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LASIK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对猪角膜瓣厚度和直径的影响(英文)

      2010, 10(4):615-6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01

      摘要 (1451) HTML (0) PDF 242.42 K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负压吸引时间对角膜瓣厚度和直径的影响。方法:根据负压吸引时间的不同将60只猪眼随机分为3组:组1(10s)、组2(20s)和组3(30s),使用法国产MoriaM2型角膜板层刀分别吸引角膜10s,20s和30s后切削角膜瓣,利用角膜超声测厚仪测量角膜瓣厚度,应用镀铬游标卡尺测量角膜瓣直径。结果:组1、2和3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46.05±13.46,157.35±18.95和169.25±21.02μm,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各组的平均角膜瓣直径分别为8.63±0·19mm(组1,10s),8.89±0.24mm(组2,20s)和9.06±0·18mm(组3,30s)。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LASIK术中随着负压吸引时间的延长,角膜瓣厚度和直径均增加。

    • 降糖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眼屈光度的影响(英文)

      2010, 10(4):618-6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02

      摘要 (1460) HTML (0) PDF 222.13 K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降糖治疗对糖尿病患者眼屈光度的影响。方法: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20例,检测治疗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2h C肽。测定双眼屈光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并在降糖治疗1,2,3,4wk分别复测以上眼部指标。分析屈光度改变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降糖治疗前后各眼部指标的变化。结果:降糖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出现远视性屈光改变,改变幅度与HbA1c和治疗1wk的降糖速度呈正相关,与治疗前血糖、空腹及餐后2h C肽无相关性,持续约2 ~4wk逐渐恢复至治疗前屈光水平。治疗前后,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等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降糖治疗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暂时性远视改变,改变幅度主要取决于治疗前HbA1c水平及前7d的降糖速度。其发生机制可能与晶状体水合化导致的屈光力降低有关,而非晶状体形态的改变。

    • 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其他过敏症的患病率(英文)

      2010, 10(4):621-62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03

      摘要 (1599) HTML (0) PDF 164.15 K (1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定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和一级亲属中相对其他过敏的患病率。方法:本前瞻性研究自1999-04/2008-03 9a间在520名春季角结膜炎的患者中进行。所有的年龄、性别、春季角结膜炎类型、其他伴随患者和/或其亲属的超敏反应的各种类别的信息记录在问卷调查表并用统计学分析。结果:520名患者中,男369例(71.0%),女151例(29·0%)。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5.3岁(6 ~30岁)。242例(46.5%)曾在自己或其一级亲属中有春季角结膜炎或其他类型超敏反应的历史。在这些阳性病史病例中,68例(28.1%)有过敏性皮炎,51例(21.1%)(其亲属)春季结膜炎,46例(19.0%)哮喘,29例(12.0%)过敏性鼻窦炎,24例(10.0%)药物过敏,14例(5.8%)特应性皮炎,6例(2.5%)过敏性鼻炎,4例(1.6%)有花粉热的历史。结论:不少春季角结膜炎患者和/或其亲属有其他由IgE介导的过敏或其他类型。哮喘、药物引起的过敏和其他过敏在这些患者中普遍。患者的亲属中春季角结膜炎比率高,因此它可能是由于疾病的遗传起源。

    • 非霍奇金淋巴瘤转移性眼浸润放射治疗后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1例(英文)

      2010, 10(4):623-6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04

      摘要 (1426) HTML (0) PDF 411.14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患者,女,32岁,被诊断为纵隔未分化大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3a出现双眼悬浮物和右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发现带有多发深在的左眼脉络膜病变的双侧全葡萄膜炎。眼窝电脑断层扫描显示两侧球后视神经部分加强和大块的视神经鞘。该患者接受眼窝受累区域放射治疗,累积剂量为30戈瑞。放射治疗8mo后,发展为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右侧颞上和鼻下区眼底的深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在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区边缘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迹象,从而路障激光在受累眼睛进行。双眼视力仍然6/6。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可能是放射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眼内转移时的并发症。至关重要的是提醒了眼科医生这个罕见的并发症。

    • 儿童眼结节病1例(英文)

      2010, 10(4):627-6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05

      摘要 (1594) HTML (0) PDF 243.06 K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节病是一种罕见的和潜在的致残儿科疾病。此病临床治疗困难,需要长期监测。我们报告了1例9岁的白人女孩的情况,就诊最初表现为双侧慢性前葡萄膜炎、白内障和继发于结节病的青光眼。在过去的2a,患者接受左布诺洛尔滴剂,局部和全身类固醇治疗,随后要求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在白内障手术后的2mo,患者葡萄膜炎以局部类固醇和低剂量甲氨蝶呤一直控制良好。她全血计数和肾功能定期监测,没有甲氨蝶呤不良影响的报告。结节病是一多系统疾病,需要眼科学家,神经学家和儿科医师多学科的投入。内科和外科治疗本病富于挑战。本例强调了低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慢性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对此病及时治疗以防止显著发病的需要。

    • >实验论著
    • TLR4和CD14在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有表达

      2010, 10(4):630-6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06

      摘要 (1120) HTML (0) PDF 535.99 K (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CD14在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的表达。方法:采用一步法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LEC中TLR4mRNA和CD14mRNA的表达。结果:用RT-PCR检测分别获得451bp和348bp的清晰扩增条带,经基因测序证实为TLR4 mRNA和CD14 mRNA。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可表达TLR4和CD14。

    • >短篇报道
    •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体会

      2010, 10(4):632-6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86

      摘要 (956) HTML (0) PDF 0.00 Byte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实验论著
    • 复方中药复明片对兔视网膜脱离后视网膜组织形态的影响

      2010, 10(4):633-6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07

      摘要 (1320) HTML (0) PDF 0.00 Byte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大鼠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和TIMP-2的表达

      2010, 10(4):636-6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08

      摘要 (1113) HTML (0) PDF 439.30 K (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在大鼠外伤性白内障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20只,体质量250~300g,建立单眼晶状体穿通伤后外伤性白内障模型,并随机分为伤后12,24,72,168h4个时相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2和TIMP-2在各组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外伤后12h晶状体开始出现混浊,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MMP-2在各外伤组LEC中均有较强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对照眼中无表达。TIMP-2的表达在各组LEC中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MMP-2与TIMP-2阳性表达率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MMP-2参与了外伤性白内障形成的病理环节。MMP-2和TIMP-2表达失衡在外伤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局部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滴眼治疗兔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

      2010, 10(4):639-6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09

      摘要 (1487) HTML (0) PDF 737.88 K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AmBL)对兔实验性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用40只新西兰白兔,采用角膜"#"形划痕法制作实验性曲霉菌性角膜溃疡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0眼。A组应用5g/LAmBL滴眼液点眼,B组应用2.5g/LAmBL滴眼液点眼,C组应用5g/L两性霉素B滴眼液(AmBS)点眼,D组应用生理盐水点眼作对照。造模后第3d每15min点眼1次,共点眼4次,后改为每天点眼6次,并于造模后3,5,7,10,15d,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角膜浸润的范围,角膜新生血管,房水闪辉,前方积脓的水平作为得分,并进行角膜刮片,角膜共焦纤维镜,角膜组织病理切片及培养观察真菌的生长程度。结果:A,B组造模后3,5d角膜水肿,角膜浸润范围,前房积脓,结膜充血均与其它组无明显差别,造模后7,10d,较其它组显著减轻,造模后15d,各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B组,与C组,D组在造模后7d角膜新生血管存在明显差异,造模后10d,15d无明显差异。4组间在造模后7,10d角膜刮片及角膜病理学检查存在明显差异,造模后15d无明显差异。结论:AmBL眼液能有效抑制曲霉菌性角膜溃疡的进展,5g/LAmBL及2.5g/LAmBL均有良好的耐受性,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 羊膜培养液体外抑制兔角膜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2010, 10(4):643-6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0

