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10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黄酮对眼部血流量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英文)
    庄佩 沈轶 George C Y Chiou
    2010, 10(8):1455-145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01
    [摘要](1392) [HTML](0) [PDF 283.52 K](1310)
    摘要:
    目的:观察黄酮对兔眼部血流量和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作用。方法:在体研究中,我们采用彩色微球技术测定黄酮对兔眼部血流量的影响。预先给予5g/L黄酮滴眼液(3次/d),1wk后用激光诱导大鼠CNV的生成,在2和4wk末,采用荧光血管造影(FA)测量CNV面积。离体研究中,采用MTT法检测黄酮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黄酮显著的增加了兔眼部血流量,抑制了由激光诱导的CNV的生成。离体研究结果表明,黄酮抑制了HU-VEC的增生。结论:黄酮能够增加眼部血流量,并且抑制CNV的生成。
    2  NOD小鼠视网膜VEGF表达和视网膜细胞凋亡(英文)
    李才锐 孙曙光
    2010, 10(8):1459-146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02
    [摘要](1559) [HTML](0) [PDF 677.20 K](1280)
    摘要:
    目的:研究NOD小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VEGF表达和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以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NOD小鼠分为对照组(非糖尿病小鼠)(2,4,6,8,12wk组,n=30)和糖尿病组(2,4,6,8,12wk组,n=30)。每组小鼠在规定时间处死,提取血液标本,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备用。ELISA法检测视网膜VEGF和血液VEGF。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小鼠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糖尿病组血液和视网膜VEGF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12wk,血液标本:4.9±0.4μg/gvs0.19±0.1μg/g,P<0.01;视网膜,165.0±9.0μg/gvs18.0±4.0μg/g,P<0.01)。NOD小鼠早期糖尿病视网膜VEGF表达和血液VEGF表达呈正相关(γ=0.9902,P=0.001)。糖尿病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P<0.01。结论:视网膜VEGF表达增加可能与视网膜凋亡增多有关。早期糖尿病NOD小鼠视网膜VEGF表达增加是多因素的。
    3  视力低下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治疗(英文)
    James FT Li Yim Teresa Sandinha Jan M Kerr Diana Ritchie Ewan G Kemp
    2010, 10(8):1463-14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03
    [摘要](1504) [HTML](0) [PDF 272.41 K](1346)
    摘要:
    目的:描述第三级转诊中心15a期间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CCH)患者光动力疗法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92/2007年第三级转诊中心确诊(基本数据和摄影记录为主要确诊依据)为局限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进行记录。结果:患者11例(69%)视力改善(>2行),1例(5%)患者视力保持稳定,4例(25%)患者恶化。6/7患者采用放疗的方法和3/4采用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86%的患者发病6mo内进行治疗和50%的患者发病6mo后进行治疗视力有明显的改善。只有一个患者视力<6/60。平均随访时间为35mo。结论:发病6mo内进行治疗的患者效果较好。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显著改善且无任何不良影响。
    4  影像导航在鼻内镜下眼眶手术的临床研究(英文)
    窦晓燕 郭疆 卢永田 司马晶
    2010, 10(8):1467-14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04
    [摘要](1545) [HTML](0) [PDF 201.47 K](1276)
    摘要: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技术在鼻内镜眼眶微创手术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其中视神经损伤3例;眶内球后异物3例;球后肿瘤1例(血管瘤)。所有病例均采用BrainLab影像导航系统及鼻内镜实施手术。结果:影像导航术前准备时问(包括配准、头架定位、常规器械注册等)10~20(平均15)min。手术区域影像标志与实体解剖标志间的误差≤1.3mm。影像导航可准确定位视神经等解剖标志,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影像导航系统可以帮助术者在术中定位眼眶内重要的解剖结构,并可使手术视野扩展到内镜之外,使术者在术野中进行手术操作的同时,能顾及到术野周围的重要结构。特别是在复杂的手术中,可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5  白内障、侏儒、多指及膝外翻,一种新的综合征?(英文)
    赵秀琴 赵昕 杨文忠 杨捷 林顺潮
    2010, 10(8):1469-14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05
    [摘要](1495) [HTML](0) [PDF 483.03 K](1328)
    摘要:
    患者,男,39岁,具有白内障和侏儒、早老症、多指及膝外翻等症状,双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有所提高。眼底检查未见异常改变,因这些症状不符合以往已知的一些眼病综合征,我们推测其为一种新的眼科综合征。
    6  晶状体内金属异物1例(英文)
    S C Reddy
    2010, 10(8):1471-14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06
    [摘要](1495) [HTML](0) [PDF 222.06 K](1297)
    摘要:
    我们报道1例45岁晶状体内残留铁片伴轻微前葡萄膜炎症状患者。局部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皮质类固醇后视力改善。6mo后由于白内障形成,视力严重恶化。而晶状体囊外切除联合异物取出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明显恢复。本研究说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能使保守治疗无效的白内障所导致的低视力获得良好的视力。
    7  精神病患者巨大眶内异物1例(英文)
    Kok Foo Lee Siti Raihan Ismail Adil Hussein Mohtar Ibrahim Hasanah Che Ismail Win Mar
    2010, 10(8):1474-14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07
    [摘要](1636) [HTML](0) [PDF 413.49 K](1290)
    摘要:
    患者,男,39岁,以右眼红、痛入院。他受到一个老者暗示将自己的右眼用木棒击伤。临床表现为右眼中度突出,完全性眼肌麻痹和严重眶周皮肤肿胀。眼科影像学表现为右眼眼窝蜂窝组织炎及眼下静脉血栓形成,两侧海绵窦综合征和海绵窦血栓。报告中无眼内及眶内异物。积极使用静脉抗生素,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在麻醉下检查发现在穹窿下有一个巨大的木质异物。异物去除及强力抗生素治疗下患者病情明显恢复。诊断中发现受伤原因可能是由这个精神病患者自我伤害引起。详细的病史、检查及合理的调查揭示其潜在的病因。敏锐的察觉及相关的临床发现与影像学研究在眶内异物及眶蜂窝组织炎处理中显得尤为有效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进一步减少患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8  原花青素对紫外线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于攀 王欣玲 阎启昌
    2010, 10(8):1477-14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08
    [摘要](1347) [HTML](0) [PDF 604.47 K](1327)
    摘要: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对紫外线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n epithelial cells,LECs)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照射剂量为15mJ/cm2的中波紫外线(UVB)分别照射用0(对照组),0.05,0.1,0.2mg/mL的PC,牛磺酸(TAU),维生素C(VC)预处理的LECs,未处理组未给予紫外线和任何抗氧化剂处理,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分析各PC组LECs DNA单链断裂的程度,并与其他各组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各PC组的尾长、尾部DNA百分比、尾力矩在数值上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PC实验组的尾部DNA百分比、尾力矩与未处理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浓度下,PC,TAU和VC组的各检测指标数值逐渐增大。结论:外源性PC对UVB照射诱导损伤的人LECs DNA有保护作用。PC的保护作用明显强于TAU和VC,并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作用逐渐增强。
    9  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鹤南 陈晓隆
    2010, 10(8):1481-14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09
    [摘要](1317) [HTML](0) [PDF 517.00 K](1253)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对照实验研究。选取7d龄C57BL/6J新生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高氧模型组,每组20只,高氧模型组建立氧诱导视网膜病变模型。采用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学改变;制作视网膜组织切片并进行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Ang II和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荧光素血管灌注视网膜铺片:高氧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丛,伴明显荧光渗漏。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高氧模型组(43.23±2.57)个较正常对照组(1.37±0.93)个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Ang II蛋白表达水平:高氧模型组(0.365±0.004)较正常对照组(0.035±0.003)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视网膜VEGF蛋白表达水平:高氧模型组(0.372±0.004)较正常对照组(0.049±0.007)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Ang II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与VEGF存在明确的联系,Ang II通过上调VEGF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10  缺氧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及玻璃体中NO和VEGF浓度的变化
    张琼 张士胜 闫焱 姚燕鸿 沈玺 周颖明 朱彩红 徐建敏
    2010, 10(8):1485-14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0
    [摘要](1420) [HTML](0) [PDF 432.76 K](1339)
    摘要:
    目的: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缺氧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玻璃体和血中的浓度变化,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相比较,从而阐明两者的关系。方法: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16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例和黄斑裂孔10例。抽取患者血液,并于玻璃体切除手术中抽取玻璃体。Griess反应检测NO的浓度,ELISA检测VEGF的浓度。结果:玻璃体中NO浓度在PDR组中明显升高(15.2,4.6~50.9μmol/L),与其他3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6);血液中的NO浓度在4组中无明显差异。玻璃体中的VEGF浓度在PDR(1507.2,50.7~3722.0mg/L)和BRVO(838.8,212.7~850.6mg/L)组中均明显升高,与其他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8),而PDR组又高于BRVO组(P=0.001);各组病例血液中VEGF浓度无明显差异(P=0.76)。4组病例中,NO和VEGF间均未见相关性。结论:NO和VEGF在PDR组的玻璃体中均明显升高,表明二者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
    11  颈动脉海绵窦瘘误诊结膜炎1例
    李金颖
    2010, 10(8):1487-14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4
    [摘要](1376) [HTML](0) [PDF 156.96 K](1240)
    摘要:
