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1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Articles in English
    • 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间的关联(英文)

      2010, 10(3):405-40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01

      摘要 (1834) HTML (0) PDF 265.91 K (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间关联。方法:人角膜取自行二次角膜移植的19名患者。5核苷酸酶-碱性磷酸酶(5-nase-Alkaline phosphatase,5-NA-ALP)双重酶组织化学染色及淋巴内皮细胞受体(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receptor,LYVE-1)、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decule-1,PECAM-1)双重免疫组化法标记角膜中的新生血管和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lymphatic vessels counting,LVC)和血管计数(blood vessels counting,BVC),比较BVC与LVC之间的关联。结果:角膜中存在角膜新生血管12例(63%),存在角膜新生淋巴管5例(26%)。角膜新生淋巴管仅出现在血管化角膜中。角膜移植后BVC与LVC间呈显著性正相关(r=0.725;P<0.01)。结论:人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淋巴管与新生血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英文)

      2010, 10(3):409-4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02

      摘要 (1557) HTML (0) PDF 273.26 K (10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RPE细胞采用紫外线照射处理,而后与CFSE标记的BMSC共培养14d。并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牛眼视网膜提取物(BRE)以研究视网膜成分对此分化过程的影响。采用NSE,Nestin和GFAP抗体标记检测BMSC分化前后的表达特征。结果:BMSC在与RPE细胞共培养后,能够分化成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性细胞的特异性标记NSE,Nestin和GFAP。BRE能够显著促进共培养体系中BMSC向神经样细胞的分化。结论:RPE和BRE能够诱导BMSC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 替普瑞酮对大鼠慢性高眼压视网膜HSP70表达的影响(英文)

      2010, 10(3):413-4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03

      摘要 (1277) HTML (0) PDF 280.17 K (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HSP70表达的变化及替普瑞酮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慢性高眼压模型组30只;慢性高眼压模型+GGA组30只。采用烧灼巩膜浅层静脉的方法制备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模型成功后给予替普瑞酮800mg/(kg.d)每日灌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应用及未应用替普瑞酮的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不同时点的差异及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平均眼压高于正常眼压40%的手术眼为造模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高眼压大鼠应用与未应用替普瑞酮者,视网膜均随着高眼压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形态学变化,于高眼压的21d和28d视网膜变薄,节细胞数量减少;在此过程中,HSP70表达增多。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应用替普瑞酮者与未应用提普瑞酮者相比,其形态学变化较小,而HSP70表达则明显增多,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普瑞酮通过上调HSP70表达发挥对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 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自然发病啮齿动物模型(英文)

      2010, 10(3):417-42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04

      摘要 (1506) HTML (0) PDF 292.95 K (10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目前世界各地有超过一亿人感染此病,造成极其严重社会和经济问题。自然发病的糖尿病啮齿动物模型对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糖尿病并发症和增加糖尿病危险性的遗传或环境影响等的研究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我们综述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自然发病啮齿动物模型的发生发展和其特性特点。

    • 免疫功能正常少年患早期表现为复视的隐球菌脑膜炎1例(英文)

      2010, 10(3):421-42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05

      摘要 (1563) HTML (0) PDF 417.41 K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报告免疫力正常少年的隐球菌脑膜炎1例,早期表现为复视和双眼视力低下。方法:病例报告。结果:男,17岁,两眼视物模糊并复视3wk,伴随严重的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及低热。经体格检查无发热及假性脑膜炎迹象。双眼视力为6/15并视野缩窄。双眼前段正常。眼外肌运动表明双侧第六神经麻痹。眼底检查显示双侧视盘充血和轻度隆起。CT扫描大脑正常,无颅内肿块或脑室异常。腰椎穿刺发现高开放压>300mmH2O。脑脊液显微镜下及培养均存在新型隐球菌。本例由神经医疗组联合处理。患者开始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神经症状1wk后恢复,双眼视力提高到6/6,同时周边视野恢复。随着第六神经麻痹的康复双眼复视得到好转。结论:本例强调了隐球菌脑膜炎进展缓慢的性质。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不会存在明显的假性脑膜炎特征,复视可能是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表现之一。

    • 牵牛花综合征伴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英文)

      2010, 10(3):424-4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06

      摘要 (3043) HTML (0) PDF 238.10 K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报道牵牛花综合征伴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手术治疗1例。我们认为:发现裂孔、玻璃体手术解除牵拉力以及长效气体的运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文献也包括对牵牛花综合征伴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B超对此病诊断意义的讨论。

    • >实验论著
    • 蛹虫草提取物联合地塞米松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

      2010, 10(3):427-4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07

      摘要 (1532) HTML (0) PDF 388.12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蛹虫草提取物(cordyceps militaris extract,CME)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对48只大鼠采用碱烧伤法制作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为模型对照组,B组为CME治疗组,C组为CME联合Dex治疗组。造模后每组均隔日注射给药,A组给予生理盐水结膜下注射,B组给予CME10mg球结膜下注射,C组给予CME10mg球结膜下注射,另外给予0.25g/L Dex滴眼液点眼,3次/d。于术后4,8,14d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并测量角膜组织中VEGF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联合用药组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较模型对照组及CME治疗组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E联合Dex更能明显抑制碱烧伤所致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 环孢素A滴眼液对损伤角膜上皮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影响

      2010, 10(3):430-43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08

      摘要 (1508) HTML (0) PDF 311.34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滴眼液在小鼠角膜上皮愈合过程中上调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protein3,AQP3)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机械法刮除小鼠角膜上皮的方法建立模型,观察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取角膜行AQP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QP3表达。结果:角膜上皮基底细胞层可见AQP3的表达。应用125,250,500,1000mg/LCsA滴眼液点眼后AQP3的表达呈递增趋势。角膜上皮损伤后用500mg/LCsA滴眼液点眼,损伤后6h实验组与对照组愈合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损伤后12,18,24h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500mg/LCsA滴眼液点眼,可通过增加AQP3表达而加快小鼠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

    • 尾加压素Ⅱ体外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2010, 10(3):432-4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09

      摘要 (1288) HTML (0) PDF 482.06 K (9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增殖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U-Ⅱ与体外培养的LEC共同孵育,并用4种细胞信号转导阻断剂H7,PD98059,W7,尼卡地平(nicardipine)分别作用于LEC,再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LEC增殖的情况。结果:U-Ⅱ组LEC的3H掺入放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种信号转导阻断剂组的放射活性与U-Ⅱ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1)。PD98059和H7的阻断作用强于nicardipine和W7(F=13.251,P<0.01)。结论:尾加压素Ⅱ促进LEC增殖是通过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该作用可被信号转导阻断剂所阻断。

    • >短篇报道
    • 眼挫伤致一过性近视23例

      2010, 10(3):434-4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5

      摘要 (1177) HTML (0) PDF 151.73 K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钝挫伤在眼外伤患者中比较常见,机械性钝力作用于眼球后,可以引起眼内各种组织结构的改变。挫伤后发生的近视就是其中常见改变之一,主要表现为以往较好的视力,伤后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这种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因为只注意到伤后眼部的损害,而忽略了由此引发的屈光变化,这需要引起我们临床医师的注意。1临床资料挑选2007-05/2009-05眼挫伤后发生一过性近视的病例23例23眼。其中男19例,女4例。年龄19~52(平均30.2)岁。23眼伤前均无屈光不正病史,视力1.0(16眼),视力1.2(5眼),视力1.5(2眼)。其中拳击伤13例,踢伤5例,球类击伤3例,撞击伤2例。23眼均有眼睑皮