      摘要 (1191) HTML (0) PDF 374.39 K (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羊膜培养液对角膜上皮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 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刮除并收集新鲜兔角膜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接种于35mm培养皿及自制的羊膜培养皿上。实验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无血清的DMEM培养液,Ⅱ组:去上皮的羊膜培养液,Ⅲ组:未去上皮的羊膜培养液,Ⅳ组:将细胞直接接种于无上皮羊膜。作用48h后用Trizol法提取各组样本的总RNA,进行RT-PCR一步法反应检测各组VEGF mRNA表达并与β-actin比较。结果:正常角膜上皮细胞中有VEGF基因表达,在Ⅲ,Ⅳ组中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n=5)。结论:羊膜培养液明显抑制VEGF mRNA在角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 AQP-1和VEGF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

      2010, 10(4):646-6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1

      摘要 (1186) HTML (0) PDF 787.04 K (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二者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通过提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6,12,24,48h;3,7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视网膜的表达情况,并以正常大鼠视网膜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未能检测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12h后开始出现表达,48h达高峰,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水通道蛋白-1在正常对照组可见到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组随时间增长表达不断增强,7d在外层视网膜也出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水通道蛋白-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可能共同影响了视网膜的水代谢过程。

    • >短篇报道
    • 老年性上睑皮肤松垂及睑内翻矫正术

      2010, 10(4):649-6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7

      摘要 (1280) HTML (0) PDF 161.42 K (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睑皮肤逐渐老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松弛下垂,尤以上睑外侧为著。典型者呈“三角眼”畸形,重者遮盖视野,影响视力,部分沙眼结膜炎较重的患者还伴有睑内翻倒睫,“镰刀形”切除上眼睑皮肤及部分眼轮匝肌,外睑部部分眶膈脂肪球,对部分倒睫患者切削增厚睑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临床资料我院2004-01/2010-01共治疗上睑皮肤松垂186例,其中睑内翻倒睫15例,年龄40~70岁,其中1例外睑矫正不足,4a后再次手术矫正。手术方法:术前划线,确定上睑皮肤的切除量,重睑线划在距上眼缘4~5mm处,由内眦至外眦划线到外眦角外3~5mm处,然后用镊子自重睑线向上夹持上眼皮肤确定切除皮肤

    • >实验论著
    • 金钗石斛提取物对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防护作用

      2010, 10(4):650-6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2

      摘要 (1242) HTML (0) PDF 473.87 K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金钗石斛提取物中4种不同极性的生物碱(脂溶性、水溶性、低极性、弱极性)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氧化损伤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H2O2与传代培养的HLEC共同孵育复制氧化损伤模型,同时加入不同极性的金钗石斛提取物作用24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HLEC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情况,并探讨不同极性及同一极性不同浓度的金钗石斛提取物对氧化损伤后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结果:H2O2组LEC增殖下降,金钗石斛脂溶性生物碱和水溶性生物碱高剂量组可促进氧化损伤的LEC的增殖,其中脂溶性生物碱显著增强氧化损伤的LEC的增殖(P<0.01)。脂溶性生物碱可以明显抑制H2O2诱导的LEC凋亡(P<0.01)。结论:金钗石斛脂溶性生物碱低剂量组通过抗氧化损伤而促进LEC的增殖,抑制LEC的调亡。

    • 银杏叶提取物对兔视神经夹伤后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0, 10(4):653-6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3

      摘要 (1177) HTML (0) PDF 675.82 K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EGb761对视神经夹伤后兔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大白兔24只,右眼为实验组,左眼为对照组,制作视神经夹伤模型。右眼球后注射EGb761(60mg/kg),左眼球后注射等容量平衡盐液BSS。于伤后4,7,14d取材,应用病理图像分析仪计数RGC;并进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伤后3~14d,两组RGC数目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RGC数目明显高于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两组均有MBP阳性表达,BSS组表现为强阳性;实验组MBP表达呈下降趋势,14d表达呈弱阳性;BSS组表达也随时间有所减弱,但14d时表达仍明显;不同时间点实验组RGC阳性率均低于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Gb761能降低视神经夹伤后MBP的含量,提高RGC的存活数量。

    • 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物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

      2010, 10(4):656-65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4

      摘要 (1159) HTML (0) PDF 481.75 K (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眶内植入物纤维血管化形成的相关性,以及地塞米松抑制羟基磷灰石植入物纤维血管化的机制。方法:家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均采用HA植入物植入兔眼眶。术后滴妥布霉素滴眼液4次/d,实验组术后48h起隔日球周注射地塞米松0·5mg和实验结束,并观察两组的结膜生长情况;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1,28d摘取2只HA植入物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羟基磷灰石植入物纤维血管化与VEGF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术后14d,实验组HA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实验组VEG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羟基磷灰石植入物纤维血管化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VEGF可能参与了纤维血管化形成过程,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植入物的炎症反应及VEGF的表达。

    • >临床论著
    • 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

      2010, 10(4):659-6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5

      摘要 (1018) HTML (0) PDF 418.79 K (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008-01/2009-09行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25例25眼和单纯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23例23眼的年龄和病因基本匹配的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组出院时成功率96%,术后3mo成功率88%,术后12mo成功率83%。单纯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组出院时成功率91%,术后3mo成功率59%,术后12mo成功率55%。两组中远期效果比较经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膜联合Ahmed青光眼减压阀植入术能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特别是在中远期疗效上优于单纯减压阀植入术。

    • >短篇报道
    • 单一垂直性眼外肌麻痹诊断方法的改进

      2010, 10(4):661-6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87

      摘要 (1000) HTML (0) PDF 0.00 Byte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临床论著
    • 真菌性角膜炎70例早期临床诊断分析

      2010, 10(4):662-66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6

      摘要 (1273) HTML (0) PDF 541.13 K (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70例真菌性角膜炎早期临床诊断结果,评价共焦激光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早期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对临床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70例患者进行检查,同时行涂片检查真菌菌丝及培养查真菌菌落,对三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70例患者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其中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的确诊率为94%(66/70),角膜刮片的确诊率为31%(22/70),培养查真菌菌落确诊率为20%(14/70)。激光共焦角膜显微镜检查检出率高于角膜组织刮片(χ2=29.615,P<0.01)及真菌培养(χ2=39.433,P<0.01)检查。结论: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是一种无创、快速、有效的活体检查方法,在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将起重要作用。

    • 影响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0, 10(4):665-66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7

      摘要 (1136) HTML (0) PDF 285.30 K (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近视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近视眼患者2027例4002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A超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屈光度、眼压和内皮细胞计数等数据,并统计是否有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对所得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无配戴角膜接触镜史与角膜中央厚度为负相关(t=-4.475,P=0.000)。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呈正相关(r=2.856,P=0.000);与屈光度数为负相关(r=-0.662,P=0.000),与内皮细胞计数无相关(r=0.003,P=0.06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0.626X1-0.662X2+0.003X3+2.856X4+500.606。结论:影响近视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的主要因素是:配戴角膜接触镜史、屈光度数和眼压。

