滴眼治疗,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视力、角膜情况、病程、并发症及致病菌种类,对切除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治疗前视力≤0.05者20眼,~0.3者11眼,>0.3者1眼。板层切除术后联合那他霉素治疗痊愈28例(875%),治愈时间7~32(平均13.2±8.5)d,痊愈时视力≤0.05者5眼,~0.3者8眼,>0.3者15眼。病情控制不良改行角膜移植术者4例。31例真菌培养阳性(969%),其中镰刀菌18例,曲霉菌属8例,链格孢霉3例,未知菌属2例。病理学检查显示溃疡灶中有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显示角膜组织中菌丝多数位于角膜浅层,并呈与板层胶原纤维平行方向生长,但也有少数呈斜形或垂直生长方式,侵及切除组织全层。不同菌属之间菌丝在角膜中生长方式无明显差异。 结论:对于病变未累及全层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及时行板层角膜切除术可大大提高那他霉素药物治疗有效性,缩短病程,恢复视力。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切口修复的疗效观察

      2012, 12(3):510-5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2

      摘要 (1248) HTML (0) PDF 267.82 K (1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切口修复的应用疗效。 方法:将68例68眼行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发生角膜切口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常规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加抗生素滴眼液同时加用贝复舒滴眼液交替点眼,4次/d。治疗组除每日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加抗生素滴眼液交替点眼外,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疗程1mo,于用药前和用药后3,7,14d;1mo分别对患者主觉症状、体征、角膜切口修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3,7,14d,治疗组角膜切口水肿较对照组明显消退,切口修复较快,主觉症状在短时间消退,术后1mo,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复发性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切口的早期修复起效时间短、舒适度好、安全性良好, 对减少术后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及术后角膜散光有良好的作用。

    • 眼部黑色素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分析

      2012, 12(3):512-5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3

      摘要 (1621) HTML (0) PDF 242.87 K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眼部黑色素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以利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我院2001-08/2011-08门诊及住院眼部黑色素瘤24例,复习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病例常规诊断困难的加做S-100蛋白和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患者24例均为单眼发病,男13例,女11例;左眼14例,右眼10例;3例眼睑恶性黑色素瘤,6例原发性结膜黑色素瘤;15例葡萄膜黑色素瘤。 结论: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多样,多数病例常规病理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上睑退缩手术治疗与效果观察

      2012, 12(3):514-5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4

      摘要 (1700) HTML (0) PDF 296.50 K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和研究上睑退缩的分度,及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并观察手术治疗效果,以便对不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11/2010-12上睑退缩患者98例146眼,对其病情程度进行分度及根据其分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观察其手术疗效。 结果:针对不同分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眼睑退缩。 结论:眼睑退缩由于病因及眼睑退缩的程度进行分度,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个性化手术,规范眼睑退缩临床治疗路径,填补国内同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空白。

    • 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

      2012, 12(3):517-51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5

      摘要 (1370) HTML (0) PDF 430.30 K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以及戴镜屈光矫正对干眼症治疗疗效的影响。 方法:按照统一标准,门诊随机调查视疲劳的患者,分析其中屈光不正性视疲劳的患病率。在视疲劳的患者中调查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屈光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的联系。再把干眼症合并屈光异常性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戴镜治疗、药物治疗和对照组,治疗3mo,观察干眼症的治疗效果。 结果:40岁以上视疲劳的患者中因屈光不正而引起的占42.0%。屈光不正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显著联系(P<0.05)。随访3mo,戴镜治疗组干眼症状好转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中老年屈光异常性视疲劳与干眼症存在紧密联系,戴镜矫正治疗屈光异常性视疲劳可以明显改善干眼症状。

    • HA花瓣状巩膜壳内植入的临床研究

      2012, 12(3):520-5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6

      摘要 (1343) HTML (0) PDF 304.84 K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HA),Ⅰ期植入花瓣状巩膜壳内的手术效果。 方法:对有眼球内容物剜除术适应证的病例,实施眼球内容物剜除术,依据眼B超和钢球模检测所需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型号,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花瓣状巩膜壳内,其表面双层巩膜覆盖。随访6~15mo,观察术后效果。 结果:患者48例48眼均成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并获得较满意的外观美容效果。 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Ⅰ期植入花瓣状巩膜壳内术式,保留了眼球六条附属肌肉及其功能,义眼台前方自体巩膜双层覆盖防止眼台暴露,改善眼内容物剜出术后眼窝塌陷等畸形,达到较为理想的一种眼部整形效果。

