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0卷第9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黄酮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英文)
    庄佩 沈轶 George C Y Chiou
    2010, 10(9):1641-164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01
    [摘要](1833) [HTML](0) [PDF 433.79 K](1394)
    摘要:
    目的:观察黄酮对氧化剂所诱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研究中,预先给予5g/L黄酮滴眼液(3次/d),1wk后舌下静脉注射NaIO3诱导大鼠RPE变性,在2和4wk末,采用视网膜电图(ERG)测量C波。离体研究中,采用缺氧、H2O2、NaN3和t-BHP诱导RPE细胞损伤,并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ERG的C波结果表明,第4wk末,黄酮抑制了由NaIO3诱导的大鼠RPE变性。离体研究结果表明,黄酮对多种氧化剂所诱导的RPE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黄酮对氧化诱导的在体和离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均具有保护作用。
    2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和耐受性的荟萃分析(英文)
    刘鹤南 李迅 聂庆珠 陈晓隆
    2010, 10(9):1645-16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02
    [摘要](1284) [HTML](0) [PDF 338.56 K](1211)
    摘要:
    目的:评价并比较一切口和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按照Cochrane协作网方法全面检索符合纳入标准的比较一切口和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对照研究,将其进行荟萃分析。临床疗效的评估包括:眼压下降百分比采用标准化均差(SMD),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的患者百分比采用比值比(OR),手术成功率采用相对危险度(RR)。临床耐受性的评估采用RR。所有结果均以95%可信区间表示。数据分析采用Stata10.1。结果:降低眼压的临床疗效二切口术式明显优于一切口术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19;95%CI,-0.33到-0.04;P=0.0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的患者百分比二切口术式大于一切口术式,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5;95%CI,0.30到1.39;P=0.26);术后不加用抗青光眼药物达到靶眼压的患者百分比二切口术式大于一切口术式,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R,0.94;95%CI,0.84到1.04;P=0.22);两种术式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临床疗效优于一切口术式。两种术式的术后并发症没有明显差异。
    3  He-Ne激光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影响及其机制(英文)
    王瑞琳 李贵刚 陈志祺 向艳 张虹
    2010, 10(9):1650-16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03
    [摘要](1714) [HTML](0) [PDF 504.24 K](1274)
    摘要:
    目的:研究He-Ne激光对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He-Ne激光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小梁切除手术前采用功率密度200mW/cm2He-Ne激光照射兔眼(右眼)手术区,照射部位选择鼻上象限角膜缘紧邻上直肌处,光斑直径4mm,照射时间10min,1次/d,连续照射3d。最后一次照射后24h实施双眼小梁切除术。手术后第7,14,28d检测手术区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第14和第28d检测胶原密度(masson染色)。左眼设为单纯手术对照组。每时间点各7只兔。结果:手术后第7,14d,He-Ne激光组CTGF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1;P=0.005)。手术后第14,28dHe-Ne激光组胶原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P=0.01)。结论:功率密度200mW/cm2He-Ne激光预照射小梁切除术手术区域,可下调术后该区域成纤维细胞CTGF表达并减少胶原合成,可能有助于减少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He-Ne激光有可能为预防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化提供新的方法。
    4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的影响(英文)
    李才锐 孙曙光 洪卫
    2010, 10(9):1654-165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04
    [摘要](1361) [HTML](0) [PDF 211.21 K](1240)
    摘要:
    目的:评估术前1wk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手术(PPV)的效果。方法:对46例PDR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46例患者随机分为玻璃体手术(PPV)组(n=28)和IVB组(n=18,PPV术前注射贝伐单抗)。玻璃体术前1wk注射贝伐单抗,比较两组间视力,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结果:术后1mo,PPV组和IVB组视力都明显提高(82.1%对88.9%)(P<0.01),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异。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PPV组18例,IVB组4例(64.3%对22.2%)(P<0.05)。术中出血PPV组28例,IVB组7例(100%对39%)(P<0.01),术后出血PPV组9例,IVB组0例(32.1%对0)(P<0.01)。结论:术前注射贝伐单抗可以减少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发生率。
    5  玻璃体平坦部切除术后后囊膜缺损患者1例的白内障手术治疗(英文)
    Zsuzsanna Szijrtó Zsolt Biró
    2010, 10(9):1657-165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05
    [摘要](1243) [HTML](0) [PDF 234.15 K](1226)
    摘要:
    目的:评价1例54岁女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平坦部切除术后后囊膜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我们使用"内外水轮廓分离"技术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此例患者进行手术。结果:使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手术进展顺利。结论:仔细散瞳检查后的精确诊断和详细讨论患者的病情,对于晶状体后囊缺损患者的成功治疗是必要的。
    6  亚洲少年眼和肾结节病1例(英文)
    Roslinah Muji Muzaliha Mohd Nor Anusiah Selvathurai Raja Norliza Raja Omar Juliana Jalaluddin Nor Fadzillah Abd Jalil Ismail Shatriah
    2010, 10(9):1659-16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06
    [摘要](1642) [HTML](0) [PDF 380.96 K](1257)
    摘要:
    结节病通常导致年轻人患双侧肺门淋巴腺病,肺实质疾病和/或皮肤损伤等。儿童结节病是一种相对罕见的疾病,尤其是眼和肾脏同时受累的儿童患者。我们这里呈现了一个双侧复发性前葡萄膜炎伴发肾功能衰竭的结节病的少年亚裔病情。口服类固醇与甲氨喋呤后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因顽固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双眼视力令人满意。因此,给予及时的诊断及迅速适当的处理能避免这类罕见疾病的眼部发病率。
    7  谷氨酰胺体外对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表达的影响
    刘瑜 鲁建华 张文芳 李姗姗 曲来强
    2010, 10(9):1662-166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07
    [摘要](1165) [HTML](0) [PDF 433.65 K](1159)
    摘要: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体外对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在MEM培养液里培养3,12和24h晶状体上皮细胞HSP70和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谷氨酰胺注射各组HSP70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谷氨酰胺注射各组NF-κB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诱导晶状体上皮HSP70蛋白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
    8  应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大鼠视网膜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
    齐首楠 苏冠方 王晨光 王淑荣 穆毓
    2010, 10(9):1665-16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08
    [摘要](1282) [HTML](0) [PDF 698.89 K](1312)
    摘要:
    目的:应用组织块培养大鼠视网膜干细胞的有效性。方法:机械分离出生10d大鼠睫状体组织,剪成细小组织块,置入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及1×B27添加剂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同时取大鼠胚胎脑组织,应用常规机械-酶消化法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作为阳性对照。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神经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应用含100mL/L的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促进其分化以确定其神经干细胞特性。结果:原代培养48h后在组织块边缘开始出现细胞团,折光性强,呈球形或者桑葚状悬浮生长。培养4~5d后,悬浮生长的细胞团数量增多,出现较大的细胞团,原代培养7d后传代,传代后细胞能重新形成细胞团。应用免疫荧光方法可检测到细胞内nestin阳性表达,且视网膜干细胞可在以血清为诱导条件下变为贴壁生长,并分化出具有神经细胞形态的细胞。其形态、增殖及可分化特性与作为阳性对照的神经干细胞相似。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对细胞损伤小,操作简便,可成功对大鼠视网膜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
    9  双自杀基因CDTK载体系统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体外杀伤作用的研究
    张永红 唐罗生
    2010, 10(9):1668-16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09
    [摘要](1566) [HTML](0) [PDF 516.44 K](1130)
    摘要:
    目的:研究肿瘤特异性双自杀基因载体pc-ChCDTK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将双自杀基因载体pc-ChCDTK电转染Y79细胞株。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确定CDTK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表达情况。用HPLC法测定转染Y79细胞中5-FC向5-FU的转化效率。向载体转染和未转染的Y79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5-FC(0,25,50,100,200,400,800mg/L)和/或GCV(0,2,4,8,16,32,64mg/L),5d后用MTT法检测Y79细胞的平均存活率。结果:双自杀基因载体pc-ChCDTK电转染Y79细胞成功:在载体转染的Y79细胞中,RT-PCR扩增出长度为403bp的特异条带,Western blot检测见一59kD大小的条带,与CDTK基因序列分析的预期结果一致。双自杀基因载体系统致Y79细胞存活率降低:转染Y79细胞中,5-FC向5-FU转化的效率为84.5%。转染和未转染Y79细胞中加入5-FC或GCV后平均细胞存活率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两组比较当5-FC浓度达到100mg/L,GCV浓度达到8mg/L后各对应浓度组间均存在差异(P<0.05)。转染组间比较,当5-FC达200mg/L,GCV达16mg/L后,5-FC+GCV组平均细胞存活率低于单加5-FC或GCV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自杀基因载体pc-ChCDTK转染Y79细胞后,在Y79细胞被转录和翻译成CDTK双自杀基因蛋白。给予5-FC和GCV达到一定浓度时,它们转化成细胞毒性物质对Y79细胞产生杀伤作用。双前体药物的杀伤作用大于单前体药物。
    10  塞来昔布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
    李仕永 周占宇 刘斐
    2010, 10(9):1672-167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0
    [摘要](1128) [HTML](0) [PDF 398.33 K](1417)