    • 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角膜的组织学改变

      2010, 10(4):667-6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8

      摘要 (1191) HTML (0) PDF 761.57 K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的活体组织学改变。方法: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30例欲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患者于手术前、术后1,7,30d;6mo,利用海德堡Retina Tomograph III-Rostock Cornea Module(HRT-IIIRC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角膜各层细胞及神经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形态学观察发现角膜上皮细胞和前基质细胞在术后无明显改变。角膜基质神经纤维呈不规则的节段状改变,在术后第7d最为显著。中基质及后基质层的角膜细胞同术前相比反射更为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肿胀。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角膜组织有一定的影响,导致细胞和组织形态的改变,但这些改变是可逆的。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同手术疗法的疗效对比

      2010, 10(4):671-6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19

      摘要 (1354) HTML (0) PDF 382.64 K (9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和睫状体冷凝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在我院住院的38例4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一组采用常规睫状体冷凝术18眼,另一组采用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25眼,术后处理相同,术后12wk随诊期内观察患者眼部表现、视力、眼压情况。结果:睫状体冷凝组11眼(61%)、睫状体光凝组20眼(80%)术后3mo眼压稳定于11~24mmHg之间,各组术前、后眼压对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组间术后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9)。睫状体冷凝组10眼(56%)、睫状体光凝组21眼(84%)视力保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所有患者术后2wk虹膜新生血管开始逐渐减少,睫状体冷凝患者术后均有明显球结膜充血水肿,并颜面浮肿、眼痛、头痛;睫状体光凝患者术后仅有轻度球结膜混合充血,无颜面部浮肿、头痛及眼痛、前房出血。结论: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凝术及经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控制眼压效果确切;而睫状体激光光凝术手术具有视力保存率高、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痛苦少等优点。

    • 维吾尔族青光眼OCT3检测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研究

      2010, 10(4):674-6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0

      摘要 (1394) HTML (0) PDF 301.90 K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OCT3检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Humphrey750型视野计检测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维吾尔族青光眼47例79眼,汉族青光眼对照组21例38眼,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组15例30眼,分别对各组进行OCT3和视野检测,比较各组指标差异,并进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视野相关性分析以及维族青光眼组分层分析。结果:维族青光眼组与维族正常组间的比较结果为两组的OCT1∶00,11∶00及上象限、全自动视野的MD和PSD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1),OCT6∶00,7∶00,12∶00和下象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维族青光眼组与汉族青光眼组间的OCT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性。维族青光眼组OCT指标与视野指标相关且随着青光眼分期相关性加强。结论:OCT在青光眼的诊断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OCT在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测与视野相关,OCT检测能够验证视野的检测,为青光眼的诊断提供了量化标准。

    •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的应用

      2010, 10(4):677-67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1

      摘要 (1401) HTML (0) PDF 356.72 K (9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进行图像分析,并评价其与视力敏感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30眼RP患者和20例40眼正常人进行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RP病例选择依靠病史、眼前后节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电生理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全层、内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的测量。正常组与RP组之间的视网膜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视网膜厚度与视力敏感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所有RP患者的光感受器层均变薄,正常组与RP患者的内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全层及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视力敏感度与全层视网膜厚度有较好的相关性,与外层视网膜厚度有更好的相关性。结论: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以进行外层视网膜厚度的测量,而外层视网膜厚度可以对光感受器的丢失进行更好的评价,RP患者的外层视网膜厚度显著变薄,且与视力敏感度呈相关性。

    • 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2010, 10(4):680-68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2

      摘要 (1537) HTML (0) PDF 404.88 K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94例96眼,术中直视下定位、冷凝视网膜裂孔。91眼行巩膜表面节段性外加压,其中37眼联合环扎术,另5眼单纯行环扎术。67眼进行了视网膜下液引流术,19眼在手术结束时行玻璃体腔气体充填。结果:90眼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首次手术复位率94%,4眼再次手术后复位,手术最终解剖复位率98%。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 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0, 10(4):683-68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3

      摘要 (1524) HTML (0) PDF 551.12 K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寻求安全、简便、经济、有效切除结膜松弛症的手术方法,评价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和新月形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将2008-01/2009-05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眼科按照结膜松弛症诊断标准入选手术治疗患者30例30眼按患者入选编号末位数的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奇数组行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15例15眼;偶数组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手术15例15眼。手术后第2,4,8wk分别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程度,裂隙灯观察结膜松弛症变化情况,测量泪河、BUT,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结果: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仪和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术后4wk,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均为87%,无差异。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87%;结膜新月形切除术组松弛结膜完全消除,占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33,P=0.361)。结膜定量定位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87%,BUT≥10s者,占73%,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53%。结膜新月形切除术后4wk泪河恢复正常者,占73%(χ2=0.833,P=0.361),BUT≥10s者,占67%(χ2=0.159,P=0.690),氯霉素眼液尝味试验阳性者,占60%(χ2=0.136,P=0.7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膜松弛症定量定位切除术安全、简便、准确、有效,更适合手术经验不足的医师开展。

    • Diaton眼压计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眼压

      2010, 10(4):687-68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4

      摘要 (1387) HTML (0) PDF 305.76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与非接触式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的比较,评价Diaton眼压计(DT)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眼压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LASIK术前及术后1mo,分别使用NCT和DT测量患者眼压,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mo时,NCT眼压测量值较术前下降(5.76±2.31)mmHg,DT眼压测量值则无显著差异(t=0.70,P=0.487);NCT与DT读数测量值差值与术中切削量呈正相关,与术后中央角膜厚度呈负相关。结论:Diaton测量眼压不受角膜厚度的影响,因此更适用于LASIK术后患者的眼压测量。

    • 智慧型光斑LASIK治疗近视临床分析

      2010, 10(4):689-69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5

      摘要 (1222) HTML (0) PDF 450.21 K (1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智慧型光斑LASIK治疗近视或近视散光可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及术后残留屈光度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0/2009-10在我中心行LASIK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8,随访时间>1mo,球镜<-10.00D纳入统计分析病例,共768例。按激光切削模式及屈光度分组,对术后裸眼视力,术后1,3,6mo;1a残留等效球镜,屈光回退患者术前术后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BCVA术后未达术前;预测性:术后常规组98.0%SE<0.50D,99.2%SE<1.00D;波前组97.4%SE<0.50D,99.3%SE<1.00D;术后残留屈光度,常规组:1mo:-0.01±0.10D;3mo:-0.02±0.20D;6mo:-0.07±0·31D;1a:-0.15±0.38D。波前组:1mo:-0.01±0.08D;3mo:-0.01±0.09D;6mo:-0.03±0.15D;1a:-0.08±0.19D;视力改变,常规组:0±0.05,波前组:0.01±0.04。23例术后残留屈光度危险因素分析,术后残留球镜与年龄,术前球镜有关,术后球镜=1.355-0.034年龄+0.142术前球镜;术后残留柱镜与术前柱镜,术前中央角膜厚度有关,术后柱镜=3.489+0.238术前柱镜-0.007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结论:智慧型光斑LASIK预测性,稳定性,有效性均较好,波前像差引导LASIK在预测性及有效性方面更优,两种术式均有较好的稳定性;术后残留球镜危险因素:年龄、术前球镜,术后残留柱镜危险因素:术前柱镜、术前中央角膜厚度。