    • >实验论著
    • 尾加压素Ⅱ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2010, 10(3):435-43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0

      摘要 (1141) HTML (0) PDF 366.10 K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LE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U-Ⅱ与体外培养的LEC共同孵育后,用MTT法检测LEC的活性,并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LEC增殖。结果:10-9mol/L U-Ⅱ组、10-8mol/L U-Ⅱ组、10-7mol/L U-Ⅱ组和10-6mol/L U-Ⅱ组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5,P<0.01,P<0.01)。10-10mol/L U-Ⅱ组、10-9mol/L U-Ⅱ组、10-8mol/L U-Ⅱ组、10-7mol/L U-Ⅱ组和10-6mol/L U-Ⅱ组的3H掺入放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是对照组的1.36倍、1.40倍、1.45倍、1.59倍和1.66倍。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U-Ⅱ具有促进LEC增殖的作用。

    • 川芎嗪对大鼠离体培养晶状体SOD,CAT和MDA的影响

      2010, 10(3):437-4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1

      摘要 (1556) HTML (0) PDF 509.42 K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大鼠离体培养晶状体抗氧化作用的SOD,CAT和MDA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晶状体放入0,0.125,0.25,0.5,1,2,4g/L的TMP溶液的培养液进行离体培养24h后,观察晶状体形态变化,并作组织匀浆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反应法测定SOD活性,钼酸铵终止法测定CAT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25,0.5,1和2g/L的TMP可明显提高大鼠晶状体中SOD的活性(P<0.01,P<0.01,P<0.01,P<0.05),而0.125和4g/L的TMP作用效果不明显。CA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g/L的TMP可明显提高大鼠晶状体中CAT的活性(P<0.01),而0.125,0.25,1,2和4g/L的TMP作用效果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125,0.25,0.5,1和2g/L的TMP可明显降低大鼠晶状体中MDA的含量(P<0.01),4g/L的TMP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TMP对培养大鼠离体晶状体有提高SOD,CAT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的作用。

    • >短篇报道
    • 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分析

      2010, 10(3):439-4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6

      摘要 (1139) HTML (0) PDF 175.52 K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尤其在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发病率较高,此病系由于阳光、沙尘等外界刺激作用于结膜下组织的胶原纤维,使纤维组织变性,角膜前弹力层损伤,继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已变性的角膜中形成胬肉[1]。影响患者的视力及眼部外观。目前对翼状胬肉的药物治疗无理想效果,近年出现多种手术方法,但单纯切除复发率高达30%~75%[2],而羊膜移植由于经济及术后复发问题较难在基层推广。我们通过2007-04/2009-11共完成40例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取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2007-04/2009-11收治的40例患者,其

    • >实验论著
    • TGF-β1基因转染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2010, 10(3):440-44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2

      摘要 (1163) HTML (0) PDF 526.32 K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TGF-β1基因(pEGFP-TGF-β1)转染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C-B3)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将pEGFP-TGF-β1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C-B3),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pEGFP-TGF-β1转染后24,48,72,96hp21,CDK2和Smad4mRNA和蛋白的表达,设立正常细胞组及pEGFP-C2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pEGFP-TGF-β1转染组TGF-β124h开始升高,48h达到最高,72h略有减少,96h明显减少,但仍高于正常组,而空载体组与正常细胞组则无明显变化。p21变化趋势和TGF-β1相符,CDK2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Smad4组48h明显升高,72h下降明显,96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TGF-β1通过活化凋亡基因p21,降低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抑制地塞米松体外诱发兔白内障的作用

      2010, 10(3):443-44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3

      摘要 (1767) HTML (0) PDF 524.92 K (1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抑制地塞米松(Dex)诱导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正常家兔晶状体,随机将家兔晶状体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Dex(10μmol/L)处理组(B);Dex+EGCG(10mmol/L)实验组(C)。分别于3,5,7d培养结束后观察各组晶状体的透明度,并进行相关比较及统计学分析。TUNEL法检测EGCG对Dex诱发的兔LEC凋亡细胞数量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EGCG实验组晶状体透明性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但高于Dex处理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ex处理组LEC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Dex处理组与EGCG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EGCG可抑制Dex损伤所诱导兔LEC调亡,具有明显抑制激素性白内障形成的作用。

    • Avastin抑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作用

      2010, 10(3):446-44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4

      摘要 (1330) HTML (0) PDF 469.34 K (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Avastin抑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纤维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兔20只40眼随机分为3个不同剂量Avastin实验组、丝裂霉素C(MMC)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对兔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Avastin实验组于术毕及术后3,7d术区结膜下分别注射0.5,1及2mg Avastin;MMC对照组术中筋膜囊、巩膜瓣下放置0.2g/LMMC棉片。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滤过泡形态及角膜、前房等情况;术后7,14d摘除眼球,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在高倍视野中,通过滤过泡腔面在结膜中形成的面积百分比及滤过泡形成区在结膜中面积百分比,评价不同剂量Avastin结膜下注射对滤过泡形成及纤维化的影响。结果:术后7d各组结膜纤维结缔组织中均可见明显的滤过泡形成。术后14d仅注射2mg Avastin实验组及MMC对照组的结膜组织中可见明显滤过泡;1mg Avastin实验组见少量面积微小的滤过泡;0.5mg Avastin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滤过泡均消失,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术后7d各组高倍视野下滤过泡腔面在结膜中形成的面积百分比及滤过泡形成区在结膜中面积百分比无明显差异。术后14d,2mg及1mg Avastin实验组滤过泡腔面积在结膜中形成的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0%,0.8%,MMC组为0.9%。2mg及1mgAvastin实验组滤过泡形成区在结膜中面积百分比分别为26.1%,2.9%,MMC组为25.8%。2mg及1mgAvastin实验组的滤过泡腔面及形成区面积与结膜面积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单项方差分析结果分别为F=270.10,P=0.00;F=49.99,P=0.00;2mg Avastin实验组的上述滤过泡面积百分比与MMC组无差异。结论:结膜下注射Avastin可有效帮助滤过术后滤过泡的形成与维持,缓解滤过泡的纤维增生。

    • 高糖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EPO和EPOR mRNA表达的影响

      2010, 10(3):449-45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5

      摘要 (1265) HTML (0) PDF 539.82 K (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VEGF mRNA,EPO mRNA和EPORmRNA在体外培养的Ml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胰蛋白酶将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吹打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Mller细胞,RT-PCR测定高糖条件下视网膜Mller细胞VEGF,EPO和EPOR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获得视网膜Mller细胞,传代后90%以上的细胞呈兔抗鼠谷氨酰胺合酶(GS)染色阳性。Mller细胞VEGF mRNA,EPO mRNA和EPOR mRNA在高糖条件下表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糖浓度50mmol/L组较40mmo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时间依赖性。结论:Mller细胞在高糖条件下VEGF,EPO,EPOR的表达增加。

    • 高糖体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以及活性氧表达的影响

      2010, 10(3):453-4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6

      摘要 (1570) HTML (0) PDF 466.83 K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增生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ARPE-19),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用含5.6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液,高糖组用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液,高糖+SB203580组用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10μmol/L预处理30min后,再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液,甘露醇组(渗透压对照组)用含5.6mmol/L葡萄糖和24.4mmol/L甘露醇的DMEM/F12培养液。各组培养48h用MT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活力,用CM-H2DCFDA荧光染色检测RPE细胞中ROS的产生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48h可以导致RPE细胞的损伤,抑制RPE细胞增殖,并使ROS生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与p38-MAPK途径的激活有关。结论:高糖培养ARPE-19可致细胞损伤,抑制增殖,并使ROS生成增加。