    摘要:
    目的:探讨塞来昔布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Z)ip制成DM大鼠模型,随机分成DM组(n=20)和塞来昔布灌胃(celecoxib group,Cel)组(n=20)。另10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ontrast group,Con)。3mo后处死全部大鼠,制备大鼠视网膜石蜡切片,应用免疫组化法及HPIAS-1000型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测大鼠视网膜Bcl-2的表达。结果:Con组Bcl-2反应阳性弱,表达量低;DM组Bcl-2反应呈强阳性,表达增高(P<0.01);Cel组Bcl-2反应阳性减弱,表达降低(P<0.01)。结论:Cel能够减少STZ诱导的DM大鼠视网膜凋亡抑制Bcl-2蛋白表达。
    11  明胶壳聚糖可吸收膜支架缓解兔眼实验性滤过泡瘢痕化的作用
    穆凯 应方微 黎明
    2010, 10(9):1675-16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1
    [摘要](1559) [HTML](0) [PDF 354.75 K](1220)
    摘要:
    目的:解明胶壳聚糖可吸收膜支架对缓解兔眼实验性滤过泡瘢痕化的作用。方法:制备明胶壳聚糖可吸收膜,兔眼滤过手术中植入结膜下,并设立对照组。术后裂隙灯观察滤过泡情况。术后7,14d摘除眼球后常规病理HE染色,计算滤过泡腔面在结膜中形成的面积百分比,并按照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明胶壳聚糖可吸收膜对滤过泡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结果:术后7d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可见弥散隆起的滤过泡。术后14d实验组可见滤过泡扁平,对照组滤过泡完全消失。术后7d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高倍视野下滤过泡腔面积在结膜中形成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6.16%±1.02%,5.96%±0.85%,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术后14d实验组滤过泡腔面积在结膜中形成的面积百分比1.09%±0.13%,对照组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未见滤过泡,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t=8.52,P=0.012,实验组的滤过泡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明胶壳聚糖可吸收膜的支架作用对术后滤过泡的维持及防止滤过泡瘢痕化有效。
    12  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中RAR-β表达的变化
    林惠玉 李兵
    2010, 10(9):1677-167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2
    [摘要](1324) [HTML](0) [PDF 628.96 K](1222)
    摘要:
    目的:研究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中RAR-β的表达变化。方法:3~4周龄花色豚鼠50只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10只,离焦Ⅰ组和离焦Ⅱ组各20只。Ⅰ组和Ⅱ组豚鼠左眼作为自身对照眼,右眼戴-10.00D凹透镜,分别戴镜14,28d后除去镜片,建立近视离焦模型。镜片诱导型近视模型建立后分别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豚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RAR-β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在豚鼠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内均有RAR-β存在;RAR-β蛋白及mRNA表达量在离焦组视网膜中明显增高(P<0.05),而在脉络膜及巩膜中明显下降(P<0.05)。结论:RAR-β可能参与豚鼠镜片诱导型近视眼的发生发展。
    13  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Q值及其与球差的相关性
    胡正再 欧阳红专 王勤美 陈世豪
    2010, 10(9):1680-16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3
    [摘要](1925) [HTML](0) [PDF 442.89 K](1368)
    摘要:
    目的:研究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Q值的分布及Q值与角膜前表面球差(C12)、全眼球差(C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青少年近视眼100眼。使用TOPOLYSER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前表面的e值,根据Q=-e2,分别求得角膜20°,25°,30°的Q值。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和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分别测量并获得全眼球差(6.0mm分析直径)和角膜前表面球差(6.0mm分析直径)的Zernike系数进行分析。结果:20°,25°,30°的Q值分别为-0.144(中位数),-0.213±0.110,-0.277±0.108。6.0mm分析直径下角膜球差和全眼球差分别为0.25712±0.06914μm和0.06630±0.10823μm。25°的角膜Q值与6.0mm角膜球差呈正相关(r=0.673,P=0.000)。25°的角膜Q值与6.0mm全眼球差正相关(r=0.241,P=0.016)。结论:角膜前表面从中央向周边变平坦趋势越来越明显,Q值绝对值越往周边越大。25°角膜前表面Q值与角膜球差显著相关,而与全眼球差相关性弱。
    14  中低度近视SBK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临床研究
    雷玉琳 郑秀云 苏燕 刘素美 党光福
    2010, 10(9):1683-168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4
    [摘要](1269) [HTML](0) [PDF 336.85 K](1191)
    摘要:
    目的:探讨中低度近视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 leusis,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方法:中低度近视患者108例216眼,前瞻性、随机性为其1眼行SBK手术,其对侧眼行LASIK手术,术前及术后1wk;1,3,6mo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分析比较SBK和LASIK两组间各个不同时间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经配对t检验,SBK组和LASIK组术前术后,术后各时间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期两组间角膜后表面高度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BK和LASIK手术对中低度近视患者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无明显影响。
    15  白内障术前血糖与术后急性前房反应及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分析
    张建强 孙存
    2010, 10(9):1686-16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5
    [摘要](1293) [HTML](0) [PDF 358.54 K](1288)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血糖值与术后急性前房反应及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资料分析46例并发糖尿病的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术前血糖分为两组,组1患者22例,血糖<8.5mmol/L,平均(8.04±0.54)mmol/L;组2患者24例,血糖均>8.5mmol/L,平均(12.26±0.80)mmol/L。术后记录两组患者前房反应评分及消失时间,术后1wk内出现晶状体前膜的例数,以及术后6mo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例数。结果:组1术后前房炎症反应平均(1.27±0.46)分,消失时间为(5.18±0.96)d;组2前房炎症反应平均为(1.33±0.48)分,消失时间(5.21±1.29)d,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工晶状体前膜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部分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时,术前血糖平稳控制在13.0mmol/L以下,仍可考虑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
    16  国产散瞳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准备及术中散瞳效果的临床观察
    蒲卫星 汤欣 宋慧
    2010, 10(9):1689-16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6
    [摘要](1727) [HTML](0) [PDF 487.93 K](1258)
    摘要:
    目的:比较国产散瞳药卓比安与进口散瞳药美多丽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及术中的散瞳效果。方法:患者200例术前1d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试验组为卓比安组和对照组美多丽组。点眼前测量两组双侧瞳孔大小并记录,共3次点药,每隔5min1次,点药结束后15,20,25min观察并记录瞳孔直径大小,及瞳孔开始回缩时间。卓比安组和美多丽组于术前1h点药3次,每次间隔5min,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观察并记录术前,注入黏弹剂后,超声乳化完成后瞳孔直径及有效超声乳化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卓比安组与美多丽组术前1d间隔5min3次点药,于点药结束后20min左右均能达到最大瞳孔直径,且两组最大瞳孔直径无统计学差异;卓比安组与美多丽组瞳孔开始回缩时间(h)分别为2.49±0.75h与2.85±0.74h,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超声乳化过程中国产散瞳药卓比安与美多丽维持散瞳效果相同。结论:国产散瞳药卓比安组与进口散瞳药美多丽组相比术前与术中散瞳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前瞳孔维持最大直径时间(h)卓比安组要比美多丽时间短,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17  氰基丙烯酸酯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王涛 赵敏 杨相泽
    2010, 10(9):1692-16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7
    [摘要](1483) [HTML](0) [PDF 470.76 K](1337)
    摘要:
    目的:观察和探讨氰基丙烯酸正辛酯/正丁酯(N-Octyl-Cyanoacrylate/N-Butyl-Cyanoacrylate)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粘合巩膜瓣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将40例接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粘合组20例25眼,用医用胶粘贴巩膜瓣;缝线组20例28眼,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比较两组术后反应、并发症、眼压、视力、视野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24mo。粘合组25眼与缝线组28眼相比术后平均眼压差异无显著性(P>0.05),粘合组分别有1眼于术后2wk和2眼于术后1mo出现眼压>21mmHg,给予局部药物可控制,缝线组分别有2眼于术后7d出现眼压>21mmHg,1眼给予局部药物可控制,然而另1眼控制无效后于术后6mo给予再次手术治疗;两组均以形成Ⅱ型滤过泡为主,粘合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4%,与缝线组的82%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较少;所有病例手术前、后视力和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N-OCA)/正丁酯(N-BCA)粘合巩膜瓣安全、简便,可代替传统的缝线缝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缝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18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在继发性黄斑前膜的应用
    段毅琴 朱小华
    2010, 10(9):1695-16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8
    [摘要](1679) [HTML](0) [PDF 688.86 K](1252)
    摘要:
    目的:描述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继发性黄斑前膜手术中的应用、临床特点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6年因继发性黄斑前膜需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32例32眼,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13~69(平均41±28)岁;病程3~69(平均21±19)mo,有6眼病程在1a以上。术前视力:CF~0.4。原发病:常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13眼(男/女:13/0)、玻璃体切除术后8眼(男/女:7/1)、视网膜血管病变6眼(男/女:4/2)、平坦部炎5眼(男/女:0/5),其中经平坦部后部玻璃体手术中发现黄斑部有铁锈和炎性物质附着共5眼5例。所有患者行标准的经睫状体平坦部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中先剥除前膜后再剥除视网膜内界膜,部分患者结合TA标记,眼内空气充填1wk左右。追踪观察6~38mo。结果:术后视力0.05~0.7,其术前与术后差视力差异有显著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采用Friedmantest,P<0.05)。尚未发现由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继发行黄斑前膜手术中的应用不但可以达到整理松解黄斑区处视网膜皱褶,解除对黄斑中心凹的牵引,还可以清除紧密附着在黄斑前视网膜表面的炎性物质,改善黄斑区局部的代谢,有利于黄斑功能的恢复。