    • 低视力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相关研究

      2012, 12(3):522-54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7

      摘要 (1494) HTML (0) PDF 301.96 K (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低视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受到的社会支持。 方法: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同仁医院、中医眼科医院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抽取105例低视力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施测。 结果:(1)低视力患者与社会常模进行比较,两者的SCL-90九个因子(除人际关系外)平均得分均存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2)不同年龄组被试在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五个因子上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SCL-90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总分与主观支持得分呈负相关,与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度上呈部分负相关。 结论:低视力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观上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少,应注重低视力患者的心理护理。

    • Pentacam分析仪比较正常和高度近视眼前房深度和前房角的研究

      2012, 12(3):525-5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8

      摘要 (1273) HTML (0) PDF 285.94 K (1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比较高度近视眼与正常人(正视眼)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 depth,CACD)和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两项前房参数差异,进一步了解高度近视眼的解剖学特点。 方法:收集2010-10/2011-06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正视眼82例,收集同期我院门诊与准分子激光中心就诊的高度近视眼68例,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CACD和ACA。对高度近视组与正视眼组的前房参数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参数有无差异。 结果: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得正常人CACD平均值为3.02±0.47mm,ACA平均值为33.26°±6.20°。高度近视眼的CACD平均值为3.24±0.38mm,ACA的平均值为39.55°±6.68°。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的两项前房参数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 结论:Pentacam三维眼前段分析仪测量前房参数,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中央前房深度深、前房角宽。

    • 应用梯度性AC/A值评价屈光矫正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意义

      2012, 12(3):527-52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49

      摘要 (1681) HTML (0) PDF 294.84 K (1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AC/A值的测定,从而推测配戴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影响,客观地对其评价以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对33例66眼首诊为近视的青少年者进行研究,年龄在13~16岁,利用综合验光仪对其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确定最终的眼镜处方,屈光不正度(等效球镜)为-1.60±0.60D。利用risely旋转棱镜测定屈光矫正前后的梯度性的AC/A值。3~6mo后复测梯度性AC/A值。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矫正前AC/A值为(2.26±0.79)△/ D,矫正后为(4.88士1.22)△/D,戴镜3mo后为 (4.09±0.87)△/ D。平时戴镜3mo以上者, AC/A比率趋于正常。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临床中,正确适当度数的凹透镜除提高视力外,可恢复调节与集合的平衡和正常双眼单视功能,从而缓解近视发展。

    • LASIK矫正体表瘢痕疙瘩者近视的临床研究

      2012, 12(3):529-5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0

      摘要 (1404) HTML (0) PDF 484.71 K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体表伴瘢痕疙瘩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 方法:前瞻性连续研究,在伦理委员会同意下,对16例32眼体表有瘢痕疙瘩的近视患者行LASIK矫正,年龄19~29(平均23.6)岁,裸眼远视力0.05~0.2,最佳矫正视力0.8~1.2,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系统、眼压、角膜厚度、电脑验光、散瞳检影、主观验光、对比敏感度和眩光等检查。患者均先行1眼手术,术后3mo无异常反应者再行对侧眼,术后随访2~6a,平均58.20±4.6mo。 结果:术后2~6a,裸眼视力≥1.0者30眼(94%),0.8者2眼(6%)。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者31眼(97%),1眼有-0.75D屈光回退,术后屈光度与目标屈光度的差值平均为-0.25±0.35(-0.75~+0.75)DS。角膜透明,层间无haze形成及瘢痕愈合,无角膜扩张及角膜明显增厚。 结论:LASIK治疗瘢痕疙瘩近视患者安全、有效;同时也说明,角膜瓣与基质层间愈合非瘢痕性愈合,但需大样本长期随访进一步证明。

    • >调查研究
    • 健康教育对社区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影响的分析

      2012, 12(3):533-5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1

      摘要 (1359) HTML (0) PDF 378.56 K (1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社区青光眼患者对青光眼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健康教育对社区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和规范性的影响。 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上海宝山区庙行镇社区190例确诊为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局部降眼压药物6mo以上使用规范情况,及对青光眼知识的了解情况,健康教育对青光眼患者局部用药依从性等九项指标的影响。 结果:健康教育使患者的依从性、青光眼知识知晓率、用药情况(点液前洗手率、点液后闭眼时间、眼液污染率、眼液漏点率)和患者复查情况(视野定期复查率、眼压定期复查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用药种类影响不明显(P>0.05)。 结论:对社区青光眼健康教育与治疗于一体,定期进行用药指导、提供方便可行的健康教育及干预措施很有必要。