    0引言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sinus fistula,CCF)是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以及这两条动脉的任何分支与海绵窦直接、间接交通。本病常因眼结膜充血、眼球前突而首诊于眼科,由于部分医生经验不足而误诊其他疾病,现报道1例CCF误诊结膜炎。1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主诉:右眼红1a;既往史:无明确外伤史;现病史:患者1a前无诱因右眼红,曾于当地医院多次诊断“结膜炎”,并给予抗生素和激素类眼药水,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检查:右眼0.8(不能矫正),左眼1.0,眼压:右眼24mmHg,左眼19mmHg(1mmHg=0.133kPa),右眼球结膜充血,结膜下血管怒张弯曲,
    12  EGFR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迁移的影响
    严浩 邱庆华 王艳丽
    2010, 10(8):1488-148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1
    [摘要](1222) [HTML](0) [PDF 306.47 K](1310)
    摘要: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DN)对人视网膜神经胶质(retinal glial,RG)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人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原代培养,用脂质体(Li-pofectin)作为载体将修饰型EGFR ASODN转染RG细胞后,采用Murphy细胞计数方法评价反义寡核苷酸对人RPE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结果:脂质体介导EGFR反义寡核苷酸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迁移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转染24h后抑制率63.27%。结论:EGFR ASODN能够抑制人RG细胞迁移。
    13  小鼠视网膜紫外线光损伤中MDA与SOD的作用
    张文华 黄雪桃 唐仁泓
    2010, 10(8):1490-14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2
    [摘要](2074) [HTML](0) [PDF 462.86 K](1357)
    摘要:
    目的:探讨视网膜紫外线光损伤中MDA与SOD的作用。方法: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再分为光损伤后1,2,3,4wk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均在12h明(30~50Lux)12h暗环境中饲养7d,然后暗适应36h。正常对照组不予紫外线照射,实验组小鼠采用2200±138Lux波长为300~400nm的紫外线灯照射,每日连续光照8h。在模型制作完成后摘取眼球,左眼行视网膜匀浆中SOD活力与MDA含量测定。结果:紫外线光照组光照后SOD活力、M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紫外线光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14  外伤性前房出血91例
    刘子彬 刘海俊 许凤山
    2010, 10(8):1492-14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5
    [摘要](1345) [HTML](0) [PDF 166.40 K](1233)
    摘要:
    0引言外伤致前房出血是眼科常见的眼部外伤疾病。2003-01/2010-02我院共收治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9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91例92眼,男64例,女27例,年龄12~50岁。受伤至就诊时间0.5h~3d。病变位于右眼59眼,左眼33眼;外伤主要为拳击伤和碰撞伤,根据前房积血量分为四级[1]:I级(积血量≤1/4前房)38眼,Ⅱ级(1/4前房<积血量≤1/2前房)29眼,Ⅲ级(1/2前房<积血量≤3/4前房)18眼,Ⅳ级(积血量>3/4前房)7眼;伴外伤性瞳孔散大21眼,继发青光眼5眼,视力<0.3者53眼。前房积血一旦确诊,在排除晶状体脱位、玻璃体积血及眼球破
    15  曲安奈德抑制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生长
    高小燕 何守志
    2010, 10(8):1493-14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3
    [摘要](1230) [HTML](0) [PDF 1.23 M](1366)
    摘要:
    目的:观察光凝后即刻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对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生长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BN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组,随机抽取一眼作为实验眼。建立BN大鼠CNV动物模型。光凝后的即刻行玻璃体腔内注射TA8μL(320μg),对照组则在光凝眼行玻璃体腔内注射BSS8μL。分别在光凝后1,2,4wk各处死动物6只,摘除眼球,制作石蜡切片,利用光镜观察不同时间点的CNV的变化。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NF-κB,MCP-1和FⅧ-RAg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检测,并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的基因表达,并行半定量检测。结果:实验1,2,4wk,与对照组相比NF-κB,MCP-1和FⅧ-RAg蛋白表达及VEGF的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TA能够降低NF-κB,MCP-1等的表达和VEGF的转录,故TA是治疗CNV的一种有效的药物。
    16  两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生长影响的对比研究
    高媛 程旭康 陈丹
    2010, 10(8):1497-14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4
    [摘要](1284) [HTML](0) [PDF 436.53 K](1107)
    摘要:
    目的:观察两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比较两者作用强弱,寻找辅助治疗和预防翼状胬肉复发的新途径。方法:用0~200μmol/L尼美舒利(nimesulide)和美洛昔康(meloxicam)作用体外培养的HPF,24~96h后观察不同浓度的两种药物对HPF的影响。MT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结果:在尼美舒利50μmol/L作用24h后,美洛昔康100μmol/L作用24h后均能显著抑制HPF的增殖(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100μmol/L尼美舒利和美洛昔康分别作用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发现,药物作用组均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G0/G1期细胞百分比上升(P<0.05),S期细胞百分比下降(P<0.05),说明细胞阻滞于G0/G1期。当尼美舒利的浓度在25~200μmol/L,美洛昔康在50~200μmol/L范围内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细胞表达PCNA(P<0.05)。结论:两种选择性COX-2抑制剂均能抑制HPF的生长,并诱导其调亡,对COX-2的选择性越高,对HPF的抑制作用越强,尼美舒利的作用强于美洛昔康。
    17  角膜移植后患者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和炎症的关联
    严浩 凌士奇 黎韦华 梁凌毅 徐建刚
    2010, 10(8):1500-15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5
    [摘要](1373) [HTML](0) [PDF 470.14 K](1323)
    摘要: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和炎症的关联。方法:人角膜取自行二次角膜移植的患者19例。淋巴内皮细胞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LYVE-1)和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adhesion modecule-1,PECAM-1)双重免疫组化法标记角膜中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BVC、炎症指数(inflammation index,IF)、移植历史(transplantation history,TH)与LVC之间的关联。结果:角膜移植后BVC,IF与LVC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而TH与LVC间呈显著性负相关。角膜移植后新生淋巴管、血管、眼表炎症间大致成平行发展,新生淋巴管最先退化,其次是眼表炎症,新生血管最后消退。结论:人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眼表炎症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18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华佩炎 彭清 王诗园 徐巍华
    2010, 10(8):1503-15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6
    [摘要](1395) [HTML](0) [PDF 385.15 K](1335)
    摘要:
    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观察白内障术后黄斑区结构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1/2010-02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且术中无并发症的32例46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记录术后视力、眼前段和眼底情况,术后1mo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Topcon3D OCT-1000)检测。结果:白内障患者46眼均成功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mo从三维OCT中未发现明显黄斑区结构的改变且检测到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CMT)为(217.34±36.15)μm,较正常同年龄人群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平均厚度CMT为(195.87±40.87)μm略增加,但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明显差异(P=0.284);少数视力和视功能恢复略差的患者其OCT中表现为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的连续性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完整性欠佳。结论:无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1mo黄斑区结构基本与正常人群相同,部分患者出现视网膜后极部IS/OS和RPE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轻度变化,因而使术后患者视力尤其是视功能质量的提高受到影响。
    19  玻璃体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疗效观察
    许正华 肖云 高晓唯 田艳明 顾永欣
    2010, 10(8):1506-15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7
    [摘要](1681) [HTML](0) [PDF 397.68 K](1239)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联合与未联合眼内注射曲安奈德行黄斑前膜剥离术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88例101眼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51眼联合曲安奈德注入,对照组50眼未注入曲安奈德。所有病例均采用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术中玻璃体切除完毕后行气-液交换,待玻璃体腔无液体后注入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2.5mg染色,然后放入眼内灌注液进行黄斑前膜剥除术,其中28眼同时进行了内界膜撕除术。对照组玻璃体切除完毕后直接进行黄斑前膜剥除。手术后随访3~24(平均17)mo。对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结构及手术并发症进行长期疗效观察,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3mo,治疗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48眼(94.1%),不变2眼(3.9%),视力下降1眼(2.0%)。对照组视力提高46眼(92.0%),不变2眼(4.0%),下降2眼(4.0%)。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3mo 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4,P>0.05);但术后6,12,24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8,P<0.05)。治疗组合并视网膜内界膜撕除28眼,对照组2眼。OCT显示所有手术患者前膜均已消除,黄斑水肿不同程度逐渐减轻。随访期末治疗组未见前膜复发,对照组9眼前膜再次复发。其他并发症: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术中和随访期末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t=6.324,P<0.05)。治疗组病例术中经TA注入能更清晰地显示出黄斑前膜的范围,特别是残留的微膜和未成熟膜,能更清晰地辨认。必要时进行二次剥膜,利于手术医生操作,特别是手术技巧欠娴熟的。早期手术治疗有助于更好的视功能恢复,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其它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两组术前术后眼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324,P>0.05)。结论:利用曲安奈德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良好可视性能有效识别特发性黄斑前膜范围大小,剥除的完整性。术中能更清晰地辨认、剥离,不易误伤视网膜,手术效果更好,利于手术医生操作。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使手术小量化。并且相应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20  玻璃体积血193例病因分析