    19  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
    王晓莉 代艳 陈小虎
    2010, 10(9):1699-17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19
    [摘要](1515) [HTML](0) [PDF 326.37 K](1208)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的变化。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49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糖尿病患者,46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患者,41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患者以及45例对照组受检者血清脂联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变化,采用单因素设计的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N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8.76±3.61mg/L,hs-CRP浓度3.12±1.24mg/L;NP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6.22±2.53mg/L,hs-CRP浓度4.89±1.66mg/L;PDR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3.98±1.86mg/L,hs-CRP浓度6.95±2.59mg/L;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浓度13.55±5.87mg/L,hs-CRP浓度2.01±0.85mg/L。正常对照组与NDR组、NDR组与NPDR组、NPDR组与PDR组的血清脂联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4401,P=0.000;q=3.1535,P=0.002;q=4.8756,P=0.000)。正常对照组与NDR组、NDR组与NPDR组、NPDR组与PDR组血清hs-CRP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q=2.4367,P=0.0017;q=2.0572,P=0.003;q=2.6184,P=0.001)。DR患者血清hs-CRP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643,P<0.01)。结论:DR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水平与血清hs-CRP浓度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血清脂联素浓度水平下降,伴随着血清hs-CRP浓度水平的升高,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20  结膜松弛症泪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
    项敏泓 张兴儒 张迅轶 庄凤君 李玲 李青松 沈江帆
    2010, 10(9):1702-17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0
    [摘要](1525) [HTML](0) [PDF 375.85 K](1279)
    摘要:
    目的:分析结膜松弛症泪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量的变化。方法:收集25例结膜松弛症患者和13例正常对照组的泪液样本,毛细管从每眼收集15μL泪液,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结膜松弛症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泪液中TNF-α,IL-6和IL-8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膜松弛症患者TNF-α浓度为19.05±6.35ng/mL,正常对照组TNF-α浓度为14.13±7.76ng/mL;IL-6浓度为13.16±8.97pg/mL,正常对照组IL-6浓度为4.24±3.97pg/mL;IL-8浓度为34.40±20.73pg/mL,正常对照组IL-8浓度为18.31±11.62pg/m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放射免疫的方法可检测泪液中的细胞因子含量,结膜松弛症组泪液中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显著增高提示结膜松弛症可能与细胞因子的增加及免疫反应有关。
    21  糖尿病患者的眼表面不规则指数
    哈文静 邹文青 徐惠芳 顾青 李静
    2010, 10(9):1704-170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1
    [摘要](1435) [HTML](0) [PDF 481.00 K](1259)
    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在自然状态下和持续睁眼状态下眼表面规则指数的变化。方法:分别对13例糖尿病患者连续病例及13例非糖尿病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匹配)检测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及干眼症症状问卷调查。角膜地形图检测自然眨眼状态下及持续睁眼10s后的角膜不规则系数(irregular index,Irreg),后者模拟日常无意识眨眼次数减少的凝视状态。结果:更多糖尿病患者(9/13,对照组6/13)主诉每周至少一次出现一种以上干眼症症状。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SⅠt试验(11.4±2.5vs14.9±3.3mm/5min,P<0.01)及BUT(10.9±4.7vs13.6±3.4s,P=0.02)均明显降低。两组FL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59±0.65vs0.29±0.54,P=0.06)。自然状态下糖尿病组Irreg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36±0.46,1.11±0.45,P=0.06)。然而,持续睁眼10s后,糖尿病组Irreg明显增高至4.23±1.32,而对照组保持在2.08±0.60(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反射性泪液分泌及泪膜稳定性下降。持续睁眼时糖尿病患者角膜规则性指数(SRI)增加。
    22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
    王亚娜 滕学龙
    2010, 10(9):1706-170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4
    [摘要](1501) [HTML](0) [PDF 165.67 K](1326)
    摘要:
    0引言先天性上睑下垂是整形外科的常见病症之一。先天性上睑下垂可导致睑裂变窄,不仅影响视力,且外貌不美观。我院自2006-04/2008-04采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6例67眼,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56例67眼,其中中度下垂18例24眼,重度下垂38例43眼;男34例40眼,女22例27眼;年龄8~56(平均22)岁;单侧45例,双侧11例。用美蓝划标志线,其重睑标志线一般设计为3~5mm,在该线上平行画出1~2mm新月形去皮区,手术分离范围为鼻侧避开滑车,自滑车向颞侧宽15mm,高度为眉弓上10mm,常规消毒,用10g/L利多卡因及1∶1000
    23  一种自动测量代偿头位装置的研制
    尚艳峰 代春华 王宜强 宫华青
    2010, 10(9):1707-17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2
    [摘要](1374) [HTML](0) [PDF 461.50 K](1424)
    摘要:
    目的:研制一种能够自动、精确地测量出不同程度代偿头位的检查装置。方法:根据人头、颈部生理活动特点,利用液态罗盘能精确记录不同轴向活动范围的性能,将其安装在头盔中研制成头位倾斜自动测量仪。测量仪主要由感应器(液态罗盘部)、头盔、数据处理器、稳压装置等组成。头、颈部活动时,活动范围的大小由埋置在头盔内的感应器感知,经数据线传向数据处理装置,即电子计算机,经过瞬间的数据处理而得出头颈部活动范围的结果,此结果与自制的带有刻度盘的头颈部可自由活动的模特型具进行比较,验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结果:将模特型具头部配戴装有液态罗盘的头盔装置,转动前在自动测量仪上记录保存此时的检测数值,然后将模特头部按自身所带的刻度盘进行三维的不同角度扭转,再分别在自动测量仪上与刻度盘上记录扭转后的数值,转动后与转动前数据的差值即为头位的倾斜角度值,两项记录的差值≤1°。结论:该仪器能简单而精确地对人头、颈部活动进行三维空间方向的测量,且测量范围远较人体头颈部的生理活动范围大。已获国家实用发明专利(专利号:200820022027.0)。
    24  婴幼儿泪道阻塞87眼疗效观察
    田菁 孟秀文
    2010, 10(9):1709-17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5
    [摘要](1081) [HTML](0) [PDF 153.56 K](1223)
    摘要:
    0引言泪道阻塞性疾病是眼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据国外有关文献报导眼科门诊患者中有约3%患者有泪道阻塞性疾病。婴幼儿泪道阻塞在眼科门诊中所占比例目前暂无统计数据,但据我们观察,其占婴幼儿眼科就诊患者中比例也很高。婴幼儿泪道阻塞主要表现在出生后不久即有流泪甚至流脓,持续性流泪可引起急性泪囊炎、皮肤湿疹、下睑外翻等。如治疗不当可引起泪囊瘘、角膜炎等。治疗主要采用向下挤压泪囊法加泪道冲洗。我院2004-01/2009-12共治疗65例87眼婴幼儿泪道阻塞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4-01/2009-12眼科门诊年龄<1岁以流泪为主诉的患儿65例87眼,其中<3月龄56眼,3~12月龄31眼,
    25  Graves病患者眼部临床表现及其伴眼球突出者血清FT3,FT4,TSH,TPOAb检测的临床意义
    易湘龙
    2010, 10(9):1710-17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3
    [摘要](1217) [HTML](0) [PDF 416.66 K](1251)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Graves病患者出现眼球突出、眼睑退缩、眼睑闭合不全、眼睑肿胀、球结膜充血及水肿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体征的分布状况;探讨FT3,FT4,TSH,TPOAb在Graves病(GD)伴眼球突出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分析207例预行放射性碘治疗的GD患者眼部体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25例GD伴眼球突出患者,82例GD患者血清FT3,FT4,TSH,TPOAb值,并对两组各指标的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患者207例发生眼球突出125例(60.4%),眼睑退缩169例(81.6%),眼睑迟落152例(73.4%),眼睑闭合不全176例(85.0%),眼睑肿胀88例(42.5%),球结膜充血及水肿92例(44.4%);眼球运动障碍者16例(7.7%),角膜水肿或溃疡3例(1.4%);两组患者间血清FT3,FT4,TSH,TPOAb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甲状腺均呈高分泌状态;85%以上的GD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眼部表现,对于适合接受放射性碘治疗的GD患者,眼病的诊治不容忽视。
    26  角膜交联术新进展与临床运用
    李婧 姜黎 沈政伟
    2010, 10(9):1713-17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4
    [摘要](6291) [HTML](0) [PDF 557.36 K](1488)
    摘要:
    紫外光核黄素角膜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CL)是一种二十一世纪初应用于临床的最新的角膜成形技术。以核黄素作为光敏剂应用370nm紫外线对角膜进行局部照射,刺激胶原纤维交联,增加角膜硬度。该技术已经在临床崭露头角,有望成为人们比较熟悉的角膜成型技术如传导性角膜成形术和角膜基质环植入术的辅助治疗手段。这些被称为角膜成形学的治疗或手术技术,可望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治疗以往无法治疗的某些角膜疾病。利用CCL,眼科医生可重塑角膜结构,而不需使用如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板层角膜移植术等创伤性技术。用这种方法代替角膜基质环植入术,或与之相结合,可显著提高圆锥角膜的治疗效果。经过几年的苦心研究,CCL的技术方法得到了改进,治疗范围也有所扩大。不仅用来治疗进展性圆锥角膜,同时也为难治性角膜溃疡、角膜变性、术后角膜扩张病等角膜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27  细胞与角膜移植免疫耐受
    刁玉梅 李兵
    2010, 10(9):1716-17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5
    [摘要](1428) [HTML](0) [PDF 477.92 K](1372)
    摘要: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免疫耐受是指抗原特异性的免疫无应答。诱导受体产生针对移植物的免疫耐受是彻底克服移植排斥反应的根本方法。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一个复杂且有多因素参与的过程。多种免疫细胞在抑制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诱导免疫耐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就近几年通过细胞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作一综述。