    • LASIK和ORK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的疗效对比

      2010, 10(4):693-6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6

      摘要 (1410) HTML (0) PDF 293.11 K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与角膜波面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屈光手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 customized ablation manager,ORK)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2005/2009年近视性高度散光(散光度≥2.00D)行LASIK和ORK治疗各44眼,观察2种手术方法术后1mo散光度的矫正效果。观察指标包括术后裸眼视力、散光度、眼压、裂隙灯检查及角膜地形图。结果:术后1moORK和LASIK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ORK术后裸眼视力为0.92±0.18,LASIK术后裸眼视力为0.85±0.18,两术式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7)。ORK术后球镜度为0.12±0.98,LASIK术后为0.16±1.24(t=1.87,P=0.07),两术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K术后散光度为-0.61±1.12,LASIK术后为-1.10±1.00(t=2.12,P=0.04),两术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ORK的矫正效果更好。结论:ORK手术治疗近视性高度散光效果良好。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性近视远期疗效观察

      2010, 10(4):695-6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7

      摘要 (1270) HTML (0) PDF 301.50 K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变性性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52例行后巩膜加固术的进行性近视的患者83眼治疗资料进行术前和术后对比分析。随访观察术后6~11a视力及眼轴的变化情况。结果:裸眼视力术后8,11a均较术前提高(P<0.01);术后6~11a眼轴年平均增长长度分别为0.08,0.10,0·13mm,即年平均增长度均<0.50D。结论:后巩膜加固术可以提高视力、延缓和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改善眼底功能,减少、缓解近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治疗变性性近视最有效的方法。

    • >文献综述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2010, 10(4):697-6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8

      摘要 (1580) HTML (0) PDF 468.29 K (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新观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炎症病变的提出,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众多炎性细胞因子在DR患者中表达异常,并与DR发病中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破坏和新生血管生成关系密切。我们就一系列炎性细胞因子在DR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DR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RNA干扰在眼底疾病中的新进展

      2010, 10(4):700-70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29

      摘要 (1195) HTML (0) PDF 559.99 K (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RNA干扰(RNAi)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基因调控的传统理解。这种技术具有传统治疗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潜力,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全世界眼科医师的重视。目前,虽然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RNAi必将为眼科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前景。我们就RNAi在眼底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回顾与进展

      2010, 10(4):703-7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0

      摘要 (1742) HTML (0) PDF 393.30 K (1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一种眼内恶性肿瘤,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视力,更危及生命。随着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RB的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一些突破,探讨RB的发病机制对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视网膜母细胞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贝伐单抗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现况

      2010, 10(4):706-7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1

      摘要 (1599) HTML (0) PDF 445.51 K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IgG抗体,它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高亲合力结合,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最初用于直肠癌的治疗,近几年用于眼部新生血管的治疗。我们对Avastin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研究

      2010, 10(4):709-7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2

      摘要 (1330) HTML (0) PDF 633.66 K (1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特发性旁中心凹毛细血管扩张症(idiopathic parafoveal telangiectasis,IPT)是一种罕见的眼病。最特征的表现为视网膜透明度下降和视网膜血管异常。因其具有潜在致盲性,又无明确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探索该病的病因、病变机制、检测方法和治疗手段日益成为眼科工作者所关切的问题。

    • 糖尿病导致视路神经元病变的研究进展

      2010, 10(4):713-7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3

      摘要 (1305) HTML (0) PDF 422.59 K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是一组能引起严重眼部并发症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早期在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之前,就出现视路神经元结构与功能的异常改变。因此,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功能障碍的原因,不仅在于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还与视路多部位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我们将从临床观察、视功能检查以及组织形态学研究等方面对糖尿病视路神经元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视神经炎药物治疗新进展

      2010, 10(4):715-7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4

      摘要 (1147) HTML (0) PDF 572.42 K (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视神经炎(opticneuritis,ON)指能够阻碍视神经传导功能,引起视功能一系列改变的视神经病变。其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且大多采用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我们对目前已经应用于眼科临床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及其它药物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 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的术式

      2010, 10(4):718-7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5

      摘要 (1147) HTML (0) PDF 400.39 K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植入术,现已成为临床上广泛采用的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的主要手术方法,HA义眼台植入的并发症有结膜裂开、感染、义眼台暴露、排斥等,因此义眼台的选择,手术的方式,术后的处理至关重要,我们就手术的方式进行综述。

    • 外伤性房角后退研究进展

      2010, 10(4):721-7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6

      摘要 (2866) HTML (0) PDF 495.76 K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房角后退多由眼钝挫伤引起,临床上多见。我们从外伤性房角后退的病因、分型、形成机制、和眼压的关系、诊断时的注意要点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内窥镜在泪道阻塞性疾病中的应用

      2010, 10(4):724-7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7

      摘要 (1508) HTML (0) PDF 413.80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泪道阻塞疾病是眼科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主要症状是溢泪,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引起急慢性泪囊炎,成为眼部潜在的感染源,因此该病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的热点问题。以往的治疗方法以传统外路手术为主,但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患者对于美观的要求,一系列新型疗法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术。我们将对其中的一种热点疗法—内窥镜手术,从其发展历史、应用现状、优点及不足做一综述。

    • 手术源性干眼的病因分析与防治

      2010, 10(4):727-7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8

      摘要 (1124) HTML (0) PDF 640.83 K (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干眼是常见的眼科疾病,手术源性干眼是其中的特殊类型。许多眼科手术术后由于泪液的质和量的异常或泪液的动力异常可引起泪膜不稳定及眼表的损害,导致手术源性干眼。临床医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了解其病因和特点,做好防治工作。术中尽量维持泪膜的正常结构,减少对角结膜机械性损伤以及术后用药规范化、合理性,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 >病例报告
    • 肝脓肿并发双眼转移性眼内炎1例

      2010, 10(4):729-7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8

      摘要 (1160) HTML (0) PDF 139.19 K (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69岁,因左眼视物不见3wk于2007-08以“左眼葡萄膜炎”入院。既往史:糖尿病10a。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光感不确,眼压右眼18mmHg,左眼9mmHg(1mmHg=0.133kPa),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光泽,瞳孔圆,晶状体不均匀混浊,眼底红光可见;左眼结膜混合充血,前房渗出呈液平,虹膜纹理不清,和晶状体前囊粘连,晶状体黄白色混浊,瞳孔对光反射无,眼底不入;眼彩超显示:玻璃体团块样高密度影,视网膜一端连于视盘,一端连于球壁,巩膜壁增厚并诊断左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5×109/L,多核细胞0·71。临床诊断:左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给予

    • >文献综述
    • 光动力疗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2010, 10(4):730-73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39

      摘要 (2063) HTML (0) PDF 630.18 K (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动力效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这是一种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化动态反应过程。光动力疗法最初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项新技术出现的,但随着第二代光敏剂的发展,PDT已逐渐应用于眼科疾病的治疗,且疗效显著。我们就PDT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教学研究
    • PBL教学在眼科见习中的应用