    • 兔视网膜脱离后出现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

      2010, 10(3):456-45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7

      摘要 (1442) HTML (0) PDF 467.68 K (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实验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及脱离复位后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情况,探讨RD后视功能损害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健康成年无眼部疾病青紫兰兔40只,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D后1,3h;1,3,7,14,28d组及正常对照组,共8组,每组5只,选取右眼为致伤眼,视网膜下注射透明质酸钠建立RD模型;分别于建立模型后按时获取兔眼标本,以TUNEL法观察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视网膜脱离复位后存在着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现象,正常对照组、14d和28d组几乎不见凋亡细胞,脱离后1,3h;3,7d组在视网膜各细胞层均出现较多的、具有凋亡形态学与生化改变特征的凋亡细胞,其中在3d组视网膜感觉层细胞凋亡细胞数量达到高峰。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凋亡细胞数目在1,3h;3,7d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1,3h;3,7d组与正常对照组、1h;1,28d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正常对照组、1h;14,28d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D复位后,神经感觉层细胞发生凋亡。

    • 白蒺藜皂苷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2010, 10(3):459-46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8

      摘要 (1819) HTML (0) PDF 512.34 K (1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白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s from tribulus terrestrisL,GSTT)及灯盏细辛注射液[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EBHM]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眼压组、EBHM治疗组和GSTT治疗组,高眼压组和EBHM治疗组及GSTT治疗组的兔眼前房内注射20g/L甲基纤维素制成慢性高眼压模型,EBHM治疗组的兔每日耳缘ivEBHM注射液4.5mg/kg,GSTT治疗组的兔每日耳缘iv GSTT注射液5mg/kg,高眼压持续4wk时,处死实验兔,摘取眼球,做RGCs电镜检查。结果:造模后各组眼压均升高,电镜下高眼压组相对于GSTT治疗组及EBHM注射液治疗组,RGCs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结论:GSTT及EBHM注射液对慢性高眼压兔RGCs均具有保护作用。

    • >临床论著
    •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散光的矫正

      2010, 10(3):462-4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19

      摘要 (1179) HTML (0) PDF 374.16 K (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位置和形态的手术切口对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散光及裸眼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术前角膜散光值>1.00D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为位于上方10∶30~11∶30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B组患者采用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角膜散光值为1.00~2.00D的患者,切口为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度径线的直线形巩膜隧道切口,长度为6.0~7.0mm,角膜散光值>2.00D的患者,在上述直线形切口对侧角膜缘处,另作一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分别于术后2wk,3mo随访患者,检查裸眼视力及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结果:B组患者术后2wk,3mo裸眼视力好于A组。B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度在术后2wk,3mo时均小于A组。结论:位于角膜最大屈光度径线的6.0~7.0mm直线形巩膜隧道切口,及此切口联合作对侧弧形板层松解切口均能有效矫正白内障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术后裸眼视力。

    • 眼科激光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2010, 10(3):466-46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0

      摘要 (1537) HTML (0) PDF 342.55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观察Nd∶YAG激光及532nm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分别对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532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观察。 结果:所有行Nd∶YAG激光治疗患者激光术后14d,中央CD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虹膜切除术后14d,中央部位CD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周边部激光爆破处AVE,MIN,CD及6A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2nm激光光凝治疗CSC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532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 正常人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视盘萎缩弧β区发生率的比较

      2010, 10(3):469-47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1

      摘要 (1376) HTML (0) PDF 332.96 K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正常人和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间视盘萎缩弧β区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屈光度数相匹配的正常人135例135眼、POAG58例101眼、PACG50例81眼。利用海德堡眼底照相机采集受试者30°眼底彩色照片,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青光眼患者垂直杯盘比,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程度青光眼损伤的患者眼底β区发生率与垂直杯盘比的关系。结果:正常人、POAG和PACGβ区发生率分别为23.0%,69.3%和49.4%(χ2=51.3,P=0.000);POAG的β区发生率高于PACG(χ2=7.5,P=0.005)。三组人群β区最多见于水平颞侧象限,鼻侧象限最少(χ2=19.4,P=0.000;χ2=50.3,P=0.000;χ2=11.7,P=0.009);POAG组中,视神经损伤较重组的β区发生率明显高于较轻组(χ2=14.0,P=0.000);PACG组中,视神经损伤较重组β区发生率与较轻组无明显差异(χ2=0.6,P=0.287)。结论:POAG和PACGβ区发生率高于正常人,POAGβ区发生率高于PACG。视神经损伤较重组POAG眼相对于较轻组更易发生β区。

    •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短眼轴的对比观察

      2010, 10(3):472-47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2

      摘要 (1531) HTML (0) PDF 373.05 K (1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单纯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下简称三联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短眼轴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07/2009-01收住我院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短眼轴患者31例39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者25眼,行三联术者14眼。术后随访1~25(平均9.51±6.11)mo。结果:术后眼压:三联术者术后眼压平均(11.31±0.69)mmHg,手术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小梁切除术者术后平均(18.47±3.54)mmH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矫正视力:三联术者术后均提高,≥0.3者占78%,小梁切除术者术后5眼视力不增反降,≥0.3者占32%,两者差异有显著性;UBM(超生生物显微镜)检查:小梁虹膜角(TIA)三联术者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小梁切除术者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中央前房深度(ACD):三联术术后平均为(3.22±0.53)mm,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小梁切除术后平均为(2.21±0.41)mm,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并发症:三联术术后并发症少,且均无需再手术纠正,小梁切除术者术后并发症较多,部分严重且持久,需再次手术。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短眼轴较单纯小梁切除术设计更合理,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好,并发症少。

    • Avastin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

      2010, 10(3):475-47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3

      摘要 (1572) HTML (0) PDF 303.43 K (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Avastin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伴黄斑水肿(macularedema,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03/2008-04我院门诊或住院的DR伴ME患者34例,每例均为双眼发病,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观察组采用玻璃体腔Avastin(20g/L)、曲安奈德(40g/L)联合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玻璃体腔曲安奈德(40g/L)注射治疗。观察并记录视力、眼压、视网膜新生血管和ME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4.7%,而对照组的治愈率仅为41.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vastin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有效的方法。

    • 眼底激光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2010, 10(3):477-4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4

      摘要 (1202) HTML (0) PDF 333.97 K (1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应用532半导体绿激光治疗机对视网膜病变达Ⅲ期以上同时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1wk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结果:治疗后241眼中视力提高及无下降者218眼,有效率占90.5%,视力下降及玻璃体出血23眼,占9.5%,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合并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 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角结膜上皮的变化

      2010, 10(3):479-48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5

      摘要 (1735) HTML (0) PDF 463.03 K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长期配戴者角结膜上皮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35例70眼,病例组99例198眼均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vital staining,FLS)、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CIC)等检查方法。依据SCL戴镜时间将SCL戴镜者区分为<5a组,5~10a组和>10a组,共3组。比较分析各组间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杯状细胞密度和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结果:SCL戴镜各组FLS记分、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与5~10a组间,及<5a组与>10a组之间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5~10a组与>10a组之间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与FLS呈正相关(r=0.589,P<0.01);杯状细胞密度与FLS负相关(r=-0.351,P<0.01)。结论:长期配戴SCL会引起角膜上皮损伤和结膜上皮印迹细胞学改变,且戴镜时间越长,损害越大。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式探讨