    28  白内障手术切口对眼表影响的研究
    张司 李一壮
    2010, 10(9):1719-17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6
    [摘要](1371) [HTML](0) [PDF 617.13 K](1331)
    摘要:
    白内障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术眼角膜知觉的减退、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等眼部不适症状,以及手术切口对泪膜产生的影响。我们就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及处理进行系统的分析,期待对临床上白内障手术方法的选择,降低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9  重硅油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研究进展
    张歆 赵华 梁四妥 贾洪强 徐深
    2010, 10(9):1722-17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7
    [摘要](1334) [HTML](0) [PDF 400.44 K](1380)
    摘要:
    传统的硅油对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或合并PVR的治疗效果不满意,重硅油应运而生。我们通过对重硅油理化性质的介绍,及由此而导致的优缺点;临床应用进展及相关并发症的总结,对将来重硅油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30  VEGF抑制剂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张友义 吴晋晖
    2010, 10(9):1724-172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8
    [摘要](1893) [HTML](0) [PDF 426.04 K](1440)
    摘要: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有关,VEGF抑制剂主要通过与VEGF结合并阻断其生物活性而起作用。目前在DR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管渗漏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对VEGF抑制剂的分类、作用机制、安全性以及治疗DR的相关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31  关于眼局部应用激素引起眼压升高的研究现状
    肖秀林 叶建忠
    2010, 10(9):1728-17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29
    [摘要](2169) [HTML](0) [PDF 374.24 K](1237)
    摘要:
    激素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改善新陈代谢等作用,最近几年研究表明,任何给药途径(全身给药、滴眼、结膜下注射、球内或球后注射等)均可引起眼压升高反应,其中以局部点眼最多见,部分患者出现了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导致激素性青光眼,严重者可致视力丧失。
    32  TRAIL与眼部肿瘤的治疗
    单将成 谢伯林 俞丹洋
    2010, 10(9):1730-17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0
    [摘要](1496) [HTML](0) [PDF 487.63 K](1269)
    摘要: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是新发现的TNF超家族成员,与其受体结合后可特异性地诱导多种肿瘤细胞、转化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几乎无毒性,现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眼科肿瘤治疗一直是眼科界的难题。我们就TRAIL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眼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33  大龄儿童弱视治疗进展
    张熙滢 江春光
    2010, 10(9):1733-17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1
    [摘要](1450) [HTML](0) [PDF 461.81 K](1374)
    摘要:
    弱视是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视觉发育敏感期是弱视发生的危险期,也是逆转弱视的最佳时机。以往认为对于超过了视觉可塑性时期的大龄儿童弱视是无法治疗的。然而,近年来,大量的文章报道了大龄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现就最新的大龄儿童弱视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34  PBL结合CBL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郑建奇 崔伟 卢毅
    2010, 10(9):1736-17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2
    [摘要](1654) [HTML](0) [PDF 428.27 K](1211)
    摘要: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结合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为眼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7级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105例)并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结合CBL教学法完成眼科护理学教学任务,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授课结束后,对两个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学生对所授课程满意度及授课教师评优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以上3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5  青光眼俱乐部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影响的调查分析
    尚琢 肖宏 许军
    2010, 10(9):1739-174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3
    [摘要](1188) [HTML](0) [PDF 328.82 K](1339)
    摘要:
    目的: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护理能力。方法:通过开展青光眼俱乐部这一活动形式来达到上述目的。结果: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可以减少闭角型青光眼(angle-closure glaucoma,ACG)的发作次数,减轻其发作程度,减少平均住院日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视功能的损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结论:青光眼俱乐部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预防和护理能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36  手术干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预后的影响
    李贵刚 张虹 纪彩霓
    2010, 10(9):1741-17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4
    [摘要](1409) [HTML](0) [PDF 301.50 K](1333)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干预对真菌性角膜溃疡预后的影响,探讨手术治疗对角膜溃疡的意义。方法:对39例39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分别采用单纯病灶清除、病灶清除联合羊膜移植、病灶清除联合结膜瓣遮盖等手术治疗,并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随访>6mo观察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其中34眼一次手术后角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眼术后1wk内接受二次手术角膜感染得到控制;3眼角膜穿孔继发眼内炎行眼球内容摘除术。结论:手术治疗对有效控制真菌性角膜溃疡有重要意义,根据病情采用适当的手术干预对挽救患者眼球解剖及功能完整性有重要价值。
    37  局部清创联合50g/L安尔碘稀释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罗知卫 李建南 姜德咏 蔡勇 彭向阳
    2010, 10(9):1743-174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5
    [摘要](1556) [HTML](0) [PDF 321.75 K](1171)
    摘要:
    目的:观察局部清创联合50g/L安尔碘稀释液冲洗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1例61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采取局部清创联合50g/L安尔碘稀释液冲洗结膜囊联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局部清创联合安尔碘冲洗药物治疗,轻度者治愈率100%,中度者78%,重度者27%。结论:局部清创联合安尔碘冲洗对轻中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效果较好,对重度者效果欠佳。
    38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量近视眼角膜厚度的可靠性分析
    郑秀华 陈元芝 葛金玲 高传晶 刘晶晶
    2010, 10(9):1745-17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6
    [摘要](1605) [HTML](0) [PDF 457.59 K](1312)
    摘要:
    目的:比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A型超声测厚仪在近视眼患者角膜厚度中的测量,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利用上述3种测量方法对在我院行LASIK手术的患者进行角膜最薄点厚度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别采用Pentacam,OrbscanⅡ,A超角膜测厚仪对56例56只近视右眼进行角膜厚度测量,测得角膜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547.04±3.65)μm、(535.41±32.93)μm和(539.46±29.15)μm。将3种不同仪器测得的角膜厚度平均值进行方差分析,F=1.992,P=0.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仪器测量角膜厚度有很好的线性相关;Penta-cam仪测量角膜厚度具有较好的重复性。结论: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进行LASIK术前角膜厚度的测量,其结果准确、全面、方便,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39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护理
    郑会
    2010, 10(9):1747-17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6
    [摘要](1137) [HTML](0) [PDF 175.82 K](1141)
    摘要:
    0引言泪道激光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需皮肤切口、操作方便快捷、费用低等优点。我们选择2007-06/2008-06在我院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76例,在泪道激光术后联合应用典必殊眼膏,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泪道阻塞患者76例83眼,其中男18例19眼,女58例64眼。年龄22~68(平均45)岁。病程2mo~16a。其中,泪小点闭锁5眼;上泪道阻塞(包括下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23眼;鼻泪管阻塞66眼,部分患者泪道多处阻塞。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向患者及家属宣讲有关泪道疾患的有关知识,说明激光治疗的原理、
    40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12例临床分析
    景桂莲 李月礼 岳军
    2010, 10(9):1748-17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7
    [摘要](1147) [HTML](0) [PDF 310.28 K](1212)
    摘要: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04/2008-12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12例312眼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0.05者307眼,脱盲率98.4%;≥0.3者285眼,脱残率91.3%。术中、术后并发症:后囊膜破裂4眼(1.3%);术后角膜水肿75眼(24.0%);虹膜损伤2眼(0.6%);术后暂时性高眼压5眼(1.6%);瞳孔轻度变形者6眼(1.9%);人工晶状体夹持2眼(0.6%);术后葡萄膜炎12眼(3.8%);人工晶状体未能一期植入者5眼(1.6%);1wk后角膜平均散光1.53±1.32,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易行,特别是对基层医院不失为防盲复明手术的首选术式。
    41  ReSTOR +3D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初步观察
    林英杰 梁先军 何锦贤 叶静 霍敏灼
    2010, 10(9):1750-17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8