    • >临床报告
    • 白内障囊外摘除并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观察

      2012, 12(3):536-5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2

      摘要 (1140) HTML (0) PDF 298.11 K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07-09/2011-10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6眼。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和眼压情况。 结果:术后视力:<0.1共5眼,0.1~0.2共11眼,0.3~0.5共53眼,0.6以上17眼。术后患者眼压均降到临床统计正常范围(10~21)mmHg。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减轻了患者多次手术的负担,临床有显著效果,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较佳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体会

      2012, 12(3):538-5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3

      摘要 (1434) HTML (0) PDF 242.06 K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 方法: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48例64眼,术前及术后常规行视力、裂隙灯、Goldmann前房角镜检查、前房深度、眼压检查。 结果:术后随访3~12mo,52眼视力较前有明显提高。59眼术后眼压<21mmHg。64眼前房深度均加深,术前前房深度平均1.803mm,术后前房深度平均3.143mm。术前关闭的前房角有不同程度的开放,虹膜平坦,虹膜周边前粘连的范围明显缩小。64眼均未发生后囊膜破裂及角膜失代偿。 结论: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开放房角,还可恢复视功能,并能减少小梁切除术的常见并发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临床分析

      2012, 12(3):540-54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4

      摘要 (1157) HTML (0) PDF 325.62 K (1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例20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3眼联合周边虹膜切除术。 结果:术后2wk 18眼(90%)视力较前提高。术后2wk矫正视力>0.5者10眼(50%),0.3~0.5者5眼(25%),01~0.2者2眼(10%),<0.1者1眼(5%),视力无变化者2眼(10%)。 结论:超声乳化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虽然手术较复杂,但整体效果良好。

    • 超声乳化吸除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研究

      2012, 12(3):542-5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5

      摘要 (1241) HTML (0) PDF 324.30 K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施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32例38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前后的情况。手术中先用黏弹剂钝性分离,瞳孔不能扩大者,用囊内剪沿瞳孔缘做环形剪除,做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视力,观察时间为术后6mo。 结果:术后1mo有33眼(87%)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0.5者22眼,0.3~0.5者6眼,0.1~0.25者7眼,<01者3眼,术后瞳孔接近圆形。部分瞳孔恢复对光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本手术方法对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损伤小。

    • 那他霉素联合活力碘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观察

      2012, 12(3):544-5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6

      摘要 (1523) HTML (0) PDF 305.97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那他霉素联合5g/L活力碘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8例38眼真菌性角膜溃疡采用那他霉素联合5g/L活力碘及相关抗真菌药物(斯皮仁诺等)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那他霉素联合5g/L活力碘及斯皮仁诺(伊曲康唑)等药物的治疗,治愈30眼,好转7眼,1眼因角膜穿孔致真菌性眼内炎而丧失眼球。治愈率为79%,有效率97%。 结论:那他霉素联合5g/L活力碘及斯皮仁诺(伊曲康唑)等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是安全有效,简便实用的。

    • 多层羊膜覆盖治疗角膜穿通伤的临床研究

      2012, 12(3):546-5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7

      摘要 (1219) HTML (0) PDF 313.64 K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羊膜覆盖治疗角膜穿通伤的疗效,为角膜穿通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20例20眼外伤性角膜缺损并穿孔的患者采用多层羊膜覆盖,术后随访3~6mo,观察前房形成,羊膜持续时间,术后视力变化等。 结果:患者20例术后第1d前房均形成。术后1mo穿孔愈合,角膜修补处呈半透明状混浊,未见新生血管长入,术后本组病例的视力均无提高。 结论:多层羊膜覆盖是治疗角膜穿通伤有效、安全的方法,它能维持眼球结构的完整,减轻了炎症反应,为后续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眼前节OCT在圆锥角膜急性角膜水肿中的运用