      2010, 10(4):734-73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0

      摘要 (1357) HTML (0) PDF 282.76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以问题为基础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用于临床见习教学的效果。方法:两种模式各两组学生,共48名,分别采用PBL与讲课的幻灯教学两种模式,观察学生的学习热情,问卷调查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诊断的正确率。结果:两组学生,用PBL教学的学生热情明显高于另一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喜爱这种PBL模式;模拟诊断教学中,采用PBL教学的学生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另一组。结论:PBL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见习的学习效果。

    • >调查研究
    • 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人群角膜散光流行病学调查

      2010, 10(4):736-73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1

      摘要 (1472) HTML (0) PDF 343.06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人群的角膜散光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其变化规律。方法:对随机抽取的4558例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居民进行角膜散光度数及轴向的测定,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人群中,角膜散光在50~100度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男女混合人群中所占比例为31.90%。人群中男女各个年龄段,角膜散光均以50~100度为人数最多,并且除49岁以下年龄段外,角膜顺逆规散光均呈现逆规散光人数多于顺规散光趋势。结论:湖北地区中老年白内障人群中,男女各个年龄段,角膜散光在50~100度范围内所占人数比例最大,并且除49岁以下年龄段外,角膜顺逆规散光均呈现逆规散光人数多于顺规散光趋势。

    • >临床研究
    • 视网膜断层扫描仪测定正常壮族成人的视盘参数

      2010, 10(4):739-74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2

      摘要 (1436) HTML (0) PDF 320.36 K (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壮族正常人群视盘参数的正常值并建立壮族数据库。方法:3代居住广西隆林县无血缘关系的正常壮族成年人120例。运用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Ⅱ,HRT-Ⅱ)分别检测不同年龄段视乳头地形图总体参数。结果:壮族人视盘正常值:DA为2.26±0.47mm2,CA为0.51±0.35mm2,RA为1.75±0.34mm2,C/DAR为0.21±0.12,R/DAR为0.80±0.12,CV为0.12mm3,RV为0.53±0.14mm3,MCD为0.21±0.10mm,MxCD为0.60±0.22mm,HVC为0.45±0.10mm,CSM为-0.20±0.07mm,mRNFLT为0.30±0.07mm,RNFLA为1.57±0.43mm2。各象限mRNFLT,RNFLA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性别间和眼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族C/DAR比值双眼差值范围为0.00~0.16。结论:HRT-II可定量检测壮族正常人视盘参数,年龄对视盘参数有一定影响。

    • 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2010, 10(4):742-7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3

      摘要 (1221) HTML (0) PDF 321.63 K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严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且经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行角膜移植术。根据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累及角膜范围及深度的不同程度分别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共15例15眼。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给予抗炎防感染治疗并应用FK506滴眼液局部点眼,术后随访6~24mo。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植片的透明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15例患者中,14例患者术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0.05~0.6),其中12例植片透明,2例植片轻度混浊;1例术后出现明显的排斥反应而失败。其中继发性青光眼7%(1眼),并发性白内障的7%(1眼)。结论:角膜移植联合FK506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 那他霉素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中的治疗作用

      2010, 10(4):744-7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4

      摘要 (1792) HTML (0) PDF 355.62 K (1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那他霉素和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对照研究,探讨那他霉素在真菌性角膜溃疡愈合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84例确诊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2例,分别用那他霉素眼液及氟康唑眼液进行治疗。结果:那他霉素组治愈21例,有效34例,无效8例,有效率81%;氟康唑组治愈11例,有效29例,无效13例,有效率6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7,P>0.0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8,P<0.05),那他霉素组治愈率(50%)明显高于氟康唑组(26%);那他霉素组有效治疗时间(16.7±7.68d),明显低于氟康唑组(28.6±7.3d),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1)。结论:那他霉素对真菌性角膜溃疡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优于氟康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2010, 10(4):746-74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5

      摘要 (1223) HTML (0) PDF 317.88 K (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24例25眼实施了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所有患者都能配合医师顺利手术,25眼中17眼(68%)术后3mo视力>0.6,其中12眼(48%)术后视力≥0.8,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术前细致的全身及眼部检查,尤其是角膜内皮及核硬度的情况,娴熟的小切口手术技巧,是表面麻醉下超高龄白内障患者手术成功的保障。

    • 联合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2010, 10(4):748-74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6

      摘要 (1265) HTML (0) PDF 318.86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39眼合并白内障的PDR患者行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根据眼底情况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病变情况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随访3mo~2a,视力<0.1者12眼,0.1~0.2者14眼,0.2~0.5者9眼,>0.5者4眼,与术前视力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2~3mo眼底荧光造影检查,27眼眼底激光斑清晰,新生血管萎缩,无明显荧光渗漏,12眼有不同程度的微血管瘤以及荧光渗漏,16眼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斑水肿。手术并发症包括角膜水肿、医源性视网膜裂孔、高眼压、后囊膜混浊、玻璃体再出血。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小瞳孔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010, 10(4):750-75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7

      摘要 (1145) HTML (0) PDF 310.31 K (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瞳孔状态下白内障手术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方法:对42例46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小切口,利用黏弹剂钝性分离虹膜后粘连或瞳孔缘放射状剪开的方法扩大瞳孔,白内障囊外摘出,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随访6~18mo,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4~0.1者8眼(17%),0.2~0.5者18眼(39%),0.6~1.0者20眼(44%),其中视力<0.1者均为眼后段病变所致,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技巧,小瞳孔下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同样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010, 10(4):752-7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8

      摘要 (1245) HTML (0) PDF 238.88 K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58例186眼眼轴≥26mm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视力和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mo裸眼视力≥0.5者145眼(78%),0.1~0.4者33眼(18%),<0.1者8眼(4%);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11眼,角膜内皮水肿19眼,视网膜脱离3眼,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13眼。结论: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理想的手术方法。

    • 表面麻醉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0, 10(4):754-7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49

      摘要 (1058) HTML (0) PDF 273.31 K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对58例81眼表面麻醉下行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麻醉效果:Ⅰ级67眼(83%);Ⅱ级12眼(15%);Ⅲ级2眼(2%)。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表面麻醉对于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 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白内障术后慢性黄斑囊样水肿

      2010, 10(4):756-7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50

      摘要 (1502) HTML (0) PDF 318.28 K (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激光治疗与激光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白内障术后慢性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37眼白内障术后发生慢性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17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光凝,20眼单纯光凝治疗,随访6mo,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mo后视力多数有明显提高。治疗6mo后,联合治疗组视力提高>2行者11眼(65%),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4眼(23%),视力下降>2行者2眼(12%);水肿减轻14眼(82%),水肿未退3眼(18%);单纯光凝组视力提高>2行者3眼(15%),视力稳定及变化在1行之内者11眼(55%),视力下降>2行者6眼(30%)。水肿减轻9眼(40%),水肿未退11眼(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较单纯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疗效更好,且安全、方便。

    • RetCamⅡ在先天性青光眼前房角检查的应用

      2010, 10(4):758-75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51

      摘要 (1432) HTML (0) PDF 351.04 K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RetCamⅡ在先天性青光眼前房角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用RetCamⅡ在全身麻醉下对18例可疑先天性青光眼患儿进行双眼前房角检查并照相。结果:通过RetCamⅡ检查前房角,并结合其它眼部检查,确诊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13例26眼,Axenfeld-Rieger综合征3例6眼,无虹膜性青光眼1例2眼,先天性大角膜1例2眼。结论:RetCamⅡ可以客观记录前房角的结构图像,对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2010, 10(4):760-7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52

