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12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T和B细胞缺陷对真菌性角膜炎发病过程的影响

      2012, 12(12):2247-225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01

      摘要 (2080) HTML (0) PDF 3.00 M (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否参与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 FK)发病早期的病理过程。

      方法:通过角膜基质内注射1×105白色念珠菌孢子或烟曲霉菌孢子的方法在相同免疫遗传背景的Balb/c小鼠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e combined T/B-null immuno- deficiency, SCID)诱导FK。用裂隙灯监测疾病临床变化特征并依据角膜病灶面积和病变深度以及角膜表面规则性进行临床评分。在病变显著的时间点,摘除小鼠眼球用HE和PAS染色观察小鼠角膜组织的病理变化特征。用菌落形成实验检测角膜组织中活菌数量的变化,用ELISA检测小鼠血浆和角膜组织匀浆液中细胞因子IL17、IFNγ和IL10的动态变化。

      结果:Balb/c小鼠和SCID小鼠都可诱导出典型的FK。在白念菌性角膜炎或烟曲霉菌性角膜炎中,无论是大体临床表现和疾病分数,抑或组织病理变化和真菌负荷分析,在两种小鼠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两种小鼠间在血浆或角膜组织中IL17及IFNγ的水平等方面也没有显着差异。但诱导两种FK的SCID小鼠中,无论角膜匀浆液抑或外周血浆,在任何时间点均检测不到IL10的表达,而同样发生角膜炎的Balb/c小鼠则在FK发病早期检测到IL10的表达。

      结论:在免疫遗传背景相同的条件下,小鼠中获得性免疫组分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FK的发病过程,提示小鼠中初次FK的发病与固有性免疫组分相关。

    • 组织工程上皮移植对碱烧伤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2012, 12(12):2253-225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02

      摘要 (1509) HTML (0) PDF 351.09 K (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组织工程上皮移植在碱烧伤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中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回顾性非随机的病例研究。2006/2011年我院收治的19例(23眼)完全性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碱烧伤患者, 10例13眼行组织工程上皮移植,9例10眼行羊膜移植。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后均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在术后第21,60d对角膜新生血管进行评分比较。

      结果:术后第21d和术后第60d组织工程上皮移植组和羊膜移植组角膜新生血管均较术前明显减少( P<0.05),在术后两个评价时间点,组织工程上皮移植组平均角膜新生血管分数明显低于羊膜移植组。

      结论:对碱烧伤所致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患者,组织工程上皮移植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明显好于羊膜移植。

    • 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初级视皮质尼氏小体损害的影响

      2012, 12(12):2256-22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03

      摘要 (1309) HTML (0) PDF 1.66 M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大鼠慢性高眼压(elev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EIOP)模型初级视皮质尼氏小体损害的干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采用烙闭上巩膜静脉法,烙闭大鼠3支上巩膜静脉,制作大鼠慢性EIOP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给药组。连续灌胃8wk,并于8wk末处死大鼠,观察其对EIOP大鼠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初级视皮质(primary visual cortex,PVC)尼氏小体含量、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影响。

      结果: 本实验采用的烙闭上巩膜静脉的造模方法使大鼠眼压明显升高(P<0.01),与造模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PVC病理切片半定量分析表明:模型组尼氏小体总面积34941±8482.1·S/μm2、平均光密度152.8±27.97、积分光密度11993±3084.8,与空白组(总面积55742±6348.1·S/μm2、平均光密度304.04±100.1、 积分光密度18219±3548.9)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Nissl小体总面积、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与给药组(总面积46406±5989.3·S/μm2,平均光密度251.05±77.41,积分光密度16899±404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补肾活血中药通过增强尼氏小体的表达、改善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而促进EIOP大鼠初级视皮质损伤的修复。

    •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角膜散光的疗效观察

      2012, 12(12):2261-226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04

      摘要 (1396) HTML (0) PDF 325.40 K (1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41例47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IOL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眼植入Toric IOL,25眼植入Acrysof IQ IOL。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比较两种IOL的疗效。观察Toric IOL植入后的稳定性。

      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6mo,植入Toric IOL的试验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73±0.37,明显优于植入Acrysof IQ IOL的对照组(平均0.47±0.1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术后裸眼视力0.5以上者占81.8%,优于对照组32.0%。试验组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53±0.40D,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Toric IOL组,随访6mo,术后平均旋转4.22±1.46度。

      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 IOL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 >实验论著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2012, 12(12):2264-22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05

      摘要 (1271) HTML (0) PDF 1.10 M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存活及其轴突生长的影响,检测作为神经再生标志的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 GAP-43)的表达情况,并探讨rhEPO对RGCs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RGCs分为实验组(rhEPO组)和对照组(DMEM组)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和轴突生长情况,培养72h测量细胞最长突起长度进行比较,行GAP-43的Western-blot检测,图像分析系统对两组标本进行灰度值测量。

      结果:培养72h的RGCs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形成典型的细胞突起,rhEPO组的细胞比对照组胞体更大,突起更长(P<0.05)。培养72h的RGCs行GAP-43 Western-blot检测,DMEM组GAP-43呈阳性表达,rhEPO组呈强阳性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hEPO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RGCs轴突生长,能够上调体外培养的RGCs的GAP-43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其能够促进RGCs轴突生长的原因。

    • 莪术油对高糖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2012, 12(12):2268-227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06

      摘要 (1261) HTML (0) PDF 2.08 M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对高糖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 HRCECs)增殖、调亡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从角膜移植术后新鲜人眼球提取的HRCECs。取生长良好的第 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60,80,100,120μg/mL)不同浓度莪术油组,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RCECs的增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各分组HRCECs中VEGF的表达情况。

      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高糖对照组与低糖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用60,80,100,120μg/mL的莪术油处理高糖下HRCECs作用24h高糖+不同浓度莪术油组与高糖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不同浓度莪术油组之间呈时间和浓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对照组VEGF表达明显(P<0.05),用80,100,120μg/mL的莪术油处理高糖下HRCECs 24h,高糖+不同浓度莪术油组与高糖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不同浓度莪术油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莪术油可抑制高糖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

    • Matrigel诱导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2012, 12(12):2272-22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07

      摘要 (1338) HTML (0) PDF 2.40 M (1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兔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模型,为治疗CNV相关疾病的药效学实验奠定基础。

      方法:采用青紫蓝兔视网膜下注射不同浓度Matrigel的方法建立实验性CNV模型,通过眼底彩照、FFA、脉络膜铺片、组织病理切片分别进行评价分析,确定Matrigel最佳浓度及操作方法。

      结果:从FFA来看,Matrigel 40μL和20μL组从7d起出现荧光渗漏,14d和28d逐渐增强; 10μL组14d和28d出现荧光渗漏,5μL组一直未见明显荧光素渗漏。从眼底情况来看,7d时大部分注射部位的视网膜已贴附回去,仅个别眼出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Matrigel 40μL组个别眼视网膜增殖明显,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因白内障或玻璃体混浊无法进行眼底彩照和造影多出现在Matrigel 40μL组。从组织病理学观察,小血管和/或幼稚纤维组织增生多见于Matrigel 40μL和20μL组。但Matrigel 40μL组视网膜损伤明显。