      2012, 12(3):548-5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8

      摘要 (1519) HTML (0) PDF 516.59 K (1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急性水肿的眼前节OCT影像学特征,分析角膜水肿发生发展的原因。 方法:收集8例急性角膜水肿的圆锥角膜患者,行常规眼部检查及眼前节OCT检查。 结果:角膜基质层内形成一裂隙与前房相沟通。角膜基质层的厚度在发生裂隙的部位十分菲薄,甚至穿孔,发生虹膜组织嵌顿。 结论:角膜基质层裂隙的形成可能是导致急性角膜水肿的一个重要原因,裂隙还可能导致持续的水肿及后弹力层的延迟愈合,严重者甚至造成角膜穿孔。

    • 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2, 12(3):550-5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59

      摘要 (1317) HTML (0) PDF 258.90 K (1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对65例70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对巩膜瓣采用改良可调整缝线缝合。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滤过泡、可调整缝线松脱等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24(平均11)mo。可拆除缝线拆线时间1~14(平均7.4)d。拆线前眼压13.30~2846(平均16.86)mmHg,拆线后眼压8.40~16.57(平均10.50)mmHg,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眼均无拆线并发症和滤过泡渗漏。术后70眼中Ⅰ度浅前房3眼,Ⅱ度浅前房2眼,浅前房发生率7%。70眼末次随访眼压9.00~16.80(平均11.45)mmHg,70眼形成扁平滤过泡55眼,微小囊样滤过泡15眼,功能性滤过泡100%。 结论:改良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术后有效,可有效控制术后房水滤过水平,有利于远期眼压的控制和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观察

      2012, 12(3):552-5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0

      摘要 (2440) HTML (0) PDF 338.32 K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9例已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给予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3粒/次,3次/d,服用30~90d。根据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出血吸收、黄斑水肿吸收情况等眼底变化以及自觉症状有无改善进行观察。 结果:患者39例中:显效12例(31%)、有效21例(54%)、无效6例(15%),总有效33例(85%)。治疗中未发现毒副作用。 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安全有效的药物。

    • 葛根素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超声评价

      2012, 12(3):554-5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1

      摘要 (1112) HTML (0) PDF 283.44 K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葛根素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对87例糖尿病视网膜患者采用9g/L 250mL生理盐水+葛根素400mg静脉注射治疗,1次/d,15d为1疗程,应用GE公司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由同一人行视网膜血流探测检查。 结果:患者87例一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者37例(43%),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参数明显变化者76例(87%);CRA的血流参数是评价葛根素注射液治疗DR疗效的客观指标。 结论:研究证明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动态实时地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各血流参数,可反映视网膜病变情况,对早期诊断DR病变,以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葛根素能显著改善微血管病变、微血栓患者供血,降低血糖、血脂、抗氧化、增加血液流动性,具有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CRA的血流参数是评价葛根素注射液治疗DR疗效的客观指标。

    • 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眼底缺血性疾病的疗效

      2012, 12(3):556-5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2

      摘要 (1217) HTML (0) PDF 271.13 K (9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眼底缺血性疾病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的随机分组方法,将2006-03/2011-03治疗的眼底缺血性疾病104例患者中分成3组(联合治疗组36例、樟柳碱组34例、葛根素组34例)。 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2%,33/36)显著高于葛根素组(62%,21/34)和樟柳碱组(65%,22/34),联合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葛根素注射液对眼底缺血性疾病有显著疗效。

    • 和血明目片联合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的临床观察

      2012, 12(3):558-5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3

      摘要 (1448) HTML (0) PDF 272.61 K (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应用和血明目片联合甘露醇治疗的Ⅰ度、Ⅱ度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的愈后情况。 结果:本组26例中Ⅰ级者14例,积血一般于2~5d吸收,视力恢复到0.6以上者14例。Ⅱ级者12例4~8d吸收,视力均能恢复到0.4以上者10例。 结论:和血明目片联合甘露醇治疗外伤性前房积血疗效显著。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的临床分析

      2012, 12(3):560-5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4

      摘要 (1151) HTML (0) PDF 302.76 K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下方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的疗效。 方法:对93例97眼翼状胬肉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下方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8mo,3眼复发(3%),1眼并发炎性息肉(1%),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下方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具有术后复发率低且不影响白内障、青光眼手术切口选择的优点。