    易湘龙
    2010, 10(8):1509-15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8
    [摘要](1337) [HTML](0) [PDF 445.33 K](1335)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原因及构成特点。方法:对以玻璃体积血为首诊的193例218眼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原因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致玻璃体积血者最多,为72例(37.3%);其次为眼外伤47例(24.4%),再次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36例(18.7%);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0例(5.2%)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9例(4.7%)。汉族与少数民族玻璃体积血原因分布无明显差异(χ2=15.648,P=0.239)。各年龄组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5.154,P<0.01)。年龄<45岁的青年组中,眼外伤导致玻璃体积血的最多,为37例(55.2%),其次为PDR12例(17.9%),再次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9例(13.4%)。45~59岁中年组,PDR致玻璃体积血的最多,为28例(50.0%),其次为RVO14例(25.0%),再次为眼外伤7例(12.5%)。≥60岁老年组,PDR致玻璃体积血的最多,为32例(45.7%),其次为RVO21例(30.0%),再次为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5例(7.1%)。男女病因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6.095,P<0.01)。124例男性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依次为眼外伤、PDR,RVO,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分别占总男性患者人数的34.7%,32.3%,13.7%,5.7%。69例女性患者中,PDR,RVO,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导致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分别占46.4%,27.5%,5.8%,4.4%。结论:眼外伤,PDR和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青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PDR,RVO及眼外伤是中年患者主要原因,PDR,RVO和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眼外伤、PDR,RVO,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男性患者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而女性PDR,RVO,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导致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PDR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双眼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视网膜新生血管破裂及出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导致多数玻璃体积血的根本原因。
    2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和泪液分泌变化的Meta分析
    朱明明 余勇夫 邹海东
    2010, 10(8):1513-15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19
    [摘要](1334) [HTML](0) [PDF 533.00 K](1389)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泪膜及泪液分泌变化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中华期刊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辅以Google网络检索和手工检索,筛选得到6篇2000-01/2009-08发表的关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泪膜和泪液分泌变化影响的研究,以手术前与术后3mo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均数差值(relativedifference,RD)为效应指标,应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入选文献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术后3mo时BUT仍低于手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的加权平均估计值为1.34,95%可信区间为(0.40,2.30),P=0.01]。术后3mo时SⅠt值略低于手术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的加权平均估计值为0.80,95%可信区间为(-0.14,1.75),P=0.10]。结论:术后3mo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泪膜稳定性仍降低,但基础泪液分泌量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
    22  连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眼表上皮的影响
    郑洋 赵茂竹 乔一平 李灵
    2010, 10(8):1516-15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0
    [摘要](1454) [HTML](0) [PDF 447.18 K](1373)
    摘要: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连续配戴对眼表上皮的影响以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CL配戴者依据连续戴镜时间分为<12h组、12~24h组和>24h组,共3组。对正常对照组(35例70眼)与病例组(99例198眼)进行用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vital staining,FLS)、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onjunctivalimpression cytology,CIC),对比各组间各观察指标差异。结果:SCL戴镜各组FLS记分、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h组与12~24h组之间,<12h组与>24h组之间FLS、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24h组与>24h组之间FLS、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会导致眼表上皮损伤和结膜杯状细胞减少,结膜上皮角化。且持续戴镜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
    23  角膜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低中度近视角膜高阶像差的临床观察
    刘三元 黄耀忠 张树生 李岳亮 王宏艳 杨媛
    2010, 10(8):1519-15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1
    [摘要](1451) [HTML](0) [PDF 324.46 K](1275)
    摘要: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LASIK)和常规的LASIK对低中度近视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比研究,选取6mo内连续的低中度近视患者32例58眼实施常规LASIK(A组,其中低度近视24眼,中度近视34眼),34例52眼实施角膜波前引导下的个性化LASIK(B组,其中低度近视23眼,中度近视29眼)。所有手术均使用德国Schwind公司Esiris第九代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Carriazo Pendular钟摆式角膜板层刀,使用4.2.0版本的Optikon keratron Scout2000角膜地形图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6mm瞳孔直径时角膜高阶像差检查。结果:两组病例角膜球差和均方根均高于术前。A组低度近视术后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236μm、彗差0.146μm、球差0.139μm和三叶差0.054μm,中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367μm、球差0.284μm、彗差0.177μm和三叶差0.021μm。B组低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球差0.127μm、均方根0.088μm、三叶差0.051μm、和彗差0.042μm,中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175μm、球差0.162μm、彗差0.027μm和三叶差0.024μm;两组病例术后3mo裸眼视力非常接近.同样条件下低中度近视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性化LASIK切削的深度较常规LASIK深。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低中度近视LASIK较常规LASIK角膜高阶像差影响少。
    24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训练
    邱辉 李心瑶 李洪阳 王欣玲 张劲松
    2010, 10(8):1522-15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2
    [摘要](2237) [HTML](0) [PDF 240.75 K](1412)
    摘要:
    目的:观察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重建三级视功能的作用。方法: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121例,随机分为训练组与对照组。斜视术后训练组采用双眼视功能训练软件进行三级视功能训练,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wk及术后12mo进行三级视功能检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比较两组术后12mo的眼位回退率。结果:训练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术后12mo训练组三级视功能形成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mo训练组眼位回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有助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恢复与重建三级视功能,三级视功能的恢复有利于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眼位回退率。
    25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新进展
    郭宝 陈雪艺
    2010, 10(8):1524-15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3
    [摘要](1867) [HTML](0) [PDF 474.65 K](1461)
    摘要: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水肿是其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广泛应用及研究的热点主要有激光光凝,玻璃体注药治疗:曲安奈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手术治疗: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等。
    26  脉络膜新生血管促进因子的研究进展
    卢秀珍 毕宏生 崔彦
    2010, 10(8):1527-15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4
    [摘要](1217) [HTML](0) [PDF 505.53 K](1321)
    摘要: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危害视力的主要病变之一,为多种眼底疾病的最终结局,最终导致严重的视力丧失。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产生与促进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促血管生成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来源与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7  儿童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刘鹏飞 肖林
    2010, 10(8):1530-15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5
    [摘要](1205) [HTML](0) [PDF 551.10 K](1463)
    摘要:
    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在儿童中的研究显示出某些特定的优势。但是这类手术的适应证、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预测性仍存在着极大争议。我们综合这几年相关文献进行概括、讨论儿童角膜屈光手术在应用方面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明确儿童角膜屈光手术的应用前景,为今后开展这类手术提供一定的启示。
    28  矫正角膜散光对人工晶状体计算的影响
    汝亚琴 陈剑铭 王登廷 苏兰萍
    2010, 10(8):1533-15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6
    [摘要](1510) [HTML](0) [PDF 294.25 K](1601)