      结论:Matrigel视网膜下注射可成功诱导CNV形成,20μL为最佳剂量。

    • 铁离子对隐形眼镜上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2012, 12(12):2276-227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08

      摘要 (1604) HTML (0) PDF 2.15 M (1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游离铁、合成或生物铁螯合剂对隐形眼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游离铁、不同浓度及不同种类的合成铁和螯合铁条件下定量检测生物膜上的菌落数。

      结果:低浓度游离铁离子的作用可以增强细菌的黏附量, 以10μmol/L铁离子的作用最明显。0.1μmol/L EDTA和乳铁蛋白可明显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菌数。

      结论:低浓度游离铁离子的作用可以促进隐形眼镜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而一定浓度的乳铁蛋白及EDTA形成的缺铁情况下可阻止该生物膜的形成。

    • >实验研究
    • 新鲜羊膜移植对碱烧伤大鼠角膜缘干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2012, 12(12):2280-228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09

      摘要 (1321) HTML (0) PDF 1.96 M (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对碱烧伤大鼠模型角膜缘干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40只40眼制作眼碱烧伤模型; 随机选取20只20眼行新鲜羊膜移植为实验组,对照组为不处理的烧伤模型眼。于术后1,2,3,4wk取角膜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PCNA在角膜缘干细胞的表达情况。

      结果:PCNA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角膜缘干细胞中均有表达,位于角膜缘上皮细胞基底层的细胞核内,但羊膜移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羊膜移植术后1,2,3,4wk时PCNA蛋白在角膜缘干细胞的表达不一致,呈线性趋势,1wk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

      结论:眼碱烧伤后行羊膜移植术可促进角膜缘干细胞的增殖表达,利于角膜上皮的修复。

    • >临床论著
    • 中国东北地区男性吸烟和BMI与ARC的危险性研究

      2012, 12(12):2283-228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0

      摘要 (1623) HTML (0) PDF 450.66 K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吸烟、体质指数(BMI)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由45~85岁的362例ARC男性患者组成,对照为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经频数匹配的362例患其它疾病的男性,采取1:1匹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吸烟和饮酒等)、身体测量值、个体疾病既往史以及一级亲属白内障家族史等,并计算B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各因素与ARC关系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

      结果:调整年龄和多种混杂因素后的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吸烟时间及吸烟1~29支/d与发生ARC的危险性无关(P>0.05)。但吸烟≥30支/d与不吸烟者比较,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OR=1.55,95%CI:1.16~2.85,P =0.026)。与正常BMI(18.5~)者相比,无论是瘦弱(<18.5),还是超重(24.0~)或肥胖(≥28)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明显升高(分别为OR=1.34,95%CI:1.03~1.64,P=0.019; OR=1.55,95%CI:1.02~1.98,P=0.015; OR=1.71,95% CI:1.32~2.39,P=0.013)。与BMI最低四分位数的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BMI最高四分位数者发生ARC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1.54,95% CI:1.08~2.46,P=0.022)。经单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BMI较低和正常者吸烟与ARC无关(P>0.05)。但超重或肥胖者吸烟与发生ARC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分别为不吸烟者的2和1.7倍(OR=2.00,95%CI:1.49~6.65,P=0.003和OR=1.66,95% CI:1.63~13.21,P=0.002)。同样,BMI为最高四分位数吸烟者发生ARC危险性约是不吸烟者1.5倍(OR=1.46,95% CI:1.06~5.29,P<0.001)。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并未发生改变。

      结论:男性吸烟 ≥30支/d与ARC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的男性吸烟发生ARC的危险性显著地升高。

    • 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 12(12):2288-229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1

      摘要 (1437) HTML (0) PDF 437.16 K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联合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伴有角膜散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将59例83眼术前角膜散光值≥0.75D的白内障患者分为Toric IOL组(39例53眼)和非Toric IOL组(2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Toric IOL(Toric IOL组)或非Toric IOL(非Toric IOL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检测Toric IOL组术眼的裸眼远视力、屈光状态、IOL轴位、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波前像差,并与非Toric IOL组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裸眼远视力:Toric IOL组术后术眼视力≥1.0的比例大于非Toric IOL组;(2)术后残余散光度:Toric IOL组术前预测的术后残余散光度与术后测得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3)人工晶状体旋转:Toric IOL组在术后3mo有22.2%的IOL发生了1°~4°的旋转,没有1例IOL旋转>5°;(4)CS:Toric IOL组患者术后不同空间频率CS均较术前提高,提高程度比非Toric IOL组术后同期相比更为明显;(5)波前像差:Toric IOL组术后彗差(C7和C8)、 球差(C12)、高阶像差均方根均较术前减小,非Toric IOL组C7和C8与RMSh较Toric IOL组高,C1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能够有效地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从而提高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并能改善其术后的视觉质量。

    • 两种巩膜瓣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研究

      2012, 12(12):2293-22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2

      摘要 (1252) HTML (0) PDF 410.54 K (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不同形状巩膜瓣的临床疗效。

      方法:青光眼患者115例122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60眼,术中巩膜瓣采用L形单针缝合法,对照组60例62眼,术中巩膜瓣采用矩形两针缝合法。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深度、滤过泡形态等,随访6~36mo。

      结果:术后眼压情况:直至术后1mo,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术后3,6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前房情况:术后2wk之前,对照组的前房形成情况要好于治疗组,然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滤过泡情况:术后6mo滤过泡形成情况治疗组好于对照组(P<0.01)。

      结论:L形巩膜瓣单针缝合法术后虽可出现短时的浅前房,但在控制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方面较传统两针缝合法有明显的优势。

    •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特殊角膜散光的疗效观察

      2012, 12(12):2296-22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3

      摘要 (1278) HTML (0) PDF 382.83 K (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Toric(环曲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特殊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10例12眼合并特殊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眼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3眼为外伤后角膜散光,5眼为角膜云翳或斑翳患者。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疗效,旋转稳定性。

      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mo,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62±0.31,最佳矫正视力0.70±0.35。裸眼视力≥0.8者2眼,占17%。裸眼视力≥0.5者9眼,占75%。术后残余散光0.51±0.36D。术后角膜源性散光未见明显改变,全眼总合散光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全眼总合散光与术前预计残余散光值接近,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mo旋转度为(3.80±1.46)°。末次随访时间点,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12眼中,旋转度小于5°的11眼,占92%。仅1例术后旋转度为6°。

      结论:对于某些特殊原因导致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经过严格的手术前筛选,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 双眼角膜散光白内障分别植入多焦IOL和散光IOL的临床观察

      2012, 12(12):2299-230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4

      摘要 (1381) HTML (0) PDF 383.75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双眼存在不同程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分别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散光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