      2010, 10(3):482-48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6

      摘要 (2584) HTML (0) PDF 474.54 K (1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3种检查方法对可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比较,优化检查程序和方法。方法:对2007-01/2009-01就诊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眼底病专科医师阅片进行诊断,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为标准。主要指标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方法进行筛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度分别是63.4%,86.8%,特异度分别是76.9%,92.3%,Youden指数分别是41.1%,79.1%,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41.9%,80.7%。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性分别是65.5%,93.1%,特异性分别是94.7%,97.4%,Youden指数分别是60.3%,90.5%,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39.1%,61.2%。结论: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优化筛查诊断方法。

    • MPPE的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特征及意义

      2010, 10(3):485-4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7

      摘要 (1748) HTML (0) PDF 601.78 K (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多发性后极部色素上皮病变(multifocalposterior pigment epitheliopathy,MPPE)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09-04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5例51眼MPP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常规视力、裂隙灯、直/间接眼底镜检查,同时行眼底彩色照相和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视网膜仪(HRA-2)的同步FFA和ICGA检查。结果:多灶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和脉络膜血管循环障碍(包括脉络膜血管充盈延迟以及脉络膜血管的扩张渗漏)是活动期MPPE患者在FFA和ICGA检查中的主要特征性改变。由于长期大量的RPE渗漏,部分患者会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其中小部分在FFA检查中还有视网膜小血管普遍渗漏、视网膜无灌注区及新生血管形成、晚期视盘强荧光着色等慢性葡萄膜炎的改变。静止期MPPE患者在FFA和ICGA中的荧光改变则主要为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萎缩,而脉络膜血管充盈迟缓和血管扩张等循环异常变化基本消失。结论:MPPE有类似CSC的FFA和ICGA改变,但程度更重;其中部分患者还可伴有类似慢性葡萄膜炎的改变。MPPE的ICGA后期像中的暗黑色低红外荧光灶有助于我们判断患者病情的预后。

    • 干眼症患者对比敏感度的测定

      2010, 10(3):488-4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8

      摘要 (1403) HTML (0) PDF 668.89 K (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干眼症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及通过对比敏感度测试来评价人工泪液对干眼症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确诊为干眼症患者25例50眼和正常人15例29眼,分别测量BUT(泪膜破裂时间)、SⅠt(泪液分泌基础实验)和泪膜干涉图像,并采用OPTEC6500视功能测试仪分别测量干眼症患者和正常人应用人工泪液前后的对比敏感度。主要观察指标包括BUT、SⅠt、泪膜干涉图像及低、中、高频CS。结果:本研究中按临床症状、BUT,SⅠt和泪膜干涉图像试验结果将受试者分为干眼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干眼症患者低、中、高频CS均低于正常组(P<0.05)。应用人工泪液5min后,发现干眼症组低、中、高频CS都有显著提高(P<0.05);且干眼症组应用人工泪液后的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相近。结论:干眼症的低对比敏感度可以通过人工泪液的使用加以改善,通过人工泪液治疗不但可以缓解症状而且使干眼症的视觉质量接近正常人标准;另外,对比敏感度测试可以作为一种客观的非接触的评价泪膜质量的方法,为干眼症的治疗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 >病例报告
    •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1例

      2010, 10(3):491-4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7

      摘要 (1275) HTML (0) PDF 184.24 K (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中常居细菌,在人类主要引起肠道感染,引起眼内感染极为罕见。我科发现1例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因右眼被飞石击伤,视力下降1mo,眼胀4d就诊。诊为“右眼钝挫伤,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入院。入院时视力0.02,全身情况良好,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正常,血、尿、大便常规正常。按常规给予诺氟沙星眼液点右眼3次/d,3d后,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外伤性白内障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治疗。术后1d未诉眼痛,视力指数/30cm,球结膜中度充血,轻度水肿,角膜轻微水肿,前房正常深度,闪

    • >临床论著
    •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眼表炎症的临床评价

      2010, 10(3):492-49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29

      摘要 (1830) HTML (0) PDF 378.29 K (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1g/L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04/2008-10门诊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60眼,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试验组:1g/L普拉洛芬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B组为对照组:人工泪液单独应用,4次/d点眼,每次1滴。试验疗程为14d。所有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用药后3,7,14d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体征、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Ⅰ试验、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比较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L普拉洛芬滴眼液及人工泪液联合应用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治疗组,两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普拉洛芬可以有效控制干眼症患者眼表炎症,是辅助治疗干眼症的有效药物。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变化

      2010, 10(3):495-4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0

      摘要 (1280) HTML (0) PDF 274.59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近视患者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 per unit of accommodation,AC/A)变化。方法:Von Graefe法测定患者近距水平隐斜,给予+1.00D近附加后再次测量,结果之差为梯度性AC/A比率,测量患者LASIK手术前、手术后1wk;1,3,6mo的AC/A比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戴镜AC/A比率为(2.98±0.80)△/D,手术后1wk;1,3,6mo的AC/A比率分别为(2.02±0.57)△/D,(2.43±0.63)△/D,(2.87±0.65)△/D,(2.91±0.68)△/D,手术后1wk;1mo时AC/A比率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1)。手术后3,6mo AC/A比率较手术前无差异。结论:LASIK术后1wk;1mo,AC/A比率较术前降低,术后3mo升至术前水平并稳定。

    • Q值引导个体化LASEK与常规LASEK治疗近视及散光的对比研究

      2010, 10(3):497-50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1

      摘要 (1584) HTML (0) PDF 120.96 K (1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球面因子Q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近视散光的长期疗效。方法:接受LASEK的近视散光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接受Q值引导LASEK患者72例72眼为试验组,接受常规LASEK患者66例66眼为对照组。术前2组各项指标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取右眼进行分析,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术前及术后检测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地形图、K值、Q值、波阵面像差、对比敏感度、超声角膜厚度和haze等。随诊时间为术前、术后0.25,1,2,3,4,6和12mo。结果:术后12mo,试验组的裸眼视力为1.12±0.16,对照组为1.07±0.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0,P=0.205);试验组的最佳矫正视力为1.16±0.19,对照组为1.12±0.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5,P=0.380);试验组Q值平均为0.478±0.203,对照组为0.798±0.23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6,P=0.000);试验组整体高阶像差为0.406±0.103μm,对照组为0.613±0.105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6,P=0.000);试验组球差平均为-0.186±0.108μm,对照组为-0.320±0.159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9,P=0.001);两组的高阶像差及球差值均低于术后6mo时;试验组haze平均为0.125±0.275级,对照组为0.375±0.535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9,P=0.071);试验组对比敏感度术后3mo恢复至术前水平,对照组术后6mo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2mo时试验组对比敏感度优于术前水平,除明亮无眩光外,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昏暗状态下为著。结论:非球面因子Q值引导LASEK安全、稳定、有效;减少手术诱导的高阶像差及球差,更好地保持了角膜的非球面性,更多地节约了角膜组织,更快更好地恢复对比敏感度haze更轻,视觉质量更好。

    • >文献综述
    • 基因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2010, 10(3):501-5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2

      摘要 (2245) HTML (0) PDF 0.00 Byte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近年来新型的治疗方法。我们从自杀基因、抑癌基因、抗血管生成基因这三方面对RB的基因治疗现状、相关进展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进展

      2010, 10(3):504-5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3

      摘要 (1200) HTML (0) PDF 377.75 K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通过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分析及相关手术治疗的研究,对该病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

    • 抗瘢痕药物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

      2010, 10(3):506-5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4

      摘要 (1591) HTML (0) PDF 655.30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光眼是临床常见致盲眼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术区成纤维细胞增生,致瘢痕形成阻塞滤过道。为提高手术成功率,一些抗瘢痕形成的药物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但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正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和新的抑制瘢痕形成的药物。

    •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0, 10(3):510-5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5