    •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分析

      2012, 12(3):562-5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5

      摘要 (1325) HTML (0) PDF 283.23 K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案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06-01/2010-12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1973例28722眼患者的资料(超声乳化20937例27521眼,囊外摘除术1036例1201眼)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全部术眼中,感染性眼内炎11眼,感染率为004%,9眼发生于超声乳化术后,2眼发生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共有5眼病原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2眼,金黄色葡萄球菌,浅绿色气球菌,真菌各1眼。感染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者占73%(8/11),房水混浊或前房积脓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前房积脓合并明显玻璃体混浊或经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观察1~2d感染加重者行前房灌洗+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后11眼均保住眼球。 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经常发生于白内障术后2wk以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控制感染发展,保留部分有用视力;前房灌洗+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必要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2012, 12(3):564-5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6

      摘要 (1407) HTML (0) PDF 289.38 K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方法:对2005/2011年所收治的内源性眼内炎患者8例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取前房水及玻璃体标本涂片和培养,血培养。给予局部及全身抗菌药物治疗,行玻璃体注药或(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病变特点及治疗效果。 结果:患者8例9眼中男6例7眼,女2例2眼,年龄45~78岁。患者可有前葡萄膜炎症表现,玻璃体炎性改变,5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3眼行玻璃体腔注射,6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经治疗,患者病情控制,6眼视力提高。 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根据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进行诊断。局部+全身治疗可有效控制感染。

    • 逆行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63例临床观察

      2012, 12(3):566-5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7

      摘要 (1126) HTML (0) PDF 368.08 K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人工鼻泪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应用人工鼻泪管治疗慢性泪囊炎63例75眼。 结果:随访0.5~1.5a,治愈48例55眼(76%),好转7例10眼(11%),无效2例3眼(3%),总有效率87%。6例7眼失访。 结论:人工鼻泪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可靠,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多种优点。

    • 丝裂霉素C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分析

      2012, 12(3):568-5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8

      摘要 (1089) HTML (0) PDF 376.29 K (1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 方法:收集57例63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随访6mo以上,治愈54例59眼(95%);好转3例4眼(5%),总有效率100%。 结论: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治愈率高,面部不留瘢痕,出血少,泪囊定位准确,同时丝裂霉素C能有效抑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和纤维瘢痕形成,减少术后吻合口闭锁,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简化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

      2012, 12(3):570-5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69

      摘要 (1143) HTML (0) PDF 516.57 K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简化人工鼻泪管植入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选择2010-01/12由本人诊治的因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引起的34例37眼溢泪或溢泪伴溢脓的患者,采用钢尺测量法简化手术操作,术后观察人工鼻泪管的位置和手术效果。 结果:患者37眼中2眼扩张鼻泪管失败,35眼扩张鼻泪管后,均成功植入人工鼻泪管,治愈25眼,显效4眼,进步3眼,无效3眼。 结论:简化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逆行泪道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2012, 12(3):572-57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0

      摘要 (1287) HTML (0) PDF 766.31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逆行泪道置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逆行泪道置管术后的患者320例352眼,统计其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其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 结果: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泪点劈裂或泪小管撕裂17眼(4.8%);泪点炎、泪小管炎及泪囊炎11眼(3.1%);肉芽增殖39眼(11.1%);拔管困难或断端残留19眼(54%);假道形成3眼(0.9%)。 结论:泪道置管术中要仔细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

    • RGP在眼球震颤视力康复中的作用效果观察

      2012, 12(3):575-5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1

      摘要 (1569) HTML (0) PDF 232.61 K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在眼球震颤视力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探讨其意义。 方法:采集2009-03/2010-09门诊就诊的眼球震颤伴有高度散光的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分为两组,组一:经RGP配戴,镜框遮边、器械训练等综合治疗手段观察眼球震颤视力康复情况,组二:采取常规眼球震颤视力康复治疗。 结果:组一视力康复效果良好,组二效果不佳。 结论:在眼球震颤视力康复治疗中,RGP对于特殊屈光状态的患者效果显著。

    • 角膜塑形术矫治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2012, 12(3):577-5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2