      方法:观察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0例40眼,术前角膜规则散光一眼1.50~2.50(平均2.15±0.87)D,植入散光晶状体,另一眼角膜散光<1.50D,平均0.78±0.26D,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对照组为同期双眼均植入MIOL的20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规则角膜散光≤1.00D,平均0.62±0.34D。比较术后3mo观察组的散光晶状体眼与MIOL眼的远近裸眼视力及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双眼合视的远近裸眼视力。

      结果:观察组患者Toric人工晶状体眼的裸眼远、近视力分别为0.81±0.32和0.58±0.27,MIOL眼远、近视力分别为0.76±0.28和0.67±0.24,两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7,P>0.05; t=1.243,P>0.05); 观察组双眼合视的远近视力分别为0.90±0.33和0.79±0.22,对照组双眼合视的远近视力分别为0.92±0.25和0.85±0.2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1,P>0.05; t=0.875,P>0.05)。

      结论:双眼存在程度不同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一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另眼植入散光人工晶状体同样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脱镜率。

    • 弱视患儿治疗前后立体视觉及P-VEP的研究

      2012, 12(12):2302-23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5

      摘要 (1440) HTML (0) PDF 428.27 K (1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立体视觉及P-VEP的变化。

      方法:在我院门诊确诊的弱视儿童41例68眼,其中男17例29眼,女24 例39眼,年龄4~16(平均8.29±3.05)岁,按照弱视类型分为斜视性弱视组4例7眼,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1例11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组26例50眼。弱视治疗内容包括激光治疗、CAM训练、红光闪烁、立体视训练、电脑中频脉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VEP)、同时视、融合视及立体视检测。

      结果:弱视患儿治疗前,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的异常率分别为51.2%,51.2%,80.5%,其中以立体视受损最为常见。弱视治疗后,视力增进2行或2行以上者21眼(31%),基本治愈43眼(63%),无效4眼(6%),总有效率为94%。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优于斜视性弱视或屈光参差性弱视。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功能正常者比例均增高。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中P100波潜伏期缩短(P<0.05)。

      结论:弱视患儿经积极的弱视治疗后,患儿的视力及立体视觉均可得到提高,P100波潜伏期缩短。

    • >文献综述
    • 微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利弊

      2012, 12(12):2306-23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6

      摘要 (1364) HTML (0) PDF 383.31 K (1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问世后由于其具有安全、高效、微创、术源性散光小等优点 ,已成为白内障手术新的发展趋势。此项新技术的初步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争议,包括手术技巧、手术器械的完善和改进等。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综述微切口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临床存在的问题。

    •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的观察方法

      2012, 12(12):2309-231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7

      摘要 (1724) HTML (0) PDF 978.53 K (1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青光眼滤过术以其良好的控制眼压效果和较少的术后并发症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术后眼压的良好控制均依赖于建立和长期维持有功能的滤过泡。因此对术后滤过泡的形态、演化过程及其与临床功能间关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滤过泡形态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2012, 12(12):2312-23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8

      摘要 (1246) HTML (0) PDF 373.52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一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经典理论包括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基化终产物的形成增加、蛋白激酶C的活化、氧化应激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基础研究已成为目前DR发病机制研究的焦点和热点。目前已知与DR有关的细胞因子有VEGF,IGF-1,bFGF,TNF等。多种细胞因子通过信号转导系统形成复杂的网络系统,引起新生血管生成,破坏血-视网膜屏障等多种改变,从而导致DR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与DR的关系进行综述。

    •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2012, 12(12):2315-23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19

      摘要 (1857) HTML (0) PDF 424.66 K (1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retinal angiomatous proliferation,RAP)是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隐匿性新生血管的另一种病变形式,起源于黄斑旁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以多发性小灶状视网膜内出血、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al detachment,PED)、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吻合(retinal-choroidal anastomosis,RCA)为特点,对视力损害严重。本文对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复习,并就RAP的发病机制、临床分期、诊断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综述。

    • 优势眼研究现状与进展

      2012, 12(12):2319-232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0

      摘要 (2125) HTML (0) PDF 386.31 K (1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优势眼测定方法的现状与进展,并介绍了相关优势眼应用研究(优势眼与屈光不正、优势眼与斜视、优势眼与弱视、优势眼与屈光手术、优势眼与利手、优势眼与运动视觉)的进展。

    • >临床研究
    • 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慢性CSC的长期疗效观察

      2012, 12(12):2322-232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1

      摘要 (1339) HTML (0) PDF 3.54 M (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IVB)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安全性和长期临床疗效。

      方法:我们给予6例6眼慢性CSC患者玻璃体腔注射1.25mg/0.05mL IVB治疗。5例患者在第一次注射后3mo接受了第二次相同剂量的注射。注射后1,3,6,12,24mo时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OCT、眼底荧光素造影(FFA)。

      结果:第一次玻璃体腔注射IVB后,2例患者视网膜下液(SRF)完全吸收,但其中1例在随访至3mo复发; 3例患者SRF有小幅度上升或下降; 1例患者的SRF先上升后明显下降; 再次进行IVB后,3例患者SRF完全吸收,其他的3例患者SRF无明显变化。但是SRF的吸收与视力的变化并不是同步的。治疗前后1,2a患者的视力变化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无一例出现眼内炎。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IVB对于治疗慢性CSC患者是安全的,对促进SRF的吸收有一定效果,但从长期结果来看,IVB对于慢性CSC患者的远期视力预后无明显作用。

    • 两种药物对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疗效分析

      2012, 12(12):2326-23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2

      摘要 (1521) HTML (0) PDF 402.10 K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滴眼液对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的影响,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接受Epi-LASIK术的120例240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从术后第1d晨复查后开始用药。试验组患者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用药1wk; 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贝复舒眼液4次/d,用药1wk。术后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反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

      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于用药前即术后第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12,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d患者症状体征综合评分下降幅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66,P<0.05),说明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起效更快。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6,P>0.05)。两组患眼术后视力恢复、等效球镜度数和haze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结论:Epi-LASIK术后短期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凝胶对角膜上皮愈合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明显改善术后刺激症状。它安全且起效时间更短,优于常规治疗,可单独或联合用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优碘联合石碳酸烧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观察

      2012, 12(12):2329-233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3

      摘要 (1429) HTML (0) PDF 333.74 K (1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用优碘联合石碳酸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110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眼。观察组:先用优碘滴眼后用石碳酸烧灼角膜溃疡再用氟康唑眼膏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胶包眼。对照组:用碘酊烧灼角膜溃疡再用氟康唑眼膏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胶包眼。观察碘酊和优碘联合石碳酸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可行性,并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观察组55眼用优碘联合石碳酸烧灼角膜溃疡创面所有溃疡愈合,病程缩短,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优碘滴眼联合石碳酸烧灼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瞳孔缘环切法解除并发性白内障瞳孔粘连