      摘要 (2883) HTML (0) PDF 509.14 K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黄斑中心1D以内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是造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推测是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多种检查可以对黄斑水肿做出诊断,包括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视网膜断层摄影仪(HR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激光治疗仍然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一直探索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应用,以及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等治疗措施联合应用,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方面尽管已有巨大进展,但显然尚需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措施

    • OCT在多发性硬化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2010, 10(3):513-51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6

      摘要 (1595) HTML (0) PDF 541.45 K (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轴突和神经退行性变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sclerosis,MS)的伴随特点而且与该病造成终身残疾的病理过程相关。视网膜是缺乏髓鞘但包含神经节细胞及其相关的神经轴突的独一无二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它是一个神经退行性变、视神经保护,甚至是潜在的视神经再生的理想可视化的结构。特别是应用于疾病进程进行视网膜具体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一种光学诊断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眼科临床,它可以以快速,重现的方式对视网膜解剖结构提供高分辨率的重建,那么OCT就可以在多发性硬化的病程中建立一种理想的、精确的模型。我们就OCT在MS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

      2010, 10(3):517-51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7

      摘要 (1518) HTML (0) PDF 468.45 K (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是一种分泌蛋白,相对分子量为50000,属于丝氨酸超家族的一员。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PEDF具有多种生物学功效,包括抗新生血管、神经营养及神经保护功能。PEDF是最有效的内源性眼部新生血管抑制物。PEDF对于治疗血管增生性疾病及视网膜变性疾病具有广阔的前景,就近年来关于PEDF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给以综述。

    • 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研究进展

      2010, 10(3):520-52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8

      摘要 (1517) HTML (0) PDF 453.12 K (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有效性一直存在争议,多个国家的学者为此进行了一系列临床研究。现就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历史、治疗方法、副作用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综述,以评价其治疗意义。

    • 雌激素与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2010, 10(3):523-52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39

      摘要 (2200) HTML (0) PDF 609.98 K (9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研究表明,雌激素是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促进神经生长发育、可塑性、神经递质的合成乃至神经元的存活、髓鞘和轴突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雌激素在中风、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及脊髓、坐骨神经损伤、急性脑出血、脑缺血、神经外伤等方面备受关注。但是关于雌激素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术、视神经损伤疾病中作用的报道还很少。我们就雌激素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 双眼运动的旋转协调

      2010, 10(3):527-52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0

      摘要 (1266) HTML (0) PDF 329.37 K (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眼旋转运动协调很复杂,协调不佳将会导致双眼的视网膜物像产生视差,引起复视和立体视下降。临床多种复杂性斜视主要表现为旋转运动的异常,本文将主要回顾旋转运动成分的研究。

    • 光污染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

      2010, 10(3):530-53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1

      摘要 (1915) HTML (0) PDF 505.02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光是自然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随着环境的转变,光污染日益严重,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不断加深。我们将就光污染对人眼的损伤及对视觉质量的影响进行综述。

    • >临床研究
    •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2010, 10(3):533-53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2

      摘要 (1485) HTML (0) PDF 311.90 K (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01/2008-01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例,分析各因素在植片排斥反应病例中所占的比率及各种病例中植片排斥的发生率。结果:总排斥反应率为31.0%,其中普通组为25.5%,高危组为59.4%(P<0.05)。眼部化学伤排斥反应发生率最高48.1%(P<0.05)。高危组发生排斥反应早且病情严重。结论:引起角膜植片排斥的多种因素中,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原发病,植床情况,手术设计操作术后预防有密切关系,其中植床新生血管是植片排斥的高危因素。

    • 白内障后囊破裂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与植入前房疗效比较

      2010, 10(3):535-5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3

      摘要 (2086) HTML (0) PDF 383.97 K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45例45眼,比较两组手术的疗效。结果: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组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均能有效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但后者术后有2例6mo后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及眼压升高,其余视力均改善。前者视力均改善,未见有明显的并发症。结论:睫状沟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术和前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能有效治疗白内障后囊破裂,改善视力,但前者更接近于生理位置,术后并发症更少。

    • >病例报告
    • 眼睑蜂蛰伤误诊漏诊3例

      2010, 10(3):537-53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8

      摘要 (1003) HTML (0) PDF 148.29 K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眼睑蜂蛰伤是眼科常见的动物性外伤。根据明确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是位于睑缘或睑板沟等部位的蜂刺,位置比较隐蔽,在行裂隙灯检查时如果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仔细检查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使受伤眼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2006/2008年诊治眼睑蜂蛰伤共23例,其中误、漏诊3例,现总结分析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1临床资料本组3例病例,男2例,女1例。年龄16~40岁,病程3d~2wk,3例均有多次就诊史。3例均有眼睑红肿,睑缘及结膜炎症反应,角膜刺激症状,角膜蜘蛛网状划痕,角膜染色阳性,位于睑缘内和睫毛并排的蜂刺2例,睑板沟下沿蜂刺1例。误诊为角膜炎2例,误诊为结膜

    • >临床研究
    • Nd∶YAG激光在不同类型后发性白内障中的应用

      2010, 10(3):538-53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4

      摘要 (1249) HTML (0) PDF 244.81 K (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Nd∶YAG激光对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52例830眼分别为Elschnig珍珠样小体性、皱褶性及纤维化性后发性患者行白内障YAG激光治疗,对Elschnig珍珠样小体性、皱褶性后发性白内障采用十字形切开法,对纤维化性后发性白内障视纤维化程度采用开罐式切开术或十字形切开法。根据不同的病变类型选择不同的激光参数,激光后分别于1wk;1mo和3~6mo进行随访眼压、视力及眼部情况。平均随访时间2.72mo。结果:Elschnig珍珠样小体性后发性白内障390眼,激光后眼压保持正常者385眼,视力有所提高者386眼(99.0%);皱褶性后发性白内障320眼,激光后眼压保持正常者320眼,视力提高318眼(99.3%);纤维化性后发性白内障120眼,激光后眼压保持正常者113眼,视力提高者118眼(98.3%)。结论:根据后囊膜混浊的程度和视力的情况灵活选择激光参数,确保高比例有效的脉冲能量,是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关键。

    • 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2010, 10(3):540-54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5

      摘要 (1899) HTML (0) PDF 570.66 K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2.5mg)治疗的AMD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容积(total macularvolume,TMV),对注射后渗漏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反复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所有病例都完成至少6mo的观察随访。结果:患者30例30眼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72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1.03±0.55,CFT为364.97±151.83μm,TMV为8.36±1.84mm3,注药后1wk虽然平均CFT和TMV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logMAR,0.79±0.33;P=0.002),经平均9.7mo的随访,BCVA(logMAR,0.70±0.40;P=0.004),CFT(272.93±81.06;P=0.005)和TMV(7.20±0.98;P=0.004)3项指标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终末随访时BCVA提高至少两行者为18眼(60%),稳定者为8眼(27%)。本组患者共接受了58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93次/眼,有50%再注射能在术后1wk使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或稳定多数湿性AMD的病情,但术后定期随访以及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再次注射是必要的。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2010, 10(3):544-54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6