      摘要 (1663) HTML (0) PDF 463.12 K (1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短期疗效。方法:2009-04/2009-09确诊为急性CSC患者12例12眼,行单次半量维替泊芬(3mg/m2)光动力学治疗,术前和术后1,4,12wk进行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3D-OCT)的检测,且于术前、术后4wk和12wk进行视网膜荧光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CG)和眼底自发荧光(FAF)检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术前3D-OCT均显示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造影中均存在墨迹样或炊烟样的渗漏及脉络膜血管扭曲扩张弥漫荧光渗漏;术后1wk,3D-OCT有6眼的视网膜下积液吸收;术后4wk时有9眼在OCT中显示渗液完全吸收,7眼在FFA中显示荧光渗漏消失、3眼渗漏减轻,9眼在ICG中显示扭曲扩张的脉络膜血管管径恢复正常、3眼管径略改善,且9眼在术前渗漏点处的异常自发荧光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2wk,仅有1例视网膜下积液仍未完全吸收,余11眼渗液均完全吸收,12眼在造影中均未显示异常荧光渗漏,在FAF上显示在原有浆液性脱离区域内出现点片状散在强自发荧光点。治疗后12wk,视力从术前平均0·43升高至0.8,其中2眼视力术后无明显变化。随访期间12眼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半量维替泊芬PDT治疗急性CSC短期内安全有效。

    • 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2010, 10(4):764-7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53

      摘要 (1482) HTML (0) PDF 270.11 K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杏丁叶提取物银杏达莫注射液拮抗糖尿病患者内皮素的作用。方法:观察各期Ⅱ型糖尿病患者58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5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1次/d,15d为一疗程,测定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治疗前平均血浆内皮素78.32pg/mL,(参考值:37.91~68.37pg/mL),最高105.68pg/mL,治疗后平均血浆内皮素水平59.57pg/mL,平均下降18.75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治疗作用。

    • 曲安奈德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0, 10(4):766-7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54

      摘要 (1221) HTML (0) PDF 424.42 K (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讨论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7例107眼随机分为曲安奈德玻璃体切除组(治疗组53眼)和传统玻璃体切除组(对照组54眼),其中TA组经大部分玻璃体切除后,术中抽取0.3~0.5mLTA注入玻璃体腔,完成余下玻璃体皮质切除及视网膜前膜的剥离。观察术中并发症如视网膜裂孔形成、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水肿情况。结果:总共有104例(97.2%)患者完成6~12mo随访,其中TA组51例(96.2%),传统玻璃体切除组53例(98.1%)。TA组术中视网膜裂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及术后BCVA、眼压、黄斑水肿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时注射TA能够加玻璃体皮质的可视性,使视网膜前膜的剥离更安全有效,减少术中视网膜破裂,术后没有与之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 倍频Nd∶YAG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0, 10(4):769-77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9

      摘要 (1200) HTML (0) PDF 314.05 K (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倍频532nmNd∶YAG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应用倍频Nd∶YAG激光仪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42例,根据其分型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改变,采用不同的光凝方法进行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4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视力提高者(2行以上)4眼(10%);视力无明显变化者30眼(71%);视力下降者(2行以上)8眼(19%);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显示视网膜出血吸收、黄斑水肿消退,治疗有效者38眼(90%)。结论:尽管对非缺血型和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目的和方法有所不同,倍频Nd∶YAG激光能有效地缩短病程,促进视网膜出血吸收和视力恢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部创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0, 10(4):771-77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56

      摘要 (1151) HTML (0) PDF 308.46 K (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部创伤的临床相关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70例72眼眼创伤导致视功能受损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手术视功能较术前改善58眼(80%),不变12眼(17%),下降2眼(3%),30例视网膜脱离患者中,27眼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90%)。3眼(10%)视网膜脱离严重与增殖机化粘连无法完全复位,或脉络膜脱离无法复位。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严重眼后段创伤的理想方法,伤眼受伤程度、视网膜受伤程度、手术过程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综合征

      2010, 10(4):774-7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57

      摘要 (1275) HTML (0) PDF 354.28 K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Terson综合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应用玻璃体切除术,部分病例联合视网膜光凝,气体填充等治疗Terson综合征5例6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眼部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玻璃体腔清晰和视网膜复位。结论:Terson综合征患者及时行玻璃体切除术安全有效。早期手术,切除玻璃体积血,不仅能够尽早恢复患者视力,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眼外肌影像学特点与手术处理

      2010, 10(4):776-77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58

      摘要 (1428) HTML (0) PDF 419.60 K (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的眼外肌影像学特点和个性化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6-04/2009-07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患者16例行眼眶CT检查,根据CT表现及临床检查设计不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前后眼位、斜视度数及临床特征的变化。结果:眼外肌CT出现明显变化者81.3%(13/16),表现为受累眼上直肌群最大截面积减小者68.7%(11/16),表现为受累眼下直肌最大截面积增大者12.5%(2/16);在11例受累侧上直肌群最大截面积减小组中,受累侧上直肌群最大截面积为9.95±2.82mm2,明显小于对侧(24.52±5·42mm2,P<0.01),而受累侧(21.20±3.82mm2)与对侧(23.41±4.73mm2)下直肌最大截面积无明显差异;行个性化手术治疗15例,治愈14例,好转1例,8例上睑下垂患者症状消失,7例改善。结论:上直肌群发育不良是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的主要机制之一;先天性双上转肌麻痹是一种个体差异明显的特殊类型斜视,需要根据其临床检查及影像学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手术方案;眼外肌CT可以为临床选择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法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普拉洛芬联合人工泪液在干眼症中的应用

      2010, 10(4):780-7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59

      摘要 (1303) HTML (0) PDF 302.39 K (9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对于干眼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5/2009-05我院确诊的80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人工泪液组(A组)及人工泪液+普拉洛芬组(B组),用药2wk后对比分析调查症状,检测BUT,角膜染色。结果:A组和B组在用药治疗后BUT及角膜病变程度测定两项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在改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染色明显优于A组。结论: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普拉洛芬,对于伴有眼部刺激症状的干眼症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

      2010, 10(4):782-78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0

      摘要 (1449) HTML (0) PDF 300.05 K (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效果。 方法:Ⅲ级核以上白内障患者76例82眼。随机分为研究组(联合使用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41眼、对照组(Duo Visc)41眼,两组手术时前房使用不同材料注射。 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d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50±0.22,0.51±0.27,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术后7d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61±0.17,0.63±0.18,术后第1d平均内皮细胞丢失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基纤维素和透明质酸钠制作软壳技术能达到进口材料同等的保护角膜内皮效果和安全性。

    • 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

      2010, 10(4):784-78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1

      摘要 (1537) HTML (0) PDF 291.25 K (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普通显微器械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的可行性。方法:把斜视病例分为两组: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36例各类斜视患者,均采用显微技术在显微镜下行斜视矫正术。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45例,直视下行斜视矫正术。结果:追踪观察2wk~6mo,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反应轻,结膜水肿、充血消褪较快,伤口愈合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组:术后发生肌肉滑脱的2例,球结膜伤口充血、结膜下出血、水肿者40例,结膜瘢痕10例,结膜囊肿2例,结膜息肉3例。结论: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较传统直视下斜视矫正术具有较明显优势,可以清晰地看清肌肉、血管、及针在巩膜内的走行、深浅,使手术较易掌控,可以使手术量及手术操作准确无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出血、穿透巩膜等直视下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组织分离准确,操作减少,也直接减轻了术后反应,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适合所有需斜视手术患者,优势为初学者易掌握巩膜进针深度。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2010, 10(4):786-7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2