      2012, 12(12):2331-233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4

      摘要 (1373) HTML (0) PDF 363.10 K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瞳孔缘环形切除法在处理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手术中瞳孔粘连的临床效果。

      方法: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患者50例5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眼,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术中采用瞳孔缘环形切除法处理瞳孔环形粘连或闭锁,对照组采用机械钝性分离法。

      结果:术后3mo,两组视力均有提高,观察组视力<0.3者5眼(20%),0.3~0.6者7眼(28%),>0.6者13眼(52%); 对照组视力<0.3者6眼(24%),0.3~0.6者8眼(32%),>0.6者11眼(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瞳孔呈圆形,且有对光反射者22眼(88%),对照组7眼(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论:瞳孔缘环形切除法处理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中瞳孔粘连能有效解决术中小瞳孔问题,保证超声乳化术安全进行,术后视力恢复满意,瞳孔成形良好。

    •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基层医院开展初期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2012, 12(12):2333-233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5

      摘要 (1141) HTML (0) PDF 343.75 K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初期的术中及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原因。

      方法:总结我院2011-02/2012-02白内障患者200例250眼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短期并发症。

      结果:患者250眼手术后囊膜破裂6眼(2.4%),前囊膜撕裂15眼(6%),悬韧带断裂3眼(1.2%),虹膜损伤5眼(2%),切口损伤5眼(2%)。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但在基层医院开展初期,因对手术不够熟悉,会出现并发症。

    • 两种提高脱镜率方法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2012, 12(12):2335-23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6

      摘要 (1353) HTML (0) PDF 383.59 K (1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双眼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和单眼视设计两种方法对白内障术后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01/2012-01于本中心诊断为双眼白内障患者45例90眼,分为多焦点组23例和单眼视组22例,分别植入AcrySof ReSTOR+3D多焦点IOL(SN6AD1,美国Alcon)和单焦点非球面AcrySof IQ(SN60WF)IOL。记录术后3mo时两组患者裸眼远、近、中距离视力,以及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评价患者主观的视觉功能和脱镜率。对计量资料中两组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分析,满足正态分布者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结果:术后两组双眼裸眼远视力(t=2.001,P=0.052)、中距离视力(t=1.304,P=0.199)、近视力(t=1.642,P=0.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矫正远距离立体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脱镜率均大于96%。主要视觉干扰中,复视、夜间视物困难和眩光多焦点组比例较高。

      结论:双眼植入多焦点IOL与单焦点IOL单眼视设计基本均能获得全程视力,术后脱镜率以及视功能无差异(P>0.05)。

    • 早期Nd:YAG激光后囊切开预防青壮年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

      2012, 12(12):2338-233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7

      摘要 (1270) HTML (0) PDF 351.07 K (1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寻找预防青壮年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简单方法。

      方法: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后1mo行Nd:YAG激光后囊切开。

      结果:观察组21眼经3a随访,3眼出现后囊混浊。对照组20眼,3a时12眼发生后囊混浊,与观察组比较,Z=-3.04,P=0.0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Nd:YAG激光预防性后囊切开,可有效地防止青壮年白内障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

    • 连续环形撕囊失败后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分析

      2012, 12(12):2340-234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8

      摘要 (1310) HTML (0) PDF 350.11 K (1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连续环形撕囊失败后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可行性,探讨其后手术步骤的注意点及并发症的处理。

      方法:对56眼连续环形撕囊失败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56眼均完成超声乳化IOL植入术,术中出现后囊膜破裂4眼,均植入IOL。

      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失败后对撕裂处囊膜及时补救,对随后手术步骤认真分析、谨慎处理,仍可顺利完成超声乳化IOL植入术。

    • 白内障患者Acry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中期疗效

      2012, 12(12):2342-23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29

      摘要 (1834) HTML (0) PDF 447.62 K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和Acrysof SN60AT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3a远近视力及拟调节力的对比研究,探讨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中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对在同一时期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8例8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40眼植入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B组40眼植入Acrysof SN60AT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3a随访观察术眼的屈光状态,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远、近视力, 最佳远矫下近视力,对比敏感度,问卷调查视觉质量和满意度,术后脱镜率及并发症等。

      结果:术中术后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均有良好的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患者裸眼近视力明显优于B组,A组脱镜率达82%,B组脱镜率16%; 术后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视觉症状无明显差异,但是术后满意度A组明显高于B组。

      结论:Acrysof ReSTOR SA60D3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安全有效,可为患者同时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短篇报道
    • KTP激光治疗下泪小管吻合术后泪道阻塞的临床分析

      2012, 12(12):2345-24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0

      摘要 (1134) HTML (0) PDF 326.17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研究
    • 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2, 12(12):2346-234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1

      摘要 (1239) HTML (0) PDF 368.05 K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Acrysof IQReSTORE+3D非球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4例5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按患者意愿植入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或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组(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MIOL):植入Acrysof IQReSTORE+3D,21例27眼; 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组(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 MoIOL):植入Abbott Sensar,23例28眼,所有患者均无影响术后视力的其他眼部疾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mo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眼压、脱镜率、视觉症状、患者自觉舒适满意评价。

      结果:MIOL裸眼近视力、脱镜率、视觉症状、患者自觉舒适满意评价均优于MoIOL(P<0.05),眼压变化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与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相比,前者能提供令人满意地远、中、近视力,患者能获得较高的视觉质量,满意程度高,双眼植入者效果更理想。

    • 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2, 12(12):2349-235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2

      摘要 (1322) HTML (0) PDF 403.16 K (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A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囊袋内的稳定性。

      方法:观察解放军474医院眼科中心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 IOL植入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1.00D的患者72例86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d; 1wk; 1,3mo测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余散光及IOL的轴位。

      结果:术后3mo ,92%患者裸眼视力≥0.5,78%患者裸眼视力≥0.8,95%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8。术后3mo角膜散光由术前的2.25±0.43D降至0.42±0.32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0,P<0.01),与术前预期残余散光0.45±0.3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2,P>0.05)。术后1wk人工晶状体平均旋转度为(3.15±1.05)°,术后1mo(3.3±1.5)°,术后3mo(3.55±1.75)°,术后1wk与术后1,3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 95.3% IOL平均旋转度<5°,100%旋转度<10°。

      结论:Toric IOL能有效地矫正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和预测性,治疗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安全有效。

    • 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2012, 12(12):2352-235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3

      摘要 (1235) HTML (0) PDF 375.84 K (10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

      方法:根据患者不同手术方法,将32例32眼NVG患者分为两组,A组14例14眼行青光眼阀联合视网膜光凝术,B组18例18眼行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联合视网膜光凝术。

      结果:患者出院6mo平均眼压:A组为12.15±5.47mmHg,手术成功率85.7%; B组为14.32±4.75mmHg,手术成功率83.3%。

      结论:两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降低眼压,两者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对NVG患者来说,小梁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是一种更为经济的方法。