      摘要 (1475) HTML (0) PDF 440.57 K (1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相关因素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各中医证型中的变化及意义,观察Hcy是否为中国人群AM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52例AMD患者的血液样本,并以19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浆Hcy水平,同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脂等生化指标水平。分析Hcy等指标与AMD中医证型的关系及相关因素对Hcy的影响,寻找AM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Hcy水平在痰凝瘀滞型组、肝肾亏虚型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三证型组间比较无差异。Hcy与SOD水平呈负相关。SOD水平在痰凝瘀滞型组、肝肾亏虚型组均低于对照组及痰湿蕴结型组。MDA,TC,LDL-C水平在各证型组的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TC水平在痰凝瘀滞型组、肝肾亏虚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高Hcy可能通过多种致病途径在痰凝瘀滞型与肝肾亏虚型AMD中发挥作用,但未发现是AMD发病的高风险因素;高TC,LDL-C可能是痰浊蕴结型AMD辨证和病程进展的微观指标;高TC,TG,LDL-C可能是痰凝瘀滞型、肝肾亏虚型AMD的生化物质基础;SOD水平减少、MDA生成增多可能为AMD发生发展的提供了病理基础。

    • 视网膜视力计检查在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价值

      2010, 10(3):547-54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7

      摘要 (1995) HTML (0) PDF 294.97 K (1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视网膜视力计(retinometer)在预测白内障手术后视力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各类白内障患者93例106眼,术前采用LAMBDA100视网膜视力计检测患者的预测视力,与术后3mo矫正视力相比较。结果:106眼中12眼(11.3%)术前预测视力与术后视力一致,69眼(65.1%)术后视力好于预测视力(假阴性),25眼(23.6%)术后视力低于预测(假阳性)。结论:视网膜视力计对判断非致密非成熟期白内障的术后视力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不同的眼病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情况,可为术中植入不同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提供依据。

    • 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短期效果观察

      2010, 10(3):549-55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8

      摘要 (1158) HTML (0) PDF 413.43 K (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01/2007-01我院收治的24例24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中发生视网膜脱离3例3眼(12%)。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0.3者1眼(4%);0.12~0.3者16眼(67%);≤0.1者7眼(29%);植入人工晶状体21眼(88%);未植入人工晶状体3眼(12%)。结论: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最小量巩膜外手术治疗近视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临床观察

      2010, 10(3):551-55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49

      摘要 (1298) HTML (0) PDF 336.29 K (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最小量巩膜外手术治疗PVRC2以下近视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视网膜脱离PVRC2以下的近视眼患者32例32眼,入院后1wk内,采用配戴小孔镜和体位治疗,裂孔周围堤坝式激光光凝。剩余视网膜下液不能吸收者行最小量巩膜外手术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体位治疗网膜脱离范围缩小,再通过手术治疗,经过2~6mo随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矫正视力、眼压均有显著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结论:最小量巩膜外手术是PVRC2以下的近视性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 氪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症46例临床分析

      2010, 10(3):554-55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0

      摘要 (1386) HTML (0) PDF 307.05 K (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氪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发症的疗效。方法:对46例46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出现并发症患者行氪激光治疗。合并黄斑水肿者26例行格栅状光凝,合并新生血管者20例行播散状光凝。3mo后复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仍有黄斑渗漏或新生血管未萎缩者行二次激光治疗。结果:黄斑水肿消退,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占61%(28/46),不变者为35%(16/46),2例出现视力减退4%(2/46)。新生血管组80%(16/20)患者经1次光凝后新生血管消退,20%(4/20)患者行2次激光治疗后新生血管消退。结论:氪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并发症有效。

    • 滤过泡下注射Bevacizumab治疗滤过泡血管化

      2010, 10(3):556-55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1

      摘要 (1098) HTML (0) PDF 325.38 K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滤过泡下注射bevacizumab(贝伐单抗,avastin)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滤过泡下注射bevacizumab1mg(0.04mL,25mg/mL)治疗滤过泡血管化的病例,患者均为复杂的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血管化,经分离结膜下注射MMC而失败的病例8例8眼,bevacizumab注射后随访2~6mo。结果:注射后2wk眼压降低至正常占87.5%,滤过泡血管化消失占8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高眼压、葡萄膜炎或其他眼内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滤过泡下注射bevacizumab治疗滤过泡血管化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方法容易操作,并发症少,早期应用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两种不同材料义眼台植入的临床对比及手术技巧探讨

      2010, 10(3):558-56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2

      摘要 (1966) HTML (0) PDF 355.43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眼内容除去术后生物陶瓷义眼台(法国FCI公司)及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美国IOI公司)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需行眼内容除去义眼台植入的患者73例73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眼,B组38眼,两组患者均行眼内容除去I期义眼台植入术。A组植入生物陶瓷义眼台,B组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结果:术后随访6~15mo,A,B两组患者均未见义眼台暴露、移位及眶内感染,配戴义眼壳后外观满意,活动度佳。结论:眼内容除去后植入生物陶瓷义眼台安全有效,生物陶瓷义眼台是另一种可选择的眶内植入物。

    • 四种上睑下垂术式临床效果分析

      2010, 10(3):561-56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3

      摘要 (1233) HTML (0) PDF 370.95 K (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4种上睑下垂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为探讨上睑下垂术的有效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手术方式。结果:每种手术均有其优点及并发症,提上睑肌折叠术为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结论:临床实践提上睑肌折叠术与以往专家理论:提上睑肌节制韧带上每缩短3~5mm肌肤,可矫正下垂量1mm不同:在节制韧带上缘折叠提上睑肌腱膜即可提起上睑,且上睑缘正好在角膜缘上2mm,术后恢复在角膜缘处。

    • 头部撕除法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2010, 10(3):564-56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4

      摘要 (1196) HTML (0) PDF 318.44 K (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头部撕除法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评价原发性翼状胬肉最佳手术方法和降低复发率的手术技巧。方法:2008-01/2009-08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20例30眼,手术方法是头部撕除翼状胬肉联合羊膜移植术。观察手术后角膜创面修复时间和术后复发率。结果:术后随访2~18(平均6)mo。治愈28眼,治愈率93%,复发2眼,复发率为7%。角膜创面平均修复时间为2~3d。30眼有22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容效果:患者于裂隙灯显微镜下不易发现翼状胬肉手术痕迹。结论:头部撕除法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恢复快,复发率低,美容效果好。

    • 复发性翼状胬肉33眼手术疗效观察

      2010, 10(3):566-56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5

      摘要 (1130) HTML (0) PDF 366.98 K (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复发性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的术后再复发率及并发症。方法:我院2006-11/2009-02对31例33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伴有睑球粘连,眼球运动不同程度受限者12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丝裂霉素创面贴敷、自体结膜(带蒂或游离)移植或羊膜移植手术,手术方式:彻底切除净胬肉组织,裸露巩膜创面以0.2g/L丝裂霉素C溶液浸湿的棉片贴敷3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巩膜创面覆盖方法:上或(和)下方结膜转位移植26眼,颞上方结膜游离移植2眼,羊膜移植5眼。结果:随访9mo~3a,胬肉未复发28眼;轻度复发(鼻侧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充血增厚,但未长入角膜缘或长入角膜缘内≤2mm)5眼,复发率15%,其中结膜转位移植4眼,羊膜移植1眼;睑球粘连轻度复发3眼;术后并发结膜肉芽肿1眼,眼部干痛、有时红卡等不适症状5眼,无1例发生角膜、巩膜溶解。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或羊膜移植及丝裂霉素创面贴敷的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术后再复发率。

    • 改良泪道冲洗在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应用

      2010, 10(3):568-56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6

      摘要 (1523) HTML (0) PDF 399.87 K (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加压泪道冲洗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门诊治疗中对3mo以上的新生儿泪囊炎280例340眼进行泪道冲洗,随机分为2组,A组140例164眼采用常规方法冲洗,B组140例176眼进行加压泪道冲洗,对比并观察冲洗治疗效果。结果:A组冲洗1~3次通畅9眼(5.5%);冲洗4次以上通畅14眼(8.5%);需加泪道探通141眼(86.0%)。B组冲洗1~3次通畅128眼(72.7%);冲洗4次以上通畅31眼(17.6%),需加泪道探通术17眼(9.7%)。改良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结论:加压泪道冲洗可明显提高新生儿泪囊炎泪道冲洗成功率。