    [摘要](1432) [HTML](0) [PDF 444.60 K](1280)
    摘要:
    目的:评价ReSTOR +3D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06/2009-11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crysofReSTOR +3D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32例48眼。术后连续随访3~6(平均4±1.5)mo。观察术后末次随访时裸眼远、中、近视力及最佳矫正远、中,近视力、脱镜率、人工晶状体的位置。结果:术后裸眼远视力为0.85±0.17,术后裸眼中距离视力为0.65±0.15,术后裸眼近视力为0.64±0.13,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为0.96±0.14,术后最佳矫正中距离视力为0.69±0.17,术后最佳矫正近视力为0.77±0.15。脱镜率为84%。裂隙灯检查见人工晶状体居中,无倾斜。随访期间未发现后发性白内障。结论:ReSTOR+3D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全程视力。
    42  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韩芷敏
    2010, 10(9):1753-175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39
    [摘要](1268) [HTML](0) [PDF 216.06 K](1175)
    摘要: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79例86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其中64例71眼无疼痛,15例15眼胀痛,术中追加一次表面麻醉。平均手术时间为18min,术后1d及1wk视力≥0.5者分别占83%和92%。结论: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手术成本低,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规模化手术。
    43  黏弹剂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李雅 罗维骁
    2010, 10(9):1755-17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0
    [摘要](1276) [HTML](0) [PDF 411.91 K](1224)
    摘要: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原发性青光眼需接受复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56眼,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28眼,观察组术中均使用黏弹剂,对照组均未在术中使用黏弹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前房、滤过泡、眼压、角膜内皮的变化并作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均能较好的形成前房,术后3mo观察组的滤过泡更为弥散隆起,功能型滤过泡(96%),对照组滤过泡相对扁平,功能型滤过泡(93%);术后早期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稍偏高,术后3mo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更低一些;两组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复合小梁切除术中使用黏弹剂可使术后早期前房更稳定,并能支撑滤过道顺利渡过早期的瘢痕化期,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44  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杨影 程依琏 罗谦
    2010, 10(9):1758-17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1
    [摘要](2400) [HTML](0) [PDF 285.53 K](1251)
    摘要:
    目的:研究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激光治疗参数。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50眼晚期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记录每位患者所用能量,击射范围,光凝点数,爆破点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眼部症状,视力、裂隙灯观察眼前节的改变和并发症等。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8.50±2.50)mmHg,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后46眼疼痛明显减轻,术前术后眼压差值与击射能量的相关性不高;眼压下降值与击射范围、击射点数呈正相关性,眼压下降值与爆破点数显著相关,呈正相关性。结论:二极管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激光治疗参数需根据术前眼压、不同类型青光眼进行设计。
    45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与视野检查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吴芳芳 贾洪强 赵紫良
    2010, 10(9):1760-17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2
    [摘要](1573) [HTML](0) [PDF 419.46 K](1201)
    摘要: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自动视野检查法(standard automatic perme-try,SAP)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青光眼患者42例68眼,双眼50眼,单眼18眼,男29例48眼,女13例20眼,左32眼,右36眼,其中开角型青光眼18眼,闭角型青光眼50眼,年龄为36~82(平均60.8±9.2)岁。应用自动视野检查法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查视盘C/D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结果:自动视野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84.37%,93.75%,特别是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早期诊断OCT的阳性率更明显。结论:青光眼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丧失或(和)变薄早于视野缺损;视野和OCT的联合应用对青光眼视野缺损进行定性、定量客观评诂。
    46  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全脱位所致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许大玲 陈艳 霍鸣
    2010, 10(9):1763-176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3
    [摘要](1235) [HTML](0) [PDF 340.17 K](1149)
    摘要: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晶状体全脱位所致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11/2010-03对16例16眼因眼钝挫伤或白内障摘除术中后囊破裂晶状体核全脱位于玻璃体腔导致眼压升高的患者,采用标准睫状体扁平部闭合式三切口,先行全玻璃体切除术,再采用去硅胶袖套的超声乳化头乳化摘除脱位的晶状体,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巩膜伤口等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晶状体均成功摘除,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视网膜、巩膜伤口无明显损害。术后视力提高到指数/眼前者2眼,0.1~0.3者7眼,>0.3者5眼,其余2眼保持不变。术后眼压15~20mmHg者14眼,>21mmHg者2眼,经滴降眼压眼液后,眼压降至<20mmHg。结论: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晶状体全脱位所致青光眼,具有眼内组织损伤小,方便,快捷,不需要应用重水的特点。超声乳化头完全可以代替超声粉碎头用于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治疗。
    47  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特征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
    赵婕 孙晓东 陆豪 严良 秦洁
    2010, 10(9):1765-17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4
    [摘要](2355) [HTML](0) [PDF 559.12 K](1272)
    摘要:
    目的:探讨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眼底改变及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特征。方法:对42例43眼病理性近视(PM)黄斑出血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表现分为两类:新生血管型:24例24眼,其眼底特征表现为出血灶呈类圆形,不超过1PD,周围少见渗出及水肿,部分可见新生血管膜;其FFA特征表现为典型性CNV17眼(71%),隐匿性CNV7眼(29%);其OCT特征表现为21眼(87.5%)CNV呈纺锤形或类圆形团块状,呈强或中等强度反射,自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向上突出,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3眼(12.5%)CNV呈不规则增强紊乱的反射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单纯型:18例19眼;其眼底特征表现为出血灶扁平,大小不等,边界欠整齐,周围无渗出及水肿,其FFA特征表现为出血遮蔽荧光,无CNV性高荧光征象,部分患眼可见漆裂纹样透见荧光;其OCT特征表现为色素上皮层下隆起低反射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连续。结论:病理性近视新生血管型黄斑出血绝大部分由典型性CNV引起,OCT的典型图像为色素上皮层局限的纺锤状或类圆形的强反射光团,边界较清,视网膜向上隆起,下方可有脉络膜遮蔽;单纯型黄斑出血表现为局限性色素上皮层出血性脱离,OCT检查有利于明确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的病变性质和病因,并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48  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
    史少阳 冯雪梅 裴存文 胡娜 李迅 陈晓隆
    2010, 10(9):1768-17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5
    [摘要](1430) [HTML](0) [PDF 391.07 K](1362)
    摘要:
    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38例38眼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针对不同病例36眼于裂孔处缝合硅海绵(其中19眼加缝硅胶环扎带),另2眼单纯行环扎术。26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7眼在手术前、后联合了激光光凝术。结果:其中33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87%,2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2%。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个体化设计手术方案,巩膜扣带术治疗伴有视网膜下增生的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治愈率。
    49  23G高速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初步临床观察
    刘志雄 吴国基 康克明 王晓波 陈惠婵
    2010, 10(9):1771-17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6
    [摘要](1507) [HTML](0) [PDF 459.93 K](1238)
    摘要:
    目的:探讨23G高速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09-03/2009-10一组合并较明显玻璃体混浊、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牵拉或合并玻璃体积血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共20例20眼,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膨胀气体全氟丙烷(C3F8)填充。统计分析视网膜解剖复位率、术后3mo时最佳矫正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术后眼部刺激征的严重程度,术后平均随访6mo。结果:所有20眼均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未发生器械损伤晶状体或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等术中并发症。15眼黄斑已脱离眼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02~0.5(log-MAR视力为0.3~2.0,平均1.187±0.616),术后3mo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3~0.8(logMAR视力为0.1~0.52,平均0.276±0.1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56,P<0.01);5眼黄斑未脱离眼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8~1.0(logMAR视力为0~0.52,平均0.218±0.276),术后3mo时最佳矫正视力为0.6~1.0(logMAR视力为0~0.52,平均0.312±0.28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0,P=0.374)。手术后未发生低眼压、脉络膜脱离或眼内炎等切口相关并发症,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发生。3眼术后第1d出现轻度晶状体后囊下羽毛状混浊,1wk内消退。至随访结束时,4眼(20%)晶状体核密度增加,其余病例无新生白内障或原白内障明显加重。5眼(25%)术后一过性眼压升高,眼压均<30mmHg,经局部使用1~2种降眼压滴眼液,3d内恢复正常,平均术后第7d眼压为14.6±3.4mmHg。结论:23G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缝合手术切口可避免并发症,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50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55例PDR疗效分析