    • 难治性青光眼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处理的临床观察

      2012, 12(12):2355-235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4

      摘要 (1312) HTML (0) PDF 391.98 K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方法、治疗效果,探讨有效、安全的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处理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2006-01/2012-01诊断为难治性青光眼且行小梁切除术后出现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或倾向)者20例20眼于小梁切除术后3~8d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眼球按摩、断(或拆除)巩膜缝线后再行眼球按摩、钝针头针拨分离滤过泡或联合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所有患者术中曾用过抗代谢药丝裂霉素C(MMC, 0.3g/L)。随访6mo。

      结果:经眼球按摩后有9眼获得功能滤过泡,联合钝针头针拨分离滤过泡治疗后有5眼为功能滤过泡,4眼经联合5-FU结膜下注射后为功能滤过泡,其综合成功率达90%。治疗前平均眼压24.61±5.4mmHg(1mmHg=0.133kPa),随访6mo结束时平均眼压为15.20±4.8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中和操作后未见任何并发症。

      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病情复杂,小梁切除术后极易出现早期功能不良滤过泡(或倾向),我们提倡尽早处理,综合眼球按摩、断(或拆除)巩膜缝线、钝针头针拨分离滤过泡或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更安全有效,可很大程度上挽救早期濒临失败的滤过泡,提高手术成功率。

    • AGV植入联合MMC及视网膜光凝治疗NVG

      2012, 12(12):2358-236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5

      摘要 (1350) HTML (0) PDF 436.35 K (1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 Ahmed青光眼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植入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AGV植入术中应用MMC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的41 例41眼NVG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眼压变化、视力变化、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眼压49.8±4.3mmHg,术后1,3,6,12mo分别为18.30±4.50,19.40±5.37,18.45±4.60,17.85±3.66mmHg。末次随访平均眼压20.25±4.2mmHg,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24mo,手术成功率为93% ,其中完全成功36眼(88%),部分成功2眼(5%),失败3眼(7%)。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早期低眼压4眼(10%); 术后浅前房1眼(2%); 前房少量出血3眼(7%); 引流管内口阻塞1眼(2%)。

      结论:AGV植入术中应用MMC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NVG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NVG患者的眼压。

    • 神经上皮层脱离与否DME眼光感受器层完整性与视力的关系

      2012, 12(12):2361-236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6

      摘要 (1495) HTML (0) PDF 1.60 M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伴或不伴神经上皮层脱离的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眼的光感受器层完整性,分别评价其与视力的关系。

      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观察中心子域平均厚度(CSMT)≥300μm,中心500μm范围内无明显硬渗及牵拉的DME眼。根据中心凹有无神经上皮层脱离(SRD)分两组,分别观察中心500μm范围内外界膜(ELM)及视细胞内外节连接线(IS/OS)反射光带完整性。将所有眼ELM的完整性以及SRD眼中IS/OS的完整性均分为存在或完全缺失两级,将SRD眼中IS/OS的完整性分为保存或萎缩两级,分别比较不同完整性时logMAR有无显著差异。

      结果:患者41例56眼中,不伴SRD者32眼,SRD者24眼。不伴SRD眼中,ELM及IS/OS反射光带存在与完全缺失组间logMA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45,P=0.000; t=-7.938,P=0.000)。SRD眼中,IS/OS保存及萎缩组log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4, P=0.000); ELM反射光带存在或完全缺失组间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5,P=0.381)。

      结论:DME眼的中心凹IS/OS完整性与视力存在显著联系。伴或不伴SRD,ELM完整性与视力的关系并不一致。

    • 532nm倍频激光治疗高原血管性眼底病变的临床研究

      2012, 12(12):2365-236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7

      摘要 (1284) HTML (0) PDF 367.94 K (1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532nm倍频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治疗高原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pathy, DR)及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疗效,评价氩激光治疗眼底血管病的安全性、有效性。

      方法:选择DR患者122例227眼,其中增殖前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e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PDR)51例90眼、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71例137眼; RVO患者120例124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27例27眼,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93例97眼,进行532nm底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每位患者在结束最后一次治疗后1,3,6mo复查眼底、视力、FFA检查。

      结果:DR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PPDR有效81眼(90.0%)、无效9眼(10.0%); PDR有效98眼(71.5%),无效39眼(28.5%),总有效率78.9%; RVO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 BRVO有效者90眼(92.8%),CRVO有效者22眼(81.5%)。532nm倍频激光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总有效率为82.9%。

      结论:532nm倍频激光光凝治疗高原地区眼底血管性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前期激光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增殖期,治疗时机的合理选择可有效阻止DR的进展,防止失明的严重后果; 对RVO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干预治疗,可以加速出血水肿吸收,防止新生血管的产生,降低并发症。

    • 低剂量PD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2012, 12(12):2368-23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8

      摘要 (1476) HTML (0) PDF 1.71 M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低剂量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的短期疗效。

      方法:选取急性CSC患者36例36眼,进行单次1/2量维替泊芬(3mg/m2)进行PDT治疗,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12,24wk进行最佳矫正视力和OCT的检查,术前、术后4,24wk进行FFA和ICG检查。

      结果:术后1wk,36眼中有27眼(75%)OCT显示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其余9眼(25%)视网膜下液部分吸收; 术后4wk,36眼视网膜下积液全部吸收,FFA+ICG示36眼荧光渗漏完全消失,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消失; 术后12~24wk,36眼无复发。治疗后4wk,最佳矫正视力从术前平均0.52提高至0.80。随访期间36眼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低剂量PDT治疗CSC短期内安全有效,能缩短病程,显著提高视力。

    • 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应用

      2012, 12(12):2371-237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39

      摘要 (1226) HTML (0) PDF 330.09 K (10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技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6例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采用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进行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6mo。

      结果:26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23-G高速玻璃体切割术可广泛适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玻璃体手术方式。

    • 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前后房水中VEGF水平的变化

      2012, 12(12):2373-237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0

      摘要 (1208) HTML (0) PDF 364.29 K (10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浓度变化,研究VEGF在P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30例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前后的房水标本,以30例无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VEGF的浓度。

      结果:PDR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与手术前相比,房水中VEGF浓度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VEGF积极参与了PDR的发生发展,并与PDR后期新生血管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上睑下垂225例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2012, 12(12):2376-237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1

      摘要 (1262) HTML (0) PDF 393.94 K (1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治疗上睑下垂的各种术式的疗效及优缺点,为临床选择合理手术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1/2011-12间225例298眼已施行上睑下垂手术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借用额肌力量的手术和提上睑肌复合体的手术。对患者行3~6mo的术后随访观察,进行疗效评价与分析。

      结果: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借用额肌力量的手术患者38例44眼,其中2眼过矫,1眼复发,治愈率93.2%; 提上睑肌复合体的手术患者187例254眼,其中4眼过矫,2眼欠矫,治愈率97.6%,明显高于借用额肌力量手术组。2例2眼上睑下垂手术后短期欠矫患者,重新打开切口上调提上睑肌固定位置; 1例1眼上睑下垂6mo后复发,再次手术发现缝线脱落给予修复; 4例6眼过矫给予松解额肌或提上睑肌调整睑缘位置,均改善了上睑下垂症状和达到了容貌改观。