      摘要 (1316) HTML (0) PDF 315.68 K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在控制或减缓不同屈光度青少年近视发展作用方面的差异。 方法:选用美国欧普康视角膜塑形镜(OK contact lens),屈光度为-1.00~-5.00DS(等效球镜)、散光度≤-1.50DC的169例316眼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矫正后,依据屈光度平均分为4组,Ⅰ组-1.00~-2.00DS,Ⅱ组-2.25~-3.00DS,Ⅲ组-3.25~-4.00DS,Ⅳ组-4.25~-5.00DS,在6,12,24mo后,根据裸眼视力≥1.0和≥0.8的患者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配戴角膜塑形镜6mo后:Ⅰ组和Ⅱ组的裸眼视力≥1.0分别为100%和96.2%,Ⅲ组≥1.0的93.6%, Ⅳ组≥1.0的88.6%。在配戴12mo后:Ⅰ组≥1.0的87.3%,≥0.8的12.7%;Ⅱ组≥1.0的84.8%,≥0.8的15.2%;Ⅲ组≥1.0的77.2%,≥0.8的22.8%;Ⅳ组≥1.0的709%,≥0.8的29.1%。在24mo后:I组≥1.0的59.5%,≥0.8的15.2;Ⅱ组≥1.0的54.4%,≥0.8的19.0%;Ⅲ组≥1.0的53.2%,≥0.8的13.9%;Ⅳ组≥1.0的456%,≥0.8的10.1%。 结论:角膜塑形术在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与配戴患者的屈光度增加成负相关,在中低度组配戴患者中,控制或减缓近视发展的效果优于高度组,因此对于早期中低度近视的青少年可以选择角膜塑形术,角膜塑形术在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方面具有起效快、无创性及塑形可逆的优点,在控制或减缓青少年近视发展方面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

    • 伴有知觉性外斜视白内障患者79例的疗效观察

      2012, 12(3):579-5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3

      摘要 (1298) HTML (0) PDF 423.32 K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伴有知觉性外斜视的白内障患者的疗效。 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伴有知觉性外斜视的白内障患者79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前、术后1,3mo观察其视力、眼位、双眼视功能及复视情况。并对眼位改善情况、复视情况与引起知觉性斜视的原因做相关分析。 结果:术后随访3mo,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3的有48例,其中≥0.5的有31例,≤0.02有8例。53例患者术后1~3mo外斜眼位均已自发纠正,且获得不同程度双眼视功能恢复。术后3mo,30例患者复视消失。单纯由白内障所致的知觉性斜视患者术后视力、眼位及复视均改善优于其他眼病所致的白内障患者。 结论:对于伴有知觉性斜视的白内障患者作相应的治疗,斜视程度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 >短篇报道
    • 瑞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在少年斜视局麻手术中的应用

      2012, 12(3):582-5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4

      摘要 (1272) HTML (0) PDF 169.60 K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氟康唑联合角膜清创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观察

      2012, 12(3):583-58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5

      摘要 (1302) HTML (0) PDF 144.49 K (1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软性角膜接触镜在眼表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2, 12(3):584-5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6

      摘要 (1054) HTML (0) PDF 143.40 K (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外路法眼袋祛除术的应用体会

      2012, 12(3):585-58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7

      摘要 (1120) HTML (0) PDF 165.57 K (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Nd:YAG泪道激光成形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泪道阻塞

      2012, 12(3):586-58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8

      摘要 (1108) HTML (0) PDF 162.88 K (1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眼睑退缩病因流行病学分析

      2012, 12(3):587-5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79

      摘要 (1128) HTML (0) PDF 145.13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眼睑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2, 12(3):588-5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80

      摘要 (1181) HTML (0) PDF 125.00 K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低灌注视网膜病变1例

      2012, 12(3):589-58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81

      摘要 (1237) HTML (0) PDF 252.83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色素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脱离1例

      2012, 12(3):590-5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82

      摘要 (1196) HTML (0) PDF 318.62 K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外伤性眼球脱臼伴视神经断裂1例

      2012, 12(3):592-5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83

      摘要 (1122) HTML (0) PDF 489.76 K (1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家族性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

      2012, 12(3):594-5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84

      摘要 (1179) HTML (0) PDF 240.58 K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葡萄膜炎伴听力障碍为首发症状的Wegener肉芽肿1例

      2012, 12(3):595-59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85

      摘要 (1155) HTML (0) PDF 204.51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视盘合并双眼视网膜多发性毛细血管瘤1例

      2012, 12(3):596-5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86

      摘要 (1161) HTML (0) PDF 318.85 K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前房塑料异物1例

      2012, 12(3):598-5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2.03.87

      摘要 (1113) HTML (0) PDF 177.24 K (1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