      摘要 (1361) HTML (0) PDF 331.43 K (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4例24眼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瘤体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0.8~1.2mm)和总能量(22.4~36.8mJ),照射时间1min。观察视力、瘤体及管壁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1次治疗后动脉瘤均萎缩,管壁恢复正常,17例视力有提高。结论:TTT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出血、水肿的患者。

    • 泪点炎的临床观察研究

      2010, 10(4):788-79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3

      摘要 (2186) HTML (0) PDF 516.86 K (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的系统观察研究泪点发生炎症的原因及泪点炎发展转归的临床规律,以及设计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等,显示把泪点炎作为独立疾病列出的必要性。方法:用裂隙灯观察泪点和眼表,并泪道冲洗、探通检查;用微距照相记录泪点典型病变,其中有24眼泪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泪点炎病临床特征:几乎所有泪点炎患者都合并急、慢性结膜炎;多数为泪点单独发炎,少数与后续泪道炎性阻塞疾病合并存在。急性泪点炎少见,溢热泪,泪点局部红肿、痒痛,泪点壁贴合关闭泪点口,以抗炎药物治疗为主。慢性泪点炎多见,溢冷泪,主要有泪点壁软缩,泪点乳头平坦,泪点口向心性缩小;增殖膜覆盖泪点口;泪点壁肿胀、增生贴合关闭泪点口;增生的睑结膜包裹稀薄的积脓包埋泪点口,形成白色隆起的泪点外观四种类型。以手术治疗为主,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泪点炎病多发而常见,有独特的发展转归临床规律,和单独的手术治疗方法,把泪点炎作为独立疾病单独列出,以减少泪道病诊治的疏漏和错误等非常必要。

    • 卵磷脂络合碘辅助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观察

      2010, 10(4):791-7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4

      摘要 (2357) HTML (0) PDF 343.03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卵磷脂络合碘片剂辅助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32例32眼眼部病变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患者分两组:治疗组16例患者常规止血、活血、扩血管治疗并接受卵磷脂络合碘片剂口服1.5mg(含碘量100μg),3次/d,共60d。对照组16例患者常规止血、活血、扩血管治疗。观察期3mo,于治疗后2,4,8,12wk复诊。观察视力、裂隙灯检查、前置镜眼底检查并记录玻璃体积血等级。结果:治疗组在服药后4wk患者玻璃体积血的等级比同对照组在第8wk时玻璃体积血的等级比。观察期末治疗组视力0.15~0.3者3例,>0.3者13例。对照组视力光感~0.1者2例,0.15~0.3者7例,>0.3者7例。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磷脂络合碘片剂可以促进出血、渗出的吸收,用于辅助治疗玻璃体积血疾病,可以缩短玻璃体积血恢复时间,恢复较好的视功能。

    • >临床报告
    • 多层新鲜羊膜移植对基质坏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的疗效观察

      2010, 10(4):794-7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5

      摘要 (1296) HTML (0) PDF 359.64 K (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多层新鲜羊膜移植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基质坏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2-10/2009-10住院确诊此病的患者18例18眼,经局部及全身系统抗病毒治疗1wk以上,角膜溃疡迁延不愈,甚至有扩大、加深趋势,予行多层新鲜羊膜移植覆盖手术,术后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术后18例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其中8例患者角膜恢复透明,10例患者角膜形成局限性斑翳或白斑。其中1例溃疡穿孔的患者,行羊膜移植术后,溃疡愈合,但形成瘢痕,视力低下,1a后予行角膜移植。结论:多层新鲜羊膜移植联合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基质坏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的一种简单、经济、有效增视性治疗方法,可让患者恢复部分视力或保持角膜完整性,为角膜移植争取了机会。

    • 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64例

      2010, 10(4):796-7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6

      摘要 (1537) HTML (0) PDF 285.54 K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64例患者,给予和血明目片5片/次,3次/d,连续服用45d。根据视力恢复情况、荧光血管造影、血液流变学检查以及自觉症状有无改善进行观察。结果:64例中治愈34例(53%),有效26例(41%),无效4例(6%),总有效60例(94%)。结论: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有显著疗效,是治疗此病的安全、简便的口服药物。

    • 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

      2010, 10(4):798-7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7

      摘要 (1206) HTML (0) PDF 325.15 K (1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5-08/2009-08连续收治的10例12眼ICE综合征继发青光眼患者随访3~40mo,观察其手术方法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结果:所有患眼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成功8眼,失败眼中3眼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成功,1眼行睫状体光凝术。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是治疗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的有效手术方法。

    •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护理

      2010, 10(4):800-8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8

      摘要 (1484) HTML (0) PDF 424.93 K (1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护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216例行玻璃体切除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分析。结果:体会到术后应做到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训练正确体位,辅助心理护理,以利于消除患者紧张情绪,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结论:术后严密观察、精心护理,保持正确体位,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 改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临床观察

      2010, 10(4):802-8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69

      摘要 (1368) HTML (0) PDF 345.43 K (9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改良的义眼台植入术,其中Ⅰ期18例,Ⅱ期1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后,义眼活动度好,与健眼同步,无脱出、眼窝凹陷或上睑下垂;其中3例义眼台暴露,重新手术修补。结论:对严重的眼球破裂伤、无光感疼痛性眼球或萎缩眼球患者行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是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创伤导致眼球摘出49例临床分析

      2010, 10(4):804-8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0

      摘要 (1165) HTML (0) PDF 226.82 K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因创伤导致眼球摘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07/2009-07因创伤而导致摘除眼球的所有患者资料,对其受伤时间、原因、年龄和职业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从受伤到住院摘除眼球时间1h~40a,平均4.9a;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眼病是眼球破裂伴眼内容物脱失,其次是继发性青光眼,再次是化脓性眼内炎;青光眼或白内障手术并发症是导致眼球摘除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木块和石块击伤;职业构成:占第一位的是从事农业或建筑行业人群,其次是从事个体经营和工厂工人。受伤主要年龄在41~60岁,其次是21~40岁。结论:眼外伤后应及时正确处理,应加强对特殊人群有关眼睛保护知识的培训,对基层眼科医生应该加强技能训练。

    • LASEK术后应用露达舒对眼压变化的临床观察

      2010, 10(4):806-8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1

      摘要 (1456) HTML (0) PDF 279.88 K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术后露达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患者行LASEK手术,分为A组100例200眼术后点用典必殊滴眼液1wk,B组100例200眼术后点用露达舒滴眼液联合托百士滴眼液1wk,术后定期对眼部症状、视力、屈光度、角膜厚度、眼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A组用药后高眼压12眼(6.0%)。B组用药后高眼压3眼(1.5%)。两组对照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点用露达舒滴眼液组眼压增高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露达舒在LASEK术后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2010, 10(4):808-8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2