    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中矫正角膜散光对人工晶状体度数预测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5例35眼,行上方切口超声乳化联合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减少,测量术前和术后3mo的角膜曲率及屈光状态。比较SRKⅡ,SRK/T,HolladayⅠ公式在使用术前和术后角膜曲率值计算的绝对预测误差。结果:手术前后平均角膜曲率增加0.30±0.81D,角膜散光度数减少0.70±0.71D,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相关性为(r=-0.554,P<0.01)。SRKⅡ,SRK/T,HolladayⅠ使用术前角膜曲率计算的绝对预测误差中位数分别为0.85D,0.73D,0.78D,公式间无统计学差异(χ2=4.474,P>0.05);使用术后角膜曲率计算则分别为0.72D,0.54D,0.46D,有统计学差异(χ2=7.758,P<0.05);3代公式在两种计算方法下结果有有统计学差异(Z=-2.208,-2.273,P<0.05)。结论:矫正角膜散光会引起角膜屈光度变化,导致人工晶状体度数的预测误差增大,计算公式尤其是3代公式的准确性下降,有必要对公式进行相应调整优化。
    29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
    袁慧敏
    2010, 10(8):1535-15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7
    [摘要](1203) [HTML](0) [PDF 176.34 K](1361)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葡萄膜炎的方法。方法:对27例27眼角膜葡萄膜炎患者采取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微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全部病例经上述治疗后均得到治愈,无药物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于角膜葡萄膜炎的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性较好的方法。
    30  白内障术后局部滴眼诱发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景桂莲 李月礼 岳军 肖聪慧
    2010, 10(8):1537-15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8
    [摘要](1272) [HTML](0) [PDF 328.84 K](1464)
    摘要: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眼表的毒性作用,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所致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所见的14例18眼白内障术后滴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诱发的药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14例18眼,均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使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1wk;临床表现:眼部刺激症状:眼磨、流泪、畏光、视力下降。体征:眼部睫状充血,点状角膜糜烂11眼,弥漫性角膜上皮混浊6眼,角膜基质浸润1眼。其中合并有糖尿病病史者5眼,抗青光眼术后者6眼,玻璃体切除术后2眼,全身状况良好者5眼,停药后,眼部症状缓解、消失。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对角膜的毒性作用,并积极预防和治疗,规范用药。
    31  小瞳孔下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观察
    张健 张磊 贝明珍
    2010, 10(8):1539-154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29
    [摘要](1368) [HTML](0) [PDF 359.89 K](1376)
    摘要: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小瞳孔白内障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38眼小瞳孔白内障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采用不同手术技巧扩张瞳孔,顺利娩出晶状体核。结果: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16眼(42%),0.5≥视力≥0.3者19眼(50%),视力<0.3者3眼(8%),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瞳孔下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32  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7例分析
    徐武平 陈惠英
    2010, 10(8):1541-15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0
    [摘要](1443) [HTML](0) [PDF 279.97 K](1411)
    摘要: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患者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压均降至正常范围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1眼发生早期浅前房,2眼暂时性角膜水肿。结论:小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33  卡米可林在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徐春丽 李林 高晓唯 李霞 杨永利 董晓云
    2010, 10(8):1543-154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1
    [摘要](1288) [HTML](0) [PDF 276.33 K](1309)
    摘要:
    目的:观察卡米可林在青光眼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2007-01/2008-01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7例120眼,随机分为3组:A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结膜囊点卡米可林组(观察组),B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应用卡米可林置换组(置换组),C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前房应用卡米可林留置组(留置组);观察各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渗出、虹膜周切口及并发症等(各组40眼,年龄60~80岁,随访12mo)。结果:术后A,B组早期眼压控制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但晚期眼压控制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A,B组早期视力改善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晚期无明显差异;虹膜周切口大小适中率3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术后前房渗出A组明显低于B,C组,3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术中应用卡米可林可加重术后反应,但合理应用后可明显减少其副作用。
    34  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a随访研究
    赵可浩 陈萍
    2010, 10(8):1545-15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2
    [摘要](1376) [HTML](0) [PDF 371.34 K](1301)
    摘要:
    目的:评价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疗效及随访3a疗效的稳定性。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1次急性发作患者23例23眼,局部予以10g/L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及5g/L噻吗心安滴眼液各1滴后,行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眼压控制稳定后5~7d行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观察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前及治疗后2h;1,6,12,24,36mo眼压;观察相应时间点房角变化;术后1,6,12,24,36mo行暗室加俯卧激发试验。结果: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前平均眼压为69.43±8.22mmHg,术后2h眼压为15.74±3.09mmHg,1a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高眼压,2,3a部分患者眼压升高;术前所有23眼前房角镜检查可见前房角关闭,术后2h所有23眼静态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增宽,小梁网可见范围增宽,1a随访期间房角无明显变化,2a随访3眼房角较前窄,3a随访又有3眼房角变窄;所有患者术后1,6,12mo行暗室加俯卧激发试验均为阴性,24mo时2眼阳性,36mo时又有4眼阳性。结论:氩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联合使用全身降眼压药物治疗)可迅速、有效、安全降低眼压,重新开放房角,随访1a疗效稳定,随访3a部分患者进展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5  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光凝疗效观察
    卢文胜 唐广贤
    2010, 10(8):1548-15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3
    [摘要](1529) [HTML](0) [PDF 317.40 K](1283)
    摘要:
    目的:评价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SCPC)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眼难治性青光眼采用低能量1.5~2.1W,多点数10~32的TSCPC,术后随访观察并记录眼压,视力,眼部自觉症状以及并发症,随访时间约3mo。结果:术前平均眼压62.89±17.36mmHg,最后随访平均眼压为21.13±7.06mmHg,经配对资料t检验,术前眼压与术后眼压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有效率83%。指数以上视力10眼中术后6眼视力无变化,4眼视力提高。6眼眼压控制欠佳,行睫状体冷冻手术。术前所有眼痛的患者眼痛均消失或缓解,并发症少,程度轻,主要有色素膜炎,前房出血等,无眼球萎缩发生。结论:TSCPC是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36  两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泪膜的影响
    王晋瑛 张祺 鲁铭
    2010, 10(8):1550-15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4
    [摘要](1248) [HTML](0) [PDF 301.34 K](1256)
    摘要:
    目的:观察两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使用羊膜和丝裂霉素C对泪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36例44眼青光眼患者分为HAM组和MMC组,各22眼,分别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及可调节缝线术、小梁切除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及可调节缝线术。分别于术前1d、术后1,3mo行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nce integral,FI)、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检查。结果:在术后1mo,两种手术方式均可引起泪膜功能的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术后3mo,使用羊膜组的泪膜功能基本恢复。使用丝裂霉素C组泪膜的损害程度明显高于使用羊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行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及可调节缝线术式比施行小梁切除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的术式对术后的泪膜功能的影响更小,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37  光凝和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对比应用
    高雪霞 亢春彦 王瑞峰
    2010, 10(8):1552-15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5
    [摘要](1430) [HTML](0) [PDF 245.43 K](1317)
    摘要:
    目的:比较光凝和冷凝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7-02/2009-08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应用术后光凝封闭裂孔42眼及术中冷凝封闭裂孔39眼的临床效果。结果:光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100%,冷凝组一次手术复位率为94.9%。术后视力改善光凝组为37眼(88%),冷凝组为29眼(74%),两组对视力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外垫压联合术后激光也是治疗简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
    38  脉络膜再血管化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
    刘雪芳 惠晓颖 朱赛林
    2010, 10(8):1554-15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6
    [摘要](1289) [HTML](0) [PDF 293.19 K](1284)