      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原则上应及早矫治,早手术可防止儿童弱视和心理障碍。后天性上睑下垂病因多样,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待病情稳定3~6mo后根据受术者的病情程度选择不同的上睑下垂矫正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 手持自动验光仪在学龄前儿童验光中的应用

      2012, 12(12):2379-23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2

      摘要 (1683) HTML (0) PDF 328.19 K (10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HAR-800手持验光仪对学龄前儿童屈光检查的准确性。

      方法:对173例学龄前儿童进行检影验光,首先行HAR-800手持验光仪检查(试验组),然后应用阿托品眼膏进行扩瞳检影验光(对照组),比较两种检影验光的屈光差异。

      结果:试验组球镜为1.59±0.61D,对照组为3.15±0.72D,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82.89, P<0.01),且具有相关性(r=0.87,P<0.01)。试验组散光为-0.62±0.51D,对照组为-0.48±0.55D,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6.97,P<0.01),且具有显著相关性(r=0.76,P<0.01)。

      结论:HAR-800手持验光仪不能替代阿托品检影验光,但其结果可以反映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况。

    • RGP配戴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

      2012, 12(12):2381-238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3

      摘要 (1410) HTML (0) PDF 384.13 K (1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RGP配戴联合综合治疗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7-01/2010-10在我院确诊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并已配戴框架眼镜辅以遮盖等其他方法治疗0.5a无效的8~15岁患者45例,均为单眼,设置RGPCL组(A组)配戴RGPCL 22例, 同期继续戴框架眼镜治疗的为B组共23例,两组均进行遮盖,红光闪烁,同视机脱抑制,口服左旋多巴及使用增视能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随访30mo观察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及远近立体视觉情况。

      结果:综合弱视治疗30mo后,两组病例的矫正视力都有提高,A组基本治愈率为40.9%, B组基本治愈率为17.4%,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χ2=6.932,P<0.05); 经秩和检验,A组远近立体视明显高于B组(P<0.05)。

      结论:对大龄儿童及青少年屈光参差性弱视应采取积极的弱视治疗,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应建议患者戴RGPCL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可能地恢复立体视。

    • 白内障术中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散光的长期临床疗效

      2012, 12(12):2384-238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4

      摘要 (1365) HTML (0) PDF 413.77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术前伴有较大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植入AcrySof Toric IOL后的屈光效果及囊袋内的旋转稳定性。

      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1.00D的患者28例32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AcrySof Toric IOL手术。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1a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及术后1a残余散光、IOL旋转度。

      结果:术后1a,85%患眼UCVA≥0.5,86%患眼BCVA≥0.8,BCVA≥0.6者达92%。相较术前角膜散光(2.20 ±0.65D),术后1a残余散光(0.54±0.13D)明显减少,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34,P<0.01); 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52±0.14D,术后1a残余散光为0.54±0.13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4,P>0.05)。术后6mo晶状体旋转平均为3.4°±2.2°。术后1a晶状体旋转平均为3.82°±1.27°。

      结论: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是一种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有效的、可预测性好、角膜损伤小、无角膜损伤的方法。谨慎的选择患者,准确的角膜曲率的测量和IOL轴位的精确调整是影响其屈光效果和旋转稳定性的因素。

    • 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IOL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散光

      2012, 12(12):2387-2389.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5

      摘要 (1348) HTML (0) PDF 376.64 K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2009-10/2011-11接受TICL植入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30例50眼,术前平均屈光度球镜-10.75±2.65D,柱镜-2.85±0.75D。随访观察术后3mo~2a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内皮细胞计数等情况,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5~1.2(平均0.75±0.34)。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1.0(平均0.58±0.3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6~1.2(平均0.78±0.35)。达到术前矫正视力20眼(40%),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0眼(60%),随访3mo~2a,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屈光度数平均球镜-0.52±0.35D,柱镜0.52±0.25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3 026±250个/mm2,术后3mo为3 023±246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影响视力的并发症。

      结论:TICL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散光安全有效,是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对眼内的长期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 >临床报告
    •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处理

      2012, 12(12):2390-239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6

      摘要 (1450) HTML (0) PDF 359.18 K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探讨预防及处理方法。

      方法:对我院2010-01/12间954例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87例87眼各种原因造成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87例87眼发生不同程度的角膜后弹力层脱离,5例严重脱离,经穿刺注入气泡等处理后效果满意。

      结论:白内障手术中切口的方式、宽度、位置及手术器械的机械性损伤,患者角膜可能存在的病理改变,是造成角膜后弹力层不同程度的脱离的主要原因,术中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的处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及视力的恢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 局限性角膜浅板层“坡式瓣状”清切治疗真菌性角膜炎

      2012, 12(12):2392-239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7

      摘要 (1374) HTML (0) PDF 336.20 K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局限性角膜浅板层“坡式瓣状”清切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53例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进行局限性角膜浅板层“坡式瓣状”清切。

      结果:患者53例53眼中,有48眼在术后3~10d角膜上皮基本愈合,平均修复时间为6.6±3.4d,前房炎症反应、房闪消失时间20.2±15.1d。视力恢复≥0.05。术前与术后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0, P<0.01)。

      结论:局限性角膜浅板层“坡式瓣状”清切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

    •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临床观察

      2012, 12(12):2394-239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8

      摘要 (1313) HTML (0) PDF 360.81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

      方法:回顾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5例6眼。使用新鲜同种异体角膜3例,进行角膜巩膜缘的大植片移植,用于蚕蚀性角膜溃疡1例2眼,边缘性角膜变性1例1眼。使用保存角膜3例,进行单纯前部深板层角膜移植,用于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后角膜深层斑翳2例2眼,角膜皮样瘤1例1眼。术后随访18mo,观察术后视力、植片透明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前视力:HM/眼前~0.06。随访5眼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0.2~0.5),1眼植片中度混浊,视力(0.05)稍有提高。

      结论: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具有较好疗效,容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 复明工程中高龄患者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疗效分析

      2012, 12(12):2396-239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49

      摘要 (1107) HTML (0) PDF 382.53 K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复明工程中高龄患者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12/2011-05在云南省红河州复明工程中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年龄≥80岁的67例79眼高龄患者,随访并分析术后1mo内裸眼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及术眼恢复过程等情况。

      结果:术后1d; 1wk; 1mo,分别有42,63,69眼视力≥0.3,占全部术眼的53.2%,79.7%和87.3%; 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前后眼压无明显改变; 4眼术中发生后囊破裂,1眼虹膜根部离断; 术后1mo术眼角膜水肿及房水闪辉基本消失。

      结论:在复明工程中为高龄白内障患者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安全有效,能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可在短期内掌握并熟练。