    • 应用Sheard准则评估集合不足患者的临床研究

      2010, 10(3):570-57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7

      摘要 (1969) HTML (0) PDF 290.01 K (1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Sheard准则对集合不足的屈光不正患者的双眼视失平衡症状进行评估和诊治。方法:对2009-06以来18例集合不足的患者进行眼屈光检查,同时检测远近分离性隐斜,远近辐辏,正相对调节,调节状态,负相对调节,辐辏近点,调节幅度等眼动参数。计算AC/A参数,检测其对Sheard准则符合性,并利用该准则计算所需的棱镜处方。结果:近距棱镜不符合Sheard准则有14例(78%),其所需的基底朝内棱镜度数为(3.47±2.83)△。结论:临床上运用Sheard准则可有效地评估和诊治近距离用眼不适的集合不足患者。

    • 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资料分析

      2010, 10(3):573-57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8

      摘要 (1716) HTML (0) PDF 428.73 K (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08/2009-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眼的临床应用

      2010, 10(3):576-578.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59

      摘要 (1446) HTML (0) PDF 345.00 K (9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3例45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相关眼科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其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45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3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5眼IOL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小色素颗粒附着,对视力无影响。结论:IOL矫正高度近视眼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丝裂霉素C在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2010, 10(3):579-58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0

      摘要 (1339) HTML (0) PDF 375.28 K (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在31例31眼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0.2g/L MMC,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及角膜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平均为0.82±0.19,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绝大部分患者角膜瓣愈合良好,4例患者角膜瓣边缘部分融解,但中心视力无明显影响。结论:在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手术治疗中应用0.2g/LMMC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Vogt-小柳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2010, 10(3):581-58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1

      摘要 (1367) HTML (0) PDF 425.41 K (9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葡萄膜炎期多湖状视网膜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12例VKH患者24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OCT检查。结果:OCT图像可见12例24眼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视网膜下间隔将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分成多个部分。应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浆液性渗出吸收,视网膜下的间隔完全消失。结论:VKH治疗前,视网膜下间隔导致VKH多湖状视网膜脱离。

    • 噻吗洛尔眼液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54例疗效分析

      2010, 10(3):584-58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2

      摘要 (1418) HTML (0) PDF 291.68 K (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timolo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准分子中心2007-08/2008-08接受LASIK手术病例1400例2650眼,随访0.5a以上,发生屈光回退者有53例66眼,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1g/L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wk,治疗结束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视力提高行数)。结果:试验组视力提高-1~4(平均1.45±1.09)行,对照组视力提高-2~2(平均0.61±0.86)行,行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0,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2.5g/L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具有显著疗效。

    • >调查研究
    • 辽宁省阜新市高中生近视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

      2010, 10(3):586-58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3

      摘要 (1616) HTML (0) PDF 300.37 K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市高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及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阜新市高中学生3000例,采用问卷式调查,作单因素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近视患病率为69.79%,其中男64.60%,女75.26%。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父母近视、学习姿势、不良学习习惯、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时间、午睡习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用电脑总时间、每天一次用电脑时间、晚上自习灯具、作眼保健操(初中)、经常用抗疲劳眼药、曾患眼病、身体疲劳不适、有龋齿、是否偏食、高中以前居住地18个变量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父母近视、学习距离、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午睡、初中时作眼保健操、经常用抗疲劳眼药、高中前居住地8个变量(P<0.05)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学习时姿势正确、每天认真作眼保健操、父母不近视、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多、午睡习惯、经常点抗疲劳眼药水、上高中前的居住地为农村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

    • >临床报告
    • 除风益损汤加味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水肿

      2010, 10(3):588-58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4

      摘要 (1132) HTML (0) PDF 342.20 K (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除风益损汤加味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90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老年性白内障摘除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45眼,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另服用除风益损汤加味,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均治疗1wk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矫正视力、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矫正视力为0.66±0.26,对照组为0.54±0.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7.8%,对照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除风益损汤加味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水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眼内手术后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2010, 10(3):590-59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5

      摘要 (1131) HTML (0) PDF 234.05 K (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了2007/2009年3a间眼内手术后患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探讨。方法:收集眼内手术后发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0例,白内障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8例,玻璃体切除术后9例,青光眼术后3例。对其病史,角膜炎发作时间,发病时症状,眼部查体以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30例中18例有病毒性角膜炎或重度病毒性结膜炎感染史,6例患者有感冒或消化道疾病等诱因,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查体角膜点状侵润或树枝状混浊。应用抗病毒药物和营养角膜药物后治愈。结论:眼内术后发生病毒性角膜炎跟病毒性角结膜炎感染史,机体免疫力低下,破坏泪膜稳定性,损伤角膜内皮,术后大剂量激素用药等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防治关键。

    • 白内障小切口手法碎核摘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2010, 10(3):592-59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6

      摘要 (1186) HTML (0) PDF 299.88 K (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老年性白内障治疗中的安全性。对术中并发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对122例122眼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手法碎核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中:巩膜瓣豁口2例(1.6%),虹膜脱出4例(3.3%),虹膜根部离断3例(2.4%),晶状体后囊膜破裂7例(5.7%)。术后:角膜内皮条样混浊10例(8.2%),前房少量纤维素渗出3例(2.4%)。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手术方法,术中晶状体核的处理是关键,是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步骤。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48例

      2010, 10(3):594-596.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7

      摘要 (1246) HTML (0) PDF 264.59 K (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特征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r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征。方法:对48例58眼CSC患者的视力、初诊年龄、双眼患病率、男女发病比例及FFA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女CSC患病率比男低(1∶5.86);≤45岁的CSC患者30例35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单灶渗漏17眼(48.6%),多灶渗漏9眼(25.7%),不典型渗漏9眼(25.7%);>45岁CSC患者18例23眼,其中双眼发病5例,FFA单灶渗漏2眼(8.7%),多灶渗漏11眼(47.8%),不典型渗漏10眼(43.5%)。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45岁FFA表现单灶渗漏及墨渍、喷出型渗漏。>45岁FFA灶型渗漏及色素上皮失代偿,双眼发病较年轻患者多见,复发者渗漏点多靠近原发灶。

    • OCT在无症状的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诊断中的价值

      2010, 10(3):596-59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8

      摘要 (2015) HTML (0) PDF 299.66 K (1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OCT对无症状的不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检出率。方法:对经检查明确诊断1眼玻璃体后脱离病例49例98眼,及正常体检自愿者93例186眼,采用Zeiss公司生产的CirrusHD-OCT进行双眼检查。结果:在1眼完全玻璃体后脱离的49例患者中,另1眼发生不同程度的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24眼,发生率为48.9%,正常体检自愿者93例186眼,发生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63眼,发生率为33.9%,所有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者均无眼前黑影等症状。结论:OCT对玻璃体不完全后脱离的检出具有非常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作为玻璃体后脱离的必需检查手段。

    • 玻璃体积血的分期治疗

      2010, 10(3):598-59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69

      摘要 (1184) HTML (0) PDF 312.84 K (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将玻璃体积血的病程分早、中、晚3个时期,早期急则治其标,以凉血止血为主;中期以活血化瘀为主;晚期以益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14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主要观察视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情况。结果: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总有效率88.5%。结论: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显著。