    高延庆 王新 郭晓会 谢坤鹏 孙晓萍
    2010, 10(9):1774-17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7
    [摘要](1419) [HTML](0) [PDF 481.90 K](1374)
    摘要: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68眼伴有白内障的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3~24(平均8.5)mo。51眼(75%)术后视力维持或改善,17眼(25%)视力下降,其中无光感6眼(9%);术中并发症为医源性视网膜裂孔15眼(22%);术后并发症:前房炎性反应30眼(44%),玻璃体积血11眼(16%),复发性视网膜脱离3眼(4%),虹膜红变5眼(7%),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眼(3%);31眼(46%)术后需要继续眼内光凝。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PDR,可使大多数患者的视力改善,手术是安全的,手术成功的关键为选择合适的患者,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为视网膜病变程度。
    51  光动力疗法联合Bevacizumab球内注射治疗CEC临床观察
    肖云 范银波 渠岚 高晓唯 张燕
    2010, 10(9):1777-17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8
    [摘要](1470) [HTML](0) [PDF 702.67 K](1310)
    摘要: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联合bevacizumab治疗中心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40眼患者平均年龄35.5岁,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0.04~0.6,经眼底检查、FFA与OCT检查确诊CEC,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像、FFA及OCT检查结果,统计1次PDT治疗后CNV未完全闭合眼数,bevaci-zumab注射次数,观察治疗的安全性。40眼PDT均治疗1次,1mo时复查FFA,OCT,30眼CNV完全闭合,10眼发现CNV部分或未完全闭合,渗漏扩大,CNV部分或未完成闭合眼给予bevacizumab1.5mg球内注射。第3mo复查时,30眼CNV完全闭合中5眼CNV再次渗漏并给予bev-acizumab1.5mg球内注射,每月再次复查,治疗后随访12mo,6眼bevacizumab注射3次。结果:联合治疗视力提高≥2行者34眼(85%),视力稳定5眼(12.5%),视力下降2行者1眼(2.5%),FFA显示34眼CNV完全闭合,5眼CNV部分闭合,1眼CNV扩大。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bevacizumab球内注射治疗CEC。1次PDT治疗后,每月复查FFA及OCT,CNV部分未闭合或扩大者改注射bevacizumab,减少了PDT治疗次数,提高CNV闭合率是安全经济有效的。
    52  彩色多普勒成像对巩膜扣带术球后眼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陆骏麒 陆炯 王瑾瑜
    2010, 10(9):1781-17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49
    [摘要](1180) [HTML](0) [PDF 263.24 K](1282)
    摘要:
    目的:观察一定范围环扎带缩短率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术前、术后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I)对28例单眼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末流速(Vmin)、平均血流速度(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进行测量,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结果:术前患眼与对照眼的CRA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4d视网膜脱离眼CRA的Vmax,Vmin均升高,RI,PI亦增高,与对照眼以及术前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定范围环扎带缩短率的环扎加压术术后短期内视网膜血供受无影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眼部血流变化的较理想方法。
    53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内炎
    底煜 张轶欧 杨飏 杨宏伟 陆岩 陈晓隆
    2010, 10(9):1783-17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0
    [摘要](1333) [HTML](0) [PDF 331.41 K](1197)
    摘要: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眼内炎患者30例30眼,观察其玻璃体细菌、真菌培养结果,经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其眼部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及眼部并发症。结果:其中29眼(97%)控制了炎症,无视网膜脱离等眼底并发症,保留了眼球。1眼(3%)术后发展为全眼球炎而行眼球摘除。19眼(63%)视力比术前提高,7眼(23%)视力无变化,4眼(13%)视力比术前下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能够有效治疗眼内炎。
    54  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烧伤的临床应用分析
    任秋锦 谷树严 岳辉
    2010, 10(9):1785-17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1
    [摘要](1214) [HTML](0) [PDF 575.65 K](1269)
    摘要:
    目的:评价羊膜移植治疗眼表化学烧伤及热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眼部化学及热烧伤24例28眼,行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随访6~24mo。术后观察视力,羊膜移植片情况,角膜恢复情况及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提高者22眼(79%),不变者6眼(21%),无视力下降者,术前术后视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羊膜移植片情况:28眼中羊膜覆盖成活24眼,成活率达86%。角膜恢复情况:28眼中角膜最终恢复透明8眼,角膜云翳12眼,角膜斑翳5眼,角膜白斑3眼。角膜上皮愈合时间:22眼角膜上皮1~3wk全部愈合。术前4眼睑球粘连患者,睑球粘连情况均得到改善,3眼完全分离。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术是治疗眼表化学及热烧伤的有效方法。
    55  两种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同体异眼比较
    范军华 李学喜 潘栋平
    2010, 10(9):1788-178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2
    [摘要](1329) [HTML](0) [PDF 361.31 K](1126)
    摘要:
    目的:在同体异眼上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滑行移植术和经典的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效果。方法:选取105例210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左右眼分别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滑行移植术(A术式)和经典的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术式)。术后随访12mo,比较双眼术后不适症状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A术式8眼翼状胬肉复发,复发率为7.8%;B术式6眼复发,复发率为5.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wk,有86.7%患者诉行B术式的眼不适症状重于行A术式的眼,术后1,2wk及1mo时,不适症状眼数A术式眼均<B术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上皮愈合时间A术式<B术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滑行移植术与经典的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相比,术后胬肉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但具有简便快捷,创伤小,修复快,术后患者自觉症状轻等优点。
    56  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对于正常青年人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赵军 胡莲娜 梁会泽 闫洪欣 仇长宇 高付林
    2010, 10(9):1790-17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3
    [摘要](1270) [HTML](0) [PDF 364.86 K](1167)
    摘要:
    目的:观察头低位模拟失重状态下正常人视觉电生理的变化。方法:男性健康志愿者6例,-6°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在受试前、受试第2,5d测量双眼的视觉诱发电位和视网膜电图。按照国际视觉电生理协会的临床电生理标准(2008年修订),记录高、中、低3种空间频率下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以及国际标准下的视杆细胞反应、最大混合反应、振荡电位、视锥细胞反应和30Hz闪烁光反应。结果:P-VEP中P100波潜伏期在各种空间频率下均无显著改变,波幅在高空间频率下在受试前及受试第2,5d之间有显著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低空间频率下无显著差异。在视网膜电图中,视锥细胞反应及闪烁光反应在受试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视杆细胞反应及最大混合反应波的潜伏期在受试前及受试第2d之间有显著改变(P<0.05),而波幅无明显改变(P>0.05);振荡电位总和波波幅在受试前后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状态下可导致人视觉诱发电位及视网膜电图的改变,从而影响正常人视觉功能。
    57  LASIK术后应用5g/L氯替泼诺眼用混悬液治疗的临床研究
    李卫涛 李虎 魏静
    2010, 10(9):1793-17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4
    [摘要](2266) [HTML](0) [PDF 301.47 K](1371)
    摘要:
    目的:研究LASIK术后应用5g/L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常规行双眼LASIK手术80例分为试验组(氯替泼诺组)和对照组(氟米龙组),试验组术后1d开始使用5g/L氯替泼诺滴眼液(露达舒)4次/d,每隔1wk递减1次,共用4wk,对照组术后1d开始使用1g/L氟米龙滴眼液4次/d,每隔1wk递减1次,共用4wk,两组术后次日均滴左氧氟沙星眼药水,4次/d,持续1wk停药,观察指标包括:术后1,7d;1,3mo裸眼视力,屈光度,弥漫性角膜基质炎(DLK),眼压方面及眼部刺激症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所有术眼术后眼压水平均低于术前,在眼部疼痛感,异物感,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度,DLK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5g/L氯替泼诺可有效抑制LASIK术后炎性反应,与传统的类固醇滴眼液相比,升高眼压的明显降低,可减少激素性高眼压的出现,并可有效预防DLK,获得预期临床效果。
    58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远近立体视觉恢复的临床分析
    曾思明 闫玉梅
    2010, 10(9):1795-17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5
    [摘要](1553) [HTML](0) [PDF 254.08 K](1236)
    摘要:
    目的:探讨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对远近立体视觉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83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手术前后的远近立体视情况,比较不同发病年龄和手术年龄对立体视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83例,56例术后获得远立体视,35例术后获得中心凹立体视,手术后远近立体视的恢复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年龄越小,术后获得立体视的可能性越小;手术年龄越早,立体视恢复率越高,手术年龄越大,立体视恢复越差,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早期手术可提高远近立体视觉恢复。
    59  三亚市郊≥50岁人群低视力及盲流行病学调查
    温新富 范小全
    2010, 10(9):1797-17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6