    摘要: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符合诊断及入选标准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60例120眼,采用脉络膜再血管化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12mo后观察患者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结果:患者60例120眼中,视力下降者2眼(1.6%),视力无提高者15眼(12.5%),视力提高0.02~0.20者80眼(66.7%),视力提高>0.20者23眼(19.2%)。56例112眼做了周边视野(60°)和中心视野(30°)检查,治疗前45眼可检测到周边视野敏感度,治疗后56眼可检测到,检出率为50%,56眼经过12mo观察后,其中47眼周边视野和中心视野无变化,有效率为83.9%。59例患者110眼行ERG检查(8眼初期未见异常,未作检查),治疗前100眼记录不到a波与b波,治疗前后无变化。30Hz闪烁反应治疗前59例患者110眼中54例97眼可记录到波形,检出率为88.2%;治疗后100眼可记录到波形,检出率为90.9%。结论:脉络膜再血管化术联合药物综合治疗能延缓或控制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病情发展,提升视力,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9  急性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
    秦文娟 毛俊峰 张付峰 魏世辉
    2010, 10(8):1556-15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7
    [摘要](1405) [HTML](0) [PDF 302.74 K](129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神经内科2007-05/2009-10诊治的急性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239例,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CL-90)对这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急性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239例的总症状指数为1.25±0.48,其中双眼患者的总症状指数高于单眼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3者高于最佳矫正视力>0.3者。此组患者的阳性项目数为19项。9个分量表中,因子分高于正常值的有: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以抑郁和焦虑最常见。结论:许多急性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存在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以抑郁和焦虑最常见。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
    40  显微外路手术治疗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巨大裂孔
    许大玲 陈艳 霍鸣 靳鵾 罗彤
    2010, 10(8):1558-15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8
    [摘要](1362) [HTML](0) [PDF 640.42 K](1297)
    摘要:
    目的:探讨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视网膜巨大裂孔的处理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06/2010-02在显微镜直视下环扎、硅胶填压、巩膜外冷凝、C3F8眼内填充处理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因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视网膜巨大裂孔4眼、术后发生的视网膜巨大裂孔8眼的术后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15(平均6)mo,11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眼术后1mo再脱离,再行显微外路手术复位。术后矫正视力<0.1者4眼(33%);0.1~0.3者5眼(42%);≥0.4者3眼(25%)。结论:巩膜穿刺孔玻璃体嵌顿引起的视网膜裂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常常裂孔巨大,对这类患者采用显微镜直视下环扎、硅胶填压、巩膜外冷凝、C3F8眼内填充处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41  视神经鞘脑膜瘤误诊视神经炎1例
    孙英 姜鹏飞
    2010, 10(8):1560-15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39
    [摘要](1601) [HTML](0) [PDF 257.26 K](1323)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女,34岁,因偶然发现右眼视物模糊来诊,查体:视力:0.2OD(不能矫正)、1.0OS,双侧瞳孔等大,右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应稍迟钝,相对性瞳孔传导阻滞阳性,右视盘边界欠清,色正常,余眼内未见明显异常。查视野:右眼颞侧及鼻下大部分视野缺损,上方旁中心暗点,左眼正常;眼底荧光造影示:视盘高荧光。拟诊右眼视神经炎收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考虑视神经炎与颅内神经脱髓鞘等疾病关系密切,为患者行颅脑MRI,显示颅内无异常,MRI报告符合视神经炎,但医生阅片时发现患者右侧视神经异常增粗。经强化MRI检查,考虑视神经占位性病变(图1)。追问病史,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2a,双眼球轻度突出,外观两眼
    42  毛果芸香碱防止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升高
    王春燕 艾育德 陶格图
    2010, 10(8):1561-15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6
    [摘要](1372) [HTML](0) [PDF 296.50 K](1281)
    摘要:
    目的:了解毛果芸香碱是否能有效降低棕色虹膜人种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急性升高。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58眼,按年龄、性别进行匹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前30min和术后即刻滴用20g/L毛果芸香碱,对照组滴用安慰剂。术后0.5,1.0,1.5,2.0,3.5h观察眼压和其他情况。结果:激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眼压最大升高值分别为0.62±0.67kPa(1kPa=7.5mmHg)和1.13±0.87kPa,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3)。治疗组的眼压明显下降发生于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0.5,1.0和1.5h。除治疗组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外,未见其他眼部和全身的副作用。结论:20g/L毛果芸香碱在棕色人种中可以有效地防止Nd∶YAG激光虹膜切除术后眼压升高。
    43  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皮瓣重建全层眼睑缺损
    李晓华
    2010, 10(8):1564-15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40
    [摘要](1411) [HTML](0) [PDF 480.19 K](1270)
    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游离硬腭黏膜植片替代后睑组织联合眶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的前层眼睑皮肤,重建因肿瘤术后或外伤所致的全层眼睑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眼睑全长1/2中重度全层眼睑缺损患者,全部用口腔硬腭黏膜植片替代睑板和结膜,再造后层眼睑;用眶周血供丰富的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皮瓣转移覆盖于硬腭黏膜上,替代缺损的眼睑皮肤肌肉层再造前层眼睑,其中10例采用眼轮匝肌单蒂皮瓣,3例为颞浅动脉皮瓣,2例为上睑皮肤轮匝肌双蒂皮瓣,1例为眉上皮瓣。手术操作中首先行硬腭黏膜移植,然后根据眼睑前层缺损的部位和范围设计眶周的SMAS转移皮瓣,手术完毕行睑缘缝合3~6mo后切开。结果:全部患者随访>12mo,硬腭黏膜植片及其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移位、感染和坏死等不良反应,无收缩,眼睑外观及功能改善满意。结论:硬腭黏膜联合SMAS皮瓣转移修复重建眼睑全层缺损,可以一次性修复眼睑缺损的皮肤、睑板、结膜,疗效肯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4  前房穿刺及pH值测定在治疗中度眼碱烧伤中的应用
    李清韬
    2010, 10(8):1567-15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41
    [摘要](1123) [HTML](0) [PDF 310.98 K](1285)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前房穿刺及pH值测定在治疗中度眼碱烧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度眼碱烧伤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9例,应用前房穿刺冲洗,并测定房水pH值,结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39例,仅应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视力恢复情况、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视力恢复情况、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的比较,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穿刺及pH值测定在治疗中度碱烧伤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45  丝裂霉素C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秦智勇 陆章敏 梁志坚
    2010, 10(8):1569-15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42
    [摘要](1215) [HTML](0) [PDF 530.49 K](1379)
    摘要:
    目的:探讨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泪囊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局部应用0.4mg/mL丝裂霉素C,对照组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患者泪道通畅情况,鼻内窥镜下测量造瘘口面积,检查鼻腔结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35例39眼,治愈38眼,治愈率97%;对照组30例34眼,治愈26眼,治愈率76%,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组织损伤小、面部不留瘢痕,能有效减少术后吻合口闭锁,提高手术成功率,可作为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46  前房睫毛异物存留1例
    牛建军 孙时英 马效工
    2010, 10(8):1571-15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7
    [摘要](1158) [HTML](0) [PDF 177.71 K](1273)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男,20岁,某部战士。因“左眼被树枝击伤后视物不清1.5a”于2006-07-04入院。患者2005-01-04扫雪时不慎被树枝击伤左眼,当时即感左眼视物不清、胀痛、睁眼困难,自觉有“热泪”溢出,无意识不清等,单位医务所予以抗生素眼液点眼。次日左眼胀痛、睁眼困难缓解,视物不清缓解,故未行正规专科诊治。2006-06因左眼视力下降就诊于解放军546医院,诊断“左眼前房异物、白内障”,建议转诊我院就诊。2006-07-04我院以“左眼外伤性白内障、左眼前房异物”收住。入院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6,-1.5DS=1.0;左眼0.1,-1.50DS=0.15。左眼角膜瞳孔区上方见一长
    47  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分析
    张呈浦 郭晓会
    2010, 10(8):1572-15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43
    [摘要](1412) [HTML](0) [PDF 342.09 K](1299)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1例122眼鼻泪管阻塞的患者行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随访6~24mo,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105眼(86.1%),好转12眼(9.8%),无效5眼(4.1%),总有效率95.9%。结论:逆行置入球头硅胶管治疗鼻泪管阻塞方法简便、安全省时、无切口、出血少、不改变原有的解剖结构、成功率高。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是一种有效的鼻泪管阻塞治疗方法。
    48  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在干眼症诊断中的应用
    刘妍
    2010, 10(8):1574-1576. DOI: 10.3969/j.issn.1672-3123.2010.08.044
    [摘要](2659) [HTML](0) [PDF 417.91 K](1324)
    摘要:
    目的:探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在干眼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04/2008-09眼科门诊干眼症患者36例72眼,正常人10例20眼,采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联合PAS染色,观察各组结膜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形态及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在形态学方面,97%的正常人表现为Nelson分级中的0级,84%轻度干眼症患者表现为Nelson分级中的1级,79%中度干眼症患者符合Nelson分级中的2级,98%重度干眼症患者符合Nelson分级中的3级;在高倍镜下任意选取五个视野,统计杯状细胞的数量,轻度干眼症组(101.67±15.64),中度干眼症组(40.77±5.39)及重度干眼症组(6.36±3.61)较正常组(196.10±22.53)相比,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1,重度与轻中度干眼症组比较,前者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操作简单易行,结果客观精确,联合其他检查方法用于干眼症诊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49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眼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杨景旭 顿晓熠 杨玉洁 袁红 王海燕
    2010, 10(8):1577-157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45
    [摘要](1578) [HTML](0) [PDF 341.91 K](1366)
    摘要:
    目的:比较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continuous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II)与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法(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II)对2型糖尿病(T2DM)眼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探讨最佳血糖控制方法。方法:将320例拟行眼科手术的T2DM患者分为CSII组和MSII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两组均可有效控制血糖(P<0.01),治疗后CSII组餐后2h血糖(2hPBG)优于MSII组(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少于MSII组(P<0.01)。CSII组住院费用高于MSII组(P<0.01)。结论:T2DM眼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安全有效,并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但住院费用有所增加。
    50  国人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散光与眼球散光的定量分析
    胡正再 欧阳红专 李琳 张思文 周智玲 张琼芳 王孟林
    2010, 10(8):1580-15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46
    [摘要](1469) [HTML](0) [PDF 241.82 K](1377)
    摘要:
    目的:研究国人近视人群角膜前表面散光与眼球散光的关系,为眼屈光手术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连续性资料358眼。采用日本TOMEY公司的TMS-4角膜地形图仪进行角膜前表面地形图检查,获取角膜前表面散光度数及轴向;用日本TOPCON公司的RM8000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散瞳验光,获取眼球散光度数和轴向。结果:眼球散光与角膜前表面散光的比值为0.811±0.665;眼球散光<0.50D者150眼,散光度数差异、散光轴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散光度数、散光轴向均正相关;0.50D≤眼球散光<1.00D者122眼,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轴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光度数无相关性,散光轴向正相关;眼球散光≥1.00D者86眼,散光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散光轴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散光度数、散光轴向均正相关。结论:角膜后表面及晶状体对角膜前表面散光有一定的补偿作用;角膜前表面散光与眼球散光正相关,散光度数越高,相关程度越高;角膜屈光手术根据眼球散光进行手术设计可能较好,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及白内障手术可根据角膜前表面散光确定手术切口位置。
    51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和并发症分析
    王跃静 陈独娅 成伟 张传伟
    2010, 10(8):1582-15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47
    [摘要](2096) [HTML](0) [PDF 446.96 K](1339)
    摘要: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由三个眼科中心提供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病历资料,患者共302例601眼,观察戴镜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ORBSCAN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情况。所有观察病例的治疗前设为自身对照组。结果:戴镜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分别与戴镜前裸眼视力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95.920,-77.710,-65.362;P<0.01,<0.01,<0.01);戴镜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与戴镜前矫正视力1wk;1,3mo比,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4,0.599,0.581;P=0.174,0.550,0.562);戴镜后1wk;1,3mo的角膜前表面水平向曲率与戴镜前角膜前表面水平向曲率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6.020,20.143,17.476;P<0.01,<0.01,<0.01);戴镜后1wk;1,3,6mo的角膜前表面垂直向曲率与戴镜前角膜前表面垂直向曲率比,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2.505,20.626,21.667,25.397;P<0.01,<0.01,<0.01,<0.01);发生角膜上皮点状脱落和角膜中央明显压痕的病例在1wk时占7.5%,1mo时占6%,3mo占9.8%,其中反复出现角膜上皮点染和明显压痕的占2.5%。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具有特有的降低近视度数速度快、效果显著、安全、可逆的优势,但矫正近视度有一定适用范围。
    52  超薄角膜接触镜在LASEK手术中的应用
    韩有田 陈继红 赵家义
    2010, 10(8):1585-158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48
    [摘要](1310) [HTML](0) [PDF 235.62 K](1332)
    摘要:
    目的:观察超薄角膜接触镜在LASEK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57眼行LASEK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应用超薄角膜接触镜(NEWVISION,韩国),中央厚度为0.03mm;对照组应用常规角膜接触镜(博士伦,美国),中央厚度为0.14mm。观察两组术后刺激症状和上皮愈合情况,以及术后6mohaze,裸眼视力。结果:术后1,5d试验组刺激症状均明显较对照组轻,术后5d取接触镜后试验组角膜上皮愈合优于对照组。但是术后6mo两组haze和视力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超薄角膜接触镜可以显著减轻手术后早期症状和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
    53  LASIK围手术期干预治疗降低术后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王军 陈惠英
    2010, 10(8):1587-15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49
    [摘要](1299) [HTML](0) [PDF 324.55 K](1399)
    摘要:
    目的:观察LASIK围手术期干预治疗降低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行LASIK术近视及散光患者568例1124眼,采取术前筛选、围手术期干预治疗,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1wk;1,3mo干眼症状,并行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术后1wk158眼(14.57%),1mo136眼(12.10%),3mo58眼(5.16%)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且均为轻度。结论:重视术前对干眼症的筛查,合理的围手术期干预治疗是降低干眼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5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DLK的临床治疗
    裴文萱 易虹 熊海波
    2010, 10(8):1589-15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50
    [摘要](1831) [HTML](0) [PDF 293.64 K](1345)
    摘要: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的临床分级治疗。方法:收集2008-04/2009-09我院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层间角膜炎患者19例21眼,根据角膜层间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浸润范围,制定分级标准,予以相应分级治疗方案。观察其治疗前和治疗后1,3,5,7,10d及1mo时临床症状,角膜浸润程度和范围,视力,屈光度数及眼压等情况。结果:19例21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病例多为轻度,其中Ⅰ度18眼,Ⅱ度2眼,Ⅲ度1眼,经过相应分级糖皮质激素治疗,角膜瓣下炎性细胞浸润灶多在1wk内消退,随访至治疗后1mo,裸眼视力显著提高,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角膜体征,视力及屈光不正恢复程度在各分级DLK之间,及在接受不同分级治疗方案的病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结论:弥漫性层间角膜炎的临床综合分级对糖皮质激素分级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弥漫性层间角膜炎具有治疗指导作用。
    55  中医眼科教学中的医患纠纷防范教育
    孙化萍 赵越娟 魏伟 王育良 王友法
    2010, 10(8):1591-15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51
    [摘要](1305) [HTML](0) [PDF 386.27 K](1388)
    摘要:
    在医患纠纷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提出了中医眼科学生不仅要努力掌握专业技能还要加强沟通和工作技巧的学习。从中医眼科的特点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培养医学生专业技能、如何加强和提高医学生的沟通能力,从而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
    56  江苏无锡市惠山区白内障防盲手术732例统计分析
    诸菊梅 陈银 杜方群 俞萍 张洁
    2010, 10(8):1593-159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52
    [摘要](1310) [HTML](0) [PDF 438.41 K](1265)
    摘要:
    目的:探讨惠山区防盲工作中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式的作用。方法:对2007/2010年在我院进行防盲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患者732例945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患者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为903眼(95.5%);白内障手术后第1d,脱盲率达98.7%,脱残率达89.5%。使用QOL调查表对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生存质量的各项进行调查,所得结果各项分别行配对t检验,结果发现,患者手术后生存质量各方面与视功能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大大简化了传统ECCE的手术环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快,在防盲工作中有明显的优势。
    57  羊膜移植术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疗效分析
    余桂国 孔伟
    2010, 10(8):1596-15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53
    [摘要](1216) [HTML](0) [PDF 307.90 K](1256)
    摘要: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持续性角膜上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上皮缺损进行了羊膜移植术,术后经裂隙灯及荧光素染色,随访18mo。结果:患者15例进行了羊膜移植术后,3~4wk角膜上皮缺损愈合,角膜上皮表面光整,10例视力不同程度上升。结论:羊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上皮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58  表面麻醉方式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丁艳林 王丽丽
    2010, 10(8):1597-159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54
    [摘要](1406) [HTML](0) [PDF 325.17 K](1238)
    摘要:
    目的: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采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来完成手术。根据术后并发症少、安全、省时、痛苦少的比较来选择一种相对安全的麻醉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9-03/2010-03我院经治白内障患者361例398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随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球后麻醉、表面麻醉。结果:球后麻醉组显效184例、有效11例。表面麻醉显效190例、有效13例。术中并发症:后囊破裂:球后麻醉5眼,表面麻醉6眼。球后出血:球后麻醉1眼。角膜水肿:均在1wk内恢复。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采用表面麻醉安全、省时、患者痛苦少、避免了球后麻醉经常报道的并发症。
    59  确保大规模低成本白内障手术安全的体会
    苏明 冯萍 石德富
    2010, 10(8):1599-160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55
    [摘要](1414) [HTML](0) [PDF 266.50 K](1237)
    摘要:
    目的:回顾分析大规模低成本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6a来1554例患者1772眼施行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我们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对整个安全操作过程进行详尽的论述。结果:术后第3d视力0.3~1.0者1308眼(73.81%);≥1.0者432眼(24.38%)。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医疗纠纷发生。结论:在大规模白内障手术的各环节中采用"流程作业"可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同时确保医疗安全。
    60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傅永艳 张瑞君 金永华
    2010, 10(8):1601-16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56
    [摘要](1237) [HTML](0) [PDF 225.16 K](1388)
    摘要: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时机及效果。方法:对41例68眼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指导下早期予以激光光凝。结果:光凝治疗后41例68眼术后随访均满1a,其中视力提高19眼(28%);视力不变40眼(59%);视力下降9眼(13%),总有效率为87%。由于先处理已存在的黄斑水肿,未见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黄斑水肿加重。结论:适时的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合理及时的进行激光光凝,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稳定视力。FFA是进行正确有效激光重要参考依据。
    61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
    隗秀玲 刘岚 乔婷玉 王晶
    2010, 10(8):1603-160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57
    [摘要](1701) [HTML](0) [PDF 267.70 K](1400)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对42例5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眼轴24.26~30mm组,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0.5者27眼(49%),0.3~0.4者16眼(29%),<0.3者3眼(5%);眼轴>30mm组,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无1例达到0.5,0.3~0.4者3眼(5%),<0.3者6眼(1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同时矫正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62  高度近视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效果分析
    张思文 胡正再 欧阳红专
    2010, 10(8):1605-1606. DOI: 10.3969/j.issn.1672-3123.2010.08.058
    [摘要](1237) [HTML](0) [PDF 250.00 K](1260)
    摘要: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疗效。方法:患者145例(56例透明晶状体,89例合并白内障),平均年龄55岁;术前裸眼视力<0.1者139例,0.1~0.3者6例;矫正视力<0.1者21例,0.1~0.3者42例,0.3~0.5者47例,≥0.5者35例。所有病例均局部麻醉下行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4例,术后一过性角膜水肿19例,术后6mo内发生视网膜脱离2例,后发性白内障3例;术后3mo裸眼视力<0.1者9例,0.1~0.3者49例,0.3~0.5者40例,≥0.5者47例;术后3mo矫正视力0.1~0.3者28例,0.3~0.5者38例,≥0.5者79例。结论:高度近视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视力恢复快,安全有效,但要注意术前和患者交代视近物困难,尤其是<50岁的患者,及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患者。同时,选择患者时应注意避免精神高度紧张患者。另外,要告知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发生可能性增加。
    63  原发性青光眼合并早期垂体腺瘤的临床分析
    陈熙 万迪玲 匡毅 李慧丽
    2010, 10(8):1607-16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59
    [摘要](1330) [HTML](0) [PDF 349.69 K](1310)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青光眼的中心视野、周边视野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早期垂体腺瘤。方法:回顾分析7例原发性青光眼合并早期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原发性青光眼中,2例为急性闭角型,1例为慢性闭角型,4例为开角型。患者均行中心及周边视野、头颅X射线平片、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除了青光眼性视野改变,所有患者均有颞上象限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进而做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了垂体腺瘤。结论:青光眼与垂体腺瘤均可有视野的损害,前者的改变早期位于中心,而后者可以位于周边。建议对青光眼患者的视野检查范围应包括中心及周边,如果周边视野有象限性缺损,须行头颅X射线平片、CT或者MRI检查,以防漏诊、误诊垂体腺瘤。
    64  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护理
    李洲红 张红
    2010, 10(8):1609-16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0
    [摘要](1292) [HTML](0) [PDF 389.22 K](1269)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评价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我院2004-01/2008-12连续收治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7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137例)和对照组(138例),两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由专科培训的责任护士遵循护理程序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患者出院后通过建立档案、家庭随访、举办学习班等措施继续实施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眼内压、并发症和视力预后和生存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出院时眼压恢复正常者占83.9%(115/137),对照组眼压恢复正常者占73.9%(102/138),χ2=4.15,P<0.05,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5.7%(28/109)明显低于对照组45.3%(43/95),χ2=4.126,P<0.05,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手术后3mo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3.84,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促进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恢复正常眼内压,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尤其有利于培养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65  老年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蔡虹 胡兵 路琦 孙志毅 毕宏生
    2010, 10(8):1612-16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1
    [摘要](1377) [HTML](0) [PDF 312.68 K](1483)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采用线性模拟标尺,对164例老年视网膜脱离手术患者计量疼痛程度。将164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巩膜外环扎+垫压+视网膜冷凝术64例;B组: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100例。B组又分为注气组62例和注硅油组38例。结果: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的发生有显著差异性(χ2=6.211,P<0.05),疼痛程度也明显不同,B组术后疼痛率和疼痛程度明显高于A组。结论:老年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疼痛最常见原因为手术切口疼痛,眼压升高是引起中度以上疼痛的主要因素。
    66  两种羧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的比较和运用
    刘卓
    2010, 10(8):1614-16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2
    [摘要](1335) [HTML](0) [PDF 358.15 K](1347)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羧基磷灰石(hydroxyatite,HA)义眼座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24眼行Ⅰ期HA义眼座植入术采用不同的术式:双层帽状巩膜下义眼座肌锥内植入;断视神经巩膜腔原位义眼座植入法。观察手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3mo。结果:术后1~3mo,创口Ⅰ期愈合24眼,无义眼座暴露、排斥、感染者,术后眼窝成形好。24例Ⅰ期植入术后效果好。结论:针对不同的病例采用两种不同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并发症少,术后效果好。
    67  重症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术临床观察
    李桂芹 谢保田
    2010, 10(8):1616-16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3
    [摘要](1483) [HTML](0) [PDF 286.21 K](1341)
    摘要:
    目的:观察额肌筋膜瓣转移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效果。方法:对52例72眼重度上睑下垂进行额肌筋膜瓣转移悬吊术治疗。结果:本组52例72眼随访1~6a,2例4眼矫正轻度不足,2例4眼重睑轻度不对称,其余均获得满意疗效,上睑弧度及双重睑自然美观,恢复了上睑功能。仅部分病例早期轻度睑裂闭合不全,无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额肌筋膜瓣转移悬吊术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最理想的手术方法,手术中的上睑缘位置高低,额肌缝合睑板的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68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分析
    刘畅 任红 吕国钧
    2010, 10(8):1618-161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4
    [摘要](1283) [HTML](0) [PDF 368.89 K](1297)
    摘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52眼翼状胬肉实施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随访观察3mo以上,1眼复发(2%),角膜上皮恢复时间为2~3d。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可靠。
    69  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180例的疗效观察
    李军 贺新征 李岩
    2010, 10(8):1620-16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5
    [摘要](1156) [HTML](0) [PDF 319.88 K](1334)
    摘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的发病情况及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0例患有翼状胬肉的患者进行职业分析,并对210眼施行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治疗,术后随诊1mo~1a。结果:痊愈163例190眼,有效率达90.5%,复发17例20眼复发率9.5%。结论:翼状胬肉发病与环境有关,带蒂球结膜瓣转移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好,操作方便,复发率低。
    70  特发性眼眶炎性假瘤治疗的远期随访观察