    • 眼球萎缩合并眼眶—上颌骨—颧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2010, 10(3):600-60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0

      摘要 (1830) HTML (0) PDF 233.58 K (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眼球破裂伤后眼球萎缩合并眼眶-上颌骨-颧骨(orbital maxillary zygomatic OMZ)骨折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解决由于上述原因所致的眼窝凹陷,伤侧面部畸形,开口受限等。方法:伤后1~3wk行改良眼内容物去除术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术后1~2wk行头皮冠状切口,下睑袋切口和口内龈颊移行切口入路进行骨折复位,钛钉、钛板内固定并用高密度多孔聚乙烯材料修整塑型后填充眶壁骨折缺损区。结果:经过3mo~3a随访,17例病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眼球萎缩合并眼眶-上颌骨-(或)颧骨骨折患者伤后早期行改良眼内容物去除术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术,术后1~2wk无感染及义眼台暴露情况下行OMZ骨折修复术,疗效确切,无植入物移位排斥,感染等并发症。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的临床观察

      2010, 10(3):602-60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1

      摘要 (1177) HTML (0) PDF 262.68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碱烧伤患者4例、角膜溃疡患者10例,共14例。采用单层羊膜移植,术后随访6~12mo。结果:14例术后临床上未见新鲜羊膜植片急性排斥反应;同时眼表迅速稳定。碱烧伤4例无角膜进行性溶解和穿孔,10例角膜溃疡患者中8例溃疡愈合,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是重建眼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减轻角膜的炎症反应,阻止角膜进行性溶解,加速眼表稳定,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为Ⅱ期角膜移植赢得宝贵时间,创造良好基础。

    •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眼位回退的临床观察

      2010, 10(3):604-605.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2

      摘要 (1280) HTML (0) PDF 192.13 K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矫正后眼位回退。方法:选120例患者,初诊年龄1.5~3岁,初诊时用10g/L阿托品眼膏每晚点眼,1wk后散瞳检影,屈光度在+2.00~+10.00D,散光在0~+4.00D,屈光参差0~+4.00D,在散瞳检影的度数上最多减去+0.50D作最大量的光学矫正。戴镜最小年龄为1.5岁,有弱视者同时治疗弱视。每3mo复诊重新用阿托品散瞳验光,根据验光结果调整屈光度。结果:随访5a,在120例中19例发生眼位回退,回退内斜度>+15°,回退发生年龄在4~12岁。结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眼位回退率13%~17%,发生原因主要与发病年龄、发病后未及时戴镜矫正和无双眼单视功能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戴镜矫正是减少屈光性调节性眼位回退的重要手段。

    • 个性化治疗方案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0, 10(3):606-607.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3

      摘要 (1150) HTML (0) PDF 308.55 K (9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弱视治疗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疗效观察。方法:将178例弱视患儿按收治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弱视传统物理疗法;治疗组在弱视综合治疗过程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6%,治愈率35.7%;治疗组有效率94.3%,治愈率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弱视治疗过程中,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弱视治疗的依从性和治愈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KTP-Nd∶YAG532倍频激光手术适应证新领域及临床实践

      2010, 10(3):608-609.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4

      摘要 (1539) HTML (0) PDF 252.46 K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KTP-Nd∶YAG532倍频激光治疗眼睑、睑缘的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术者配戴专业防护眼镜,手持光纤对准肿物基底部与睑皮肤表面、睑缘持平,360°点接点连续汽化,使之基底部周边游离,然后用有齿镊夹住肿物顶端,用尖刀顺势切断中部与组织相连接部位。结果:手术部位平整,不留瘢痕,眼部正常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KTP-Nd∶YAG532倍频激光治疗眼睑、睑缘肿物安全、有效,开辟了倍频激光手术新的领域。

    • >短篇报道
    •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前的综合验光体会

      2010, 10(3):610-610.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79

      摘要 (1196) HTML (0) PDF 142.47 K (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准确的综合验光是准分子激光手术成功的前提,传统的电脑+检影+试片的验光模式已不能满足于患者日益增长的对术后视觉质量改善的要求。为了提高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术后视力和改善视觉质量,我们应用综合验光进行术前检查和手术设计,临床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2005-08/2008-12在我院行准分子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患者共800例1580眼,其中男510例,女290例;屈光参差16例,内隐斜65例,外隐斜45例,近视散光456例;<20岁的380例,20~30岁的300例,30~40岁的100例,>40岁的20例;全部病例术前均按照综合验光的方法进行验光,包括单眼屈光度、双眼平衡、注视眼、眼位、调

    • 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2010, 10(3):611-611.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80

      摘要 (1137) HTML (0) PDF 160.86 K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或Ml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不能提起或提起不全,而使上睑呈下垂的异常状态。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有百余种之多,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术式能适合所有类型的上睑下垂[1]。我们采用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年龄3~25岁,术前做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重症肌无力、Horner’s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上睑下垂,额肌肌力正常,Bell’s征阳性,共32例46眼。手术区域局部麻醉,儿童采用全身麻醉。沿设计的标记线作皮肤第一切口,然后在第一切口上方3mm处,平行于第一切口作第二切口,其内外侧均比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术前护理216例分析

      2010, 10(3):612-612.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81

      摘要 (1293) HTML (0) PDF 187.83 K (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分离,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可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以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随着玻璃体切除技术的发展,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有了很大提高。玻璃体手术主要是在球后浸润麻醉下,采用玻璃体切除仪切除玻璃体,光凝封闭裂孔,惰性气体或硅油玻璃体腔内充填的手术方式,使视网膜复位,恢复视力。玻璃体手术治疗过程复杂,术后并发症多,随着这一技术普及,手术前的护理变得尤为重要,正确、周到、细致的术前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总结我院2008-01/2009-01216例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的术前护理,

    • 内外侧联合开眶治疗眶内肿瘤35例

      2010, 10(3):613-613.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82

      摘要 (1059) HTML (0) PDF 155.54 K (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随着现代化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MRI的进展[1],术前对眼眶肿物正确判断率接近100%,而且可正确地估计肿瘤与周围组织有无明显粘连,这对手术入路的选择非常重要。我院1994-03/2009-09手术冶疗眶内肿瘤35例并分析其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和联合开眶入路的优缺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35例35眼,其中男18例,女17例;年龄13~62(平均49.2)岁。病史40d~11a。视力:黑矇~0.09者2例;0.7~0.9者6例;1.0以上者27例。眼位:向前方突出者18例;向其它方向突出者17例。眼球运动:正常24例;受限11例;触及肿物17例。眼球突出度:两侧相差2mm以上者

    • >病例报告
    • Terson综合征1例

      2010, 10(3):614-614. DOI: 10.3969/j.issn.1672-5123.2010.03.083

      摘要 (1290) HTML (0) PDF 223.44 K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0引言Terson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出血(特别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急性颅内压增高,继而发生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积血的疾病,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视力障碍的常见原因[1]。1900年由Terson首先报道,并将其命名为Terson综合征。我院于2009-07-18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2009-07-18晨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继而大汗淋漓,并呕吐胃内容物,随后开始出现神志不清,即送我院急救。头颅CT显示颅内大量出血。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畸形破裂出血,即给予脱水、止血治疗,后行神经外科手术清除出血,4d后清醒,诉右眼视物不见。请眼科会诊,检查:右眼视力:指数/30c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出版单位:《国际眼科》杂志社(IJO Press)

社长/总编:胡秀文

主编:惠延年 Peter Wiedemann

编辑部主任:彭娟

刊期:月刊

语种:中英文混合

按检索
检索词
  • 浏览排行
  • 引用排行
  • 文章排行