    [摘要](1259) [HTML](0) [PDF 272.64 K](1212)
    摘要:
    目的:调查海南省三亚市郊≥50岁人群中低视力及盲的发病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随机抽取28个抽样单位的≥50岁人群共2569例进行调查。对调查人员进行矫正视力、外眼、前房、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检查。观察其低视力及盲的患病率,分析致盲的重要原因。结果:2569例中受检2206例,受检率85.87%,低视力和盲的患病率分别为3.85%和1.90%。致盲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眼睑疾病及翼状胬肉。结论:白内障依然是低视力和盲的首要病因,但眼睑疾病及翼状胬肉致盲也不容忽视。
    60  羊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张茂菊 吴青松 饶玉萍 李拓
    2010, 10(9):1799-180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7
    [摘要](1404) [HTML](0) [PDF 324.18 K](1288)
    摘要: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26眼药物治疗效果较差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在彻底清除角膜病灶后联合羊膜移植术。结果:随访3~36mo,术后21眼角膜溃疡愈合,其中7眼角膜恢复透明,14眼角膜形成局限性斑翳或白斑。26眼中21眼(81%)的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羊膜移植术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一种较好的方法。
    61  青光眼术后经颞侧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杨旭
    2010, 10(9):1801-18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8
    [摘要](1259) [HTML](0) [PDF 201.80 K](1290)
    摘要: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对32例40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用倍诺喜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注射20g/L利多卡因麻醉,行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的麻醉效果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眼均能达到理想的麻醉镇痛效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0.1者5眼(12.5%),视力0.1~0.4者9眼(22.5%),术后视力≥0.5者26眼(65.0%),所有患眼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均有提高。结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下麻醉经颞侧施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有效的手术方式,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手术设备,适用于基层医院开展。
    62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临床观察
    邱璐璐 周香莲 卫冬 郑秋萍
    2010, 10(9):1803-180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59
    [摘要](1193) [HTML](0) [PDF 286.23 K](1372)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临床效果。方法:对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56例60眼均在表面麻醉下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结果:术后仅3眼在1wk内眼压轻度增高(22~28mmHg),经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随访3~12mo眼压正常。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房角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对于部分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便捷、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63  平面劈核手法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
    黄祖烽 颜春森 莫守仁
    2010, 10(9):1805-180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0
    [摘要](1536) [HTML](0) [PDF 303.81 K](1239)
    摘要:
    目的:探讨平面劈核方法在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穿刺碎核镊及拦截型劈核刀劈开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完成小切口硬核白内障摘除术。结果:对86例86眼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进行平面劈核,一次性劈开率为100%。86眼的晶状体核经6mm长切口均安全娩出。术后3,7d视力≥0.5者分别为70眼(81%)和79眼(92%)。术后角膜散光度为0.85±0.55D。结论:穿刺碎核镊及拦截型劈核刀平面劈核法适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硬核白内障摘除手术,是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理想的劈核方法。
    64  多波长氪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分析
    滕学龙 王亚娜 孙瑞霞
    2010, 10(9):1807-18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1
    [摘要](1167) [HTML](0) [PDF 242.66 K](1250)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142例多波长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效果,讨论多波长激光在治疗BRVO中的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对142例142眼BRVO患者应用美国科医人公司生产的多波长氪激光仪进行光凝治疗,在3mo后进行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镜及FFA检查,总结分析视力变化、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黄斑水肿吸收情况。结果:经激光光凝治疗后3mo,出血吸收原面积的1/2以上者51眼(35.9%),吸收1/2~3/4者62眼(43.7%),吸收3/4至完全吸收者29眼(20.4%),同时,黄斑水肿完全吸收33眼(23.2%),黄斑水肿明显吸收96眼(67.6%),黄斑水肿轻度吸收或无变化13眼(9.2%)。治疗3mo后复查FFA,发现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有新生血管患者的71.2%,部分消退者占28.6%,无变化或加重仅占0.2%。结论:不失时机的应用多波长氪激光光凝治疗BRVO能明显提高视力,促进视网膜出血和黄斑水肿的吸收,同时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产生。
    65  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陈则云
    2010, 10(9):1809-18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2
    [摘要](1042) [HTML](0) [PDF 219.51 K](1202)
    摘要:
    目的:探讨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35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施行额肌瓣悬吊术,观察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均矫正理想,无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额肌瓣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可靠,效果满意,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较可靠的手术方法。
    66  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韦玉玲
    2010, 10(9):1811-18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3
    [摘要](1415) [HTML](0) [PDF 243.27 K](1261)
    摘要: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69例87眼复发性翼状胬肉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45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后联合丝裂霉素C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照组:34例42眼行翼状胬肉切除后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术后随访观察了3~12mo。治疗组治愈44眼,治愈率98%,复发1眼,复发率2%;对照组治愈36眼,治愈率86%,复发6眼,复发率14%,两组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临床中值得推广。
    67  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分析
    李绍军
    2010, 10(9):1813-18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4
    [摘要](1205) [HTML](0) [PDF 201.79 K](1160)
    摘要:
    目的:观察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探寻减少复发的最佳术式。方法:对131例131眼行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湿贴、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术后点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氧氟沙星滴眼液。结果:患者术后随访观察6mo~2a,131例131眼有4眼复发,复发率为3.1%。结论: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湿贴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较低,手术简单易行,费用低,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尤其针对基层医院比较适合。
    68  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应用评价
    李劼 赵恳 孙明 张厚洪
    2010, 10(9):1815-18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5
    [摘要](1473) [HTML](0) [PDF 303.89 K](1327)
    摘要:
    目的:评价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33例40眼,采用上部自体结膜植片,转位并覆盖手术区巩膜表面,20眼术后角膜加用角膜接触镜5d(A组,试验组),另外20眼常规包盖(B组,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上皮愈合速度,角膜刺激症状程度。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3d角膜刺激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上皮愈合速度较对照组更快。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使用角膜接触镜可以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减少患者的术后不适感,缩短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
    69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治疗不同类型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刘海俊 翁永德 余惠芳 李维义
    2010, 10(9):1817-18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6
    [摘要](1200) [HTML](0) [PDF 281.84 K](1201)
    摘要: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在不同类型原发性翼状胬肉术中局部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翼状胬肉组织侵入角膜内>2mm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59例279眼,在显微镜下,按常规方法切除翼状胬肉的头颈体部,用0.2mg/mL的丝裂霉素溶液在巩膜上作用3min,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缝合结膜,术后滴复方妥布霉素眼液,4次/d,涂复方妥布霉素眼膏,1次/晚,第7d拆线。随访12~18mo。结果:术后,271眼达到治愈标准,治愈率97.1%;8眼复发,复发率为2.9%。单眼单侧、双眼单侧、单眼双侧的复发率分别为1.8%,2.5%,14.3%。结论:术中局部应用丝裂霉素治疗原发性单眼单侧翼状胬肉效果良好,复发率明显降低,且未见明显副作用;而单眼双侧的翼状胬肉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仍较高。