    • 白内障微创超声乳化术48例疗效观察

      2012, 12(12):2399-240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0

      摘要 (1219) HTML (0) PDF 328.03 K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微创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患者治疗中应用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1-12以来收治的白内障患者48例为治疗组,进行白内障微创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选取我院同期48例白内障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内障微创超声乳化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表面麻醉非超乳小切口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2012, 12(12):2401-240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1

      摘要 (1116) HTML (0) PDF 328.00 K (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表面麻醉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进行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6例172眼和B组175例180眼分别施行表面麻醉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乳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结果:两组患者间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

    • 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IOL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2012, 12(12):2403-240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2

      摘要 (1218) HTML (0) PDF 421.02 K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41例62眼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推注式折叠IOL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术后随访1~6(平均3)mo。

      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3眼; 术后1d裸眼视力<0.1共7眼(11%),0.1≤视力<0.5共42眼(68%),视力≥0.5共13眼(21%); 术后3mo裸眼视力<0.1共4眼(6%),0.1≤视力<0.5共40眼(65%),视力≥0.5共18眼(29%)。3mo后最佳矫正视力<0.1共2眼(3%),0.1≤视力<0.5共36眼(58%),最佳矫正视力≥0.5共24眼(39%)。随访中3眼(5%)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未出现视网膜、脉络膜脱离和黄斑水肿等其他并发症。

      结论:高度近视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安全可靠,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

    • 两种结膜瓣式小梁切除术的比较

      2012, 12(12):2405-240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3

      摘要 (1641) HTML (0) PDF 395.19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结膜瓣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132例148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分为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64例72眼和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68例76眼两组,术后随访6~12mo,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两种术式在术后成功率及术后降眼压效果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能得到更理想的滤过泡。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表现出更多的并发症,如晚期滤过泡渗漏、低眼压等。

      结论: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优于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发作的PACG

      2012, 12(12):2407-240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4

      摘要 (1270) HTML (0) PDF 340.04 K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倍频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在患者不适合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治疗急性发作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患者13例13眼应用4g/L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后立即行倍频532nm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术前及术后15,30,60min测量眼压。

      结果:患者眼压:虹膜成形术前平均60.6±8.8mmHg(1kPa=7.5mmHg),术后15min下降至平均37.4±7.3mmHg,术后30min平均26.2±6.6mmHg,术后60min平均17.1±5.3mmHg。所有患眼角膜水肿全部消退,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倍频532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发作期PACG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首选。

    • 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2012, 12(12):2409-241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5

      摘要 (1221) HTML (0) PDF 351.17 K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对25例26眼充分降眼压后眼压仍不正常的青光眼患者, 前房穿刺放出房水后行复合小梁切除术,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玻璃体脱出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眼压控制≤21mmHg,术后视力提高25眼,总有效率96.2%。

      结论: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简便、可靠。对药物不能控制的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放出房水后再行复合小梁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理想术式。

    • 532nm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

      2012, 12(12):2411-241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6

      摘要 (1162) HTML (0) PDF 352.97 K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倍频Nd:YAG 532nm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的疗效。

      方法:选择130例130眼BRVO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应用532nm激光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治疗组在应用532nm激光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同时,加用复方樟柳碱局部封闭治疗。观察治疗3mo后两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检查视网膜循环情况。

      结果: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组与单纯激光治疗对照组相比,视力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直接检眼镜及FFA检查视网膜出血吸收、黄斑水肿减轻程度、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无新生血管形成等,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

      结论:倍频Nd:YAG 532nm激光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BRVO 3mo后,视力及FFA检查明显优于单纯532nm激光治疗。

    • 自体血清结膜下注射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

      2012, 12(12):2413-2414.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7

      摘要 (1331) HTML (0) PDF 339.39 K (1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血清结膜下注射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疗效。

      方法:过敏性结膜炎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病因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使用自体血清结膜下注射,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对照组使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每天2次。

      结果:经过4wk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总有效率90.6%。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χ2=0.571,P>0.25)。

      结论:自体血清结膜下注射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与奥洛他定有相似的临床疗效。

    • 玻璃体积血的超声诊断及临床疗效观察

      2012, 12(12):2415-241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8

      摘要 (1128) HTML (0) PDF 343.21 K (1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声像图特征,以助于临床诊断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各种原因导致玻璃体积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因外伤引起玻璃体积血者11例,占18%(11/62); 由于高度近视、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原因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玻璃体积血者51例,占82%(51/62)。

      结论:超声诊断玻璃体积血,图像比较清晰,对临床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监测起到了辅助作用,同时可以随访观察玻璃体积血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对临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二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早期植入临床观察

      2012, 12(12):2417-241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59

      摘要 (1258) HTML (0) PDF 357.50 K (10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眼球摘除术后二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早期植入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6眼二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早期植入原因、植入时间、手术特点、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术后随访6~13(平均10)mo。

      结果:眼球摘除术后外院转入,严重眼外伤眼眶内组织污染,眼内炎蔓延眼球摘除术后,眼内肿瘤术后是二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早期植入主要原因。16例患者在眼球摘除术后7~15(平均12)d成功行肌锥内二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术后患者外观改善,义眼台活动度良好,未见感染、义眼台暴露、脱出、眼睑下垂等并发症,1例早期球结膜裂开,再次缝合后愈合,1例结膜囊肿形成,手术切除后无复发。

      结论:眼球摘除术后早期二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手术过程、效果类似一期义眼台植入。合理选择病例、良好的手术技巧基础上行早期二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安全有效。

    • 儿童眼眶疾病的病因分析

      2012, 12(12):2419-242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0

      摘要 (1211) HTML (0) PDF 322.69 K (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眼眶疾病的病因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眼眶疾病患者81例的病因学特点。首先将患儿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类,其次分析患儿眼眶疾病的发病情况,以及各类疾病的新特点。

      结果:在患儿81例83眼中,眼眶损伤15眼(18%),占位病变56眼(67%),其他病变12眼(14%); 占位病变中炎性病变3眼(4%),囊肿14眼(17%),原发肿瘤19眼(23%),继发肿瘤19眼(23%),其他占位病变1眼(1%)。良性病变47眼(57%),恶性病变21眼(25%),眼外伤15眼(18%)。

      结论:儿童眼眶疾病以良性病变为主,但眼眶外伤所导致的组织损伤也值得高度重视。

    • 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观察

      2012, 12(12):2421-242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1

      摘要 (1192) HTML (0) PDF 369.26 K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手术效果。

      方法:将59例60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7例27眼行翼状胬肉单纯切除; B组32例33眼行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比较两组复发率、角膜创面愈合时间、术后泪膜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15~25(平均18±3.6)mo,A组复发8眼(30%),B组复发2眼(6%),B组术后角膜创面愈合时间较A组缩短,泪膜破裂时间长,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翼状胬肉扩大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角膜创面愈合快,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两种不同翼状胬肉手术方式对角膜屈光的影响

      2012, 12(12):2424-2426.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2

      摘要 (1168) HTML (0) PDF 380.57 K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前后视力及眼屈光度的情况。