      摘要 (1152) HTML (0) PDF 247.20 K (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方法:把66例81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4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对照组:32例37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胬肉复发的定义:血管纤维组织重新侵入角膜。结果:术后随访12~24mo。治疗组治愈率98%,复发率2%;对照组治愈率84%,复发率16%。两组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疗效高,复发率低于带蒂结膜瓣转移术。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2010, 10(4):810-8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3

      摘要 (1085) HTML (0) PDF 291.38 K (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手术方式。方法:对399例469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基础上运用丝裂霉素C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399例469眼,其中456眼未出现复发,仅13眼复发,复发率为2.8%。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止复发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 新型泪小管断端寻找器治疗复杂性泪小管断裂

      2010, 10(4):812-8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4

      摘要 (1276) HTML (0) PDF 286.09 K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泪小管断端寻找器治疗复杂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复杂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45例,采用新型泪小管断端寻找器,寻找泪小管断端,置硬膜外麻醉导管吻合泪小管断裂。结果:55例经6mo~1a随访观察,获得解剖复位,自觉不流泪,冲洗通畅者49例(89%);自觉轻微流泪,冲洗泪道通而不畅者3例(7%);冲洗泪道不通者2例(4%)。结论:新型泪小管断端寻找器,寻找泪小管断端,置硬膜外麻醉导管是一种治疗复杂性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 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34例临床分析

      2010, 10(4):814-81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5

      摘要 (1086) HTML (0) PDF 279.67 K (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34例37眼慢性泪囊炎等行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治愈33例36眼(97%),冲洗泪道通畅;好转1例1眼(3%)冲洗泪道通而不畅。结论:采用无支架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患者痛苦轻,术后效果良好,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 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

      2010, 10(4):816-81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76

      摘要 (1372) HTML (0) PDF 258.41 K (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98例记录资料完整的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分为两组,A组(49例)以减弱外直肌为主设计手术,B组(49例)以加强内直肌为主设计手术,并于术后1a内定期随访,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手术后1a正位率总体为88%。A组为86%,B组为90%,两组治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的集合功能比较,两组集合近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采用加强内直肌或减弱外直肌为主手术,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以加强内直肌为主手术,术后集合功能恢复更好。

    • >短篇报道
    • 综合疗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2010, 10(4):818-81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80

      摘要 (1252) HTML (0) PDF 138.53 K (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neurop-athy,AION)是一种常见的视神经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表现为突发视力障碍、视盘水肿及特征性的视野缺损。目前的治疗多采用激素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因本病多发于老年人使用激素易出现全身并发症。我们回顾了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的AION病例28例30眼,随访视力、眼底及视野等指标,评价其疗效。1临床资料我们收集2005-01/2009-01在我院诊治的AION患者28例30眼,其中男15例16眼,女13例14眼,年龄45~79(平均60.5

    • 以眼科为首诊的空蝶鞍综合征

      2010, 10(4):819-8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81

      摘要 (4673) HTML (0) PDF 328.92 K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空蝶鞍综合征是指鞍上池蛛网膜下腔经鞍隔孔疝入鞍内,压迫垂体及硬脑膜等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故又称为鞍内蛛网膜囊肿,该病常见症状为头痛、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由于该病在眼科表现的复杂性及易漏诊性,现将我们近2a来遇见的5例空蝶鞍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回顾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45(平均39.3)岁。发病至确诊时间2wk~1a。首发症状均为视力减退,伴有间断性头痛,但头痛的时间、部位无规律性,3例患者伴有视野缺损,1例患者同时伴月经不调,无溢乳。所有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5例患者均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眼压、前房角、视野、视神经诱发电位、脑血

    • >病例报告
    • 颈动脉狭窄致眼部缺血综合征2例

      2010, 10(4):821-82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82

      摘要 (1213) HTML (0) PDF 153.11 K (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病例1,男,65岁。右眼视物不见10d。无明显诱因右眼突然视力下降,伴有轻度眼眶痛,无恶心、呕吐的症状,来诊,2008-05门诊以“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收入院。查体:右眼视力无光感,结膜睫状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常深,Ty(-),虹膜纹理清,瞳孔全周延及中部虹膜新生血管生成,直径约6mm,直接光反射消失,视盘色淡,C/D=0.8,视网膜色淡,黄斑区相对充血,动静脉普遍变细,部分血管闭塞成白线,部分静脉呈串珠样改变,视网膜散在点条状出血,棉絮斑(+),上方中周部见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下方见少量积血。测眼压:右眼37mmHg,左眼16mmHg。左眼虹膜纹理清,瞳孔直径约3mm,直接

    • 梅毒伴发眶内脓肿1例

      2010, 10(4):822-82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83

      摘要 (1120) HTML (0) PDF 239.66 K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女,65岁,主因右侧内眦部及面颊部肿胀2a,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球突出1mo入我院。神志清楚,全身无皮疹。右眼内眦至鼻根处可见一局限性肿物,大小约1·0cm×1.5cm,表面红肿,质硬,无压痛及波动感。视力:右:无光感,左:0.6。眼压正常。眼睑肿胀,右眼球固定向前方突出,突出度:右眼21mm,左眼16mm,瞳距58mm。右眼眶压明显增高,球结膜轻充血,角膜透明,KP(-),房水清,虹膜纹理清。瞳孔直径:右眼2mm,左眼3mm。右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未见明显混浊。眼底:视乳头色白,边界模糊,后极部灰白色水肿,散在点片状出血,黄斑结构基本正常。左眼基本正常。全

    • 结膜交界痣转化为恶性黑色素瘤1例

      2010, 10(4):823-8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84

      摘要 (3296) HTML (0) PDF 153.60 K (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女,52岁。因左眼球反复长黑色新生物3a余就诊。2005-11因左眼角结膜缘色素痣近3mo突然增大,在外院行左眼角结膜缘新生物切除+羊膜移植术,术后病检报告结膜交界痣。2007-01左眼角结膜缘再次长黑色新生物,并逐渐长大,于2008-05就诊我院。眼部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7,右眼球无异常;左眼近角膜缘处上方球结膜见约7mm×6mm×3mm大小棕褐色新生物,蒂部宽大、有粗大的新生血管,肿块边界清、质软、与角膜无粘连,眼内结构无异常。全身检查无转移表现。患者拒绝眼球摘除术,2008-05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结膜新生物切除术,病检报告结膜恶性黑色素瘤。2009-06再次因左

    • 眼睑鳞状细胞癌致眶内广泛转移并空洞形成1例

      2010, 10(4):824-82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4.085

      摘要 (1375) HTML (0) PDF 185.76 K (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左眼下睑肿块8a,疼痛、视物不见0.5a”于2004-05-09入院。外院因左眼感染性炎症予药物抗感染治疗1mo余(具体不详)。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无光感,右眼正常;左眼下睑缘约3~3.5cm长横行不规则溃疡面,表面灰白色污秽,上下睑球粘连,眼内容物脱出,眼球表面黄白色污秽,可见肉芽组织,凹凸不平,触之易出血,颞侧眶内约2cm×3cm×4cm大小空洞,内面凹凸不平,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积聚,外眦皮下约1cm×1.5cm大小硬结,眼球触之坚硬。全身一般情况良好,未扪及耳前及颌下肿大淋巴结,胸透未见异常。眼部CT检查示:左眼下睑恶性肿瘤,侵及左侧晶状体及眼前环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