    70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MMC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徐常山 郁建平 洪流 梅小飞 徐凯
    2010, 10(9):1819-18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7
    [摘要](1105) [HTML](0) [PDF 301.00 K](1181)
    摘要: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治疗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手术258例272眼(初发性胬肉229眼,复发性胬肉43眼)在显微镜下作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术中常规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结果:术后所有病例随访12~24mo,14眼初发性胬肉术后复发,3眼复发性胬肉术后复发,复发率6.3%。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可有效降低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
    71  手术放大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临床分析
    严吕霞 严锦云
    2010, 10(9):1821-182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8
    [摘要](1644) [HTML](0) [PDF 325.36 K](1206)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放大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2例104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在手术放大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观察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mo,6眼复发,复发率为5.8%。结论:手术放大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能有效降低胬肉术后复发率,是目前医疗条件下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72  机械性眼外伤300例视力预后多因素分析
    龚彤
    2010, 10(9):1823-18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69
    [摘要](1179) [HTML](0) [PDF 300.17 K](1270)
    摘要:
    目的:通过对我院300例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与回顾性分析,探讨机械性眼外伤患者急诊处理后的视力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300例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一般情况、眼别、受伤原因、急诊处理方式、入院视力、出院视力等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机械性眼外伤300例,男女比例约为8∶1,15~20岁年龄段男女比例最高,约为14∶1,发病高峰年龄在35~45岁和5~10岁。以眼球开放性外伤、眼和附属器挫伤最多见。在眼球开放性外伤中,以异物伤最多见。致伤原因以钝器伤、锐器伤为主,爆炸伤等原因较为少见。机械性眼外伤300例311眼的治疗方式中以眼内异物取出为主,其次为保守治疗,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处理。急诊等处理后,出院视力的提高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机械性眼外伤300例致伤原因以钝器伤、锐器伤和爆炸伤最为常见。住院治疗的机械性眼外伤视力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致伤原因、是否伤后24h内急诊处理。
    73  引线硅胶管在泪小管吻合术中的应用
    苏定旺 刘水 刘浇艺
    2010, 10(9):1825-18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0
    [摘要](1299) [HTML](0) [PDF 298.73 K](1182)
    摘要:
    目的:探讨寻找近端断裂泪小管的方法和引线硅胶管植入在泪小管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研究我院近5a的18例泪小管断裂的病例资料,采用显微镜下直接暴露泪小管,引线硅胶管作为支撑行泪小管吻合,分析其预后。结果:患者18例手术均顺利成功,随访6mo,泪道冲洗均通畅。结论:显微镜下直接暴露泪小管能快速找到近端断裂泪小管,使用硅胶管作为支撑可以有效提高舒适度和降低手术并发症。
    74  泪道药物外溢致肉芽肿形成的手术治疗
    杜薇 涂惠芳 赵敏 李娥 张莹 喻长泰
    2010, 10(9):1827-182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1
    [摘要](1426) [HTML](0) [PDF 325.69 K](1320)
    摘要:
    目的:不少眼科医师在泪道探通时注射眼膏或凝胶以防泪道狭窄,有时溢出于泪道外形成肉芽肿,本文重在探讨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04-04/2009-12收治泪道注入眼膏或凝胶后出现的并发症患者9例,其中下睑及内侧硬结,隆起7例,上睑内侧硬结,隆起伴上睑下垂2例,分别于下睑睫毛下1.5mm及上睑重睑线处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出硬结隆起处并于同一层面切除,使之平坦;伴上睑下垂者同时予以矫正。切除组织均送病理检查。结果:随访3mo~6a,全部9例患者双眼外观对称,硬结隆起消失,未出现眼睑凹陷及睑外翻,上睑下垂也矫正,效果满意。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肉芽组织增生。结论:泪道探通时如不按解剖径路,即可形成假道,注入的眼膏或凝胶即可溢出于皮下组织中,刺激组织增生形成肉芽肿,药物中基质可能为主要刺激原,过敏性体质也是原因之一。下睑睫毛下1.5mm及上睑重睑线切口,术后无可见性瘢痕。肉芽肿为团块状,分离后可完整摘除,不会复发。尽早除去肿块是治疗的唯一方法。
    75  瘢痕性天疱疮35例临床分析
    惠晓颖 张红兵
    2010, 10(9):1829-183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2
    [摘要](1352) [HTML](0) [PDF 383.12 K](1202)
    摘要:
    目的:探讨瘢痕性天疱疮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8-01我科诊治的35例瘢痕性天疱疮临床特点。结果:瘢痕性天疱疮平均发病年龄为62.4岁,男女性别比为20∶15,病史平均3.3a,51.43%以口腔黏膜病变首发,31.43%以眼部病变首发,眼睑内翻倒睫/慢性结膜炎和干眼/角膜病变为5/4/2,17.14%以其它黏膜病变首发。经过治疗,71.43%(25/35)患者症状消失或缓解超过3mo,14.29%(5/35)患者症状反复或无明显缓解,14.29%(5/35)患者中途退出治疗。治疗过程中37.14%(13/35)患者出现全身其它异常,其中6例出现肝功能异常,2例终止治疗,肾功能异常2例,1例终止治疗,血液系统异常3例,1例退出治疗,心肌梗塞1例,退出治疗,明显血压升高1例。结论:瘢痕性天疱疮是一种慢性病,多发于老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眼组织经常受累,多表现为干眼症、睑球粘连和内翻倒睫。瘢痕性天疱疮治疗复杂,经常需要多学科协作。
    76  托吡卡胺眼液对学龄儿童假性近视的疗效观察
    孙熠
    2010, 10(9):1832-18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3
    [摘要](3525) [HTML](0) [PDF 370.01 K](1347)
    摘要:
    目的:探讨2.5g/L托吡卡胺眼液对儿童假性近视的防治效果。方法:对135例270眼接受2.5g/L托吡卡胺眼液治疗的近视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5g/L托吡卡胺眼液治疗后,近视儿童的远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屈光状况呈近视度数降低,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2.5g/L托吡卡胺眼液对于防治学龄儿童假性近视是安全有效的。
    77  光动力疗法治疗视乳头血管瘤1例
    范银波 肖云 高晓唯 渠岚 张燕
    2010, 10(9):1834-18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7
    [摘要](1425) [HTML](0) [PDF 357.32 K](1293)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女,33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mo来我院就诊,否认家族眼病史及肿瘤史。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1.2,双眼眼前节未见异常。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盘表面可见一约1.5PD×1.5PD大小红色球形肿物,突出于玻璃体腔内,边缘清楚有包膜,表面光滑,鼻上方视盘周围视网膜轻隆起,黄斑区可见黄白色渗出(图1),右眼B超检查:视神经表面可见有一突出于玻璃体腔的实性肿物。眼底荧光造影:动脉早期即出现强荧光,瘤体内迅速充盈形成强荧光(图2),到晚期其大小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并出现内暗外亮图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盘凹陷消失,可见球形隆起,超出测量范围,可见弧形高反射信号带,其后反射信号
    78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致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1例
    牛建军 李顺利 马效工 崔兰 黄红燕
    2010, 10(9):1836-18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8
    [摘要](1279) [HTML](0) [PDF 240.88 K](1291)
    摘要:
    1病例报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严重疾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对于无害的条件致病微生物呈高度易感性,可发生多脏器、多系统感染并伴发恶性肿瘤。AIDS有40%~92.3%并发眼部病变,其中眼底损害更为多见[1]。眼底损害可发生于HIV感染本身,亦可发生于条件致病微生物的继发感染。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AIDS所致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做一报告。患者,男,39岁。因“左眼视力下降1mo”于2009-05-
    79  三叉神经眼支带状疱疹并发青光眼
    范泰昌
    2010, 10(9):1838-18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79
    [摘要](1633) [HTML](0) [PDF 155.69 K](1191)
    摘要:
    0引言三叉神经眼支带状疱疹时有发生,是由水痘病毒感染所致,多为散发病例。受损部位严格按神经支配区分布。受累眼部皮肤、角膜、虹膜等部位病变屡有报告,但并发青光眼者少见。我们对11例眼支带状疱疹并发青光眼临床资料研讨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1991/2009年的11例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30~71(平均64)岁。30岁者1例,71岁者2例。全身状况:发疹前本组11例均有发烧,不适,病变侧皮肤阵发性疼痛。以鼻中线为界,前额,上眼睑内侧及鼻部皮肤簇集样米粒至黄豆粒大小疱疹,左侧5例,右侧6例。眼部表现:皮疹后3d眼部即出现不适,怕光、流泪、疼痛者1例,其余10例均在皮疹消退后出现眼部症状,平均14.
    80  儿童眼外伤的心理干预
    宋桂花 孙艳
    2010, 10(9):1839-18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80
    [摘要](1108) [HTML](0) [PDF 167.12 K](1197)
    摘要:
    0引言眼外伤是儿童致残、致盲的主要眼病,我国儿童眼外伤占全部眼外伤的12.4%~40.4%[1]。亦有报告致盲率为39.9%[2],可见致盲率之高。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意外受伤及住院治疗容易对其身心造成创伤,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了解儿童心理及患儿手术前的心理反应,加强对患儿心理干预,给予良好的心理护理,取得患儿主动的配合对伤情的恢复非常重要。现对我院4a来收治的56例儿童眼外伤患儿的心理干预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56例,其中男47例,女9例,年龄2~14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14h。眼球穿通伤39例,眼球钝挫伤17例。致伤因素:锐器伤39例,钝器伤14例,异物伤2例,烧伤1例。伴眼
    81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伴左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例
    林铁柱 惠延年 周健
    2010, 10(9):1840-18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9.081
    [摘要](1349) [HTML](0) [PDF 682.95 K](1379)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左眼疼痛20d,突发视物不见4d”于2009-05-26来我院就诊。父母非血族婚姻,否认遗传病史,患者父亲诉患者儿时学路比同龄儿童晚,曾诊断为“缺钙”。体格检查: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粗糙,躯干及四肢皮肤“鸡皮样”外观,腰椎及四肢关节处皮肤可见“松弛样”黄色斑块,脊柱侧弯(图1A),四肢活动正常,关节过度伸张(图1B),生殖器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矫正0.25,左眼0.01,矫正0.05,眼压:右眼20mmHg,左眼11mmHg。双眼结膜薄,可见结膜下粗大睫状血管(图2A),巩膜薄,透见紫黑色色素膜颜色(图2B),角膜透明,中央区“锥样”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