      方法:将翼状胬肉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为A和B组,每组各60眼。A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B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术后1wk内每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结膜和角膜创缘的愈合情况、移植片的生长情况、有无感染、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等。术前2wk及术后3wk均进行裸眼视力、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的检测。

      结果:两组术后3wk的裸眼视力、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与术前2wk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两组之间比较,术后3wk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翼状胬肉手术方式均可使角膜屈光改变,提高术眼视力,降低散光。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 酒精浸泡剥离法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2012, 12(12):2427-2428.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3

      摘要 (1205) HTML (0) PDF 339.17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酒精浸泡剥离法在翼状胬肉手术中的疗效和临床意义。

      方法:原发翼状胬肉48眼,局部麻醉下将一个环形金属圈置于胬肉头部,其中填充200mL/L酒精,40~60s后,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自胬肉头部缘开始用特制上皮刮匙剥离并清除变性组织,用带角膜缘的自体结膜瓣进行移植。

      结果:术后48眼,随访1wk~1a,手术效果良好,角膜创面光滑,组织结构完整、瘢痕少且散光明显减小。

      结论:酒精浸泡剥离法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巴州地区开放性眼外伤137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分析

      2012, 12(12):2429-2431.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4

      摘要 (1198) HTML (0) PDF 382.42 K (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37例138眼开放性眼外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现代眼科显微技术对眼外伤预后视力的效果观察。

      方法:回顾137例138眼开放性眼外伤住院患者临床资料; 记录受伤原因、时间、地点与就诊时间、致伤物种类、受伤分级及并发症情况及手术方式、治疗前后视力。将视力<0.1作为预后差的标准与视力≥0.1组进行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视力差异。

      结果:开放性眼外伤137例男女比例为6.61:1,以19~49岁青壮年为多,平均年龄33.28岁。致伤物第一位为金属器物,第二位为木质; 90例90眼接受二期手术处理,占65.2%,其中有34例34眼接受全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0.5者有31例31眼,占22.5%,最佳矫正视力≥0.1者77例77眼,占55.8%。治疗前后视力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视力得到显著改善(χ2=137.40,P=0.000)。1例双眼雷管爆炸伤患者1眼给予行眼球摘除。

      结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放性眼外伤与国际眼外伤流行病学特征相符,又有自已的特征,积极的眼外伤一期处理和二期全玻璃体切割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减少并发症,改善眼外伤患者伤后生活质量。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临床观察

      2012, 12(12):2432-2433.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5

      摘要 (1194) HTML (0) PDF 327.88 K (1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的15例17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中,治愈13例15眼,好转2例2眼,有效率100%。

      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较为可靠的治疗手段。

    • 不同验光方法检测LASIK术后屈光度的临床比较

      2012, 12(12):2434-243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6

      摘要 (1229) HTML (0) PDF 333.51 K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tiu keratomileusis,LASIK)后不同验光方法的准确性。

      方法:对在我院接受LASIK手术48例96眼,在术前和术后1mo进行电脑验光、散瞳后检影验光和主观插片。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LASIK术前、电脑验光、散瞳后检影验光和主观插片验光得出的球镜和柱镜度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F=4.32,P=0.69; F=0.57,P=0.57)。LASIK术后检影验光与主觉试片的结果相符(P=0.68; P=0.15),而电脑验光得出的度数与检影验光和插片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

      结论:LASIK术前用自动验光仪进行客观验光与散瞳后检影验光法测得的屈光不正的结果接近; 术后电脑验光的准确性较术前下降,不能有效评判术后的屈光状态。术后散瞳检影验光仍可获得较准确的屈光度值。

    • 普拉洛芬滴眼液在LASEK术中的应用

      2012, 12(12):2436-2437.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7

      摘要 (1207) HTML (0) PDF 325.80 K (1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普拉洛芬在LASEK术中应用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1-05/08来我院行LASEK手术患者56例112眼。随机分为实验组(使用普拉洛芬)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刺激症状进行1wk对比研究。

      结果:两组在控制术后刺激症状方面有明显差异。实验组未见特殊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结论:普拉洛芬眼液是控制LASEK术后刺激症状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局部麻醉监护指标变化的研究

      2012, 12(12):2438-244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8

      摘要 (1677) HTML (0) PDF 402.06 K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局部麻醉监护情况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心电图、呼吸、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情况。

      方法:临床确诊为水平斜视的17例成人患者19眼36条眼外肌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8~71(平均32.65)岁; 外斜视14例(男8例,女6例),内斜视3例(男2例,女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角膜荧光及眼科同视机检查。术中由专业麻醉医师采用监护仪对手术采取全程密切监控。对比分析术前与局部麻醉监护术中的心电图、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对比内外直肌、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的区别。

      结果:局部麻醉监护下17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牵拉眼外肌共36条,眼心反射发生率86.1%; 牵拉内、外直肌,眼心反射阳性率分别为100%,72.2%。眼心反射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18~30岁眼心反射阳性率明显高于31~71岁。术中呼吸频率的增高与眼心反射同步,与牵拉内外直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无关。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血压在手术刚开始时出现一过性增高,首次牵拉眼内外直肌时出现一过性降低,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局部麻醉监护下成人水平斜视手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高,牵拉内直肌时100%发生; 呼吸增快与眼心反射同步; 手术即将开始时血压增高、牵拉眼内外直肌时血压降低。

    • 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观察

      2012, 12(12):2441-24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69

      摘要 (1284) HTML (0) PDF 352.07 K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程度、类别、治疗年龄与疗效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86例272眼,随机分为远视性弱视组、近视性弱视组和散光性弱视组进行综合治疗,并对弱视程度和治疗年龄进行疗效比较。治疗包括配戴合适眼镜、遮盖健眼或交替遮盖、精细目力作业训练及弱视治疗仪的应用。

      结果:远视性弱视患者基本治愈率最高(78.5%),近视性弱视(64.6%),散光性弱视(52.6%),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视性弱视、轻度弱视及发病年龄小的弱视治疗效果好(P<0.05)。

      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屈光状态、弱视程度、年龄有关。

    • >短篇报道
    • 间接性视神经挫伤46例原因分析

      2012, 12(12):2443-2442.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70

      摘要 (1250) HTML (0) PDF 230.92 K (1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例报告
    • 眼球后壁点状高密度影患者误诊为球内异物1例

      2012, 12(12):2444-24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71

      摘要 (1233) HTML (0) PDF 1.47 M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2012, 12(12):2446-2445.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72

      摘要 (1157) HTML (0) PDF 250.71 K (1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病毒性脑膜炎合并视盘血管炎和外展神经麻痹1例

      2012, 12(12):2447-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73

      摘要 (1014) HTML (0) PDF 685.92 K (1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翼状胬肉逆行切除术1例

      2012, 12(12):2448-0. DOI: 10.3980/j.issn.1672-5123.2012.12.74

      摘要 (1183) HTML (0) PDF 258.33 K (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