    燕新爱 高宇 刘利民 高占国
    2010, 10(8):1622-16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6
    [摘要](1572) [HTML](0) [PDF 217.69 K](1327)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眶内炎性假瘤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86/2006年88例92眼住院患者,其中药物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68例80眼,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20例,随访时间1~14(平均4.4)a。结果:患者88例中,男50例,女38例,右眼51例,左眼33例,双眼4例,年龄2.5~80(平均31.4)岁。其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有:眼球突出76例,前部眶间隙可触到肿块64例,眼睑浮肿伴眼部疼痛34例,眼球运动受限伴复视33例,眼外肌肥厚23例。其它:视神经增粗,脂肪垫水肿,眼环增厚等表现共27例,有68例经药物+手术+药物联合治疗。余20例单纯药物治疗,经随访完全治愈43例,部分治愈34例,复发11例,有效率88%。结论:表现有眶内实性包块的眶内炎性假瘤,采取药物联合手术方法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此病的治愈率。
    71  基层医院对开放性眼外伤一期救治技术浅析
    敬峥 李洪涛
    2010, 10(8):1624-162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7
    [摘要](1030) [HTML](0) [PDF 319.61 K](1230)
    摘要:
    目的:探讨开放性眼外伤一期救治技术在基层医院眼科应用。方法:对45例45眼开放性眼外伤依据损伤的部位、程度不同,采取相应的麻醉、缝合技术予以清创缝合,为二期手术创造良好的基础。结果:术后视力在0.08以上的41眼,视力无光感4眼。结论:正确掌握开放性眼外伤一期救治技术,及时处理术中术后并发症,对于伤眼的恢复和二期手术治疗至关重要。
    72  泪道探通联合眼膏注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84例临床分析
    严吕霞 严锦云
    2010, 10(8):1625-16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8
    [摘要](1153) [HTML](0) [PDF 337.82 K](1307)
    摘要:
    目的:探讨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我院从1990-05/2008-05给予284例308眼慢性泪囊炎采用泪道探通术,留针30min~2h,然后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1.5mL缓慢注入泪道。1次/wk,6次为1疗程。结果:患者284例308眼中,治愈252眼(81.8%),好转56眼(18.2%)。结论:泪道探通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注入术在基层治疗慢性泪囊炎中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方法。
    73  泪小管断裂吻合临床分析
    孙忠伟
    2010, 10(8):1627-162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69
    [摘要](1200) [HTML](0) [PDF 261.23 K](1239)
    摘要:
    目的:探讨各种方法寻找鼻侧端泪小管提高手术成功率,置入硬膜外胶管的疗效分析。方法:术前明确诊断泪小管断裂,在手术显微镜下硬膜外导管为支撑行泪小管吻合术。结果:用各种寻找鼻侧断端方法,使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泪道冲洗通畅。结论:提高泪小管断裂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溢泪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74  KTP泪道激光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10a回顾分析
    曾庆广 刘苏冰 江红玲 曾妍 马恩普 张卫霞 汪洋
    2010, 10(8):1628-163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0
    [摘要](1487) [HTML](0) [PDF 401.06 K](1236)
    摘要:
    目的:回顾研究10a来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各种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KTP激光泪道治疗机,患眼局部常规消毒后,充分扩张泪小点,用带针芯的泪道探针由泪小点插至泪道阻塞处,拔出针芯,将KTP激光导光纤维插至泪道阻塞处,激发激光至泪道阻塞处疏通,并同时接冲左氧氟沙星液,术后隔日泪道冲洗。结果:采用此方法治疗各种泪道阻塞766例870眼,9眼未疏通,疏通率为99.0%。42例溢泪症状再现,泪道冲洗不通畅术后6mo后再阻塞,复打激光者42例42眼,复打率为4.8%;其中36例36眼再次激光无效。825眼一次性疏通,术后泪道冲洗通畅,溢泪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治愈率为94.8%。结论:KTP激光泪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泪道阻塞损伤性小、治愈率高、效果快捷的治疗方法。
    75  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蒋琤
    2010, 10(8):1631-16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1
    [摘要](1097) [HTML](0) [PDF 278.35 K](1365)
    摘要:
    目的:探讨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症采用综合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对68例干眼症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根据症状不同,分为轻中度干眼症和重度干眼症,采用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干眼症患者68例中的轻中度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而重度患者的临床症状亦有明显改善。结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干眼不同的阶段以及患者不同的卫生知识和经济状况,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76  LASEK与去瓣LASEK手术临床观察
    赵岐
    2010, 10(8):1633-16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2
    [摘要](1268) [HTML](0) [PDF 256.83 K](1266)
    摘要: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保留上皮瓣LASEK和去瓣LASEK治疗近视术后的临床表现,评估去瓣LASEK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57例114眼近视患者,左眼采用去瓣LASEK(制作活性上皮瓣)作为观察组,右眼采用常规保留上皮瓣LASEK作为对照组,随访6mo,观察术后1~3d两眼的疼痛反应、视力恢复情况以及6mo内haze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去瓣LASEK组术后1~3d内疼痛反应级别无不适和轻度有54眼占本组94.7%,中度反应3眼占5.3%,常规LASEK手术组术后1~3d内疼痛反应无不适有6眼占本组10.5%,轻度38眼和中度13眼共占89.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疼痛;术后视力恢复:术后第1d和第5d去除上皮瓣LASEK组分别是0.8和0.86,常规LASEK组分别是0.69和0.76,术后2wk后两组视力无明显差异;术后6mo内haze情况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对两组结果对比和分析,去瓣LASEK术相对常规保留上皮瓣LASEK手术术后反应较轻,视力恢复较快,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77  非对称性手术矫正共同性斜视的临床分析
    孙一岚 任婉娜 张莹
    2010, 10(8):1635-16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3
    [摘要](1410) [HTML](0) [PDF 241.22 K](1261)
    摘要:
    目的:观察非对称性手术矫正共同性斜视的疗效。方法:选择138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其中包括共同性外斜视88例,共同性内斜视50例,合并垂直斜视度<7△的20例,合并轻度眼球隐性震颤的4例。其中外斜视平均斜视度30△~65△,内斜视平均斜视度30△~70△。所有患者均经过屈光矫正,弱视治疗视力提高至0.8以上,或双眼视力平衡0.6以上,同视机检查视功能,内斜患者戴镜矫正6mo以上。三棱镜检查33cm和5m斜视度差值≤15△的基本型斜视患者,斜视度在30△~70△的行单眼水平肌肉后徙加缩短的非对称性手术。术后1wk年龄在6~14岁的做10d同视机功能训练。结果:术后1mo复查:矫正正位126例,欠矫8例,过矫2例,垂直斜视度变化不大,复视2例。术后3mo复查:矫正正位128例,欠矫8例,过矫1例,复视1例。同视机检查三级功能:术后做过功能训练的Ⅰ,Ⅱ,Ⅲ级视功能建立,Ⅰ级视功能建立35例,Ⅱ级视功能建立58例,Ⅲ级视功能建立45例。结论:非对称性手术矫正共同性斜视效果满意,儿童术后行功能训练有助于早日恢复视功能。
    78  激光联合不同药物灌注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评价
    杨旭
    2010, 10(8):1637-16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8
    [摘要](1150) [HTML](0) [PDF 163.27 K](1178)
    摘要:
    0引言泪道阻塞是眼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溢泪已成为该病患者迫切需求解决的问题。我科2005-01/2010-01应用国产倍频激光联合不同药物灌注对879例934眼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治疗,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5-01/2010-01泪道阻塞患者879例934眼,男91眼,女843眼,年龄15~73岁。病程1mo~20a。设备:带光导纤维的Nd∶YAG泪道激光治疗仪,波长为1064nm,脉冲频率5~30Hz连续可调,最大输出功率25W,用0.6mm直径光纤输出。特制12号空心泪道探针(带针芯)。泪道冲洗针头(其前段封闭,针头两侧开有
    79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3例
    周宇 袁铸
    2010, 10(8):1638-16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79
    [摘要](1348) [HTML](0) [PDF 156.10 K](1246)
    摘要:
    0引言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CE)是以角膜内皮细胞变性、虹膜基质异常及继发青光眼为主要改变的一组疾病,临床少见,预后欠佳,最终以眼压失控及角膜内皮失代偿而致失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可延缓病程的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临床上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病例1,患者,女,37岁,以左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2mo为主诉入院,患者诉术后1wk眼压即升高至42mmHg,联合药物降眼压,眼压不能控制,入院检查:视力OD0.6,矫正1.2,OS0.2,矫正0.6,Goldmman眼压计测眼压右眼15mmHg,左眼42mmHg,左眼滤过泡扁平,角膜水肿,中央前房(ACD)4CT,周边前房消失,可见虹膜小
    80  妊娠后期球后视神经炎1例
    杜彩凤 唐昂藏
    2010, 10(8):1639-16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80
    [摘要](1199) [HTML](0) [PDF 170.64 K](1287)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妊娠31wk,因右眼视力下降3d伴眼球转动疼痛,于2009-06-23到我科就诊。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1/0.3,矫正0.5,J1,左眼0.4/0.9,矫正1.2,J1;双眼瞳孔对光反射灵敏,前节及眼底均正常;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右眼(图1)P100波潜伏时延迟,振幅亦降低,左眼正常;右眼视野(图2)周边部缺损,左眼视野正常;诊断:1.右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2.妊娠31wk。产科检查正常,经会诊后给予口服强的松30mg,1次/d,连续7d,弥可保0.5mg,3次/d,连续7d,复方血栓通500mg,3次/d,连续7d,Vit C200mg,3次
    81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术后前房出血1例
    王岳秀 陈艳路 于芳蕾 段辉
    2010, 10(8):1640-164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8.081
    [摘要](1222) [HTML](0) [PDF 180.61 K](1329)
    摘要:
    1病例报告患者,女,以“双眼老年性白内障”为诊断收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4a,平素血压控制良好。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史,术前停用1wk。入院后查体:VOD0.1VOS0.25,双眼晶状体不均匀混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眼16mmHg,左眼16mmHg。入院后血压维持在110/85mmHg左右。入院后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凝血像示APTT24.4S,TT16.0S,PT10.7S,INR0.93g/L。局部麻醉下行右眼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吸净皮质后,前房内有出血呈凝血块,取出困难,遂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卡巴胆碱缩瞳,前房内注消毒空气,形成前房,术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